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丨通威股份(600438.SH)涨逾4%,报29.66元,总市值1335亿元。 通威股份(600438.SH)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确定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为28元/股,发行股份数量213,692,500股,募集资金总额约59.83亿元。 此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6家,包括大成基金、财通基金、朱雀基金、高瓴资本及睿远基金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迪马股份旗下项目东原·印长江实景图,图片来源:网络 12月7日晚间,迪马股份(600565. SH)发布公告称,拟分拆物业板块之控股子公司重庆东原澄方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原澄方”) 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东原澄方成立于2015年01月13日,法定代表人范东,注册资本1999.47万元,主营企业管理咨询、商务策划咨询等业务。 东原澄方后续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度、 2018 年度及 2019 年度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69 亿元、10.16 亿元和 14.32 亿元,连续盈利。 截至本公告日,迪马股份全资子公司天津澄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其51.04%的股权,天津盛益合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其9.98%的股权,栢天有限公司持有其25.41%的股权,嘉实物业管理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其13.57%的股权。 募资用途方面,迪马股份在公告中表示,东原澄方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将通过战略性投资、合作及收购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持续开发信息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并提升客户运营能力,开发并升级内部IT系统来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补充营运资金。 迪马股份称,本次拆分将有助于做大做强其物业服务板块业务,扩大物业管理业务规模,提升增值服务优势,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持续营运能力及整体实力。 与此同时,本次分拆上市还可以有效的增强东原澄方的资本实力,通过建立独立、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平台,为业务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发展渠道,提升东原澄方竞争优势。 迪马股份创立于1997年,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是重庆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中国特种车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旗下包含迪马工业和东原地产两大核心产业,主营地产开发和专用车制造两大业务。 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4.0亿元,同比增长0.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8亿元,同比下降42.33%。 2019年全年,迪马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96.97亿元,同比增长48.71%;净利润14.32亿元 ,同比增长40.86%。 其中,房地产开发及物业收入为182.15亿元,同比增长49.80%;专用车生产业务收入为9.45亿元,同比增长15.83%。此外,作为地产开发的延伸业务,建筑业务收入为2.26亿元,同比增长536.36%。 同期,迪马股份有息负债率20.33%,净负债率56.1%,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负债率为42.70%。
文丨深度报道组 借助大豪科技,红星股份或成为A股第20家白酒上市公司。 12月7日晚间,大豪科技正式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其控股股东一轻控股持有的资产管理公司100%股权和京泰投资持有的红星股份45%股份,向鸿运置业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红星股份 1%股份。 同时,大豪科技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 大豪科技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持有红星股份100%股份,拥有“红星”品牌系列白酒等多个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红星2020年1-9月营收18.24亿,利润2.5亿元。这一营收体量排名20家白酒上市公司第14位,仅次于舍得酒业。 搜狐财经盘点发现,2014年错失上市机遇的红星股份与竞争对手牛栏山差距逐渐拉大,按照2019年的营收对比,红星股份26亿元的营收不足牛栏山三分之一。 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对搜狐财经表示,对于红星来说,已经错失了二锅头品类的全国性爆发机会,未来红星需提高品牌价值感,通过增强体验等创新营销来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存量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收购红星股份100%股权 北京国资委助推红星上市 根据重组预案,大豪科技目标直指红星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大豪科技将红星股份100%股权纳入囊中,红星股份则有希望借助大豪科技曲线上市。 大豪科技和红星股份实控人均为北京国资委,北京国资委通过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一轻控股”)等间接持有大豪科技32.50%的股份,以及红星股份99%以上的股份。 本次交易前,大豪科技主要业务为各类智能装备电脑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缝制、针纺机械设备核心零部件。 数据显示,2019年大豪科技营收9.7亿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滑3%。今年1-9月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6亿元和1.2亿元。 相比上市公司,红星股份盈利能力远高于大豪科技,红星借壳上市的意图更为明显。 重组预案披露,2019年红星股份营收26.38亿,净利润4.9亿;2018年营收24.54亿元,净利润3.29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红星股份营收18.24亿,利润2.5亿元,营收相当于大豪科技的3倍以上。 重组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11月24日大豪科技首次发布公告,披露拟收购红星股份事宜并停牌。 11 月 30 日,红星第一大股东一轻控股审议并通过了无偿划转所持全部红星股份股权至资产管理公司的议案,划转完成后资产管理公司将持有红星控股54%的股份,进一步加快收购进程。 重组预案提出,本次交易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贯彻落实北京市国资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求,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交易目的为发展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拓宽红星股份融资渠道,促进其业务发展。 