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8月,银行股再度面临解禁压力。数据显示,8月3日有3家银行限售股解禁,合计解禁股份为13.16亿股,以7月31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达112.04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大额解禁可能带来短期压力,但当前银行面临的政策环境有边际向好趋势,随着行业负面因素不断消化,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三家银行同日解禁 8月3日,A股市场迎来3家银行限售股解禁,解禁市值合计为112.04亿元。 7月30日晚,苏州银行(002966)发布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公告,称本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12.91亿股,占该行总股本的38.74%,占该行解禁前流通股本的387.38%,限售股上市流通日期为8月3日。 公告显示,苏州银行本次解禁共涉及2810名股东,其中2713名为自然人股东,自然人股东所持有的解禁股占比为40.92%。以7月31日收盘价计算,苏州银行本次解禁市值高达110.53亿元。 除苏州银行外,近日还有紫金银行(601860)和江苏银行(600919)发布限售股上市流通的公告。具体来看,紫金银行此次限售股上市流通数量为69.68万股,占解禁前流通股本比例为0.04%,解禁市值305万元,上市流通日期为8月3日;江苏银行解禁股数量约2448.04万股,占解禁前流通股本比例为0.21%,解禁市值1.48亿元,同样将于8月3日上市流通。 业内人士指出,大额解禁会使股票短期承压,但解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分析解禁影响关键还要看解禁的股东构成、股票市场整体环境以及估值等多方面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解禁股份的持股方以个人或者存续期临近的基金为主,那么可能存在较大的套现动机;但如果持股方以大股东或战略投资者为主,那么抛售压力就会相对较小。 解禁规模小于去年 2020年以来,已经发生过21次上市银行限售股解禁事件,大部分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解禁。其中,解禁数量超过一亿股的包括紫金银行、青岛银行(002948)、张家港行(002839)、西安银行(600928)、青农商行(002958)、兴业银行(601166)、渝农商行(601077)、杭州银行(600926)、浙商银行(601916)、上海银行(601229)和邮储银行(601658)。 数据显示,除8月3日解禁的3家银行外,接下来面临解禁的银行还有浦发银行(600000)、常熟银行(601128)、渝农商行、宁波银行(002142)、浙商银行、邮储银行、北京银行(601169),解禁数量合计达208.75亿股,解禁股市值粗略计算高达1120.22亿元。其中,解禁数量最大的是邮储银行,解禁规模为73.95亿股,紧随其后的是渝农商行(45.42亿股)和浙商银行(44.61亿股)。 整体来看,2020年解禁的银行股数量和市值均少于去年。统计显示,今年银行股解禁的数量合计为299.12亿股,市值合计1705.45亿元,而去年为314.93亿股,市值达2403.56亿元。 中长期估值将持续修复 与解禁潮一同袭来的还有破净潮。截至7月31日收盘,36家A股上市银行的算数平均市净率为0.83倍,其中27家处于破净状态,4家处在1-1.1倍之间,超1.5倍的仅有宁波银行(1.91倍)。 虽然银行股当前解禁、破净不断,但对于银行股后市,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行业负面因素不断消化,板块估值修复可期。 东吴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认为,市场今年以来对银行基本面已经过度悲观,且机构持仓上半年也明显降低,银行股交易不活跃。看好中报落地后银行股估值进入修复通道,一方面,“做实不良、利润下滑”后,预计优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将明显提升,抑或不良率明显降低,资产负债表更扎实;另一方面,目前宏观经济延续上行趋势,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会逐步映射到对银行基本面的预期。 中银证券(601696)分析师励雅敏称,银行板块具备低估值、高股息率、低仓位的特点,在经济、监管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消除后,机构对银行板块配置意愿有望提升。 国泰君安银行团队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压力和企业还款压力,达到实体与银行“双赢”效果。当前银行面临的政策环境有边际向好趋势,有助于对板块的悲观情绪修复。经济持续复苏叠加无风险利率下行,银行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2020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同时也将迎来大量IPO前股东解禁,其中上市前的股权私募投资者占比过半。根据Wind数据统计,本周三科创板解禁市值(包括部分限售期六个月的股票)按上周五(7月17日)收盘价计算,解禁规模高达近1800亿元。其中中微公司、睿创微纳、西部超导等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 众所周知,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是偏负面的,除非股东对企业充满信心,不采用抛售手段,而是耐心持有。