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和客户行为的逐渐变迁,ATM机的功能和服务正面临巨大冲击。记者调查发现,受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影响,以及出于运营成本的考量,多家银行正在减少ATM机数量并调整其布局,着力将其布放至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如重点县、空白县;同时,加大自助机具的智慧化转型力度。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长假中,不少消费者可能面临这样的窘境——扫码支付时突遇网络信号弱,转而想用现金支付,可钱包里往往没有多少现金,想要寻找ATM机取现,却发现不仅没带实体银行卡,ATM机也难以寻觅…… “消失”的ATM机去哪里了?记者调查发现,受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影响,以及出于运营成本的考量,多家银行正在减少ATM机数量并调整其布局,着力将其布放至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如重点县、空白县;同时,加大自助机具的智慧化转型力度,大额现金智能柜员机、远程协同智能柜员机、实时制卡智能柜员机、智能领取机等一系列新型机具正不断涌现。 二季度减少3万余台 作为线下服务渠道,ATM机长期扮演着银行网点的有效补充角色,它可以突破银行网点柜面服务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存款、取款、汇款等基础金融服务触手可及、“7×24小时”随时可得。 1987年,我国引进了第一台ATM机,此后我国逐渐发展成全球最大的ATM机市场。近年来,ATM机功能不断拓展,已经从过去以现金存取为主,逐步发展成多功能服务载体。 但是,在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当下,ATM机渐渐失去了光彩,其数量也出现了缩减趋势。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国ATM机数量为105.21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3.0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ATM机数量7.52台,环比下降2.85%。 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截至6月末工行全行营业网点达15787个,自助银行25602个,自动柜员机79544台,较上年末减少2647台。此外,截至2020年6月末,中国建设银行正在运行的自助柜员机为83379台,较去年末减少3388台。 相比之下,网络交易金额再创新高。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前7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2.1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仅10月1日当天,其交易金额就超过3300亿元,同比增长15.5%。 除了数量减少,ATM机的布放区域也正在发生改变。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正在统筹推进网点优化,启动县域网点结构调整工程,加大对部分重点县、空白县网点布放力度,以提高贫困县网点覆盖率,增强县域金融服务能力。 银行服务渠道生变 那么,让ATM机数量减少和调整布放区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记者调查发现,其变化背后的核心逻辑是银行服务渠道、获客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移动互联网崛起前,银行与用户建立联结的方式主要是线下网点、自助机具。为了增加获客渠道,大规模铺设网点、增设ATM机的做法曾盛行一时。然而,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用户取现需求减少,线上操作大幅增加。 “过去,银行从业者信奉‘终端制胜,渠道为王’,这句话现在仍然没有过时,只不过,终端从网点、ATM机演变为电脑,再后来被手机取代,服务渠道越来越依赖于线上。”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在形式上,银行已经从“砖头银行”演变成“鼠标银行”,进而发展到目前的“指尖银行”。 董希淼认为,随着金融科技蓬勃发展和客户行为深刻变迁,ATM机的功能和服务正面临巨大冲击。 一方面,互联网和信息科技为手机银行、智能客服等提供了强大支撑,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支行。当前,95%以上的个人金融业务可以通过手机办理,即便需要实时对话沟通,也可以借助机器人来完成。 另一方面,客户行为正在发生变迁,越来越多客户偏爱数字化、移动式的服务体验,银行网点、ATM机较难满足客户随时随地获取服务的需求。 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银行业平均离柜率已高达89.77%,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排斥聚集”逐渐成为常态,非接触银行服务兴起,将进一步加剧银行ATM机的式微。 此外,居高不下的购置、运营、维护成本也成为银行减少ATM机具数量的一大因素。“在行业已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即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帮助银行提升效率、规模和用户体验,降低成本和风险。”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说。 智慧化转型成重点 多位业内人士预计,未来ATM机的数量仍将进一步减少,但对于已投入使用的机具,其智慧化变革将愈发突出,线下网点、ATM机将被定位为线上渠道的补充。 当前,已有多家银行打造了5G智能网点、智慧银行旗舰店等新型网点,以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推动线上与线下、远程与现场相结合,让金融与泛金融服务无处不在。 记者走进位于北京金融街的工行“智慧银行旗舰店”,发现该网点的自助机具已突破传统ATM机功能,引入了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科技。 在智能服务区,布放着大额现金智能柜员机、远程协同智能柜员机、实时制卡智能柜员机、智能领取机,它们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票面大额现金处理、远程坐席协同、客户新申请信用卡立等可取、现金实物订单化预约自取等服务。此外,为了更好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场景中,该网点还配置了工商执照制证机、个人征信报告查询机、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等政务服务设备。 “下一步,银行应该对网点、ATM机进行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并加快推进线上线下融合、联动,推动服务渠道协同和资源整合,激发网点、ATM机发挥线上渠道难以具备的功能,提高辐射能力和服务张力,与线上渠道一起为客户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服务。”董希淼说。
