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支付行业注定要“兵荒马乱”。美团、抖音、拼多多等流量“新王”踩着2020年末的钟声,通过兼并、收购获取支付牌照,准备在2021年一展身手。PayPal、美国运通、Visa和万事达卡等外资巨头也迎着金融开放的大潮,对中国支付市场“虎视眈眈”。 在流量新贵和外资巨头的“威胁”下,银联商务、连连数字、收钱吧、PingPong等头部机构纷纷走向上市,欲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巩固自有场景和客户,势必要在2021年初步构建起“护城河”。 对于中小支付机构而言,2021年或许又是生死存亡的一年。“群狼环伺”下,支付“双寡头”格局或逐步转向“多极化”格局。缺乏流量和资本的中小支付机构,在强监管和“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中,如果无法捍卫细分领域的场景,将被巨头吞噬或走向消亡之路。 支付上市潮来临 “一方面监管政策鼓励支付类企业上市;另一方面,头部机构经过几轮融资以后有上市的需求,线下收单机构也面临发展瓶颈,选择现在上市是比较好的时机。” 自2020年底以来,支付机构冲A已经成为潮流。1月14日,用友网络(行情600588,诊股)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畅捷通(港股01588)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畅捷通”)拟于A股上市。 据悉,畅捷通2014年获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业务,并于2014年6月26日成功登陆香港主板。畅捷通本次拟向符合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关要求的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发行后畅捷通股本总额的15%(即不超过3832.62万股),并将通过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畅捷通拟回A股上市之前,跨境支付公司PingPong宣布冲刺深交所创业板。辅导券商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在报告中透露, PingPong拟申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辅导机构协助PingPong有针对性准备相关制度文件和申报文件,推进PingPong在各个方面尽快符合创业板申报和上市要求。 PingPong不是首家冲刺创业板的支付机构,此前聚合支付头部企业收钱吧就表明将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据上海证监局网站2021年1月初披露的信息,上海收钱吧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收钱吧”)于2020 年12 月与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港股03908)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创业板挂牌上市。 更早之前,收单巨头银联商务、跨境支付头部企业连连数字先后宣布拟在科创板上市。2020年8月27日,中金公司与银联商务签订了辅导协议,并向上海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登记。目前,银联商务已经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辅导券商中金公司称,银联商务已具备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的有关股票发行上市辅导验收及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不存在影响发行上市的实质问题。 银联商务之后,记者注意到,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连连数字”)也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2020年12月下旬在浙江证监局备案,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此外,被称为支付第一股的汇付天下(港股01806)在2020年底宣布私有化并在联交所撤回上市地位。支付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指出,汇付天下拟从港股退市,或因股价偏低、流动性差,未能达到股东预期。另外,A股今年政策形势较好,汇付天下有可能会计划在A股科创板上市。 王蓬博认为,2021年支付机构或迎来上市潮。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监管政策鼓励支付类企业上市;另一方面,头部机构经过几轮融资以后有上市的需求,线下收单机构也面临发展瓶颈,对于资金需求比较大的,选择现在上市是比较好的时机。 外资机构“入场” “外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不会对中国国内的支付市场结构带来太大改变。作为国际化程度高、拥有丰富跨境支付经验的外资支付巨头,或将集中资源大力发展跨境支付。” 国内支付机构冲刺A股之际,国外支付巨头则迎着中国金融开放的大潮,进军中国支付市场。