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近日召开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动投资端改革。 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尤其是以注册制为代表的融资端改革成果丰硕,A股市场融资规模实现大幅扩容,上市公司直接融资能力显著提升。但不同质地的上市公司供给的持续增加也对投资者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A股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较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占比较低。因此,在注册制持续推进的同时,协同开展投资端改革,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促进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长期投资环境。 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近年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被监管层反复提及。究其原因,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而提升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投资端增加中长期入市资金。日前,证监会召开2021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以更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尽快落地,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养老金对于安全性的需求要高于对盈利的需求,因此更注重价值投资,放开养老金的投资比例限制,有利于引导投资者形成正确的价值投资观念,追求长期收益,少做短线的投机;而对资本市场而言,养老金权益投资比例的提高,能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从采取的措施来看,近年来监管层持续为以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条件,包括推动放宽年金基金、保险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所需的长期资金体量会越来越大,除公募基金公司研发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吸引来的家庭理财资金外,个人养老金也将会是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基金行业管理的各类养老金已较2020年初增长30%。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养老金积累规模和入市情况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体规模随着国资划转会不断地做大,但是私人养老金整体规模较小,尤其是个人养老金刚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基金版”的个人养老金,引导家庭加大养老储蓄和养老投资的力度,鼓励公募基金投资养老金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资金以及来自于金融机构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或资管产品同样也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来源。董登新表示,随着各类权益类产品不断做大做强,满足监管和家庭理财的需要,不仅有利于留住存量资金,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市,也可以正确引导家庭理财走向长期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让更多散户主动退出市场,这也是A股去散户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培育机构投资者做大做强 如何构建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持续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积极配置资本市场,已然成为监管层在投资端改革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权益类基金产品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 董登新表示,投资端改革实际上就是要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只有通过供给侧金融产品的研发创新,加大做优权益类产品的供给,同时,从需求侧引导投资者理财风格向长期投资、长期积累转变,一推一拉,从这两个角度共同发力,才能培育机构投资者群体不断做大做强,从而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所长蒋健蓉进一步表示,基础制度改革的关键是注册制改革,而推进注册制改革需要资本市场有一个成熟的投资者结构,才能将价值判断完全交给市场,因此,优化投资者结构是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明显,韧性增强,投资者结构也随之出现积极变化。公开资料显示,A股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已从2020年年初的18.3%提升至22.4%;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突破7%,为10年来最高水平。但不容忽视的是,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仍然偏低。 对于如何培育出一只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业内人士表示,应完善金融机构考核机制,引导资产管理机构拉长考核周期,扭转机构散户化的风格。同时,促进散户机构化,加强投资者教育。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结构合理、成熟理性的投资者群体,孙金钜表示,虽然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在专业性上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公募等投资机构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期限仍偏短。通过推动社保、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或者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资本市场,有利于引导机构投资者在更长的期限内对基金经理进行考核。另外,A股还可以进一步放开对国外投资机构的限制,引入竞争,从而推动国内机构投资者的进步和成熟。 发力投资端改革正当时 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推进,完善市场内生稳定机制,统筹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持续发力是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融资端方面,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改革可以更好地为上市公司质量把好“出入口”,使得市场中优质上市公司尤其是创新型经济企业占比不断提高,为各类权益类产品开发以及增量资金入市提供了更多的优质标的。同时,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落地实施,对于完善投资者权利行使、保障和救济的制度机制,积极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文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投资端改革可谓正当其时。 中基协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投资端改革有望继续发力。第三支柱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将逐步优化,权益投资的会计、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制度安排将逐步完善,有助于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意愿和能力。 业内专家建议,应进一步优化基金注册机制,加大权益类基金供给与服务创新力度,促进行业机构提高财富管理能力和风控合规水平。同时,持续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推动社保、保险、银行理财等资金入市。
“两区”建设伊始,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再进一步。2月1日,北京市发改委就日前发布的《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4.0版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了解,4.0版改革以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改革,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包括七大环境及保障措施,共计277项任务,其中已有89项落地,计划今年底前全部完成。 强化破产审判职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北京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戴颖表示,北京市坚持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突破,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完善仲裁制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4.0版改革除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提升商事仲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外,明确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例如,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进行限制等措施。 同时,为解决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4.0版改革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范围,增加商标、地理标志申请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仲裁和诉讼远程立案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法院还着眼于强化破产审判职能,打造市场主体救治与退出的全周期司法服务保障体系。据了解,去年印发的《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83条有9条涉及破产工作,北京法院与13家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推出16项制度25项便利措施,联合破解破产查询难、办理难、处置难等瓶颈问题。 2019年1月,北京市破产法庭挂牌成立,这也是国家首批成立的破产法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靳学军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强化府院合力,建立涉众型破产案件事前会商机制,前移债权人权益保障关口;完善不动产容缺登记规则,加速盘活优质资源。继续统一复杂市场主体破产案件的裁判尺度,提升破产审判规范化水平;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透明可预期的行为指引,有效平衡各方权益;继续加强管理人工作监督,制定出台管理人考核工作规范,结合破产法官和管理人协会的反馈信息等。 拓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等中小微企业发展旧疾,4.0版改革围绕质押、担保、信贷、创业投资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旨在拓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方面,北京已在全国率先设立“首贷中心、续贷中心、确权中心”,截至去年底累计通过审批金额约524亿元。今年将出台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确权中心与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将应收账款融资规模从去年的300亿元左右扩大至400亿元以上。 “初创企业,特别是科技类初创企业,固定资产比重较低,而知识产权所占比例较高,甚至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这样就形成了企业有好货,银行不敢要的局面。”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认为。 