A股方面,上证综指周内收涨0.61%,深证成指收跌0.08%,创业板指收跌1.36%,两市周内日均成交9975亿元,较上周继续减少。本周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开始,预计市场短线小幅整理的可能较大,中线建议继续关注部分低估值绩优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港股方面,上周恒生指数周跌0.27%险守25000点,恒生国企指数周跌0.53%。目前香港第三波疫情尽管有所好转但仍未结束,本地经济困难重重,并且受外围风险影响,导致整体市场一直弱势调整,趋势看,这种调整短期仍将持续。 美股方面,上周道指按周收平,纳斯达克指数大涨2.65%继续创新高,标普500指数涨0.72%首次突破历史疫情以来新高。本周全球央行年会将会在周四召开,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或有重要讲话,此外美国两党财政刺激政策谈判尚有分歧,关注事件对股市影响。 中概股方面,多数明星股涨跌不一,按周度看,阿里涨4.66%,京东涨20.82%,拼多多跌1.22%,网易涨5.11%,贝壳找房涨26.88%,百度涨4.89%,腾讯音乐涨4.24%,百济神州大涨14.14%,蔚来涨7.8%,唯品会大跌22.49%。 1. 全球累计确诊逾2329万例 美国确诊逾569万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24日5时27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3,298,505例,累计死亡病例806,404例。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693,879例,累计死亡176,756例。 2.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首批首发企业今日上市交易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的首批公司8月24日正式亮相交易,存量的创业板股票将把日涨跌幅限制由10%放宽至20%。此外,创业板股票将在股价交易异常波动指标、退市机制、风险警示等方面也作出调整。 3. 中国生物:新冠疫苗上市时间取决于三期临床,很可能年底上市 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介绍了公司新冠灭活疫苗的研发进展。目前,疫苗正在全球多国开展临床试验,他表示,有很大可能性今年年底能够上市。据了解,中国生物下属两个研究所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投入使用后,将能够保证新冠疫苗年产能合计达到2.2亿剂次。 4. 字节跳动正式起诉特朗普政府 字节跳动宣布正式对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6日颁布的第一道行政令提起诉讼。同时,TikTok正在做最坏的打算,以确保即使该应用在美国被关停,其员工也能继续获得报酬。 5. 苹果今年最便宜5G手机将开始量产:10月开卖,起售价或不超4900元 按照苹果目前的进度来看,今年共准备了4款5G手机,而iPhone 12的机型中,最便宜的是5.4英寸版本,其将会在今年10月上市,作为今年苹果最便宜的5G手机,其备货将会多余其余三个版本。按照目前曝光的消息来看,iPhone 12最便宜的版本售价是699美元起步,约合人民币不到4850元,而最贵的可能达到了1499美元,约合人民币10400元左右。 6. 企业微信海外版悄然改名,或与美国禁令有关 有网友发现,企业微信海外版英文名由WeChat Work改成了WeCom,企业微信英文版官网已显示英文名为WeCom。对于此次更名,微信官方没有任何公告和解释,但普遍认为和美国近期对微信下达的禁令有关,微信或许希望通过改名“撇清”企业微信海外版与微信的关联。 7. 中信建投今年以来承销保荐收入排名第一 截至8月23日,今年已有244家公司完成IPO并公开上市,首发募资总额共计2897.48亿元,IPO数量及实际募资规模均已超去年全年。参与承销保荐的证券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其中,中信建投的承销保荐收入最高,为17.45亿元;中金公司则以13.61亿元排名第二;排名第三的中信证券年初至今的承销保荐收入为12.05亿元。 8. 网传深圳二手房使用数字货币交易?辟谣来了 近日,一则有关深圳二手房交易已开始使用数字货币且银行大额转账无法兑换成纸币的传言在微信群疯狂传播。经确认,网传“深圳卖房银行只给大额数字币且不能兑换纸币”为谣言。央行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为小额零售,并没有拓展房地产买卖等大额支付场景。另外,数字人民币与纸钞一样是法定货币,是可以1:1双向兑换的。 9. 全球最有价值独角兽名单发布 风险投资数据公司CB Insights发布全球最有价值独角兽名单,字节跳动以估值1400亿美元,位列第一。滴滴出行、SpaceX分别以560亿美元和4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第二和第三。 10. 软性大宗商品普遍上涨 下游产业链价格迎支撑 过去几周,咖啡、糖和可可等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这些商品的价格在疫情期间经历剧烈波动后趋于稳定。洲际交易所12月交割的咖啡期货本季度迄今为止涨了近15%,7月中旬开始大幅上涨,8月初达到四个月高点,咖啡价格在3月底飙升。 