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多个电动车品牌密集发布通知,表示旗下产品将全面涨价。在2021年开年,电动车行业就将迎来新一轮涨价潮的冲击。那么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行情究竟怎么样呢? 电动车迎涨价潮 经销商抓紧囤货 在北京几家电动车销售门店,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正是销售淡季,来买电动车的顾客不多,但电动车确实在提价,他们已经收到了厂家的涨价通知。 从近期多家电动车厂家发布的涨价通知来看,两轮车、三轮车、四轮车涨价幅度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其中四轮车涨价幅度较大。为了降低成本,不少经销商都选择在涨价前抓紧囤货,增加库存储备。 北京某品牌电动车销售人员:一款车我们预付款就交了十来万,就是没涨钱之前先把以前这个订上,如果不交预付款就按之后的价格。 天津某电动车旗舰店店长 贺薇:拿货价位涨了一百到两百不等,我们在2020年12月底接到的涨价通知,所以我们会在涨价之前把货物,储藏多备一些,当时我们订了4000多辆。 记者看到,目前已有部分品牌的门店上调了终端零售价格,对此,一些消费者表示,相比价格,他们更关心质量。 消费者:颜值还有续航里程,差不多主要看这两个,预算大概4000元以下,还是更在意品质,如果涨一两百也可以接受。 原材料成本大幅攀升 生产商压力大 引发各大电动车厂家纷纷涨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上游产业链目前的现状又如何? 孙汝山是天津一家三轮电动车整车制造企业的采购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因为上游零配件一天一个价,他每天都要盯着手机,随时关注变化。 天津某电动车生产企业采购经理 孙汝山:这是一月份方管厂的涨价通知,1月2日钢材一吨涨了50元,1月8日一吨涨了50元,1月9日又上调了20元,1月11日又上调了60元。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及时跟方管厂板材厂还有各大配件厂沟通,适当锁定涨价之前原有的库存。 另一家两轮电动车生产厂家的负责人也表示,此次涨价酝酿已久,去年5月份起,车架、轮胎、电机等零部件的采购价格就在持续上涨,和去年年初相比,电机、轮胎、车架涨幅为20%,塑料件涨幅为35%,电缆线涨价25%,电动车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上涨20%以上。 某电动车生产企业总经理 常杰:原来一个电机210元,现在差不多250元左右,轮胎从25元左右涨到了29元左右,整车的成本原材料上涨差不多在150元,零售市场上我们涨了80元左右。 某电动车生产企业副总裁 王家中:综合下来,整车的成本差不多涨20%以上,大概涨了300元一台车。 说到涨价,上游零配件厂商也表示,涨价的源头还在更上游。一家车架供应企业的负责人介绍,2020年三四月份钢材的价格在5000元一吨,此后最高涨到了6600元一吨,涨幅高达三成以上。一台电动车车架至少要用7至8公斤的钢材,也就是说仅材料成本每台就上涨了10至12元左右。 记者:还有可能提价吗? 天津某电动车零配件企业总经理 候景路:我们要根据采购成本来决定,实在消化不了只能和整车厂来协商。
奢侈品对涨价乐此不疲。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爱马仕、BV、Celine等将陆续涨价,Celine本年度将涨价三次。官方涨价导致奢侈品二手市场销量出现抬升,后者成了“正主”涨价之余的受益方。不过,奢侈品品牌似乎对争夺二手奢侈品的客群并不感冒,也不愿通过主打款式减价招揽这部分客群。现阶段,大环境之下的奢侈品涨价还将持续,此举成为确保稀缺性的有效方式,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梯队将更为明显。 隐性涨价频现 元旦刚过,奢侈品新一轮涨价已然开始,部分品牌今年还将涨价数轮。北京商报记者连续走访多家奢侈品门店发现,爱马仕已于2021年1月1日上调了全球产品售价;国贸Bottega Veneta(以下简称“BV”)专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BV全球价格将于1月8日上涨10%。 此外,国贸Celine专柜工作人员表示该品牌的部分手包将于1月11日上调1000元左右,其他产品暂无上调准备;但因2020年Celine仅上调了一次价格,预计2021年将会有三次涨价。另有公开消息显示,奢侈腕表品牌爱彼将于1月5日上调全球官方售价,幅度为5%左右,距离该品牌上一次涨价只过了5个月。 北京商报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部分博主表示,爱马仕涨价的频率不算很高,一年一次比较稳定,价格上涨幅度也比较小。 手包涨价只是“表面文章”,相较于配货品的涨价幅度,前者的涨价还算含蓄。有消费者评论称:“涨价是小事,配货别涨才是关键。”另一名消费者评论称:“每年的价格上涨只是显性涨价而已,隐性涨价(配货)今年早已上天了。”