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1月6日,银行板块终于一改前两交易日的弱势表现,复苏回暖。板块单日涨幅2.49%,居28个申万一级行业的第2位,仅次于建筑材料行业。 其中,平安银行大涨7.65%,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宁波银行均涨超4%,杭州银行、成都银行、光大银行等也纷纷上涨。 但仍有9支个股逆行情下行,其中郑州银行跌幅最大,日跌近3%,开年至今接连收跌,累计跌幅已达11.66%。渝农商行、西安银行、无锡银行也均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 连续三日下跌银行股 数据来源:i问财 其中,渝农商行1月6日收于4.4元/股,日跌0.45%,再创股价历史新低,与上市首日股价相比已然折半,与发行价相比,也已斩近四成。 值得关注的是,同花顺数据显示,渝农商行也是2020年度银行股累计跌幅第一名,全年跌幅达30.45%。 2020年度银行股跌幅 数据来源:i问财 曾被称为“史上最惨新股”,上市至今两度启动稳定股价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渝农商行2010年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为全国首家上市农商行、西部首家上市银行;2019年10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西部首家“A+H”股上市银行。 但在渝农商行“全国首家A+H上市城商行”光环下的,却是其上市首日开板、次日跌停、十日“破发”,股价持续下行的资本市场低迷表现。 2019年10月29日,渝农商行登陆上交所,发行价为7.36元/股,募集资金99.88亿元。历史数据显示,渝农商行开盘初即以44.02%的涨幅跌停,但仅半个小时即“开板”,随后上涨幅度不断收窄,最终收盘价为9.35元/股,涨幅为27.04%,成为2015年以来首个上市当天即开板的新股。 10月30日,渝农商行开盘后快速下挫,一度触及跌停,收报8.42元,跌9.95%。 渝农商行也因此“战绩”而曾被誉为“史上最惨新股”。 但渝农之惨尚不止于此。时至今日,渝农商行上市已一年有余,其历史最高收盘价仍为其上市首日的9.35元/股。而除上市日外,渝农商行也仅于2020年7月6日感受过站上“涨停板”的滋味。 上市至今,渝农商行曾两度启动稳定股价措施, 2019年12月9日,渝农商行公告将启动首份“股价稳定方案”,至2020年5月9日,维稳方案实施完毕。 渝农商行表示,在该行领取薪酬的12名非独立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自有资金通过上交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其A股股份11.22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6.57元至6.79元,合计增持金额75.70万元。 仅一月后,6月6日,渝农商行再度公告表示,将启动新一轮稳定股价方案。12月初,渝农商行表示,此次增持计划已完成,实施期间,增持主体(非独立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11人)以自有资金增持6.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4.54元至5.19元,合计增持金额35.9万元。 而合计仅111.4万的高管增持计划显然不被市场买账,更有投资者指责其“敷衍”。 唯一一家净利增速为负的上市农商行 与其低迷股价相称的,自然是渝农商行近来同样低迷的业绩。 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渝农商行资产总额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83.74亿元,增长7.61%;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9.98亿元,同比增长5.04%;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77.69亿元,同比下降9.95%。 数据来源:Choice金融终端 虽为“全国首家资产破万亿农商行”和“唯一一家营收破百亿的农商行”,但同时,渝农商行也是A股唯一一家净利增长为负的农商行。 渝农商行在财报中对此解释表示,主要因上年同期非经常性损益中包含了冲回的补充退休福利过往服务成本,故上年同期净利润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变动较大。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渝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5亿元;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增加0.04个百分点,虽在农商行中数据较好,但同比仍呈逐年升高态势;拨备覆盖率为359%,较上年末下降21.3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财报数据显示,渝农商行信用减值损失56.6亿元,同比增长31.72%。这一数据在8家上市农商行中也是最高的,近乎是排在农商行第二位的青农商行的二倍,青农商行2020年3季度信用减值损失为24亿元。 渝农商行财报解释称,“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提高风险抵御能力,本集团进一步优化预期信用减值模型,相应提高了客户贷款的减值计提力度” 。
