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盛京银行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为10,583.89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各项贷款余额5,127.7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6,417.07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8.39亿元,净利润28.46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盛京银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 年初以来,盛京银行紧紧围绕“做一家好银行”的战略愿景,牢固树立“存款立行、合规立行、人才立行、科技立行”的经营理念,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定并拓展优质客户群体,“好银行”品牌形象逐步有效树立。 在中期业绩报告中,盛京银行董事长邱火发说,2020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营环境,盛京银行以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只争朝夕的干劲,稳步推进各项业务发展,全行经营工作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 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盛京银行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优化业务结构,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多项核心业务增速跑赢市场。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资产总额10,583.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9.08亿元,增幅为3.6%;各项贷款余额5,12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55.72亿元,增幅为12.2%。该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零售银行经营模式。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个人贷款为634.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85亿元,增幅为10.4%。 该行坚定贯彻“存款立行”的基本行策,多渠道、全产品促进零售负债持续增长。聚焦客户体验,建立和健全包括线上+线下、人工+自助+智能的各类服务渠道,全方位满足客户不同场景金融需求。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各项存款余额6,417.07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2,815.8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4.86亿元,增幅为32.8%。 今年年初,伴随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该行持续加强定价管理,实现利息净收入74.83亿元,同比增加6.11亿元,增幅8.9%。 客户经营显现成效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及区域经济影响,中小银行普遍面临业绩压力,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为此,多家中小银行开始了资产负债表“重构”之路,突围现实困境。 盛京银行坚持立足“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的经营导向,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做主流客户的主流银行,不断提升银行的价值创造能力,赢得客户、同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该行聚焦优势行业和战略客户群,打造特色化、轻型化的公司银行,与多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按照属地化原则为集团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资源整合、资本运作、资产管理的“四资一体”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今年上半年,该行与辽宁9家省属企业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助力省属企业集团成为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龙头”。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行公司贷款4,492.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5.87亿元,增幅为12.4%。 与此同时,盛京银行聚焦构建金融同业生态圈,打造服务流动性管理和客户综合化经营的协同共赢模式。今年上半年,该行与国开行辽宁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央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地方商业银行合作的典范。 风险抵补能力持续稳固 盛京银行顺应银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强化内源资本补充,确保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标准。截至 2020年6月30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1.52%,资本充足率为14.37%,资本实力稳居城商行第一梯队。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过程中蕴藏的普遍风险,盛京银行全面推进风险管理条线改革,重塑风险管理体系。落实风险总监派驻制,对风险条线实行垂直管理,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稳步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建设,风险抵补能力持续稳固。上半年,该行计提资产减值43.73亿元,拨贷比为3.24%,较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 “好银行”品牌形象有效树立 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盛京银行坚定政治站位,以最快速度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务实给力的金融举措。面对全国多地出现药品、防疫物资紧缺的局面,盛京银行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专项授信小组,要求各地分行主动逐一对接疫情防控相关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对涉疫企业融资需求迅速响应,短短的两周时间内,累计向涉疫企业授信50亿元。