北京五环内室外5G网络覆盖率已经超过95%,你用上5G网络了吗? 日前,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宣布了共建共享1年以来的成果。据公开信息显示,在这1年时间里,双方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超30万。 “北京五环内室外覆盖率超过95%,平均下载速率超过450Mbps,并实现全球首例200M带宽下2.7Gbps峰值速率,让用户畅快体验5G的大带宽、高速率。”中国电信方面表示。 5G室内投资 有望加码 在两大运营商共建共享的一年里,我国5G建设高速推进。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双方在全球率先制定了5G共建共享系列技术方案,推动和主导5G共建共享相关的R16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 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双方累计开通5G基站超30万,初步估算可为两家节省建设投资超600亿元,基本实现了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投资,快速形成5G网络覆盖能力。 谈及未来的发展,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方面表示,双方坚持以独立组网SA为5G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架构,坚决打造技术领先的5G网络,积极推动网络升级部署,共同推动SA产业链成熟完善,力争9月30日前具备SA商用基础网络能力。 “目前来看,全国有48万站5G基站,5G网络覆盖扩大至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使更多用户可享受到5G高速网络服务。”某运营商从业人士告诉记者。 “网络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告诉记者,年内5G基站数量还会增加。付亮同时坦言,目前来看,5G网络想要实现室内深度覆盖还需要时间,运营商仍在努力。 “5G的投资一定会与3G、4G的投资有明显的区别。”在付亮看来,“5G投资会更倾向于需求拉动,例如某大厦地下室向运营商提出5G覆盖的需求,那么运营商就可能去满足这个需求,这也是5G商业化的过程。现在有的地方其实已经实现室内覆盖了,下半年运营商很有可能会加大室内覆盖的投资。” 年内上亿用户 有望用上5G网络 更多的覆盖率意味着更多的5G用户增量。 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5G新兴服务贸易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透露,目前,全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48万个。5G终端连接数不断增长,5G网上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个亿。 事实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早在相关公告中披露了5G用户数量。据中国电信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达到3.43亿户,净增790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达到3784万户;中国移动披露的信息显示,其移动客户数达到9.47亿户,其中4G用户为7.6亿户,5G用户则达到了7020万户;中国联通方面未就5G套餐用户量进行披露。但即便如此,仅从中国移动以及中国电信两家披露的信息来看,我国5G套餐用户量也已经超过1亿户。 付亮告诉记者,工信部以及运营商统计数据的口径各有不同,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统计的数量依据是使用5G资费套餐的用户数量,而工信部统计数量的依据则是使用5G手机的联网用户数量。 但在付亮看来,上述两个数据都并非真正的5G用户数量。“预计到今年年底,使用5G手机、5G套餐并连接5G网络的真正5G用户数量会大幅提升,很有可能超过1亿户。” 5G网络覆盖率提升以外,5G终端价格以及5G资费套餐价格的下行,亦是推动5G用户数量上行的重要因素。“今年肯定会出现专门的5G套餐,价格会降至50元至60元左右,这个价格能够覆盖至6亿多的用户。”付亮告诉记者,“同时,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就在‘双十一’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价格在一千元以内的5G手机。届时,六成购买新手机的用户将会选择购买5G手机。” “预计到今年年底,5G套餐用户总量将在1亿5千户至2亿户之间,今年我们一定能够看到运营商想尽办法吸引5G用户,努力提高5G运用率的现象。”付亮说。
据交易所公告,铁科轨道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众望布艺中签号出炉,投资者可缴款。福昕软件、科威尔、海昌新材、豪悦护理众望布艺公布中签率。 【新股提示】 申购:无 上市:铁科轨道 中签号:众望布艺 中签率:福昕软件 科威尔 海昌新材 豪悦护理 缴款:众望布艺 【上市】 铁科轨道今日上市 发行价格22.46元/股 据交易所公告,铁科轨道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569,发行价格22.46元/股,发行市盈率为32.53倍。 主营业务:以高铁扣件为核心的高铁工务工程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高铁运营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工务工程产品。 【中签号及缴款】 众望布艺中签号出炉 中签号码共有19800个 据交易所公告,众望布艺公布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1980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1000股众望布艺A股股票。 