重组预案中表示:“标的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拓宽标的公司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标的公司步入健康、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2月8日,大豪科技复牌股价一字涨停,截至发稿报9.56元/股。 六年后再度谋上市 红星营收不足牛栏山三分之一 这不是红星股份第一次谋求上市。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国营酿酒厂,红星曾是北京二锅头的第一品牌被寄予厚望,历经多次改制,曾计划在2014年依附大股东一轻控股旗下的首都酒业实现上市。 2014年白酒业遭遇寒冬跌落谷底,红星上市计划也不了了之。而红星股份的竞争对手牛栏山早在1998年凭借母公司顺鑫农业登陆资本市场,2019年营收突破百亿大关。 在业内人士看来,错失上市机遇的红星股份与牛栏山差距逐渐拉大。 2011年,时任红星股份党委副书记的赵云龙曾对外披露,红星二锅头2010年的销售额为18亿元。 经过9年的发展,红星股份2019年营收26.38亿,相比2010年增长47%。 而牛栏山2019年营收为102.89亿,2010年为16.99亿,9年间营收增长了5倍。 对比2019年营收,红星股份不及牛栏山的三分之一。 根据规划,牛栏山目前已完成全国化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和开发外埠市场。红星股份目前在全国31个省市完成布局,也在今年9月推出高端产品“红星1949大师传承”,售价699元。 大豪科技在重组预案中提到,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相关交易税费及中介机构费用、标的公司项目建设、补充上市公司及标的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 其中用于补充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的比例不超过本次交易作价的 25%或募集配套资金总额的50%。募集资金具体用途及对应金额将在重组报告书中予以披露。 同时,截至预案签署日,交易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本次交易暂未签订明确的业绩承诺与补偿协议。 “上市可以解决红星全国化扩张的资本问题,同时提升品牌价值,对于其产品结构高端化有积极意义。”白酒分析师蔡学飞分析指出,未来红星只有扎实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价值感,并且强化核心市场的终端管理,利用自身老名酒背书,增强体验等创新营销来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存量中获得新的增长点。
11月15日,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落地。RCEP无疑将给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带来了更多新的机遇,相关优质资产的价值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各界对RCEP带来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利好给予了普遍的关注,记者注意到RCEP对跨国投资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除了投资自由化相关规则外,还包括了投资保护、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措施。RCEP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有利于我国将部分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而国内资源将集中用于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 记者挖掘RCEP受益上市公司发现,佩蒂股份作为A股上市公司稀缺的宠物食品标的,同时也是“一带一路”主题的公司,或将长期受益。 据了解,佩蒂股份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全球产能扩充布局。2013年4月份,佩蒂股份率先跨出海外产能布局的第一步,出资600万美元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越南好嚼,生产畜皮咬胶和营养肉质零食产品,出口美国、欧盟等市场。2018年越南好嚼的资产规模达到了1.84亿元,并实现净利润6675.86万元,占佩蒂股份当年净利润的48%。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战关税因素的影响,加上鸡肉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扬,始终处在高位,国内大部分出口企业举步维艰,佩蒂股份在越南的好嚼和巴啦啦依然实现净利润5065.06万元。2019年,越南好嚼实现营业收入2.35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3.28%。 通过坚持“走出去”的发展路线,佩蒂股份不断加码海外产能布局,2018年收购了新西兰的高档宠物食品工厂Alpine,现在还在建设新西兰4万吨的干粮产品线和柬埔寨的9200吨湿粮和咀嚼类宠物休闲食品产线。 佩蒂股份相关人士表示,随着建设进度的持续推进,新西兰主粮工厂也将很快进行试生产,其产品未来将导入国内市场,以自有品牌进行销售,助力公司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佩蒂股份还称,随着RCEP的实施,公司新西兰工厂的高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将更加便利和快捷,运营成本也将进一步降低。同时,RCEP也大幅提升了公司在东盟和新西兰的投资项目的信心。 随着RCEP协议的深入落实,区域内国际贸易更加频繁和便利化,跨国投资水平也将得到长足发展,佩蒂股份有望长期受益RCEP带来的红利,促进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
11月16日,“豆奶大王”维维股份(600300)发布公告,维维股份新一届董事会产生,新盛集团法定代表人林斌当选维维股份董事长,赵惠卿出任总经理。受此消息提振,11月17日,维维股份股价逆势上涨,一度逼近涨停,最终收盘上涨4.70%,报收4.23元。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8月2日,为贯彻徐州市委市政府决策精神,资金实力雄厚的新盛集团作价9.55亿元,收购维维集团持有的维维股份17%的股权,成为维维股份第一大股东。去年10月8日,新盛集团提名两位董事进入维维股份董事会。 维维股份新闻发言人菜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指出,新盛集团进入维维股份后,双方相辅相成实现了良好的聚合效果。一方面,维维股份制定了回归主业的计划,建立起“生态农业、大粮食、大食品”的发展战略,在逐步剥离非关联业务的同时,巩固豆奶粉市场占有率,积极在植物蛋白饮料(液体豆奶)领域开拓新产品、新业务,并大力发展粮食收购、仓储、加工、贸易和健康食品生产,形成“一体两翼”的业务布局。 另一方面,新盛集团入主维维股份也有利于加快自身市场化转型发展,扩大资产规模,积累上市公司治理经验,放大国有资本效用,增强资本运作能力,做大、做强实业平台。 今年8月4日,维维股份将枝江酒业71%的股份转让给江苏综艺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价格约为4.62亿元。此次枝江酒业的剥离,也彰显了维维股份聚焦主业的决心。受益于此,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240.67%;扣非净利润达3884.53万元,同比增长39.3%。 11月16日,新盛集团董事长林斌正式成为维维股份董事长。从去年10月8日新盛集团两名董事进入维维股份董事会,到今年11月16日林斌任董事长,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作为第一大股东,新盛集团对维维股份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新的团队成员和原来的经营管理团队有了充分的磨合,为企业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维维股份上一届董事会向徐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产业双百亿带动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粮食产业过百亿,食品饮料产业过百亿,通过政府主导,维维带动,在徐州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粮油食品产业集群。