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规下首只1元面退股正式锁定。 2月5日,对于*ST宜生(原简称“宜华生活”)而言,是一个天壤之别的分水岭。这一天,*ST宜生再度一字跌停,报收0.7元/股,创下历史新低。 自1月19日起,*ST宜生已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格均低于1元。根据上交所有关规定,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将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这意味着,即使*ST宜生在接下的6个交易日连续涨停,股价也难以回到1元上方,成为退市新规下首只面值退市股基本是“板上钉钉”。 按照新规,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股票没有退市整理期,将直接退市,因此,*ST宜生的交易只剩6天。 1 展开自救 *ST宜生也曾是大牛股,在2014、2015年的牛市当中,股价也曾暴涨4倍多,而后一路下挫,从高位的23.73元,到如今只有0.67元,股价跌幅高达97%,并且后续预计还将继续下跌。 市值蒸发惨烈。在2015年6月高位时,*ST宜生市值曾超350亿元,而今市值仅剩不到10亿元,3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截图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股价不断下沉的真相终于在2020年4月下旬浮出了水面。2020年4月26日,宜华生活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三天后公布2019年年报亏损“拒绝表示意见”而直接被*ST,导致股价连续14个交易日跌停击破1元面值大关。 面对退市危机,*ST宜生的高管们为提振股价而选择增持股票。 2020年5月21日,公司董事黄国安、刘伟宏分别增持股票50万股,增持平均价格为0.99元/股;5月22日,董事长刘壮超增持股份50万股,增持平均价格为1元/股。 2021年1月6日晚间,*ST宜生公告称,董事刘伟宏、周天谋于2021年1月6日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增持公司股份50万股、30.6万股,增持均价分别为0.986元/股、0.98元/股,参考市值49.30万元和29.99万元。之后,刘伟宏、周天谋继续展开增持,公司副总经理黄泽群也加入。 另外,2020年12月24日,*ST宜生公告收到无关联自然人黄树龙的告知函,黄树龙基于对公司资产整合价值及业务发展空间的认可,拟以部分要约方式收购公司6%的股份。按要约价格1.15元/股来算,本次要约收购所需资金1.02亿元。 公告显示,黄树龙为公司无关联第三方,目前在深圳市中金华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华业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担任法人,共对外投资了广东华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大不锈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资产规模约20亿。 在黄树龙出手相救当日,上交所的问询函也接踵而至。问询函称,收购人拟收购的资金来源于其所控制企业运营的分红收入及项目投资收益,要求公司披露其所控制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披露收购人个人的资产状况,说明是否存在向他人借款的情况,并要求公司核实是否存在其他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并充分提示终止上市等相关风险。 公司高管很努力,要约收购的条件也很诱人,但是*ST宜生最终还是被投资者“踢出”A股市场。 2 涉嫌造假超400亿 中国证监会1月29日盘后通报,*ST宜生涉嫌2016年至2019年定期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其中,虚增利润20余亿、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涉案金额合计超400亿元。 初步查实,一是通过虚构销售业务、虚增销售额等方式虚增利润20余亿元;二是通过伪造银行单据等方式虚增银行存款80余亿元;三是未按规定披露与关联方资金往来300余亿元。 证监会通过表示,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我会将依法从严追究相关主体违法责任。 实际上,即使没有面值退市,*ST宜生股票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风险。 此外,企查查显示,当前*ST宜生共14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约1148.75万元,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刘壮超已被限制高消费。公司还涉及到多起法律纠纷,案由包括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等。此外,*ST宜生关联风险信息已超千条,其对外投资的多家企业同样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以及被限制高消费等。 3 预计2020年亏损近20亿元 其实,监管部门早就注意到*ST宜生年报出现的问题。 在披露2018年、2019年年报后,*ST宜生均收到上交所对公司年报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针对公司大额短期借款和大额货币资金并存的问题展开问询。 历年财报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34.26亿元、35.52亿元、42.29亿元、33.89亿元和4.05亿元,分别占当年总资产的26.92%、22.24%、25.32%、19%和2.5%。 在账面资金充裕的情况下,*ST宜生还在大量对外借款。2015年至2019年,公司短期借款总额分别为23.02亿元、32.1亿元、28.11亿元、28.8亿元和37.16亿元。 到了2020年,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货币资金大幅缩小,只有0.22亿元,同比下降99.2%,而短期借款为36.75亿元,同比增加6.7%。 由此,*ST宜生的财务“遮羞布”也已被慢慢揭开。 1月30日,*ST宜生发布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19.18亿元至21.68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9.24亿元至21.74亿元,而去年同期公司由盈转亏,归母净利润亏损1.85亿元。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关于报告期内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ST宜生解释为一方面受疫情、贸易摩擦以及公司被立案调查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额本身的下滑;另一方面,外部环境导致公司回款周期大幅度延长,从而计提了大量的坏账。 此外,全资子公司香港理想生活下属全资子公司华达利由于破产重组进入司法程序后,*ST宜生不再对其进行并表。 无论何种原因,*ST宜生退市已经成了定论了。 素材综合自:中国财富网、重庆商报、消费财经 乒乓一言