为快速响应应急款项的拨付需求,盛京银行开辟专项业务办理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安排柜面人员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处理疫情防控部门紧急取现、资金划转等需求。 近期,在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发布的2020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盛京银行位次由去年的174位上升至今年的143位,全球位次提升了31位,在中国的中资银行排名第25位。在福布斯发布的“世界最佳银行”排行榜中,盛京银行列中国20强银行。 面向未来,盛京银行将立足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构建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运行模式,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执行力的强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27日晚间,北京银行发布半年报称,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达2.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4%;存款总额1.6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贷款总额1.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净利润116亿元,成本收入比16.74%,经营绩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北京银行全面贯彻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和监管机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百年银行”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上半年,该行全力聚焦首都建设大局,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经营布局更加完善。该行全力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支持冬奥会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新机场建设、城市副中心职工周转房项目、五棵松体育馆开发建设等一大批市区重点项目。截至6月末,该行北京地区贷款达到6899亿元,较年初增长6.4%。此外,该行还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完善区域布局,在全国12个主要省市设立14家一级分行和11家二级分行,分支机构达到679家,服务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业务方面,北京银行持续夯实对公客户基础,深耕小微普惠金融,多措并举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该行公司存款规模达到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与北京产权交易所、同仁堂集团、阜外医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客户基础持续夯实。上半年,该行深耕普惠金融,上线业内首个银担在线系统,与北京市税务局签订“线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首批入驻“北京市首贷服务中心”,全力支持北京市小微企业“续贷中心”建设运营,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客户2431户,首贷金额329亿元;新增小微企业续贷客户378户,续贷金额25亿元;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9.4%。 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零售资金量余额达7639亿元,上半年增量突破500亿元;储蓄存款规模达3911亿元,较年初增长10.4%;零售资金量与储蓄存款增长均创近三年最好成绩,储蓄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零售贷款规模达到4673亿元,在全行贷款总额中占比达30.5%,零售业务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 上半年,该行推出手机银行APP5.0,搭载移动互联网开发平台,大幅提升迭代效率,上线以来单月新客同比增长108%,单月交易量同比增长95%,上半年手机银行结算交易量同比增长91%,移动银行客户数迈上1000万台阶。线上渠道营销服务效能凸显,单场直播活动吸引逾60万人次点击,信用卡网申累计拓客同比提升109%,上半年投资理财类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000亿元,公募基金销量同比增长137.9%,线上销售占比达99.6%。 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北京银行坚持“两高两轻”战略,加快推进转型创新,经营质效不断提升。截至6月末,金融市场管理各类业务规模达到2.6万亿元,货币市场交易量17.81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债券投资等标准化投资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11.9%和12.6%,票据转贴现、黄金等轻资本业务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19.3%和8.6%,资产结构不断优化。 该行持续探索专营特色模式建设,建设科技特色支行23家、文创特色支行21家。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648.9亿元,累计为2.8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6000亿元。截至6月末,该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68.2亿元,累计为8700余户文化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3100亿元。 北京银行全面夯实风险管理体系,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突出前瞻性与主动性,确保资产质量保持上市银行良好水平。上半年,该行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等重点领域的前瞻预警和主动防控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敞口较年初下降9.63%。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54%,拨备覆盖率为219.95%,拨贷比3.38%,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继续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
