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冻结”179天的电影院终于复工了。 相对于全国观众的喜大普奔,奔走相告,这一场没有饮料爆米花的复工注定少了一点味道。 截至昨晚24时,全国影院观影总出票15.79万张,全国实时票房共计仅358.63万元。要知道,2019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约为642.66亿元,平均到每天大约为1.76亿,中间差距不言而喻。 (数据来源:灯塔数据) 本以为票房数据或超预期,结果却连去年数据的零头还达不到;本以为是万众瞩目的复苏,结果只不过是悲壮的复工。 而当电影院复苏被这冰冷的数据打回现实时,也意味着电影院的“春天”仍然还很远。 1、冻结179天,电影院失去了什么 试问疫情席卷过后,什么行业最惨? 恐怕非电影行业莫属了。 随着新冠疫情影响消散,各行各业逐渐步入正轨,曾经被认定最惨的餐饮、旅游也皆慢慢恢复元气,只有电影院,一直还在“开门or不开门”的问题上纠结。 从1月24日所有影院被紧急关闭,到现在7月20日所有影院悲壮复工,电影院进入“冻结”状态已经整整179天,将近半年之久。而被冻结了这么久的电影院,也早已在这漫长的时间线中成为了全行业“最惨”。 有多惨呢? 今年上半年所有影院,仅营业24天,总票房才22.4亿元。 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今年1至6月中国内地票房仅22.42亿元,几乎定格在1月24日收盘之后的票房数据。这个惨淡的票房甚至不及去年一个月的票房收入,比去年上半年的311亿元票房暴跌93%! 而回顾中国内地近十几年历年电影票房,今年上半年遭受疫情重创下的票房数据,仅大致相当于2008年全国半年电影票房的体量。 (图片来源:网络) 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为43.41亿元。此后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迅猛增长,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已高达641.47亿元,短短12年增长了13.7倍。没想到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一夜回到12年前。 22.4亿票房!如此直观的数据足以道出电影行业上半年的艰难了。 而在这个影视寒冬下,电影公司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截至6月份,全国超 6000家影视公司选择注销,横店影视城,象山影视城等多家影视基地一度闭园。A 股影视龙头上市公司也纷纷进入了“赔钱赚吆喝”的地步,部分公司甚至连续三年亏损几十亿。 (数据来源:企查查) 在前不久密集披露的业绩预报中,11家影视公司中,仅2家公司上半年获得微弱的盈利,剩余的9家公司皆是大幅预亏的状态。 (数据来源:wind) 其中,院线龙头,万达电影和金逸影视上半年预计亏损合计超过了18亿元,可知以两者为代表的影视行业早已不堪重负。 即便是陷入亏损的境地,但该交的房租、水电费也还得交,而这些运营成本也正在一步步地拖垮它们。 5月份发布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一季度影院平均收入为34.45万元,平均运营成本为117.9万元,不同规模影院运营成本不等,但从对比数据上看,全部影院从2月开始已经入不敷出。 重压之下,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的中小影院已经处在危险边缘,停业、破产等现象集中爆发。 据灯塔数据的显示,目前有近八成影院已经大幅降薪,有47%影院现金账面资金匮乏。同时,有多达42%的影院有“关门大吉”的风险,有28%影院存在裁员的现象。 2、开门难,开门以后也难 据悉,影院复工消息发出后,支付宝上“电影”的搜索量在一天内增长了300%。吃瓜群众纷纷留言表示,“我们的快乐回来啦”“中国电影挺过来了”...... (图片来源:微博) 不过,对于电影院来说,拥有空间密闭和人员密集这两项“原罪”,也导致它的复工之路比较严苛。 据电影局下发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显示,院线行业复工的话必须要做到以下四条规定: “首先是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其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再者是电影放映场所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和饮料;最后是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 ” 在上述规定的桎梏下,也就注定着院线行业很难产生所谓的报复性消费了。 一是,上座率不得超过30%以及日排片减半的规定,或将砍掉一大半票房收入。 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新开影院要想收回成本至少要六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而这还是以影院正常营业为大前提。当日排片减半,相当于把影院票房收入至少砍掉了三分之一,而再加上一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这一规定,很有可能会导致影院出现“放映一场亏一场”的境地。 同时,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的市场限制,也让部分影片无法上映。