连续两个交易日调整后,银行板块迎来反弹。1月6日,中信一级行业银行板块收盘上涨2.33%。调整幅度较大的成都银行已有高管出手增持。2020年以来,银行股普遍表现欠佳,多家股东选择增持力挺。展望后市,在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多家机构仍看好银行板块2021年的表现。 ● 已有高管出手护盘 1月6日,23家银行收涨。其中,平安银行涨幅居前,涨7.65%,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均涨超4%。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此前部分银行股调整与监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有关,据中金公司测算,目前35家上市银行中有超过10家个人住房贷款或房地产贷款占比超出上限。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房地产信贷集中度管控对银行业整体影响中性,仅少数银行因超出占比上限要求有调降压力。前几日银行股调整,是市场对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政策反应过度。 股价下跌的同时,已有银行高管出手护盘。成都银行公告显示,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成都银行副董事长何维忠于1月4日和1月5日以自有资金合计增持7万股。 1月6日收盘,成都银行股价上涨2.12%至9.62元。1月4日、5日,成都银行累计跌幅达11.72%。 自2020年以来,银行股表现低迷。多家银行股东已频频增持自家股票。Wind数据显示,在2020年,共有17家A股上市银行累计获得200次增持。从增持金额来看,邮政集团累计对邮储银行增持48.18亿元,遥遥领先于其他银行。 从增持主体看,有多家银行高管集体增持。民生银行此前发布的公告称,该行高级管理人员于2020年12月23日以自有资金买入公司H股普通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4.18至4.30港元。公告显示,包括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行长郑万春在内的13名高管合计买入275万股。上述人士承诺,将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两年。 机构仍看好板块后市 展望后市,经济稳步复苏背景下的银行板块2021年的表现仍被机构普遍看好。 廖志明认为,在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的当下,银行业绩将迎来改善,银行板块估值有望修复。预计即将发布的部分上市银行2020年业绩快报将成为银行股行情的较强催化剂。 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称,目前银行股市净率处于2010年以来的历史低位。2020年12月以来,虽然银行板块下跌,北向资金仍呈现持续流入状态,对大部分优质银行仍持续增持。银保监会表示正持续推进养老金融发展,积极推动银行、保险体系的长期资金供给。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2020年以来银行理财向“固收+”策略转型,对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增加;险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提升。外资、机构资金均对低估值蓝筹股有较大的配置需求,增量资金为银行股创造了估值修复机会。 东兴证券分析师林瑾璐认为,银行股估值修复可期。相较2020年,货币政策趋于常态化,国内经济持续修复推升资金需求,将支撑银行资产端定价水平,息差有望企稳回升;在普惠小微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支持以及银行主动优化贷款结构之下,信用风险整体可控。考虑到上市银行拨备计提已经较为充足且监管对银行资本补充将更为重视,2021年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有望回升至5%左右。此外,银行板块静态、动态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后续长期资金加持有望推升板块估值。
我乐家居(603326)2月3日晚间公告,2021年1月27日至2月1日期间,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352.27万股,最新持股已超越“举牌线”,合计持股比例达6%。 举牌方表示增持系看好上市公司未来发展,且未来6个月内计划继续增持我乐家居股票,增持数量不低于总股本的0.5%,不超过总股本的1%。 此次为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首次达到举牌线。查阅股东数据,举牌方最早进驻我乐家居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2019年半年报中,于范易首度现身,彼时持有我乐家居231.59万股,持股比例达1.03%。此后每一季度于范易都有增持或减仓动作。 天眼查显示,于范易担任了包括参与买入乐居股份的烟台埃维管业有限公司、烟台埃维商贸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0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其所任职公司基本集中于山东。 从最新披露的举牌方此前6个月的交易情况看,自2020年8月至今,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一直频繁交易我乐家居股票。期间,我乐家居股价呈现较大幅度波动,尤其是去年9月下旬,我乐家居曾因疑似遭遇“杀猪盘”。 目前,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我乐家居约1900.29万股,合计持股市值近2.18亿元。 公告显示,举牌方此轮增持我乐家居股票系因其看好未来上市公司发展。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变化,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我乐家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3.9%,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 值得关注的是,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未来6个月内增持我乐家居股票,增持数量不低于总股本的0.5%,不超过总股本的1%。 稍早前,我乐家居刚刚推出了较大规模的股权激励方案,公司于1月25日晚间公告,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规定的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条件已经成就,同意公司向188名激励对象授予共计566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日为2021年1月25日。首次授予价格为5.09元/股。在业绩考核方案中,我乐家居以2020年营收或扣非后净利为基数,设置了较高增速的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或扣非后净利目标。 从公司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我乐家居2020年即已取得不错的业绩表现。公司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约2.16亿元至2.31亿元,同比增长40%至50%;预计扣非后净利润为1.92亿元至2.06亿元,同比增长45%至55%。
