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光峰科技召开股东大会并于当晚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峰米科技已完成A轮融资,融资总额逾10亿元人民币。据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此次融资由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领投,核心高管团队加注跟投。 同时,峰米科技与重庆市就总部入驻一事达成协议,将于半年内正式落户两江新区。计划4年内投资9.1亿元,打造含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在内的峰米科技总部。作为炙手可热的智能投显科技公司,峰米科技本轮逾10亿融资或将创下智能显示行业领域A轮融资新纪录。 “后浪”峰米科技营收7亿元 峰米科技是光峰科技与小米科技于2016年联合成立的小米生态链企业,致力于为用户通过软硬件及互联网服务提供高品质的全新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成立至今致力于新型智慧显示大屏、影音娱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运营。 业务层面,2017年至2019年,峰米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805.84万元、3.3亿元、7亿元。峰米科技快速发展源于光峰科技和小米科技两家“重量级”头部企业的联合赋能。 一方面依托母公司光峰科技超1650项“硬核”科研技术,峰米科技从系统架构、关键算法到知识产权的技术储备获得了加持,最终在智能投显领域中,服务不断延展的应用场景。 另一方面峰米科技同步发挥小米“生态链”企业销售网络覆盖全面、营销能力强、渠道成本低的优势。通过产品和服务打入市场面向消费者,让硬件产品、操作系统持续升级更新迭代,实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进而使峰米科技营业收入呈现高增长态势。 近年来,峰米科技所处的智能投显领域正处“蓝海”开拓期,行业复合增长率极高,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待挖掘。 为迈进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峰米科技在光峰科技“硬核科技”与小米“互联网生态”两股力量的加持下短短三年迅猛发展强势卡位,已成为智能投显领域名副其实的“后浪”。 在硬件产品上,峰米科技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标准。截至2020年8月,峰米科技已发布了包括4K激光电视、智能微投、激光投影仪在内的35款智能投影产品。今年5月份,峰米科技还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开放式操作系统——FengOS。终端用户可通过FengOS获得智能化的服务和功能、以及大屏人机交互体验。 公司表示,在完成此次10亿元A轮融资并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后,峰米科技将顺势把握“核心器件+核心专利+生态”的智能投影产品未来发展趋势,赋能更多应用场景,引领智能投影行业发展新方向。将立足智能显示领域,建立智能显示新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融资也为峰米科技迈进资本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公告披露的条款显示,峰米科技计划在2025年底前计划IPO申报,有望成为重庆智能投显领域首屈一指的领军企业。 此外,当前两江新区产业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的理想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为峰米科技的商业生态升级提供着坚实有力的支撑。峰米科技总部落户两江新区,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入,整合优势资源,紧跟市场热点,把握消费者偏好,拓展现有产品种类及应用领域,助力两江新区“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表示:“未来,峰米科技将持续以‘把影院搬回家’为使命,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提供超越预期的用户体验,致力于成为家庭巨幕生活领导者。”
9月4日晚,*ST东科发布重组方案,将转让所持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熊猫平板”)和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熊猫”)股权,同时拟购买冠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冠捷科技”)51.00%股权。至此,*ST东科战略转型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方案显示,*ST东科拟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熊猫平板57.646%股权,并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电子出售成都熊猫11.429%股权。同时,*ST东科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和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冠捷科技51.00%股权。项目实施后,*ST东科将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旗舰型上市公司。 冠捷科技是全球显示终端制造龙头企业,连续超过10年保持全球显示器市场占有率第一,在积累了大量专利的同时,成功研发并生产了多项全球首发技术规格的显示器。目前,冠捷科技年均销售收入超600亿元,2019年净利润超过7亿元。冠捷科技此前曾在香港及新加坡上市,2019年私有化退市,后寻求A股上市机会。 本次重组对于*ST东科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ST东科盈利能力较弱,发展面临较大挑战,一直积极谋求战略转型的机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发展向好,*ST东科抓住机遇,拟通过重组实现战略升级,亏损资产全部“出清”,转型为智能显示制造企业。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 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元。随着5G、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新一轮产业智能化红利正突围而至,智能显示行业迎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有分析人士认为,正逢市场高速发展,又在“中国制造”“新基建”等系列政策助力下,*ST东科迎来华丽转身,将在新战略引领下,以高质量发展的新姿态,展示智能制造的发展潜力。 *ST东科股票将从9月7日开市起停牌。