否则,就会给市场带来冲击,对相关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科创板解禁,一方面,市场的容量还不大,还没有过解禁的先例,如此大规模的解禁,到底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心里没底;另一方面,由于科创板解禁集中于少数几只股票,因而,解禁的个体规模很大,到底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观察。 而从业内人士的分析来看,对科创板即将迎来的解禁,也是意见不一。有认为影响不会太大的,也有认为影响会比较大的。有认为只会短期形成影响的,也有认为可能影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有认为影响是局部或者个体的,也有认为影响会是整体和全局的。也就是说,对科创板迎来的首次解禁,确实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问,也有各种各样的疑惑。 那么,此次科创板解禁,到底会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影响是大还是小呢?笔者认为,可能与眼下的市场格局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目前市场本身就不太稳定,就存在着比较大的波动性。大盘到底向上还是向下,投资者很迷茫,也很纠结。因此,会对解禁股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如果市场积极向上,解禁股集体抛售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并有可能用持有来支持市场向上。反之,如果大盘是向下的,解禁股抛售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抛售的动力会增强,继而会进一步对大盘产生压力,迫使大盘向下运行。所以,从大盘与解禁股的关系来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从解禁股自身的情况来看,科创板运行一年来,投资者获得的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私募基金在上市前的股权投资,有比较强烈的抛售欲望。除非大盘出现非常好的表现,才有可能使这些私募投资者暂时下压抛售欲望外,一般情况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售,先将利益入袋为安。还要不要继续投资,需要根据情况再考虑。如此,解禁股对市场、对企业的影响是存在的,甚至是比较大的。 当然,面对即将到来的解禁潮,相关企业会不会从市场与企业的角度考虑,与私募投资者等沟通,放慢解禁后的抛售节奏,稳定市场与企业,就要看大股东与投资者的关系,看大股东对投资者有什么样的承诺了。尤其是效益的承诺,如果能够确保企业效益稳定、业绩稳定,私募股权基金也不一定非要抛售不可。在哪不是赚钱,只要有钱赚,私募基金自然愿意以静制动,何必抛来抛去呢。 能够不用过分担心的是,作为资本市场,历来就是有抛有吸的,有赚钱而去的,也有奔着赚钱而来的,有退出的,也有新进的。因此,在解禁潮到来的同时,一些新的基金或机构,也会借解禁股票可能下跌的机会,吃进股票,自然,也就不会使市场和企业受到太大的冲击了。据媒体记者统计发现,在已经披露的一季报中,合计29家私募机构旗下43只私募产品合计买入了29只科创板股票。也就是说,私募基金也在布局科创板。更何况,蚂蚁集团将要在科创板上市的消息,也会给市场增添许多新的力量。即便蚂蚁集团可能会成为吸金王,也可能会成为信心王,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信心提升。 所以,对此次科创板千亿解禁,投资者需要注意观察,防止可能出现的冲击和影响,控制好仓位,把握好投资节奏,避免受到伤害。同时,也不要过于担心,即便解禁对市场和企业带来冲击与影响,也不会太严重,不会维持太长时间。只有那些进入市场后表现不太好的企业,才有可能会因为解禁而遭受重创,其他企业,不会有明显影响。反映到市场上,也就是一些小的波动。而在波动中,还会隐含新的投资机会。
科创板,今天一岁了。 过去的一年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已从最初的“25星宿”发展到了133颗“群星”,总市值超过2.7万亿。在科创板生日的今天,还有7只股票集体上市,纷纷高开,为科创板“庆生”。 科创板的1周岁表现不俗,截至昨天,科创板上市企业首日平均涨幅为162.93%。而133家公司中,有64家上市至今股价增长,69家下跌。四舍五入刚好一半一半。 其中硕世生物和沪硅产业分别翻了6倍和3倍,晶晨股份跌了近60%。股价翻倍的公司有7家,几乎腰斩的只有3家,总体来说比较乐观。 一年多来,科创板还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多个第一:A股同股不同权第一股优刻得,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泽璟制药,A股红筹第一股华润微,A股发行价第一高石头科技,以及境外红筹上市公司回归A股第一股中芯国际。 在科创板“133颗群星”中,已经有7颗“大星星”市值超千亿,其中5家公司都是半导体行业。 而7家千亿公司中的3家:君实生物、中芯国际、寒武纪,都是在7月15日后登陆科创板。上千亿只在一瞬间。 其中万众瞩目的,从港股回A上市的中芯国际,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实现“A+H”的科创红筹企业。上市当天开盘暴涨245%。目前中芯国际总市值5902亿,超过了A股总市值排名第11位的恒瑞医药(5304亿),是科技股龙头企业和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 中芯国际上市4天之后之后,科创板又将迎来一家芯片独角兽,寒武纪。虽然寒武纪发行总规模为25.82亿元,并未达到招股书里预计的28.01亿元,但市场证明寒武纪的自信并不是空穴来风。7月20日,寒武纪上市首日大涨近230%,次日持续走强,收涨29%。