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招商证券首届“招财杯”量化私募公开赛暨招商证券私募基金指数发布仪式在上海举办。 招商证券总裁熊剑涛致辞,他表示,为加快财富管理转型,支持量化私募的发展,招商证券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布局,未来将从几个方面对量化私募进行战略投入。 首先,科技赋能。每年除正常的IT投入外,招商证券还额外拿出营业收入的1%,用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为量化交易助力; 其二,资金助力。招商证券通过各种方式,累计投资量化私募产品的资金已超过数十亿,未来还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第三,生态圈建设。招商证券联合银行、私募、公募、信托、券商资管、期货资管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等共同打造大资管生态圈,相互支持,合作共赢; 第四,编制私募基金指数,致力于为私募基金行业打造高质量的行业比较基准,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许盈)
百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部披露了2019年年度报告,或按要求以上市公告书形式披露了2019年主要经营数据。总体来看,科创公司上市元年首份“成绩单”符合市场预期,展现出科创板上市公司群体鲜明的科技创新风貌。 首先,科创板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年报财务指标呈现出明显的“新经济”特征。例如,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于未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智力资本、数据资源等“新经济”要素。 其次,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合计投入研发金额117亿元,增幅2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持续保持力度。其中,微芯生物、赛诺医疗研发投入占比接近50%;中微公司等11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0%。虹软科技等5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金山办公等22家公司连续两年超过15%。 最后,科技创新成果喜人,高研发投入带来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2019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新增专利2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100余项。同时,13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其中,华润微参与的“高性能MEMS器件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安集科技的钨抛光液技术已应用于3DNAND先进制程,产品线从逻辑芯片拓展到存储芯片;长阳科技已成长为全球光学反射膜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完成了反射膜的全面进口替代。 (责任编辑:王晨曦)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证券公司业务、平台、账户、产品的创新都将依托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例如,量化或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要借助于金融科技的力量。不过,由于金融科技短期内较难产生显著效益,若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良好的执行力,金融科技对证券公司生产力的提升难以发挥应有的效应,因此证券公司的金融科技建设往往被中小券商忽视。从国内证券公司的成功经验来看,依靠金融科技实现业务超越式发展的典型案例有两个:一是华泰证券,依靠“系统优势+互联网营销”实现经纪业务占有率第一;二是国金证券,其成立的专业托管子公司——国金道富依靠技术优势,在主经纪商业务(PB业务)方面实现了领先,极大地推动了经纪业务的发展。 目前,证券公司在金融科技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方面,从国内证券公司信息系统投入力度的横向对比来看,2018年东兴证券在信息系统的投入位于全行业中等偏上水平,与资产、营收规模匹配;信息系统投入金额为1.54亿元,排第22名,信息技术人员薪酬为0.677亿元,排第21名,信息技术投入考核值达1.375亿元,排第24名。尽管公司在信息系统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大,但尚未达到以“系统”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效应。因此,未来东兴证券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APP等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投行业务数据中,近50%的支出是网络信息费用的支出,信息系统的投入在券商经营成本中占据重要比例。未来东兴证券将加大对于行政办公、客户营销和维护、人力资源考核、财务报销等各类信息系统的资金投入,降低公司行政管理、日常办公、人力资源考核、合规风控等体系的成本,进而提升公司运营管理体系的综合效能。
新冠疫苗一旦上市,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能否满足其严苛的运输要求?络建设,业内普遍认为国内现有技术十分成熟,实现全冷链可溯,并非难解之题,政府引导资源投入是关键。 零下70℃怎么解决? 疫苗的冷链储运无小事。 目前在研的新冠疫苗中,灭活疫苗的运输储存需要在2℃至8℃的环境下进行,其产业链完善、技术成熟;mRNA疫苗(新冠疫苗的一种)需要零下70℃的运输环境,其分发过程对冷链物流是一个挑战。 “零下70℃,还要兼顾大批量运输,这是人类疫苗运输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记者采访途中,每每谈及于此,受访对象均如此表态。 在以往,干冰存储是最容易想到的替代方案,装满干冰的疫苗储存箱,可以将其保质期延长至15天左右。而在普通2℃至8℃的冷藏条件下,疫苗的寿命只有5天。 A股公司凯美特气曾表示,全资子公司惠州凯美特生产的优质干冰可用于疫苗冷冻运输,目前具备每年20000吨的生产能力,并会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产能。 使用干冰,通过现代化交通手段,解决短暂的运输,无疑是性价比较高的方案。不过,供应链中途节点越多,疫苗温度受到损害的风险就越大,干冰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运输风险。另外,干冰会挤占装载疫苗的空间,此消彼长的承载关系也决定了此举非最好运输方案。 “最好的解决方案一定是以超低温冷柜作为运输载体。”海尔生物高级研发总监陈海涛表示,“专业级别的超低温冷柜,可以实现均衡控温,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程监控。” 在A股上市公司中,澳柯玛、冰轮环境等公司生产的现有设备,均可以实现疫苗的超低温存储。“相比干冰,使用专业超低温设备,环境温度更均匀,不会出现局部温度差异,影响疫苗效力。”澳柯玛生物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单波表示。 政策引爆产业周期 疫苗储备技术解决后,资源投入能否跟得上呢?山东省疾控中心人士向记者表示:“国内相对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具备了全面冷链的能力。欠发达地区冷链环境虽然不完善,但只是资源投入的问题。” 确实,一个地区的冷链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医用冷链产业周期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就是政策。 “终端接种机构不添置超低温设备,就必须加强对疫苗接种的组织管理。”前述疾控中心人士表示:“疫苗到货后5天内必须全部接种掉,否则疫苗就报废了,报废损失通常要接种机构承担,损失风险远大于设备的投入。” 据其所言,储备足量超低温设备,是应对疫情的基础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的出台,加大了防疫部门对专业冷柜的采购力度。 201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对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全过程予以规范,要求建立疫苗电子追溯系统,实现生产、流通和预防接种全过程最小包装单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 2020年7月,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20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加码终端冷链设备投入。 据产业人士介绍,疫苗冷链网的建设是一个重资金投入过程,建立一个冷链仓库至少需要1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一辆符合标准的冷藏车费用至少为50万元,冷链物流的温控系统、运输监控系统与仓库管理系统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政策的引导下,短期内将刺激终端设备的需求。 产业链满产满销 青岛,是国内制冷设备产能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记者采访中途经青岛新、老工业区,各家制冷设备厂商一片繁忙,物流区车水马龙。 