1月18日,*ST新光一连发布了三份公告,分别提及了债务豁免、实际控制人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司法拍卖撤回、董事长拟增持的相关事项,这对于股价已连续8个交易日(1月7日至1月18日)跌破1元的*ST新光而言意义重大。 不过,这些举动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深交所向公司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董事长虞江威增持是否存在拉抬股价以规避退市的主观动机。 “目前来看,该公告对投资者形成一定误导性,涉嫌构成虚假陈述。”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抛出保壳“三板斧” 引发质疑 *ST新光称,1月15日,董事长虞江威通知公司拟增持公司股份,当公司股价低于1.08元时,拟增持公司股份数量不少于1000万股,不超过2000万股。增持的原因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增持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900万元,拟向亲戚朋友或金融机构借款1100万元。 公告虽然也提及,不在“定期报告公告前三十日内,因特殊原因推迟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公告日期的,自原预约公告日前三十日起算,至公告前一日;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增持股票,但是,从交易所下发的关注函中可知,根据相关要求,公司应于1月31日前披露2020年度业绩预告,虞江威在业绩预告披露前无法实施任何增持行为。 查阅公开信息可知,从1月7日开始,*ST新光股价已连续8个交易日低于1元,但是,虞江威的增持计划在1月31日之前却无法实际实施,也即,如果公司释放的这份“利好”信息在实际上起到了拉升股价的作用,使股价重回1.08元以上,虞江威是否需要实施增持行为就存在明显不确定性。 对于深交所的质疑,有投资者坦言,“(规避退市)信号意义重大,早知道这期间不能增持。”对此,王智斌对记者分析,增持公告应同时披露实施增持的窗口期限制,以向投资者完整披露退市风险,目前来看,该公告对投资者形成一定误导性。 除增持的信息之外,*ST新光还称,于近日收到了上海宝镁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发来的债务豁免函,豁免合计5372.04万元,本协议生效后,因本金及利息减免将导致公司本期增加税前利润0.54亿元。 此外,1月9日,*ST新光披露了实际控制人所持部分公司股份将被司法拍卖的提示性公告,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将在淘宝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拍卖公司实际控制人虞云新所持有的约1.1亿股,近日,公司收到实际控制人提供的执行裁定书,法院裁定相关案件终结执行。公司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查询获悉,因申请执行人提出撤回执行申请,司法拍卖已撤回。 此前涉嫌虚假陈述 投资者可索赔 种种举措显示,*ST新光保壳意味明显,不过,综合公司的情况来看,公司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合计14.54亿元、违规担保余额合计27.03亿元等事项,仍是公司未来经营中面临的重要不确定事项。 除上述事项之外,王智斌还对记者介绍,因*ST新光此前涉嫌证券虚假陈述,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向*ST新光及相关责任人提起民事索赔诉讼:“早在2020年1月8日,*ST新光就披露了其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事实。从证监会认定的事实来看,*ST新光未依法披露关联交易和重大担保、2018年半年报存在重大遗漏。” “我们判断,可索赔投资者范围为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期间买入新光圆成且截至2018年10月30日仍持股的投资者。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高院的司法解释,符合上述条件的新光债(122776)投资者,亦可提起索赔诉讼。”王智斌对记者说。 对于*ST新光董事长增持实施、违规担保等事项,将继续给予关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1月1日至今,有22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增持股份计划,增持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等。中国证券报记者留意到,这22家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占比在七成左右。其中,有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业内人士指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看好。 多家公司控股股东宣布增持 近期,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增持股份计划。其中,增持对象为控股股东的不在少数。 川投能源1月16日公告,公司1月15日接到控股股东川投集团关于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及实施新增持计划的通知。截至1月14日,川投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1.17亿股,占公司发行总股本的2.65%,股份增持计划实施完成。同时,基于对川投能源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对川投能源公司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自1月18日起12个月内,川投集团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以其自有或自持资金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5%,即不低于2201.07万股。 密尔克卫1月14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银河拟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00万元,不超过800万元。实施期间为自1月14日起的6个月内。 中南建设1月13日公告,公司日前收到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的通知,中南城投计划未来一年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等公开方式,在公司现有总股份2%以内增持公司股份。 