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1-11月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值6398.92亿元,同比增长33.7%,成为外贸新亮点。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海关高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制度创新、监管创新、服务创新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助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稳步增长。 该负责人介绍,海关新的监管办法将可实行简化申报的单票报关单商品品种数量从10种减至5种,在申报时免去采购人身份信息、装箱清单、商品交易原始单据、采购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等资料,并允许实施“采购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扩大了简化申报覆盖面、精简了申报内容、降低了通关时间和物流成本。(王文博)
在经济全球化放缓的背景下,新近签署的RCEP对我国的贸易和投资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在12月11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第四届新时代资本论坛之首席经济学家分论坛上,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勇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康勇认为,全球化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产业融合,价值链贸易占比提升的一个表现就是跨国公司到不同的国家设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价值链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之前的30%多攀升到2008年的高点57%。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这个比重开始下降。疫情、经济体之间的摩擦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放缓的进程。 “过去全球平均经济增速是3.5%,贸易增速在5.2%左右,也就是说贸易增速通常是GDP增速的1.5倍。”康勇表示,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速比GDP增速慢了,也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放慢。全球多边的贸易谈判没有进展,甚至还有一些瓦解的迹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化虽然带来了全球经济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这一部分增长的贡献并没有很好地在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国家之间很好地分配,所以造成了一些群体,例如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的工人群体并没有从全球化当中得到相应的好处。这成为反对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种声音。 康勇表示,即便如此,但是区域间经济的结合在加强。今年我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和东盟的贸易得到迅速增长,东盟首次超过了美国、欧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RCEP是全球非常重要的一个自贸协定。”康勇强调,RCEP经过八年31轮谈判,内容非常丰富,但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超过90%的货物最终会实现零关税。RCEP可让大多数的产品和很大一部分产品的关税,在未来有消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同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次,RCEP是由东盟发起的,我国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强调RCEP是由东盟发起的,是因为东盟是在RCEP成员15个国家当中,除了澳大利亚以外,唯一一个在所有国家之前就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的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推进地区整个自贸关系的整合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区域累积和原产地原则的结合,对原产地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中国从越南进口一系列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然后出口到日本,在区域内附加值累积可达到40%,RCEP的原产地可以享受优惠的关税,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会更加灵活地推动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布局和配合。 第四,统一各国的市场准入规则。之前成员国之间有一些双边投资准入协定,但存在一些差异,比较分散,现在RCEP把之前的准入规则做了统一。 第五,推动服务贸易,尤其是金融、电信和专业服务领域的贸易。近年来虽然整个世界的货物贸易发展放慢了,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还是非常快的,这跟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在最近10年,东盟之内的投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占投资的比例从2010年的增长10%到现在的超过20%。如果拿东盟的经验作为借鉴,未来随着RCEP的实施,将会带动整个RCEP投资的增长。 康勇最后强调,在全球化进程放缓的前提下,加大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一个突破口。
人民日报北京12月7日电(记者杜海涛)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16.13万亿元,增长3.7%;进口12.91万亿元,下降0.5%;贸易顺差3.22万亿元,增加24.6%。今年1至9月,我国外贸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1至10月,外贸增速提高到1.1%;进入11月,增幅继续扩大。11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其中,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进口1.29万亿元,下降0.8%;贸易顺差5071亿元,增加92.6%。海关数据显示:前11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17.39万亿元,增长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我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前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增长。其中,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4.24万亿元,增长6.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4.6%。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05万亿元,增长4.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9%。前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1.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4%,比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等出口增长。铁矿砂进口量价齐升。我国进口铁矿砂10.73亿吨,增加10.9%,进口均价为每吨694.5元,上涨5.8%。《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8日 第 01 版)
中银证券(行情601696,诊股)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应继续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鼓励中西部、东北等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等。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能够成功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是大势所趋。该协定扩大我国自贸“朋友圈”,进一步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拓展外贸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十四五”时期,国际贸易格局将深度调整,我国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管涛: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体到贸易领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也在明显增加。因此,清醒认识“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至关重要。 我国在外贸领域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竞争的坚实基础。二是“十四五”时期,通过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三是通过坚持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将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四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将促进我国扩大对外双向贸易和投资。