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发行、交易、信息披露、再融资、持续监管和退市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改革的深入推进,A股市场生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将继续深化,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将更加完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效果将更加显著。上市公司应以创造价值为主线,以良好业绩回报投资者,方能不被市场淘汰。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从IPO公司行业分布看,2020年首发融资额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资本货物、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材料、技术硬件与设备。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A股IPO融资规模大幅提升,与我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密不可分,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大大简化了企业上市流程,提升了融资效率,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青睐。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以来,已有214家公司通过科创板IPO融资;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今年以来144家科创板公司首发募资金额达2210.03亿元,占同期IPO公司募资总额的47.30%,有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2020年8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以来,在审企业顺利平移,新股发行上市稳步推进,市场反映良好。不仅如此,2020年A股增发、配股成绩单同样亮眼。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2020年A股349家公司共增发融资8185.05亿元,较2019年增加18.84%;18家公司配股融资512.97亿元,较2019年增加283.16%。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A股上市公司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在产能出清的同时,加大了对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钢铁行业前些年在产能出清的同时,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在完成初步转型升级后,从2019年开始,行业进入新发展周期。”一位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董的财会人士称,除此之外,轻工制造、化工、建材、煤炭等传统行业近年来均加大了研发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面,以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盈利良好,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创新驱动战略成效显现。易知(北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鲁万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20年一系列强化“科技赋能”的资本市场新政有力促进了A股上市公司转型升级,资本市场作为资金导流器的作用愈发明显。注册制改革深化、再融资政策调整、并购重组政策简政放权等让优势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更便捷地得到了资本市场融资助力。优胜劣汰格局愈发清晰“随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增多,资源将继续向优质公司集中,各行业‘头部化’特征将愈发明显。”运达科技董秘王海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主业,成为行业头部公司是公司管理层最为关切的问题。”鲁万峰表示,随着外资、保险、公募、私募等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A股“炒小炒差”的现象逐步减少,绩优股受到资金追捧,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逐步得到修正。2020年以来股市热点分化明显,绩差股和题材股不断被边缘化,A股行业龙头市值不断提升。“好的公司越来越好。”国研智库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苏培科说,分化格局与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密不可分。注册制改革对市场价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市场已经形成了优胜劣汰机制。展望2021年,随着A股全面实施注册制,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将迎来一个更加法治化、市场化的资本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青睐。(郭新志)
2020年,我国资本市场步入而立之年,在注册制改革这一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基础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证券法律体系与时俱进,投资者保护集体诉讼制度提上议程……我国资本市场稳步站上注册制改革的新台阶。 实行注册制改革以后,资本市场更加生机勃勃。安永2020年12月21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市场调研》(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A股IPO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增长,全年融资额创2010年以来新高。业内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是资本市场向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朝着更加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未来持续迈进。 注册制实施使A股IPO融资规模大幅增长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短短两年多时间,科创板落地行稳,创业板将注册制从增量市场推广至存量市场。2020年10月16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关工作情况时表示,经过科创板、创业板两个板块的试点,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证监会将选择适当时机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推广注册制的里程碑,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顺利上市,创业板所有存量股票涨跌幅调整为20%。4个月以来,创业板增量和存量上市公司从注册制改革中受益颇丰。截至2020年12月22日,创业板已经受理483家企业IPO,其中69家企业注册生效;存量方面,创业板已受理260家企业再融资、15家企业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其中,120家再融资、4家重大资产重组已注册生效。 注册制的实施,使2020年A股IPO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万得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全年共有396只新股登陆A股市场,首发募集资金总额接近4700亿元,为近10年来新高,IPO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97%和88%。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安永大中华地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但中国IPO市场仍充满韧性并持续增长。企业纷纷抓紧上市机遇,以扩大资本规模并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 当前,注册制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实践已初见成效。“注册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制度安排经受了市场的初步检验,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开局良好。”易会满对注册制的运行作出上述评价。截至2020年12月21日,科创板已经有20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3.27万亿元;创业板注册制下已经有51家新上市企业,总市值达1.16万亿元。 增强包容性、加强对尚未盈利的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自2019年科创板运行以来,未盈利公司、红筹公司在科创板实现上市,随后众多科创公司也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力量。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注册制下的科创板为中国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树立了一个标杆,开创了对科技创新的股权融资支持以及对科创企业包容支持的新时代。 在直接融资的支持下,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大提高。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16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投入研发金额129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18.53%,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 “在注册制下,审批效率和上市公司申请数量将会显著增加,发行速度加快是必然的。这意味着有更多创新型、高成长型中小企业享受到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红利,助力企业发展,进而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资本市场注册制生态系统逐步构建 “注册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发行制度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只有完善与注册制配套的基础制度,才能使注册制发挥好对制度根本性变化的技术性作用,否则改革效果就会打折扣。”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要更加重视系统推进基础制度改革。 2020年12月4日,上交所修订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投资者保护被放在更关键的位置上,集体诉讼制度已箭在弦上。2020年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注册制下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标志着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试点注册制逐步凝聚了广泛的改革共识;新证券法确立了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法律地位;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支持并适应注册制改革,市场活力不断被激发;注册制生态系统逐步构建。围绕注册制的各项配套规则不断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更加顺畅,各类主体归位尽责明显增强,法治保障更加坚实,市场价值投资理念日益增强。 在注册制改革引领下,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出崭新气象。