11. 高分九号05星发射成功 搭载发射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 8月23日10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九号05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多功能试验卫星、天拓五号卫星。 1. 李克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政策取得积极成效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和市长唐良智陪同下,在重庆考察。李克强说,从近几个月宏观经济运行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政策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保住上亿市场主体,完成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的任务,全年经济可以实现正增长,要继续努力,同时要应对好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 2. 易纲: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分支机构要认真研究 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易纲同志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针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代表提出有关政策工具使用的意见建议,人民银行各相关司局和分支机构要认真研究,确保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 3.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 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表示,目前的不良率水平,已接近原来设定的容忍限度。但是,考虑新冠疫情是世纪性灾难,经济完全恢复正常,仍需金融做出更大贡献。保企业、稳就业也就是保银行、稳金融。所以近期的金融风险成本上升,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通过改革开放、科技赋能和加强管理,普惠金融正逐步实现精准滴灌,信用风险总体上完全可控。 4. 英国8月综合PMI升至7年最高水平 英国埃信华迈公司日前发布的月度调查显示,英国8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60.3,是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调查发现,英国经济重启是综合PMI提高的主要原因。防控新冠疫情措施解封后消费需求的释放是推动英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分析认为,8月英国综合PMI可能是该指数的峰值。 1. 再强调“房住不炒”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召开房地产企业座谈会 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8月20日在北京召开重点房地产企业座谈会,研究进一步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会议指出,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 2. 电影院复工复产一个月 全国电影票房已超10亿元 截至目前,全国电影票房已超10亿元,超3300万人次观影,全国影院复工率超83%,电影行业的回暖速度超出预期。电影《八佰》上映3天,票房累计达7亿元。《八佰》的上映为电影院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提振了行业信心。 3. 刘鹤出席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23日出席202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仪式,并参加有关活动。刘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湖北省通过强化科技支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4. 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银行地级市全覆盖 港澳资银行网点数量全国第一 从2020年珠海金融发展论坛暨金融服务先进单位表彰活动上获悉,广东在全国率先实现外资银行地级市全覆盖,港澳资银行网点数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已有2家港资保险机构和12家港澳银行在广东银保监局辖内设立营业性机构。 5. 海南免税店火爆 取货队伍绕5圈 自“跨省游”恢复一个多月以来,除了旅游景区,海南免税店毫无疑问也成为了海南省人流量最多的“景点”。据了解,在海南三亚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上午10时30分左右,该免税城的两栋楼内已经人头攒动。以一号免税提货点为例,取货的队伍绕了5圈,从排队到取到免税品大约需要40分钟左右。