重庆银行回A之路迎来最新进展。根据证监会最新披露,重庆银行将于8月27日上发审会。若顺利通过,该行将是年内第二家过会的银行。今年7月16日,厦门银行已成功过会。若重庆银行过会,该行将是重庆第二家A+H上市银行,也将是内地第15家完成A+H布局的银行。 招股说明书显示,重庆银行本次拟发行不超过7.81亿股,占本次发行完成后总股数的19.98%,所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该行核心一级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据最新招股书,重庆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国资平台重庆渝富,持股比例14.96%;第二大股东为大新银行,持股比例14.66%;第三大股东为力帆股份,持有9.43%股份。 2013年,重庆银行登陆港交所,2018年提交A股招股书。 截至2019年末,重庆银行营业收入117.91亿元,较上年增长11.61亿元,同比增长10.9%;净利润43.21亿元,较上年增长4.99亿元,增幅13.1%。 利息净收入是重庆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2019年,重庆银行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增加19.63亿元,至88.39亿元,增幅28.6%。从盈利指标来看,该行表现十分强劲,2019年,该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较上年上升20个基点,同时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较上年下降5个基点。整体来看,该行净利差较上年上升25个基点,为2.03%。 在去年末,重庆银行资产规模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此前过会的厦门银行的两倍,贷款的快速增长是主因之一。截至2019年末,该行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473.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9.18亿元,增幅16.4% ;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也较为稳健。截至2019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7%,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 另据记者了解,目前仍有多家银行在排队计划A股上市。根据证监会8月21日披露信息统计,共有19家银行正在等待上市(包括重庆银行和厦门银行),均为城农商行。从审核进度来看,有14家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与重庆银行同处一城市的重庆三峡银行也在冲刺上市,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目前进度处于“已反馈”状态。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表态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而上市融资可以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银行板块将再迎新股。
美国当地时间8月24日(周一),TikTok正式在美国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主张废除特朗普8月6日发布的行政令,并主张禁止商务部实施该行政令。TikTok诉状指出,该行政令及美国商务部与之相关的任何实施细则都是违宪和违法的。 第一,该行政令的流程违宪:未就TikTok封禁给予字节跳动和TikTok通知,且未提供申诉机会,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关于正当程序的规定。 第二,该行政令颁布的基础不合法,构成越权:IEEPA授予美国总统为保护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及经济,基于应对“异常状况和特殊威胁”的国家紧急状态,对经济交易进行限制和管控的权力。该行政令通篇使用了“潜在”“可能”“据报道”此类含糊的表述,并未有字节跳动造成实际威胁的证据。 第三,该行政令扩展打击范围至字节跳动,构成越权:该行政令要求个人和实体不得与字节跳动及其子公司进行任何“交易”,但即便是所谓的“威胁”也仅指向TikTok,而TikTok只是字节跳动众多业务中的一项。 第四,该行政令限制个人沟通交流及信息材料传输,构成越权:这一点直接违反了IEEPA的规定,IEEPA明确规定禁止行政行为阻碍个人信息沟通和交流。 第五,该行政令所依据的IEEPA本身违反了“禁止授权原则”,构成违宪:IEEPA的授权过于模糊,未明确总统行使裁量权的指导性或约束性原则,因此违反了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 第六,强制要求就TikTok美国资产出售向美国财政部支付报酬违宪:这一点违反了宪法第五修正案关于限制政府权力剥夺私人财产的规定。 第七,该行政令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构成违宪:TikTok的代码为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而完全关闭TikTok美国运营远远超出了为保护政府利益所需的必要措施,违反了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 此次诉讼,由TikTok和字节跳动联合提告,诉讼对象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和美国商务部。 但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就IEEPA上诉美国政府的行为颇为罕见,也几无胜算。据悉,公司已经做好关停TikTok美国业务的最坏打算。因为关停涉及到TikTok在美国的1500多名员工和数千家合作伙伴,公司正在紧锣密鼓评估关停后员工、用户、合作伙伴等合法权益的受损情况,同步做好保障预案。
8月21日晚间,有着“西北银行第一股”之称的甘肃银行(02139.HK)发布2020年半年报。根据半年报,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了0.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今年4月初,甘肃银行曾因股东质押股权被强平导致股价一度暴跌超40%,备受市场关注。随后,有消息称,该行风险处置实施方案已被批准实施,或受此影响,该行股价连涨多日,走出此前的阴霾。截至8月21日收盘,甘肃银行H股收报1.05港元/股。 记者了解到,甘肃银行风险化解工作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一是积极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上半年核销不良资产19.79亿元;二是优化组织架构,实行限额管理,建立重点区域、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大户管控,细化贷(投)后考评,从经营理念、风险文化和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三是组织开展专项活动,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推动资产质量管控。 