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唐山爱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丰润分公司6AT变速箱壳体生产车间,高度自动化智能生产线上,数十台自动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精准有序地进行生产作业。今年下半年以来,企业克服疫情不利影响,每月生产壳体2万多台,并呈递增趋势。 唐山市丰润区委书记董立群说,今年1月份至10月份,以爱信等优势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逆势上扬,完成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9.2%。 丰润区是河北第一工业重镇唐山的重要经济大区。通过近年来的产业深度转型,该区将“5+4”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经济强区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装配式建筑、精品钢材、新型建材五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医药、文化旅游四大新兴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面貌。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该区化危为机、主动作为。首先是在稳定经济基础上狠下功夫,在全区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联企业”等活动,落实“惠企政策20条”“促发展30条”,全区所有“四上”企业第一时间复工复产,1月份至9月份减免各种税费7.2亿元。开展春雨金融服务活动,累计为217家企业新增授信73.8亿元,到位61.3亿元,帮助企业保持了发展活力。汽车零配件产业实现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9.2%。装配式建筑产业实现产值163.2亿元,同比增长21.2%。 同时,该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北京、长三角等地招商引资力度,累计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65.2亿元。深入开展“四个一百进丰润”活动,签约项目32个,引进高端人才56人。谋划和引进华达公司提产扩能、普洛斯智慧物流产业园等产业项目186个,1月份至10月份总投资306.2亿元的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19.5亿元,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占全年任务的183%,居全市首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位居全市前列。 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进措施,丰润区经济稳中趋好,1月份至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同比增长7.5%、7.2%、6.8%。(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 倩)
2月19日,科融环境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诺安基金通知,公司此前披露拟参与设立的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相关备案手续。 此前在2020年9月30日,科融环境公告披露,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对外投资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的议案》,同意公司以自有资金与河北诺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诺安基金”)共同投资设立雄安科融环境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暂定名),基金拟募集总规模为人民币15亿元,科融环境认缴出资总额为人民币1.5亿元。 近日,科融环境收到河北诺安基金的通知,上述产业基金已完成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手续,取得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出具的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科融环境主营业务板块包括:烟气治理、水利及水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环境监测、固废环境治理、节能燃烧、锅炉改造、分布式能源管理、土壤治理等。 公告显示,完成备案的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名称确定为“普益石家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基金管理人为河北诺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该基金经营期限暂定为5年,其中投资期3年,退出期不超过2年。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企业设立产业基金,应该是看好一个行业产业,并围绕自身主产业进行战略投资或战略并购。不同于财务投资,产业投资更着眼未来产业布局,不在乎短期收益,更多地考虑战略利益。科融环境主营业务节能环保,目前市值27亿元,属于迷你小盘股。小盘股不被主流资金青睐,经营规模和公司市值双瓶颈,常规思路下企业想打破双瓶颈非常困难。科融环境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基金,通过投资和并购的方式扩大产业规模是一种快速高效的策略。” 科融环境董秘宗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道:“建立该产业基金的目的,是通过放大公司目前商谈的河北省内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应,利用本次环保产业基金,深入参与到环保领域项目和新型环保企业的建立、运营管理中去,减轻政府为改善民居环境的资金负担,将政府引导资金放大,吸引社会资本及资源、人才的参与。同时也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培养和锁定更多有技术创新性、科技型的好标的公司,为公司未来的并购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正谋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任凤龙表示:“本次产业基金主要是科融环境参与投资,与市场机构合作,吸引政府引导基金,共同投资当地环保产业,可以体外锁定标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负债压力。” 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对记者说道:“按照之前披露的信息来看,科融环境正在申请河北省政府的环保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此次是通过与河北诺安共同设立产业基金的方式,用申请到的政府引导资金来撬动更多民间资本来参与河北环保产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科融环境可以通过基金来参股行业内的一些优质公司,进而为上市公司未来可能的并购活动打好基础。” 此外,胡麒牧表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极大加速环保产业及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河北作为工业大省,节能减排的任务很重,反过来说,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上市公司通过环保产业基金的设立和运营,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放大了自有资金的运作能力,有利于其主业发展和资产质量做优。 在王赤坤看来,产业基金的设立,说明科融环境通过自身很难扩大经营规模。通过资本的方式投资或并购主业相关项目,待时机成熟后并入上市公司板块,理论上有利于科融环保突破经营规模和公司市值双瓶颈。但产业基金的运营周期较长,是否能按照战略布局形成利好,还需要时间观察。