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名爱马仕顾客处了解到,买爱马仕的经典款包都需要进行“配货”,即在买包前要先购买其他非热门款的商品,如茶具、马具、项链等。根据经典款包的颜色、热门程度,配货商品价格与所购买包的价格比例在1:1到1:1.5之间,配货价格也会随着包本身的价格上涨而上涨。 价格的上涨似乎对于部分消费者的购物热影响不大。北京商报记者在国贸爱马仕专柜看到,一位中年男子手提5个爱马仕购物袋走了出去,工作日的下午爱马仕内的消费者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牌的店铺。 值得注意的是,爱马仕2020年三季度销售额也呈现了逆势上涨的状况。据其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18亿欧元;前三季度的收入跌幅收窄至14%,录得42.88亿欧元。 强调稀有性 “配货的价格也在不断同比增长,可提高品牌的稀有性。”第五大道全球优选CEO孙亚菲表示:“爱马仕的配货行为,实际也是维护品牌形象的手段之一。用配货来强调商品的高端,造成人为的紧缺性。但同时由于这个品牌本身制作工艺的繁琐,的确也难以生产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热门款商品。基于此,配货涨价是在强调稀有性。” 涨价对于奢侈品来讲或许是其保持神秘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尤其是对于极为看重调性的奢侈品。“对于爱马仕来说,拥有其品牌商品的人越多,品牌形象越是会下降。”孙亚菲指出。 此外,奢侈品的涨价不会是通涨,主要集中在经典款和主推款,尤其是经典款。举例来讲,香奈儿的经典款CF曾经有一年涨幅达20%。这样的涨幅会让消费者觉得商品可以保值,但其实二手奢侈品想以原价卖出去都是“有价无市”,但在消费者的心理上却会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 疫情影响之下,不少奢侈品品牌的收入都有着大幅下跌,涨价让行业认为品牌在暗中稳定营收。LVMH集团2020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在前三季度的销售额为303亿欧元,同比下降21%。不过,三季度销售额的跌幅为7%,较二季度的下滑38%有所改善。 开云集团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该集团三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4.3%至37.17亿欧元,其中奢侈品业务收入同比下滑4.7%至36亿欧元,而其核心品牌Gucci三季度销售额则同比大跌12.1%至20.88亿欧元。 股票下跌、业绩下滑并不会给奢侈品品牌带来倒闭性的影响,他们依旧会维持原有的销售方式,最重要的还是要维护品牌的形象,强调稀有性。孙亚菲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越头部的奢侈品价格越坚挺,对品牌形象的要求也越严格,他们对低廉的售价影响品牌形象的行为极为反感。” 二手市场受益 奢侈品专柜销售出的“正主”涨价,捎带着让二级流通市场里的二手奢侈品和中古品的销量紧跟着水涨船高。北京商报记者从寺库品牌方相关负责人处获悉,每次奢侈品价格上涨之前,二手交易平台的销售额都会有明显的增长,价格也会随着奢侈品原价的增长而有所提高。 据优奢易拍APP数据显示,在2019年奢侈品鉴定商品总数量中,二手商品占到了七成以上,可以看出中国二手奢侈品交易量激增。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中古店负责人处了解到,中古奢侈品的价格大多在2000-5000元之间。 不过,在奢侈品品牌眼里,繁荣的二手市场并不是对手,相应的涨价也不会对品牌官方渠道产生影响。“头部奢侈品品牌并不看重购买二手物品的‘边缘人群’。”孙亚菲直言。 “二手奢侈品的购买人群多数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较低,中古市场更类似于‘集邮’。对于一些小众消费者来说,受一些喜欢的款式早已停售的影响,就会选择购买中古款。但这二者因购买人群和奢侈品的主要目标受众不吻合,所以都难以对奢侈品行业产生冲击。”孙亚菲称。 她进一步指出,对于这类“边缘人群”,奢侈品品牌也会有相应的对策。奢侈品的经典款虽然一定会持续涨价,但他们也经常进行一些针对新款、联名款或者网络款等商品的价格下调举措。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来让部分第一次购买或者购买实力不足的人能够有机会消费。 此外,孙亚菲表示,未来奢侈品涨价的趋势依旧会延续,但头部奢侈品和二线奢侈品之间的价格差距也会逐渐拉大。但即便是二线奢侈品品牌的经典款,未来还是会保持轻微涨幅,而对于其他非经典款式来说,更多还是会选择随行就市,以量大和保持销售额为主。
