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较大冲击,产业链上下游均受波及,院线和影院损失严重。疫情影响与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叠加,对电影产业的格局、生产方式、经营理念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在倒逼电影产业改革升级。 中国电影表示,当前电影行业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要切实用好金融服务,把短期纾困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增强市场信心与企业动力,助推电影产业的恢复与持续发展。此次公司与远东宏信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根据电影产业发展方向,共同打造符合电影行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金融风控及运营管理体系,提供影院放映设备、高格式影院系统等融资租赁方案,全力满足电影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双方也将在电影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包括电影宣发、娱乐营销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以上战略合作内容双方安排中影华夏影视设备融资租赁(厦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厦门”)和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天空之城(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具体落实。 作为全产业链的龙头电影企业,中国电影于2019年12月与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影厦门,通过深度融合电影行业发展需求,全面服务电影产业升级,面向影视基地建设、电影前后期制作,电影发行和影院建设等领域,提供全系统、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通过基于产业发展的融资服务,盘活产业存量、推动技术升级,促进高格式电影、巨幕系统等高端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带动电影全产业链的工艺水平提升,助力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中国电影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影视设备推广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将向中影厦门增资3.5亿元,增资完成后持有中影厦门的股份增至82.18%。(向炎涛)
你有多久没去过电影院了? 去年这个时候,影院还是夏日娱乐的最佳去处之一,《蜘蛛侠:英雄远征》、《少年的你》、《玩具总动员4》、《最好的我们》、《X战警:黑凤凰》等大制作相继推出,掏空了我们的钱包,让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但是坐在舒适的座椅上,啃着爆米花,喝着冰可乐,欣赏着各种大制作,看着电影里的喜怒哀乐,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而今年的6月,只能用一个“惨淡”来形容了。 1月24日,因疫情防控所有影院被关闭,到现在6月24日,影视行业进入“冻结”状态已经整整5个月。各地复工复产后,餐馆、KTV也先后开放,而同为“聚会一条龙”之一的电影院开业之日貌似还遥遥无期。 裁员、降薪、宣告破产,成为2020年影院行业的主旋律,再不复以往的热闹。 巨幅亏损、降薪裁员、苦等希望 2001年,广电总局和文化部首次明确提出院线制,到2019年,全国影院类企业为17109家,影院数量达到12408家。 而短短5个月,18年来的心血几乎毁去一半。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前5月全国范围内有6940家影院类企业注销或吊销,其中一季度为2799家。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倒闭的影院数量达到了2263家。 与之相对的是影院的巨幅亏损、降薪裁员。 大年初一,我国影院单日票房仅181万元,算上撤档影片残留票房也只有1300万元,与去年创纪录的大年初一单天票房14. 58 亿是天差地别。 陷入困境的影院3月份有过一段挣扎,超过500家影院复工,但收入少得可怜,3月16日至3月22日的票房仅有11.82万元。其中单日最高收入为4.14万元,平均到每家影院只有79元,还不够给员工发工资的。 不过这短暂的回暖也没能持续到两周就被叫停,影院继续关门,彻底失去梦想。 二季度接棒之际,全国影院票房收入仍然止步在1月的22.41亿元。国家电影局3月份就预计2020年的票房收入不会超过300亿元,相比2019年的642.66亿元直接腰斩,一夜回到解放前。 与此同时,没有收入来源的影院账单上却免不了该交的房租、水电费和该付的工资,这些正在一步步地拖垮他们。5月份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一季度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此外,有20%的影院进行了裁员,多达42%的影院有“关门大吉”的风险。 在经历几个月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没有雄厚资金支持的影院只能黯然离场、宣告破产,大中型影院靠着“节衣缩食”还能苦撑、静待希望。 