图片来源:网络 资本市场对万物云和万科集团物业拆分上市的关注,从未消退。 1月5日,有市场消息称,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物云”)正计划打包物业和科技业务一同上市。不过,万物云就此市场消息对媒体回复称,目前未有相关信息。 1月6日,万物云再现股权转让,单日转让郑州、哈尔滨、长沙3家物业子公司100%股份予深圳市万科物业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物业控股”)。 至此,仅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6日,9天里,万物云将旗下20家物业子公司100%股权,均转让给了万科物业控股。 实际上,万物云整体上市,或旗下各板块独立上市,乃至万科集团分拆物业上市,一直是资本市场讨论不止的热点话题。 去年10月中旬,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曾在万科北方区域媒体交流会上表示,“万科物业一定会上市,但时间还没确定。” 郁亮还称,在万科集团的设想中,旗下能够上市的业务都应该上市,接受市场考验,这是基本策略,只不过要选择好的时间点。 万科物业更名万物云,重点发展科技 万物云的前身是万科物业,成立于2001年2月20日,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持有93.75%股份。2020年10月28日,据工商信息显示,万科物业更名为万物云。 10月31日,在万科集团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集团合伙人、万物云CEO朱保全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 图片来源:万科周刊 彼时,据朱保全介绍,万物云已形成万物梁行、朴临发展、万睿科技、第五空间、万物云城、万物成长等七大品牌。 其中,万科物业、万物梁行、万物云城分别对应着万科集团社区服务、商企服务、城市服务三大业务板块。 朱保全称,万物云定位为空间科技服务,发展重点是“科技”。“未来万物云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传统物业企业,而是科技公司的下沉。”他表示。 朱保全还透露,随着万物云的定位及发展策略确定,未来万科物业会回归住宅业务的服务,更聚焦住宅物业。 2020年末,万物云3天内将旗下5家物业子公司股权转让给万科物业控股。进入2021年,1月1日、1月2日万物云又集中出手旗下4家、6家物业子公司股权。 仅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1月6日,9天里,万物云合计转让旗下19家物业子公司股权给万科物业控股。 这20家物业子公司,最早的有成立于1992年1月的深圳市万科物业,最晚的是成立于2019年9月的南宁市万科物业。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换言之,万物云将这20家物业子公司从直接持有转为间接持有,“子公司”转为“孙公司”。 接手这17家公司的万科物业控股成立于2020年12月9日,法定代表人朱保全,万物云为其直接控股股东。 截止1月6日,万科物业控股对外投资企业为25家,均为万科物业在全国各城市的物业公司。 而在这一系列的股权出售之后,万物云对外投资的企业中合计39家,非物业类公司为22家占比过半。 据市场人士分析,这一系列公司股权变动或为万物云上市铺路。“万物云意图将住宅物业板块打包放到旗下的万科物业控股,自身则集中精力做‘科技’,以实现新增量。” 2019年万科集团物管收入12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21% 近年来,房企分拆物业上市步伐加快。仅2020年,便先后有合景悠活、世茂服务、金科服务、融创服务、恒大物业、华润万象生活等多家物业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12月郁亮曾公开表示,要刻意让万科物业与资本市场保持距离,因为“怕资本市场把我们引导坏了”。 郁亮当时表示,一定不能以一个传统物业公司的模式上市,需要等到万科物业具备千亿级的市值后才会考虑。 2019年5月,在由中国指数研究院联合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物业服务企业家峰会”上,时任万科物业CEO的朱保全在谈及物业板块的上市计划时也称,万科物业不着急。 朱保全称,上市不是万科物业的目的,也并非一定要做到很高的市值才会走这一步。他认为,如果未来有更多的股东能够在战略上给到帮助,那么上市会是水到渠成。 进入2020年,在10月中旬举行的一场媒体交流会上,郁亮称关于万科物业的上市时间,暂时还没想好。“我们一定会上市,我们的设想中,我们能够上市的业务都应该上市,接受市场考验,这是基本策略。” “我最担心的是大家对资本的热潮迷失了初心,”郁亮还称目前在思考的是好产品、好服务的问题,沉下心来认认真真把这些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万科集团历年年报显示,2017-2019年,万科物业营收分别为71.26亿元、97.95亿元、1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24%。 2020年上半年,营收67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 55%来自于万科集团以外的第三方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万科物业累计签约建筑面积 6.8 亿平方米,较2019年末增长6.25%。 万科物业官网还显示,截止2020年6月底,万科物业已布局中国101个具发展潜力的大中城市(含香港)。 其中,住宅服务合同项目2769个,商企服务合同项目1059个,合同面积突破6.8亿平方米,在职员工人数11万余名。 从更名再到如今的20家物业子公司股权转手,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之后,万物云的发展逻辑越发清晰了。至于万物云何时上市以及未来走向,搜狐财经将保持关注。 另一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倒腾股权转让之余,万物云还在同步招聘买马。 此前的12月23日,万物云位于北京、厦门、天津等地的18家代表处官宣揭牌。同日,万物云面向全国的"五万人招聘行动"启动,为新业务板块与新增量业务寻找人才。 此外,1月4日,在一次公开场合中,万科旗下主打城市服务的物业板块万物云城首席执行官何曙华还曾对外表示,“到2023年,万物云城要实现100亿元合同收入。” 何曙华称,这是万物云城给自己定下的为期三年的百“城”计划,即未来三年将聚焦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群,在成都、重庆、武汉、青岛、郑州、西安、济南7个重点城市,以实现100个城市服务项目。