而一部影片即便没有超过,也高度接近两小时,剩余不多的时间也让影院少了部分映前广告的机会,意味着失去广告收入这一来源。 二是,不售卖零食和饮料这一规定,也就意味着院线失去了零食业务的收入。 影院的营收一般由票房、零食售卖、广告三大部分组成。由于票房收入层层分账,因此院线票房的利润一般在50%多一点,同时由于零食的毛利率高达70%,所以在影院利润占比中,零食占比也比较大,一般维持在20%至30%的比例。 例如,2019年,万达电影毛利润中商品销售占比29%,横店影视的卖品毛利润占比达32%。由此可知,一旦饮料爆米花不让卖了,所有影院或将失去近30%的利润。 此外,电影院线开门之后,遇到最大的难题则是“一片难求”的片源问题了。 7月20日,电影院线正式开工,能上映的新片寥寥无几,只有两部体量较小的影片,即《第一次的离别》、《搏击者》;另外,能够在这个时间段放映的、愿意在这个档期上映的影片,也只有诸如《美人鱼》《战狼2》《捉妖记》等较为经典的复映影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意味着,不少网友从春节就开始期待的《夺冠》《姜子牙》《唐探3》等大制作影片,短期内怕是无缘得见了。 而需要注意的是,没有诸如《姜子牙》《唐探3》这些大制作影片撑场子,影院行业吸引客流,回暖复苏谈何容易。 当票房、零食售卖、广告收入这三驾“利润马车”,被砍掉了一大半,当影院线陷入没有片源吸引客流的尴尬中,就注定院线行业短时间内还跳不出亏损的闭环。 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在9月30日之前,全国大概率有超过20%的影院会扛不下去,个中原因在于不能哭穷了,该还的钱必须得还、该交的钱必须得交了”。 可见开业之后,在被催收房租、成本加倍、收入不足的多重因素的冲击下,院线行业更难了。 3、结语 影院行业的“春天”,究竟在何方呢? 结合券商的观点来看,影院行业要想通过票房收入走出寒冬,大概念是要在国庆档以后了。 其中,国泰证券表示,高成本、大体量电影为寻求市场效益的最大化,持续观望的可能性较大。众多春节档优质电影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夺冠》有望于国庆档前后陆续上线,带动市场回暖。 不过,国庆档带动票房收入提升那也可能是回暖的起点,毕竟目前仅350万出头的票房,相对于2019年平均每天1.76亿元的收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全国影院在停摆近180天后,终于按下“重启键”。 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全国83座城市391家影院复工首日(7月20日)的预售分账票房达94.8万元,观影人次3.4万。如果计入每张3元的服务费,7月20日全国预售票房已超百万元。随后,票房一路走高,7月20日12时左右,全国票房达到了200万元,14时升至260万元。 据了解,20日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的影片中,不仅有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璀璨薪火》,还有《寻梦环游记》《战狼2》《中国合伙人》《美人鱼》《夏洛特烦恼》《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复映老片。据透露,还有多部电影正在等待定档上映。 不过,业内对复工初期的电影市场预期并不乐观。部分影院从业者表示,《国家电影局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明确要求上座率不能超30%,场次减半。同时,复映影片的票价不高,甚至无法摊平成本。另外,防控举措原则上禁止售卖饮料零食,影厅内原则上禁止饮食,这些规定都影响了影院的收益。可以预见,复工初期票房不会太高。 在风山渐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兵看来,电影院开放后,近半年压抑的市场需求释放,可能会有一波报复性消费,但市场复苏的不确定性也很大。比如,疫情可能存在反复。影院在开放的同时,还需要限流并遵守一系列防疫规定,并不是一个正常运营状态,这对大制作影片来说风险很大。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表示,目前头部影片还在观望市场情况,只有市场稳定之后这些影片才会陆续上映。到那时,影院才会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经营状态,或者进入一种影院的“新常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如何,电影院复工都让行业看到了希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与其他行业在疫情平稳后复工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信心恢复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行业内外通力合作。