在核准制规则下无法上市的创新创业企业有了更多的上市机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源头活水;而绩差上市公司则不得不担心自己被淘汰出局;过去因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而蒙受损失的投资者,也有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新渠道。注册制改革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必将推动资本市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 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结评估报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央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意见》、《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回顾这些年改革工作,我们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论、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都是革命性的,开创了以改革开放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第一,这是一场思想理论的深刻变革。我们坚持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以总结实践经验推动思想理论丰富和发展,从改革的总体目标、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方法路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战略性、指导性的重要思想和重大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二,这是一场改革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我们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改革,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现阶段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蹄疾步稳、有力有序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问题,方向目标清晰,战略部署明确,方法路径高效,实现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第三,这是一场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我们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实施、全年经济工作等进程中,制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的关键一招作用充分彰显。无论从改革广度和深度看,还是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对改革的实际检验看,取得的重大成就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实践性。第四,这是一场人民广泛参与的深刻变革。我们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习近平强调,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目标任务,推进创造性、引领性改革。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要把推进改革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结合起来,深入研判改革形势和任务,科学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时机、方式、节奏,推动改革行稳致远。要把激发创新活力同凝聚奋进力量结合起来,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改革在新发展阶段打开新局面。 会议指出,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要完善体制机制,明确党委(党组)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正确处理党委(党组)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会议指出,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是重要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性内容。要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对生态环境、公众健康和公民利益有重大影响,市场和社会关注度高的企业环境行为,落实企业法定义务,健全披露规范要求,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化建设,形成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支撑有力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会议强调,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要坚持统筹协调、应用牵引、安全可控、依法依规,以业务协同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全面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防护体系,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对接更加精准顺畅,提升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会议指出,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预算法定,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杜绝大手大脚花钱、奢靡浪费等现象。 会议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优化税务执法方式,要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的理念方式手段变革,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明显降低征纳成本,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会议强调,设立金融法院是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要高起点高标准设立金融法院,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特点,对金融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推进金融审判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金融审判专业化水平。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12月25日,记者获悉,在日前召开的山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暨全省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晋城市被确定为全省首个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示范市。作为山西省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先行者,晋城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引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改革思路,坚持先行先试,担当作为,全市域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在县级医疗集团文化建设、院长年薪制、信息化建设和医保按人头打包付费等改革难题上创新突破,一体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并不断取得新成效。经过三年的改革探索,全市县域内就诊量、基层服务量和群众健康素养稳步提高,基层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医药费用负担逐步减轻,群众改革获得感不断增强。 “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集中连片效应,为全面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探索和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晋城市卫健委相关领导表示,下一步,该市将持续强化“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改革理念,继续先行先试,推深做实改革措施,为全省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全面完成农业水价改革任务 2016年以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提高站位,强化担当,夯实举措,全域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截至2020年12月11日,全省79个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的县(市、区)均通过了省级验收,累计完成应改面积5437万亩,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 “四个全覆盖”成效显著 江苏省紧紧围绕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两大目标,着力健全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以及用水管理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改革面积、计量措施、工程产权、管护组织“四个全覆盖”。 应改面积全部完成。以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为基本范围,按照国家明确的“应改尽改”要求,组织各地自下而上、界定改革实施范围和农田水利工程情况,逐级核定应改面积,将改革面积落实到镇村和具体地块,并由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确认,建立改革台账,正式行文报送上一级相关部门,最终核定全省应改面积5437万亩,已全面改革到位。 价格管理日趋规范。省级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农业用水价格核定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维修费、燃料及动力费、职工薪酬、管理费用、生产费用等运行维护成本内容及实行分类水价有关事项。79个改革县(市、区)均制定了农业水价核定办法,建立了超定额累进加价机制,有效促进了水资源按需按量使用。实施协商定价的,按照民主协商、乡镇监管、价格公示、上报备案的程序,规范供用水双方协商定价机制,确保农业水价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有效减轻了农民群众负担。 管护能力持续提升。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有机融合,着力构建职责明确、服务到位的工程良性运行管护体系。2016年以来,已落实省级管护经费8.9亿元,引导带动各地落实管护经费23.4亿元,全省182.6万处农村水利工程已全部明晰了工程产权、确立了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了管护经费,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节水成效逐步显现。坚持计划用水、定额管理,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修订颁布《江苏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2019)》,对各类灌区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全面复核了灌区灌溉面积、定额、水源可供水量、近年来实际取用水量,严格核定取水许可水量,发放大中型灌区取水许可证202个,覆盖了所有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目前全省共配备计量设施135591台(套),实现了应改面积计量设施全覆盖,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普遍增强。 