四川路桥1月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于1月8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系统增持公司股票691.21万股,增持金额为3155.59万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约为0.14%;并计划在本次增持后的3个月内,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择机增持公司股票,拟累计增持比例不低于公司总股本的0.14%(包含本次已增持数量),且增持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金额最大的当属ST庞大,ST庞大1月6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商北方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增持公司的股票,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高于10亿元。在公布这一巨额增持计划后,ST庞大股价1月6日和1月7日连续2个交易日涨停。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在22家发布增持计划的上市公司中,截至1月15日收盘,市值不足100亿元的有16家,市值在20亿元以下的有4家,分别为*ST实达、*ST宜生、ST罗顿和君禾股份。大多数公司表示,增持对象增持目的系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投资的认可,但也有公司明确表示,增持目的系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四川路桥表示,公司控股股东铁投集团认为,公司目前的股票价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基于对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决定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公司部分股份。 永和智控表示,公司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曹德莅通知,曹德莅拟增持公司股票,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190万股且不超过200万股。增持目的系鉴于公司近期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基于对公司内在价值、战略规划及发展前景的认同,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拟实施本次增持计划,以更好地支持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中南建设表示,公司控股股东中南城投增持股份的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伟时电子在公司股东、董事兼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的公告中也明确表示,本次增持目的系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同时为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资本市场稳定。 一位长期跟踪二级市场投资的业内人士表示:“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用自有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说明对公司发展的看好。尤其是近期上市公司开始披露业绩预告,很多中小市值公司业绩表现很好,但这段时间股价却没怎么涨,所以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选择在底部增持,来稳定股价。”
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中原证券第一大股东河南投资集团于1月6日通过沪港通在香港以场内交易方式新增持282.8万股中州证券(中原证券H股简称),累计增持数量升至13301.5万股,占中原证券H股股份的11.13%。 据了解,这是河南投资集团连续6年持续增持中原证券,特别是在2020年,河南投资集团已连续4次增持中原证券H股股份,短短一年内,其所持中原证券H股股份由不足7%增至如今的11.13%。 公开资料显示,河南投资集团隶属于河南省人民政府,是河南省最大的投融资平台,是中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其连续大幅增持中原证券H股,无疑彰显了对该公司长期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向投资者传达积极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股东连续增持中原证券的同时,其他国内投资机构也在不断大幅增持中原证券。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去年以来,已连续增持中原证券H股股份占比至6.06%。 记者还注意到,作为财务投资进入中原证券公司的渤海产业基金,在该公司实现A股上市之后,也获得了良好投资回报。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渤海基金根据自身财务安排需要,通过二级市场依法依规减持其所持有股票实现逐步退出,是正常的投资行为,这并不代表对中原证券未来不看好。根据规则“任意90天内,减持股票均不超过公司1%的股份”,对公司股价会造成短期影响,但整体影响有限。透过渤海公司过去的几次减持期间,中原证券股价基本稳定,并未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亦可见一二。从长远来看,渤海公司此次新的减持计划对中原证券股票价格的影响也将十分有限。
1月8日,国泰君安发布公告称,去年1月9日,公司实际控制人上海国际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港股通交易系统增持本公司8万股H股股份,并同时提出了后续增持计划,即“自本次增持发生之日起的12个月内,累计增持本公司无限售条件H股股份比例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2%(含本次增持股份)。” 自2020年1月9日上海国际集团首次增持之日起,截至到2021年1月8日,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限届满。在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上海国际集团已累计增持本公司1.24亿股H股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为本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1.3919%。 截至2021年1月8日,上海国际集团直接持有本公司6.82亿股A股及1.24亿股H股,通过其控股子公司间接持有本公司21.64亿股股份,合计持有本公司29.7亿股股份,约占本公司总股本的33.3428%。 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上海国际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未减持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