2月10日,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的德必集团(300947)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据公开信息,德必集团基于中小微型文科创企业的需求,利用自身园区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对各类既有建筑进行重新定位与更新改造。主要采用“承租运营”的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无论是运营商超还是运营园区,获客是关键问题,要有稳定、良好的入驻企业。对于获客方面,德必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期已经深入的做过市场调研,深谙文科创企业对于资源对接、资源共享的需求,所以改造园区时会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符合其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来积累的改造、运营经验,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文科创企业入驻园区。这其中就包括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美团点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打车、体育互联网平台虎扑体育......” 从所处行业来看,德必集团目标客户企业数量逐年增长。根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统计数据,2015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8737亿元,占GDP比重为4.30%;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18年增加至210万家,同比增长157.38%。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到了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 需求带动增长,随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增多,德必集团规模在扩大,业绩也随之上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投入运营的承租运营模式园区数量共40个。覆盖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以及意大利、美国等海外地区。 业绩方面,2017年至2020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7.71亿元、9.10亿元和3.9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85.84万元、5516.46万元、1.21亿元和5134.44万元。 本次首发上市德必集团也将开启成长的新篇章。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可以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但行业内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也要考虑到园区运营需要融于区域经济,通过资产增值收益。文创园区需要通过商业提升租金增值。在空间策划时更关注资产功能的组合及企业行业税收的增长率。”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通过上市德必集团能够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撑,对于此类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说,只要有改造物业资源和资金支持就能够快速扩张,形成规模效应,加速企业成长。” “当前,国内城市在快速发展,市区的商业地产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转变,对于老旧厂房、仓库、办公楼等物业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需求较大。但仅仅是改造物业转租门槛过低,城市迭代需要更多配套完善、业态丰富、文商结合、设计时尚的文创商业综合体。”周鸣岐补充道。 德必集团方面表示,通过本次公开发行,将有效提升自身的行业和公众影响力,后续公司将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继续深化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小米“造车”一事有了新进展。小米集团2月21日晚间公告称,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有迹可循 小米集团公告称,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本集团拟进入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报道;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据报道,2013年,小米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雷军曾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表现出极大好奇心。研发投入方面,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小米从2015年起陆续申请了汽车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汽车方向的发明专利。 2014年,小米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2016年和2019年,顺为两次投资小鹏汽车,小米也投资了5000万美元。2020年4月,小米战略投资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Pateo),双方将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进行合作。 雷军表示,在5G众多的应用场景中,无人驾驶和车联网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引爆点。无人驾驶在减少交通事故、改善拥堵、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等方面意义深远。同时,全球车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5G技术的应用,智能交通领域将快速进入发展上行区间。 汽车一直是小米AIoT战略的重要落地场景。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2019年8月,在“MIUI负责人在线”活动中,小米表示正在考虑研发基于MIUI的车载服务系统。 