影院复工通知发布三天后,最初的兴奋已经消退,随之而来的是电影人的层层担忧。 复工后第一张电影票卖出去了! 根据淘票票信息,7月17日17点40分,成都和平电影院卖出复工后第一张电影票,片名是《哪吒之魔童转世》。从淘票票数据来看,成都已经做好了电影院复工的准备,7月20日上映的电影有13部,均为经典的高票房老片重映,除《哪吒之魔童转世》外,还有《战狼2》《捉妖记》《夏洛特烦恼》《大鱼海棠》《美人鱼》等,几乎囊括了国产电影历史排行榜前几位的作品。 此外,目前已经有12部新影片宣布定档,包括《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第一次离别》。 眼看形势好转,暑期档还能保住一半,为何电影人还有忧虑? 这个周末,记者接触了大量院线经理,将大家的担忧总结为三方面。 忧虑一:开业时间不明朗,人手不够 虽然复工通知已经来了,但是具体时间还没确定,虽然成都市已经举起复工的大旗,但是大部分地区还在做开业前的卫生准备工作。 以北京为例,7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的影院收到《朝阳区关于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营业的通知》,称将防控指引及检查单下发,请院线严格有序推进开放工作的要求。此外,其他区均未收到类似通知。 “这是要影院自行准备,检查通过便可以复工了。”某影院经理说,“但是具体时间可能还确定不了,北京恐怕不会太早(开业),疫情期间大家都裁员了,现在要不要重新招人也是个问题,如果招了人就有成本,多拖一天就是多一天的成本,这点钱在以前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对于现在的影院来说,已经是无法承受的了。” “况且即使开业后,院线会先安排片盘,然后才是密钥,也需要准备时间。“上述经理表示。 另一位北京地区的影院经理告诉记者,已经着手重新招聘了,“主要是裁员后,我们现在仅剩6位员工,开业后肯定是忙不过来。“ 忧虑二:平均上座率约10%,入不敷出 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未戴口罩和体温37.3度以上者不得进入;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实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此外,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 “换句话说,影院要先锁定一部分座位,就开放30%的位置,那么一部电影最好的上座率是30%,大部分时间的电影肯定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因为电影是不能看单一场次的,平时工作日、周六日上午都是淡季,上座率本身就不高。工作日晚上和周六日下午属于观影旺季,有望达到这一标准。平均下来,上座率能达到10%就很好了。”有院线经理表示,尤其是影迷新鲜劲过去后,如果没有新片持续供给,很容易出现空档期,开业后的成本却是一点也没有少。 租金成本也是一大忧虑。因为之前长期处于停业状态,有的影院刚与业主谈好减免租金,现在重新开业,减免租金的优惠政策还能持续吗?他们心里打鼓,生怕再一次背上高昂的租金压力。 忧虑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能开多久? 今年3月份,各地影院曾经经历过一波短暂的复工潮。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又进入歇业状态了。 “虽然如今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可也很难保证不会有某一地区突然出现入境病例感染的情况,电影院毕竟属于密闭环境,如果疫情反复,可能相关城市的影院又需要停业,现在的影院是一点风浪都经受不起了。”一位南方地区的影院经理说。 “今年年初,我们对全年预测在650亿元,而后降到500亿元,然后一降再降。目前争取大盘能保住300亿元。”也有中型影投负责人表示。 无论大家嘴上如何讲着担忧,行动上却一点也不愿落后,上述受访的影院经理均已在进行开业准备,目前处于等待上级单位检查的状态,无一例外。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官网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其表示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 影院终于复工,沉寂了半年的传媒板块能否迎来复苏?业内人士分析称,当前电影板块的估值水平正处于底部区域,在政策扶持及疫情逐步缓解背景下,电影板块将迎来复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露 记者留意到,在该《通知》出炉的同时,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还发布《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对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场所防控管理、观众进出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等多项工作进一步作出明确要求。 其中,《指南》要求,要求电影放映场所应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登记观众信息,检查体温,未戴口罩和体温37.3℃以上者不得进入。全部采取网络实名预约、无接触方式售票;实行交叉隔座售票,保证陌生观众间距1米以上;每场上座率不得超过30%。 同时要求,电影放映场所减少放映场次,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控制观影时间,每场不超过两个小时,延长场间休息时间,对影厅充分清洁与消毒;不同影厅错时排场,避免进出场观众聚集。 受消息影响,影视传媒概念股午后瞬间拉涨,万达电影涨5.99%,横店影视、金逸影视、中国电影、上海电影等跟涨。 但是,受疫情影响,不少影视公司今年以来业绩堪忧。