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刑法修正案提高虚假发行和信披造假的刑罚 取消信披造假20万罚金上限 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此次修正案涉及资本市场的,包括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罚力度,取消信息披露造假的20万元罚金上限限制。 2.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间确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26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决定(草案),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 3. 日本28日起全面暂停新入境 北京顺义区进入战时状态 日本政府26日宣布,从本月28日起至明年1月底,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日本新冠肺炎感染者累计达到218430人,累计死亡人数达3234人。12月25日,北京新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居住地均为顺义区。26日,经初步检测,已有5人核酸检测为阳性,均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随后,北京顺义区进入战时状态。 4. 比特币突破26000美元/枚 再创历史新高 比特币突破26000美元/枚,再创历史新高,日内涨幅逾6.8%。目前比特币市值达4617.06亿美元,与知名公司股票市值相比,排名升至第11位,已超越Visa,Visa市值现报4599.75亿美元。 5. 险资今年以来举牌20次 券商预计明年约8500亿险资增量资金入市 2020年以来,险资在二级市场上扫货、加仓。截至目前,险资举牌次数已达20次,创近五年新高,涉及股票13只。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的支持下,预计2021年各险企同比例增加权益投资规模。 6. 小米11产品包装中将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 小米手机官博称为响应科技环保号召,小米11将取消随机附送充电器。在小米之前,苹果同样以环保名义表示,iPhone12系列不再附赠耳机和充电器,三星紧随其后。 7. 红旗品牌汽车年度产销突破20万辆 创历史新高 截至12月25日,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红旗今年年度产销均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100%。同时,这是红旗品牌销量自2018年突破3万辆,2019年突破10万辆以来,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 8. 联发科成全球最高市占手机晶片制造商 占比达31% 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三季里有超过1亿台手机是采用联发科处理器,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5%。联发科于100美元至250美元区间的手机市场有强劲表现,而且在印度、中国和拉丁美洲等市场都有持续的成长。最终联发科在整体市占率上取得了31%,压过高通的29%。 9. 蔚来汽车即将发布二手车相关政策 在第二届中国智能汽车品牌高峰论坛上,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透露道,2021年1月3日,蔚来汽车将公布与二手车置换相关的政策,并拨付资金保障蔚来汽车产品在二手车市场的价值,以提升产品的保值率。 10. 苹果可能在2021年就汽车研发与大型汽车企业进行合作 著名风投公司分析师Gene Munster表示,苹果不太可能直接生产汽车,更有可能的是将其生产外包给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伙伴。特斯拉、大众、蔚来、小鹏都是潜在的制造商战略合作伙伴,而百度、Zoox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子公司Waymo则可能竞争苹果的OEM合作伙伴。 1. 7400亿美元!“十三五”时期我国稳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 “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对外投资规模预计达7400亿美元,年均1480亿美元,稳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截至2019年末,我国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4万家,对外投资存量2.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 2. 智库:新冠疫情将使中国提前至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英国智库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26日发布年度报告称,中国2028年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复苏情况形成明显反差,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时间比之前的预估早了五年。 3. 我国每分钟进出境货物价值6000万元 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预计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较2015年增长30%。现在平均每分钟就有6000万元人民币的货物进出境。 1.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恢复 前11个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 1―11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恢复,收入增速平稳,前11月软件业务收入为73142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1―10月提高0.8个百分点。此外,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9009亿元,同比增长7.1%。1―11月,软件产品实现收入19749亿元,同比增长10.1%。 2. 水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连续8年高于99%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2020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9.1%,连续8年保持在99%以上,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在较高水平。 3. 全国最长有砟轨道高速铁路通车 填补我国高铁建设技术空白 12月26日开通的银西高铁是我国第一条以高速有砟轨道为主的长大干线高速铁路,也是国内第一条长大区间高速有砟轨道试验段。银西铁路的开通,填补了我国运营速度250km/h、预留进一步提速350km/h条件的高速有砟轨道空白。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外汇市场累计成交183.73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81666亿美元,对外负债60128亿美元,对外净资产21538亿美元。2020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6383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492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849亿元,储备资产增加642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1836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5160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4903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49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87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6%,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跨境资本流动总体平稳,投融资继续呈现较强的稳定性。 一是货物贸易顺差增长,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3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主要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好于预期;服务贸易逆差1168亿美元,同比收窄42%,主要是疫情期间跨境旅行减少,旅行逆差同比收窄46%。 二是非储备性质对外投资与外国来华投资双向活跃。当前,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存贷款等各类跨境交易有进有出,境外主体投资持有人民币资产和境内主体配置全球资产均保持活跃。前三季度,我国对外投资增长总体快于外来投资,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资产净增加408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对外负债净增加3376亿美元,同比增长1倍。 总体看,我国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预计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总体稳定、基本平衡的格局。 此外,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状况总体稳健,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受交易、资产价格变动和汇率折算等综合影响,均呈现增长,储备资产保持基本稳定。 一是对外金融资产总规模增加。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资产81666亿美元,较6月末增长3.9%。其中,直接投资资产21643亿美元,增长1.9%;证券投资资产7728亿美元,增长10.3%;对外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19340亿美元,增长8.5%;储备资产32812亿美元,增长1.2%。 二是对外负债总规模增加。2020年9月末,我国对外负债60128亿美元,较6月末增长6.2%。其中,直接投资负债31068亿美元,增长5.4%;证券投资负债15069亿美元,增长9.3%;吸收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13878亿美元,增长4.8%。