21家 2016-2020年,A股新增上市银行数量分别为8家、1家、3家、8家、1家。 ● 2020年,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似乎进入“停滞”状态,全年仅有1家银行上市。Wind数据显示,2016-2020年,A股新增上市银行数量分别为8家、1家、3家、8家、1家。 截至目前,仍有14家银行在等待IPO,业界预计2021年或重迎银行上市热潮。分析人士认为,上市融资依然是中小银行缓解资本压力的有效手段,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及抗风险能力、公司治理机制比较健全、有一定经营特色及区域影响力、专注主营业务的中小银行上市仍会有序推进。 去年银行IPO略显冷清 1家上市、4家过会、1家撤回,这是2020年银行股在A股市场的IPO成绩单。其中,2020年唯一一家成功登陆A股的银行是厦门银行,该行也是A股市场第37家上市银行。 在已过会的4家银行中,除厦门银行外,重庆银行已拿到证监会下发的A股IPO批文,上海农商银行、齐鲁银行还暂未取得发行批文。 最戏剧性的是广州农商银行。原定于2020年12月30日上会的广州农商银行在上会前一日突然撤回A股IPO申请,发审委决定对其取消审核。 对此,广州农商银行表示,撤回A股发行申请是鉴于战略规划调整,该行业务运作良好,撤回A股发行申请将不会对该行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从时间线来看,2020年上半年,银行股IPO几无进展,直到下半年才开始提速。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厦门银行于2020年7月16日过会,10月27日上市。重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齐鲁银行相继于2020年8月27日、11月26日和12月10日过会,12月18日,重庆银行取得发行批文。 后备力量不容小觑 与2019年8家上市的“井喷”状态相比,2020年A股市场的银行股IPO略显冷清。 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外,业内人士曾指出,从监管层的考量角度来看,在目前上市依然是稀缺资源的背景下,审核重心会更加倾向于科创企业、高新制造业企业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另外银行股整体股价低迷也是监管层审慎推进中小银行IPO审核的原因之一。 不过,银行股后备力量不容小觑。目前仍有14家银行在A股“候场”IPO,包括5家城商行、9家农商行。除湖州银行、广州银行状态为“已反馈”外,其余12家银行均已进入“预先披露更新”状态,2021年或将迎来银行上市热潮。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国内经济延续良好复苏态势,银行业经营状况逐步改善,市场对2021年行业预期整体偏向乐观,银行IPO有望逐步回暖,但整体IPO表现还要看市场供需状况。 上市仍是中小银行有效融资途径 一直以来,资本不足始终是制约中小银行发展的瓶颈。截至目前,A股市场的中小银行有22家。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表示,绝大多数中小银行在资本市场上无法利用定增、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资本补充工具,只能依赖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或者在场外进行增资扩股和引入新的投资者。对于场外融资渠道而言,由于监管对银行股东的资质要求日渐增高,股权比例也有限制,同时上市银行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普遍低于净资产,银行股权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高,进一步制约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能力。 中国银河证券认为,监管多举措引导银行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叠加风险防控需要,银行需多渠道补充资本实力,上市融资依然是中小银行缓解资本压力的有效手段。 中泰证券分析师戴志峰提醒称,IPO发行门槛相对较高、流程较长且限制较多,对于大部分中小银行而言相对困难。且近年部分银行股遭遇上市后即“破净”的问题,IPO可能会面临缺少投资者参与的窘境。
今日消息称,滴滴计划于2021年上市,上市地或将选择香港,目标估值约为600-800亿美元,目前正在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行接洽。 据天眼查公开资料显示,截止目前,滴滴所在的母公司小桔科技的股东中,创始人程维占据49.19%的股权,天使投资人王刚持股48.23%,首席技术官兼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张博持有1.55%,联合创始人吴睿持股0.72%,另一高管陈汀持股0.31%。 01 中国出行领域的超级独角兽 滴滴出行将自己定位为“一站式移动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致力于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慧交通创新,解决全球交通、环保和就业挑战。目前来看,滴滴旗下出行业务包括出租车、快车、专车、拼车、单车、顺风车、代驾、公交车、货运、车生活、租/买车、跑腿、导航等一系列服务,几乎囊括出行相关所有板块。已为超过5.5亿用户提供出行生态多元化的服务。 作为出行平台的超级独角兽企业,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即将上市的消息了。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至此,中国网约车市场如火如荼的补贴大战终于告一段落,滴滴以超9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绝对的老大。 