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3月30日的6个月内,火币科技实现总收入1.175亿港元,同比减少29.5%;实现毛利2170万港元,同比减少30.1%;录得净亏损3020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的净亏损160万港元相比,亏损扩大近18倍。6月10日,火币科技(HK:01611)披露2020年中期报告。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30日的6个月内,火币科技实现总收入1.175亿港元,同比减少29.5%;实现毛利2170万港元,同比减少30.1%;录得净亏损3020万港元,与2019年同期的净亏损160万港元相比,亏损扩大近18倍。具体业务来看,火币科技的主营业务包括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以及技术解决方案业务两个方面。前者是火币借壳桐成控股上市前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后者则是2019年7月火币收购日本区块链云服务商Win Techno Inc.后,开展的数据中心相关服务,技术解决方案业务的展开也被看作火币将其数字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贡献了大多数收入,但带给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也最大。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实现收益1.098亿港元,同比减少34.1%。火币科技称该项业务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中美贸易紧张以及地缘政治摩擦升级,加上年初 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市场的经济影响所致。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760万港元,主要来自提供数据中心服务,毛利为300万港元,毛利率为38.9%。据2019财年年度报告披露,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在2019财年的毛利率为33.5%,在2019年7月至9月的两个月内实现收入250万港元,由此可见该项业务在2020财年业绩有所上升。据此前公告,Win Techno Inc.已被亚马逊云服务[AWS]授予高级咨询合伙人资格,并可借此提供云服务和其他附加服务,例如虚拟资产支付通道服务、云端软件及数据库服务等,Win Techno Inc.作为火币的付款代理向AWS集团支付使用费。此外,报告期内火币科技的行政开支大幅增加,从2019年同期的2128万港元增加118.9%至4659万港元。上市公司表示,由于在全球主要市场申请多项虚拟资产及金融相关牌照,并孵化拓展新业务,上市公司员工成本及专业服务费用支出相应大幅增加。今年3月,因比特币行情震荡,火币、OKEx及币安等虚拟货币交易所出现系统故障,部分功能短时间内无法操作。受此影响,火币海口总部办公楼前发生人员聚集,控诉资产亏损。对此,火币回应称在比特币暴跌期间,货币全球站的交易系统基本保持了稳定,资产系统产生一定范围的划转延迟现象,但不影响对交易的正常操作,目前接触到的客户案例,并非由此引起;极个别客户如果有出现因系统问题导致亏损的,也可提交关键操作信息,并根据责任认定做出相应处理。
6月8日9时,京东开始在香港公开发售。来自富途证券的统计显示,京东首日公开招股融资认购倍数为27倍,低于网易首日的44.81倍。不过,部分券商认为,待打新网易的资金释放出来,京东认购额有望在10日、11日爆发式增长。 认购较为踊跃 据京东公告,京东在港公开发售定价上限为236港元,拟发行1.33亿股,按此计算,京东此次最多募资313.88亿港元。投资者认购一手最少50股,算上1%的经纪佣金,打新京东的入场费为1.1918万港元。公告显示,京东预计于6月18日登陆香港联交所。 富途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18时,京东首日公开招股融资额424.7亿港元。据了解,所谓融资额(孖展额)是指投资者从券商融资认购新股的总额,融资额仅统计了投资者借贷部分,未统计本金。截至18时,京东的融资倍数为27倍(融资额/公开招股额)。由于仅统计了借贷部分,未统计本金,实际的超额认购倍数应大于26倍。其中,来自辉立证券的融资额133亿港元,耀才证券84亿港元,大华继显证券80亿港元,富途证券36.5亿港元。 刚刚结束公开招股的网易,其融资额为861.8亿港元,融资倍数为132.81倍,其第一天截至18时,融资倍数达44.81倍。 据富途证券消息,网易将于6月10日宣布配售结果,而京东公开招股将于6月11日上午结束。富途证券方面表示,如果券商处理的效率够快,投资者可将打新网易未中的资金用来认购京东新股。因此,京东的认购额也可能在最后一天出现大幅增长。此外,海外理财平台理享家表示,理享家发行的京东打新专项基金已经锁定9亿港元,资金全部提前到账,投资者认购较为踊跃。 基本面有吸引力 华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沪港深基金经理谈到网易、京东回归港股二次上市公开招股的火爆情形时说:“阿里开了个好头,让大家觉得中概股互联网巨头回归香港二次上市,打新是能赚钱的。”去年11月,阿里回归香港上市第三个交易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上涨超过10%,参与阿里打新的投资者尝到了甜头。