从半年报来看,甘肃银行风险处置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但需注意的是,上半年甘肃银行经营业绩下滑较大,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出现两位数的下滑。具体而言,截至6月末,该行营业收入达32.43亿元,同比减少15.9%;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69亿元,同比下降28.9%。甘肃银行称,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的影响。 不过,营业收入中,甘肃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全行中间业务收入1.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4.6%。甘肃银行称,这主要由于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和加大中间业务收入营销力度、压缩中间业务支出所致,其中,手续费支出155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5.9%。 另外,在资产负债方面,截至6月30日,甘肃银行资产总额达3387.2亿元,其中贷款余额达到1735.2亿元,较年初增长1.8%;存款余额达2533.9亿元,较年初增长7%。 资本充足率方面,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6%、9.86%和11.63%,较去年末均有小幅下降。不过,目前该行定增方案“正在路上”,有望改善资本充足率指标。记者获悉,证监会已受理甘肃银行H股定向增发申请材料,第一轮书面意见正在沟通中。而此次定增的主要目的即为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甘肃银行定增方案早在4月17日公布,根据公告,拟认购甘肃银行内资股的主要股东认购方共有四家,均为甘肃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四家公司分别为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甘肃省国投”)、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甘肃省公航旅”)、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酒钢集团”)以及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川集团”)。 根据上述四家公司出具的意向函,在此次发行获得境内外监管机构的批准及履行完必要内部程序的前提条件下,甘肃省国投、甘肃省公航旅、酒钢集团及金川集团(或其各自指定的附属公司)分别表示有意认购此次发行内资股总数的约41.33%、40.00%、9.33%及9.33%。从持股总数看,发行后四家股东的总持股占比将由34.95%上升至48.24%,占已发行股份总数近一半。
“镇江农商银行的‘复工贷’真的帮了我的大忙,不仅利率低,还免担保,这笔资金对于因疫情影响而处处受阻的企业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企业稳住了,员工的饭碗也就保住了,预计下半年经营会越来越好,我对复工复产很有信心。”江苏镇江市林峰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感触良多。 由于海外疫情严重,外贸出口受到冲击,林峰鞋业生产的雪地靴、军用皮鞋出口受阻,订单较往年下滑明显,流动资金日趋紧张。镇江农商银行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开辟“复工贷”绿色通道,简化流程,仅用3天就完成了审查审批,向该公司发放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受到疫情影响的还有镇江市新运公交运输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承接丹徒区镇村公交、校车、包车等业务,目前共有校车、公交车98辆,驾培车辆45辆。疫情的冲击让企业的周转资金出现短缺。就在负责人为即将到期的500万元贷款一筹莫展时,该行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到企业负责人,告知其人民银行为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推动金融支持政策更好适应市场主体,出台了无还本续贷以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对于流动资金周转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可以提前按新发放贷款的要求开展贷款调查和评审,支持实体经济渡过难关。企业负责人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驾培业务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校车及镇村公交业务运营收入也大幅减少,为了保证车辆安全营运,车辆需要定期维检,158名员工工资需要发放,政府补贴款还未到位,企业面临着空前的资金压力。真的要感谢镇江农商银行的信贷服务,实现了资金的无缝连接,不仅手续简便,还审批高效,真的是雪中送炭。”新运公交负责人对镇江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连声感谢。 当前复工复产进入关键期,为切实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党中央和上级监管部门“六稳”“六保”政策部署,持续提升“三农”、小微服务质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镇江农商银行多措并举,聚焦聚力做好“稳企业保就业”,不断满足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该行结合“百行进万企”活动,强化小微客户走访,对全市小微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对已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对未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按企业实际情况和需求,积极推介特色金融产品,制定专业化金融服务方案。截至7月末,该行共计走访企业1400余家,建档900余户,新增授信4.78亿元。 数据资料 为加强对小微、涉农的资金支持,该行加强与丹徒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签订全区整村授信合作协议,与丹徒区12个街道、乡镇、园区签订综合金融服务合作协议,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构建政银企深度合作、良性互动的局面。