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0日晚间,作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分论坛之一,未来城市论坛顺利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欧)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协办。论坛以“智联万物,慧城新篇”为主题,以“现代化、国际化、科技化、智能化”为特色,突出数据联动、智慧生活、万物互联、政企合作的四大议题,致力于为行业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启发新的发展思路,促进技术在具体场景的进一步落地。 论坛期间,明略科技联合创始人姜平,虎博科技创始人兼CEO陈烨,深圳云天励飞副总裁 郑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佳都科技高级副总裁、佳都全球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德紘先生带来《轨道交通、信息互联与智慧城市》的主题演讲,李德紘先生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2、可以预见,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 3、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通过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三化”的做法。 以下是他演讲的核心内容: (经亿欧·EqualOcean精简发布)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参加人工智能大会。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是李德紘,来自佳都科技。 佳都科技是一家位于广州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上市。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ICT分销与服务、智慧城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等。今天我将分享过去这段时间佳都科技在交通出行、信息互联、智慧城市方面工作的一些想法、理念。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现代化城市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与接触传播的特性使得公共交通系统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急剧上升,同时感染人群在交通网络中的流动也会迅速扩大传染病的蔓延扩散。 随着复工节奏逐渐推进、出行需求特别是上班上学等刚性需求的增加,公共交通客流必然逐步增长。但如果延续历史客流密度或是强度,对现有的疫情防控不利,那过去拟定的预控方案将无法满足对疫情防控的需要。 因此,公共交通的运营部门必须采取不同措施,降低出行者对病毒潜在传播的忧虑,或是进一步的确保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像往日一样,是一个安全、可靠、经济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系统中,密切接触者在这种人力的记录方式之下,一方面无法符合大众出行需求,更实际的层面看,对接触者或是疑似患者,他过去的接触源,很难追溯。因此应对疫情,新技术的手段的发挥并不如我们预期。 随后,公共交通行业在这个方面做出了快速的反应,推出了不的解决方案。各地各省份各种健康码纷纷上线,并与健康上报、流动人员疫情排查,各类小程序快速开发并具体应用,也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员留痕以及人员追踪在过去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从人工化迈向了智能化、自动化。 而数字化的措施,也进一步提高了对个人信息的收集效率,这当中也具体体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以及化零为整的能力。那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也为公共交通安全、危机快速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智能化技术和针对疫情防控推出的各种智能系统,在这次疫情中初试牛刀,也显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在优化城市治理方面的潜力,可以增加城市再应对风险挑战的韧性。 但我们也看到,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在现有的公共交通系统中的渗透度,仍然不足。 因此我们认为,的确要进一步借助出行的数据,智能化的分析手段,并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具体对民众出或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系统应对危机的动态响应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管控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以地铁线路为例,建立适当的模型,量化客流增加对疫情控制的影响程度,使用智能大数据的统计,来统计我们出行者接触的概率。 由于疫情期间对接触者追踪的需求,各个城市对个人出行的时空信息,在不同交通模式中都进行了收集统计。目的无非是为了找出确诊病例或是疑似病例,在出行轨迹中所接触的潜在人群。 但不同的交通模式中,孤立的信息收集,也无可避免造成身份信息在不同场景重复收集的情况,效率低,同时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出行链溯源困难,对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多的阻力。 因此,为了寻找出个人出行链,就必须对不同的出行模式之间的个体身份进行一个统一化的收集管理。在一些城市,实施了实名制乘坐公共交通的措施,就是为了形成个体出行全链条、全时空的追踪。 可以预见,这种多模式的公共交通间的信息互通互连,可以使得城市交通数据库进行全面升级,让交通大数据的分析拥有更全面、更细致的可能性,多模式交通服务层面,打开信息交互渠道,将可以促进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资源整合。 展望未来,我们要全方位提高城市交通系统韧性。 我提出以下的“三化”做法,也就是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借由“三化”的出行方式的构建,将是解决城市交通韧性问题的主要关键方向。 首先,让我们了解何为“局部化”。现代城市中,市中心高密度集中化的发展,使得市民大众不仅通勤距离变得太远,耗费时间变得太长,生活必需品可达性也很差。以此次疫情中小区化网格管理作为参考借鉴,我们发现,生活必需品集中采购的需求其实可以透过社区集市形式,在未来进一步的系统化铺开。 再来我们看“无人化”。无人驾驶车辆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智能技术发展,势必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这样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势必也将显著地提高交通系统在未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接着看“轻量化”。为了减少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许多生活、工作事物其实都可以透过线上业务作为一个支撑。 为了减少交通工具内潜在的交叉接触而带来的感染危险,其实我们可以基于“定制公交”的理念来进一步提供预约式、定制化的公交出行服务,同时有效控制车辆承载率。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而城市动能需要交通系统达成。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必须能与时俱进。 今天我的分享,特别点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必须要具有“韧性”。这个韧性,可以通过以上我分享的局部化、无人化、轻量化,进一步建构达成;也唯有具有韧性的一个城市交通系统,才能帮助我们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谢谢!