据彭博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下令禁止美国个人或实体与微信进行任何交易。然而据知情人透露,如今特朗普政府私下向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美国公司保证,可以继续在中国通过微信进行交易。 知情人称,最近几天高级政府官员正在与一些公司接触,他们发现完全禁止中国腾讯公司旗下的微信应用程序,可能给美国科技、零售、游戏、电信和其他行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据悉美国政府仍在研究如何对微信实施部分禁令的技术问题,目前的关键问题是白宫是否会允许苹果和“字母表”(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在美国之外的全球应用商店提供该应用程序,如果允许,要在哪些地区提供下载。 三位知情人说,微信预计不会在美国完全消失,政府目的是禁止在美国境内下载或更新微信应用。例如,如果进入美国的游客手机上装有微信,他们非常可能仍可继续使用,但他们无法更新系统。知情人称,这意味着非美国居民在美国停留更长时间,其微信版本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过时。 有两位知情人表示,包括财政部长史蒂芬·姆努钦、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白宫法律顾问帕特·西波隆和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廷杰在内的政府高层官员18日开会讨论了微信禁令的问题。
在移动支付领域,自2016年微信支付、支付宝两分天下以来,各家小巨头也一直在发力,大大小小的摩擦一直没有停过。来源 / 易观就在7月底,美团因取消支付宝的支付通道引发争议。随后有用户发现,美团App支付宝支付通道依然存在,只是排在美团月付、银行卡支付和微信支付等选项之后,且被折叠,不易被发现。此举尚构不成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但美团的意图昭然若揭——为自身在支付市场的发展做铺垫,试探支付宝与用户的反应,其实质是利益博弈。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李圣称,这样的博弈应当以公众实质性利益和服务体验为底线,如果触犯该底线,企业恐难承受由此引起巨大的舆论震荡。事实上,各家平台自己做支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方面,涉及到用户量大的行业,不管是电子商务还是生活服务,最终都要落实到买单、收款、付钱,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支付。另一方面,金融板块是一个十分富有想象力的板块,没有支付做基础,整个平台的商业体系也将大大受损。而且一家平台如果依赖外部支付渠道支撑,也将无法建立完整的金融生态。但同时,巨头自己做支付会面临高昂的成本,不论是前期的技术投入还是金融牌照的收购,都要比直接接入第三方支付渠道高得多。第三方支付作为企业进入互联网金融的钥匙,是如今各家平台的必争之地。经过近一年时间试运营,美团在今年5月底新增了“美团月付”功能,支持延期、分期还款,直接对标蚂蚁花呗。滴滴在8月也对滴滴出行乘客端App中的“金融服务”板块进行了升级,用户可以直观看到自己的信贷额度、资产收益、保障额度的账户信息。而字节跳动早在2014年7月就通过收购拿到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并在今年7月拿下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有受访者认为,在微信与支付宝保持着四六分天下后,小巨头的新晋表现,或许会是市场的新变量。01 小巨头为什么要自己做支付?对于这一问题,多位受访者表示,支付体系是整个商业闭环的关键,大家一定会做自己的支付系统。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更是将在线支付称为当代商业的基础设施。“一个集团公司想要发展金融业务,支付是起点。”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称,支付对于一个集团公司来说,是现金流完整性的体现。当平台想去做金融类、营销类的增值服务时,如果没有支付,也就失去了提供增值服务的抓手。支付最常见的衍生服务是消费信贷和供应链金融,例如京东金融有京东白条,支付宝有花呗,美团出了月付等。“支付也可以打通供应商、商家品牌的销售数据,知道他们的资金占用情况和需求,并根据这个数据来给他们放贷。”零售电商行业资深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称。他补充道,支付环节还可以叠加促销优惠,整个支付的界面都可以成为黄金广告位。因为系统非常清楚这个人要买什么,可以更好地转换这个用户,做相关的销售和复购。平台下一个巨大的想象力,就在金融板块。实际上也能看到,例如滴滴的优惠月卡,会要求你直接绑定它的支付工具,只有用它的支付工具才能使用它的优惠。“最终所有的平台都是按照这个逻辑去做支付的。”王蓬博称。其次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支付涉及到真实的订单和GMV,是仅次于物流数据的第二大重要隐私数据。