2004 年,美林证券通过对美国1973-2004约3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后,发表了报告《The Investment Clock》,提出了投资时钟理论,表述了资产轮动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美林时钟”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争议,由于现实中各类资产轮动速度过快,这一经典理论经常被业内人士戏称为美林电风扇。但是此次疫情的出现以及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政策,让投资者重新开始关注这一经典理论。如果把新冠疫情看成一次外部冲击导致的短期经济衰退的话,根据美林时钟,从2020年4月到现在,随着疫情的局部控制与货币政策的季度宽松,中美两国的经济都处于经济逐渐复苏的过程,这一过程至今已持续半年多。从宏观角度看,GDP增速走出一季度的低谷,从二季度开始稳定向上修复,逐渐向常态化回归。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2.2%,创下2017年9月以来新高;11月中国外贸出口增长14.9%,创下20个月以来的单月新高。疫情后国内宏观数据不断转好不仅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内在客观规律,当前毫无疑问处于美林时钟中第二象限的经济复苏阶段。从微观角度看,很多行业涨价更是轮番上演。下半年以来,媒体不定期就会报道哪个行业什么产品开始涨价,Wind平台几乎每天都有涨价新闻爆出来。比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轮胎行业的涨价潮一直在持续。据卓创资讯不完全统计,2020年9月至今,超过40家轮胎企业陆续发布了涨价通知单。据WitsView提供的数据显示,55英寸LCD电视面板价格从今年年中105美金一路上涨至164美金,涨幅高达56.19%,创下历史新高纪录;14寸的笔记本面板11月价格已达到29.6美金,环比上月28.6美金上涨3.5%。下半年以来,此起彼伏的涨价让人应接不暇,钛白粉、二锅头、大葱、纸、工业零部件等等都发布了涨价通知。而有实体经济晴雨表之称的大宗商品也在爬出疫情的黄金坑之后稳步上涨,既反映了目前经济复苏的态势,也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强劲复苏的预期。很多人会说涨价的原因是2月份宽松的货币政策,毕竟货币发多了,在通胀预期下,涨价是必然结果。理论上来说没错,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其实在5月份就已经有了微妙的转变,已经开始边际收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月低见底后就一路升高,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5月底以来也是一路升值,这其中当然有中国经济恢复最强劲的因素,但是外汇短期影响因素还是货币的供求,美国至今的历史级别量化宽松丝毫没有收紧的迹象,而人民币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恢复之后已经开始陆续的边际收紧。因此,实体经济的轮番涨价并不是完全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系统的内在恢复。国外产能供给大规模受限,中国承接了大量海外需求,成为此次全球经济复苏的龙头,相信在疫苗大规模接种之后,全球经济会跟随中国经济一起加快复苏的步伐。当然,经济强势复苏的趋势中间也会有短期的扰动,比如11月的CPI、PPI数据普遍被市场解读为不及预期。但也有观点认为,从结构上看,如果抛开2019年同期猪肉价格和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的因素,其实CPI和PPI表现都正常。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上涨0.5%,涨幅与10月份持平,国家统计局在回应11月份CPI同比下降时也认为之后会回归合理水平。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股市,在疫情之后半年以来的表现也完美对应美林时钟中的经济复苏期。股市既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货币的晴雨表。权益类资产的价格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在经济从低迷刚转为复苏期间较为明显,所以我们看到,自3月份见底以来,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中的成长股,表现都大幅跑赢其他资产,科技、消费、医药轮番上涨,而与经济强劲增长相关性较强的顺周期蓝筹股则表现一般。A股中上证指数跑输创业板,美股中标普500跑输纳斯达克。但此时此刻,我们认为未来上证指数跑赢创业板是大概率事件,未来强劲的经济数据将是重要支撑逻辑。上图是M1-M2的同比增速剪刀差,可以发现,每一个历史级别的低点基本都对应着经济的短暂低迷,而从低点开始往上走的过程中,都对应着经济的强劲复苏与资本市场的回暖。