从已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金逸影视、万达电影、奥飞娱乐等多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 国家层面也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影行业的发展。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根据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相关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此外,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电影板块估值处于底部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近年来银幕增速持续高于票房增速,院线行业竞争压力增大。2019年全国新增银幕9708块,增速13.88%,高于票房增速8.48个百分点;2019年单银幕产出约92万元/块,首次跌破100万元大关。疫情冲击下院线行业生存压力加大,部分中小影院可能加速退出,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华安证券认为,后续随着电影院的开业,上半年积压的优质电影将密集上映,有望催生出多部爆款电影,从而带动板块的关注度迅速提升,电影产业上下游公司也有望迎来一波估值修复的行情。 链接 影院类公司上半年业绩预亏 7月14日晚间,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称,上半年预计亏损15亿元至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4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万达电影表示,主要因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城自1月23日起全部停业,境外影城也自3月底暂停营业。同时公司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部分影视剧拍摄进度也有所延迟。而公司仍需要支付员工薪酬、影院租金、财务费用等较为刚性的成本费用。 同日,金逸影视发布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变动-806.64%至-661.69%。 预告称,根据各地疫情防控及行业监管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公司旗下近200家直营影院及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旗下200多家加盟影院全部暂停营业,截至报告期末仍未恢复营业,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经营收入,但公司仍需承担相应的固定成本,导致公司报告期内利润亏损。
终于!终于!!电影院要重新开放了!!! 国家电影今日中午发文,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区的电影院可于7月20日恢复开放营业。但规定每场电影上座率不得高于30%,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原则上不售卖零食及饮料。 条件设限虽多,可影院终究还是开放了。 早前市场其实已有关于电影院重开的消息放出,今日政策靴子落地后影视动漫板不过是在上午收盘前拉升了一波回应了一下,下午开盘板块指数随即下行,至收盘反跌2.88%。仅北京文化、浙江广厦等少数个股收红。 (图源:同花顺) 下午时分,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宣布将于7月25日(下周六)正式开幕。 暌违观众近180日的电影业是终于回到荧屏了。 帷幕拉开,180天的等待之后,影视传媒业的现在及未来是怎么样的呢? 现状:活下来便是好 影视产业链分为内容生产制作、发行及播映三个环节。生产环节即影视内容拍摄、剪辑及后期等。二月份到四月份,影视剧制作基本中止,剧组仍继续产生刚性成本,会造成一定资金压力。 播映环节电视剧在疫情期间需求反而是增加,手头成片多的公司业绩并不差。但电影播映则是歇业近整个上半年。对应的是电影院/影城。该部分业务属于重资产经营(场地、设备租赁等),行业停业产生不了现金流,对电影院播映环节企业影响最大。 今年春节在《囧妈》之后,还衍生出一种互联网播放电影的辅助电影播放形式,但目前院线电影互联网播放的做法还未成为行业主流。 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影视剧行业面临资本撤出后高杠杆压力,监管趋严令存货无法如愿售出,及今年行业制作及电影播放环节中止导致无法正常回款,大量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影视企业出清。 2010年至2019年,全国新注册影视企业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今年上半年,行业新注册影视公司数量只为56024家,全年新注册企业数量大概率会在十年增长后出现回落。 具体而言,今年前两月新注册数量为年内新低,只有7433家,二月份复工延期及群聚禁止期间新注册数量更是只有2497家。三月份开始行业新注册企业数量出现反弹,但数量上仍未及去年一半。 同时,行业影视企业吊销量亦从2月份开始持续增加,到6月份共吊销影视企业6千家。 在行业“冰封”时期,影视制作公司转做短视频广告、影院兼职影楼、爆米花外送等行业“求活”方法层出不穷,究竟是为应对现金流紧张的压力。 