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三大指数收涨,恒指全天窄幅震荡。截至收盘,恒指涨0.08%报25367点,国指涨0.38%报10425点。盘面上,金价重回2000美元,黄金股强势,招金矿业大涨近7%;电信股延续强势,中国联通飙涨逾12%;教育股、手游股、乳制品、物管股普上涨;手机概念股重挫,舜宇大跌超9%,瑞声逾跌超2%;中资券商股、航空股跌幅明显。京东绩后大涨9.48%,美团点评涨7.7%,小米集团涨6.4%。 今日,黄金行情卷土重来。其中,恒兴黄金上涨8.76%,紫金矿业、灵宝黄金均大涨超6%,中国黄金国际上涨5.85%。大涨的背景下,国际金价再度回到2000美元以上。 中资电讯股经昨日稍作调整后,今天继续发威。中国联通(00762.HK)盘中一度暴涨超13%,收盘仍大涨11%,最新总市值为1998亿港元。最近4个交易日,中国联通已经飙升了43%。另外,中国电信今日上涨3.69%,中国移动上涨2.13%。 消息面上,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联通正在加快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用。目前中国联通已建成开通5G基站26万个,今年底要达到37万个。 周黑鸭(1458.HK)昨日收涨7.64%后,今日继续走高,午后出现快速拉升走势,收涨11.74%报7.78港元,创2018年3月以来新高,总市值183.7亿港元。 周黑鸭将于8月24日公布中报。公司曾在7月底发盈警,预计中期收益同比下降约45%,中期净亏损达4200万元-5000万元(去年同期则取得净利润2.24亿元);公司称主因自2020 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及中国各地区政府随后实施的疾病预防措施以及对消费场所的限制,对集团的营运产生了重大影响,湖北地区作为疫情中心,受影响尤为严重。不过,该股自今年3月底低点3.457港元反弹至今日盘中最高点,最大涨幅达125%。 今日,华为概念股则遭遇重挫。其中,比亚迪电子暴跌11.56%,舜宇光学跨界下跌9.45%,丘钛科技下跌5.87%。 美国商务部限制华为非美国联属公司获取美国技术,增列21个国家中的38间华为联属公司到实体清单,当华为(或其他实体清单实体)充当购买方、中间用户或最终用户涉及商务出口管制管辖范围内的项目的任何交易,均需施加许可证要求。商务部长罗斯称华为及其关联公司之前通过第三方合作来使用美国技术。 除此之外,苹果概念、电子零件、鞋类、电讯设备、电池、服装零售商、风电股、证券等行业板块纷纷下挫。 今日,南下资金总计净流入10.7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8.02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73亿港元。
港股三大指数涨幅不一,恒生国指大涨,恒指在中资券商的带动下早上强势翻红,截至收盘,恒指涨0.65%,报25347.34点,国指涨1.16%,报10385.90点。今日南下资金净流入39.24亿港元,大市成交额为1287.57亿港元。 行情来源:wind 从盘面上来看,中资券商发力全天强势领涨,内险股走高,生物医药,消费电子,黄金等回调行业卷土重来。零售股,超市便利店,汽车等行业领跌。 具体到板块上:1、受到周末行业利好消息,主要厘清了证券公司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边界,建立了适应互联网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有利于引导行业机构有序创新。 今日中资券商股纷纷走高大涨,其中招商证券、恒投证券均大涨超10%,中信建投,中州证券,海通证券涨幅均超5%。 行情来源:富途 2、生物疫苗重现强势,其中康希诺生物大涨13.90%,在其带动下,歌礼制药,启明医疗,永泰生物涨幅超3%。 消息面上,康希诺生物 与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共同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已获批专利,并进入最后临床测试阶段。 行情来源:富途 2、内险股受到A股市场大涨带动纷纷跟涨,其中新华保险大涨7.31%,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再保险、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涨幅均超3%。 野村认为上市财险公司确定从第二季疫情的影响中完全恢复势头,其7月份的平均保费增长率为11%。 行情来源:富途 2、受益于苹果股价连续上涨创新高,港股消费电子今日迎来上涨,丘钛科技大涨13.50%,比亚迪电子大涨7.10%,舜宇光学、摩比发展等个股跟涨。 行情来源:富途 2、部分区域水泥价格持续回升,水泥股上涨,中国建材大涨6.10%,海螺水泥,华润水泥,金隅集团等个股纷纷跟涨。 数字水泥网数据显示,8月10日至8月14日,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延续涨势,环比上涨0.4%。