那么,M1-M2的增速剪刀差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呢?M1的货币流通能力要大于M2,M1增速快于M2,说明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更愿意把赚到的钱以活期形式存在银行而不是定期,因为企业随时可能扩大再生产来应对即期不断增加的有效需求,所以说M1-M2增速剪刀差往上走的过程就是企业对未来经济不断看好,将货币源源不断的投入实体经济的过程。可以看到,疫情之后剪刀差不断缩窄、持续上升,但目前还未上穿0轴,而上穿0轴基本意味着美林时钟转过12点钟方向。我们预计在明年一季度就会看到这一剪刀差上穿0轴,拭目以待。展望2021年,经济复苏可能会加速,美林时钟明年二季度可能会转过12点,从第二象限走向第一象限,后面我们大概率会看到与经济强劲增长的顺周期蓝筹股会大幅跑赢成长股,其实这一逻辑在11月份的股市已经开始有所体现,有色冶炼、煤炭、金融股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异动,近期的回调很可能与11月的经济数据表现较弱有关,当市场逐步消化这一数据后,会开始交易对未来的经济数据的预期。不出意外,也许最早到2021年1月份公布2020年12月经济数据后,市场就会看到经济强劲复苏态势。即使12月数据没有体现,我们相信明年的一季度,最迟二季度就会看到非常强劲的经济数据,而强劲的经济数据是支撑起顺周期蓝筹股以及大宗商品上涨的重要逻辑。招募公告:苏宁金融于2020年8月启动“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大V激励方案”,每月按阅读量和发文活跃度,奖励排名前50名大V,奖励金额300元-2000元不等。如果您是财经作者,欢迎入驻苏宁金融APP-财顾频道。入驻方式:关注“苏宁金融研究院”公众号,向后台发送“财顾”二字,小编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办理入驻事宜。
针对近期玉米涨价及元旦春节期间粮食供应情况,在12月24日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回应玉米涨价一事。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近期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的,其中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了这一现象。从当前情况看,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未来预计农产品总体价格将呈季节性波动上涨走势,但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哪些?唐珂分析,首先是因为下游玉米饲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费明显增加,同时,玉米当年产需存在缺口,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此外,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因台风倒伏,收获成本每斤增加了近2毛钱,台风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增加了收获成本,因此农民都希望卖个好价钱。 据介绍,今年春节后,玉米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5月底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高成交、高溢价,玉米价格继续攀升,9月新粮上市后小幅回落,之后再次上涨。11月,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2元,环比涨3.4%,同比涨29.7%,比年初涨了31.8%。目前价格水平虽然创6年来新高,但仍低于2014年9月份的历史最高价。 东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刚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玉米涨价是预料之中的情况,今年玉米供应压力确实比较大,玉米价格比往年大概高了30%左右。其实往年都有玉米涨价的情况,2018年非洲猪瘟之后市场缺猪,饲料带来的压力导致玉米市场需求增加。只是今年30%的涨幅有点过大,10%-15%是一个正常的涨价区间。”
