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11日讯(记者马常艳)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正在热议的“内循环”存在不少误读,如有观点认为,“内循环”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回到改革开放之前;还有观点认为,“内循环”就是必然要刺激内需,刺激内需则靠政府加杠杆等举措。 李迅雷认为,“内循环”为主体,应该更多是要改善“供给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必须提升,中低端的供给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关键是高端的供给能力偏弱。 “例如,我国是全球原油和芯片进口第一大国,但这些年来,芯片的进口额一直超过原油。由于原油的供给是多家竞争的,中国不用特别担心;而芯片的供给商具有一定垄断性,一旦断供,中国的内外循环都难以开展。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对芯片产业链的研发投入力度,开展‘卡脖子工程’建设。 ” 李迅雷表示,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试点、自由港建设,还是举办进口博览会、提出“六稳(其中就有稳外贸、稳外资)”等,无不体现出我国一直在为“外循环”的畅通和扩大而努力。 他列举数据说,2005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64%,之后缓慢下降,如今已降至30%左右,而且,加工贸易的占比也在下降,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循环”现象在减弱,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在提升。“内循环为主体”事实上已经成为趋势,这些年来,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既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又加强合作输出资本,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 李迅雷观察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外循环”的规模越大,越落后的地区,“外循环”的规模越小。例如,目前全球的主要有三大供应链,其主体分别为美国、德国和中国。他认为,面对美国的“去中国化”思潮,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更加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立更多的区域性经济联盟。如可以参照美墨西加自由贸易协定,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推进中欧、中英之间的BIT谈判等。 “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恐怕是未来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应该加大与全球各经济组织进行经贸规则谈判的步伐,唯有规则的一致,才能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海外金融资本投资中国,同时把全球的人才和技术吸引到中国来。只有让彼此融入度越高,‘脱钩’难度就越大。 ”李迅雷说。 李迅雷还认为,2020年是5G手机普及加速及商用化落地的技术“拐点之年”,中国在5G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可以借5G技术在全球的推广过程中,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
摘要 【李迅雷:经济和企业盈利基本面并不支持所谓的“全面牛市”】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认为,近日中美紧张局势升级只是市场的一个触发因素,更主要是的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正常调整,中美关系只是扰动市场的短期因素。对于A股自3月低点以来总体回升、持续走高的态势,李迅雷认为经济和企业盈利基本面并不支持所谓的“全面牛市”。他指出,中国股市指数上涨,是由于原有估值体系正在经历修正,指数中权重较大的股票估值在走高。(证券时报)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巴伦周刊采访时认为,近日中美紧张局势升级只是市场的一个触发因素,更主要是的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正常调整,中美关系只是扰动市场的短期因素。对于A股自3月低点以来总体回升、持续走高的态势,李迅雷认为经济和企业盈利基本面并不支持所谓的“全面牛市”。他指出,中国股市指数上涨,是由于原有估值体系正在经历修正,指数中权重较大的股票估值在走高。
摘要 【李迅雷:结构性牛市还会持续下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这一轮所谓的牛市是结构性牛市,而且结构性牛市还会持续下去。增量资金持续进入到我们的A股市场,海外资金、北上资金,它累积的流入量也在明显地上升,这两大资金都是以机构资金为主,为我们的股市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就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来讲,并没有处在一个历史上偏低的位置,但是基本上是处在中位数的水平。
摘要 【中泰证券李迅雷:建议投资者在市场过热时保持理性】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建议投资者在市场过热的时候保持理性,尤其要关注融资余额,在市场融资余额上涨幅度过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加杠杆,不要参与场外配资。从基本面情况来看,李迅雷认为,近期市场好转还是有一定的基本面配合的,6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疫情的控制也比较好,基本面确实给了市场一定信心。从年初疫情爆发开始,A股的开户数量明显增加,公募基金的申购量也持续增加,资本是逐利的,当实体经济机会少或者风险大的时候,很多资金就会流到股市里。(中国证券报) 开户不排队,交易安全稳定,就选东方财富证券,点此在线开户>> 近期A股表现强势,市场连续5个交易日成交额破万亿。7月8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投资者在市场过热的时候保持理性,尤其要关注融资余额,在市场融资余额上涨幅度过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加杠杆,不要参与场外配资。 选股方面,李迅雷建议投资者尽量挑选有基本面支持的公司,没有基本面支持的公司股价上涨则属于纯粹炒作。另外,投资者要更多地依赖专业的投资机构,把钱交给专业投资机构来打理。当然,在近期过于火爆的时候,加大力度去买基金也要保持谨慎。 从基本面情况来看,李迅雷认为,近期市场好转还是有一定的基本面配合的,6月份的宏观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迹象比较明显,疫情的控制也比较好,基本面确实给了市场一定信心。从年初疫情爆发开始,A股的开户数量明显增加,公募基金的申购量也持续增加,资本是逐利的,当实体经济机会少或者风险大的时候,很多资金就会流到股市里。 “全面牛市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经济还在受到疫情影响,目前市场投机的氛围有点重。”