其中,吉林、黑龙江涨价幅度为10元/吨-20元/吨。 行情来源:富途 个股方面, 1、信和置业、中国旺旺均跌逾3%,恒生指数公司上周五(14日)晚间公布最新一期指数检讨结果,其中,信和置业、中国旺旺、中国神华遭剔出恒生指数成份股。 大摩最新发研报指,信和置业遭剔出恒指成份股,估计导致6,400万美元资金流出,约相当于该股14日交易量,故预期其股价短期内受压,未来60天股价跑输大市的机会率高达80%。 行情来源:富途 2、光大绿色环保涨幅5.65%,报3.74港元,成交2424.57万港元,兴证国际证券指,尽管公司受到存量生物质项目补贴拖欠的影响,但随着新项目的纳入目录有望回收部分新产生的补贴额,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积极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的问题。 行情来源:富途 3、李宁涨幅3.49%,报32.65港元,股价创历史新高,总市值807.875亿港元。 汇丰研究随后将李宁目标价由29.6港元上调至36.4港元,评级维持“买入”。美银证券称,来自李宁的品牌高利润、成本控制,及其他效率改善一同强化,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升12%至36港元,以反映更高的估值预期。 行情来源:富途 港股通涨幅方面,郑煤机,丘钛科技,招商证券,太平洋航运涨幅排在前列,涨幅均超10%。 行情来源:wind 而中国恒大,高鑫零售,吉利汽车等个股跌幅居前。 行情来源:wind 南下资金流方面,今日港股通(沪)净流入16.80亿元,港股通(深)净流入22.44亿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国泰君安:当前港股呈现震荡走势,中期重要支撑在23000点。中期展望的观点:「螺旋式轮动配置」理念,遵循「成长-周期-消费」的板块轮动。配置方向上,短期市场关注点在盈利确定性较强的必需消费、物业管理、黄金股。中期重点关注消费股和周期股。
中国飞机租赁(01848.HK)8月14日公布2020年中期业绩。上半年,集团收入16.36亿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2019年上半年:16.75亿港元)。股东应佔溢利同比增长6.1%至3.32亿港元。每股盈利为0.491港元(2019年上半年:0.461港元)。董事会决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普通股0.20港元(2019年上半年:0.23港元)。 中国飞机租赁股价在14日午后升幅扩大,一度升7.3%,达6.75港元,为一个月内新高。 中国飞机租赁主席赵威先生表示:“2020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尽管市场备受考验,但中国飞机租赁审时度势、迎风而上,在飞机租赁、航空融资等各板块都取得了不错进展。公司在疫情冲击下展现出的韧劲,让光大控股作为股东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在中国飞机租赁的发展上主动积极创造条件,持续强化管控、防范风险,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产业和资管的良性互动,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飞机全产业链专业化特色品牌。”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飞机租赁机队拥有137架飞机,包括114架自有飞机及23架代管飞机。中国飞机租赁的飞机已租予15个国家和地区的35家航空公司。于2020年6月30日,以飞机数目计,中国飞机租赁自有及代管机队中93.4%为窄体机型(占自有机队的93.9%),属于流动性极佳的资产类别,也是服务于国内航线和短途航班的最畅销机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 有赖于中国国内市场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中国飞机租赁于3月发行10亿人民币短期融资券,票面息率为3.65%,随后又于6月完成发行3亿人民币短期融资券,票面息率为4%。集团拟将这两期发行的所得款项用于飞机采购。6月,中国飞机租赁的人民币50亿元储架式资产证券化(“ABS”)项目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发行。这是中国飞机租赁行业的首单储架式ABS,可于两年内多次发行而无须再次申请批核。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38.2亿港元,未动用借贷额度为36.4亿港元,财务状况保持良好。 中国飞机租赁首席执行官潘浩文先生表示:“疫情是对企业能力与发展根基的考验。很欣慰中飞租赁凭借资产质量、业务模式、融资能力及股东支持等综合实力,得到了许多行业伙伴的信任与认可。随着亚太及中国市场的率先复苏,中飞租赁将提前部署、积极储备‘弹药’,顺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为全球航空公司客户提供灵活多元的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优质的资产,在后疫情时代与全行业携手强大,共同进步。”
