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指导,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商务厅、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经开区协调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开发区对话500强”活动在成都市龙泉驿区举行。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朱冰在会上表示,年初中央提出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我们对外资的形势异常严峻作了判断,到年中甚至到三季度外资转正,我们很有信心完成今年稳外资目标任务。 今年全球FDI将跌破万亿美元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刘殿勋在会上表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受到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国际贸易投资也大幅度萎缩,很多国际组织也预测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可能是在-4%以下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的资本流动也受到深刻影响。 联合国贸发会议11月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球海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49%,预计今年全年海外直接投资额降幅约在30%~40%之间。“全球资本流动有可能要到万亿美元以下,大概是将近二十年来最低的水平。”刘殿勋表示。 刘殿勋表示,中国吸引外资工作恢复很快,今年前十个月实际使用外资是8000亿,实现了以人民币和美元计双转正。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00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增幅比1~9月提高1.2个百分点。 朱冰介绍,在稳外资这个过程,商务部等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也付出了艰苦努力。 第一是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扩大市场准入方面。出台了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分别压减到33条和30条,同时鼓励类的目录也做了修订,增加了11%。在开放平台建设上,在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示范区,下一步还在研究扩大试点的范围。
金融界网站讯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全球经济汹涌巨变,不确定性大幅攀升,中国金融行业遭遇了巨大挑战,同样也是这一年,银行理财子公司横空出世,金融科技赋能如火如荼,财富管理转型风起云涌,基金业迎来前所未有之大风口。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办的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在京召开,百位金融业大咖齐聚一堂,就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公募基金大时代、养老金融的未来等话题进行深入务实的探讨交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出席并发表了主题为《发展新格局 共赢新生态》的演讲。张明表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当前的新的全球的宏观经济的格局,就是疫情、衰退和冲突。 明年V型反转存在不确定性 张明表示,目前越来越多人开始怀疑明年复苏的力度,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疫情依然在快速演进;第二,部分国家宽松政策可能面临退出的可能性。 国际经验显示,在历次金融危机或重大金融危机冲击之后,新兴市场复苏时间长于发达国家。冲击之后,发达国家有能力、有空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空间。“今年全球是二战以后最深幅的衰退,明年V型反转存在不确定性。”他说。 而关于如何衡量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张明提出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金油比”,换句话说卖掉黄金能买多少桶油。“今年金油比最高到了90倍,黄金是每盎司1800美元,油价是每桶20美元,现在这个指标已经明显回落,对应黄金价格依然是1800美元,油价每桶40美元。金油比高导致产油国日子非常难过。” 全球三个核心忧虑 张明认为,未来3到5年全球比较高的风险,是低利率、高债务、贫富分化。 第一个忧虑是低利率。张明表示,疫情后全球央行大放水引发负利率格局加剧现象。从次贷危机到现在,美欧日放水总规模可以相提并论,这次疫情美央行欧洲央行放水规模再次突破想象,无论短期、长期利率负利率都在深化。 “对传统投资例如保险基金、包括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相对比较固定,全球负利率会压缩收益率,资产负债表的压力,会不会导致把部分资产投入风险更高的资产,会不会导致金融风险?一切不得而知。”他说。 第二个忧虑是高债务,张明指出,高债务与疫情之后各国财政抗疫有关,到2019年底,主要国家政府债务杠杆率已经和二战前大萧条后水平非常接近。到今年年底,所有这些线还要再往上走8到10个百分点。 第三个忧虑是贫富分化。张明提到,2007年到现在13年,美国国内只有一个群体真实财富真正增长,即美国排名10%的富裕群体。随着排位下降,真实财富缩水越严重,财富管理领域马太效应依然存在。 未来5到10年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区域一体化 最后,谈到要素自由流动与区域一体化。张明表示,在未来5到10年中国必然迎来新的一轮区域一体化,最看好五个区域。最南面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特点是市场化程度最高,而且金融和创新成了它的两翼。核心城市是深圳、广东、佛山,佛山是中国先进业代表性城市。 第二是长三角,区域发展平衡程度是最强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杭州、南京。这两年杭州新增流动人口超过深圳,这是杭州真正升级为一线城市的标志。 第三是京津冀,如果把雄安发展带动河北发展,未来京津冀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京津冀科创中心,资源分配中心。 第四,郑州、合肥、武汉,这是中国高铁最大受益者,勾连五个核心区,必然成为中国物流核心和生产网络的中枢节点。 第五,西三角,重庆西安等,科技发达,人力成本较低,天然成为粤港澳、产业长三角产业向内转移核心地点。 张明表示,未来5到10年如果没有意外,这15个城市未来会有很重要的发展。