按照滴滴的规划,2016年网约车市场竞争已经结束,2017年开始修炼内功,2018年即可全面出击准备上市。当时有消息称,滴滴计划最快于当年IPO,估值最高800亿美元,且滴滴正在就规模达到数十亿美元的首次公开招股(IPO)事宜与银行家展开磋商。后因为迎合安全监管方面的要求,上市计划才暂时被搁置。 经历了2019年的沉淀和形象重塑期,2020年的滴滴启动了“暴走模式”,2月底上线新品牌花小猪,4月宣布青桔单车获得10亿美元融资,9月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发力社区团购,日前滴滴又发布首款定制网约车D1……,一系列动作都在预示着,今年滴滴将再次全面出击。 自2012年成立起至今的8年中,滴滴已经完成了19轮融资,融资总额合计超200亿美元,被称为中国市场融资轮次最多的公司。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宣布完成了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其中,滴滴确认了软银集团参加了本轮融资,此外还包括“若干国内国际的投资者”。 而最近一次融资则在2019年7月,彼时滴滴估值已达600亿美元,丰田汽车与其成立合资公司,融资额达6亿美元。 2020年8月4日,胡润独角兽榜数据则显示,滴滴价值约为530亿美元,较此前有所缩水,也不及此前被传IPO时的800亿美元目标估值。 为了冲刺上市,今年二季度滴滴出行CEO程维就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内部命名为“0188”: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滴滴多条业务线一齐发力,其中四轮车承担其中5000万单,两轮车和国际化分别为4000万和1000余万单。据了解,滴滴网约车(含花小猪)实现了同比近30%的增长,日订单超3000万;青桔单车11月峰值突破2300万;国际化日订单超500万。2020年初,滴滴每月服务用户3亿人,10月已达4亿。 02 一路过关斩将的辉煌成长 2012年6月份,程维正式从阿里巴巴辞职,成立了小桔科技,三个月之后,一款叫做“滴滴打车”的软件正式上线。当时网约车的形式十分新颖,同时成功地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使得滴滴打车迅速在市场走红,到了当年11月份,滴滴就完成了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然而,滴滴的模式很快被复制,一路出现了三十多家竞争对手,其中就包括滴滴后期的劲敌“快的”及全球网约车巨头Ube。各大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展开了一场规模竞速,最终滴滴在这场烧钱大战中笑到了最后,2015年初将快的招入麾下;同时凭借资本加持和高速成长,滴滴也最终战胜了Uber,并且于2016年收购了Uber中国业务,一举奠定了行业地位。 此后滴滴不仅收购了Uber中国,还投资了几乎全球所有的网约车对手,如北美的Lyft、印度的Ola、东南亚的Grab、中东的Careem、欧洲的Taxify。 数据显示,2015年合并快的后,滴滴市场份额高达99.8%;2018年9月,滴滴市场份额仍高达91%。 不过,随着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滴滴出行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据网上数据显示,2020年6月滴滴在网约车出行的市占率回落已跌至84.87%。在去年5月滴滴总裁柳青宣布,滴滴的国内网约车业务活跃人数5439.48万人,平均订单量已恢复到疫情前的60%~70%水平。 03 为何选择当前上市 虽然滴滴此次上市的具体细节还有待公布,但选择这个时候上市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有分析认为,虽然近两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较为不明朗,但中国资本市场在制度改革方面却有了很大的改进,其中体现在上市制度方面相对更加开放包容,让更多的企业有了上市融资发展契机。 包括A股的科创板上市、新三板改革、以及注册制的全面推行,都昭示着大力改革的决心。 港股方面,随着近两年港股实施上市新规以来,已有超过110家新经济登陆港股市场,包括阿里、美团、京东、小米等都陆续以不同方式成功登陆,不但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发展平台,并享受到了巨大的估值回报。 前不久,另一家出行领域的对手嘀嗒出行已经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准备在香港上市。虽然相对其在顺风车业务方面处于行业龙头,滴滴来说体量也不足为惧,但或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化了滴滴上市的诉求。 参考Uber美股上市后市值从不到300亿美元的低点,反弹至900亿美元以上,市值得到巨大提升的背后,说明市场对网约车共享出行领域模式的认可。如果滴滴能成功上市,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力量,不但能更好地巩固其护城河,抵御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在估值上也有望会得到更多的提升。 04 加速布局无人驾驶 除了滴滴上市的消息外,近期关于滴滴造车及在无人驾驶上的布局也持续引发的市场关注。 在2020年11月16日,滴滴发布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将首先在长沙试运营,陆续推广到全国。 这是滴滴出行和比亚迪花了三年的时间,从定义共享汽车、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开始,打造的全新物种。 