行业大的上市公司亦通过各种手段自救。 5月底,浙江广电受让唐德影视控股股东股权,成为公司实控人。在此之前,2月份北京市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成为北京文化第一大股东;4月底山东经达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华谊兄弟。 万达影视4月末亦发布公告称计划定增43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即使是对于行业头部的龙头公司而言,在这场寒冬中活下来便是最大的回馈。 一季度,除电视剧储备较为丰富的华策影视净利润逆势增长2倍外,其余头部影视股净利润均大幅录跌。但年内部分影视股,如万达、光线及上海电影等股价累计仍录涨,反映市场对该等个股在行业恢复正常运作后的业绩反弹预期。 (图源:同花顺iFinD) 但电影院重新开放后,行业是否能重回繁荣呢? 未来:好项目缺乏持续性 复映初期,因为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大体量影片及好莱坞进口片大概率选择回避。中影、华夏等公司当前也只安排了一批经典复映片,试水味道甚浓。 7月13日,维语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宣布将在影院复工第一日上映,成为电影院复工后为数不多的新电影之一(PS:国内很少维语电影上映,读者有兴趣可以看看)。除此外,《东北往事》亦在第一批上映影片之列。 总结《第一次的离别》和《东北往事》两部电影,其均属于中小体量影片,若在正常的暑期档上映,大概率会成为暑期商业大片的“炮灰”。两者选在新片较少的暑期复映档上映,算得上是错峰。 另外,《第一次的离别》在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均获得所在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能吸引部分深度影迷入场观看。该部分受众基数较少,但对电影内容要求较高,放在复映初期播映说不定效果更好。 但无论是《第一次的离别》,还是《东北往事》,中小体量电影票房一般较低,不足以在市场上掀起太大浪花。 若要看影视市场能否在复映后重归繁荣,还需要要看春节延期的《唐探3》等商业大片的票房表现。目前,该部分商业片尚未定档,观众对复映的院线电影态度仍不明朗,还很难预估今年全年行业的表现。 但总体而言,影视行业在18年明星税收事件之后仍处于内容制作调整阶段。去年观影人数虽然再创新高,但增速亦创2013年来新低。 就传媒指数而言,10年至15年呈单边向上趋势,但从15年至19年则呈现单边向下。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去年行业除去春节档及现象级的《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等拉票房的电影外,国产优质电影数量整体上仍乏善可陈。 头部影视公司亦缺乏持续出爆款的能力。如北京文化曾出品《战狼II》、《我不是药神》等打爆电影,去年年初还有《流浪地球》。但之后至今再未有可以支撑公司营收的大爆电影上画。 (图源:公司官网) 公司对应业绩也是“三天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情况。类似还有华谊兄弟,其去年的“大制作”电影近乎一路被否,整个2019年一路走黑,业绩自然也难言理想。 (北京文化业绩概况,图源:同花顺iFinD) 在生产爆款三分靠打拼,四分看观众眼缘,剩下三分靠运气的情况下,不具备持续生产优质影视内容的影视股就硬生生被市场炒作成为周期股,每年春节前后就是影视股一年一度的荣耀时刻。 (图源:同花顺) 近期的影视动漫板块指数回升则是出于电影院复映预期,但实际上复映后行业能否恢复15年前的繁荣,个人认为行业应该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现在行业现状。另外,本次疫情对影视公司资金面造成的影响亦并非短期内可以恢复。 总结 按照券商观点,影视行业在渠道端并未形成绝对头部集中,上游内容生产的项目质量亦有波动性,因此只适合专业、具备对电影票房有预判能力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另外,该行业公司依赖个别电影票房表现,对应业绩及个股波动性亦较大,并不具备白酒消费行业等较为明朗的竞争格局。 参考影视巨头迪士尼,保证营收稳定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电影IP开发等附加产业、系列电影培养核心粉丝等。但行业在经历18年整改,19年回血再遭今年疫情冲击之后,影视(电影)要真正繁荣仍需要更多投入。 个人认为,短期内即便影院已复映,但业绩不稳定的影视股还是不适宜长期持有。
距离影院关门已170余天,影院是最后极少数还未复工复产的行业,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e公司记者走访了深圳、北京多家电影院,“大门紧闭”仍是电影院线目前所处的状态。 近日,影视业消息不断,二级市场上影视股亦表现活跃,7月份以来市值飙涨600多亿元。 针对影院相关情况和进展,e公司记者采访了相关上市公司与业内专家,部分已回应公司明确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影院复工的消息,具体恢复运营时间将根据疫情情况以及政府部门要求进一步确定。 而影院复工仍是业界的共同期盼,从上市公司到影院到资本方均在为影院复工复产积极准备。 7月影视板块市值增长600多亿 7月13日,电影《第一次的离别》宣布将于影院复工首日全国公映,这是今年春节后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确档期的影片,虽然并未确定上映时间,但这也给院线复工带来了期盼。 