然而,当6月来临,看到希望曙光的影院再次感受到世界的险恶,北京当地新出现感染病例,全国各地又开始紧张起来,开业时间再次被延后,也附带了大量的损失。中国电影家协会预测,以2019年票房收入为参考,如果8月复工预估,年票房预计在128亿元左右,同比下降80%;如10月复工年票房预估60亿元左右,同比下降91%。 资本市场上也是一片狼藉,影视股集体下行。2020年第一季度影视板块整体下跌超过15%,总市值较2019年最高位2646.43亿元跌至2122.42亿元。 疫情冲击更像是一个导火索 很多人都觉得,疫情该为影院突然间的垮掉“背锅”,实则不然,疫情更多的像是一个导火索。 过去几年,我国影视行业迎来了一波发展的浪潮,在政策补贴的支持下,影院数量激增。2013年我国电影院数量为3849家,2019年已经达到12408家,年均增速在15%左右;院线银幕数也从2011年的9286块增加到2019年的69787块,2018年之前年增速超过20%,去年才有所回落,为14.5%。 同时,观影人数增长却有限,2016年之后增长速度已经低于两位数,2019年总计17.27亿人,同比增长0.58%。 当然,这与电影院的经营模式有关。 按照目前国内的分账制度,一部公映影片取得票房中有5%通过院线上缴,用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再缴纳3.3%左右税费。扣除发行等成本后的票房收入,50%归到院线。 但是因为各影院分到的收入和自身对票房的贡献挂钩,因此和其他行业一样,票房收入的具体分配也呈现两极化,一二线城市、品牌影院总是占据大头的一方,偏远城市、小影院几乎只能分点汤水 以目前国内票房最高的《战狼2》为例,其票房收入为56.8亿元(历时3个月),全国院线拿到其中的52.27%,以2017全国9416家影院来算,即便只有一半影院有排片,平均每一家影院也不到64万元。三线开外的城市和小规模影院基本不可能拿到这么多,而一二线城市、中大型影院的营运成本也是前者不能比的,所以扣除运营成本,包括租金、水电费、技术购买、设备维护、员工薪酬等支出后,大家所剩的并不多。 而线下电影院的区域限制意味着一家电影院能覆盖的人数是有限的,再好看的电影也不值得打车去几公里以外的电影院,更何况过不久影片就能上线,还能省下买爆米花的钱。对影院企业来说,影片的利润有限,想要扩大收入,就要增加影院数量,还能卖更多的爆米花和可乐。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当有大制作或者口碑好的影片出来的时候,影院能获得很高的收入,但是一旦影片跟不上了、闲置了,成本也会随之上涨。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电影平均上座率为11%,连续4年下滑。大盘市场上虽然票房增长了三十多亿,银幕增长了9000多块,但平均单银幕产出下滑了约9%。 换句话说,线下影院在区域性覆盖上其实是过剩的,意味着成本在增加。以行业龙头万达电影为例,2019年其营收为154.4亿元,亏损47.3亿元,毛利率为27.47%,同比下降6.7%,上市5年间毛利率持续下滑。 影片热映的时候不知不觉,但当疫情这样的“黑天鹅”出现后,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早年间为了扩大收入而加增的电影院如今被迫闲置后成了极大的拖累。 线上影院入局,产业加速洗牌 在疫情爆发的背景下,影院正面临着一轮洗牌。 另一方面,实体产业网络化的脚步始终不停,疫情的流行催生出了“宅经济”,线上影院也由此入局。 年初影院关闭、春节撤档后,徐峥开创先河将电影《囧妈》以6.3亿的价格卖给西瓜视频,尽管徐峥遭到来自电影行业的嘲讽和抗议,被认为是“砸饭碗”的行为,但是没能阻止线上观影的趋势。 疫情期间,线上平台成为了线下影院的替代品,越来越多的电影被搬上了线上平台,分成也很可观。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发布的榜单中,2020年前三个月,分账破千万的作品23部,比2019年同期增长188%;票房前30名的分账金额共4.3亿元。 这不禁让人担心,疫情完全消失后,还能回到从前吗?毕竟网络的便捷和便宜的价格还是挺吸引人的。 2019年院线票房排名前列的万达、华谊兄弟和上海电影,今年一季度分别录得亏损6亿元、1.43亿元、0.71亿元。这些大品牌都这样了,那些中小影院的困难可想而知。 此外,影院关门还顺带影响了上游影视公司,年初至今,已有1.23万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影片拍摄也大多停止。而一部电影从拍摄到上映一般来说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这意味着,即便疫情能在近期内彻底消失,影院能够迅速开业,年内也没有新片源,仅依靠往期片源难以为继。这,又是一大打击。 对中小影院来说,被动的档期票房贡献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尤其是春节档、国庆档等这类黄金档期的收入,他们已经损失了春节档,还将再错过国庆档的话。整整一年几乎都没有什么收入,那些没有充足储备资金的中小型影院绝大多数都难以承担这样的亏损,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不出意料的话,疫情结束后,万达、大地这些影院大佬将加速扩张,占据被淘汰者的市场份额,而由于线上影院的崛起,原本就已被压缩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中小影院想重新入局就更不容易了。 结语 如今全球疫情依旧严重,北京又新出病例,疫苗还没研发出来,电影院开业的时间再度变得不确定了。对实体影院来说,每拖后一天开门、消费者每迟一天踏入影院,都会是多一天沉重的负担。 在真实的痛苦之外,影院以及整个行业还需清醒认识到当前局面,今时不同往日,盲目的扩张行不通了,除了行业自身的竞争之外,线上影院的入场更加值得警惕,或许真的到了变革的时候了。
