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湖南农业电商平台惠农网发布统计数据,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农业B2B电商交易额较去年同比增长280%,种子苗木、肉禽蛋奶等农资、农品的销售量有明显上升。 记者了解到,在疫情来袭期间,农民借助B2B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渠道获得隆平高科旗下的多种再生稻等农业生产资料,为湖南省夏粮丰收、农业脱贫平添动力。 农业电商助力农耕 依据惠农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农业B2B电商呈现出“供销两旺、农资通达、产品畅销”的良好局面。其中,种子种苗、苗木花草成为农资当中一马当先的销售品种,种子种苗销售占电商平台总销售收入近20%。禽畜肉蛋、农副加工和粮油米面则成为农产品当中最旺销的品种。分地区来看,湖南怀化市、娄底市、衡阳市、株洲市、长沙市农业B2B电商销售较去年同比大增,分别为1531%、10212%、504%、440%、374%。 惠农网联合创始人李俊杰向记者表示:“农业电商异军突起,有多种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从短期因素来看,种子种苗交易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农民的需求普遍在上半年释放。从政策因素来看,湖南推动高标准良田建设事业,推广双优种子和先进耕种方法,我们平台配合推出‘保耕行动’,使得相关产品销售热度持续走强。从长期因素来看,湖南多地积极开展农业扶贫、网络扶贫、消费扶贫等行动,在培训电商人才、扶持特色产品、培育地方品牌、打造区域供应链等方面狠下功夫,为农业电商持续发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洪江市种子种苗经营户段幸福向记者介绍称:“今年,我开设的网店主要销售种苗,柑橘苗、桃树苗卖得特别好。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直播活动加上快递服务,两大利器帮助我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4倍。” 在惠农网之外,阿里、拼多多、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也持续发力,拓宽上下游渠道,壮大电商产业链。 李俊杰向记者表示:“疫情短期内对市场冲击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反而倒逼了线下销售主动牵手线上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未来5年是农业电商高成长时期,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力度加大、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农业电商人才培训的加强,在农业电商领域中将跑出一批优秀的头部企业。” 再生稻种喜获丰收 在惠农网销售的众多明星产品中,热销的再生稻种引起记者的注意。今年虽有疫情、洪涝等不利因素影响,湖南夏粮收获仍取得良好成绩。其中,作为湖南省大力推广的再生稻播种面积超过400万亩,单产也在稳步提升。 隆平高科深耕水稻育种多年,旗下拥有多个再生稻产品,在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赢得市场口碑和广泛赞誉。公司技术推广人员向记者表示:“再生稻的特点是‘一种两收’,实现了稻田一次耕整、育秧和栽插,收获两季稻谷,具有省工省料、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田省地等诸多优势。再生稻不仅是乡村高效发展的金钥匙,也是农民脱贫摘帽的金钥匙,还是绿色生态环保的金钥匙。” 8月10日,湘北丘陵区再生稻现场观摩会在湖南桃源县举行。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彭向阳向记者介绍称:“2019年,岳阳汨罗1000亩示范片达到亩均产498.6公斤。如果加上头季稻,综合亩产突破1200公斤,创下湖南全省再生稻产量最高纪录。2020年,我们在湖南桃源进行再生稻的实割测产,头季亩产达739.3公斤,加上再生季每亩400公斤的预计产量,初步估算再生稻比单季稻每亩可增收800元以上。今年,桃源县种植再生稻9万亩,可为当地农民增收超7000万元。” 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刘登魁告诉记者:“我们走访湖南常德部分地区农民,发现再生稻在抽穗扬花期刚好避开雨季,头季平均亩产干谷达到739.3公斤,每亩再生稻纯收入有望突破1000元。” 正是再生稻的良好致富效果,加之政府大力推广种植,再结合农业电商为其铺平通路,湖南农民收取“一片大好金黄”的理想成为现实。以湖南常德为例,2019年,常德粮食生产面积达976.4万亩、总产量达到378万吨,位居湖南全省第一。其中,常德地区的再生稻种植面积由2016年的11.4万亩增加到当前近40万亩。