据介绍,这款车由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首次在数据层面将整车数据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实现了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由于更着重于智能化和共享化,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多方面进行诸多定制化设计,使乘客接受共享车比私家车更好的观念。 据相关消息称滴滴将在今年完成一万辆,明年计划10万辆高度定制化产品的投放。 此外,近两年滴滴出行在无人驾驶方面也不断有新的进展,在2020年中旬,滴滴Robotaxi就已经开始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依靠滴滴海量的出行数据和先进的算法迭代,再借助庞大的出行网络+混合派单,滴滴有望在无人驾驶布局方面有了比很多同行更加先发的优势。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预测,到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能够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他还表示,到2030年,希望滴滴共享汽车去掉驾驶舱,能够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1日讯清科创业(01945.HK)今日冲高回落,开盘报11.800港元,最高价12.220港元,最低价11.120港元,截至12:08,清科创业报11.160港元,跌幅3.793%。清科创业上市仅两个交易已逼近破发线。 清科创业12月30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根据港交所公告,清科创业公开发行定价为每股11.00港元,超额认购约1394倍。据悉,清科创业上市募集资金净额用于改善线下服务供应、升级线上平台及服务、拓展中国二线城市与海外新兴市场投资服务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清科创业旗下业务包括数据服务、营销服务、咨询服务及培训服务,并依托数据库资源及数据收集、分析及研究能力,将大数据与股权投资服务结合。清科创业二十年来构建的线上线下多平台矩阵式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基础设施”。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股权结构显示,倪正东通过其全资持有的离岸控股公司,持有清科创业55.4096%的控股权。随着清科创业的上市,倪正东个人财富有望快速增值,众多清科创业的股东也能从上市盛宴中分一杯羹。清科创业执行董事为倪正东、符星华、张妍妍;非执行董事为龚虹嘉;独立非执行董事徐少春、ZHANGMIN和余滨。
编者按: 回首2020,堪称 魔幻,注定不凡。 年初,疫情肆虐,全球金融市场噩梦般的恐慌暴跌,奠定了2020的魔幻基调。而后,美股四度熔断、史上首次负油价、创业板注册制落地、瑞幸咖啡造假……疫情之年的冲击波接踵而至,令人惊叹。 2021年已经到来,基于对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的总结,我们在此推出 “·2020年十大系列” ,希望帮您厘清过往、指引方向。本文是本系列第三篇 2020年对于打新投资者来说,是十分忙碌的一年。A股注册制落地,更多优秀公司在内地上市的节奏加快;港股市场在美股监管政策逐渐宽松的背景下,承接更多的优质公司回港上市;美股不断放水的刺激下屡创新高,以高估值吸引更多的IPO。 展望2021年,优质标的将持续袭来。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盘点2020年的新股市场,以供诸君作为未来打新的一份参考。 我们根据涨幅、热度、稀缺性等三个维度挑选出十只新股(排名不分先后),囊括六只港股、两只A股、两只美股。 思摩尔:最大的惊喜 思摩尔(06969.HK)是2020年新股市场最大的惊喜。上市首日涨幅便超150%,一手可赚18600港元。至今累计涨幅超3倍,市值高达3507.80亿元港币。思摩尔成为港股最牛新股。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构成分为odm代工业务(电子烟和相关组件代工)和自营avp业务(零售电子雾化设备和组件)。 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较高,这也造就了公司在2016年顺利研发出加热技术FEELM(将金属薄膜与陶瓷道题相结合),该技术可以提升电子烟在过滤烟油杂质和即时雾化上的功能性并且提高了吸食电子烟的安全性。这技术的升级也让电子烟吸食口感得到优化,并起到替代吸食传统香烟的功能;另外这也使得电子烟在传统香烟面前显得更加干净、便捷、不产生焦油,同时这也减少了吸食传统香烟所带来的危害性。 在全球电子烟市场逐年增长的市场环境下,思摩尔凭借领先的生产技术以16.5%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电子烟制造商龙头。思摩尔的盈利能力增长较快,2016年到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89亿元、7.34亿元、21.74亿元,复合增速173.73%。 在电子烟受众越来越广的当下,思摩尔后市的表现值得期待。 欧康维视生物-B:眼科赛道明星 欧康维视生物-B(01477.HK)作为眼科稀缺标的,深入贯彻了今年“药不能停”的赚钱效应,虽然中签率较低,但是每位中签者无不大呼“真香”。 欧康维视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52.39%,一手利润高达11060.45港元。其作为一家“-B”类公司,甚至带动了一波逢“-B”公司便无脑打的节奏。欧康维视的上市之路,也几乎是关注度拉满,市场预期罕见趋于一致,认为公司上市后必然是一大肉签,使得同期的思摩尔都被掩盖了部分光芒。 欧康维视生物上市后也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从暗盘开始就迅速大涨。唯一出乎意料的就是所有人没想到上涨幅度如此之大,一手利润如此可观,不少投资者都拍断大腿,只恨当时没有孖展拉满。 眼科赛道已经出了爱尔眼科、欧康维视生物这样的大牛股,2021年绝对是不能错过的重点关注对象。 