高乐股份8日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预计今年7月份《花木兰》电影将上映,公司还将向市场推出花木兰电影盲盒系列。公司还介绍,自2018年起就已经开始盲盒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通过已获得的知名动漫IP授权包括迪斯尼、hellokitty 等,开发了迪士尼TSUM TSUM 甜品屋盲盒系列、彩虹屋盲盒系列。
为什么复工了你依然无法看电影? 作者 / 薛静 来源 / 盒饭财经 “可以去电影院了?” “电影院开了吗?” “走啊,周末一起去。” 5月8日,小西在网上看到了国务院对于影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可以开业的消息。下一刻,她就打开了淘票票APP,准备看看有什么电影上映。可当她打开APP页面时,却发现每一家影院后面都标着“暂无场次”四个字。 5月9日,小西和好友来到了万达影城(龙德广场店)想要看看具体情况。可到了那里,小西看电影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影院大门紧闭,上面贴着“停业广告”,透过栅栏门,可以看到影院大厅里黑漆漆的一片,萧瑟得让人觉得这里马上就要“倒闭”了一样。 (图片源自盒饭财经) “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开。”小西询问商场员工时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之后,小西又联系了首都电影院(西单店)以及万达电影(行情002739,诊股)股份有限公司询问何时可以复工。得到的回复都是:“暂时还没有确定。”问到是否确定即将上线的影片时,得到的回复也是:“不确定。”或者“就算是上线也是老片子。” 虽然在5月8日,国务院发布最新指导意见,可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室内场馆和密闭娱乐场所,但是影院的复工,并不仅仅是靠一纸指导意见就能实现的。 像小西一样,一听到影院可以复工就跑去看的人很多。不过,按兵不动的人要更多。截至北京时间5月14日22点32分,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上升至4,383,360例,其中死亡病例达到298,295例。安全意识高的人,只要疫情还没有彻底过去,去密闭的娱乐场所就意味着有被感染的危险。这种危机意识也成了影院回暖难的原因之一。 3月中旬就已经有影院偷偷复工,不过很快就被喊停。短短几天时间,每日全国总票房基本上徘徊在两三万之间。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3月16日-22日,全国复工影院超500家,复工率达4.8%,但当周观影人次仅有3810人,票房为11.8万元。即便是情况较好的3月27日,总票房也才11万,全国只有3982个人走进影院。 值得注意的是,3月20日,广东有38家影院,共开了179场次,总票房却为0元。3月21日,广东有37家影院,共开了178场次,总票房仅55元。 3月惨淡的营业额吓退了5月准备复工的影视人们。 “他得考虑投入产出比。” 根据盒饭财经了解,影院成本一般由以下几项构成:国家电影专项基金,院线片租和管理费,物业成本(包括房租、水电、设备运行、维护费等),折旧、所得税,运营成本(包括制片方加发行方的抽成,一般为票房的40-50%左右,上缴电影基金和专项税共8.3%左右;人力成本:影院的售票人员、服务人员和地勤保安等的工资;以及营销宣传成本)。 一个拥有150个座位的普通中型厅总放映成本每场至少186元。以一天6场计算,就算是一家只有5个中型厅的影院,一天的放映成本也要在5580元以上。这里还不算营销成本以及影片放映权的购买成本。 现在,影院开业采取预约、限流的方式。这就意味着影院每日的上座率将被控制在50%以下。依旧以一家只有5个中型厅的影院为例。假如这家影院拥有750个座位,在控制中,座位的利用率最高50%,也就是375个座位。以一天6场电影,每场电影票价40元,场场“爆满”计算,整天下来,票房会是90000元。票房将和制片方加发行方分成。假如分成是50%,再减去放映成本,影院毛利润为39420元。 似乎这样的利润也可维持,但这是在影院场场“爆满”的情况下,现在谁又敢下这个赌注?电影院具有社交属性,它的主要消费人群,是恋人或者家人,他们在电影院需要一个可以低声,或无声交流的距离,现在距离有了,美没了,即使不考虑安全问题,依然会流失一部分用户。 制片方同样不敢冒险。 制片方和投资方往往会在最初签对赌协议,制片方会保证这部影片在将来可以挣得多少利润。如果最终利润不足,将由制片方把不足的部分补给投资方。如果制片方不能保证影片可以盈利时,他们不敢将影片上线。 即使双方没签过对赌协议,他们也轻易不敢最先把片子投放。 影院当然会以利润为先,预计票房越高的片子,排期会越满。假如一部片子的利润不高,影院则会选择将其下架。 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七部电影《囧妈》、《夺冠》、《紧急救援》、《唐人街探案3》、《急先锋》、《熊出没》、《姜子牙》全部下线,除了《囧妈》后来以6.3亿卖给字节跳动之外,其他几部电影均未上映,既然已等了这么久,就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 影院复工的日子遥遥无期,影视行业相关产业也被拖垮。 “我到现在还没复工呢。” 老马是名编剧,自从疫情开始,他就被迫失业了。过年前,他接了一个项目。大纲、人物小传都已经写好了。不过剧本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所以老马需要亲自去到故事发生地采风。可是疫情把他关在了家里,项目只能被叫停。 老马表示自己已经三个多月没有收入了。期间,他联系过很多影视公司,表示自己可以在这段时间写剧本,哪怕是短视频的脚本也可以。但是那些影视公司都表示手里积压了很多剧本,现在不需要新本子。 “我也能理解,毕竟现在这些影视公司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影院不开就意味着影视行业这个闭环断裂了,投资人因此不敢投院线电影,未开拍的片子被延后或撤资,已开拍的片子也只能被搁置。疫情以来大约60个剧组停拍、100个项目延迟,截至4月15日,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 被疫情打垮的不只是这些小角色,就连华谊兄弟(行情300027,诊股)这种头部公司也受到了重创。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外界分析华谊兄弟的损失不会太大,因为春节档并没有华谊的电影上线。不过2020年第一季度,华谊兄弟旗下所有影院及实景项目暂停营业,公司没有影片上映,电影、影院及实景娱乐收入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4月9日晚,华谊兄弟发布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今年一季度,公司预计亏损1.425亿元-1.375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9393.8万元业绩持续下滑。 目前华谊兄弟手上仍有一部《八佰》未能上映,具体上映时间也是“暂不确定”。此外,《侍神令》(原名《阴阳师》)、《749 局》、《阳光不是劫匪》、《美人鱼2》、《温暖的抱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以及《涉过愤怒的海》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如果影院无法正常开业,这些影片都将被搁置在华谊自己的片库里。 2018年,华谊兄弟亏损10.9亿元,2019年,亏损39.63亿元。如果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暂停上市,若在规定期限内还是达不到恢复上市的条件,就会被退市。也就是说,如果2020年公司业绩不能实现扭亏为盈,它将面临退市困境。 为了自救,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布定增预案,拟以2.78元/股的价格向阿里影业、腾讯计算机、阳光人寿、象山大成天下、豫园股份(行情600655,诊股)(7.740, 0.07, 0.91%)、名赫集团、信泰人寿、三立经控、山东经达等非公开发行不超过8.24亿股股份,募资不超过22.9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截至允许开业的2020年5月8日,电影院已停摆105天。期间有太多的影院没能挺到最后。据企查查统计,2020年1-4月全国影院相关企业吊销、注销数量呈波动增长趋势,1月吊销、注销31家,2月吊销、注销19家,3月吊销、注销41家,4月吊销、注销量最多,达44家。 没有注销的影院只能靠卖零食和裁员自救。企查查发布的部分头部上市影院企业2020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情况中显示,幸福蓝海(行情300528,诊股)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仅有4033万,同比下降了93.39%;而万达电影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较幸福蓝海稍好一些,达12.5亿,同比下降率为70.24%。 (图片源自企查查) 5月9日,公众号里挤满了“电影院开门了”“喜大普奔”“可以去看电影了”等字样。就在同一天,各个影院涌进了招聘平台开始招聘影院服务生。 5月10日,港股市场影视娱乐概念股也在疫情之后集体高开。Imax中国上涨7.3%,猫眼娱乐上涨9.6%,阿里影业上涨9%。而相比之下,香港基准恒生指数上涨了2.2%;A股方面,万达电影在深圳早盘交易中上涨了3.6%。 影视行业如同一夜回春,不过这只是幻觉。 万达电影5月11日的股票开盘价为17.75元,当天收盘价为17.09元。从这天开始,万达电影的股价就开始下跌。截至5月14日上午10点,万达电影的股价已经跌至16.66元。 阿里影业的股价也从5月11日的1.04下降到了5月14日的1.01元。 就在4月29日晚,出品了爆款电影《流浪地球》、《战狼2》的北京文化(行情000802,诊股)(000802),前副董事长娄晓曦在微博实名举报该公司系统财务造假,巨亏23亿,并举报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和副总裁张云龙涉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欺诈发行债券罪、违规披露及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及职务侵占罪,并表示举报材料已获证监会受理。 晚些时候北京文化发布声明称娄晓曦涉嫌挪用资金出逃海外,已被正式立案。真相尚未有定论,一字跌停的股票显示北京文化的命运雪上加霜。 在5月10日的行情中,北京文化居然也收涨2.2%。到5月14日收盘,又跌到了6.06元。