自2020年7月份开始,钛白粉价格持续上涨。据颜钛云商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钛白粉市场均价涨幅高达38.28%。 进入2021年,钛白粉市场依旧火热,并迎来新一轮的涨价潮。继龙蟒佰利1月8日提价后,1月11日,中核钛白、安纳达、惠云钛业也纷纷发布了涨价公告。从目前各个企业发出的涨价函来看,国内外销售价格涨幅一致。 中核钛白公告称,从即日起,在现有钛白粉销售价格基础上,上调公司钛白粉销售价格。其中,国内销售价格上调500元/吨,出口价格上调100美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涨价是中核钛白2020年下半年至今第七次上调产品价格。此前,公司分别在2020年7月14日、8月7日、9月8日、10月10日、10月29日、12月3日上调了主营产品钛白粉的价格。 对于此番涨价的主要原因,中核钛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还是需求端,目前钛白粉下游的需求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需求向好 经过多轮上涨,钛白粉市场主流价格已从6月底的12800元/吨上涨至16300元/吨左右。卓创资讯数据显示,1月8日,金红石型钛白粉全国市场价格暂稳在16300元/吨,各市场主流商谈参考价格在16200元/吨-16800元/吨,对于持续紧张的产品型号经销商出货高于17000元/吨。 需求向好是支撑钛白粉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内伴随房屋竣工周期的到来,拉动钛白粉需求。此外,国外疫情常态化趋势明显,对海外供给产生影响,钛白粉外贸出口市场保持良好的增长,企业在手订单较为充裕。 卓创资讯钛白粉分析师田晓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11月份是2020年连续第4个月出口量超11万吨,前11个月的累计出口量已达约111.21万吨,而2019年全年完成出口量约100.34万吨,可见2020年我国全年钛白粉出口量将实现更大幅度的增长,2019年的增速为10.51%。”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份钛白粉出口量约为11.23万吨,1月份-11月份累计出口量为111.21万吨,环比增加1.85%,同比增加37.11%。按照目前各大厂出口情况来看,12月份出口量仍会在11万吨左右,全年出口量将超过120万吨,相比去年多出两成。2020年出口占比为35%左右,相比去年高出3个百分点到4个百分点。 现货供应紧张 持续旺盛的出口需求同时也导致国内库存持续下行,市场供不应求。 颜钛钛行业分析师杨逊认为,目前,钛白粉供应端主力生产商现货紧张依然严重,渠道库存仍然得不到很好的补充,短期当下或依然保持现货紧张局势。 “现货供应紧张支撑此轮钛白粉价格上涨,厂家宣布涨价后,市场价格的实际涨幅需要关注成交中下游用户的接受程度。”田晓雨告诉记者。 在供应紧张的局面下,企业订单量充足。中核钛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产能利用率饱满。” 中核钛白主要从事金红石型钛白粉、氧化铁系颜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全套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技术的企业。公司拥有金星钛白、和诚钛业及东方钛业三个钛白粉生产基地,目前现有年产33万吨粗品、40万吨成品的产能规模,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二。 钛白粉价格后续是否还会上涨?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价格委员会认为,钛白粉销售价格上涨的状态可能会持续到春节后。 田晓雨也表示:“金红石型钛白粉市场价格将在现货供应持续偏紧的状态下温和上涨。”
导 读 12月CPI 、PPI涨幅均超预期,但服务类改善有限,核心通胀首现回落,坚定认为2021年通胀将是修复性涨价,“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不会是货币政策“前松后紧”的掣肘。 摘 要 我们前期研判年底CPI将降至0附近,未来一年通胀压力不大,不会导致货币政策提前退出。当前数据——12月份——略超我们和市场的预期,但我们从长短周期视角来看,仍坚定认为2021年通胀将是修复性涨价,“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 12月CPI涨幅超预期,同比触底反弹至0.2%。主因在食品项年底需求旺叠加冷冬供给弱而上涨,服务类改善有限,核心通胀企稳5个月后首现回落。 PPI同比回升至-0.4%,降幅收窄速度较11月明显加速。在制造业内需恢复,叠加大宗涨价以及生活资料拖累减弱的助推下,PPI降幅加速收窄1.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我们坚定认为2021年通胀将仅是修复性涨价,“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短期看,2021年猪周期下行贯穿全年;拉尼娜现象对全年中枢影响有限;服务业修复性涨价,仍在“弱复苏”途中。长期看,在全球地产周期上行,而中国地产周期缺席,叠加长期因素不发生大改变的背景下,全球通胀会有温和上行,但恐难再现“高通胀”。 2021年通胀不会是货币政策“前松后紧”的掣肘。温和“再通胀”格局下,2021年通胀勿需过虑,不具备触发货币政策转向条件。经济仍是弱复苏,非食品通胀、核心通胀仍然疲弱,需要货币政策总体保持“价稳量控”。节奏上,虽然2021年一季度CPI、PPI同时进入上行通道,剪刀差收窄确定性高,但在基数效应等影响下,两者高点将在二季度出现。