今日小幅收涨幅2.55%,目前市值1124亿。 1百亿富豪制造机 科创板除了是公司实现雄心壮志的千亿土壤,还是百亿富豪的“造梦工厂”。短短一年中,科创板已经实现了7个人的百亿富豪梦。 登顶科创板富豪榜首的寒武纪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天石,被誉为85后天才少年。35岁,327亿,“英年早富”。 陈天石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出头就博士毕业,31岁研发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 2012年,陈天石和另一位中科院天才少年,师从“龙芯”项目首席科学家的陈云霁,带着中科院计算所的几个师弟,启动了神经网络处理器(AI芯片)项目,这成了寒武纪的技术来源。 双陈在寒武纪分工明确,陈云霁做“科研担当”,陈天石做“赚钱担当”。因此在招股书中,陈云霁的身影已经淡出。 7月20日,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陈天石个人财富水涨船高。 招股书披露,陈天石作为实控人,持有寒武纪约1.2亿股股份,持股比例高达33.19%。按照发稿时寒武纪1077亿的市值计算,陈天石持股对应的市值超350亿元。 科创板不仅成就了一位“天才少年”,还成就了一位“传奇女企业家”,赵燕。 赵燕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投资小天才。 1989年前后,23岁的赵燕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去了海南。通过投资服装厂生意、土地、房产,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200万元。 1992年,赵燕北上创立了华熙集团。华熙集团投资开发了一大批帝都标志性建筑:华夏银行总部大楼、CBD中环世贸中心、SK大厦等,还有著名的五棵松体育馆。 但是让赵燕在科创板压过雷军一头的,是跟上面提到的各投资领域一点关系都没有的,玻尿酸。 2000年,在北大进修EMBA的赵燕结识了福瑞达生物化工的郭学平博士,郭学平给她介绍玻尿酸的时候说:“一个玻尿酸分子能锁住一千个水分子”。简单的一句话,让赵燕听出了大商机。 当时国内医美刚刚起步,玻尿酸这个东西,别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没有飞入大部分百姓的耳朵。因此福瑞达生物化工前前后后投了800多万,依然持续亏损。 赵燕开出了净资产1.5倍的价格,拿下50%的股权,并将公司更名为华熙福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物从2005年起,开始领跑全球玻尿酸行业。 2018年全球玻尿酸原料总销量达到500吨,华熙生物产量近180吨,占比近36%。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60%。 2019年,华熙生物登上科创板。上市至今涨幅超70%。不到一年的时间,赵燕也跻身于科创板百亿富豪。 而除了“天才少年”、“天才投资家”,创业板的富豪榜上,也不乏“躺着赚”的“天选之子”。 除了实控人、核心高管身家暴涨至百亿,许多“搭车”的自然人股东身家也一夕之间身家过亿。 生物医药企业百奥泰目前市值约246亿,通过七喜控股注资的实际控制人是易贤忠、关玉婵、易良昱。从名字不难推断,这三个人正是一家三口。 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百奥泰的股东中,持股比例中最大的不是爸爸易贤忠,而是他95后的儿子易良昱。易良昱在百奥泰没有担任实际职务,但合计持有百奥泰40.93%的股份,仅以这些股份计算,个人身家近百亿元。 不需要创业,也不需要搞科研,创业板就可以造出身家百亿的95后少年。 创业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百亿富翁神话,也从侧面说明了,创业板的百亿富翁榜上,多是过客。 与2019年10月的科创板富豪榜相比,除了当年的科创首富,华兴源创实控人陈文源之外,其他的名字已经再没有出现在同一个榜单中了。而陈文源当时登顶富豪榜的140亿身家,也缩水到了106亿。 22000亿解禁,能经得住诱惑吗? 随着科创板一周岁的到来,首批科创板首发股份、机构配售以及战略配售股份也到了集中解禁之时。 根据数据统计,科创板仅7月的解禁规模就超过2000亿,是全年解禁规模近4成。而今天7月22日的23只个股集中解禁规模高达2151亿元,占全月科创板解禁规模的97%,规模集中度高得可谓惊人。 这些解禁的公司中,不乏超千亿的大牛股:澜起科技301亿、中微公司393亿。后者上市以来股价已经翻倍。 其他多数今日解禁的个股上市以来表现平平,估值也有所回落。 当持有的股票涨幅惊人,估值夸张的时候,有这么一个可以落袋为安的机遇摆在面前,要不要随着解禁,把自己从“虚拟”亿万富翁转现,或许是上面那些百亿CEO和更多身价过亿的高管们现在最“甜蜜的苦恼”吧。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高管,还有更多在这些科创板公司上市前融资入股的机构们同样也有这样的“苦恼”,并且不会是少数,他们赚到可能比大多数创始人还要多。 当然,最苦恼的肯定还是散户,割肉还是站岗,这是一个问题。 上述于今天解禁的个股多数都已经在科创板跌幅榜上排队,明显跑输指数。看来,咬牙选择割肉的人还是不少。 股市,玩久了就是一个“先死后活”的过程;如今的大白马大蓝筹,哪个当年没做过抽水机?有研究表明,新股一般从“抽水”状态转为“生财”状态,平均需要3年。当然有快的,比如美团,一上市就成了牛股;也有慢的,例如中石油,不说了。 所以,对公司来讲,上市是一道关;对投资者来讲,解禁是一道坎;过了之后,公司与投资者就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了。行的公司,总有一天会行;不行的,就算现在再牛逼,也有尘归尘土归土的一天。 如今,科创板开通一年,随着上市越来越常态化,解禁减持看多了就不叫事了。唯一值得担忧的是科创板超高的估值,少则大几十倍,多则成百上千倍的PE,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如果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1000倍,那就意味着投资于这家公司的回本年限需要1000年,谁活得了那么久啊? 所以,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蚂蚁金服这种巨头的上市,科创板的估值总会有回落的那一天。这将是谁也躲不过的一次终极审判:不论是公司,还是投资者;也不论是机构、是散户、还是游资。