扎堆造车 除了小米,阿里、百度、苹果、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对“造车”跃跃欲试。 2020年11月,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百亿级“巨无霸”项目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正式启动,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百度表示,新组建的百度汽车公司将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汽车公司将着眼于智能汽车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全产业链,发挥其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基因、Apollo自动驾驶等方面的优势。 “早在2016年,国内就掀起了互联网巨头试水汽车产业的浪潮,但更多是通过AI、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汽车产业赋能。这一轮则有所不同,很多科技巨头不再甘心充当‘配角’。这将对汽车产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市场空间大 科技巨头“造车”的逻辑是什么?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钟师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趋势中,智能化和网联化都与科技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技公司进入汽车业,主要在于分享产业价值链中占比越来越大的软件部分。”钟师表示。 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智能汽车被认为是下一个最具前景的智能终端。IDC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2020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4.31%。 安信证券认为,汽车电子产业将成为继家电、PC和手机之后又一个全产业链级别的大发展机遇。汽车电子产业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周期,其渗透率及价值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市场空间超万亿元。 随着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的一大核心。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汽车领域近90%的创新来自于软件,而不是机械系统。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推进,汽车产业60%的价值将源于软件。 此前,特斯拉CFO向投资者解释了特斯拉软件收入的构成,三块业务分别是:车联网功能、在线系统升级(OTA)和全自动驾驶(FSD)。分析人士指出,未来,智能电动车龙头并不仅仅是电动车制造商,还将成为自动驾驶车队的运营商。智能电动车与出行结合将产生巨大的新市场。
近日,各家电巨头陆续预告了自家2020年度成绩单。 继长虹华意后,深康佳A日前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0年盈利4.20亿元-5.40亿元,同比增长98.08%-154.68%。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康佳集团继续践行“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的产业主线,形成以科技创新增强实业、以核心实业带动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驱动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资源反哺科技与实业的发展策略,推动公司成为创新型科技产业集团。 近一年来,疫情冲击制造业巨头,对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抗风险能力提出考验。然而在这一危机之后,也给有足够抗风险能力的企业带来新一轮机遇,科技创新、产业积极调整成为企业应对风险、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康佳的产业主线与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与其采取的战略息息相关。 在全球彩电行业疲软之际,康佳通过机制改革、资源整合和行业跨界布局走出一条升级转型之路。 目前,康佳在坚守主业的同时,快速进入了三星、苹果等科技巨头都在加快涉猎的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并取得了一些列突破性成果。据了解,康佳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布局MicroLED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去年在半导体业务方面,康佳持续推进MicroLED和MiniLED相关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完成核心专利申请近700件,并发布了全球首款MicroLED手表APHAEAWatch以及多款MicroLED和MiniLED8K电视。 康佳集团总裁周彬曾对外宣布,“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技术集群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要加速往技术集群方面去转变。我们希望用5年–10年时间跻身国际优秀半导体公司行业,致力于成为中国前十大半导体公司。” 而在园区建造和改造方面,康佳去年布局了东莞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老厂区旧改、新飞制冷产业园、智能终端出口生产基地等十多个科技园区项目。 如今,通过一系列布局,多产业集群兴起,康佳正以“半导体+新消费电子+科技园区”为发展主线,多业务协同发展。 此外,多产业集群的创新效应,也正在逐步转化,推动康佳业绩上涨。康佳方面表示,康佳集团深入推进“自主创新+技术引进”,通过产业协同和资本赋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其中公司主持的《下一代互联网智慧终端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多个项目获当地省市科技创新等奖项。 贵州大学教授张锦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彩电业务是康佳的核心之一,其较早地涉足了光电芯片,目前康佳在半导体产业布局已逐渐延伸将会扩到功率器件、射频器件等,在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且更为全面,有着强大制造能力的企业对这一行业深耕,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半导体事业快速发展。目前看,康佳在坚持主业的基础上向光电半导体产业拓展,这与部分家电企业的盲目多元化不同,其战略更为清晰。” “目前来看,康佳是家电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的一个标杆,其敏锐地推动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深度布局,向高附加值的产业价值链上游跃进,有助于其打通芯片、显示、终端整条产业链,形成垂直一体化的竞争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整个企业的平台化价值,从而实现发展模式的根本性升级。”钉科技创始人、家电行业观察认识丁少将对记者表示。