精准施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江苏坚持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作为“三农”领域和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精准施策,多措并举,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作为省重大改革事项,实行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并纳入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粮食安全责任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范畴。各地党委、政府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到了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工作部署等各个方面。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负责同志靠上协调,精心组织,周密谋划,有力有序推动改革工作。 坚持部门联动,形成改革合力。省级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一系列指示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高标准、严要求,统筹推进改革工作。各地也相应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水利、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找准切入点,抓实着力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强化担当、加强协作,合力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坚持示范带动,打造典型样板。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及时总结推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好的经验和做法,着力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典型。2016年改革工作启动以来,省级总结推广“泰州市里下河水网圩区流动机船计量”等典型做法和改革样板,组织各地积极开展考察交流和互动学习,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落地落实。 真招实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省水利厅一级巡视员叶健表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部门多、业务范围广、推进难度大,必须牢牢把握改革目标和标准要求,始终把惠及农民群众放在首位,在落实责任、强化担当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机制、严格监督考核上出真招,在解决难点问题上动脑筋,确保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始终把强化责任担当作为改革的根本动力。江苏省建立健全了省、市、县、镇四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组织领导体系,强化考核监督,实化追究问责,层层夯实改革责任。各级在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中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共识,为持续发力推进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始终把健全制度机制作为改革的核心任务。江苏省认真落实国家“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把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等作为改革关键要素。 始终把解决难点问题作为改革的关键措施。江苏省在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把探索创新、攻坚克难作为改革基本方法,有效解决了丰水地区如何推进农业节水、不直接向农民收取水费如何落实改革措施、采用电磁流量计等计量成本过高以及部分地区流动机船打水如何计量等难点,确保了各项改革措施扎实落实。 始终把严格考核监督作为改革的基本保证。江苏省明确“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负总责”,进一步夯实县级政府责任,对设区市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不合格“一票否决”。通过实行常态考核以及严格的监督问责,全省各地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始终把惠及农民群众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一个基本前提。江苏省始终坚持“为民惠民”推进改革措施落实,把“人民群众认不认”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尺,有效促进农业节水、强化工程管护、提升服务能力,通过节水减排降费减轻了群众经济压力,通过强化工程管护保障了群众灌排需求,通过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降低了群众劳力负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2月29日,中国电子在深圳举办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立大会暨系列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活动期间,中国电子与中国船舶、华润集团、中国广核、万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船舶、中移资本、东航产投、中国诚通、国开金融、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签署投资意向协议,涉及战略投资超百亿元。这是中国电子国企改革的又一标志性动作。 同时,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电子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电子旗下麒麟软件、中电数据、云天励飞分别与深圳市龙华区、南山区、深圳市智慧城市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据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子组建的网信业务运营平台,是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均超千亿元,由多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战略入股,旨在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书面致辞中表示,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公司揭牌成立暨系列战略合作成功签约,标志着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连维良还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指导和协调,积极支持中国电子做好改革后续工作,推动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成为中央企业核心主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和标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典范和标杆。 中国电子董事长、党组书记芮晓武表示,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对于中国电子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中国电子全面迈进打造国家网信产业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的新征程。中国电子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大变局、融入大湾区,全面加强网信领域战略科技创新,与深圳携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证监会1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座谈会。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奋力谱写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讲话。易会满在讲话中梳理了我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成就,总结3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经验,提出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任务部署。 易会满表示,将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回顾30年 资本市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回顾我国资本市场30年的发展,易会满指出,30年来,资本市场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第二,商品期货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为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30年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从服务国企改革起步,到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相继推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渐趋完备。30年来,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股权融资超过21万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更加聚焦服务科技创新,通过改革推动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科创板开板以来,IPO融资金额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稳步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存续余额近16万亿元,融资工具品种不断丰富,有效拓宽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平稳推出了90个期货期权品种,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 二是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30年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破除制约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系统谋划和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落地。开创性地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两类股份、两个市场、两种价格并行的制度性缺陷,为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持续推进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在历经审批制、核准制等实践的基础上,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科创板为突破口试点股票发行注册制,并稳步扩展至创业板,探索建立了“一个核心、两个环节、三项市场化安排”的注册制架构,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高。