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正在加速推进,家电巨头美的集团(000333)也选择分拆子公司登陆创业板。 7月27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公告,根据上市公司总体战略布局,结合美智光电业务发展需要,为进一步推动美智光电业务增长,规范治理运作以及拓宽融资渠道,董事会授权上市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美智光电创业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去年净利2500万 美智光电2001年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智能家庭消费设备制造,智能家庭消费设备销售,物联网技术研发等。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美智光电完成营业收入7.13亿元和9140.79万元,实现净利润2453.32万元和425.65万元。 美智光电股东名单显示,美的集团持股50%,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6.75%,宁波美顺、宁波美翌、宁波泓太和宁波美皓分别持股14.20%、12.84%、7.16%和9.10%。 其中,宁波美顺、宁波美翌、宁波泓太和宁波美皓为美智光电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设立的持股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初美的集团已启动美智光电员工持股,为未来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做准备。 月初启动员工持股 7月4日,美的集团曾披露,为推动下属子公司美智光电业务的快速发展,充分调动公司及美智光电经营管理层及核心员工的积极性,稳定和吸引人才,公司在美智光电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宁波美顺及宁波美皓的合伙人均为参与此次计划的美智光电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合计不超过100名,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与员工数量。 宁波美翌的合伙人为参与此次计划的美的集团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对美的集团经营发展承担核心责任的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目前合计不超过50名。其中,美的集团部分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方洪波、殷必彤、顾炎民、王建国、张小懿)均持有该平台的合伙企业份额。 宁波泓太的合伙人为参与本次计划的美的集团部分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对美的集团经营发展承担核心责任的美的集团事业合伙人,合计不超过50名。其中美的集团部分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刘敏、肖明光、王金亮、李国林、钟铮、江鹏)均持有该平台的合伙企业份额。 公告称,参与此次计划的资金全部由相关员工自筹,美的集团及美智光电均不得为该等员工提供贷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包括为其贷款提供担保。
7月22日下午,随着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建成泊位数量增至11个,码头岸线长度增至3740米,新增62万标准箱的通过能力。 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生产的“主战场”,已投用10座大型、特大型深水集装箱泊位,可满足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的靠泊,连续3年集装箱吞吐量超千万标准箱,占宁波舟山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近四成,是全球第二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穿山港区1号集装箱码头工程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西侧延伸段扩建工程,设计建设1座7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必要的配套设施(水工结构按靠泊15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码头岸线长度330米、宽55米,年通过能力62万标准箱。 该工程于2018年12月份正式开工,2020年6月份完工,工程总投资约5.3亿元。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泊位整体布局,提升了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港口集群、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危中寻机拓市场,稳中求进优服务,将疫情对港口运输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运输生产态势稳中向好。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宁波舟山港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6889万吨,同比增长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5万标准箱,同比下降4.7%,单月降幅逐月收窄。其中,6月份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5%,实现由负转正。 上半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造成较大冲击。