文 / 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重大风险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商务部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扎实推进经贸强国建设,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快形成,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中国服务的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贸易大国地位更加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加快优化升级,实现稳中提质。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3.95万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4.58万亿美元,连续3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连续11年保持第一出口大国地位。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6542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785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贸易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至58.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国际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中西部地区出口占比增加至18.3%;民营企业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加至51.9%;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增加至57.8%。贸易新业态成为新增长点,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比2015年增长4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额增长2.2倍。外贸对国民经济贡献愈加突出,带动就业约1.8亿人,2019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有力保障了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外资大国地位提升。我国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在全球跨境投资持续低迷背景下,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201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在2016—2019年期间吸收外资合计达5496亿美元。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6—2019年,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3.9%,2019年占比达27.7%,比2015年提高15.5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约为1/5。对外资企业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不断提升,尤其是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对国际要素资源形成巨大“引力场”。外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创造了2/5的对外贸易、1/6的税收收入,带动了近1/10的城镇就业。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我国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6—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截至2019年年末,共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投资结构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 2019年制造业投资占比14.8%,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020年,有117家内地企业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经济社会效益充分显现,2016—2019年,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累计带动出口5000多亿美元。截至2019年年末,“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超过220万人,部分项目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促进了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举措有力“十三五”时期,我们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对外开放新举措,特别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行稳致远。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平台,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经贸成果和中非合作论坛“八大行动”,设立中国—上合组织等经贸合作示范区,累计建立90多个贸易投资等双边工作组,与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出版《共同梦想》 “一带一路”故事丛书,成为宣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特色名片。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 “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完善联络服务平台和境外中资企业商会联席会议机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不断开拓创新,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树立了新时代对外开放里程碑。创新广交会、服贸会办展模式,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完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提出中国改革建议。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累计与2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7个自贸协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整体结束谈判,推进中日韩自贸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开放型经济发展启示深刻“十三五”时期,我国开放理论持续创新,开放制度更加完善,开放实践不断深化,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作出了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对外开放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通过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坚定不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坚持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自身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加强了南南合作,为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赢得了广泛国际支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越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有机结合,不断健全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着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开放监管能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构筑安全防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高开放水平,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多作贡献。(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 钟山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署名文章,有删减)