支付这个动作包含了账户、购买的物品、价格档位、消费频次等,这些数据在支付的时候都会有记录,都是很重要的商业秘密。不管是电商还是本地服务,支付量如此之大的前提下,不可能完全把数据交到对手或者合作伙伴手上。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称,京东早在2011年左右,还在PC时代,就掐断了支付宝的接口。“原因很明显,支付数据如果在别人的服务器上,对方打起你来不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样?”李圣也认为,美团、京东、滴滴等平台自然不会愿意自己核心的交易数据被竞争对手所掌握,这相当于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另外一家公司,美团取消支付宝支付,也正是从该发展战略考虑。这一点,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是知道的,“支付宝之前一直想要独立,一方面是因为VIE架构,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支付宝跟阿里走得太近,阿里的一众竞争对手都会有所顾虑,不敢用支付宝。”王超称。当然也有分析师称,对于数据隐私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每一家公司的支付通道都不是唯一的,即使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已经拿到了足够多的样本,但他们之间不能进行互通,就不存在泄露的可能。“第三方支付可能会知道一家商户在自己平台上的交易流水,比如有100亿,但它不知道这100亿占商户整体流水的比例。”黄大智称。同时,黄大智告诉燃财经,为了保护数据隐私问题,现在支付行业也在逐渐普及token技术(支付标记化),各参与方只能看到加过密的token,看不到里面的具体信息,这样数据泄露的可能性也在大大降低。但即便数据经过加密,也有被利用的可能。“数据有颗粒度,哪怕不细分到个人隐私的部分,也能大致知道销售情况和可放贷的对象,这些也是很宝贵的数据。”庄帅称。具体来说,支付都要进行实名认证,即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加密,实际上平台也能够知道对应账号的消费情况,然后给这个账号推送促销等信息。不过,平台自己做支付并不容易,首先是成本的问题——包括支付渠道的通道费和收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费用。央行在2011年最后一次发放第三批支付牌照之后,支付牌照的价格便水涨船高。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通道费用,对各平台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现在的三方支付沿用了银联清算的分配机制,根据不同行业有价目表,分为餐饮类、一般类、民生类和公益类,其中通道费最高的行业是千分之六。“微信和支付宝的差别没有那么大。支付宝的补贴比较多,折算下来是千分之五。”王超称。但三方支付比如支付宝,并不会把这部分收入当作主要的收入来源。“它希望把盘子越做越大,然后通过花呗和借呗,或者其他的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来收钱。”王超称。这也可以证明,自己做支付,省下千分之六的成本对集团来说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平台不会为了省下这点成本而做支付。此外,自己做支付,风控成本和技术投入也非常高。“因为一旦出现漏洞,比如说支付数据没返回,将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尤其是高客单价的平台,风险很大。”庄帅称。02 小巨头的成绩单回头看,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明里暗里都在移动支付方面有所布局,而且最终都是落在金融业务上。BATJ中,除腾讯体系内一直没有拆分出金融科技板块外,百度从2013年开始进军金融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同年上线的百度金融中心,次年旗下支付工具“百付宝”开始挑战生长于淘宝的支付宝和微信的微信支付,但到2014年末只拿到了2.2%的市场份额。2018年百度金融重振旗鼓,更名为度小满金融并独立运营,但拳头金融产品教育分期一直问题缠身。“做金融需要一定的业务和用户基础。”王超对燃财经分析,如果没有用户基础,便很难推广第三方支付,如果第三方支付没有基础,想做互联网金融服务基本上就是镜花水月。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燃财经,支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支付牌照、平台业务支撑、达到风控要求以及持续的资金投入,缺一不可。可见,对于互联网巨头而言,进军金融业务,支付和流量是两把关键的钥匙,而字节跳动兼而有之。字节跳动算是互联网大厂中布局较晚的了。今年7月,据多家媒体报道,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几经努力终于在深圳拿下一张网络小贷牌照,该网络小贷牌照主体公司名为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据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在今年4月新增了一条股权出质消息,质权人正是深圳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相比小贷牌照,网络小贷牌照没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字节跳动可借此开展自行放贷,并将放贷后的债权ABS进行融资。