五是通过健全反垄断审查等制度,完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立出口管制合规体系,丰富贸易救济等政策工具,将增强我国在扩大开放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六是通过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健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推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将拓展我国外贸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在外贸领域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债务负担上升导致的世界经济停滞,可能加剧全球经贸摩擦,促使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二是疫情暴发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已面临一些非经济因素冲击。这次疫情进一步暴露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疫情过后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开始出于经济安全考虑,构建自主产业链供应链,这将增加贸易成本、阻碍贸易增长。三是战后建立的多边贸易体制难以适应国际格局的发展变化,经济全球化有走向碎片化的风险。某些发达国家可能利用其主导权、影响力,改变国际经贸规则,遏制新兴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证券报:近期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哪些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应对? 管涛: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出口部门表现超乎预期,而9月份之前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则持续低于荣枯线。二者的背离反映了本轮出口复苏的不平衡、不充分,但总体形势趋于好转。未来影响我国外贸回稳向好态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外疫情二次传播的影响。随着冬季到来,全球疫情蔓延态势令人担忧,多个国家已经出台新的封锁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今年全球经济预期略有上调,但警告称,全球经济复苏将是“漫长、坎坷而不确定的”。二是后疫情时代中国出口替代效应减弱以及产业转移影响。随着海外供应链逐步恢复,前期转移到国内的产品订单可能出现回流。三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受阻。最近,国际运费暴涨,“一柜难求”是典型表现。四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和国际竞争力。 为进一步增强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可持续性,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控制本土疫情传播风险和境外输入风险,根据各地疫情形势,灵活调整疫情防控力度,保证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畅通。二是坚持三次产业均衡发展,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进一步按照“放管服”要求改善国内营商环境,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的优势,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巩固和提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过去以价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率和非价格竞争力。四是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增强抗汇率波动风险能力。五是加快试点促进新业态发展,进一步全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商品退货监管措施,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鼓励中西部、东北等地开展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六是深入推进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体系,进一步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七是坚持内外销两条腿走路,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八是保持外贸财税金融扶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为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减负增效。 RCEP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证券报:日前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十四五”时期的外贸带来哪些利好? 管涛: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RCEP能够成功签署,表明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仍是大势所趋,是我国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 该协定会在多个方面利好我国外贸发展。一是扩大了我国自贸“朋友圈”,提升了自贸区网络“含金量”。RCEP正式签署后,我国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将达到19个,自由贸易伙伴将达到26个。通过RCEP,中国和日本首次建立了自贸关系,也是我国首次与世界前十的经济体签署自贸协定,并为中日韩自贸协定打下基础。二是促进区域内贸易往来。近年来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今年前10个月,中国与其他14个成员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升至32%,东盟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也显著高于原有的“10+1”自贸协定。这有助于扩大国内企业出口市场,同时增加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未来新成员国加入后,会进一步释放RCEP的贸易创造效应。三是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RCEP是在东盟现有的“10+1”自贸协定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基础上,对区域内的经贸规则进行整合、拓展,避免了由于各个协定规则不同而出现的不确定性,极大便利了企业的贸易投资活动。此外,RCEP使成员国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了更好的环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证券报:相较东部沿海优势,中西部城市如何借力“一带一路”倡议等,不断释放外贸潜力? 管涛:改革开放初期,东部沿海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外贸发展十分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位置限制,外贸发展长期滞后。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由于毗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得益于“中欧班列”等贸易促进措施,中西部地区外贸取得较快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2013年至2019年期间,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占全国外贸总额的比重从13.1%提升至17.1%,但外贸占比水平依然较低。 为进一步释放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潜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畅通国际物流供应链。提高中欧班列运输保障能力,优化中欧班列的线路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国际物流枢纽作用。实施通关便利措施,提高信息沟通效率。二是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放平台建设。依托中欧班列的国际物流枢纽作用,促进中西部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高外贸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加快形成产业集群。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是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但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具备完整产业链的规模企业集聚区相对缺乏。未来要继续推动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同时注重加强政策引导,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四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取得了一系列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成果,但由于受开放理念、制度约束等多种因素限制,中西部部分地区的营商环境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部分地区行政效率较低、审批事项较多、服务水平较弱等方面。