民以食为天,餐饮很惊艳! 8月11日,国内餐饮龙头海底捞表现抢眼,开盘后迅速走高,临近午间涨幅一度超过15%,此后有所回落,最终收于42.75港元/股,涨幅为12.95%。 同样表现抢眼的还有海底捞系的另一家公司——颐海国际,其高开高走,午后涨幅一度扩大至近10%,最终收于104.5港元/股,涨幅为4.5%。 需要指出的是,海底捞、颐海国际今天双双创下新高,截至收盘时,市值分别达到2266亿港元、1094亿港元。 考虑到持股比例,仅在今天一天,张勇家族身价就暴涨超210亿港元,约合191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海底捞、颐海国际今年都表现抢眼,算上今天大涨,海底捞今年上涨37.13%,颐海国际更是强劲,年内上涨129.41%。 详情请扫二维码↓
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衣食住行”服务产业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开始补齐。 日前,易居(中国)企业控股公司(简称“易居”,02048.HK)发布公告称,公司获阿里巴巴集团(简称“阿里”,BABA.US,09988.HK)认购6.76%股份及10.32亿港元可换股票据。此外,双方还签订协议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与易居将在包括线上线下房产交易、数字营销和交易后相关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外,易居还宣布拟收购在美股上市的O2O房地产服务提供商乐居(LEJU.N)56.19%股权。届时,乐居将成为易居的附属公司。 作为中国第二大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易居连着三个大动作引发行业震动,特别是与阿里的联姻更是引发广泛关注。不过,巧合的是易居获阿里增持,是发生在腾讯投资的中国房产交易和服务平台龙头贝壳找房申请IPO后,腾讯是其第二大股东。而更巧合的,阿里也将成为易居的第二大股东。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两大互联网巨头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服务产业领域较劲的延续,也是阿里在补齐“衣食住行”服务产业版图中的最后一块短板——房地产。 目前,易居和贝壳是房地产中介行业两大头部平台,二者都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沉淀了大量的交易数据,在一手代理和二手业务上各有优势。 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与易居合资打造的线上平台很快将会上线。“这将是一个与飞猪平行的业务平台。”新建的合资公司,阿里占股85%,易居占股15%,第一期计划投入50亿元。 补齐生态圈短板 这个合资公司,将成为阿里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主体。 阿里将提供平台资源和技术支持,在阿里、易居原有的业务基础上,共同建立线上线下交易生态闭环;易居则将发挥自身在房地产领域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组建独立技术运营团队配合合资公司开展工作及提供专业支持。 目前,在阿里长线布局的流量采买战略中,“衣”“食”早已一骑绝尘,“行”有飞猪,独缺了房地产一角。“前述知情人士表示,其实阿里一直想介入房地产行业,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与模式。实际上,阿里这并非第一次投资房地产。2019年5月,阿里43亿投资红 星美凯龙;随后的8月,红星美凯龙成立美凯龙爱家,全面布局线下房产中介业务。 早在14年前,阿里首次接触房地产是通过淘宝全资收购主打二手房信息的口碑;10年前,淘宝将口碑网整合成淘宝房产频道;阿里系通过天猫、淘宝两大平台,开展房源拍卖、特价房销售业务,逐渐变成阿里拍卖的一个业务板块。在线上业务布局上,阿里合伙人还投资了去中介化的互联网房产服务平台——大房鸭。 阿里一直在寻找好的进入机会。早在2018年易居在香港上市之际,阿里就以3.9亿港元认购易居新股,成为易居的四大基石投资者之一。这才有了这次阿里的进一步增持。 根据公告,易居将以每股7.00港元的价格,向阿里配售1.183亿股公司股份,配售总金额为8.281亿港元。配售完成后,阿里将持有易居大约8.32%的股份。 在此基础上,双方还签署可转股票据认购协议。据此,阿里将认购易居本金为10.319亿港元、三年期、利息每年2%的可转股票据。票据转股价为每股10.37港元。