领克06 来源:领克官方 9月6日晚,领克汽车旗下“新都市机能SUV”领克06正式上市,新车发布了三款动力版本共计五款车型,分别为型Plus、劲Pro、耀Halo、MHEV Pro、PHEV Plus,售价区间为11.86-15.86万元。 来源:领克官方 领克06目标群体为Z世代,上市发布会以“无惧翻滚的后浪,任性有理”为主题,不同于传统PPT式卖点解读,采用了“无品牌方领导出席”的方式。 领克06定位于紧凑型SUV的细分市场,其长、宽、高分别是4340mm、1820mm、1625mm,是领克家族尺寸最小、最便宜的SUV,但车身尺寸相比本田XR-V、缤智等车较大。 领克06型Plus、劲Pro、耀Halo采用“Drive-E 1.5TD涡轮增压发动机+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的动力组合,具备高功、低耗、低噪的优势;领克06 MHEV Pro采用Drive-E 1.5TD MHEV动力总成,具备节油高效的性能;领克06 PHEV Plus采用Drive-E 1.5TD PHEV动力总成,具有长续航、低油耗的驾乘体验。 科技配置方面,领克06首发搭载City Captain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共包括21项智能驾驶辅助科技,可实现L2.5级自动驾驶,其中包括首发搭载的RPA一键遥控泊车、PA智能领航系统,540°全景影像以及“记忆黑匣”行车记录等。此外,领克06还搭载了智能互联系统,具备“三指飞屏”、远程车辆控制、车分享等便捷功能。 新车还搭载了深林五重空气智能净化系统,通过整合远程净化+一键透气、主动式座舱清洁系统、AQS空气质量管理系统、CN95高效空调滤芯、负离子净化等配置,打造系统级空气净化生态链。 领克汽车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的合资企业,也是吉利汽车集团旗下高端品牌。吉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领克汽车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今年7月,领克汽车销量为15331辆,环比增长约16%、同比增长约78%,创领克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 未来汽车日报
*ST东科拟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其持有熊猫平板57.646%股权,并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电子出售其持有成都熊猫11.429%股权。与此同时,*ST东科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和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冠捷科技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资产整合正在加速推进。9月5日,中国电子旗下*ST东科发布重组方案,将转让所持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熊猫平板”)和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熊猫”)股权,同时拟购买冠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冠捷科技”)51%股权。公司股票将从9月7日开市起停牌。至此,*ST东科战略转型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方案称,*ST东科拟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其持有熊猫平板57.646%股权,并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电子出售其持有成都熊猫11.429%股权。与此同时,*ST东科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和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冠捷科技51%股权。通过本次交易,*ST东科将战略退出液晶面板行业,转型专注于智能显示终端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显示器及液晶电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有望助力*ST东科成功摘帽。 本次重组对于*ST东科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ST东科盈利能力较弱,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公司一直积极谋求战略转型的机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形势发展向好,*ST东科抓住发展机遇,拟通过重组实现战略升级,亏损资产全部“出清”,转型为智能显示制造企业。 本次重组标的企业冠捷科技此前曾在香港及新加坡股市上市,于2019年底私有化退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将实现A股上市。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智能显示制造的领军企业,深耕显示器行业数十年,连续超过10年保持全球显示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生产及业务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地。