在2021年初,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付宝”)近日工商信息发生变更,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 “美银宝”)受让国富通信息(行情000836,诊股)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国付宝30%股份。 至此,外资支付巨头PayPal完成对国付宝的全资收购。依据天眼查信息,目前,国付宝的两大股东为美银宝和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智融信达”),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而北京智融信达亦由美银宝100%全资控股。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9月30日,PayPal通过旗下美银宝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PayPal由此拿下国内支付牌照,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支付机构。 资料显示,国付宝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国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络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2015年获基金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获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同年年底增发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许可。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PayPal进入中国境内支付服务市场,具有多方面意义。首先,对境内外支付机构实现统一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有助于培育创新驱动的竞争新优势,进一步优化支付产业结构。其次,适度引入外资支付机构,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支付机构和支付产业的服务水平。再次,扩大支付清算市场双向开放,有利于深化我国支付服务市场改革,加快创新转型,完善制度建设,扩大和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 其实,不单是 PayPal,Payoneer、 Wirecard等国外支付机构,美国运通、Visa、万事达卡等外卡组织都想进军中国的支付清算市场。外资支付巨头热衷中国市场离不开近些年我国推行的开放政策。 记者注意到,央行在2016年6月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开放人民币清算市场;随后在2016年12月,十四部门印发《关于促进银行卡清算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放开银行卡清算牌照申请。2017年5月,中美在金融服务领域达成多个共识,其中包括美国支付服务商可以在中国申请业务许可证事宜。同年7月,央行发布《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 2020年6月13日,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央行向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的合资公司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连通公司”)核发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美国运通成为了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的外卡组织。除了通过合资公司已经获得银行卡支付清算牌照的美国运通,Visa和万事达卡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申请工作。 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副教授胥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外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不会对中国国内的支付市场结构带来太大改变。首先,外资机构在中国没有高频流量场景,高频流量场景是支付业务开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现有的支付工具已经深入国内消费者,短期难以改变。其三,国内支付业务本身收益非常低,没有其他业务作为交叉补贴,从支付业务获益,难以为继。 胥莉认为,作为国际化程度高、拥有丰富跨境支付经验的外资支付巨头,或将集中资源大力发展跨境支付。