李迅雷坦言,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是反映经济基本面的,也反映经济结构转型,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处在一个转型期,科技、医药、互联网、与消费升级相关的食品饮料行业从2017年以来表现都比较好。即便没有疫情,中国经济在转型期,传统产业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新旧动能转换还是比较顺利的,经济结构在优化,是支持结构性的牛市的,但不支持所谓的全面牛市。 结合全球的市场背景,李迅雷指出,上市公司中不可能所有的公司都很优秀,美国过去十年牛市中,真正上涨的股票也仅20%左右,美国创业板有80%的股票在过去十年间没有上涨,这说明全世界的牛市都是结构性牛市,不可能有全面牛市。 在李迅雷看来,A股市场也是一样,存量经济主导下,结构分化的现象会比较明显,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也会比较明显,对于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还是要回到公司基本面来看。“这几天上涨比较多的股票大多还在补涨,基本面还可以,估值也比较低,补涨之后却难以继续,缺乏基本面的支持。有的公司可能行业前景不是那么乐观,竞争压力比较大,这些股票不可能持续上涨或者再创历史新高。” 对于目前的股市,李迅雷强调,还是有结构性机会的,将来也会持续,从2017年到现在的市场表现来看,由过去散户主导的市场变为机构主导的市场,估值的回归非常明显,过去的散户时代中,全面牛市主要体现为绩差股上涨,这是没有道理的。现在随着国内机构投资规模的增加、境外机构投资者比重的上升,A股市场的价值投资模式比较明显,将来还是会继续强化。 展望未来两年到三年,李迅雷认为,股市整个大的方向肯定是好的,但是个股恐怕很难全面乐观,有相当一批个股目前的估值水平明显偏高,今后可能会有回落的压力。 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将利于股市长远发展,李迅雷表示,目前资本市场通过试点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的好公司上市,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严格退市制度,优胜劣汰比较明显,好的公司留下来,差的公司退出;另外,市场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入市规模的增大;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开放,外资的投资比重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就会形成更加健康的资本市场。 开户不排队,交易安全稳定,就选东方财富证券,点此在线开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在易居沃顿案例研究与教育基地PMBA第9期课题发布会上表示,在资本市场上,是结构性的机会。目前估值水平是处在中偏低的位置,再说熊市牛市没有任何意义了。“现在为什么公募基金比较好销,在于大家越来越认可机构的投资能力了。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会持续,这个也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李迅雷说。 对于房地产市场,李迅雷指出,我国房地产行业虽然毛利率在下降,但是风险依然不大。房地产仍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要寻找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和区域。 李迅雷认为,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在分化。“房地产投资是真正反应中国需求的所在。更好的一些产业,将来前景会更好。”李迅雷说,“新兴行业的爆发力、成长空间非常惊人。” 他指出,在房地产行业内,也有企业的分化。头部房地产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提高,尾部的房地产公司破产的也有很多。行业的集中度在今后会不断提高,这个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家电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等等也是如此,行业集中度在提高。
6月16日,易居沃顿案例研究与教育基地PMBA第9期课题发布线下公开课在上海举行。 公开课上,易居企业集团首席执行官丁祖昱发布了新一期的四个课题组,分别为不动产管理运营、主题地产与新商业、房地产投融资、战略与组织变革。会上,围绕着疫情下房企的生存环境以及如何保持战斗力、存蓄力量应对危机,课题组组长们也纷纷支招。 关于近期办公市场受到的冲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冰雪事业部CEO丁长峰认为传统办公市场的问题根本上是供需带来的问题,不是疫情。从供给端来看,上海、北京这样的城市持续三年到五年,每年的供应量在150万以上,基本上就是“死”。而需求端上,中国的经济遇到挑战,只靠线上企业不足以弥补传统办公市场萎缩。供应在增加,需求在缩小,中间的差距在不断的扩大,疫情不过是加速了这一变化。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多扇融资门被迫关闭,不确定的周期里,房企的投资和融资策略是什么?房地产投融资课题组组长、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抛出了自己的“抗疫良方”。 对于中小房企,吴建斌表示,在房地产上行阶段,负债率高一点没有关系,用融资推动业务发展没有问题。但是房地产从2018年开始是一个横盘,利润率是下跌趋势,差不多每年下跌1%,现在整个市场的毛利率在25%左右,净利润率更是“可怜”,中小房企净利润率更是只有7%-8%左右,有些小企业更糟糕一点,“这就有问题了”。 虽然不确定开始成为常态,但依旧有“套路”可循。珠江投资集团总裁王晞现身说法。 王晞提到,管理者要认知企业发展的真相不是赚钱,而是实现价值创造。管理价值就等于管理未来。有三个公式,杜邦公式,规模与质量的生产函数,价值关键因素模型。过去遵循的杜邦公式是房地产行业变化的公式,但是有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公式可以符合。要更多的公式、工具、模型来促成未来的走向,有了规模和质量的生产函数模型。“在2015年以后,这个函数就应验了,很多追求高周转的企业,追求规模的企业出现了质量问题,品质问题,这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反思”。 除了课题组长,本次公开课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也就中国未来经济的动力和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 李迅雷认为,我们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疫情,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阶段,我们现在经历了分化的时代,这恰恰又是我们长期的和平导致的。全球贸易占GDP比重在2009年时已经出现了下行,现在拐点的趋势比较明显。全球没有一个经济体处在非常好的阶段,西方学者喜欢印度,很多中国的投资者也去印度了,比较来看,“去年中国的GDP增速下降到6.1%,但被大家看好的印度GDP也就刚过5%,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印度的情况比起中国就更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