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政策出台后,地方防疫部门下了“死命令”,要求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地区冷链基础建设。 据悉,相关政策资金已经到位并下放至基层防疫部门,企业医用冷柜订单明显增加,部分增量产品订单需求较急,四季度已经陆续进入交付期。 在青岛地界某服务区,记者采访了驻足的货运司机。该司机说道:“出货很快,要的车也多,我们这个车队下半年一直很忙,约车得尽早。” 在制冷设备上,海尔生物、澳柯玛的产品品类多、资质齐全,可以直接用于疫苗的储存、运输,二者已与国内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开展合作。两家企业的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下半年医用冷链产品销售状况较以往明显增加,产业淡、旺季界线已经模糊,预计将明显增厚公司当年业绩。 据了解,澳柯玛使用多种特种工艺研制出Arktek,能够在无电状态下维持-60℃至-80℃的超低温5至6天,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当时运送埃博拉疫苗的全球唯一方案。 海尔生物超低温冷柜采用复叠式工艺,自研制冷剂配方,温度控制可实现-196℃至8℃全覆盖。此外,公司的太阳能冷藏箱无需外接电源,能够在43℃环温下断电保温2℃至8℃ 48小时以上。 海尔生物高级研发总监陈海涛表示:“高端医冷设备早已经不是价格战的竞争模式,用户会以功能、性能为首要考量指标,公司旗下产品在欧洲就曾有以最高价中标的先例。” 终端设备的热销,引发产业共振。上游材料端,生意社大宗数据监测显示,制冷剂12月份以来行情转暖,多家企业上调报价,大部分型号近期涨幅在5%上下,部分型号出现货源紧张。 微光股份生产的冷柜电机已经可以实现进口替代。据悉,目前公司订单充足,公司客户在全球市场较大的冷柜厂几乎均有覆盖,并且公司外贸业务也开始逐步恢复,外贸交付周期在35至40天,内贸交付周期3至20天不等。
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获悉,自治区财政厅近日下达了2020年度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奖补资金4.07亿元,激励1287家企业年度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财政投入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比例接近1:21。 据了解,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实施办法》,企业先行投入资金开展研发活动,以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数,申请自治区本级财政研发投入奖补。 奖补方式包括企业研发投入增量奖补、特别奖补和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增量奖补是以企业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量为基数,根据企业投入强度规模进行分段,按10%至20%多个档次比例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每年奖补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特别奖补是对上一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特别大的企业,且该企业持续保持了其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给予特别奖补,每年的特别奖补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同一企业可同时申请增量奖补和特别奖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研发奖补是按照年度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20%进行奖补,单个企业设置最高补助金额,且不得与增量奖补叠加申报。 此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广西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据统计,2019年广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67.1亿元,较2018年增加22.2亿元,增幅达15.3%。
企业投入成为主体,基础研究投入加速,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我国研发投入连续创新高 《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06日 第 01 版) 成功完成32次宇航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300次大关;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完成部署;雪龙2号首航南极;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 2019年我国科技事业交出的这份亮眼成绩单,离不开持续高强度的科技经费投入。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为2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企业投入主体地位稳固。 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总量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经费投入增速较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全社会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达成了高度共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龙海波说。 从国际上看,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邓永旭介绍,2013年以来我国R&D经费总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二。R&D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已接近欧盟15国平均水平。 企业的投入主体地位稳固。2019年,企业R&D经费比上年增长11.1%,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4%,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68.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2.4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强度1.09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越是困难,越要加大研发投入,越要坚定转型升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说。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基础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增速比上年大幅加快10.7个百分点;占R&D经费比重为6.03%,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基础研究经费占比首次突破6%。 区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201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7.7%和14.8%,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从区域看,京津冀、长三角地区R&D经费分别比上年增长14.0%和12.9%;长江经济带R&D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10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研发投入高增长的背后,是财政科技支出突破万亿元,政策环境持续向好。 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报》显示,2019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1071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中央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双双保持较快增长,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邓永旭说。 政策环境继续改善。国家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相关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的惠及面分别达到66.0%和56.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企业对这两项政策的认可度分别达到87.1%和88.9%,分别比上年提高2.8个和2.2个百分点。 进步很大,差距犹存。邓永旭介绍,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与美日等科技强国相比尚显不足,R&D产出多而欠优的现象亟须改善。“下阶段,应努力实现对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的精准支持,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主动性和自主权,不断提高R&D产出质量和效率。”(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