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支付牌照是存量资源,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 在头部机构通过上市构筑“护城河”,外资巨头虎视眈眈的当下,美团、滴滴、抖音、拼多多、快手等流量新贵也持牌入场,业内人士判断,2021年中国支付行业马太效应将凸显。 美团、滴滴、抖音、拼多多等流量新贵在2021年初就打响了支付战。记者注意到,字节跳动近日正申请“抖音支付”商标。2020年8月,字节跳动完成对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拿下支付牌照。 2020年以来,互联网流量巨头纷纷通过收购的方式有意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年初,拼多多通过关联公司收购第三方持牌支付机构付费通50.01%的股权“曲线”获得支付牌照;快手随后新注册了商标“老铁支付”,意在后续发力“短视频+金融”的商业支付模式;OTA(在线旅游)大佬携程也通过收购的方式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然而,一方面,快手、拼多多、字节跳动、携程花重金收购支付牌照,要杀入支付赛道;另一方面,江苏CA、上海畅购却因违规、业务难开展而被迫退出支付行业。 资料显示,江苏CA成立于2003年10月23日,注册资本为1亿元,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全国)、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江苏省)。早在2017年,江苏CA曾发布公告称,江苏CA国有大股东无意转让任何股权,其民营股东的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和质押,民营股东实际控制人已涉嫌刑事犯罪被调查。 王蓬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江苏CA被注销的主要原因是内部经营管理比较混乱,民营股东涉嫌违法转账,自身业务难以为继,盈利能力较弱。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至今,有38张支付牌照被注销,被注销的原因包括不予续展情形或未提交续展申请,不符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制度规定以及业务合并。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宏观方面,第三方支付行业竞争激烈,出现“内卷”,逐步成为巨头竞逐的赛场,巨头将支付作为底层设施嵌入各种场景,继而搭建生态圈,拥有强大的闭环能力。微观方面,部分机构因时代变化决定退出市场,但没有考虑将牌照转让给其他第三方,进而出现被注销的情况。 易观智库发布《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趋势展望2020》(下称“报告”)显示,支付逐渐演变成商业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机构助力中小微商户数字化升级,积极寻求二次增长。同时,互联网平台纷纷入局,市场竞争再起,海外业务正在成为新蓝海。 报告指出,随着产业互联网的来临,数据对于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支付数据覆盖用户广泛、真实有效、数量庞大的优势开始逐渐体现。“随着传统支付收单业务增速放缓,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产生一系列金融、营销、风控等方面的增值服务需求,企业服务市场的发展潜力开始逐渐凸显,支付机构开始深挖已有数据资源的价值,积极进行企业服务业务的拓展,由单一支付服务商向综合型产业服务商转型”。 “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将继续凸显,支付牌照是存量资源,行业竞争必将加剧,未来支付行业或将成为‘多极化’的存在,机构比拼的不再是单一的支付业务,而是背后集团的综合实力。”苏筱芮预计,中小支付机构需要未雨绸缪,提早谋划,在商户机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上不断完善改进,有针对性地做好用户留。此外也需要适当考虑外部场景的接入与合作,力争通过“小而美”的方式与大型机构错位竞争。
停牌近三年后,“果汁大王”最终还是走向了被迫退市的这一步。 1月13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港交所上市覆核委员会已于2020年12月9日举行覆核聆讯,以覆核除牌决定。于2021年1月5日,上市覆核委员会通知公司其已决定维持除牌决定。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对此决定,汇源果汁表示,“董事会对上市覆核委员会的决定表示失望且不同意有关决定,董事会认为本公司已尽最大努力及已动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尝试满足复牌条件。” 于2021年1月6日,港交所致函汇源果汁告知公司股份的最后上市日期将为2021年1月15日,而股份上市地位将于2021年1月18日上午9时正起被取消。 最后上市日期后,虽然汇源果汁股份的股票将仍然有效,但股份将不再于联交所上市及不可于联交所买卖。其后,汇源果汁将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从一家即将倒闭的县办水果罐头厂,到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汇源果汁一路走来,一直备受外界的关注。 