为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印发通知,2021年起,我国将调整部分进口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协定税率和暂定税率。 进口商品三种关税税率将调整 根据关税调整方案,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从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83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为履行信息技术协定扩围产品降税承诺,继续降低部分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202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六步降税。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订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或优惠贸易安排,2021年我国将对原产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我们是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逐步地按节奏降低相关产品的关税,扩大进口应该说是我们坚持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关税调整 将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据了解,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制度性成本,不仅将有助于构建开放型的世界经济,而且将扩大对各国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更是支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此次关税调整,将带来以下利好: ●将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促进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 ●有利于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有利于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发展,推动合作共赢。
财政部网站23日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近日印发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83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对第二批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特殊患儿所需食品等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等医疗器材以及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等婴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 此外,为满足国内生产需要,降低燃料电池循环泵、铝碳化硅基板、砷烷等新基建或高新技术产业所需部分设备、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为促进航空领域的国际技术合作,对飞机发动机用燃油泵等航空器材实行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 为改善空气质量,支持环保产品生产,降低柴油发动机排气过滤及净化装置、废气再循环阀等商品进口关税。为鼓励国内有需求的资源性产品进口,降低木材和纸制品、非合金镍、未锻轧铌等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并适度降低棉花滑准税。 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订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或优惠贸易安排,2021年我国将对原产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部分进口商品实施协定税率。其中,中国与毛里求斯自贸协定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并实施降税。进一步降税的有中国与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冰岛、巴基斯坦、智利、澳大利亚、韩国、格鲁吉亚自贸协定以及亚太贸易协定。原产于蒙古的部分进口商品自2021年1月1日起适用亚太贸易协定税率。2021年继续对与我建交并完成换文手续的43个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特惠税率适用商品范围和税率维持不变。 2021年7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176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六步降税。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相关通知的内容,本次关税的主要调整集中在改善民生、满足生产、促进航空领域合作、改善空气质量、满足国内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五方面,并助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研究员尹政平认为,2021年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既涉及部分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及其原料等消费品,也包括飞机发动机用燃油泵等航空器材、集成电路的零件等生产所需的部分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体现了惠民生和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也为我国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尹政平指出,其中,国家对包括多元件集成电路存储器等在内的共计8位税目484项信息技术产品提出适用的最惠国税率,将进一步降低相关产业的进口设备、零部件、原料成本,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孙韶华 王文博)
制定出台《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历经了“十年磨一剑”,既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使然,也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所在。只有把防控安全风险的篱笆扎得更密更牢,才能更好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平衡经济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应有之义。在外商投资法实施将满一周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简称《安审办法》),从政策法规层面填补了监管空白,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外资安全审查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外商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的一举一动全球瞩目。《安审办法》的发布,自然也引发了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和多种反应。有一种观点认为,《安审办法》是一种保护主义,甚至会导致开放的倒退;也有一些外商担心,外资安全审查可能会出现泛化,继而影响到在华投资的效率。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误读。事实上,《安审办法》与我国全面扩大开放、坚持“稳外资”的政策基调并不矛盾。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绝不会因为一时一事而动摇,近年来我国外资“负面清单”不断瘦身、鼓励目录持续扩大就是佐证。