若该等可换股票据全部转股,阿里持有易居股份比例将提升至大约13.26%,跃居第二大股东。 换言之,阿里为这一次合作将付出近20亿港元的代价,但阿里也将获得一条通向20万亿的房地产市场通道。 狭路相逢房产中介 7月24日,贝壳集团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招股书显示,腾讯及相关实体持股贝壳12.3%,位列第二大股东。 而在这一周后,易居宣布获阿里增持,双方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个行动的节点绝非偶然。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市值突破5万亿港币的互联网巨头,阿里与腾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博弈战场——房地产中介行业。 一名腾讯内部人士表示,两家公司其实是各做各的生态。阿里自身的电商属性非常强,而腾讯自己不做电商,只是投资电商。 虽然阿里此前尝试打造纯线上地产销售平台,但是没有线下门店的发展模式还是不能快速实现盈利。 不过,此次阿里通过增持易居,介入房地产经纪行业,实现线上+线下的模式布局。这背后更多还是来自竞争压力。 据贝壳招股书披露,2019年,贝壳共促成220万笔住房交易,GTV(总交易额)约为2.13万亿元。贝壳有着做淘宝、美团、滴滴一样超级平台的雄心,被外界称为未来的“房产界淘宝”,甚至有业内人士将其视为“衣”“食”“行”平台版图之后,“住”这一板块的补充。 这对于阿里而言,是无形的压力。阿里也在布局生活服务这一全链条,阿里健康、口碑网、饿了么、飞猪等都布局了,或许阿里正是注意到了易居房地产经纪网络服务收入的迅猛增长,才萌生了大手笔投资,与贝壳抗衡的想法。 2019年,易居的房地产经纪网络服务录得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743%,营收占比也从2018年的7.1%提升至39%,成为收入大幅增长的“功臣”,并且实现了业务板块的扭亏为盈,带动整体毛利率从42.5%提升至58.9%。 阿里与易居合作,对易居而言,意味着打通了线上渠道。这是易居与贝壳一争高下的好机遇。贝壳以线上二手房交易为主,易居的核心业务则是一手房代理,且是线下。据易居2019年年报显示,2017年-2019年,易居房友渠道成销复合增长率为376%。 实际上,贝壳旗下的链家在北上广深的市场份额,远远超过了第二名。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走到今天,已形成链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中原自身有很深的护城河,不愿借力过多外部资本扩张;与此同时,中原、太平洋房屋等市场份额也不见有起色,一些新兴的比如美凯龙爱家也还在扩张的阶段,撼动不了链家地位。 对阿里来说,20亿港元不算大手笔,但以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通过投资入局是最直接的方式。实际上,资本一直对中介行业有兴趣,但进程大多不顺利。比如2014年,房天下(原名:搜房)曾经试图战略入股21世纪不动产,不久之后就宣布合作中止;平安也曾试图收购房天下,但最终谈判不成。 对于易居而言,此次与阿里的合作,无异于一场生死战:贝壳IPO之后,链家有可能进一步蚕食市场份额。易居此时要积极谋变应对。引入阿里,无疑加强了生存感,尤其有利于易居线上流量的增持。“阿里带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股东声誉的影响力。背靠大树好乘凉。”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一名房地产研究人士指出,相比贝壳和链家形成线上线下的导流闭环,易居也急需开拓线下业务,而易居主要业务在一手房代理,要做到与阿里线上房地产打通的话,仍需要继续扩宽二手房代理平台——易居房友的业务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此时增持易居还有一个有利条件:贝壳市场估值已达200亿美元,相比之下易居仅有126亿港元的市值(截至8月7日收盘)。这表明,阿里与易居合资公司的想象空间是存在的。此外,易居又收购了乐居大约56%的股份,让自己的业务架构更趋多元,加强了数字化转型,与阿里的属性更贴近。 一名互联网行业人士分析指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美团、京东、百度,甚至华为、小米都是大数据公司,这些公司在衣食住行领域的布局意图,一是流量变现、一是流量采买。阿里具有强电商属性,需要不断强化衣食住行布局。“把购房数据打通,是阿里迟早要做的事情”。