如今汇源果汁“被退市”,而朱新礼从“果汁大王”变成“老赖”,也让人感叹不已。 1 “果汁大王”的落幕 2017年时,汇源果汁的负债总值就已经高达114.03亿元。实际上,早在2011年,汇源果汁就被曝光负债增加、其后抛售公司并曾大幅裁员。直到如今,几乎陷入停摆。 从表面上看,汇源的落败,主要集中在近两年。但往里了看,从2008年起,汇源内部已经出现了极大的“裂缝”。 2008年,可口可乐预计以接近180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销售渠道业务。汇源看中可口可乐的资金实力和品牌号召力,认为这将会是一场强强联合。 然而由于此前,可口可乐收购北冰洋、崂山可乐、天府可乐等国产汽水龙头企业后,又迅速将它们“冷藏”,以致国产品牌落没。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汇源的并购计划遭到社会强烈“抵制”,并质疑“民族品牌何以屡被外资吞并?”。 抵制尚且不足为惧,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让可口可乐的收购以失败告终。然而经此一事,汇源埋下了祸根。事实上,为了方便兼并和收购,汇源提前砍掉与可口可乐存在重合的销售渠道,早已元气大伤。 图片来源:网络 收购失败,汇源只能重新建设渠道。而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银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等渠道融资。 卖身失败,对朱新礼来说是遗憾的,他曾表示“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是千亿级别的公司了”。 但事实上,这谁也说不准,若当时可口可乐收购成功,汇源的结局是会更好?还是像北冰洋等企业败得更快? 毕竟,与朱新礼有同等想法的银鹭创始人,成功与外资巨鳄雀巢并购后,被对方不断边缘化,卖身9年后只得再次赎回。 2 违规贷款是导火索 汇源果汁从2018年4月3日停牌至今,导致汇源果汁停牌的原因是一笔42.75亿元的违规贷款。 图片来源:官方公告 汇源果汁在没有获得股东批准的情况下,将这笔贷款借给了关联公司,从而遭遇交易所停牌,并被责令内部调查。独立董事委员会认为,汇源果汁就相关贷款和可能的额外交易犯了严重的错误,并且这些错误是不可接受的。 汇源果汁早已经资不抵债。截止2017年底,汇源果汁负债总额已高达114.02亿。汇源果汁2017年的净利才1.35亿,无法抵消5.46亿元的利息支出。 汇源果汁还卷入了先锋集团P2P网信平台的兑付风波。汇源果汁曾透露,截至2019年7月28日,汇源集团在网信的逾期款项为4900万元。 2019年底,朱新礼因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资产遭冻结。 2020年2月,汇源迎来史上最大人事变动,创始人朱新礼父女退出上市公司董事会,这被外界解读为汇源为引入新的资本铺路之举,但迄今为止,并没有资本对其抛出橄榄枝。 3 被限高86次 1月4日,汇源集团创始人朱新礼再次收到新的法院执行令,朱新礼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涉及执行标超1亿。 据不完全统计,朱新礼此前已经有41亿资产被冻结。从2019年底起,汇源就开始被密集“限高”。截止2021年1月11日,北京汇源因自身失信被限制高消费86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相关条目达68条。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与”明星失信人“贾跃亭及乐视相比,可以说是不逞多让。截止目前,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相关条目为27条。 面对如此高压债务,汇源并不是没有想过自救。卖房产、卖子公司、高管换血、甚至是选择再次“卖掉”汇源。 2019年4月,天地壹号预以36亿元收购汇源果汁60%股份,但三个月后,收购计划以失败告终。 汇源似乎有点“走投无路”了。2020年年底,有媒体曝出,汇源开始“急病乱投医”,欲学习“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来喘息,但第三方运营商却参差不齐,问题频发。 此外,2020疫情袭来,在线下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遭遇“停摆困境”时刻,汇源积极开拓社交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渠道、新模式,举全员之力,盘活“私域流量”,收效显著。 据报道,2020年汇源先后入驻了“全民拼购”平台拼多多及快手、抖音两大短视频平台,在京东、天猫、淘宝、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等主流电商平台完成布局,并搭建起完整的电商运营体系,覆盖从产品规划到售后服务全程。 有业内人士称,汇源果汁或许近些年不会完全消失在市场上,但也再无法翻起多大的浪花。 人们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或者放在朱新礼身上最合适,朱新礼从一开始的“果汁大王”成为了如今的“老赖”,而昔日的“国民品牌”最终也因为种种因素跌下了神坛。 素材综合自:海西商界、雷帝触网、裁视传媒 乒乓一言