来源 / 天眼查App而含金量更高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字节跳动早就通过收购拿到了。此前有消息称,字节跳动要收购支付公司合众易宝,这家公司在2014年7月获得了央行颁发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是互联网支付。虽然据天眼查App显示,这家公司截至目前仍由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股东信息中并无字节的身影,两家公司之间尚无直接关联,但这家公司的支付牌照已经在字节系投入使用。来源 /天眼查App目前,字节跳动旗下主流应用的支付服务均由合众易宝提供,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皮皮虾、多闪。同时,字节跳动还申请了自己的支付服务相关的商标,有“岁岁通”、“多闪支付”、“多闪付”、“多闪钱包”等,其中“岁岁通”的支付服务亦由合众易宝提供。另一方面,金融业务做得如何,也会反作用于支付本身。支付宝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一直在挖掘整体生态的价值,作为一个单独的App,依靠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成为仅次于微信的中国第二大用户规模的支付类App。”王蓬博告诉燃财经,这也是微信流量最大,金融产品却一直做不过支付宝的原因。当然,微信支付的优势是,背靠微信,不缺用户流量和粘性,虽然一直未独立成App,但线下移动支付的频次和交易笔数非常可观。但王蓬博认为,微信的流量已经见顶,包括整个腾讯集团都需要金融科技板块来提升业绩,借此来保证利润值。在庄帅看来,京东的金融科技板块比腾讯做得更好。而移动支付的第二梯队,业内公认京东数科当有一席。作为阿里的老对手,京东甚至有让数科赶在蚂蚁金服之前登陆科创板成为金融科技第一股的野心。市场预计,京东数科IPO时的发行估值不会低于2000亿美元。另一边,从京东集团6月26日的公告中估算,“已与京东数科达成协议,将利润分成权转换为京东数科35.9%的股权,同时向京东数科增资人民币17.8亿元现金收购股权。交易完成后,京东集团将持有京东数科共计36.8%的股权”,京东数科目前估值已接近2000亿元。“当然,京东数科距离蚂蚁金服,还有10倍的体量差距吧。”庄帅分析道。03 市场还会有变化吗?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燃财经,自从2014年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大战病毒式的传播,在两年内拿下40%的市场份额后,就保持着与支付宝四六分天下的局面。蚂蚁金服有55%,微信支付占40%,其余玩家分5%。在那之后,移动支付行业就很少再有大动作了。美团和滴滴的新晋表现,会不会是市场的变量?王超对燃财经表示,京东、美团、滴滴这样的互联网小巨头去争剩下5%的市场份额是易如反掌的,因为这部分过去由一些没有用户基础的传统金融玩家控制,但如果想要反过头动微信和支付宝的份额,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了。但王蓬博的观点是,做金融服务的平台,凡是能够控制场景的,都是比较看好的。美团和滴滴就是如此,在单一甚至更多的场景里能够控场,如果给予支付补贴,逐渐就能把单一场景的用户“洗”到支付中去,然后再做自己的金融。庄帅进一步表示,移动支付市场的变量是美团。美团的金融布局时间不长,从2016年9月全资收购钱袋宝算起,到如今已有4个年头,彼时,美团才得以打通交易闭环。到了2018年9月,美团登陆港交所时,其与旗下公司才通过直接申请、全资收购、入股等方式,“集齐”了支付、小贷、银行、保险经纪四类金融牌照。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中,金融业务成了美团点评业务板块中唯一的业绩增长点。据庄帅分析,参照微信支付,基于微信固有的社交加高频的优势,支付也变得高频,而同样的优势,美团也具备。“美团App聚合的外卖、堂食、买菜等餐饮以及共享单车的出行动作,都是高频的。相比之下,淘宝上的电商行为过于低频,比如服装是月频、季频,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要把战火燃到覆盖饿了么、盒马鲜生的范围。”他表示。而美团在线下以餐饮为主的优势领域,正是如今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最激烈的战场。庄帅表示,“线下移动支付中,餐饮占比非常大,且频次非常高,再加上美团有酒旅业务,这同样是品质较高的移动支付场景。”庄帅还注意到一点,美团覆盖着绝大部分线下小店,如便利店、烟酒店、鲜花店等线下业态,相比于对手,美团有绝对优势。这些线下业态是京东支付难以进入且成本极高的部分,又是微信支付控制力不及的板块,也就是说,微信支付强于高频社交,但对餐饮等的交易体系的控制力很弱。美团最大的对手便是饿了么,但一来饿了么本身没有独立牌照,用的是支付宝的牌照,二者,支付宝发现自身和餐饮等业务的关联度较弱,于是在今年提出了本地生活的战略,但饿了么并不负责支付宝的线下拓展和运营体系,而在美团支付以集团主导团队的面前,饿了么略显被动。