未来需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弥补中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短板。 加快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 中国证券报: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提高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 管涛: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跨境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跨境电商成为促进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RCEP第十二章专门就“电子商务”详细列出了具体条款,是首次在亚太区域内达成的范围全面、水平较高的诸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据海关统计,中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持续走高,2019年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虽然跨境电商规模增长很快,但占比仍然很小,因此对外贸企业转型的实际带动效果较为有限。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推进外贸稳定增长,需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试点范围,加强推动不同综合试验区错位互补、联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研究筹建跨境电商行业联盟。二是跨境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链条,但跨境物流方面仍然存在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加快跨境电商和跨境物流协同发展,需要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创建跨境物流服务平台,优化跨境物流资源配置,依托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物流管理。三是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新业态,发展初期会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完善配套监管政策,引导产业规范发展,注意加强对跨境网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 管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在进口方面,我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先进技术、关键装备相对短缺,居民需求升级但优质产品供给不足,对战略性资源进口依存度较高等。在出口方面,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高新技术产业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出口商品的国内附加值率虽然有明显提高(2005年至2016年期间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增幅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绝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 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围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及零部件进口,支持重点行业发展。二是围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增加国内紧缺和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进口。三是围绕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支持战略性资源进口,完善进口多元化布局,保证重要资源充足、稳定、可持续供应。四是有力发挥降低关税、进口贴息等政策对进口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五是推进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扩大服务贸易进口。 优化出口结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继续适度发展传统产业,加强高新技术运用,推动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等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电力、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装备类大型成套设备开拓国际市场。四是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等。
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强调各国要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国家主席习近平4日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疫情带来的全球性挑战作出了艰苦努力。当前,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都面临着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希望以此为契机,搭建起平台和桥梁,让各国人民充分展示服务贸易领域新发展新突破,共同享受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新技术新成果。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带动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促进了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共享平台、协同办公、跨境电商等服务广泛应用,对促进各国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习近平提出3点倡议。 第一,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服务业因其独特的轻资产、软要素等特点,更加需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行业发展生态,更加需要各国努力减少制约要素流动的“边境上”和“边境后”壁垒,推动跨境互联互通。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放平台建设,继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主动扩大优质服务进口。中国将积极顺应服务贸易发展实际需要,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服务规则协调,不断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 第二,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我们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共同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助推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中国将拓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加快数字领域国际合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蓬勃发展,推动世界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第三,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诚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计。各国要加强服务贸易发展对接,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蛋糕”。中国将充分利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各类平台,推动开展政策和经验交流,建立和培育政府间、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多样化伙伴关系,支持组建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不断形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 习近平指出,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习近平最后强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段时间内阻隔了我们的相聚,但阻挡不了服务贸易发展的脚步,阻断不了我们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信心和行动!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前行,以坚定的步伐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共同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新华社 记者杨依军、吉宁)相关链接: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全文)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04/c_1126454718.htm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外贸外资基本盘一定能够稳住”。前段时间,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超乎预期。4月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2.5万亿元人民币,仅比去年同期微降0.