1月11日,针对携程计划今年上半年香港上市的传闻,携程对搜狐财经表示,不予置评。 今日下午,据路透社旗下媒体报道,携程计划今年上半年在港二次上市,募资最少10亿美元,中金、高盛、摩根大通为承销行。 早前2019年底、2020年7月均有消息传出携程计划从纳斯达克退市,携程均否认了这一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携程创立于1999年,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是早期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之一。 此前携程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显示,其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55亿元,同比减少48%,净利润达到16亿元人民币,实现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首季度盈利。
今麦郎冲击A股,方便面要进入“康今”竞争时代了? 民以食为天,2020年受疫情影响,方便面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而“食品股”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 作为国内方便面的龙头之一,今麦郎也借势加快了其上市步伐。1月4日,据证监会河北监管局消息,今麦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与中信建投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 图片来源:河北证监局网站 对于此事,今麦郎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以相关管理部门发布的信息为准。” 不过,即使今麦郎此次能成功上市,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仍有待观察。 1 漫漫上市路 其实,这次冲击A股之前,今麦郎的上市路早已几经周折。 这些年,可以把今麦郎的上市之路分为两段,前一段是与外方合作,后一段是独自求生。在前一段旅途中,日清和统一扮演了极其特殊的角色。 2004年,日清宣布在中国开展合资业务,合作对象就是今麦郎。在日清对今麦郎完成5.439亿元的投资后,又进行了多轮跟进投资。到2012年,日清对今麦郎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了33.4%,今麦郎的公司名称也顺势改为“今麦郎日清食品有限公司”。 但谁也没想到,在2015年11月26日,今麦郎和日清两方解除了合作。 这次解除合作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第二年,统一企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对外披露,将以12.91亿元将所持有全部今麦郎饮品有限公司47.83%股权对外转让。此前在2006年,今麦郎与统一共同出资设立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业内普遍认为,今麦郎和统一合作是为了借助统一的资源进军饮料行业的,但对统一而言,今麦郎饮品的发展未达统一预期,至此两方解除合作,今麦郎饮品上市之路也相继受挫。 两次“分家”后,今麦郎集团可能意识到了需要独资上市。 2017年6月9日,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召开上市启动会。但事后,今麦郎上市事宜却无疾而终。 转机在2019年初出现,彼时莱茵体育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莱茵达控股集团与自然人范明科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范明科,此次收购莱茵体育若是成功,今麦郎则有望实现借壳上市。 但这场收购却以失败告终。2月25日,莱茵体育公告称,自《股份转让协议》签署以来,经控股集团多次催促,但仍未收到交易对方范明科支付的股份转让价款,故终止控制权转让。协议的终止,意味着借壳上市未能成行。 2021年,今麦郎上市终于迎来新一步进展。 2 一桶半/一袋半成主打 目前,今麦郎集团旗下的业务主要分别面品、饮品两大品类,前者以“一桶半/一袋半”方便面为代表,后者最为知名的产品则为“今麦郎凉白开”。其中,今麦郎在2020年8月宣布旗下“桶半/袋半”系列产品累计销量超过50亿份,这也是其至今最为畅销的方便面产品。 图片来源:官网 2015年,今麦郎团队曾发现日本货架上一款大份量装便销量较为可观,饼克重为普通产品的1.5倍,后将这一现象告诉今麦郎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范现国;同年,今麦郎即开创性地在国内推出大份量产品。 此外,通过非油炸高端制面技术的技术突破,今麦郎在2018年亦打造“第二代方便面”品牌——老范家,其以蒸煮方便面的形式替代原有的油炸方便面。 至于饮品业务,今麦郎与统一企业在2006年曾共同投资18亿元人民币创办“今麦郎饮品”;2016年,为避免同业竞争,今麦郎通过引入第三方资本出资全额收购统一所持股份,即统一不再拥有今麦郎饮品任何股权及权益。 2020年10月,今麦郎饮品宣布“今麦郎凉白开”产品销售量已超过24亿瓶:这款2016年5月才上线的产品差异化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熟水”概念切入瓶装水市场;其二则是在包装上使用“方型瓶”的设计。目前,今麦郎的饮品业务已形成涵盖凉白开、芒顿小镇、缔茶、青青绿茶的产品矩阵。 