他表示,目前京东和网易公司基本面也处于较好的阶段。京东交出了比较亮眼的一季报,网易的游戏板块收入也受益于在线经济,同比显著增长。“网易和京东在香港挂牌之后,一小部分之前不买美股的人也可以参与这些股票。” 香港一家基金公司权益投资总监表示,中概股回归香港二次上市受到投资者欢迎,是因为最近两家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存托凭证已经上涨了很多。不过,未来继续大涨的可能性较小。“我不太愿意在这个价位附近介入。”他表示。 不过,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APS资产管理创始人王国辉对京东的基本面持谨慎态度。他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电商的生意越来越难做。“618购物节”能带来营收增长,却不一定能带来利润增长,因为“618购物节”往往伴随着打折、补贴等。王国辉曾经做空京东,并从中获利。 二次上市公司有望进入港股通 近期,恒生指数公司发文称,自8月的季度检查开始,恒生指数公司将同股不同权公司及第二次上市公司纳入恒指选股范畴。成为恒指指数成分股是进入港股通的先决条件,这意味着回归的中概股进入港股通更进了一步。 据了解,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有望加入港股通:一是成为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二是成为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分股,三是成为满足一定条件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分股,四是同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且满足一定的条件。当前,二次上市、同股不同权股票进入上述恒生相关指数障碍清除。6月1日,恒指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些股票纳入港股通还需要内地监管机构批准。 一旦二次上市公司纳入港股通,内地投资者就可透过沪深港通基金来投资这些回归港股的中概股,满足条件的投资者也可以直接通过港股通投资这些股票。
近日,I.T集团发布了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年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I.T集团营收77.19亿港元,同比下降12.6%。 在中国香港地区的零售总营收25.8亿港元,同比下降23.3%;中国大陆地区零售总营收37亿港元,同比下降9.4%;日本及美国市场零售总收入10.66亿港元,同比上升1.1%。 此外,公司毛利为47.34亿港元,同比减少16.1%;净亏损7.46亿港元;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亏损7.47亿港元。 对于这份表现不佳的“成绩单”,I.T集团在财报中称,集团身处的经营环境极具挑战,集团在多个运营地的业务都遭受重创。 成立于1998年的I.T集团曾经是中国潮流界的“鼻祖”。 公司由沈嘉伟和其妹妹沈秀惠在香港铜锣湾伊丽莎白大厦开设,成立之初仅是一间约200平方尺的小店,原名“GreenPeace”(绿色和平),专卖当时在香港不甚普遍的欧洲服装品牌。但这间小店随即成为当时的潮流圣地,吸引了许多追求新潮又别具风格的顾客。 后更名为如今的I.T,意为“IncomeTeam”(营收团队),可见公司的野心不小。 2005年,I.T集团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在继续拓展更多经销及代理品牌的同时,其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创品牌。该集团目前代理了近400个时尚潮流品牌,还拥有包括b+ab、Izzue、ABathingApe等逾20个自有品牌。 在2010年上半年,I.T集团取得税前利润4200万港元,远高于市场预期。 截止2010年8月31日,I.T集团在香港共有198家自营门店,可在大陆地区仅拥有147家自营门店和47家特许经营店。 在2011年时,I.T集团自有品牌的销售增长率达62.1%,是代理品牌的两倍。截至2012年2月,I.T集团在香港开设的店面总数已有266家,全部为自营店。在中国内地,I.T集团所有的自营店与授权也有295家。 可是之后的I.T集团在香港的业绩便走起了下坡路。 在2011年的年报会议上,沈嘉伟透露,他已经有意改变高速扩张门店的做法。时任I.T集团财务总监的邝国裕说:“香港消费力萎缩,来港‘自由行’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加大了促销的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大幅减少。”另据一名I.T集团的员工2015年向媒体表示,集团在香港70%的销售额其实都是来自“自由行”的大陆游客。 随后,I.T集团便开始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了开拓大陆市场上。 截至2018年,I.T集团在中国内地共有492间实体店。总销售面积较去年增加16.1%。I.T集团当时表示会继续在中国内地扩张。截至2019年8月31日,I.T集团在中国的店铺数量多达834家。 从近几年的财报看,I.T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也逐渐转换到了中国大陆地区。 但今年4月,I.T集团发布盈利预警,称年度净亏损预计将在3亿港元左右。