据悉,目前冠捷科技的年均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00亿元,2019年净利润超过7亿元。 公告显示,未来冠捷科技将紧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超高清视频产业等发展机遇,通过A股资本市场,充分释放企业价值,巩固和深化智能显示制造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强在电竞、医疗、智能影音等市场的投入布局,践行高质量发展。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依托各类基础技术支撑及应用场景拓展,智能硬件将成为消费重要品类。随着5G、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新一轮产业智能化红利到来,智能显示行业正迎来巨大市场机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的资产整合正在加速推进。9月5日,中国电子旗下*ST东科发布重组方案,将转让所持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熊猫平板”)和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熊猫”)股权,同时拟购买冠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冠捷科技”)51%股权。公司股票将从9月7日开市起停牌。至此,*ST东科战略转型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方案称,*ST东科拟通过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方式出售其持有熊猫平板57.646%股权,并拟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向中国电子出售其持有成都熊猫11.429%股权。与此同时,*ST东科拟以现金支付方式向华电有限公司和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冠捷科技51%股权。通过本次交易,*ST东科将战略退出液晶面板行业,转型专注于智能显示终端领域的智能制造企业,主要业务包括显示器及液晶电视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有望助力*ST东科成功摘帽。 本次重组对于*ST东科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ST东科盈利能力较弱,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公司一直积极谋求战略转型的机会。目前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形势发展向好,*ST东科抓住发展机遇,拟通过重组实现战略升级,亏损资产全部“出清”,转型为智能显示制造企业。 本次重组标的企业冠捷科技此前曾在香港及新加坡股市上市,于2019年底私有化退市,本次交易完成后将实现A股上市。冠捷科技是全球知名智能显示制造的领军企业,深耕显示器行业数十年,连续超过10年保持全球显示器市场占有率第一,生产及业务遍布亚洲、欧洲、美洲等地。据悉,目前冠捷科技的年均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00亿元,2019年净利润超过7亿元。 公告显示,未来冠捷科技将紧抓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超高清视频产业等发展机遇,通过A股资本市场,充分释放企业价值,巩固和深化智能显示制造领域的专业化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加强在电竞、医疗、智能影音等市场的投入布局,践行高质量发展。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智能硬件行业发展全景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智能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万亿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依托各类基础技术支撑及应用场景拓展,智能硬件将成为消费重要品类。随着5G、AI、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新一轮产业智能化红利到来,智能显示行业正迎来巨大市场机遇。
随着嵌入式(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体积、高集成的计算机硬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提高电力系统监控工作精度、效率及可靠性不可或缺的硬件支撑。 01.智能电力监控系统的计算机硬件需求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一般由管理层(站控层)、通信层(中间层)、间隔层(现场监控层)三部分组成,借助电力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以智能工控硬件及其他驱动装置为基础支撑,可实现对中、低压配电系统的实时数据、开关状态及远程控制的集中管理、监测与保护,从而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无人值守的需求,是电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智能变电站 目前,供配电产业的发展及可靠性与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面对全国各地大型公共设施、楼宇工厂等的急剧增加,基于智能工控硬件的电力监控系统技术优势也愈发明显。 1. 利用智能工控硬件强大的算力与数据存储能力,电力监控系统的相关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效率会显著提高; 2.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可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将采集到的数据量自动转化成各类实时运行报表、历史报表等反馈给工作人员; 3. 