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已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专门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3.720, -0.04, -1.06%)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一系列表述都表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不减、步履不停,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从外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演变看,出台《安审办法》恰逢其时,而是历经了“十年磨一剑”。早在2011年,我国就建立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2015年起,我国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实施了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资“负面清单”连续缩减,制造业、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农业、金融等领域均实现了对外资的重大开放。在此背景下,建立国家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呼声也渐高。 不仅有实践基础,《安审办法》的发布也具备法律依据。作为新时期我国外商投资的基础性法律,外商投资法从法律法规层面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按此要求,在总结梳理2011年以来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并出台《安审办法》可谓水到渠成。 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让我们愈发认识到,越是扩大开放,越要重视安全,越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大工作,特别是要平衡好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化浪潮中,一方面我们要用优良的营商环境、完备的产业配套优势吸引更多的外商来华投资兴业,另一方面也要努力防范风险、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从这个维度看,制定出台《安审办法》既是我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使然,也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所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跨境投资造成了巨大冲击。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仍稳中有增,成为全球极少数吸收外资保持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之一。欣慰之余,我们也要看到,当前跨境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增多,要切实把好安全审查这第一道防线,坚持开放和安全并重,坚持在开放中谋发展、保安全,推动扩大开放与风险防控协同共进,同时进一步增强安全审查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避免出现安全审查的泛化。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安全保障的对外开放是不可持续的,只有把防控安全风险的篱笆扎得更密更牢,才能为新一轮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这也正是制定《安审办法》的意义所在。
随着去年6月至今人民币升值的节奏,国内市场呈现两种观点与结果:即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人民币贬值难上难;即换汇减少成本、结汇减少利润。而从现实看,国家外汇储备增加了、进口下降,实力增强有钱难买商品,毕竟商品价格上涨急速;外贸企业利润缩水、出口增加,但外贸企业分化严重了,疫情物资、居家产品订单满满、其它产品销量下降。此时市场谈论人民币并不简单,关注角度与侧重层面需要全面并具有国家基础考量十分必要。 1、汇率立足生产还是消费?面对人民币升值行情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一方面是投资者或消费者表示赞成,甚至不断预期人民币升值加码。因为从汇兑逻辑与我国特性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购汇收入,较少的成本得到较多的美元。然而,目前我国是有外汇管制的,个人换汇有标准与比例;加之目前国外疫情严重,海外居家或封国已经限制旅游、留学和消费等经常项目。从股市和债市的看,我国A股和债市占有优势,其中包括我国开放度的效果、利差产生的套利空间,投机套利增量明显,但实际收益并非是我国投资者获利,毕竟指数本身变化并不大,而外国投资者则是与外国价格比较的短暂迂回战术,其长远投资价值尚难言定局。因此,此阶段的人民币升值并不是投资消费的最佳时机,反之对我国短期经济结构或企业配置角度则产生不良与被动显著。任何一国经济发展的循环顺序与逻辑一定是从生产力到消费力,而非从消费力到生产力,我国作为初级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清醒经济逻辑与顺序。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是从生产力到消费力,目前是回归生产力高级阶段的技术创新与研发,消费力则是自然周期的继续甚至待强化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到底是升值还是贬值也就一目了然,升值错位经济结构和周期必将面临损失与冲击,未来并不利于经济长期发展与进步。即使我国经济优于或领先全球经济正增长,但与我国历史对标或人口基数,其实我国经济远不足支持目前人民币升值行情。生产力主体的国有企业6.7-6.8元水平已经是极限,生产力追赶的民营企业7元以下的7.04-7.08元水平是基础能力。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刚刚达到1万美元,只是世界公认中等收入国家的底层水平;加之我国人均收入悬殊巨大,叠加疫情打击我们更应警惕消费持续风险和消费下降趋势。 2、汇率侧重是国内还是国际?按照传统理论解释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也就是一个国家货币对另一种货币价值,直白而言就是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比率或比价,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由此推理显而易见,一国货币立足在于国内基础与标准,而非国外需求与见解。随着全球化加快,世界体系的国际化已经是现实,因此汇率关联并不能随着全球化而改变逻辑基础与本质。尤其当前中国热时代,其中既有外国善意合作与向好的意愿与选择,但也具有更加严重短期投机套利和投机取巧的险恶操作与发挥在其中。因此,我国人民币汇率复杂局面因海外高端面临难以驾驭或不可驾驭的现实与问题。一方面是海外专业化程度与计划性策略十分精准有效,包括岁末年初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外资要赚钱本质不变,并非舆论简单的中国经济有魅力或价值。实际上我国的魅力与价值国人心知肚明,我国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差异显而易见。请看下图,中美之间各项指标落差值得警惕短中期投机风险,而非投资价值风潮与趋势。由此看出,人民币升值是被炒热的,并非是实际能量与能力发挥出来的。中美之间尽管是世界经济第一极和第二极国家,但发展阶段、水平、规模与本质具有巨大悬殊与差异;加之货币职能与功能更无法比拟与相提并论,人民币升值无道理、美元贬值有手法。美元汇率就是以国内经济需求为主,并非估计海外现实与需求,“自私自利”是货币方向与基调,美元贬值是美国国家基本国策。由此联想人民币汇率,我们必须顾及自己的真实与现实,更需要关心对经济具有贡献度的实体或小企业需要与侧重。 3、汇率根本是市场还是政治?当今国际汇率之间博弈异常性凸显,其中焦点就是人民币升值背离经济基本面,美元贬值脱离经济现实状态,双方博弈逻辑间市场要素与政治倾向起到的作用似乎超越教科书理论原点与逻辑论据。我国是市场化建设进行时,因此我国人民币走势力图按照市场逻辑管理与推进,双边走势自然波动是我们的原则与宗旨。因此,人民币实际走势已经超标我国机制与管理模式。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决定波幅不能过大,区间应该双向。但实际走势已经超标准则,2020年全年人民币波幅达到9.4%的7000点,这已经超脱我们波动机制3-5%的范畴,毕竟人民币不可兑换,其过度波动将不利于方向与趋势的调控与认知。尤其2020年下半年人民币被迫打乱长周期基本规律,趋势与节奏被破坏较为严重。反之市场抓住乱中取胜时机,市场刻意布局与摆布策略十分明朗与有效。对标之下,2020年美元全年波幅为7.2%的7000点,作为自由主导货币其波幅低于人民币,甚至区间波动对人民币形成逻辑正常,进而故意纵容操作手法显而易见十分明朗。因为美国压制中国竞争力已经进入白热化时期,政治宗旨与对标的特殊期导致美元海外力量操纵汇率能力与意图凸显。人民币升值期间的逻辑灵活,尤其针对我国外贸利润订单节奏和收汇阶段的个性凸显技术手法与压制意图。美国市场化倡议与行为在对人民币汇率上缺失市场化准则与立场,这一点我们必须清醒与理性分析比较。中美贸易之争已经转向政治之战,我们的人民币已经成为重要竞争力、利润率、收益率乃国家力的重要体现,人民币升值千好万好丧失国力累加就是最不好的前景与前途。 总之,人民币事关国家大事和方向,并不是一个汇率水平如此简单。虽然从人民币国际化而言升值是有利的,但从经济利益和国家规模积累的角度确有不利甚至冲击性,对此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和保持清醒姿态与立场。预计今年人民币汇率振幅加大,年底收官偏升值收官存在疑惑,毕竟年初水平相对过高,我国经济面难言支持,今年经济起落因疫情或将有变。因此外资预测人民币升值的自身利润设计为主,并非适合我国经济现实,尤其严重背离我国外贸企业诉求是明确的。我国现有的银行间外汇市场需要自律、自主和自觉水平的探索与摸索,务必不要推波助澜、随波逐流。预计人民币双边走势,升贬各异,企业应对需要加强组合对策短中长全面策划与跟进操作,为最终我国人民币可兑换做好必要的知识、常识、实践准备,以实体经济作为人民币自由化准备夯实基础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