中签号码如下: 【中签率】 福昕软件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01% 据交易所公告,福昕软件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4,974,254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4,613,714,500股。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7,028,299 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1.54%,占本次发行总量的58.37%;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4,393,000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8.46%,占本次发行总量的36.49%。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3006080%。 科威尔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90% 据交易所公告,科威尔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005,331户,有效申购股数为26,195,357,000股。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1,140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0%,占本次发行总量的57%;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760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40%,占本次发行总量的38%。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901278%。 海昌新材网上定价发行中签率为0.0129% 据交易所公告,海昌新材(300885)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3,669,263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54,850,128,500股。本次网上定价发行的中签率为0.0129157142%。本次发行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全部股份通过网上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不进行网下询价和配售。 豪悦护理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38% 据交易所公告,豪悦护理公布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15,783,007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00,758,868,000股。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66.7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2,400.3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90%。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382222%。
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8月26日,登记在册的证券从业人员总数为33.02万人,较2019年末有小幅增长,结束了近两年从业人员总数连续下滑的态势。 今年以来,股市交投趋于活跃、资本市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券商业绩普遍出现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不仅从业人员数量已开始正增长,券商的各类融资活动也明显增多。 回看前3年的数据:2017年末,证券从业人员数量为34.23万人,2018年末降至33.58万人,至2019年末进一步减少到32.88万人,呈逐年递减之势。而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已较去年底时有所增加,扭转了此前的下滑趋势。 而通过分析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可总结出三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走向:首先是经纪业务从业人员数(经纪人及投资顾问合并统计)呈逐年下滑趋势,但进一步细分,经纪人的数量在加速减少,投资顾问数则逐年增加;其二,研究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投行业务人员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且今年以来的增量更为显著。 具体来看,经纪人被逐年出清的力度较大。2017年末,券商的经纪人总数为9.04万人,而目前已降至6.92万人。与之对应,投资顾问的数量则从2017年末的4.02万人增至5.76万人。 今年以来,经纪人数量缩减规模最大的3家券商分别为申万宏源、海通证券和方正证券,分别减少527人、358人和324人。同时,头部券商中信证券的经纪人数量已降至10人,几乎全部出清。而今年投资顾问人数增加最多的3家券商是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增加441人、351人和324人。 对此,一家中型券商的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券商经纪业务由线下转至线上的趋势十分明显,新设营业部配备的人员数量一般都很少;另一方面,经纪业务的财富管理转型是大势所趋,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加,预计券商压缩经纪人数量、增加投资顾问的力度还将加大。 研究所业务方面,登记在册的分析师数量从2017年末的2589人增至目前的3457人,今年以来新增分析师人数最多的3家券商是长江证券、开源证券和华西证券。其中,开源证券、华西证券均以卖方研究业务作为展业重点。 投行业务方面,保荐代表人数量由2017年末的3489人增至4212人。 从各家券商的数据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民生证券今年以来保荐人队伍扩充明显,分别增加58人、48人、42人,而被处罚的广发证券保荐人大量流失,减少29人。