摘要:在七月至九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能减持的也就800亿元左右。 7月22日,科创板一周年之际,部分锁定期一年的限售股迎来集中解禁。据数据显示,本次科创板解禁市值接近1800亿元。 巨量解禁为市场带来不稳定情绪。财经评论家水皮认为,市场认为1800亿元巨量减持势如洪水猛兽,但从最近走势来看,其实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一方面,虽然总共减持1800亿元,但在七月至九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能减持的也就800亿元左右,额度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中微公司与澜起科技作为本轮减持量较大公司,近日走势都比较强劲,说明对未来的减持是有心理准备的。 据数据显示,中微公司(688012.SH)7月21日收盘价为217元/股,7月22日解禁1.94亿股,解禁市值420.98亿元。澜起科技(688008.SH)7月21日收盘价为97.81元/股,7月22日解禁3.41亿股,解禁市值333.53亿元。 前述两只科创板股票近期走势较好,7月21日,中微公司上涨3.29%,市值达到1161亿元;澜起科技连涨两个交易日,其中7月21日上涨2.16%,市值达到1105亿元。 水皮坦言,如今还在场内坚持的投资者是不会惧怕减持的,相反更担心不减持的操作。毕竟,同中芯国际、寒武纪相比,科创板大多数股票的发行价上涨的幅度已经回落了很多。与此同时,科创板即将迎来蚂蚁金服科技龙头,将会有更多资金向上海市场、科创板市场聚集。除此之外,证监会组织参与新股配售的六大科创基金,也有可能进行接盘。市场投资者担心的7月22日尖峰时刻,事实上洪峰已经提前消解。 7月17日,首批6只科创板基金正式获批,为万家、富国、汇添富、易方达、南方、博时共6家基金公司旗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6只基金对科创板有明确的投资比例设置,产品运作上采取定期开放模式,是“纯正”的科创板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早有预案,对此次科创板解禁进行加码缓冲。7月3日,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股东以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和配售方式减持股份实施细则》。 上交所认为,《实施细则》的发布是深化推进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完善科创板股份减持制度。 除此之外,本周将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玉龙认为,将为市场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基准。随着科创50指数推出,预计后续将陆续有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发行,为科创板带来新的增量资金。
一、科创板发行融资节奏快于传统A股,实现有序扩容 与A股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发行节奏更快。截至2020年7月17日,科创板开市近一周年以来共实现130家科创公司上市,明显高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52/31/61家。融资额方面,开市一年内科创板共实现首发募资2015.2亿元,同期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1324.3/349.3/319.8亿元。可见,自2019年7月正式开市以来,科创板不仅在一年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并且目前已成为企业上市融资的重要渠道。 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保持较高水平,实现有序扩容。截至2020年7月17日收盘,科创板总市值为2.9万亿元,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52.6/12.8/8.9万亿元,科创板总市值规模已经是创业板的32.5%。科创板规模快速扩容的同时,运行情况保持平稳,开市以来科创公司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162.7%,同期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股的平均开板涨幅为199.5%/162.3%/211.8%,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同样较高。另外,从周度数据看,科创板周度上市首日平均涨幅基本大于100%,且近几周平均涨幅显著高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平均开板涨幅。这表明在科创板保持较快的发行节奏的同时,二级市场表现出了良好的承接能力,科创板成功实现了有序扩容。 下半年解禁高峰来临,从创业板经验看科创板的首次“大考”。