一季度,受2月份国内疫情影响和3月份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影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生产呈现“过山车式”波动。进入二季度后,宁波舟山港通过海陆双向持续发力,进一步挖掘业务新增长点。 海向方面,宁波舟山港持续推进与干线船公司战略合作,在稳定集装箱远洋干线数量的基础上,加强内贸航线开辟,做好重点内贸业务,上半年内贸箱量同比增长8.3%;同时在陆向方面抓紧基础设施投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此外,宁波舟山港发挥海铁联运稳定运输优势,持续提升海铁联运服务质量,业务辐射城市增至54个,上半年完成海铁联运箱量44.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5.1%。 在散杂货方面,宁波舟山港密切关注铁矿石进口市场动态,借助复工复产提速及基建投资契机,做好货源组织和市场开拓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全程物流服务,确保货物供应。 而面对跌宕起伏的国际原油行情,宁波舟山港坚持练内功、提效率,做好腹地重点企业服务保障,在进口货源激增阶段抢抓疏运,保证罐容加速周转。 另外,宁波舟山港煤炭、液化品、粮食等散杂货业务均保持平稳。
1 7月的A股,牛气冲天。 上周一,上证指数直飙5.71%,银行股大面积涨停成为其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当日,36家上市银行24家涨停,工行、建行涨8.5%,农行涨7%,中行涨6.6%。如此盛景前所未有,令吃瓜群众惊呆了。 银行ETF,7月前4个交易日累计暴涨17.5%。然而暴涨之后的7个交易日,累计超过8%。银行指数基金也开始坐过山车。 (来源:Wind) 再看个股,前4个交易日,共有10家银行累计上涨超过20%,包括青农商行、紫金银行、西安银行、平安银行等。另外,招商银行上涨了19.8%,宁波银行上涨了18.5%。 (来源:Wind) 好景不长,银行股从7日开始溃败。紫金银行、光大银行均暴跌超过10%,常熟银行、工商银行、西安银行均跌超9%。就连经营优秀的招商银行,同样回撤8.5%。 (来源:Wind) 7月的银行股,真的很梦幻。 2 银行短时间被暴拉,让一些大股东们看到了套现的机会。一周多时间, 5家银行抛出了减持计划。 7月6日,苏农银行发布公告,该行副行长王春良因“个人资金需要”拟在半年内减持该行不超过114,915股份。按照当日收盘价,减持数额达到591.8万元。 7月7日,张家港行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沙钢集团将减持不超过2950万股,减持比例1.63%。按照7日收盘价来计算,减持数额高达2亿元。 (来源:Wind) 13日,张家港行另一股东江苏联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二股东是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500万股。同一家公司,相隔几日接连2波减持,套现的心很急切啊! 7月11日,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集团拟减持1.2亿股,减持比例不超过2%。这笔减持数额不小,大致有36.8亿元(以10日收盘价来估算)。 雅戈尔的总部也在宁波,两家公司关系密切。宁波银行又是A股上市估值倍数最高的银行,且经营能力非常优秀。在此时,雅戈尔减持2%,意味深长啊! 除了A股,H股减持的还有两家银行股。 7月7日,邮储银行被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价4.7947港元减持约2190.17万股,涉资约1.05亿港元。 7月14日,据港交所信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当日出售交通银行4230万股股份,平均出售价格为每股5.44港元,累计套现2.30亿港元。 早在去年4月2日,社保基金就曾减持过交行A股股份。当时的大盘也非常火热,通过减持来传达出监管层想要降温的意味相当浓烈。后来,大盘没多久见阶段顶3288点,接着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回调。 银行短时间飚了一波,为何会有如此多的股东想要减持。原理大多跟科技、券商被减持一样:企业当前的估值,让大股东认为直接减持所获得收益,远大于未来几年内从企业发展分红中所获得的收益。 3 今年银行股的表现,整体比较疲软,主要逻辑还是利空不断,业绩增长受限。 国家政策使出了政策组合拳,引导融资利率下行。其中,LPR改革以来,1年期利率已经下行46bp。今年已经累计下行30bp。一季度银行一般贷款平均利率下降至5.48%,较年末下降26BP。 贷款利率的下行,而负债利率相对刚性,对银行净息差产生负面影响。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同比收窄7bp至2.1%,比全年降低10bp。这将明显冲击银行的利润增长。 除了净息差核心指标下滑外,还有市场担忧的坏账率反弹的问题。 疫情之下,商业银行不良率已呈现上行趋势。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率总体上行5bp至1.91%。总体而言,国有行、股份行相对偏低,城商行、农商行要高一些。 (2015年不同类型银行不良贷款率,来源:东吴) 此外,近期再次提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期限延长至2021年3月末,资产质量压力尚未完全显化出来。可以说,疫情对于银行业的影响将在后续陆续体现出来。 不仅如此,银行股近来还频频遭遇利空打击。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高层首次提及让利具体数额目标,也是传达了一种“共克时艰”的态度,主要还是通过真正引导融资利率下行,让央行放出的水能够真正普惠到中小微企业。 1.5万亿让利目标提出之后,银行业净息差还有望继续下行,虽然一些银行开始采取降低存款利率的举措。真真切切让利实体经济,怕是跑不掉的。让利出去了,银行自身利润自然会受到影响。 7月11日,银保监会进行答记者问表示,银行要适当降低分红,不增加奖金,把有限的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如果降低分红或者不分红,对于不少银行股而言,其实已经失去了投资价值。