对此,4.0版改革要求强化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运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新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额同比增长30%以上;发挥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作用,每年为不少于5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登记和交易等全链条服务。 自去年9月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已服务企业2700余家。不过,孙志峰也指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虽然倡导了很多年,但其评估难、变现难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能力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接受能力。可将企业信息纳入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及能力;同时,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解决金融机构害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带来的风险问题。 此外,4.0版改革还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拓宽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形成行业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的良性循环生态体系。今年1月22日,首批两单基金份额转让交易通过北京市股权交易中心完成转让,标志着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实现“零”的突破。 通关时间、成本再缩减 当下正值北京市“两区”建设伊始,4.0版改革也同步着墨于全市投资贸易便利,将疫情期间行之有效的改革政策予以固化,特别对通关时间和成本明确了具体改革目标。 例如,在通关时间“再压减”方面,继续推进“提前申报”“两步申报”,实施京津两地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优惠待遇跨关区共享,固化疫情期间海关“灵活查验”“无陪同查验”等措施,实现北京关区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 在降低通关成本方面,过去三年间,京津口岸推行“一站式阳光价格”,大幅压减了报关、货代、船代、物流、仓储、港口服务等环节收费,累计为企业节省约9.8亿元。在此基础上,4.0版改革进一步打造公开、透明的口岸通关环境,推出线上线下同步公开空港口岸经营服务收费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收费,实现口岸通关综合费用压缩20%。 据戴颖介绍,2020年推出62项出口退税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平均退税审核时间提速30%,此项改革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已被作为典型经验推广。4.0版改革又提出将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为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4.0版改革提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全程网办”;落实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积极争取持人才签证的外国人才免办工作许可试点;同时,提升北京市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服务水平,方便外籍人员精准理解在京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等信息。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做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证监会给出了改革路线图。“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是主线,继续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将是未来一年改革的重点。 资本市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年有余,所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再到全市场的“三步走”的注册制改革布局已经成形,主要制度安排经受住了市场的初步检验;新证券法的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的法治环境,各项基础制度改革随法条变革日臻完善,简政放权力度扩大,投资者保护全面升级;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执行力空前,切除欺诈发行、信披造假“毒瘤”的零容忍监管态度,让不少违法违规者受到了严惩。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面优化基础性制度、全面重构市场生态的改革发展新征程。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资本市场发展离市场和投资者的期盼还有差距,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和中介机构结构仍需优化完善,监管能力提升依然任重道远,健康的投资文化有待培育巩固,良性发展的市场生态需要持续涵养,完善资本市场治理还需久久为功。 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还需要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聚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核心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资本市场各项改革任务。一方面,要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证券执法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抓好重点改革措施和关键制度的落地实施,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和退市常态化,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另一方面,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持久战。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测、预判和应对处置机制,切实维护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持续推动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重点领域风险有序缓释,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只有不断拓展市场深度,增强发展韧性,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守好底线思维,扎实推进制度型开放,才能维护市场平稳有序运行,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优化市场生态。 可以预期,新的一年,在中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的改革将更加深入,政策举措会继续出台,未来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2021年的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银保监会表示,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人民币贷款增19.6万亿 坚决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全力支持武汉、湖北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6.6万亿元,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 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在上周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处置 会议指出,2020年银保监会持续做好包商银行风险处置。依法接管“明天系”6家保险、信托机构。安邦集团结束接管。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风险处置。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之前12年总和。有序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全部归零。探索金融反垄断治理机制。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化解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处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2020年全系统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责任人4554人次,合计罚没22.8亿元。 花大力气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积极推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持续推进各类银行保险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车险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作基本完成。持续推动34项对外开放措施落地见效。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上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去年银保监会把中小银行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必须要做到: 一是在本地发展,不能够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则上它只能够在本地发展。 二是应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是做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填补起来。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应该承担的使命。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 正风肃纪反腐,跑在系统性风险前面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规范履职用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薛纪宁、张安顺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积极探索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 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 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 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从维护人民利益和金融安全出发,恪尽职守、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2021年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加大对“无照驾驶”打击力度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坚决遏制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梁涛表示,近期,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指出其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但是也指出了它们存在的违规监管套利、垄断经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求,采取了规范性措施,开展了清理整顿。这些措施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法治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与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我们注意到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被约谈后整改的态度较为积极,有了初步的效果,我们相信,经过自身的整改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谢谢大家。”