制定实施《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12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交易、退市等关键领域的一揽子基础制度改革,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30年来,资本市场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大大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结构优化。今天上市公司已超过4100家,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实体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相当于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的五成,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盘”、产业升级的“领跑者”,经济运行“晴雨表”的功能日益提升。行业机构方面,证券公司业务种类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建立,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理念逐步成为行业共识。期货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机构、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市场资金结构呈现趋势性改善态势。 四是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格局加快形成。从一开始,就坚持开门办市场,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一体推进,推动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建立健全QFII、RQFII制度,不断深化沪深港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并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开展与境外市场多种形式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这两年,坚决落实国家关于金融对外开放的进度安排,加快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行业机构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沪伦通、中日ETF互通相继落地,A股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的比重稳步提升。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不断提升,外资连续3年保持净流入。原油、铜、铁矿石等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系统性开放,看穿式监管等特色制度得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跨境监管合作、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是市场发展的法治根基不断夯实。从最初依托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到公司法、证券法、基金法相继出台以及此后的一系列修订完善,我们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律规范体系,稳步将改革实践上升为制度规则,法治化运行的制度基础不断巩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修订的证券法今年3月正式施行,在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大幅提高证券违法违规成本、加大投资者保护力度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刑法修正案(十一)刚刚获得审议通过,期货法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以证券法修订为契机,加快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为1.7亿投资者更好分享我国经济发展红利提供有力保障。在2019年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我国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大幅提升至第28位。 六是市场监管和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证券期货监管从最初的分散管理到1998年开始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坚守监管主责主业,持续完善查审分离体制,提升稽查执法效能,逐步形成了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相互补充,会机关、派出机构、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监管执法体系。30年来,资本市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早期果断处置“8.10”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到有效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再到2015年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有经验、也有教训。去年以来,面对极其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国务院金融委的统一指挥协调下,我们沉着应对,资本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总结实践经验 提出五个“必须始终坚持” “资本市场30年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易会满表示,30年风雨探索、披荆斩棘,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积累的宝贵经验是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传承创新,为开启新征程积蓄充沛力量。 他全面总结了我国资本市场30年改革发展取得的经验,并将其带来的启示概括为五个“必须始终坚持”: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资本市场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必须始终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各方合力。 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直接关乎亿万家庭、数亿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投资者、敬畏投资者,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监管执法的全流程,要想投资者之所想,虑投资者之所忧,解投资者之所难,积极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财富管理需求,不断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易会满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资本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证明,必须坚持用改革的方法破除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自我革新。改革不仅拉近了市场与监管的距离,改善了市场预期,也激发了系统干部职工的斗志和士气。易会满表示,实践证明,资本市场是一个兼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征的综合体,建设好、发展好资本市场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法治供给的持续加强,离不开货币、财税、产业等领域政策的协同发力,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群策群力,离不开新闻舆论方面的引导监督和环境创造。 聚焦核心任务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对发展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正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也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发展也走过弯路、经历过坎坷,发展还不充分不平衡,离市场和投资者的期盼还有差距。 易会满表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两个大局”,更加自觉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易会满着重提到了以下7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将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科学把握各层次股票市场定位,完善各板块差异化制度安排,继续规范发展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积极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和场外市场,努力形成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 将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好资本市场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才创新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支持沪深交易所加快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将以注册制和退市制度改革为重要抓手,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稳步在全市场推行注册制。进一步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强化优胜劣汰。统筹推进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关键制度创新,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 将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认真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持续优化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推动上市公司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争取各方支持,助力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更好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 将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健全市场风险的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努力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全面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稳步推进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化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将加快监管职能转变,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推进科技与监管深度融合。加快健全证券执法体制机制,提升证券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将全面提升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忠专实”的监管干部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廉洁从政,加强全流程全链条的公权力监督制约,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