海吉亚:后劲最足 海吉亚医疗(06078.HK)绝对是今年后劲最足的新股之一,上市首日40.54%的涨幅,在同期一众大肉签之中并不显眼。然而后续公司股价一路上涨,在年底累计涨幅达到了163.78%,让“时间的朋友”不禁笑出了声。 海吉亚医疗不同于其他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肿瘤医疗机构,海吉亚医疗在港股市场本来就稀缺。同时,海吉亚医疗的体量在市场中独一无二,竞争壁垒极强,外延式收购和极高的可复制性使得海吉亚医疗能够快速扩大优势。正是投资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在2020年下半年持续加仓海吉亚医疗,一步步将股价推高。 2021年海吉亚医疗还有多少增长动力等待着释放,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京东健康:刷新想象上限 12月8日,京东健康(06618.HK)正式登陆港交所,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市巨头终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上市首日,京东健康便上涨55.852% ,在同期上市的企业中一骑绝尘。正当大家以为京东健康上市之路上的表演完美落下帷幕之时,万万没想到这才仅仅是开始。后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京东健康股价一路上扬,不断刷新投资者的想象上限,最高冲上了198.5港元每股,较发行价上涨约281.24%。截至2020年最后一日,京东健康累计上涨112.53%,收于150港元每股,最新市值达到了约4777亿港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2019年收入所占市场份额为29.8%,华创证券预测京东健康2020年总营收将达到163.28亿人民币,几乎以一己之力和上千家药店的总和战了个旗鼓相当。 京东健康的上市也带动了互联网医疗平台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预计2021年三巨头之间必然还会有一场厮杀,这将会是一场大戏。 泡泡玛特:最激动人心 12月11日,泡泡玛特(09992.HK)首日高开超100%,市值超1000亿港元,让无数投资者们大呼“看不懂”。 成立于2010年的泡泡玛特,文创店起家,如今已经成为国内的潮玩龙头,二十年间,收入翻十倍,净利润暴涨200多倍的泡泡玛特为何这么牛? 一个个装着不同造型玩偶的盒子,在拆开前没人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打开盒子后那一瞬间的“满足感”,让众多玩家追捧。从泡泡玛特产品收入结构来看,Molly、Pucky两个IP就贡献了一半营收。而2020年上半年Dimoo的营收超越了Molly,成为了泡泡玛特又一个摇钱树,也表明了泡泡玛特具备较强的IP运营能力。 农夫山泉:有点甜、很有钱 市场上股票千千万,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股王”只有一位,那就是茅台。其他行业中最顶尖的公司也会被冠以“某茅”美称。农夫山泉(09633.HK)自然当得起“水茅”的称号。55%的毛利率、50亿元的净利润,堪称“印钞机”。 农夫山泉上市首日开盘大涨85%,助力实控人钟晱晱当日成为新中国首富。在2020年收官之际,农夫山泉股价收于54.90港元,市值达到6174亿港元,钟晱晱也由此登顶亚洲首富。 农夫山泉表现如此神勇,与其良好的基本面是分不开的。“大自然的搬运工”成为了农夫山泉的代名词,也让品牌深入人心,助力其成为市占率第一的瓶装水公司。在强大的品牌基础上,公司通过超4000家经销商铺陈的全国性营销网络,助力公司进一步打开下沉市场,并且快速打开茶饮、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等其他品类市场。旗下茶Π、尖叫、水溶C等品牌的热销也证明了农夫山泉品类扩张能力较强。 农夫山泉能否进一步扩充饮品帝国版图,非常值得期待。 中金公司:贵族投行重回巅峰 在老一辈金融人眼里,中金公司(601995.SH)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在那个亟需打开国际资本市场的时代,中金公司承担了历史使命。虽然,后来错过了创业板改革浪潮,经历了重大人事更迭,一度被同行反超,但在新的历史节点,它又再次证明了自己。 中金公司回A上市,首日开盘迅速涨停,累计至今涨幅117.92%,总市值达到3633亿元人民币,与龙头大哥中信证券的3800亿元相差无几。 一直以来,中金公司以投行业务见长,曾参与过建设银行、中芯国际、阿里巴巴等重大IPO项目,在国内外市场都玩得开。如今,政策方面放开外资加大了券商业竞争,注册制落地弱化了券商投行业务原本的通道职能,对于本土券商的定价能力、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投行业务可以为公司提供优质的投资资源,还可以为财富管理业务提供高净值客户资源,实现业务间联动。在国家致力打造航母级券商的意愿下,中金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金龙鱼:油中茅台 水中有茅台农夫山泉,油中亦有茅台金龙鱼(300999.SZ)。上市首日开盘即涨超90%,至今累计涨幅321.48%,市值攀升至5873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个国民品牌,金龙鱼深受广大“资深少女”和“家庭煮夫”的喜爱,其食用油近十年市占率稳定保持在4成左右,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而在当前食用油市场产能过剩的前提下,行业整体利润微薄,金龙鱼凭借规模优势降低单位成本,从而能取得更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金龙鱼多年来形成了超4000家经销商,110万个终端网点,拥有极强的渠道网络。强大的渠道不仅助力金龙鱼多年来在食用油领域维持住霸主地位,更为其品类扩张提供了坚实基础。公司已经在米、面、调味品等多个领域有所布局,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 但要承认的是,最受市场追捧的调味品赛道目前有海天味业、中炬高新这样的强大对手,金龙鱼在品牌和渠道上不占优势,想要实现品类扩张并不容易。 