受此影响,二级市场上,影视股逆势上涨,横店影视(603103)、鹿港文化(601599)涨停,华谊兄弟(300027)、金逸影视(002905)涨幅超9%。e公司记者注意到,不少影视股从7月初就开始上涨行情。据统计,影视板块中共有30只股票,市值较6月底相比增长637亿元。 此前,影视板块整体处于下跌走势,影视概念指数年初至6月底累计下跌近15%,7月份以来大涨25%。 资金面上,素有聪明资金之称的北上资金也有所加仓。以持股市值来看,影视板块中,六成影视股近期获北上资金加仓,持仓市值较6月底相比增加超7亿元。 针对近期二级市场上部分影视股大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有部分原因是对于复工的预期。“对投资者来说,对影视板块投资应持谨慎的态度,今年上半年疫情对影视板块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不能脱离基本面。” 受疫情影响,不少影视公司上半年业绩堪忧。从已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奥飞娱乐(002292)、华凯创意(300592)、金逸影视以及万达电影(002739)等多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 7月14日晚间,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称,上半年预计亏损15亿至1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24亿元。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万达电影表示主要因公司下属600余家国内影城自1月23日起全部停业,境外影城也自3月底暂停营业,同时公司主投主控的《唐人街探案3》等影片未能如期上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向e公司记者表示,在电影行业逐渐复苏及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电影行业至暗时刻正在过去,市场反映往往超前,投资者憧憬未来企业业绩改善。但考虑到全球疫情形势仍严峻,目前仍缺乏疫情特效药,民众对疫情传染担忧仍在,就电影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畅通也需要一个过程,意味着本轮电影行业“元气”恢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相关企业盈利复苏也是不平衡且缓慢的。因此,投资者需要避免概念炒作风险。 都在等待影院复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院线电影陆续撤档及调档,如今距离影院关门已有170余天。可以说,电影院是最后极少数还未复工的行业,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 在影院关闭170余天后,曾在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三获重要奖项的影片《第一次的离别》7月13日官宣,将于影院复业首日全国公映,成为春节后第一部正式宣布明确档期的影片。 虽然并未确定上映时间,但这也给全国院线的复工带来些许期盼。 周茂华认为,电影行业是遭受本轮疫情冲击最为严重行业之一,由于全球疫情防疫形势仍严峻,疫情对院线拖累尚未完全消失,但国内由于疫情基本得到有效防控,北京地区防疫形势趋势向好,此次《第一次的离别》官宣复映,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国内电影行业有望加速解封复产,电影行业重启值得期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院线行业的复工与其他行业的复工复产以及社会生活的逐渐恢复密切相关。“院线行业复工复产后的首映会是经典老片,这可以逐渐培养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观影习惯,等观影市场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新片才会上映,这是我目前想到的可能。”他认为。 另外,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国际电影节官网突然更新了部分排片表。彼时,可查询到的排片日期为7月25日-8月2日,克劳德·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吉》、吴贻弓的《城南旧事》修复版、绫野刚主演的日本影片《乐园》均可查询到。不过,这些排片信息很快又从官网下降,变成了“敬请期待”,目前官方尚未这一消息公开说明。 “上影节的影片短暂出现后撤回,可能是后台系统问题,但反映出上影节的内容确实在准备中,但具体日程以及相关峰会,应该是各方协调中,同时也需要看外部的疫情变化。”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朱珠向e公司记者表示。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国际电影节在端午节前已获得国家电影局的批复,将于7月底到8月初举办。 7月14日,e公司记者拨打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确认,具体以微博、微信和官网等官方公布的为主。 “由于院线复工,需要各个地方高层决定,一线城市的进展也是会带动二三四线城市的进展,所以上影节是相对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另外,七八月是传统意义上的暑假档,往年爆款也是出自此,所以对于院线在七八月的复工,是大家的希望。”朱珠告诉记者。 对于电影行业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即将举办的消息虽未获官方证实,但这无疑透露出业内期盼加速复工复产的信号。 横店影视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横店影视城已复工,但还没有收到电影院复工的消息。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旗下所有影院自1月24日起全部暂停营业,恢复运营时间将根据疫情情况以及政府部门要求进一步确定。 影视行业或迎来拐点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院线业务陷入停滞,而线上文娱消费的市场规模却呈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在线分账票房破千万的网络电影达30部,较2019年同期15部增加一倍;30部网络电影的累计票房5.28亿,较去年同期2.05亿增长157.56%。 对此,慈文传媒(002343)董秘严明向记者表示,目前,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以及行业内扶持及监管措施的逐步落实,影视行业自身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调整,整个行业处在蓄势待发的态势。随着长短视频平台的交叉融合,以及5G技术的新应用,更多形态的内容产品及其IP的衍生产业发展,整个市场空间可观。 “行业经过这一轮的快速出清和集中调整之后,制作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和产业效率的提升;此外,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未来能在市场上生存发展的影视企业,一定是那些内容题材类型储备丰富、精品内容打造能力突出、资金实力强大且能适应新模式、新技术的影视公司,只有那些能够持续量产精品内容的公司才有机会赢得市场。”严明认为。 另一端,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华策影视(300133)等均发布再融资计划,各方资本的加码也显示出其对行业尤其是龙头未来基本面改善趋势的认可。 e公司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公司(平台)不断进军影视行业。1月,字节跳动宣布以6.3亿元买下电影《囧妈》线上播放权,供用户在抖音、西瓜视频等字节系平台上免费观看;3月,抖音文化(厦门)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发行,演出经纪业务,文化、艺术活动策划,文艺创作与表演等。此外,360、快手、小米等多家公司亦陆续宣布进军影视行业。 这或许意味着影视行业的未来被普遍看好。华泰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随着北京疫情平缓,电影行业在近期复工的可能性增大,板块短线将迎来修复性反弹,长线看也是较好的配置时点。“影视及院线行业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后,从基本面上看,出现触底反弹迹象。行业发展趋势上,内容为王逻辑进一步凸显,后疫情时代,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公司更有可能从中受益。” 华安证券(600909)认为,随着北京疫情得到控制,以及消息称上海电影(601595)节有望7月底举办,我们预计电影院开业在即。而后续随着电影院的开业,上半年积压的优质电影将密集上映,有望催生出多部爆款电影,从而带动板块的关注度迅速提升,电影产业上下游公司也有望进来一波估值修复的行情。 此外,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影行业的发展。5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相关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此外,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等。 如何复工? “目前影院关闭已过去大半年,影院复工的条件基本成熟,尤其是在一些低风险地区,做好有效防护措施,风险因素相对可控。”盘和林向e公司记者表示。 他还认为,很多影视企业都倒闭,影院复工复产还应该尽早。“在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影视行业还应有序有选择性的大胆复工复产,这也符合中央复工复产和科学防疫两手抓的政策。” 而院线方面也在为复工复产做着积极的准备。某电影院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在停业期间,院线也在做着一些复工复产的准备工作,比如防疫物资的准备,不定期保养放映设备以及影院内部定期清洁消毒等。但影院具体开放时间未确定,要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通知。 与此同时,影视上市公司也在积极探索新模式。严明告诉e公司记者,慈文传媒一直积极探索C端市场,之前也曾经推出网络电影《大地震》进行了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C端分账模式及内容产品的成熟,“线上院线”与“线下院线”并存的格局预计在不久的将来逐步形成,且市场体量相当。 