财政部、国家电影局: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 财政部、国家电影局14日发布公告,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湖北省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财政部、税务总局: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财政部、税务总局14日发布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电影行业再获税费政策支持。5月14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以下称《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专家认为,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强有力支持,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分析了疫情对电影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从短期看,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全国电影院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把短期纾困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尽快出台财税政策的落地细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电影行业是此次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疫情期间出于防控,需要电影院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疫情缓解后仍旧是监控防控重点,对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整个产业链条都产业巨大影响。”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对电影行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减免税费政策,既缓解电影企业生存压力的必然,又是蓄势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因此,将电影行业作为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住宿餐饮等之后又一实行特殊减免税费政策的行业,将有助于缓解疫情对电影制作、发行、放映的不利冲击,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压力,帮助电影行业增强应对居民文化娱乐消费不旺的能力,提高和延长电影行业的生存空间和生命周期,盘活整个电影行业产业链条。 上述《公告》表示,电影行业企业限于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企业,不包括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电影的企业。 《公告》还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公告发布之日前,已征的按照本公告规定应予免征的税费,可抵减纳税人和缴费人以后月份应缴纳的税费或予以退还。 与此同时,5月14日,财政部、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暂免征收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的公告》称,为支持电影行业发展,湖北省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符合规定的免征条件,但缴费人在本公告发布之日前已缴费的,可抵减缴费人以后月份应缴纳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或予以退还。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国家以及地方纷纷出台电影业产业政策,降低电影企业融资成本、延长贷款以及降低房租等给电影企业提供便利。由于电影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一旦复工各种成本也会提升,所以需要政策帮扶的力度持久一些。此次电影行业再获减免税费支持,对于电影业复工复产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相关上市公司将受益。 受疫情影响,电影院暂停营业影响了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5月14日,披露2020年一季报的21家电影动画业上市公司中,15家公司亏损。 张依群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连续出台多个针对不同领域、行业、规模、群体的税费减免延缓政策,推动财政政策和金融、产业、技术创新等政策协调联动,更加有效发挥了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基础作用,成为稳定和推动中国经济复苏发展的关键力量。下一步,一是要确保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能够真实有效落地,利用财税政策更大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二是要在减费上下功夫,降低垄断行业和基础行业的收费价格,全面降低企业和社会交易成本;三是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气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增强城乡居民有效消费供给,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消费形态、增强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