2020年9月,范现国在出席活动时曾透露,根据尼尔森的数据,彼时今麦郎的面品业务板块连续13个季度行业增长第一,饮品业务板块连续9个季度行业增长第一。 2 两强争霸变成“三国杀” 其实,就全国而言,方便面的格局已在发生变化。两强争霸的格局正在向三足鼎立的格局转变。 英敏特数据显示,按方便面销售额份额计算,2018-2019年,方便面两大龙头康师傅的份额从48.2%下降到46.6%,统一从17%下降到16.3%。而今麦郎14.1%上升到15.8%,白象从5.8%上升至7.5%。 从销售额看,占比超过15%的方便面企业仅有康师傅、统一和今麦郎,三国杀的格局初现。 图片来源:官网 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在2020年9月的第二十届方便面大会上,表示“过去三十年是康统(康师傅、统一)之间的竞争,2020年将开启康今(康师傅、今麦郎)竞争的时代。” 如果仅从营收来看,今麦郎与统一差距并不是很远。 据其公布的2019年报,今麦郎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18.488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大关,距离1000亿的营收目标尚有一段距离,但距离方便面龙头统一当年的营收仅一步之遥。根据统一在2020年3月25日发布的年报,其2019年全年营收为220.197亿元。 因此,今麦郎的此次上市有可能抢占统一企业“老二”的位置。 业内人士从2019年营收规模出发,认为今麦郎如果实现上市,补足资本短板,或将在局部实现突破,与已经上市的康师傅、统一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 根据范现国的规划,今麦郎2020年营收将突破300亿,未来将达到1000亿。若能成功上市,在资本的加持下,今麦郎未来可期。 食品产业专家朱丹蓬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称,今麦郎缺少差异化的大爆品和大单品,“今麦郎没有区位优势,主要在三四五线市场;科技研发方面,今麦郎并没有太多的自己核心的DNA的一些产品。今麦郎的品牌效应、市场布局、渠道拓展以及团队执行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并没有太大吸引力。” 放眼未来,今麦郎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康师傅、统一。方便食品市场,在康师傅、统一、今麦郎三足鼎立的局面下,不乏螺狮粉、热干面等网红方便产品的出圈,自热食品市场,新品牌、老品牌等相继入局。 因此,对于以“农村包围城市”起家的今麦郎来说,能否实现千亿目标和资本市场的青睐,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素材综合自:IPO早知道、财经新知、蓝鲸财经 乒乓一言
● 1月8日,中国首个畜牧期货品种和活体交割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上市仪式上致辞时表示,生猪期货上市将进一步填补我国畜牧期货品种空白,与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可以服务的产业规模达数万亿元,有利于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方星海认为,随着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的逐步发挥,养殖企业可以利用期货价格安排生产计划,并利用期货市场对冲现货风险,进而推动生猪产业实现“稳价”、“保供”,压减“猪周期”波幅,促进产业平稳有序发展。 方星海表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生猪期货成功上市来之不易。上市后,大商所要坚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牢牢把握服务产业客户的方向,确保生猪期货平稳推出、平稳运行。希望产业企业、养殖户和投资者理性、规范参与市场,共同呵护这个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期货品种,促进生猪期货功能作用逐步有效发挥。 “我们正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点上,期货行业要不改初心,以‘钉钉子’精神,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继续扩大期货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建设一个高效率、有活力、开放型的期货市场,为新征程、新格局贡献更多期货力量。”方星海说。 当日,生猪期货主力合约LH2109开盘报29500元/吨,盘中最高30680元/吨,最低26385元/吨,收报26810元/吨,较前结算价跌3870元/吨。