因为每年利润增长只有区区百分之几,增速低于股权成本,如果没有更高比例的分红,不足以弥补公司价值的逐步萎缩。 7月14日,据券商中国获悉,7月初以来,银监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建议适当控制上半年利润增速,增幅尽量不超过两位数。 一些经营良好的银行股,上半年利润达到2位数其实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有窗口指导,在财报上多划拨一些坏账拨备就可以处理了。但是,市场投资者可能不会买账,毕竟业绩增速慢下来了。 4 如此悲观,是不是说银行股没有投资机会了呢?显然也不是。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以及被社保减持的交通银行。 2015年及以后,交通银行利润增速已经下滑至5%以内。而招行和宁波则在2015年触底之后,大幅反弹,最近3年维持基本维持了2位数的利润增长。 净息差方面,三家银行最高的是招行,今年一季度已经提升至2.56%。最低的是交行,只有区区1.55%,与招行相差1.01%,可见盈利能力已经不在一个台阶上了。另外,宁波净息差为1.74%,在所有上市银行中表现也很一般。 不良贷款率方面,招商银行从2016年后快速下降。到了今年一季度仅为1.11%,而交通银行最近3年多时间,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仍然高达1.59%。招行的不良率比兴业低了48个bp。 宁波银行就是逆天的存在,长年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今年一季度仅为0.78%,比招行还要低33个bp,是所有上市银行中最低的。 不良坏账拨备覆盖率方面,招行是非常审慎的。今年一季度,招行该数据高达451%,竟比去年末还进一步提升了24%。而交通银行一季度仅为154%,比去年末继续下滑17.6%,比招行低了297%。可见招商这些年藏了多少利润。当然,宁波银行更夸张,今年一季度拨备率已经提升至524%,是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的。 ROE方面,招行和宁波长年均在16%以上,而交行最近10年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之中。 从各个维度来看,招行和宁波的经营能力全面碾压交行。那么,你就应该知道,为何市场会给前两者银行非常高的估值,而交行则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华夏了吧! 5 净息差收窄、让利实体万亿、疫情之下的不良率反弹等对于利润增长有实实在在的冲击。此前,央行研究局有一个预判:银行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基于此,银行股下半年整体表现可能不会太好。但银行业“恒者恒强”的格局同样越加凸显,经营优秀的银行仍然值得关注与配置,比如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
近期银行股整体涨势不少,但一些上市银行也陆续公告了股东的减持计划。例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出售交通银行4230万股股份,沙钢集团和联嘉公司减持张家港行,雅戈尔集团减持宁波银行,苏州农村商业银行高管减持其持有的11万股股份等。 有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减持是股东根据自身发展而调整的战略行为,不宜过度解读。但也有一些人士称,银行股经过过去两周的修复,已经到了压力位,而当前银行不良反弹压力较大,投资者表现出了担心情绪,从而引发减持动作。 多家银行遭遇减持 7月14日,港交所信息显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减持交通银行4230万股股份,平均出售价格为每股5.44港元。换算过来,总成交价为2.30亿港元。交易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对交通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09%降至8.98%。 股东谋求出售上市银行股份的,不仅是交通银行一家。7月13日,张家港行发布公告称,股东联嘉公司因经营发展需要,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张家港行股份500万股。 早在7月7日,张家港行另一股东沙钢集团也表示,基于自身投资结构调整的原因,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该行股份不超过2950万股。目前,沙钢集团持有张家港行14782万股,占其最新总股本的8.18%。 7月1日,宁波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股东雅戈尔集团《关于减持计划的通知》,雅戈尔集团因自身战略安排的需要,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发行上市后认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不超过12016万股,即不超过宁波银行总股本的2%。其中,任意连续90个自然日,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股份数量不超过宁波银行股份总数的1%,即6008万股。但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份不受上述数量和比例限制。 公开信息显示,雅戈尔集团持有宁波银行股份79640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13.26%。其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持有的股份、发行上市后认购的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数量为30529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5.08%;从二级市场增持的股份数量为49112万股,占宁波银行总股本的8.17%。 减持的不仅仅是机构投资者,一些银行的高管也拟减持持有的银行股份。