“如果美团支付做成单独的App,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庄帅认为,如果美团支付以当年微信支付通过红包大战的方式切入,是有弯道超车的机会的。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1日,十多家美国企业联手抵制美国政府有关限制涉及腾讯微信的商业交易的计划,称此举将会削弱各企业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竞争力。 在与白宫官员的通话中,这些跨国企业都对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微信签署的“封杀”行政令可能带来的广泛影响表达了担忧。 实际上,美国企业反对美国政府“封杀”微信,并不是他们良心发现了,而仅仅只是从自己的利益方面考虑罢了。因为,一旦特朗普真的要“封杀”微信,中国会拿一堆美企作为反制的目标,而中国又是美企的重要发展市场,届时这些美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这些企业想趁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采取封杀微信之前,向政府提出警告,尽早悬崖勒马。 那么,为什么美企会联手抵制“封杀”微信呢? 首先,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对中国的市场非常依赖。举个例子,苹果公司有2700亿美元的销售额,其中有1/5来自中国,同时中国内地还是苹果公司获取新用户的主要市场。 毫不夸张的讲,正是有了中国内地的市场,这才导致了苹果公司的销售业绩,近年来还能稳步增长。除此之外,像英伟达、高通、英特尔、博通等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美企,都有25%~50%的销售额是来自于中国市场,美企并不希望看到中美两国互相制裁,结果是两败俱伤。 再者,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之下,美企今年的业绩全指望着中国的市场了。2020年,全球发生了新冠疫情,世界经济今年增速为负,欧美经济呈现负增长,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只有中国经济才有可能是正增长,而且中国现在各行各业也都在复工复产,美企今年的销售额就只能指望中国市场了,而特朗普却在微信、tiktok等上面频频搞事,这些美企能不着急吗?主要是害怕自己的生意给搅黄了。 再次,在特朗普看来微信只是一个社交软件而已,关了微信对美国人影响并不大。但实际上微信是集支付、通信、电子商务、社交媒体为一体互联网软件。而这些美企在对华的业务中都或多或少要用到微信,可以说,美国的科技企业在对话业务中没有微信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说,苹果公司在国内销售高端手机时,都要有给客户提供下载微信的功能,如果没有微信这个软件,苹果公司在中国的手机销售会受到影响。iPhone的年销售额会下降30%,而该公司的其他产品年销售额也会下降15%~25%。 最后,”封杀微信”对于特朗普今年的选情也不利。虽然美国国内使用微信的人并不多,但在美国有不少华人和留学生在使用微信。一旦微信被禁,他们的生活将受到影响,而美国裔华人肯定不会把选票投给特朗普。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政府只是想封杀微信在美国的支付功能,而其他功能的使用并不会受到影响。但美企们担心到时候特朗普政府会变卦,全面提出封杀微信,这种可能性现在也不能排除。 目前,特朗普政府正在不断的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但是美企们却努力向中国示好,并向美国政府提出反对“封杀微信”的诉求,美企担心中国方面采取反制措施,使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和利益蒙受重大损失。 从这事情上可以看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短短几十年,中国科技企业迅速崛起。而美国在某些领域已经逐渐走向没落。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要遏制中国崛起,而美企业却要尽力讨好中国,尽可能的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利益。
毫无疑问,腾讯又交出了一份非常好看的财报——2020年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毛利增长36%、营业利润增长43%、净利润增长37%;投资者最关注的Non-GAAP净利润则增长28%。各项业务的收入增速都很不错,只有广告略慢,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也算可以了。 本怪盗团无意在此复述财报或财报电话会议的内容,也无意对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点评。我只想列出一些我最关心的问题,以及我脑海中的解答(不一定正确)。自从2019年底以来,腾讯再次进入了高增长的轨道,市场情绪也不断恢复;比起冷冰冰的数字,我们更应该尝试了解背后发生了什么,以及将来会发生什么。 首先是微信视频生态。