12月10日,和铂医药-B(02142.HK)正式登录港交所。根据此前公开信息来看,和铂医药获得超额认购77.54倍,发行价定为12.38港元,每手1000股,每手金额12380港元,一手中签率10%。根据富途牛牛数据显示,昨日暗盘开报14港元,最终收报12.62港元,较招股价张1.94%,每手赚240港元。 走出中国版的“肯德尔广场” 和铂医药上市的股票代码02124,正是美国的肯德尔广场邮编号码。 与麻省理工学院(MIT)一街之隔的肯德尔广场(Kendall Square),是国际公认的“全球最具创新性的1平方英里”,也是全球生物医学研究最高度集中的地区,美国的“创新心脏”。 这里不仅有NASA、谷歌、微软、Facebook等全球技术领先企业,13家入选国际TOP20的生物医药公司也在此聚集。临近MIT的Vassar Street与Main Street交叉口附近更是重中之重,汇聚了诺华、辉瑞、Biogen(百健)、健赞等多家知名企业。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硅谷一样,肯德尔广场正在成为生物科技的创新高地及代名词。在“政府+企业+学院”的强强配合之下,肯德尔广场的经验成为美国其他地区的生物科技产业发展中所独有特色。这不仅吸引着大型制药公司设立分部驻点,更是吸引着大量优秀的新生代生物科技公司寻求发展,谋求创新研发之路。 图表一:肯德尔广场平面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和铂医药带着当时仅有的8名员工在上海开办首个办公室。初创团队虽然精简但野心勃勃,激励着和铂医药活跃在生物技术的潮头。这种激流勇进的奋发精神,使得和铂医药在短短的四年内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短短四年之间,和铂医药从一家种子企业发展到拥有数百名员工,在上海、苏州、波士顿和鹿特丹设立研发中心,布局全球的生物科技公司,如今顺利上市,更是公司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未来看点:创新研发加码,静待开花结果 登陆港交所对于和铂医药而言,则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从发展历程来看,公司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赛道上。而在现如今鼓励创新的政策红利催化下下,和铂医药未来有望进一步加码创新药研发,并在未来三年内陆续迎来产品收获期。 和铂医药注于发现及开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肿瘤领域疗法。目前公司共计拥有十余项在研产品,其中四项项进入临床研究,整体形成了具有差异化的丰富创新产品管线。 其中,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HBM9161)是大中华地区开发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FcRn抑制剂,进度最快的适应症预计2022年向中国药监局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可以针对多种(约60-70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那西普(HBM9036)是治疗中重度干眼的首个以及开发进展最快的生物疗法,预计2022年将向中国药监局提交新药上市申请。HBM4003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全人源重链CTLA-4抗体,预计2021年公布临床I期主要数据。HBM9022是由和铂医药利用自身平台筛选出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正由和铂医药与合作伙伴AbbVie共同加紧推进开发。 根据公司披露的未来发展规划上来看,未来三年内公司将迎来多项产品获批上市以及持续推进研发进展,迎来业绩收获期,为公司带来业绩增长的爆发点。 一方面来看,公司的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HBM9161)与特那西普(HBM9036)已经处于研发后期,若研发进展顺利,将有望在2022年开始进入获批上市阶段,为公司贡献收入和现金流。 另一方面,公司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后续仍有在研药物研发持续不断推进,多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例如2021年预计将有4款药物提交IND申请,2022年预计有3款药物提交IND申请),为公司带来中长期业绩增长的长期驱动力。 此外,公司独特的和铂抗体三大平台(H2L2平台、HCAb平台和HBICETM平台)在新一代全人源抗体发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放眼全球仍是兼具全面性与先进性的稀缺资源,未来有望为公司持续产出新分子,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推动引擎。 图表二:公司未来规划 数据来源:公司资料,整理 小结 纵观和铂医药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很多国际领先的生物创新企业的发展缩影,高技术、高学历、高资本,大家立足生物医药这片创新沃土上安营扎寨,同时又面向全球,用全球视野与国际化经验布局规划着生物医药蓝图,不断地为中国创新药的发展作出贡献。 和铂医药大多数科学和管理团队核心成员都是海归,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通过在美国、中国和荷兰的团队,培养了一个多元文化的工作环境,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和科学团队,调动全球资源为行业发展赋能。 正如和铂医药的口号,“我们的愿景是和创新药,铂铸健康”。只有不断的创新研发,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
据福布斯网最新消息,第三方监测平台 Apptopia 公布了2020年全球社交app下载排名,欢聚集团旗下全球直播社区Bigo Live位列总榜13,紧随即时通讯产品Telegram。 据了解,该榜单以Apptopia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从2020年1月到2020年11月期间,各应用在iOS和Android智能手机上的下载次数,最终选出年度全球热门社交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榜单数据为新下载用户,即新增用户,而不是总用户。 TikTok以超过8200万的下载量,稳坐2020年下载次数最多的社交媒体应用,成为年度全球社交应用的冠军。而Bigo Live的新用户稳步增长,在年度热门社交应用总榜中位列第13位。福布斯网指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里,人们更愿意尝试新的应用与外界联系,Bigo Live快速地成为了用户拓展社交圈的新选择。" 在年度全球热门社交应用榜单中,第二至第五位分别为Instagram、Snapchat、Facebook和Twitter。 BIGO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欢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支撑。2020年第三季度,BIGO营收达33.948亿,其中直播收入达32.8亿,同比增长131%。在发达国家市场,BIGO直播收入同比增长更达到272%,其中欧洲国家市场同比增长270%,东太平洋地区同比增长231%。据Sensor Tower商店情报数据,11月 Bigo Live 据全球非游戏应用收入榜第10,近一年来稳居该榜前十。 自三季度财报发布以来,多家知名券商机构纷纷看好欢聚(YY.US)全球化发展前景。其中,花旗分析称,BIGO拥有增长双引擎,Likee正开始变现、Bigo live还在持续渗透发达市场;交银国际将目标价调高至153美元,并给予BIGO 90亿美元估值;摩根士丹利预计,BIGO在新兴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约为16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的潜在市场规模更大,欢聚的海外业务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共有18家券商将欢聚集团平均目标价较上季度提高22.7%至130美元,最高目标价达到165美元。