泰格医药6日早间公告,公司正在进行申请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 公司本次全球发售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总数为107,065,100股(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其中,香港公开发售23,019,00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21.5%(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国际发售84,046,100股,约占全球发售总数的78.5%(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根据每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 股)发售价100.00港元计算,经扣除全球发售相关承销佣金及其他估计费用后,并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获行使,公司将收取的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102.725亿港元。
香港虚拟银行姗姗来迟 “小而美”能否突围而出? “小而美”的虚拟银行能够突围而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上线要够快,推出新产品要够快,客户给你反应要够快,一个客户不太可能开8个虚拟银行的账户。 香港虚拟银行再有新动作。7月30日,香港金融科技“独角兽”WeLab集团旗下的独资虚拟银行汇立银行宣布开业,成为香港第三家正式开业的虚拟银行。 “试营业期间客户反馈非常好,我们一开始只是开放2000名试业的名额,到最后做了2500名,其实试营业轮候名单的人数超过10倍。我们拿到牌照是2019年4月,大概9-10个月就开始试业了,(进度)基本符合预期。”WeLab创始人及集团CEO龙沛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2018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发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明确指出 “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这为香港的虚拟银行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去年3-5月间,香港金管局陆续发出八张虚拟银行牌照,由渣打、众安、中银香港、WeLab、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以及小米各自牵头的财团夺得。 龙沛智透露,香港颁发的虚拟银行牌照是全银行牌照,这意味着8家虚拟银行未来在业务拓展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香港本身是没有一、二类账户的限制,远程开户的账户功能与线下开户的功能完全一样。” 进展滞后于市场预期 市场对八家虚拟银行翘首以待。因虚拟银行不设实体分行,所有银行服务透过互联网进行,同时不设最低户口结余要求,不征收低结余收费等,与香港传统银行的营运及服务模式大有不同。 然而,距牌照出炉已近一年半时间,仅有众安银行、小米牵头的天星银行以及汇立银行正式开业,进度明显滞后于此前外界普遍预期的8家虚拟银行在今年上半年内全部开业的计划。 对此,龙沛智坦言,疫情的确拖慢了一些进度,“目前三家已经开业的基本都是有大股东或者是独资,其他慢的几家有些是合资的,有几个合作伙伴可能讨论比较多、进度较慢。创业公司的优势在于速度快、决策比较有效率。” 今年3月,众安在线和百仕达集团合资的众安银行率先开业,百仕达前主席兼执行董事欧亚平为众安在线股东之一。随后,6月11日,小米金融持股90%的虚拟银行天星银行正式开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根据香港金管局的要求,开业前需要经过沙盒、试营业。香港金管局会主要考察银行IT系统风险管理、反欺诈、反洗钱以及客户保障等相关措施。 今年4月,渣打持股65.1%的虚拟银行MOX Bank宣布试营业。渣打(香港)行政总裁禤惠仪日前向记者表示,MOX Bank仍在进行内部试业,下一步将会进行更大规模的试业,有望很快正式开业。 香港是全球银行机构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2月底,香港共有超过150家持牌银行以及40余家外资银行的办事处。虽然香港仅有750万本地人口,但其有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又背靠中国内地庞大市场,这让香港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银行业盈利最高的市场之一。因此,这也吸引了阿里巴巴、小米、众安等众多内地科技巨头纷纷布局香港虚拟银行业务。 在龙沛智看来,“小而美”的虚拟银行能够突围而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快”,“上线要够快,推出新产品要够快,客户给你反应要够快,一个客户不太可能开8个虚拟银行的账户。” 高利率非长久之计 在目前三家已开业的虚拟银行中,汇立银行是唯一一家提供实体卡的银行。