2020年下半年科创板将迎来解禁高峰,预计共有5024.6亿元市值的限售股在下半年陆续解禁,其中仅7月22日一天解禁市值便高达2184.5亿元,是科创板总流通市值4453.4亿元的49.1%。下半年解禁股结构中,94.4%均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其余为首发一般股份或机构获配股份。行业结构看,下半年科创板解禁的市值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业,占解禁总市值的65.5%。借鉴创业板经验,我们认为此轮解禁短期对科创板形成一定的情绪和流动性压力,但影响时间较短且实际冲击有限。2009年创业板正式开板,2010年11月1日迎来解禁高峰,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当日解禁股数平均占解禁前流通股数的50.3%。通过行情复盘,我们发现大额解禁后几天(11月1日至11月3日)创业板表现确实明显弱于万得全A,但这一影响的持续时间很短。在大额解禁后的一周(11月8日)开始,创业板便显著跑赢万得全A。与首批创业板公司解禁相比,我们认为此次解禁短期也将给科创板带来考验,主要因为:(1)本次科创板解禁市值占流通市值的49.1%,与当时创业板的50.3%基本相当;(2)本次科创板解禁股份的持股浮盈高达192.4%,远远高于当时创业板的37.9%,创投等资本解禁后获利了结的动力更强。不过,借鉴创业板经验,此次科创板解禁除了对投资者情绪层面上的影响,其实际冲击有望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消化,中长期并不会影响板块原有的上升趋势。另外,科创板已创新性推出了询价转让和配售等老股东退出机制,有望缓解解禁对二级市场的压力。综合而言,我们认为科创板能够顺利通过此次“大考”。 二、坚守科创板定位,注册制改革“试验田”硕果累累 已上市公司科创属性强,充分体现科创板定位。科创板自设立以来便具有鲜明的差异化定位,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开市一年来,虽然上市公司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但以证监会和上交所制定的科创属性指标衡量,科创板的科创成色保持较高的水平。从研发水平看,科创板上市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均值为13%,其中79%的科创板公司的这一比例大于5%。另外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拥有103项发明专利(剔除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后为58项),其中92%的公司拥有多于5项的发明专利数量。从成长性看,科创板2017-2019年收入CAGR为28.7%,利润CAGR高达51.9%,成长性表现突出。行业分布方面,科创板上市公司均属于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分布家数最多,分别占比39.2%、23.1%和17.7%。 科创板制度创新频出,注册制改革“试验田”成果丰硕。科创板运行一年来,这块注册制改革的“试验田”在不断进行着各种探索,并已在制度创新方面结出累累硕果:(1)发行与上市制度方面,作为首个试点注册制的A股板块,科创板上市标准更具包容性,且随后针对具有差异表决权安排(特殊表决权)的企业和红筹企业制定了针对性指标,以更好地服务优质科创公司。另外,科创板网下首发询价机制充分市场化且仅限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以更好地发现公司价值。为了保障上市后股价的稳定,同时完善或引入了战略配售、保荐跟投和超额配售选择权等配套制度;(2)交易制度方面,科创板提高了个人投资者开户门槛,并将每日涨跌幅上限调整为20%且上市前5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更成熟;(3)再融资制度方面,科创板取消增发的盈利条件以与上市标准更好地匹配,同时增设小额快速融资简易程序,以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便捷性;(4)退出机制方面,科创板创新性地提出询价转让和配售制度,为上市前股东尤其是创新资本的退出提供了多元化、更灵活的渠道。这些制度的创新,有利于科创板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为科创板的平稳高效运行提供支撑,也为创业板等其他板块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充分发挥科创板融资定价功能,投资者共享科创红利 科创公司上市融资更高效灵活,市场化定价充分发现企业价值。注册制下,科创板发行上市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上市审核效率显著高于核准制下的传统A股,大大提高了上市公司融资效率。2019年7月22日至2020年7月17日,科创板公司从受理到上市平均用时227天,明显低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635/573/569天。另外,科创板上市标准更灵活,尚未盈利的成长期公司、具有差异表决权安排的企业以及红筹企业符合相关条件后均可在科创板上市。目前科创板已上市的130家企业中,尚未盈利的公司7家、特殊表决权的公司1家、红筹企业2家科创板的包容性使这些公司的上市成为可能。对科创公司而言,科创板除了能更高效灵活地上市融资,在首发定价方面也比传统A股更有吸引力。首先,由于科创板上市标准灵活多样,决定了发行定价环节需要采用PE、PS、现金流贴现甚至市值/研发费用等多种估值体系,估值方法更加科学。在此基础上,科创板首发定价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询价方式,专业机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估值模型和专业判断确定理想的价格区间,并通过充分博弈使最终发行价得以充分反映市场的主流预期,同时也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在多元化估值体系和市场化询价机制的结合下,科创板定价能力更为有效,其首发估值较传统A股有明显突破。