1月8日,两头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仿真猪刷屏了期货业人士的朋友圈。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新品种上市大厅,伴随一声锣响,生猪期货在大商所正式上市,填补了我国期货市场活体交割品种的空白。企业人士表示,当前阶段,企业亟需生猪期货锁定销售价格,从而稳定利润。 ● 首日表现符合市场预期 上市首日,生猪期货主力LH2109合约日内成交91056手,持仓量为14984手,挂牌价为30680元/吨,集合竞价后开盘价为29500元/吨,日内下跌12.61%报收26810元/吨。此外,LH2111合约跌停,跌幅为15.99%;LH2201合约下跌15.83%,盘中一度触及跌停。 对于生猪期货上市首日表现,方正中期期货农产品研究员车红婷说:“3个期货合约全线下跌,其中LH2111合约日内触及跌停板,远月合约呈现深贴水状态,市场氛围较为谨慎。” 她进一步分析,从基本面来看,生猪市场长期利润下行趋势是当前市场共识,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爆发的情况下,生猪市场产能供应将逐步恢复。相关数据显示,能繁母猪数量已经恢复至近4000万头,生猪产能释放期将压制现货价格,但生猪实质产能恢复节奏及猪瘟复发风险仍存,三元母猪留种占比依旧较高,母猪结构性问题或影响实质产能恢复进程。从成本端来看,生猪成本预计会在1.7万元-2.5万元/吨之间,有望对生猪市场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1月8日上市的3张期货合约在挂牌价基础上均有不同幅度下跌,充分反映出市场对我国生猪产量显著恢复、猪肉价格降低的心理预期。这表明,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高效发挥。”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赵广钰表示。 赵广钰认为,从首日表现看,各方市场参与者对待远期价格风险理性、审慎、客观。生猪期货品种现货基础扎实、准备时间长、成熟度高,上市首日产业客户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远期价格发现与风险转移的基础功能。 在此之前,赵广钰走访了多家企业并对生猪期货挂牌合约价格进行测算,并建议客户积极参与套期保值。 “假设1月8日以开盘价29500元/吨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当日实现每车生猪转移风险43030元,不仅可以将未来9月标准猪出栏价锁定在29.5元/公斤,同时锁定了未来的养殖利润。生猪期货品种风险转移功能高效发挥,为企业安心经营扩产保驾护航,助力我国生猪产能恢复。”赵广钰说。 行业龙头积极参与 在广发期货的协助下,作为华南地区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广东聚泉农业有限公司(简称“聚泉农业”)积极学习期货套期保值相关知识,成为生猪期货首批交易产业投资者之一。 聚泉农业负责人表示,企业亟需生猪期货锁定销售价格,从而稳定企业利润。生猪期货上市,将会让生猪价格更加透明化,帮助企业判断市场供求趋势,形成合理的经营策略,扭转过去猪价下跌趋势时大幅亏损的局面。“生猪期货上市,有可能改变过去‘一对一’的定价方式,出现类似饲料行业的点价模式。” 生猪期货上市之际,包括明星“猪肉股”上市公司等业内企业欢欣鼓舞,表示愿意积极参与。长远来看,分析人士称,生猪期货有助于平滑企业利润表现,弱化猪肉股周期属性。 谈到套保操作,华融融达期货产业事业部经理于士程表示,生猪期货挂牌价相对预期偏高,养殖企业可视自身情况择机卖出套保;非套保客户可在30000元/吨上方轻仓做空,逢高适当加大仓位。
年轻人最心疼的“小破站”,要来香港上市了? 近日,据报道,视频平台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正准备赴香港二次上市,融资金额可能超过20亿美元,高于去年预期。 知情人士表示,哔哩哔哩可能会在本周末或下周初提交香港上市申请,这次交易预计将在未来2个月内完成。 对于赴港IPO的消息,B站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当前时点,或许是B站二次上市非常好的时间窗口。刚刚结束的《2020最美的夜》跨年晚会,让B站出尽风头,成为跨年晚会最大的赢家,开播不到1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达到2亿,人气峰值突破2.5亿,用户增长势头仍然迅猛。 同时,B站股价不断刷新历史新高,1月5日收盘,哔哩哔哩大涨超8%,正式站上100美元大关,总市值突破2170亿人民币,2021年的前2个交易日,累计涨幅接近20%。 一个好的上市时机,能够让B站拿到一个好的发行价,拿到更多的融资,继续把年轻人的故事讲下去。 被传二次上市的同时,B站的新动作也备受关注。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显示,1月4日,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ICP备案网站域名“bilibilipay.cn”、“bilibilipay.com”已被审核通过。 其中,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B站的关联公司,新获准的两个域名,类似于支付宝(alipay.com)、财付通(tenpay.com)、京东支付(jdpay.com),可以翻译为“B站支付”。 B站此举,或许是进军金融支付领域的一声号角。 一年暴涨360%,B站太凶猛 B站,并非资本市场的新人,早在2018年3月便登陆了美国纳斯达克,发行价为11.50美元,募集资金4.83亿美元。 上市之后,B站涨势凶猛,短短3年不到,累计涨幅高达790.9%,总市值增长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其实,回顾B站的股价走势,其绝大部分的涨幅都来自于2019-2020年,而这段时期,正是B站不断“破圈”、用户增长最快的时间窗口。 而在此之前,B站是一个二次元社区,用户规模在头部视频平台中,长期处于垫底的位置。