深圳科创资源外溢。22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和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在佛山市南海迎宾馆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深圳科技工业园佛山科创园正式落户佛山西站枢纽新城。 深圳科技工业园(简称“深圳科技园”)是大陆首个科技园区,于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内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制药、金融服务和互联网金融等产业集群,成为深圳市发展高新产业的重要基地。 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由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全流程参与规划、建设、招商、运营,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检验检测产业主题,导入行业国际国内产业头部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汇集科研院所、检验检测中心、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等相关配套产业。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将引入不少于1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项目将立足佛山制造业产业优势和深圳科创优势,发挥佛山西站高铁主枢纽的轨道交通优势,承接深圳的科创、专业服务、高端人才等资源外溢,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智慧园区,致力于成为“佛山+深圳”产业合作标杆。 作为佛山、南海重点打造的科创平台,佛山西站枢纽新城面积8.58平方公里,也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的重点项目。数据显示,近三年多以来,佛山西站高铁、城铁的到发城市、班次等连年增加,目前佛山西站日均开行列车213列,同比三年前增加45列,增幅26.5%;列车从主要向西开往贵州、广西等方向,到全面连接成都、昆明、深圳、珠海、湛江、香港等省内外城市,枢纽作用愈加明显。以此为依托,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与广深港形成1小时生活圈,共享“轨道上的大湾区”,便捷链接大湾区资源。 目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编制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行动计划,借力“两业融合”试点,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以“两业融合”为主题的高技术制造业会展中心建设。温馨提示:财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 12月22日,天风证券研究所主办的展望2021资本市场年度策略会在武汉举行。策略会上,来自天风证券的分析人士从宏观政策、经济走势、大类资产及A股市场配置等方面为投资者带来了满满的“干货”。 天风证券认为,股票市场目前没有明显的情绪过热,仍然以寻找结构性机会为主,特别是明年一季度,预计将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经济将进一步恢复常态 天风证券总裁王琳晶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国内经济运行已经逐步恢复常态,但疫情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根据当前的形势,我们正处于信用条件收缩,经济延续扩张的阶段,信用条件收缩是监管力度加强的滞后效应,同时也是后续经济热度回落的领先指标,如果货币和其他条件不变,甚至继续收紧,后续将进入经济回落期,这种路径也大致符合当前的市场主流预期,未来几个季度的企业盈利仍会保持不错的增长。”王琳晶强调,在信用收缩的前期,市场整体难有系统性风险,同时从股债收益差的水平来看,股票市场目前没有明显的情绪过热。 王琳晶指出,当前全球疫情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但随着疫苗的突破性进展,预计全球经济将实现恢复性的增长,中国国内经济将进一步回归常态。 看好一季度行情 “过去三四年间,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体系越来越回归实体经济,回归产业,从间接融资往直接融资转型;整体社会资源从以房地产为核心转向以产业为核心,政府大力服务产业;科研机构开始觉醒,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同时可以看到整个企业的价值导向,回归做深主业,做到专攻主业,做到极致,而不是像过去平台思维、流量思维和无序的战略。投资体系的导向也转向了以基本面、行业竞争力为研究的维度。”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指出,在上述趋势背景下,应该以乐观的心态看待整体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明年一季度,预计将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表示,按季度来看,2021年市场很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具体来看,预计明年企业盈利水平将是“前高后低”,并呈现“V型”态势。从流动性上看,明年流动性不会急转弯。在此背景下,寻找合适的投资方向可能是最重要的,徐彪建议明年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顺周期中的全球化公司;二是从两个维度寻找投资机会,即行业集中度及行业占款和回款能力;三是内生的景气度;第四是核心资产,也就是消费。 以研究助力武汉经济重振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天风证券策略会在武汉举行,对此,王琳晶表示,天风证券作为位于湖北省的金融机构法人,一直以发挥券商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持续引导金融活水流入湖北实体经济。 另一方面,湖北省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在部署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与芯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创新,推进科研成果向产业转换尤为重要。王琳晶表示:“我们将策略会放在武汉,旨在通过将智库和金融资源直接与湖北和武汉的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对接,全力助力湖北经济疫后重振。” 站在公司的角度,王琳晶表示,天风证券将继续推进研究功能转化,持续提升天风品牌的影响力为核心,继续围绕大投行大财富,大机构的战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布局:一是公司建立投行业务,财富管理业务和研究业务整体的协同机制,通过平台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式,为优质产业资源提供战略、人才、市场、技术和资本的全方位咨询和赋能服务;二是以深度专业化为核心,联合研究机构、产业智库,通过平台化、系统化的方式,研究业务将成为整个大机构业务条线的发动机;三是搭建国家及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智库,提升天风研究品牌的价值,为资本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