Snowflake:巴菲特的又一次“真香” 巴菲特曾表示不投科技股,结果重仓苹果;巴菲特也从不“打新”,但却在云计算独角兽Snowflake上市前下注了2.5亿美元。就算没有巴菲特的加持,Snowflake也会是今年最受关注的新股,它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软件IPO,上市首日开盘即翻倍,其市值在2020年12月8日超越1200亿美元,但随后股价回调,如今市值约800亿美元。 Snowflake是一家云存储技术开发公司,提供基于云的数据仓库,客户可以通过云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查询。另外,不同于传统的订阅式,该公司销售模式是按服务次数后端收费。 Snowflake表现出了较高的成长性,2020财年营收2.65亿美元,相较于2019财年增长174%。但同时作为一个云计算公司,其仍然不落俗套地处于烧钱阶段,且亏损规模也在扩大,从2019财年的-1.78亿美元扩大到2020财年的-3.49亿美元。 云计算是大部分互联网巨头重点布局赛达,行业景气度极高。在全球数据云端化的历史潮流下,Snowflake有望凭借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高速增长。 理想汽车:成就汽车理想 全球汽车纯电动化的大趋势已不可逆转,市场出现了一批批造车新势力,经过上一轮激烈的竞争后,理想汽车杀出重围,存活了下来。 理想汽车(LI.US)7月30日以15.49美元开盘,在2020年最后一天,收于28.83美元,较发行价11.5美元,累计涨幅150.70%。理想汽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拓与创新者,800km超高续航里程的理想ONE占据着中国智能电动SUV的首席。 理想汽车上市以来业绩惊人,第三季度毛利率高达19.8%,逼近特斯拉,力压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公司的交付量自6月以来环比攀升,尽管在11月召回事件的负面影响下,11月交付量依然高达4646辆。为何理想汽车如此勇猛? 独树一帜且不被众人看好的战略正是答案。在特斯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纷纷聚焦纯电动的时候,理想汽车却选择以增程作为2030年前的主流方案,将纯电动作为未来的目标。特立独行的理想汽车引来众多质疑,但现实告诉人们,理想没有做错,因为纯电动汽车快充技术尚未成熟,高压平台、支持4C充放电的电池、高压充电协议等条件都还未达标,现在的充电桩无法盈利,实现不了产业化。但随着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超快充电技术效率的提高,理想汽车表示已提前了纯电动汽车的计划,并将稳步扩张,引领这波潮流。 理想汽车的理念与CEO李想的人生信条一致,就是掌控自己的命运,不随波逐流。在这越来越拥挤的赛道上,我们能够看到理想汽车那独特的亮光,但前路依旧荆棘密布,这只是战斗的开始。 结语 十只股票难以道尽2020新股市场的波澜,但也可以做到管中窥豹。医药、TMT、消费、医药这些或能保障民生,或能引领人类发展方向的产业,依然是大新的主旋律。我们在见证这些新股继续成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期待未来更多优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
12月31日收盘,上证指数涨1.72%报3473.07点;深证成指涨1.89%报14470.68点;创业板指涨2.27%报2966.26点。 (图片来源:同花顺)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海外环境变化等因素印象,三大股指年内变动明显,但从总体看,全年市场呈结构性牛市,资金进一步向趋势龙头集中。 回顾全年,上证指数由年初的3083.78点全年累计涨13.87%;深证成指由年初的10656.41点全年累计涨幅达38.73%;创业板指由年初的1836.03点全年累计领衔大涨65%。 从全球股指变动看,Choice金融终端显示,深证成指以全年38%的涨幅在全球41个主要指数中居于第11位。纳斯达克100指数位居全球第4,涨逾47%。上证指数以13.88%的涨幅位居第23名,香港恒生指数全年累计跌3.4%,排名第35位。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市值方面,据搜狐财经统计,12月31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45.55万亿元,深市为34.11万亿元,两市合计市值为79.66万亿元,较去年年末的59.2万亿元增20.46万亿。 据中国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末,已开立A股账户的自然人投资者达1.75亿,按此计算的话,年内A股投资者人均盈利10.49万元。 白酒板块一年市值增超“一个茅台” 按板块概念来看,白酒概念、大豆、玉米、农业种植和生物疫苗领涨A股。其中,白酒年初至今涨幅更是超过100%,达138.67%。 白酒概念可谓近年来A股市场的“明星板块”,不仅贵州茅台、五粮液分别以2.51万亿和1.1万亿的市值稳坐沪深两市“股王”宝座,泸州老窖、山西汾酒、酒鬼酒等板块内龙头股股价也频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i问财)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盘,19支A股上市白酒股中总市值达5.18万亿元,相较于年初的2.52万亿元,板块市值净增长2.66万亿,实现总市值翻倍,新增净额甚至高于“贵州茅台”的市值。 在19支白酒股中,有11支年初至今涨幅超100%。其中酒鬼酒、皇台酒业、山西汾酒的涨幅更是突破300%,分别达338.99%、327.04%和322.62%。 涨幅最低的口子窖酒也实现了29%的股价增长。 此外,受疫情影响,今年生物疫苗板块“异军突起”,年初至今涨幅由去年的20.35%,拉升至今年的71.81%,共有康华生物、西藏药业、复星医药等11家企业股价翻倍。 