对于院线行业复工复产后的建议,周茂华说,应该尽快对院线防疫基础设施改造,例如:体温检测、院线内消毒措施、通风系统、座位间隔等;另一方面,借鉴我国旅游景点做法,考虑采取预约形式,控制客流;另外,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实际上,在今年2月22日,中国电影(600977)发行放映协会曾发布《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关于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电影院复工复产应准备工作。 该建议指出,建议影院复业前需对空调新风系统进行整体清洁消毒;影院引导观众自备或购买3D眼镜观影,必须配置专业3D眼镜清洁消毒设备。此外,对放映设备,放映温度、湿度等提出具体要求,并建议仔细排查放映间设施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放映。
一、复盘上半年:院线票房停滞,但观影需求日渐强烈 因疫情爆发,电影行业迎来残酷的一年。目前2020年已经过半,但中国院线电影市场的年度票房一直停滞于22.42亿。 复盘疫情之下的电影行业,可以感受到黑天鹅事件对整个行业上下游的影响都不可谓不深重。不过,疫情对行业影响主要是体现在打断了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链接方式,但是行业的根基——需求量和供给量其实并未出现什么问题。 为何这样说呢?我们可以用行业数据说话。 7月10日,猫眼娱乐联合爱奇艺电影、微博电影,共同发布《2020上半年电影市场数据洞察》(下文简称《洞察》)。数据显示,观众对线下观影的需求一直很强烈,5月份已经有近9成的观众期待重回影院,6月超过半数公众表示“太想念”影院。 因为疫情不得不撤档的电影的“猫眼想看”数日益增长。其中,截至7月1日,《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紧急救援》、《夺冠》这四部原定2020年春节档的影片位列增长数前四名,分别增长了126.6万、54.8万、22.5万和21.6万。 另外,《洞察》数据还显示,疫情期间线上高频观影的观众,也是去年高频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可见,电影观众依然热爱电影,电影行业的用户基础一直都在。 二、危中求变:电影行业进入双线新时代,各方积极探索网络宣发 正所谓“危中藏机”,行业特殊时期也加快了电影于线上的发展进程。今年上半年,观众线上观影活跃,电影行业进入线上、线下并行的新模式,根据《洞察》数据显示,48%的观众都选择线上与线下双线观影。 而且猫眼研究院的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线上付费观影的意愿并不低,有73%的受众有过线上观影消费经历,消费接受度达到64%。 在网络宣发的内容探索方面,一些院线电影开始选择线上首映。今年上半年,《囧妈》《大赢家》《春潮》《爱情鸟》《无限》《灰烬重生》等影片先后上线西瓜视频、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另外,部分电影节也选择在线上举办展映活动。 未来,线上线下两种模式将相互补充,做强做大电影市场。通过网络宣发,片方可以更快回收部分成本,减轻经营压力。对视频平台而言,他们也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院线电影吸引用户。爱奇艺数据显示,截至6月,2020年上半年电影热度TOP20中,有40%为2019年下半年以来上映的院线影片,30%为往期上映的院线新片。 疫情也推动了电影线上宣发的技术革新,为线上观影的长远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在电影数字版权保护方面,线上影片采用DRM技术保护版权,可限制数字化媒体内容的使用权。在视听体验方面,各平台均在通过技术能力升级电影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 三、关注猫眼娱乐等行业龙头的投资机会 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之后,随着国内疫情基本稳定,电影行业的基本面或即将迎来触底反弹。电影行业的数据洞察也反映出,市场对电影消费的需求依然殷实,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偏好从未改变,目前只待影院重启之东风。 在寻找电影行业投资机会时,应首选行业龙头。疫情会加快中小企业的出清,也会凸显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龙头企业的市占率有望在行业洗牌中得到提升,可重点关注平台型公司猫眼娱乐、内容出品方光线传媒等头部企业的机会。 伴随着改革牛的到来,A股电影产业上下游企业已经迎来了明显的修复性行情,例如本月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电影等股价涨幅均已超过30%。 猫眼娱乐是国内领先的文娱观众入口、主流宣发平台和数据及产品平台,也是腾讯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亦在深度整合产业链中的资源优势,未来具备增长潜力。虽然目前猫眼娱乐的股价也已经从底部走出,但近期尚未启动类似A股影视股的报复性修复行情,可考虑以左侧思维适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