视频号已经取得了2亿DAU,我相信用户时长和留存率不错(虽然本次财报没有提供更多数据);微信公众号的视频功能也一直在增强,设立了独立的视频入口(尚在灰度测试)、原创视频、视频弹幕等功能。现在,微信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的视频内容生态:视频号负责1分钟以下的内容,公众号负责1分钟至30分钟的内容;我认为,公众号开放30分钟以上的视频内容也只是时间问题。 微视的失败,曾经令市场担忧腾讯是否永久输掉了短视频之战。但是,现在腾讯最强大的微信事业群正在稳扎稳打地扩大视频地盘。问题在于:现在还很少有视频创作者以微信为“大本营”;他们要么扎根抖音、快手,要么立足B站、西瓜,所以微信视频生态还缺少独家内容。对用户而言,微信视频的“独占性”也很弱——平时主要依赖微信看视频的用户应该是少数。 我认为,在视频领域,腾讯的机遇或许在于VLOG(1-10分钟的PUGC视频)。因为短视频领域的抖音和快手都非常强大了,而VLOG领域的B站和西瓜还没有那么强大(或者说,各有弱点)。所以,公众号的视频内容或许会比视频号更重要。 与此同时,投资者可能会更关心微信视频的变现——目前,公众号视频已经有了贴片广告,但是视频号还没有商业化。如果能在视频号内加入信息流广告(类似抖音),或许会新增一个巨大的广告收入来源。不过,我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在半年内发生,至少不会在视频号地位彻底稳固之前发生。 其次是新游戏,尤其是DNF和LOL手游。DNF手游推迟了,管理层并未说明具体上线时间,只说“希望尽快上线”;App Store显示,该游戏预约于9月16日上线。我认为,这款产品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三季度内上线的可能性很大——这样,腾讯的下半年业绩就彻底有保证了。如果LOL手游也能在年底之前上线,无疑是锦上添花。 问题在于,在DNF和LOL手游上线之后,腾讯乃至整个市场的“端转手”红利都吃完了;腾讯创造新玩法、新IP的能力,将面临新的挑战。我认为,这就是腾讯去年收购Supercell,今年又继续尝试收购和投资全球优质游戏开发商的原因。腾讯现有的游戏产品和预约产品,至少能维持到2021年的高增长;那以后就需要更多创新元素了。 无论如何,我相信腾讯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国内游戏市场的霸主地位,因为竞争对手明显比它差一个层次。我不担心字节跳动做游戏,也不担心垂类游戏厂家的自研自发道路——它们可以比较成功,占据一些市场份额,但是谈不上威胁腾讯的地位。腾讯如何尽快扩张海外游戏业务,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第三是小程序,及其附着的广告/电商业务。这个季度,腾讯广告收入的增速是最慢的;其中既有广告主整体需求不振的原因,也有腾讯广告形式限制的原因。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广告主更倾向于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销售额的广告,例如直播带货、图文链接带货等,而这并非腾讯所长。 小程序承载了强大的交易功能,是商家经营私域流量的重要工具,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广告业务的突破口。2019年下半年,微信朋友圈引进了“小程序行动卡片广告”,可以直接跳转到小程序并完成交易行为;小程序的直播功能也发展起来了(尽管用的人还不够多)。如果小程序能持续做大,商家就愿意在腾讯体系内(尤其是朋友圈、公众号等微信入口)投放更多广告,从而激活整个广告业务。 当然,对于张小龙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太多,微信要承载的任务也太多。我无法确定,通过小程序做大电商广告业务的优先级如何——或许不及视频号及公众号视频,又或许他还在寻求更高效的方法。 最后是金融业务,尤其是理财、贷款等高利润、非支付业务。本季度腾讯没有披露任何金融科技业务的具体信息,只是含混地说“商业支付的日均交易量和单笔交易金额同比增长”,以及“理财平台的资产保有量和活跃客户量同比迅速增长”。不过,如果蚂蚁集团在IPO前夕进行了详细的信息披露,腾讯有可能披露更多信息。 根据央行公布的支付体系数据,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增速已经大大下降,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该考虑利润问题了。蚂蚁集团在理财、贷款、保险等高利润业务方面,均大幅度领先于腾讯,但这主要是由于先发优势。依托强大的用户习惯和交易频次,腾讯完全可以做出不错的理财和贷款规模。问题在于:何时做出,如何做出呢?由于现有数据太少,其实无法判断。 我并不担心企业服务(主要是云计算)的发展——腾讯在这个领域的实力远远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强。我也不担心数字娱乐内容(除游戏外)的发展——这本来就是腾讯的主场,问题只在于投入产出比。上述问题是我认为现阶段对腾讯及其投资者来说比较重要的、也是可以解答的问题。当然,还存在一些同样重要的问题,但我们难以得出答案。 这是一份非常漂亮的财报,与上个季度一样,腾讯的管理层和投资者又可以睡个好觉了。竞争对手能够睡个好觉吗?那就取决于接下来它们将要公布的财报了。
