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10月19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逆回购操作。
回购股份显示的是公司对未来价值的认可,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有的时候回购未必就是对未来价值的认可,而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那就是向市场传递一种信号,为了提振股价。 格力电器(行情000651,诊股)因为董明珠女士的缘故,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最近格力电器推出了新的一轮回购方案,成为市场的热点新闻,格力电器公告称,收到公司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珠海明骏”)《关于提议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份的函》,提议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且不超过6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回购的股份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是在第一轮不超过60亿元回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一轮回购方案。 这样大手笔的回购方案,理应充分激活投资者的热情,大幅度推高股价,可是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格力电器股价走势平稳,14和15日分别上涨3.02%和0.59%,实际上股价决定于公司内在的价值,回购只能提振短期市场的信心,尤其是公司业绩增长市场大环境不好下,效果更好,另外回购股份注销远比用于股权激励对股价影响更大,格力电器第一次60亿元回购股价最高达到63亿元,并没有触及回购股价上限70元,提出新回购方案股价在56元左右可能没有达到公司预期目的。 新的股东入住格力电器以后,格力电器中报分红高达每股1元等于是把上半年利润基本分光了,加上上半年已经实施了60亿元回购,格力电器是需要拿出历史上的现金储备才能支撑回购,如果再实施不低于30亿元不高于70亿元回购,会对格力电器的现金流构成一定的压力,另外年报格力电器大概率也会实施现金分红,格力电器更加需要吃老本,消耗以前储备的现金资产。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目前的市场而言,格力电器需要储备更多的现金资产,集中精力加快转型,2020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下降127.45%,另外公司也是减少支出保证利润不至于下降太多,销售费用降了50亿,管理费用和研发研发费用都减少近20%,作为一家龙头企业,研发费用下降,是值得一件商榷的事情。 2月16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指出,第一大股东高瓴资本旗下的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2月13日将所持902,359,632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15%)质押给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此前,在高瓴解盘珠海国资委的格力股份交易中,招行牵头提供了200亿元贷款,格力电器股价的稳定对于高瓴资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股价是与高瓴资本收购格力电器成本还有不小的距离,不会对高瓴资本抵押股权融资构成任何的威胁,这个时候并不需要通过回购提振股价,而是应该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加快格力电器的多元化经营,改变目前经营相对单一的局面,减少空调行业波动带来的业绩扰动,就整个空调行业而言,产能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过剩的产能,很容易带来空调从业者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 格力电器中报显示,空调占主营收入的60%,要比19年85%低很多,但是这主要是空调收入下降所致,而不是多元化经营所致,结果就是格力电器中报不佳,受疫情影响,格力电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06.02亿元,同比下滑28.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但是同为电器行业的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主营收入空调占比是46%,疫情冲击就比格力电器小得多,美的集团营业收入1390亿元,同比下降9.56%,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8.29%。 就格力电器电器而言,公司认为,格力电器现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但这不改变主业主要是空调的事实,个人观点是减少分红,停止新的一轮股份回购,加快脚步向工业装备领域转型力度,拓展公司新的收入,才能更好的提振股价,依靠回购提升股价不是长久之计,股价中长期走势决定于公司的业绩增长和投资者对未来公司成长的预期,也就是决定于公司 的内在价值,只有格力电器向投资者展示未来业绩增长是可以预期的,即使不回购股份股价也会上涨,过去很长时间,格力电器也没有回购股份,可是格力电器凭借业绩增长的预期,投资者作为一家白马股而股价涨幅巨大。 从第一轮回购股份来看,公司公告是4月17日,次日股价走势平稳,截至目前股价从54.70元涨到现在是58.47元,上涨3.7元左右涨幅7%,从全年来看,下跌了11.65%,而美的集团股价则是上涨了30.64%.(未复权)。可见回购对公司股价影响也是分化的,关键是公司的业绩增长问题,投资者是不是认可。
继之前的股票回购计划推出之后,10月13日格力电器(行情000651,诊股)再度抛出60亿元的回购计划。假如这两次股票回购计划如期执行,那么将会刷新近年来A股市场的股票回购规模新高。 受回购消息刺激,格力电器最新一个交易日的股价上涨3.02%,单日成交额达到60.68亿元,总市值为3465亿元。即使如此,格力电器仍与美的集团(行情000333,诊股)有着1820亿元左右的市值差距,而从两大家电巨头的股票价格表现来看,目前美的集团已经较格力电器高出18元的空间。 今年以来,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的股价表现,显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截至目前,格力电器年内下跌10.53%,而美的集团年内上涨32.83%,2020年成为格力与美的拉开价格与市值差距的重要年份。 在格力电器股价低迷的背后,格力电器也开始从引入大股东、加大现金分红以及加大股票回购频率等方面下功夫。 其中,今年以来,格力电器已计划采取两次的现金分红,第一次是今年的6月份,格力电器采取了10派12元的分红措施。至于第二次,则目前仍处于董事会预案之中,拟采取10派10的分配方案。假如格力电器如期完成现金分红,那么今年以来格力电器的股息率将会明显提升。 至于股票回购,格力电器年内的回购频率较高,且每一次的回购资金总额均在数十亿元以上。从股票回购以及现金分红方面下功夫,格力电器究竟在下一步什么样的棋呢? 