智能电力监控系统支持计算机实时显示和自动报警,可由客户自行设计的事件故障及告警参数完成故障自判断、自处理等功能。 ······ 华北工控认为,基于智能工控硬件的电力监控系统在时效性、可靠性、工作效率等各方面表现都能够符合现代供配电系统的预期结果。随着城市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嵌入式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还大有可为。 02.华北工控的电力系统计算机产品方案 华北工控是行业专用计算机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计算机产品方案。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方向持续产品创新,已有多款高品质、高性能的计算机硬件可满足电力监控系统对嵌入式(系统)技术的应用需求。 ATX-6552是华北工控基于国产飞腾FT 2000+处理器打造的工业ATX主板,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采用ARM V8架构飞腾 FT-2000+/64 芯片,支持 FT-2000系列多种规格处理器,完全国产化、自主化设计生产; 支持4条DDR4 UDIMM内存插槽,支持DDR4最高频率支持3200MHz,整板最高可达512GB; 支持2x LAN,支持10/100/1000M LAN; 支持4x 标准7PinSATA; 支持Line out + MIC in; 支持PCIE 网卡、显卡、加速卡等多种扩展,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IO扩展能力; 严格按照工业级标准设计,低功耗、高可靠。 RICH-300B是华北工控基于Intel G41 芯片组打造的19寸4U可上架工业原装整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采用Intel E7500 CPU,2GB内存,500GB硬盘,机箱前面板提供系统电源和复位按钮; 采用1.2mm优质碳素高强度结构钢箱体,通过国家3C认证,品质稳定可靠; 特有硬盘防震设计,硬盘使用寿命更长; 双滚珠风扇设计,兼具防尘,快速,低辐射,抗干扰,强电磁兼容等优秀品质; 丰富的接口预留:采用“工业母板“架构,可全面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 选装正版Microsoft Windows XPE定制系统,稳定性更高 ······ 发展至今,华北工控已深耕电力行业应用多年,不管是计算机板卡,工业整机还是工业平板电脑等的生产定制,均可为客户提供高度弹性且客制化的产品及服务。
雷锋网按,8月对何小鹏来说,似乎是幸运月。2014年8月,他从阿里巴巴离职,成为小鹏汽车的董事长兼CEO,和夏珩、何涛再次创业。而6年后,2020年8月27日晚,小鹏汽车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XPEV”。截至28日凌晨56分,开盘报23美元,涨56%,市值超175亿美元。当晚,小鹏汽车公开招股发行约9973万股美国存托股(ADS),每股定价为15美元,高出此前的每股11-13美元的区间。通过本次发行,小鹏汽车募集的资金总额约为15亿美元,比此前预计的12.71亿美元高出不少。根据8月21日更新的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集团、知名对冲基金Coatue、卡塔尔投资局和小米,分别认购最多2亿美元、1亿美元、50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的ADS。同时,投资过特斯拉的基金公司Primecap Management Company也认购了1亿美元的ADS。至此,小鹏汽车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国内新造车势力,也再次稳固了其新造车三强的地位。于何小鹏本人而言,连续创业并成功上市,也算是其造车之路上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成绩单。被“忽悠”造车的何小鹏尽管何小鹏在2014年就联合投资创立了小鹏汽车,不过在2017年之前,他都没有全身心投入到造车赛道上。彼时,他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UC浏览器的总规划师,一个出色的产品经理。2014年6月UC浏览器整体并入阿里巴巴,成就了当年中国互联网上最大并购案的佳话。何小鹏也先后在阿里巴巴出任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总裁,土豆总裁。但作为一个产品人,何小鹏一直想做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改变的范围越大、深度越深越好。而汽车的智能化让他看到了这种可能性。在阿里任职期间,何小鹏也曾在内部提出造车,但结果无疾而终。他也深知,造一辆车比打造移动互联网艰难得多。当时他的顾虑在于:首先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硬件很难成功;其次,国内当时没有在做智能汽车的团队,而彼时刚在国外崭露头角的特斯拉做的是否就是智能汽车,还没人敢确定。但一通电话,改变了何小鹏人生轨迹的走向,也间接地造就了国内新造车势力三剑客集结美股的局面。2017年2月,何小鹏的第二个小孩出生。正当他沉浸在喜悦之中时,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作人兼老友符绩勋打来电话,并且告诉他:汽车的赛道已经开始了,如果不冲进去,赛道的窗口期过一两年可能就会关闭。就在那一刻,何小鹏突然产生了一种情感:将来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给儿子看。也是这种为了让儿子引以为豪的强烈想法,让何小鹏真正开始了造车的思考。同年8月,何小鹏正式从阿里巴巴离职,全职投入小鹏汽车的工作。而符绩勋也被何小鹏称为“忽悠”他创业的“坏人”。而小米雷军,则是何小鹏在造车之路上另一个想要感谢的人。早在小鹏汽车天使轮的时候,雷军就以个人的名义对其相助;而后雷军名下的顺为资本也参与了小鹏汽车的A+轮融资,而小鹏汽车处于C+轮的时候,小米则是从集团层面出手投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鹏汽车的风险抗压能力,成为何小鹏造车路上的助梦人。All in 的何小鹏 All in 智能车事实上,在何小鹏缺席的前三年中,小鹏汽车已经以电机、电池、电控、中控大屏与仪表“三电一屏”开发作为切入点,进行互联网汽车核心系统研发,并完成了整车研发。不过,何小鹏始终认为,“只做电动车是没有未来的”。