有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截至去年底I.T集团已陆续裁员超300人,还削减了余下员工的福利。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古’和‘国潮’的崛起,I.T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会受到不小的挤压。” 今年3月,I.T集团官网罕见进行了为期约一周的大力度促销,最高折扣达三折,原价3万多的Off-White新款大衣折后仅不到1万元,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但并没有预期那般出现抢购热潮。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I.T集团门店后发现,前来购物的顾客也并不多。 有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潮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I.T集团未来是否还能重获顾客的喜爱有待观察。” 就连Off-White创始人及掌舵者LouisVuitton艺术总监VirgilAbloh也在采访中坦言:“潮流文化正在逐渐没落和消亡,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会迎来新的时代vintage时代,人们用穿着vintage来表达个人风格和经历,而且古着店里有太多这样的衣服在等待发掘。”
网易6月1日公告称,将在中国香港市场公开发行1.715亿股新普通股,上市发售价上限为126港元/股,在中国香港上市后,公司股票将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存托凭证(ADS)完全可互换。 网易之外,京东可能也将于近期登陆港交所。虽然京东对上市相关消息不予置评,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部分机构设立的港股打新专项基金已经恭候多时,备齐了数百亿港元的融资额度。与此同时,已有部分资金开始流入这类打新专项基金。 打新专项基金热度升温 在线券商富途证券表示,目前暂为6月份的新股预留了200亿港元的融资额度。香港地区券商普遍为客户打新提供融资杠杆,因此新股发行时,券商一般会准备融资额度。 上周,耀才证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许绎彬表示,一般来说,每只新股发行时,耀才会准备250亿至350亿港元融资额度,以供客户做融资认购。他表示,京东及网易招股也不例外。他进一步介绍,投资者参与港股打新可通过券商或银行,以融资或现金方式认购。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一些海外基金也推出了打新专项基金。例如海外理财平台理享家相关人士6月1日表示,已推出了港股IPO专项基金,截至6月1日下午6点,已有2.2亿港元网易新股认购款到账,算上交了定金而全款暂未到账的认购,总认购款约3亿港元。该机构还收到9亿港元京东新股认购款(包含全款支付和定金支付)。这位人士介绍,该机构可以通过主承销商和投行拿到份额,新股获配率比较高。该人士还称,京东肯定会受到机构和高净值人士的追捧,这与京东近期财报表现优异有关。 港股打新收益可观 富途证券表示,一季度在港上市的新股普遍受到追捧。德勤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在港上市的新股95%获得超额认购,且其中49%的新股获得20倍以上的超额认购。而近期上市的新股中,康方生物IPO过程中,通过富途证券认购的金额达149亿港元;近日上市的沛嘉医疗通过富途证券认购的金额超192亿港元。 许绎彬表示,因为京东、网易都属于二次上市,认购倍数可能会与首次上市新股有别,他预期京东、网易的招股会较为慢热。耀才证券近期新开户大约比平日增加10%左右。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港股打新收益可观。富途证券统计显示,从2020年来看,截至5月15日,港股打新年化收益率达67%,上市首日实现正收益概率54.1%,整体回报率高于A股打新。 部分机构认为,京东、网易打新收益可参照阿里回归时的情况。富途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阿里去年回归港股上市公开发售(一般是散户认购)期间认购人数超过21.5万人。该股首日涨幅达6.88%,当日成交额突破100亿港元。许绎彬表示,对于这些二次上市股票的打新收益,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价走势。富途证券认为,中概股回归港股市场的打新收益,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其基本面,二是其过往股价表现。