目前130家科创板已上市公司平均首发市盈率为66倍,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平均首发市盈率仍然维持在23倍附近。 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科创板投资,共享科创企业成长红利。科创板上市公司均属于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财务指标上也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因此对各类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不过,不同类型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参与科创板投资主要有打新和二级市场交易两种方式。由于科创板首发配售大幅向网下专业机构投资者倾斜,叠加较高的上市首日涨幅及发行规模,使得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十分可观,为基金产品提供了不俗的超额收益。2020年7月,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账户数平均为5058个,是2019年7月科创板刚开市时2157个的2.3倍。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网下初步询价申购额则从2019年7月的3083亿元大幅提高至2020年7月的12101亿元,增幅接近300%,可见机构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的热情持续高涨。随着机构参与程度的大幅提高,科创板询价环节博弈程度越来越激烈,报价入围难度显著增加。2020年以来,科创板网下有效报价申购比例(入围率)持续下降,由1月份的80.9%最低下滑至5月份的66.5%。激烈博弈的背后,是可观的打新收益。根据我们的测算,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以来,分别为1亿产品规模的A/B/C类投资者创造累计打新收益率26.35%/25.01%/21.69%。 二级市场投资方面,我们对2019年底公募基金披露的所有持仓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公募产品持有科创公司总市值为250亿元,占科创板流通市值的2.9%。虽然低于主板/中小板/科创板的3.8%/4.8%/5.7%,但与主板的持股比例差距较小。另外,2019年底科创板只运行了不足半年,一些机构对投资科创板仍较谨慎,预计2020年以来随着科创板的逐渐成熟,公募持仓占比及参与度继续提高。2020年以来,已有5只科创主题3年封闭基金成立,另有南方、博时、富国及万家4家基金公司的科创板封闭运作基金已上报证监会。持仓行业结构方面,科创板中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行业公募持股比例最高,分别为21%/19%/19%/19%。除了公募等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积极性也较高。开市一周年来,科创板的换手率整体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且今年4月以来换手率呈现持续提高的趋势,最近一周换手率已高达21%。另外,科创板融资余额也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近一周科创板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为4.7%,万得全A的这一比例仅为2.2%,可见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热情较高。 四、继往开来,科创板经验为深化注册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综上,科创板作为A股第一个试点注册制的市场,作出了诸多重大的制度创新,并在长达一年的实际运行中不断地对这些制度进行完善,使其更符合科创板定位和资本市场实际需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曾在科创板设立一周年时表示,“科创板改革肩负着两大使命,一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二是用这块‘试验田’推动资本市场基本制度改革。”经过前文的回顾,可以说目前科创板成功肩负起了这两大使命,即在高效地服务科创企业的同时,为存量市场的注册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事实上,从目前已公布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文件看,主体的改革思路和举措正是与科创板一脉相承的,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快速推进本身也离不开科创板所积累的经验支持。