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8.2%。这说明,我国出口改善的趋势已经出现,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贸易带来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4月份我国贸易好于预期,殊为不易。我国出口小幅上升,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疫情防控期间积压的订单陆续交付;二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对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三是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出口增加。这些因素都说明,尽管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我国外贸韧性足、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变。 我国进出口的表现,有力回击了甚嚣尘上的所谓“脱钩”言论。我国进出口取得的成绩、展现出来的韧性,在赢得口碑、激发信心的同时,更助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牢牢留在中国。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这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中国具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对于供应链条长、生态圈复杂的产业来说,留在中国是最佳选择。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未来的风险挑战。一方面,外贸企业依然面临在手订单取消或延期、新订单签约困难、物流不畅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带来巨大冲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有效应对外部冲击,需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从制度层面,要营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更加开放、更加便利、法治程度更高的营商环境。推动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基础设施、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培育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增加外资吸引力,从而为更高水平扩大开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坚持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后续工作,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日韩自贸区等早日达成,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与影响力。 从贸易结构来看,要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夯实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基础,要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在扩大服务贸易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与更多国家建立服务贸易的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高附加值出口产品比重,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在产业布局上,主动引导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从而既可以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主导形成市场驱动型全球产业链,也可以依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主导形成生产驱动型全球产业链。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全球产业链的演进从未停止过,演进的动力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而产生的国际分工差异。众所周知,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全球贸易随经过50年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业链体系。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各个经济体彼此形成了相互依赖和影响的关系。同时,国际和国内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已密不可分。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近几年,因为各个国家根据自身的贸易地位而不断调整战略,全球贸易地图正在被重构。比如,以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全球产业链在调整新目标;“服务贸易”正在逐步成为跨国贸易的新价值高地。目前疫情在全世界爆发,由于各国疫情发展阶段不同,又缺乏协同复工的基础,从而加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调难度。可以说全球各行各业供应链“断链风险”在加大,而全球贸易地图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重构。供应链“断链风险”正在上演整体来看,全球供应链“断链风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疫情爆发开始阶段,主要是中国的停工停产,这对于世界供应链的断链风险主要集中在“供给端”。第二阶段,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按下暂停键,中国开始陆续复工复产,此时发达国家自身经济停摆,“需求端和供给端”均受到影响。让人紧张的是,目前美欧等国家尚属疫情拐点的左侧,看不到峰值何时到来,所以很难确定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持续多久。供应链“断链风险”影响广泛,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对此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比如,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汽车产业就受到不小的冲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畅通全球汽车供应链研讨会会议”上指出,汽车产业是典型的国际化、市场化行业,疫情不分国界,全球汽车供应链也无国界,行业企业应该齐心协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机遇。科法斯集团在2月底发布的报告对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风险作出警示,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全球价值链遭到破坏:根据科法斯的分析,ICT行业电子产品部门、纺织-服装业以及汽车行业是全球范围内价值链受到影响最大的行业。”科法斯集团在第一季度的报告中还表示,长远来看,疫情危机将影响全球价值链的结构。当前环境下,企业严重依赖少数甚至单一国家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从根源上导致了其脆弱性。因此,各国企业当务之急是增加供应来源,防止供应链断裂。科法斯集团警示,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1.3%(2019年增长2.5%),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衰退。科法斯预计,将有68个国家面临经济衰退(2019年只有11个);全球贸易额下滑4.3%(2019年下跌0.4%);全球企业破产数更激增至25%。企业如何规避供应链“断链风险”?当前,由于中国疫情防控形势优于国外,国内各行各业陆续复工,社会经济运行正逐步恢复正常。作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的“中国引擎”已经重启,正努力推动全球产业链“转起来”。这基于中国庞大的内贸总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2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2019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较2014年的26亿增加了近一倍。 巨额的内贸总量和高速增长趋势,需要有效的规避风险,因此对信用保险产生多来越多的需要。可以说,国内商业信用保险在稳定经济方面具有很大作用。 与此同时,国内经济还在经历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企业贸易活动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国内信用状况堪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采取赊销的交易方式,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越来越高。 贸易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供应链“断链风险”、规避坏账损失,获得流动资金安全,是稳定产业链的重要工具。科法斯集团 - 携手共建安全贸易 凭借70年的丰富经验及最完善精细的全球网络,科法斯集团成为全球信用保险及相关的专业服务的领航者,专业范畴涉及保理,债券,单一风险承保和企业资讯等。 科法斯集团网络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紧跟世界经济格局,为全球50,000家企业提供贸易信用风险保障服务。集团的专业服务及解决方案,协助企业作出信用风险决定,保障企业国内外应收账款风险,强化企业的业务能力,帮助企业在内贸和海外市场愈发成熟。2019年,科法斯全球员工人数约4,250名,总营收为15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