同时请求把企业发展规划上升到徐州市级发展战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新一届董事会将紧紧围绕五年发展规划,持续聚焦粮食、食品主业,凝聚各方力量,把各项工作抓牢、落实。我们会用好新盛集团十几年来精耕细作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为维维股份的长足发展赋能。”林斌介绍说,科技方面,新盛集团将依托徐州市农科院科学研发力量,充分利用其区域性的小麦、水稻研发优势及国家级甘薯科研成果,在维维股份豆奶粉、植物蛋白饮料等新品研发与粮食加工产业链发展实现科技赋能;资本方面,新盛集团作为3A级信用评级单位,具有强大的融资能力,可以为维维股份做大做强实现资本赋能;资源方面,新盛集团将加快推进徐州市区县国有粮库资源整合,进一步强化徐州区域粮食产业的优势,为维维股份大粮食产业发展实现资源赋能;管理方面,在延续民营企业机制、制度灵活优势基础上,充分发挥新盛集团国有企业规范化管理优势,真正实现管理+效率的双重优势,为维维股份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管理赋能。 维维股份新闻发言人菜田介绍称,未来新盛集团和维维股份将进一步深化产业及资本合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不断做大维维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不断扩大维维品牌的影响力,努力完成五年战略规划的任务目标,真正实现互惠共赢,争取把新盛入股维维股份做成国资民企深度融合的典型样板。
10月28日晚间,聚辰股份发布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65亿元,同比下降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56.69%;基本每股收益0.99元,同比增长17.52%。 聚辰股份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并提供应用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服务。公司目前拥有EEPROM、音圈马达驱动芯片和智能卡芯片三条主要产品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液晶面板、蓝牙模块、医疗仪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 据公开信息,前三季度聚辰股份营业收入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8.96%收窄至4.42%。其中,公司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依托智能手机EEPROM产品的客户资源优势,通过前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921.63万元,同比增长267.73%;EEPROM产品与智能卡芯片产品前三季度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09亿元和2558.95万元,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11.30%和35.02%收窄至8.58%和27.69%。 聚辰股份方面表示,公司通过青岛聚源芯星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参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战略配售。截至9月30日,公司间接持有中芯国际355.02万股股份,按照出资份额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本报告期业绩4671.67万元。受此影响,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6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17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3.21亿元和9.99亿元,自有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10月28日,奇信股份在深圳召开公司2020年第六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非独立董事、非职工代表监事以及修订公司章程等多项议案,张浪平、张艳萍、邹文华、叶洪孝、叶又升、罗卫民当选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刘剑洪、赵保卿、林洪生当选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在随后举行的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上,叶洪孝当选为奇信股份董事长,张艳萍、叶又升当选为奇信股份副董事长。 奇信股份此前公告显示,2020年7月,奇信股份原控股股东智大控股、实际控制人叶家豪及关联人叶秀冬与新余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余控股”)共同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奇信股份表示,此举是为了更高效地支持公司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主营业务及装饰物联网、健康人居、新材料、建筑信息化等新兴业务发展,加快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实现公司新一轮增长,因此拟让渡公司控制权,为公司引入具备产业协同能力和资金实力的控股股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全力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 股份转让后,截至三季度末,新余控股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约6747.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9%,成为奇信股份的控股股东。 在此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新余控股董事长张浪平表示:“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开花结果。在克服种种的困难之后,新余控股和奇信股份最终达成了多赢的局面。” 对于奇信股份的未来发展,张浪平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上市公司要完善党组织的建设,把公司资产做大做强做实,以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也要保障全体股东的利益;第二,作为控股股东,新余控股将对奇信股份以支持、服务为主,在资源的导入、市场的开拓、项目的引进等方面,新余控股会无条件地全力支持;第三,新余控股将在保证团队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快地缩小磨合期,创造出更好的价值。” 奇信股份创始人叶家豪先生出席股东会并发言,他表示:“能够跟国企合作进行混改,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在未来的路上,有了国资这个平台,借助国资的品牌和影响力,奇信股份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一定能够继续勇往直前,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大的效益以回馈东。”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教授、审计署高级审计师评审委员会委员赵保卿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也出席了此次临时股东大会。 赵保卿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大背景下,奇信股份作为装饰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公司这次混改,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案例。公司要生存,更要快速良性地发展,未来企业经营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混改这种制度安排,能够增强企业抵御各种风险的信心与能力。这次混改,对公司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