因此,通胀将不会成为货币政策“前松后紧”的掣肘。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大超预期,油价波动加剧;海外疫情反复;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 正 文 我们前期研判我们前期研判年底CPI将降至0附近,未来一年通胀压力不大,不会导致货币政策提前退出(参见报告“6至8月CPI小反弹,但未来一年通胀风险不大”,20200710;“7-8月CPI如期回升,不改下行趋势”,20200811;“年内通胀进入下行通道,年底或在0附近”,20200911)。当前数据——12月份——略超我们和市场的预期,但我们从长短周期视角来看,仍坚定认为2021年通胀将是修复性涨价,“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 1. “年底需求旺+冷冬供给弱”,CPI 涨幅略超预期,但服务类改善有限 12月CPI涨幅超预期,主因在食品项年底需求旺叠加冷冬供给弱而上涨,服务类改善有限,核心通胀企稳5个月后首现回落。 CPI 同比触底反弹至0.2%,主因在12月的猪价涨幅大幅收窄超11个百分点至-1.3%,其他肉类均上涨。猪价上涨超预期但符合逻辑,供给短期偏紧(近期出栏生猪偏少+我国肉类进口量大减+饲料成本上涨)而需求迎来年底旺季。鲜菜鲜果在冷冬天气影响生产运输成本的推动下上涨6.5%,均为年内高点。 非食品项目缓慢改善,由11月下降0.1%转为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仍是主要拖累项,但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下降3.1%,说明疫情阻隔社交、油价下跌的影响仍在,印证服务业PMI回落。医疗(+1.3%)、文娱(+0.9%)均温和上涨。核心CPI微降0.1个百分点至0.4%,为5个月以来的首次微降。 2. 三重浪(“制造业内需恢复+大宗涨价+生活资料拖累减弱”)助推PPI降幅加速收窄 在制造业内需恢复,叠加大宗涨价以及生活资料拖累减弱的助推下,PPI降幅加速收窄。 PPI同比回升至-0.4%,降幅收窄速度较11月明显加速,收窄1.1个百分点。主因一在制造业内需恢复带动国内工业品涨价。行业上体现为有色、黑色压延涨幅扩大,煤炭采选由降转涨。二在国际定价大宗商品涨价。行业上,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拉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化学原料制造涨幅依次扩大;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拉动有色、黑色涨幅扩大。两方面叠加共拉动PPI上涨0.7个百分点。 此外,PPI中生活资料项降幅随CPI上涨而继续收窄。9月以来PPI向上修复受到生活资料价格的拖累明显,一度止步不前。12月随着CPI价格改善明显,生活资料价格下跌对生产资料上涨的对冲也大幅减弱。 3. 展望未来,“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 展望未来,我们坚定认为2021年通胀将仅是修复性涨价,“再通胀”会温和归来,而“高通胀”无需过忧。 短周期视角下,(1)猪周期下半场将贯穿整个2021年,下行持续时间将较长;(2)拉尼娜现象对2021年全年通胀中枢影响不大,但一季度CPI或超预期;(3)目前PMI数据表明服务业改善有限,CPI非食品交运、服务部分属于修复性涨价。2021年的服务类涨价确定性高,但涨价幅度有待观察。目前,经济基础复苏不牢固,许多中小企业经历疫情冲击,如同大病初愈,这同样也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来恢复元气。服务消费的修复是疫情冲击后恢复常态化的最后一环,而修复动力在三季度末刚刚步入加速期。 长周期视角下,2008年以来,全球通胀与经济周期,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等长期结构性因素关系更密切,与货币因素关系减弱。在全球地产周期上行,而中国地产周期缺席,叠加长期因素不发生大改变的背景下,全球通胀会有温和上行,但恐难再现“高通胀”。 4. 2021年通胀不会是货币政策“前松后紧”的掣肘 温和“再通胀”格局下,2021年通胀勿需过虑,不具备触发货币政策转向条件。经济仍是弱复苏,非食品通胀、核心通胀仍然疲弱,需要货币政策总体保持“价稳量控”。 节奏上,虽然2021年一季度CPI、PPI同时进入上行通道,剪刀差收窄确定性高,但在基数效应等影响下,两者高点将在二季度出现。因此,通胀将不会成为货币政策“前松后紧”的掣肘。我们预计2021全年CPI同比1.7%,主因是猪周期下行。上升动力主要是非食品项,未来猪周期下行,猪价仍将是拖累CPI的主要动力。PPI延续回暖趋势。随着原油价格回升,2020年二季度将是PPI全年高点,5月高点或达到3.6%。 5.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大超预期,油价波动加剧;海外疫情反复;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