其中,今年4月29日上市主板的股价万泰生物更是大翻22倍,由8.75元/股的发行价,飙升至如今的201.53元/股。 而在沪深个股增速排行方面,生物医药股也频频上榜,万泰生物、英科医疗、康泰医学等均以超10倍的涨幅位居前列。 (图片来源:同花顺) 在跌幅方面,注册制次新股、科创次新股、代糖概念、拼多多概念和NMN概念领跌,次新股势微加剧。 科创板诞生千元股 上市个股方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沪市有1795只上市股票,深市有2345只上市股票,两市合计4140只上市股票,较去年增加了365只。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涨幅情况看,年初至今,立昂微、万泰生物、斯达半导、英科医疗和康泰医学涨幅逾1000%。其中,立昂微和万泰生物涨幅更是超过2000%。 立昂微今年9月在A股主板上市,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功率芯片设计、开发、制造、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股价上看,立昂微发行价为4.92元/股,上市三个月至今,股价上涨逾25倍,市值已近500亿。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从跌幅情况看,*ST环球、*ST天夏、*ST实达、*ST当代和ST八菱全年累计跌幅居于前五位,跌幅均超75%。其中,*ST天夏股价自12月16日至今已连续12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面值,面临终止上市风险。 此外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12月31日收盘,今年累计上涨逾100%的股票有433只,累计上涨逾50%的公司有890只,跌去50%以上的股票仅有58只。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A股共有396家公司成功上市,募资总规模高达4670.72亿元。 与2019年相比,今年上市企业无论数量和募集规模均有大幅度增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有203家公司上市,募集规模共计2564.01亿元。 今年,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也为A股市场增加了大量的上市公司。据同花顺统计,2020年,共145家科创板企业成功上市,募集规模达2151.16亿元。 (图片源自Choice金融终端) 此外,在今年科创板上市的公司之中,更是诞生了唯一一只能与“股王”茅台一较高下的股票。12月16日,科创板上市公司石头科技盘中一举突破1000元大关,正式成为仅次于贵州茅台的唯二千元股。 有着“疯狂的石头”之称的石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家用智能清洁机器人及其他清洁电器研发和生产的公司,是继华米和云米之后,第三家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今年2月,石头科技以271.12元/股的发行价登陆科创板,当前石头科技最新市值已经突破680亿元。 (图片来源:上交所官网) 据科创板发委会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共有527家企业申请科创板上市,有63家科创板企业遭终止审核,包括康代智能、锦波生物、正济药业、昆腾微科、新朝阳等。 其中,正济药业的科创板IPO申请于12月3日获上交所受理,时隔不足一个月,尚未受上交所问询便主动撤回IPO申请。对此,上市委于12月25日作出了终止审核决定。 年内16家企业摘牌退市 2020年,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退市新规也逐渐趋于完善。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向市场发布了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借鉴了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经验,对退市指标、退市流程、风险警示情形及退市相关交易安排等进一步完善优化。 据Wind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企业数量合计16家,较去年退市企业数量多6家,创下了近年来A股市场退市数量的新高。 (图片来源:Wind数据端) 其中,凯迪退、暴风退和龙利退的退市原因分别为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财务数据以及连续4年亏损。 除上述3家退市企业外,其余13家退市企业退市原因均为其他不符合挂牌的情形。其中,因面值和触及财务指标退市的企业数量共9家,占比最高。 据Wind显示,今年内,千山药机、金亚科技、龙力生物、保千里均因暂停上市后首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而告别A股。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退市的企业中还包括暴风退、乐视退这2家备受关注的企业。 11月10日,暴风集团发布公告,正式退出A股市场,结束了5年的上市。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28日,暴风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冯鑫先生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今年9月21日,暴风集团进入退市整理期,成为首只跌幅20%的退市股。 此外,昔日“明星股”乐视网已于今年年6月5日进入退市整理期,并于7月21日正式摘牌。 据Wind显示,乐视网已连续3年陷入亏损,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分别亏损138.78亿元、40.96亿元和112.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