全面统筹湖南通用航空业发展 22日,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在长沙挂牌成立,将充分发挥省级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功能,全面统筹湖南通用航空业发展。 省通航发展公司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由省机场管理集团、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和长沙临空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 我国民航一般分公共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类。公共航空,即常见的客货运公共航空运输活动。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含设计试飞、整机总装、航空器研发制造、维护维修、人员培训等全产业链。 近两年,湖南省以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为主的消费型通航业务发展迅猛,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湖南省共有注册通航公司18家,申请在湖南省作业和飞行的通航公司超过50家,在应急救援抢险、飞行训练、航空旅游体验、医疗急救、农林生产防护等20多个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规划,到2025年,全省将建成“1+13+N”(以长沙为中心,13个市州为骨干,其他为节点)的通用机场骨架网,实现社会公共航空服务可在30分钟内覆盖全部重点应急防灾区域、县级以上城市、高速公路等。
7月17日消息,4个月内上线5座城市,滴滴动态巴士前进之势不可阻挡。 滴滴出行今年4月联合杭州交警和杭州公交集团推出了动态巴士服务,运营首周,5条预约线路的运营客流总量达3251人次;6月,滴滴与真情巴士集团合作推出第二款动态巴士产品,票价10元,共设160处站点。 而在近日,滴滴公交加快扩张步伐,一口气在云南昆明、大理、宜良三地开通了动态巴士在线预约服务。基于滴滴的大数据和平台技术能力,动态巴士能根据用户的出行需求调整运力,针对客流和虚拟站点实时计算最优路径,进行公交运力资源动态调配。 滴滴出行相关人士表示,滴滴公交目前已经在昆明、大理、青岛、杭州、西安等地运营动态巴士。并且滴滴公交近期新增了站点地图功能,已在北京、深圳等多地上线,用户可以直接看到附近公交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 事实上,滴滴在动态巴士业务上已经做了近5年,如此坚定不移的长期投入足可见其对该业务有多上心。毕竟巴士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一环,是滴滴打造出行生态,巩固自己作为互联网出行行业龙头地位的必争之地。 根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拥有城市公共汽电车67.34万辆,运营线路60590条,线路总长近120万公里,公共汽电车全年完成客运量697亿人次;而在2019年9月,全国每天约有2.5亿人次选择公交出行。 公共汽车行业如此大的体量丝毫不逊色于出租车业务,如果滴滴能像网约车之于出租车一样在公交行业闯出一片天,那么滴滴的体量将可以再翻一倍甚至更多。 同时,滴滴扩展巴士业务,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不同的出行方式,让用户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可以自己规划更加符合自己需求的路线,以此保障出行的体验。这将有助于提升平台的口碑以及用户的活跃度。 实际上,扩展公共交通出行目前已经是全球网约车行业的趋势之一,许多平台都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Uber上个月就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马林县达成合作。根据协议,该县将借助Uber的软件管理部分公共交通系统,当地居民可以通过Uber APP预订巴士。在合同期内,马林县交通部门将向优步支付每月最高达8万美元的固定费用,此外还将根据协议提供额外奖励。 到了本月,Uber进一步加强了其在公交交通领域的布局。该公司近日完成了对公共交通运输软件公司Routematch的收购。其当时表示,此次收购将有助于加强自身在应用程序中整合更多公共交通服务的努力,比如路线规划和购票。 显然,继出租车之后,公交车成为网约车巨头们下一个“狩猎”的对象,而这一次已经没有相匹敌的对手可以阻挡它们前进的步伐,只要稳步扩张终究能够收获成功。
在近日召开的WAIC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公示《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名单。汇纳科技(300609.SZ)成为首批11家项目试点企业之一。 “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重点围绕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供需对接,加强公共数据深度开放;引导社会主体对公共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创新应用,发挥政企数据融合对各行业的赋能作用;项目旨在打造一批示范案例,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数据开放应用,形成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在本次试点项目中,汇纳科技将在其自主构建的“汇客云”实体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上,拓展和完善大数据技术,通过政企数据融合创新,实现行业数据融合赋能,共同打造实体商业领域大数据标杆应用。 在数据源层,汇纳拥有全国商业地产的客流、POI等数据,通过政府开放的交通、处罚、环保、天气、建设项目、商业、消防、监督公示、电力等公共数据的引入和融合,可极大提升数据维度的丰富性,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创新应用更为广泛的数据分析产品。 不仅如此,汇纳科技将沿用已有的数据清洗、数据质量管控、数据融合等机制与方法,结合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指标纬度、假设检验、关联算法等数据模型机制及方法,融合公共数据,完善和提升现有数据产品。 基于此,汇纳科技将打造服务于政府机构(市/区/商圈)实体商业运营监测数据产品,服务于商业地产的商业进驻评估与商业竞争分析数据产品,服务于零售品牌的品牌门店选址、品牌客流预测数据产品、零售品牌贷后风险管控数据产品,为实体商业持续美好提供更为专业和精细的数据分析服务。 新冠疫情暴发后,汇纳科技率先行动,与财新网合作发布《汇客云中国实体商业客流桔皮书》(2020年1-2月快报及2019年度报告),及时准确地向行业及公众传递了实体商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的一手数据及信息。此后,每到大型节假日期间,汇纳科技汇客云大数据平台也第一时间连续发布《全国购物中心客流回暖数据快报》,实时监测并跟进长假期间线下消费及商场客流回暖真实情况,在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此次能入选首批“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试点项目”是对汇纳科技行业数据服务和科研技术能力的极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