美国领导人日前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讲话中无端指责中国,肆意散布“政治病毒”。美国等西方国家抓住一切机会妖魔化中国,其实是对失去全球体系中优势地位的恐惧。不过,这种做法无济于事。 美国真正担忧的不是中国正在做的或已经做的,而是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现如今,中国可以在多个领域与美国相竞争,特别是在美国一直引以为豪的新技术领域,这才是美国及其追随者真正的忧心之处。 12年前,中美关系还是相对温和的。那时,美国决策者认为中国在经济上相对落后,美国可以确保自身优势地位。他们还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将变得更加西化,可以纳入美国的霸权体系之内。 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当年的金融危机给西方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中国则承受住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重心也随即向中国转移。此后西方越来越焦虑,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敌意也越来越深。 西方早就习惯于在全世界占据统治地位,先是通过殖民主义,后来又借助二战后的世界体系,该体系本身就对西方发达国家有利。中国的崛起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预示着西方统治地位的逐步消亡,一同消失的还有全球体系中有利于西方的一些不公正之处。 美国领导人日前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的讲话,或许可以被纳入悲伤五阶段框架之中。目前,西方国家已就在全球体系中失去优势一事达成共识,正在应对随之而来的悲伤。 美国领导人及其他官员一段时间以来的言论表明,美国对于失去优势一事深感震惊并竭力否认,那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他们认为是美国让中国得以发展壮大,并对此表示懊悔。第三阶段,他们在经贸谈判中表现出愤怒,不断讨价还价。美国领导人在联大一般性辩论讲话中表达美国的沮丧和孤独,则是第四阶段。 美国领导人妄图将中国描绘成全球体系的恶意参与者,而事实是中国在联合国及其他全球治理机构和平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在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以视频方式会见时表示,感谢中国一贯给予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坚定支持。 中方指出,疫情也凸显了全球治理体系中不适应、不匹配的问题。各方应该思考如何加以完善,而不是推倒重来,另搞一套。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从不主张脱钩,从不想称王称霸。 截至目前,美国是时候进行反思了。也许美国将会在某种程度上摒弃大国主义的基础上回顾过去40年,进而拥抱第五阶段,也就是接受现实。
导读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上演了一场“美国优先”理念与多边主义思想的激烈对撞,美中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传达了截然不同的信息。中美之间的多领域摩擦已经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世界推向撕裂。中方宣布提高《巴黎协定》框架下国家自主贡献力度,既是对全球应对气候挑战的有力推动,也包含着未来对新技术加大投入力度的承诺。 联合国作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机构,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诞生。联合国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引导各国政府努力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所确定的目标,造福世界人民。具体措施包括消除贫困与饥饿、提供教育和医疗保健、治理污染和减少碳排放、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机制建设以及开展多边合作等。 图片来源:没有任何其他机构能够跨越分歧,在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倡导和平,在最贫穷和最不发达的国家促进公共卫生。联合国的影响力还在于敦促、推动和提醒各国政府,不忘初心,坚持国策,推进发展目标。同时,联合国还负责收集数据,以跟踪事态的进展和指出政府的失误。 世界“大撕裂” 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式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不讳地表示,世界正饱受不平等日益加剧、社会分化扩大、腐败猖獗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之苦,新冠病毒更是正在伤害世界各地最脆弱的人群,摧毁了许多国家几十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他呼吁各国领导人团结一致,采取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他敦促世界避免“新冷战”。 古特雷斯何出此言?他的这一说法点出了全世界所担心的事情:在如此艰难的时期,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没有携手合作,而是“以各自的贸易和金融规则体系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能力,将全球撕裂成两半”。虽然他没有指明美国和中国,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是谁。 