该行与丹徒区人民政府、人行镇江市中心支行共同开展“丹徒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业务,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推动农村普惠金融;不断完善金融产品及功能,简化贷款办理流程,提高放贷效率,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7月末,该行共发放小微企业贷款93.86亿元,较年初新增14.37亿元,有力助推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该行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工程、精准施策,建立快速通道、优化操作流程、落实限时服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方面深化推进“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模式,大力推广“普惠快贷”“税企通”“税易贷”“金易通”等线上产品,积极打造“阳光E贷”线上支农贷款新品牌,实现小额贷款线上全流程、无纸化、自助化办理、大大提升了申贷审贷效率,有效提升了金融体验。另一方面开辟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的“绿色通道”,构建当天受理、当天审批、“零延迟”的服务机制,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纾困减压。截至7月末,该行投放线上贷款146户,金额为1785万元。 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行与市财政局、人社局和人行镇江市中支签署镇江市财政金融助力贷协议,充分利用“风险补偿资金池”,上线“中小企业助力贷”“三农助力贷”“富民创业助力贷”系列产品,给需求客群提供财政贴息、利率优惠、创业支持、增信助产等定制化金融服务,尽享政策红利。同时,通过新上线的“镇江财政金融运管服系统”第一时间获得政策支持的个人及企业信息,开展点对点的高效金融服务。 该行用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坚持“精准滴灌”的政策导向,把握好信贷投放的总量、结构和节奏,确保信贷资金平稳投向实体经济。依托再贷款再贴现、中小微企业贷款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这三类货币政策工具,积极申请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做好政策衔接,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满足企业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对实体经济的输血功能和造血能力,切实增强小微金融服务的普惠性、直达性,为稳定企业员工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近日,该行还与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签订再贷款、再贴现授信协议,有效运用央行资金降低利率,保障支农支小资金的及时供给;以“一户一策”为推手,落实三个保障,对于困难期的小微企业主体实行“专属服务、专属规模、专属渠道”保障机制,采取延期、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变更授信品种、调整还款方式、调整计息周期、调整上报征信期限等形式,全面做好客户资金需求的接续工作,减轻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坚持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认真落实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走出经营困境。依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为小微企业开通全天候线上“专属渠道”,从多方面落实金融服务保障,切实纾困实体小微企业。截至7月,该行对415户经营正常的小微民营企业按照行业类型,集中下调利率5至10个基点,减免企业利息160余万元;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贷款254户,贷款金额6.53亿元;对2020年6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到期的50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贷款本金1.12亿元;累计为普惠小微企业发放信用贷款64户,金额1.16亿元。
复工复产以来,泰兴农商银行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主动融入泰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支持农业生产和企业复工复产为着力点,夯实“六大举措”,助力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开发产品,细化服务,优化流程,打好金融组合拳,全力推动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取得新成效。 这六大举措是: 关注夏收秋播,助力农业生产。该行加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物资生产企业的走访力度,积极摸排潜在融资需求,切实解决夏收秋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上半年,累计走访5138户,发放贷款476户、5.13亿元。 重视民生就业,助力脱贫攻坚。该行始终不忘社会责任与使命,多措并举,以信贷资源倾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上半年累计投放小额扶贫贷款18户,62.4万元。发放老区专项扶贫贴息贷款72户,144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及低收入农户150余人,带动农户就业近400人。 单列信贷计划,助力疫情防控。该行单列10亿元信贷计划专门用于疫情防控信贷投入,重点支持从事口罩、防护服、医疗器械、药品等抗疫物资生产企业及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宾馆、旅游、运输等行业,上半年,对56家相关企业发放贷款超10亿元。 优化流程设计,助力复工复产。该行开辟“绿色通道”,调整和优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分类施策,降低企业到期还贷压力。充分运用展期、转续贷、调整还款计划、调整付息方式等手段,对已有存量信贷业务暂时受困的企业,分类给与信贷支持,切实减轻受困企业还本付息压力。上半年,为106户小微企业进行了贷款展期、转续贷处理,金额近11亿元。 做实走访建档,助力企业发展。该行大力开展“百行进万企业”走访活动,逐一走访、建档。对相关企业上下游、供应链进行全面梳理,挖掘信贷资源,扩大有效客群。至6月末,有效建档企业2680户,授信2.48亿元,用信1.5亿元。全行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4.57亿元,比年初增加14.24亿元,增速12.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37个百分点。 落实减费让利,助力降本增收。该行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监管机构、省联社减费让利政策,推出“小微快捷组合贷”“小微置业贷”“环保贷”等产品,综合使用利率优惠、小微转贷、人行再贷款等多种措施,大幅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至6月末,减免企业及个人客户评估、登记费用约151.1万元;开展小微转贷业务247笔24.1亿元,为企业减少过桥、转贷成本约7200万元;贷款平均利率预计年末将下降1个百分点,让利企业、农户1.2亿元。 于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