8月11日讯(记者 舒越)四川房企阳光大地置业集团(简称“阳光大地”)的“千亿征程”正在提速。 克而瑞日前发布的《2020年1-6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TOP200》显示,阳光大地今年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金额为121.4亿元,行业排名第83;上年同期的销售金额为85.5亿元,行业排名第122。在《2020年上半年四川省强地级市重点房企销售TOP10排行榜》上,阳光大地以88.99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第1,远超领地集团、碧桂园等。 据了解,阳光大地今年年初提出了“千亿”销售目标。不过,有房地产行业评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阳光大地还未真正进入重点城市的市场竞争,此时谈千亿,对公司的运营模式、现金流、人才储备及管理能力等都是极大的挑战。 那么,阳光大地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多少?“千亿”目标是否有详细的推进计划?记者致电致函阳光大地试图采访,但对方给出的回复是“不需要采访”。 加速拿地,部分溢价率超100% 今年以来,不少头部房企陷入资金紧张困境,裁员、降薪屡见不鲜。与一些房企放慢拿地脚步不同,阳光大地是以各种“买买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 中指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阳光大地今年上半年拿地金额为88亿元,行业排名第50;而上年同期的拿地金额为69亿元,行业排名第62。 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阳光大地今年上半年共拿地29宗,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而在这29宗土地中,不少溢价率在50%-80%之间,其中,4月斩获的四川南充市一地块,溢价率达到了128%,5月拿下的宜宾市筠连县地块溢价率也高达85%。 上述房地产行业评论员指出,在三四线城市高溢价拿地需要勇气,同时也蕴含极大的风险,毕竟这些城市的购买力和去库存能力有限。 记者还注意到,阳光大地上半年所拿地块,几乎全部位于四川省内,而作为一家以“冲千亿”为目标的房企,土储过于集中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事实上,阳光大地早在2018年也曾走出四川,布局云南、贵州、河南等地。不过,阳光大地集团总裁兼第八区区域总张朝伟近期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各地的销售情况来看,新进入城市提供给企业的价值并非销售价值,而是一个不断试点、试验、试错过程。通过对进入城市不断的试错、试验,在总结好经验之后从而在全国进行规模化发展,因此目前谈全国化布局略早。”张朝伟还强调,阳光大地的核心优势是在四川省的地级市或县城等四五线城市,这是现阶段的立足之根。 高周转下,“精装修”变“惊装修” 在种种压力下,阳光大地也走上高周转的道路。据《界面》此前报道,阳光大地首入四川自贡的楼盘项目,2019年2月中旬拿地,3月底动工,4月开临时接待中心,10月新项目已经卖了几栋。 近几年,高周转下的楼盘质量问题备受关注,阳光大地的项目也因业主维权被推上风口浪尖。近期,位于四川泸州市的阳光十二墅遭遇业主的集体投诉。有业主表示,当初该项目宣传的是高端智能小区,一套房的装修标准在20万元左右,但目前发现所用材料全部是劣质产品,地板砖、木地板的质量均令人担忧。 另外,业主还称,该项目存在未告知4号楼下设垃圾库、诱导业主签订具有多项霸王条款的预售合同等问题。更有业主表示,开发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提前向购房者收取了金额不等的“定金”。 资料显示,四川泸州市的阳光十二墅的开发商是阳光盛世置业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是阳光大地的旗下公司。 上述业主投诉是否属实?记者试图向阳光大地求证,但没有得到答案,我们将持续保持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8月6日,旭辉集团发布2020年前7个月的销售业绩。 今年前7个月,旭辉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为1027.2亿元,同比减少约0.27%,基本追平2019年前7个月其实现的销售金额1030亿元。实现合同销售面积为642.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6%。 图片来源:企业公告 具体到7月,旭辉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51.53%;对应的销售面积为153.1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29%,均为年内同比涨幅最高值。 但7月旭辉集团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环比均有所下滑,分别跌12.49%和1.54%。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值得注意的是,2月旭辉集团销售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仅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亿元,合同销售面积13.79万平方米,同比跌幅均超过60%。 此后,3月至6月旭辉集团销售业绩逐渐恢复,合同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持续增长,6月出现年内最好成绩。 6月,旭辉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51.3亿元,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55.6万平,均为年内最高值。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旭辉集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集团实现合约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2020年集团销售目标2300亿元,较2019年完成销售额增长15%。 据此计算,则今年前7个月旭辉集团完成年度目标约44.66%。 