该行与Mastercard合作推出的无卡号WeLab Debit Card,可线上线下并用,并可提取现金。为了吸引客户,该行在优惠期内推出8%现金回赠,消费上限为3000港元,即回赠最高可达240港元。 事实上,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在悄然改变香港市民的消费习惯。龙沛智透露,过去数月,根据汇立银行试业期间录得的交易记录,超过51%的实体卡签账是属于餐饮消费,其次是超市杂货占31%。若以每天的交易量作比较,周末交易量比平时高出1.5倍。这些数据都将有助于该行未来设计更好的优惠。 7月31日,数据公司尼尔森最新公布的一项针对香港虚拟银行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受欢迎的虚拟银行服务方面,约75%的潜在虚拟银行客户倾向通过开设存款账户作为使用虚拟银行的第一步。而用户对虚拟银行的信用卡服务亦有一定需求,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4%)对虚拟银行信用卡app表示感兴趣。 和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大部分虚拟银行都选择在开业初期通过大范围的优惠和返利吸引客户。为了“打响头炮”,汇立银行亦将高利率作为首阶段揽客的主要手段。但在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 融入了社交元素,利率高低则由存款人数决定,而非传统的存款金额。 汇立银行推出的GoSave港元定期存款,起存额仅为10港元,但与其他银行及虚拟银行的港元定存计划不同,参加GoSave定期存款的人数愈多,年利率愈高,三个月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达4.5%,远高于香港传统银行1%-2%的存款利率水平。 此外,客户享有2次提前取款的机会,不收取任何费用。相比之下,香港传统银行的定期存款,客户若提前取款,不仅损失所有利息,还需支付违约费用。 事实上,众安银行及天星银行在开业初期亦分别推出高利率存款。众安银行试业期间曾举办“开户排名赛”,客户最高可获得6.8%的3个月定存年利率优惠。众安银行今年3月24日正式开业,推出活期存款“ZA活期Go”,客户可享1%的港元活期存款年利率。目前,众安银行的港元定存年利率由0.25%至1.08%不等。 天星银行在开业初期主打的是存款户口结余首2万港元的活期存款产品,年利率最高可达3.6%,而香港传统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一般只有0.001%。目前,该行的港元定存年化利率由0.1%-1.1%不等。 在龙沛智看来,“初期每一家都会有不同的利息吸引客户,长期来说银行的存款产品是靠品牌和体验,不是靠高利率。与互联网公司不同,银行是需要盈利的,因为监管(机构)要看银行的可持续性。” 尼尔森香港消费者研究部高级总监区耀强指出:“虚拟银行已成为一种重要及不可逆转的趋势。预计随着更多虚拟银行的成立,未来几年的虚拟银行使用率将持续上升。我们建议虚拟银行将重点放在最备受需求的服务上,并提供具竞争力的存款利率以鼓励市民使用及争取市场份额。” 有望3-5年内盈利 尽管目前仅有三家虚拟银行正式开业,但根据香港金管局的要求,所有银行均须公布2019年的年报。根据8家虚拟银行日前发布的2019年年报,目前各家银行仍处于“烧钱”阶段,其中最大开支为员工成本,占总营运开支逾三成。 数据显示,八家虚拟银行在去年总共亏损超过11亿港元,其中,以渣打香港牵头成立的MOX Bank亏损最多,去年累计亏损2.65亿港元,员工支出高达1.4亿港元。其次为中银香港牵头成立的Livi,去年共亏损2.01亿港元;已经开业的众安银行(ZA bank)亦亏损近2亿港元。 相比之下,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银行,去年亏损3670.05万港元,在所有8家虚拟银行中最低,而其员工开支亦仅4571.08万港元,已包括外勤、外派等开支。 同时,目前8家虚拟银行已经全部有收入,主要来自银行存款收入,因此资本金雄厚的Livi、Mox明显占据优势。中银香港旗下的Livi去年净利息收入2357.4万港元,居首位;Mox Bank则录得2259.1万港元利息收入,众安银行以1860.5万港元收入位列第三。 “我们在香港市场、内地市场比较早期的产品,大约三到五年就收支平衡开始盈利,所以我们对虚拟银行也是比较有信心的,就算一开始获客成本比较高,未来会找到盈利的机会。”龙沛智表示。 他坦言,疫情对传统银行的冲击十分明显,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主要靠线下的网点,“重资产”的模式意味着银行很难快速应对市场变化。 然而,评级机构惠誉却认为,目前香港银行业竞争剧烈,即使虚拟银行加入会促使竞争加剧,但不会改变游戏规则。同时不少香港银行已拥有较先进的数码银行及流动银行服务能力,能与虚拟银行竞争,相信未来零售存款的流动性,对银行资金成本有关键作用。 (作者: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