7月份,A股迎来年内最大的解禁潮。数据显示,7月份将有259家公司限售股上市流通,解禁数量为201.89亿股,据7月17日收盘价计算,预计解禁市值约为6161.84亿元。7月20日,中信建投(601066)3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持股解禁的股东为西藏腾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中信建投7月17日收盘价47.2元/股计算,本次解禁规模约为142亿元。 据“金融1号院”不完全统计,中信建投在本次7月20日解禁后,在9月1日还将迎来新一轮解禁。年内,还有包括财通证券(601108)、国元证券(000728)、东方证券(600958)在内的3家券商也将迎来限售股上市流通。其中,财通证券有11.82亿股限售股也将在10月份解禁,以其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为143亿元。 中信建投3亿股 限售股上市流通 7月20日,中信建投3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持股解禁的股东为西藏腾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中信建投7月17日收盘价47.2元/股计算,本次解禁规模约为142亿元。 据中信建投证券部分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限售股上市流通公告显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于2018年6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首次公开发行完成后,公司股本变更为76.46亿股,其中59.85亿股为限售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8.28%。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上述59.85亿股限售股中,西藏腾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3亿股限售股的锁定期为根据公司A股股票上市之日起满12个月及持股日起满48个月孰长原则确定,据此,上述股份将于2020年7月20日起上市流通。 同时,中信建投在本次7月20日解禁后,在9月1日还将迎来一轮1.51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以最新收盘价计算,中信建投年内第二轮解禁市值也将超过70亿元。 7月份,在中信建投之前,已有山西证券(002500)、红塔证券(601236)的限售股已上市流通。在7月6日,红塔证券已经迎来11.1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市值约为247.96亿元,这也是红塔证券自去年7月5日上市以来迎来的首次大规模的解禁。7月10日,山西证券迎来7.61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股份类型为配股股份上市,解禁市值约为62.41亿元。 对于7月份的大批解禁,天风证券(601162)策略联席首席刘晨明团队认为,“7月份理论解禁规模虽大,但主要来自科创板,剔除科创板压力和上半年各月差别不大。同时,7月份的解禁高峰更多是由首发密集解禁导致,而从数据上看,历史上首发原股东密集解禁导致的解禁高峰,上证综指下跌概率仅有25%,其背后是首发原股东解禁并不像定增一样与产品捆绑,解禁后股东集体卖出的动力较弱。对于板块和行业来说,景气度趋势对行业在解禁冲击中的表现起到重要影响。” 年内还有17.39亿股 券商股待解禁 据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已有包括中原证券(601375)、华林证券(002945)、国海证券(000750)、中国银河(601881)、天风证券、东吴证券(601555)、浙商证券(601878)在内的7家券商迎来了解禁,共计122.94亿股,对应当时的市值累计约为1104.93亿元。 其中,中国银河的解禁规模最大,1月23日其解禁数量多达52.18亿股,对应当时的市值约为577.11亿元,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其次则是浙商证券,6月29日其解禁数量为21.25亿股,对应当时的市值约为206.55亿元,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天风证券的解禁规模位列第三,3月31日,其解禁数量为14.86亿股,对应当时的市值约为75.93亿元,股份类型为配股一般股份。 年内,还有包括财通证券、国元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也将迎来大规模解禁,共计17.39亿股。其中,以7月17日收盘价计算,财通证券解禁规模最大,10月26日财通证券将有11.82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迎来解禁,解禁市值预计将超过140亿元;其次是9月1日,中信建投年内第二轮解禁市值也将超过70亿元,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同时,国元证券11月2日的解禁市值将约为34.85亿元,东方证券12月28日的解禁市值将约为6.72亿元,股份类型均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 编辑:余俊毅值班主编:李文
牛市风头正劲,A股在今日又迎来了暴涨的行情。而在市场飙升的同时,本周(7月13日至7月19日),A股迎来了近900亿元的解禁潮以及大规模的新股发行潮。 900亿元解禁潮来袭 数据显示,本周45家A股公司合计有33.17亿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以上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粗略估算,解禁市值超过了885亿元。 从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来看,这一指标超过50%的有4家,金龙羽的比例更是达到了79%;占比处于10%至50%区间的有15家,包括三只松鼠、东尼电子、国科微等,其余公司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比重不足10%。 