中国证券业协会开展了2019年证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研究工作,于8月12日发布《2019年证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2019年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为338,730人,较2018年下降1.63%,但成熟人才占比、学历结构、专业水平、国际化人才储备等方面均有所优化。从从业年限来看,具有6年以上从业经历的人员占比由2017年的54.14%上升至58.43%;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占比较2017年增长1.71%;从国际化人才结构来看,具备境外留学背景人员及具备2年以上境外工作经验人员占比均持续增加。从证券公司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自营投资、机构销售、财富管理、信息技术等人才需求增加,证券公司人力总成本近三年持续提升。 2019年证券公司总部整体人数呈增长趋势,一半以上的业务线人员数量有所增长。从具体业务条线来看,随着行业财富管理转型步伐不断加快,财富管理业务人员数量增长最快,增幅高达56.89%;金融与科技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人员数量近三年持续上升;内控、人力资源、运营(及存管、清算)人员数量增幅均超过7%;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国际业务、战略发展等业务条线人员数量有所下降;党群、工会、团委、纪检人员的配置得到进一步加强。 据报告分析,当前证券行业人才发展主要面临关键人才供给不足、尚未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人才体系、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及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同时,《研究报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推动证券行业人才发展的建议。
周三同花顺等行情软件上,仙鹤股份(603733)换手率出现了惊人一幕,达到106.48%,已经突破了换手率公式的限制。 众所周知,换手率是某个上市公司当天交易数量除以可流通股份的一个百分比。高换手率一般出现在大小非解禁之时,出现在某个新股打开连续涨停板的时候,看好的资金蜂拥而入,和迫不及待要出去的股东迅速换手,换手率高,一般都伴随着较大的利好或利空。 按照上述算法,换手率不可能超过100%,这是由A股当天T+1的交易制度决定的,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卖出,这就意味着,当天能交易的股票数量,不可能超过可流通股股数。这和可转债不同,可转债为T+0交易,同一个标的当天可以被买卖很多次,或许可以出现几亿元流通的盘子,但交易近百亿元的极端案例。 行情软件显示,仙鹤股份8月5日成交金额为19.19亿元,成交量为6603万股,流通市值为17.30亿元,而行情软件上的仙鹤股份的流通股股份为6201万股,和截至半年报的实际流通A股数量相同。 而实际上,6月22日开始,仙鹤股份的可转债仙鹤转债,就开始债转股。从6月22日到6月30日,由于可转债转股,仙鹤股份流通股和总股本都新增加了7500股。 而随着仙鹤股份股价上涨,仙鹤转债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如上交所网站披露,截至8月4日,仙鹤转债累计转股为5807.32万股,累计转股比例达到61.65%,当日转股为371.92万股。 这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可转债转股数量比较大,每天都会导致可流通数量出现巨大变化,而行情软件不仅没有跟得上,还一直没有更新。 如果更新及时,那么截至8月4日,仙鹤股份总股本会增加到67007.32万股,流通股数量会从6200万股增加到12004.32万股。 由于8月5日转股数量还没有更新,目前无法算出8月5日真实换手率。假设8月5日的可流通股数量按照8月4日计算,当天成交量6603万股,那么换手率为55%。由于相邻两个交易日转股数量有限,真实换手率水平应该与此相差不大。 所以,行情软件显示的换手率数据,其实也丧失了真实性。根据上交所公布的转股数量,可以算出仙鹤股份8月4日、3日的真实换手率。4日成交量为3453万股,流通股数量为12004.32万股,换手率为28.76%,3日成交量为4093万股,其流通股数量为11635.4万股,换手率为35%。 由此可见,仙鹤股份近期换手率虽然不低,但总体还算正常。 近期仙鹤股份股价大涨,可转债转股有利可图,也吸引一些套利者买入可转债转股,加速了可转债转股。 仙鹤股份证券部员工回应称,公司近期经营正常,股价大涨可能和公司近期披露半年报预告业绩较好有关。公司预计2020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为27000万元至29000万元,同比增加106.49%至121.79%。
当地时间8月1日,一名24岁的男子因枪伤被送医治疗。至此,2020年美国纽约市发生的枪击案数量达到了777起,已经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总数。 纽约市警方2日也向福克斯新闻证实了这一点,警方发言人透露称,1日晚上以来,又发生了更多起枪击案件,但该发言人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美国《纽约邮报》最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纽约市共发生了776期枪击事件。如今暴力事件的增加对纽约市的每个行政区都产生了影响,已经有至少942人因此受伤甚至死亡。 报道称,1日晚被送医的男子是在布朗克斯区莫特黑文的交火中受伤的,而一位住在该地区超过半个世纪的居民表示“从没见过如此糟糕的状况”。“枪击变多了。我跟你说,我小时候,这里最恶劣的是用刀。”他说,“还有铁链和球棒。然后下一代人,(用的是)枪。” 然而,距离2020年结束还有5个月的时间,不少人依然对情况是否能有所改善持悲观态度。退休纽约警官、约翰·杰伊学院刑事司法教授约瑟夫·贾卡洛内认为,“从现在开始的情况只会变得更糟”。 他分析指出:“随着枪击事件的持续发生,随之而来的报复犯罪也会继续。这是个恶性循环,虽然纽约市警方尽力减少这种恶性循环,但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在一些情况下也不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