例如,7月6日,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发布《董监高集中竞价减持股份计划公告》称,高级管理人员、副行长王春良将根据市场价格情况,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方式减持数量不超过11.5万股所持有的苏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苏州农村商业银行已于7月6日收到王春良的《苏州农商银行股东股份减持计划报备表》。 今年7月以来,A股多日连续上涨,银行股也纷纷走高。此前,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记者表示,银行股的走高,主要是因央行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这可以适当补偿银行所承担的小微、三农贷款的信用风险。这一政策也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这部分来自于央行的资金成本,提升其主动进行信贷投放的动力,可以看成是中央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元,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央行来承担的,而并非完全由商业银行承担。 不过,在7月15日,A股走弱,三大指数均跌逾1.5%,出现百股跌停局面。截至收盘,银行板块跌1.87%,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苏州银行上涨,涨幅为3.38%,其他均下跌,青农银行跌幅达6.6%。 仍有超七成破净 虽然7月以来,银行股有一定的修复。但截至15日,36家A股上市银行中依然仅有9家银行市净率(根据最新公告计算的PB)在1倍及1倍以上,剩余27家均处在破净状态,占比超过七成,并且分化加剧,例如市净率最高的宁波银行为1.8倍,招商银行的市净率为1.57倍,而市净率最低的华夏银行仅为0.48倍,交通银行的市净率也依然处于低谷,为0.54倍。 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称:“虽然采取了临时延期还本付息、借新还旧、展期、修改贷款合同等对冲政策措施,但经营不善的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后仍然存在较大违约风险。一些银行、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愿主动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饰和隐瞒。总的来说,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 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文称,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向金融领域传导的滞后效应逐渐显现,以及一些政策因素的影响,银行后期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明显加大,利润增速可能下滑,不排除年内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银行有必要做好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反弹,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有分析人士表示,银行个股分化非常大。银行在经营中具有明显的“高杠杆”特征,因此公司治理能力、风控能力非常重要。投资者在高增长的公司面前,也要保持一份冷静心态,风险不可控的高增长未来会带来一地鸡毛。优质银行应提前认定“预期损失”、加大拨备的计提、加强核销处置,具备出清风险意识和持续稳定的经营能力。 一位东部发达地区农商行高管对记者称,今年上半年央行实行信贷宽松政策,他所在的银行信贷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0%以上,但因利率调控较严,再加上不良资产反弹明显,利润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下滑。
讯 7月9日消息,宁波银保监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分行因个别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严重不审慎的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人民币20万元,并责令该分行对相关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以下为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原文:
7月8日,宁波建工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上中签结果公告,公司本次拟募集资金5.4亿元,主要用于“江油市龙凤工业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建设”项目及偿还银行贷款。 宁波建工副董事长、总经理徐文卫此前在网上路演时表示:“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公司中长期发展后劲,为公司实现业务目标提供保障,也有利于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公司发展空间,巩固和提高公司行业地位。” 选择可转债募资是双赢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建工在上市初期主要以承接房屋建筑工程和建筑装饰装潢工程为主,自2012年收购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后,公司积极开拓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现在已经形成涵盖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两大工程施工总承包业务的大型综合建设集团。