数据来源:Wind 从解禁数量来看,超过1亿股的上市公司合计有9家,前三分别是京沪高铁、中铁工业、金龙羽,解禁数量分别为6.08亿股、3.84亿股、3.42亿股;15家公司的解禁数量处于1000万股至1亿股之间,包括长春燃气、移远通信、上海临港等公司;剩余的21家公司的解禁数量不足1000万股,其中航天信息最少,仅为3.48万股。 图片来源:Wind 从解禁市值来看,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合计有15家,中际旭创、三只松鼠、移远通信的解禁市值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72.2亿元、148.24亿元、101.59亿元;解禁市值处于1亿元至10亿元区间的有13家公司,包括华大基因、值得买、三七互娱等;剩余公司的解禁市值均不足1亿元,其中航天信息仅为66.89万元。 图片来源:Wind 从上述数据来看,金龙羽、大元泵业、君禾股份、移远通信等公司的流通股会飙增,而且解禁的均是首发限售股,绝大部分股东的收益都很可观,后续如果股东大幅减持将会对公司的股价形成打压。 不过,在“疯牛”行情之下,这些利空似乎都不足为惧。 今日有18家公司迎来解禁,然而这些个股的股价全部上涨,其中N新强联、大元泵业、凌霄泵业更是录得了涨停。 数据来源:Wind 本周29只新股齐发 本周除了大规模的解禁潮之外,还迎来了新股发行潮。 7月以来,新股申购数量持续高位。上周(7月6日至7月10日)沪深两市以及新三板精选层合计有19只新股陆续申购,而在本周更是29只新股齐发,合计发行数量9.27亿股,预计募资规模182.60亿元。 今日有15只新股发行上市,占据了本周新股发行总量的半壁江山;周二有10只,周三有2只,周四有2只。 从所处的板块来看,本周申购新股中有7只科创板新股、3只主板新股、5只创业板新股和14只新三板新股。 图片来源:Wind 今年以来,在牛市行情的催化下,多只新股在上市后过起了数涨停板的日子,单签打新收益超过10万元的新股不在少数。 数据来源:Wind 康华生物是今年最牛的新股,迄今已经连收18个涨停板,股价已经来到了512.17元/股,是目前A股市场的第三高价,仅次于贵州茅台、吉比特。 以今日的收盘价计算,该股的单签打新收益已经达到了22.09万元,是今年以来最赚钱的新股。 另外,从成交量、换手率、封单量等指标来看,该公司的股价后续大概率还会上涨。 图片来源:Wind 国盾量子是另一只万众瞩目的新股。该股在上市首日一度暴涨超10倍,以盘中最高价计算,单签的收益超过18万元,而按照收盘价计算,该股的单签收益也有14.9万元。 图片来源:同花顺 甘李药业目前也已经连收11个涨停板,后续如果继续涨停,单签收益也很有可能超过20万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今年的新股不仅发行得多,关键是涨得非常好,堪称是新股大牛市! 而结合发行价、所处的行业、公司的知名度等多项指标来看,申昊科技、科思股份、德林海、芯鹏微、奇安信等公司的打新收益应该不错,投资者能得到一个丰厚的“红包”。 IPO狂潮是牛市特色 近期频繁出现超级打新周则源于今年以来的IPO狂潮。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一共有11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84%,融资总额为1393亿元,同比增长131%,更是创下近5年以来的新高,仅次于2015年的大牛市。 数据来源:Wind 而在下半年,中芯国际最高募资525亿元的IPO大单,可以直接冲进A股历史融资榜第5名,甩开中国建筑、工行、平安、邮储等一众业界大佬。 图片来源:Wind 另外,截止7月8日,创业板注册制12天已经受理256家企业,超过了审核制下最后一次披露的排队家数——196家。 大规模的IPO狂潮就像是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机,不断地分走市场中的资金。 不过,大规模的IPO也证明了当下的A股市场其实正处于一个不错的状态。 回溯过去十年间的IPO数据可以发现,发行家数最少的是2013年,其次是2018年,然后是2014年、2012年。 图片来源:Wind 从沪指的走势来看,2013年、2018年正是下图圆圈标注的区间,当时沪指的表现非常差,正处于一波下跌趋势之中,而发行数量排名靠前的年份2017年、2016年、2015年、2019年基本都有一波“小牛”行情,其中2015年上半年更是一波“疯牛”行情。 图片来源:Wind 2013年,肖钢履新证监会第七任主席。彼时,兰州一位股民曾直言:“股市不到3000点不批IPO。” 而江苏苏州一位网友表示,公司上市是融资的好渠道,但证券市场绝不是提款机。在目前低迷的行情下,IPO千万不能开闸。莫一次次伤了股民的心。 另外,在行情非常差时,证监会历史上曾几度暂缓IPO发行。 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遭遇雪崩,千股跌停频频出现!当年7月份,证监会推出“王炸”措施用来救市,决定IPO发行暂缓,最终历时4个月。 行情火热,市场掀起IPO狂潮,行情进入寒冬,IPO发行数量大减的现象其实也不难理解。 对于监管层来说,行情一片大好,股民跑步进场,市场资金充裕,此时多一点公司IPO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小,而且还能给市场降降温,完全是一箭双雕;行情很差时,市场交投不活跃, IPO的抽水效应会对行情形成冲击,此时监管层会按下暂停键。 而对IPO的公司而言,牛市行情中登陆资本市场,公司可以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也会比较好看,简直美滋滋。 所以说,在“疯牛”中,解禁潮、IPO狂潮、减持潮的出现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投资者不用大惊小怪。 当然了,这些利空消息多多少少会对投资者的心理带来压力。不过,在一波大行情中,拿住手中的筹码是很关键的一件事。 总而言之,在选股中,还是要选择那些基本面过硬、没有利空消息的个股,这样才能拿得住,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