全职投入小鹏汽车之后,何小鹏曾公开表示,未来智能电动的四个核心要素将是:首先是全新的互联网基因,这需要来自互联网、整车厂、科技和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其次是自主研发互联网技术,因为所有的汽车制造企业都是科技企业。核心不仅仅在制造,一定还有软件和运营能力。第三是用户参与,其中最核心的、最有价值的用户是积极使用互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用户;第四是对汽车工业心存敬畏。在当时新造车势力还是“非主流”的阶段,这些话语可能并不足以引起特别多的注意。但在当下,特斯拉在国内的风生水起和主机厂的转型大潮都证明了,上述的每一点都是立足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因素。所以,何小鹏全身心回归团队后的头等大事,就是组建团队。他甚至亲赴北美招聘,而收获也颇丰。“从(2017年) 10 月开始,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一到两个资深 VP、SVP 级别的成员加入小鹏汽车。”连原特斯拉 Autopilot 机器学习骨干人物、著名机器学习专家谷俊丽也于2017年成为小鹏汽车的一名大将。2018年12月原高通自动驾驶负责人吴新宙加盟小鹏汽车硅谷团队,担任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业务副总裁。截止今年6月30日,小鹏汽车3676名员工43%为研发人员。其自动驾驶团队成员规模更是达到300人。在All in智能化的理念下,小鹏汽车走上了从L2到L3、再到未来自动驾驶的自研智能汽车道路。这也是一条技术最为艰难,但护城河最深的道路。硬件层面,合作伙伴负责制造硬件,小鹏汽车负责集成;而在核心的软件方面,软件架构层次、软件算法以及数据等,小鹏汽车则是进行自主研发和部分合作。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软硬件数据一体化。“我觉得做智慧出行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依附在别人身上,第二种是做全生态链,第一种像安卓,第二种像苹果,而做智能制造的一定是后者。”这跟特斯拉的发展思路大体相似。不过何小鹏认为特斯拉的路线未必符合中国的交通情况。譬如,在国内有着强烈需求的自动泊车就是特斯拉没有过多着力的点。而小鹏汽车则是通过自动泊车与车机交互、AI语音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用户的停车痛点。这个能力也是2018年小鹏初代G3上市时的核心亮点之一。当然,还包括自研的操作系统 X-mart OS和在本土化上下了大力气的辅助驾驶系统XPILOT。虽然一部分的辅助驾驶功能还是要通过OTA逐步释放,不过此时小鹏对智能汽车的产品理解已经雏型渐显。从2018年底至今,小鹏汽车已经进行8次OTA升级,并且所有的ECU都可做到OTA。而2020年推出的电动轿跑P7,上面就搭载了XPILOT2.5系统,进阶版的XPILOT3.0将于2021年推出。据小鹏汽车在招股书中透露,目前小鹏汽车车主:ACC 已驾驶2500万公里,平均使用率66%;LCC/ALC 已驾驶1110万公里,平均使用率43%;自动泊车成功率80%,平均使用率46%。截止今年上半年,有超过90%的G3购买者选择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版本,大约50%的客户订购了支持XPILOT3.0的P7版本。在更深的底层,小鹏汽车还研发了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了中央控制器+域控制器的架构模式。其中域控制器包括了智驾域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动力域控制器等模块。这些都为小鹏汽车的后续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小米雷军曾经送给何小鹏一句话:如何把硬件、软件服务做到艺术的平衡,非常的重要。而何小鹏及其团队,试图在这样的平衡中,实现终极的智能汽车。当工厂不再成为掣肘“新能源汽车并非下一个汽车时代,智能汽车才是未来分水岭。智能标签不只烙印在产品上,也体现在高度智能化的生产流程里。”但在最初,小鹏汽车因为没有汽车生产资质而选择与海马汽车合作。直到今年3月份,小鹏汽车通过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之后,生产资质的问题才得以解决。同时,随着肇庆工厂主体厂房的的全部建成,设备的全面导入并实现投产,小鹏汽车对智能汽车生产有了更好的把控。肇庆工厂目前600多名员工,78%来自主流主机厂,74%超过5年工作经验,其中工程师超97%为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按照小鹏汽车的计划,当下P7已经开始在肇庆工厂进行量产。何小鹏在今年6月9日肇庆工厂的首次开放直播中表示:“小鹏汽车的智能化是除了芯片,其他包括仪表盘、大屏、系统、总线、电子电气架构、从数据到软件安全,我们把很多Tier1的AB点全部做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旦我们把产品过半的智能化基础打好,那么将可以为小鹏车主提供与市面上常规车型完全不同的智能化产品。”目前,小鹏的肇庆工厂的年产能达到10万辆,并且未来于2021年推出的第三款车型产品也将在这里生产。可见,在智能电动汽车的软件和制造两大层面,小鹏汽车自研的路线无疑是其最强大的软硬件武装。而随着“智能化”标签的稳固和汽车销量的提升,小鹏汽车“中国版特斯拉”的智能汽车道路会走得更远。总结在上市现场,何小鹏也再次表示,未来有三个要素会推动智能交通的前进。首先是能源的改变,从汽油引擎到电动引擎,电动汽车的制造、生产和研发都更加简单;其次软件和数据两个引擎将会改变所有人的出行;第三,从轮式、固定翼、到足式,未来交通工具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而All in智能的小鹏汽车会继续在路上。(雷锋网) 雷锋网资料参考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2z--cHnRa5_txbIqvAXvhQhttps://mp.weixin.qq.com/s/2z--cHnRa5_txbIqvAXvhQhttps://mp.weixin.qq.com/s/Rtuz-aEzKksN-S0EDhezyQhttps://finance.sina.cn/2020-06-11/detail-iirczymk6355503.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