虽然吃了“假辣椒酱”,但无碍腾讯二季度收获靓丽业绩。 8月12日盘后,腾讯控股发布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腾讯实现营收1148.83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301.53亿元,同比增长28%,高于市场预期。此外,上半年腾讯营收2229.48亿元,净利润572.32亿元。 从财报数据来看,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298.62亿元,同比增长3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腾讯对外宣称投入5000亿元发力新基建,全面升级云基础设施、技术实力和科研能力。 5000亿发力新基建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把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明确纳入新型基础设施范围。腾讯率先顺势而为。今年5月,腾讯斥巨资用于新基建投资,全面升级“基础设施、技术创新、研究资源”三大能力,以投带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打造腾讯TOB生态。 腾讯清远云计算数据中心7月开服,成为国家推进新基建战略背景下,腾讯云首个容纳百万服务器的数据中心集群,也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新基建项目。清远云计算中心主要服务范围为粤港澳大湾区,可为腾讯云的政务、教育、医疗、游戏等多种业务提供支持。 腾讯还表示,未来将在江苏、河北落地大型数据中心,进一步满足华东和华北等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云计算资源的旺盛需求。 微信商业化提速引关注 今年以来,微信完成了社交到数字经济产品的全面升级:小程序升级商业服务能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布局深入,在腾讯擅长的社交领域,微信也在加速“谋变”,实现从社交产品向数字经济产品的转化。一方面,小程序不断升级商业服务能力,推出小程序直播、微信小商店、小程序订单管理、交易保障、微信物流助手等系列能力,电商交易生态日益成熟。另一方面,微信与企业微信互联互通升级,让更多商家激活私域流量的巨大商业价值。同时,微信支付分正式开放查询功能,已支持超千种信用服务。 此外,微信近期还升级了搜一搜“服务搜索”功能,站内搜索可以直接连接各类服务小程序,在安卓应用端小程序也开始被分享到朋友圈,这无疑将进一步带来小程序生态的流量转化。 财报显示,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增至12.06亿。以12亿社交用户为基础,微信商业化步伐明显提速。财报显示,腾讯二季度网络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至185.52亿元。其中,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增长27%至152.62亿元。 尽管社交商业化在提速,但市场普遍关心腾讯如何在产品与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业内人士指出,“微信之父”张小龙对于微信的产品端极其克制,任何升级都在试图规避对于用户的过度干扰。在商业化变现的压力下,腾讯内部对于微信商业化路径的态度变得微妙起来。 游戏收入增长40% 财报显示,腾讯网络游戏收入382.88亿元,同比增长40%。腾讯控股指出,智能手机游戏的用户时长同比增加,但由于季节性以及复工因素而环比下降。 腾讯控股网络游戏业务中占比最高的手游业务收入359.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11%。国内某券商传媒分析师李铭远(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手游收入高于其预期的316.3亿元,原因或是递延收入的确认。他预计,未来爆款游戏仍能持续贡献大量收入。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王者荣耀》上线运营已达5年之久,其红利期能有多久一直备受市场关注。作为腾讯游戏经典IP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则被视为《王者荣耀》“接班人”。 但8月10日,腾讯旗下《地下城与勇士》手游运营团队通过官微介绍,因游戏内防沉迷系统需要进行升级,原定于8月12日全平台上线的《地下城与勇士》手游将延期。 一位北京券商传媒分析师指出,作为年内重磅产品,因防沉迷升级而延迟上线的说法可能有些牵强。疑似为竞争对手举报,该游戏或是在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审查环节“被卡”。不过,腾讯方面未对此进行回应。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腾讯一共有70756名员工,最近6个月的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319.64亿元。 简单计算一下,员工人均月薪7.5万,跟2020年一季度末的财报数据相差不大,可以说腾讯今年没有降薪。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层面支出的人力成本,包含社保、福利等非工资性支出,以及培训等成本,依据财报折算出来的数额将明显高于员工工资单上的收入,尤其是实际的税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