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7.47亿元、155.42亿元和185.55亿元。 对于为何会选择可转债作为融资工具,宁波建工财务总监张朝君解释道:“选择可转债作为融资工具,是在考虑市场和公司实际情况后做出的慎重决定。可以助力公司突破资本瓶颈,提升再融资效率。一方面,可转债是国家政策较为鼓励的融资品种;另一方面,可转债的存续期限为6年,从发行完成6个月后开始转股,不会带来即时摊薄,公司可通过合理运用募集资金扩大公司价值,可转债持有人亦会根据公司表现选择是否转股。” 至于可转债的优势,长江证券赵江宁表示:“可转债是混合型的投资工具,兼具债权和股权的特性。投资者参与认购本次可转债,至少可获得债券本金及利息;亦可根据交易价格走势,在二级市场择机公开转让其持有的可转债份额;同时,转债又赋予认购人转股权利,认购人可按约定的转股价格将所持债券择机转为公司股票。” 借募投项目开拓中西部地区业务 多年来,宁波建工的建筑主业形成了以“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为主的目标市场经营策略及总承包业务和专业分包业务相互配合的横向营销体系。2019年公司承接业务量232.30亿元,其中房建业务承接134.75亿元,业务占比58.01%;市政园林工程业务承接63.58亿元,业务占比27.37%;安装工程承接8.75亿元,业务占比3.77%;建筑工业化业务承接9.62亿元,业务占比4.14%;幕墙、装饰装修工程业务承接6.55亿元,业务占比2.82%;钢结构业务承接4.26亿元,业务占比1.83%;勘察设计及其他承接4.79亿元,占比2.06%。 宁波建工通过成功实施一大批富有影响力的“高、大、精、尖”项目,巩固深耕宁波本地及周边市场。目前,公司业务主要集中于宁波市以及浙江省内,在浙江省外的收入占比较小。 而此次募投项目却是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龙凤工业集中区,公司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呢?徐文卫就此对记者解释道:“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新一轮的投资建设时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可以作为公司在四川以及整个中西部地区的标杆性项目,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为未来进一步开拓中西部地区的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公司未来收入的增长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我觉得中西部地区还是有很大潜力的。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趋于饱和,国家的投资重点可能会放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也会享受到较多的政策红利。这也意味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民生短板或者工业短板会有一定力度的持续投入。宁波建工此次募投江油市龙凤工业区基础设施PPP项目,从战略上来说是正确的。” “PPP项目对于施工方还是有一定的收益保障的,能够把工程的回收款及时收回,另外承接地工程项目本身也是有利润的。但PPP项目的问题就在于经营周期比较长,需要企业具备相当的经营能力,另外就是还要看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盘和林补充说到。 但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记者建议道:“从实际运行经验来看,PPP项目经常会出现回款不足等问题,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虽然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可能又掀起一阵热潮,但是如果不能解决回款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政府财政预算的瓶颈,那么投资越多风险越大。” 募资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资产负债率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先期垫款较多而工程结算回款较为缓慢以及PPP模式下公司需要承担相关融资安排的情况下,宁波建工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口径的资产负债率为79.37%,处于较高水平,其中负债以短期借款为主,短期借款余额为33.31亿元,占总负债的26.61%。 宁波建工财务总监张朝君对记者坦言:“为降低资产负债率,公司于2020年3月发行了两期共计4.5亿元永续中票。今后公司将努力扩大业务规模,持续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资本结构,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 本次宁波建工通过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将有利于公司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费用负担,增强公司规模发展潜力。未来如果可转债转股后,公司净资产增加,资产负债率降低,长期偿债能力增加,有利于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张朝君也表示:“公司通过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筹措企业做大做强所需资金。通过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公司未来业务的持续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为全体股东带来更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