据QuestMobile公布的数据,2019年9月,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的月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6亿、3.9亿和5.5亿,而B站同时期的MAU仅为1.01亿。 当时的B站,“破圈”心切。 2019年的12月31日,B站的第一届跨年晚会“2019最美的夜”惊艳全网,累计播放量破1亿次,2020年5月,B站策划的演讲视频《后浪》再一次刷屏全网,8月推出的综艺节目《说唱新世代》,站内播放量也达4.1亿次,“破圈”的势头越来越强。 自此,B站撕掉了小众的标签,开始从二次元社区走向综合性视频平台。与此同时,B站的用户迅速增长。2020年三季度财报显示,B站月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了1.97亿,较2019年三季度同比增长超95%。 从横向对比可以看出,三季度月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14.92%,月活跃手机用户数环比增长20.01%。 在互联网用户见顶的背景下,B站可能是少数用户数仍在大幅增长的视频平台。因此,被资本市场疯狂追捧。 “小破站什么都好,就是不挣钱” 当下,B站给资本市场讲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用户高增长、用户年轻化、用户活跃度。 B站副董事长首席运营官李旎对外透露,2020年8月B站月活首次突破2亿,每两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B站用户。 用户迅猛增长的同时,B站营造的二次元社区也让用户的活跃度、用户粘性都非常高。 据2020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日均视频播放量达到13亿次,月均互动数55亿次,正式会员数9700万,一年内留存率超过80%以上。 另外,平均月付费用户数实现1500万,同比增长89%,付费率从去年同期的6.2%提升至7.6%。 未来B站要让资本市场继续买账,光靠用户的故事或许不够了,B站被广为诟病的问题就是持续亏损。 有投资人调侃说,“小破站什么都好,就是不挣钱。” 2020年第三季度,B站营收为32.26亿元,同比增长74%。 然而,B站“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仍未改变,甚至随着B站破圈脚步的加快,亏损幅度也在增大。 财报显示,B站2020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0.81亿元,同比扩大了165%,单季度亏损直接创了历史新高,前三季度的总亏损金额为21.8亿元,相比2019年全年增长了69%。 自2019上半年开始,B站的单季度亏损就突破了3亿元,恰巧是B站开启“破圈”的时间点,烧钱营销拉新的力度不可谓不小。 财报显示,B站的主要收入模块:游戏、电商、广告、会员、直播,看上去繁杂,梳理一下,可以分为两类: 1、金主爸爸付钱,也就是广告(代理的游戏、销售的手办本质上相当于特定自营产品的广告); 2、用户付钱,包括大会员和直播业务。 具体看业务收入占比,代理游戏一直都是B站的核心业务。据财报显示,2020三季度,移动游戏收入达12.75,占比接近40%。 但在游戏之外,B站暂时还没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现金奶牛业务,且一时半会或许都难以实现盈利。因此,B站赴港二次上市,需要向投资者讲述的重点将是,未来如何盈利? B站要杀入金融支付领域? 就在被传二次上市的同时,B站的一个新动作也备受关注。 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显示,1月4日,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交的ICP备案网站域名“bilibilipay.cn”、“bilibilipay.com”已被审核通过。 其中,上海幻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B站的关联公司,新获准的两个域名,类比于支付宝(alipay.com),财付通(tenpay.com)、京东支付(jdpay.com)可以翻译为“B站支付”。 B站此举,或许是进军金融支付领域的一声号角。 在申请域名的同时,B站从2020年11月开始,在其官网以及多家招聘网站上开始招募支付业务相关的岗位,其中对于支付开发工程师的工作职责描述中,明确提出“负责哔哩哔哩支付平台的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收单、支付、清结算、账务等)”。 很显然,B站正在为布局金融支付业务做准备。 但B站并没有获得支付牌照,还无法开展支付业务,参考拼多多、字节跳动的做法,B站或许将通过收购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曲线入局金融支付领域。 业内分析,互联网平台获得支付牌照,既能更好让流量变现,同时还可以在支付的基础上推出包括理财、保险等更多金融服务。 支付牌照,之于近2亿月活用户的B站,或许会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就当前的场景而言,B站支付功能上线初期,可能只能提供打赏、会员付费、购买B站出售的周边产品、游戏充值等支付场景。 B站支付的基础是庞大的年轻用户群体,且用户的活跃度、粘性、认可度都非常高,更容易实现流量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