此前,旭辉集团在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就曾预计,集团2020年上半年销售会占到全年总额的三成,七成在下半年。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销售均价方面,旭辉集团2020年前7月销售均价为16000元/平方米,同比减少7.5%。 除2月和5月分别同比增长13.83%和12.70% 以外,其余月份旭辉集团销售均价同比均有所下滑。 扩储方面,7月旭辉集团拿地积极,新增8幅地块为年内单月最多。前7个月,旭辉集团总计斥资407.32亿元新增35幅土地。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旭辉集团成立于2000年,以开发中高端精品住宅为主营业务集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管理于一体。2012年11月23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目前业务遍布中国内地80个大城市及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澳大利亚,累计开发项目逾470个。 2019年旭辉集团实现收入547.7亿元,同比增长29.3%;净利润69.03亿元,同比增长24.7%。同期,旭辉集团实现销售金额2006亿元,同比增长32.0%,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7月份,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经营分公司完成煤炭销售4137.4万吨,刷新月度销售历史记录。 进入7月以来,煤炭经营分公司主动出击开发煤源,深入开展调研走访,立足现有煤矿和铁路资源向周边进行渗透,积极寻找潜在合作伙伴,努力拓宽资源获取半径,提升资源掌控能力;持续加强调运协调,统筹平衡一体化运营要求和市场需求变化,科学调整调运结构,精准高效对接产运需各环节,深入挖掘煤炭中转效率,全力保障了一体化系统高效安全平稳运行;灵活开展市场营销,以优质客户服务稳步扩大内部市场供应量,以灵活的销售模式对接外部客户个性化需求,多点布局蓄力发展,不断增强用户黏度,以点带面促市场开发。 据悉,煤炭经营分公司在黄骅港全月接卸车1882万吨、组织装船1859.2万吨,月度卸车及装船量双双创历史新高;外购煤单位日装车量屡创历史新高,全月完成外购煤发运804.7万吨,刷新历史记录;朔黄全线日调运量接连创历史新高;华南区域自营煤销售创单月历史新高。7月份,该公司完成外购煤补欠142.4万吨,追回年度销售欠量228.4万吨,采运销协同配合,保迎峰度夏、推增量补欠取得显著成效。
新京报快讯8月6日早间,旭辉集团发布2020年前7个月的销售业绩。今年前7个月,该集团累计实现合同销售(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1027.2亿元,同比减少约0.27%;合同销售面积约642.78万平方米,对应的合同销售均价约为16000元/平方米。 7月单月,旭辉集团实现合同销售(连同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19.9亿元,同比增长约51.13%;合同销售面积约153.19万平方米,对应的合同销售均价约为14400元/平方米。 旭辉集团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集团合约销售金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2020年,旭辉集团将销售目标定为2300亿元。据此计算,今年前7个月,该集团完成年度目标约44.66%。
牧原股份7月份生猪销售收入60亿元 环比增长28.88% 牧原股份公告,2020年7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81.6万头;销售收入60.03亿元,环比增长28.88%;商品猪销售均价35.23元/公斤,环比上涨12.16%。
牧原股份7月份生猪销售收入60亿元 环比增长28.88% 牧原股份公告,2020年7月份,公司销售生猪181.6万头;销售收入60.03亿元,环比增长28.88%;商品猪销售均价35.23元/公斤,环比上涨12.16%。 正邦科技7月份生猪销售收入环比增长34.67% 正邦科技公告,公司2020年7月销售生猪91.18万头(其中仔猪38.79万头,商品猪52.39万头),环比增长31.37%,同比增长63.12%;销售收入31.29亿元,环比增长34.67%,同比增长247.34%。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36.62元/公斤,较上月增长9.31%;均重126.45 公斤/头,较上月增长1.16%。2020年1-7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363.72万头,同比下降0.42%;累计销售收入138.41亿元,同比增长155.57%。 龙大肉食拟定增募资不超15亿元 新建生猪养殖项目 龙大肉食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本次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山东新建年出栏生猪66万头养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贝达药业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4.65% 贝达药业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51,884,867.49元,同比增长24.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798,418.73元,同比增长64.65%;基本每股收益0.36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