图片来源:东方IC 理念“大交锋”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在联大的发言中,用极具煽动性的语言攻击中国,将当前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尤其是美国国内从疫情到环境破坏等种种问题,统统归咎于中国。这不仅无益于解决任何问题,反更加剧了局势的紧张。 中方驳斥了美方的指责。习近平主席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强调,中国“无意跟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坚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谈判化解争端”。 美国和中国所传递出的信息截然不同:美国鼓吹“美国优先”,而中国倡导多边主义。 图片来源:美国非常强大,不需要与任何人合作,由于其长期的经济和军事优势,它可以实行一种特殊的单边主义。 中国则认为,如今世界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正如习主席21日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全球性威胁和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 习主席指出,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他敦促大国以身作则,促进合作,支持对话。中国的多边主义理念是“扩大各国利益汇合点,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他特别提到了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促进和保护生存权和发展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世界正经历一段敏感时期。始于2018年的中美贸易和关税摩擦,如今已蔓延至科技和金融领域。中美经济“脱钩”和“全球化终结论”甚嚣尘上。一些美国官员甚至呼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联盟”来反对中国。而多数国家不愿选边站队,因为这样做并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中国“大礼包” 在这种令人担忧的局势中,中国向世界送出了一份“惊喜”。习主席宣布,中国将提高《巴黎协定》框架下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也就是说,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将下一个十年结束之前开始下降,并且在2060年之前停止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碳。 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这一新的承诺背后,中国传达出的隐含信息是,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投入,以推动低碳能源转型、数字化、制造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多个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而这些恰好都是美国担心中国将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的技术领域。 《巴黎协定》是在习近平主席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等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于2015年达成的。习主席在联大讲话中重提《巴黎协定》,这对美国是个提醒:尽管中美存在许多分歧,但两国仍可以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事实上,《巴黎协定》的达成是联合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光时刻”。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中美两大国合作的时代,相信这将是许多人所乐见的。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Great fracture needs healing"
财政部网站21日消息,7月18日,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沙特主持召开财长和央行行长视频会议。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冲击明显超出预期,并可能给产业链和就业带来长期影响。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就业和总需求,促进全球供应链重回正轨。 会议重点就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风险、推进落实《G20行动计划》、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简称“缓债倡议”)以及相关议题成果文件进行讨论。 会议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全球经济预计将大幅收缩,前景高度不确定。G20将继续使用所有可用政策工具,保护民众生命、就业和收入,增强金融体系韧性,支持经济快速、强劲复苏。G20已就落实《G20行动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将于今年10月对其进行更新。会议审议通过《“获取机会”政策选项清单》、《基础设施科技议程》等成果文件,欢迎G20缓债倡议落实进展,各国将继续保持密切协调以落实缓债倡议。会议重申致力于在今年就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达成基于共识的全球方案。 刘昆表示,疫情持续蔓延对世界经济冲击明显超出预期,并可能给产业链和就业带来长期影响。G20应继续落实《行动计划》,适时调整政策措施,更好地促进疫情控制与经济复苏。一是要继续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尽快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二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继续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就业和总需求,促进全球供应链重回正轨。三是鼓励国际组织动员新的增量资金,缓解发展中国家融资缺口。 由于政策措施得当,疫情在中国已得到有效控制。当前中国经济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今年中国政府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为此,中国将继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中方愿与G20成员继续加强合作,共同落实好缓债倡议,促进全球经济实现有力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