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出现,让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巨大的冲击。商业世界的后浪逐步把前浪都拍在了沙滩上。 作为全球知名的消费品(服装、玩具等)设计、开发、采购及物流跨国企业利丰(00494,HK;收盘价1.240港元)退市的时间也被确定,将定在5月27日收盘后。 让人唏嘘的是,就在几年前利丰还是恒生指数成分股,港股中响当当的蓝筹股。利丰管理层表示,疫情影响让公司业绩受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利丰近年来的业绩一直在萎缩,最近5年的营业额都在下降。而让投资者尴尬的是,利丰的股价过去10年来更是经历了雪崩式下滑。 股价最高22.779港元 从2011年的22.779港元,一路下滑至今年最低的0.435港元(股价已前复权处理),利丰最近10年的股价一路向下。 虽然利丰股价出现了大跌,收入利润也出现较大下滑,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此前的辉煌。 利丰是世界知名的消费品设计、开发、采购及物流跨国集团。利丰的分支遍布全球,在超过40个国家拥有230个办事处及配送中心,提供紧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迎合客户不同的需要。 在利丰股价到达顶点的2011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200亿美元,经营溢利更是达到8.8亿美元。而利丰此前作为一只市值较大且股价不断上涨的绩优股,也被恒生指数吸纳为其成分股,成为了蓝筹股。不过随着利丰股价下滑和市值萎缩,后来也被恒生指数剔除出成分股。 然而,事情总有变化。2020年3月23日,利丰股价却大涨88%。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是在3月20日(周五),利丰发布公告称,要约人拟将公司私有化并退市。此次私有化的回收价为每股1.25港元,较此前0.5港元的股价溢价了150%。利丰指出,对股东而言,高溢价的回收价是具有吸引力的。 随着私有化的消息披露后,利丰的股价也在3月23日爆升之后稳步上涨,逼近1.25港元的回收价,截至5月14日收盘,最新股价为1.240港元。 对于此次私有化退市的考虑,利丰指出,鉴于电子化对零售行业的影响,公司着力展开重组,将其业务重新定位并加强其竞争优势。尽管利丰已实施一系列策略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公司的财务表现仍然受压。此外,预期将持续的经济阻力正对公司的业务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疫情影响只是导火索 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威胁,其实利丰的下滑早已有了端倪。 在利丰最新的年报中,公司主席就表示,此次疫情已经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为全球带来社会、经济和金融动荡。为了控制疫情,各国推出前所未见的大规模检疫措施和刺激措施。各国政府似乎准备好推出更多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但是市场信心依然脆弱。另外再加上石油价格战、贸易战等事件,为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前景带来了阴霾,而上述地区也是利丰采购贸易和在岸批发业务的主要市场。面对不明朗的前景,这些市场中的消费者可能会缩减可支配开支,从而为众多企业,尤其是销售非必要消费品和服务的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上述原因的确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影响,但是利丰的业务其实早就在走下坡路。 2014~2019年,利丰的营业额每年都在下滑,从2014年的192.88亿美元跌至2019年的114.13亿美元,其经营溢利更是从2014年的7.24亿美元跌至2019年的1.48亿美元。 对于利丰业绩的下滑,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叶尚志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历史的进程吧,利丰最辉煌的时候是全球贸易一体化、互联网电商仍未兴起之前。现在全球贸易壁垒增加,互联网电商的急促发展带来去中介化,都令贸易相关行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报记者 谢若琳 日前,金山软件发布公告称,已与经办人订立认购协议,将发行本金总额为31亿港元可换股债券。债券可根据条件按初步换股价每股股份35.7637港元转换成换股股份,初步换股价较4月23日收市价每股28.05港元溢价约27.5%。 扣除佣金(并假设支付酌情激励费)及其他相关开支后,此次认购债券所得款项净额估计 约30.34亿港元,拟用作一般公司用途、策略投资及收购(如适用)及补充营运资金。 假设所有债券按每股35.7637元悉数发行及转换为新股,小米董事长雷军持股占比由22.82%摊薄至21.46%,腾讯持股占比则由7.78%摊薄至7.32%。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更新了对金山软件的预测,维持2020年至2022年收入预测不变,但调整了净利率预测,分别为不变、上调0.1个百分点及上调0.1个百分点,至0.6%、1.1%及1.6%,令摊薄每股盈利预测增加4%、9%及10%。该行维持对其33港元的目标价,对其游戏、云服务、办公软件业务的估值分别为9.21亿美元、56亿美元及46亿美元,另维持“买入”评级。 据金山软件年报,2019年金山软件的营收总额82.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毛利34.7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15.46亿元,2018年同期取得盈利3.89亿元。(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