梁涛称。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会议指出,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保监会系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过罚相当。提高全流程监管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和早期介入,强化事中干预,完善事后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20年,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 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21年银保监会系统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的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 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严格执法能力,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案件,做到执法必严、过罚相当。提高全流程监管能力,强化事前预警和早期介入,强化事中干预,完善事后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协同监管能力和科技运用能力。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银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对于2021年的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银保监会表示,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人民币贷款增19.6万亿 坚决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做好金融服务,确保疫情期间金融秩序不乱、服务不断。紧急提供专项信贷5.3万亿元。全力支持武汉、湖北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6.6万亿元,发放应急贷款242.7亿元。 有力支持国民经济稳步复苏。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9.6万亿元,增长12.8%。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普惠型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8.1个百分点,5家大型银行增长54.8%。全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新增3.2万亿元,保险赔付超1.4万亿元。 在上周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介绍,银行业保险业2020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资产负债及业务稳步增长。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保险公司总资产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原保险保费收入4.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 高风险金融机构、重点领域风险有序处置 会议指出,2020年银保监会持续做好包商银行风险处置。安邦集团结束接管。稳妥推进高风险中小银行、保险、信托机构风险处置。全年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3.02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处置不良贷款超过之前12年总和。有序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全部归零。探索金融反垄断治理机制。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化解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处置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件。2020年全系统处罚银行保险机构3178家次,责任人4554人次,合计罚没22.8亿元。 花大力气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积极推动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持续推进各类银行保险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车险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人身保险费率形成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主要工作基本完成。持续推动34项对外开放措施落地见效。 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兼新闻发言人肖远企上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去年银保监会把中小银行的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进一步明确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方向。中小银行、地区性的银行必须要做到: 一是在本地发展,不能够全国各地到处跑,原则上它只能够在本地发展。 二是应该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以及个人金融服务,满足当地企业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三是做普惠金融,特别是要把一些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填补起来。这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也是它们应该承担的使命。中小银行必须要有抗拒盲目做大诱惑的能力,扎根在当地,做小、做细、做实。 正风肃纪反腐,跑在系统性风险前面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规范履职用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严肃查处薛纪宁、张安顺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积极探索推动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会议强调,在监管实践中,逐步深化了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认识: 一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以自我革命的方式防止发生金融危机。通过刮骨疗毒、精准拆弹,及时清除风险隐患,努力跑在系统性风险的前面。 三是通过改革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把完善公司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和科技赋能,使我国金融业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坚持依宪行政和依法监管。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弥补制度短板,主动担当作为,规范金融活动,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是集中强光照射金融领域“灰色地带”。我国金融体系很多问题和隐患来自性质模糊、名实不符的产品和交易,必须加强穿透监管。 六是对“有证”和“无照”活动实现监管全覆盖。从维护人民利益和金融安全出发,恪尽职守、未雨绸缪,始终坚持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2021年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努力实现银行保险监管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全力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探索促进科技创新的各种金融服务。持续促进扩大内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信托。加强外贸领域综合金融服务。稳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整体效能。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持续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加强民生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发展养老、健康、责任、巨灾等保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革优化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推进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和兼并重组。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巩固车险改革,持续深化意外险和健康险改革,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加大对“无照驾驶”打击力度 要毫不松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严格落实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和重点房地产企业融资管理规定。继续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完善重大案件风险和重大风险事件处置机制。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积极防范外部风险冲击。 要大力规范整治重点业务。持续整治影子银行,对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的新形式新变种露头就打。对理财存量资产处置不力的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整治保险市场乱象。大力整治名实不符金融产品。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债券市场改革。 坚决遏制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要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金融活动的监管。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 梁涛表示,近期,金融管理部门约谈了蚂蚁集团等一些互联网平台企业,指出其在发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普惠性方面发挥了创新作用,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包容性。但是也指出了它们存在的违规监管套利、垄断经营、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问题。金融管理部门按照“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基本要求,采取了规范性措施,开展了清理整顿。这些措施符合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法治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根本利益,与支持民营企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我们注意到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被约谈后整改的态度较为积极,有了初步的效果,我们相信,经过自身的整改规范,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意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遵从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守正创新,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谢谢大家。”梁涛称。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会议指出,要持续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落实股东承诺制。加强股东穿透审查,依法规范大股东行为,持续清理违法违规股东,建立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常态化公开披露机制。加强关联交易监管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提升董事监事履职能力,完善董事会监事会运行规则。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