从直接影响分析,股票回购注重回购后的操作策略,如果是直接注销股票,那么将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价值,投资者也会从中受益。但是,对格力电器来说,则采取了回购后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这对投资者来说,可能未必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利好了,因为未来的股权激励考核标准如何及未来执行的力度如何,这本身存在较大的未知数。与此同时,如果上市公司制定出偏向于高管的宽松激励政策,那么对公司的中长期发展并不有利,甚至会加速资本套现的步伐。 至于现金分红,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投资者,且提升他们的股息分红水平。但是,如果第一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持股数量庞大,且起到了高度控股的状态,那么持续高额的现金分红,可能会沦为变相的利益输送。对高瓴资本来说,目前旗下的珠海明骏持股占格力电器总股本的15%,但因第一大股东以及第二股东的持股比例差距较小,尚不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自高瓴资本进驻格力电器以来,虽然曾经有过一轮加速上涨的行情,但好景不长,2020年格力电器却逆势下跌,高瓴资本的这一笔投资,看似略显失策。不过,对聪明的高瓴资本,显然并不看中眼前的股价涨跌,更可能看中了格力电器的现金奶牛优势。从接连的现金分红以及股票回购等举措来看,高瓴资本还是明显受益的。 除了看到格力电器现金奶牛的优势外,高瓴资本通过一系列股票回购、现金分红等举措,或孕育着一场布局。站在目前格力电器所处的环境分析,与美的集团的差距似乎有所拉大,而近年来格力电器在空调业务上的市场份额以及行业话语权似乎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动摇。 今年以来,因疫情的冲击影响,从而加大了格力的去库存压力。由此一来,面对今年上半年相对逊色的经营业绩表现,更坚定了接下来格力电器的渠道改革信心。很显然,与接连的股票回购以及现金分红相比,市场更注重的还是未来格力电器的业绩表现以及渠道改革的效果,假如格力电器跨不过这一道坎,那么与美的集团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美的集团,同样属于家电行业的巨头企业,但与格力相比,美的集团不仅在全品类持续发力,尤其是小家电及海外业务成为美的集团抗风险的主要因素,而且美的集团近年来在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数字化业务等方面也是显著发力,而在数字化深入推进的背后,实际上美的集团已经跨越了传统家电的属性,更有着加速向高科技企业靠拢的趋势。 与美的集团相比,现阶段的格力电器,既有单一品类过于依赖的现状,即使近年来格力电器有意压低空调营收的整体占比,但在其它业务发展上,尚未形成非常有力的突破;又有格力电器逐渐形成对于个人形象的依赖风险,而美的集团则采取职业经理人的形式,而实控人的高度放权,却让美的集团职业经理人可以放手去做,若这一模式得以延续,那么将有利于美的集团的长远发展,并不会因过度依赖个人而发生经营决策上的重大变化。 一场疫情的到来,让市场看到了多元化布局的优势,而美的集团凭借全品类排行名列前茅的优势,实现了抗风险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如果美的集团继续巩固阵地,并加大研发创新及产品质量的水平,那么美的集团的投资优势将会有望延续。至于格力电器,留给它的时间似乎不多了,在与美的集团比拼的过程中,格力电器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因为格力电器有着扎实的根基,所以未来可否改革转型成功,仍需要看高瓴资本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下一步更具实质性的改革动作。否则,格力与美的集团的市值差距,可能仍会存在较长的时间。
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 2020年只剩下不到100天的时间,中国经济挑战依旧。在年初经历了新冠肺炎冲击后,中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抗击疫情,紧接着经济走上了艰难复苏的道路。在复苏过程中,货币政策起到了“强心针”和“及时雨”的作用。2020年进入四季度,未来货币政策会如何走? 我们将货币政策分为流动性和信用两个层面,也可将这两个层面称为银行体系流动性(狭义流动性)和实体经济流动性(广义流动性)。银行体系流动性关系到短端利率水平,影响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影响银行在长期中提供信贷的能力和意愿;实体经济流动性则反映了实体经济获得信贷的情况。 我们通过对这两个层面流动性的分析,预测未来尤其是10月货币政策的走向。 近期央行的流动性操作 首先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节后第一天10月9日,面对10月1日至今5600亿元逆回购的到期,央行并未进行逆回购操作。背后的原因是节前央行连续开展了14天逆回购操作,已注入期限稍长的流动性。9月30日,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4天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利率2.35%。这是继9月18日以来连续第10个工作日开展14天逆回购。 9月份以来,央行密集开展公开市场操作。除了9月15日外,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操作方式上,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连续10个工作日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72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 另在市场资金表现面,9月底,即便9月30日因为长假影响,利率明显提高,但在之前的两个工作日中,隔夜Shibor曾下跌8.3个基点至0.602%,创下历史新低,显示流动性较为宽松。 央行为何增加14天逆回购投放? 总体而言,节前公开市场操作整体规模较大、频率较高、利率不变。明显增加14天期逆回购的操作,央行主要有何考虑? 连续14天的逆回购,正是为了应对10月9日到期的大额逆回购。同时,节前DR014就在持续上行,央行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考虑到跨季度和长假因素导致的资金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满足银行体系近阶段的新增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愿。 在经历了上半年货币宽松和三季度的货币边际收紧后,央行近期重新加强了逆回购和MLF等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从操作规模和频度看,央行力求通过及时的逆回购操作使得DR007在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9月下旬DR007短暂回落后,在上周迅速回升至逆回购利率2.20以上。操作利率不变,则体现了当前货币政策“量”和“价”有所分离的精确导向性。 节后流动性如何走? 回过头来看,今年二季度的宽松流动性确实仅仅为了抗疫,经济复苏逐步加速后,宽松流动性一去不复返。 不过,边际上,流动性仍然有放松空间。9月流动性较8月份呈现略宽松的态势,通过央行的操作看,未来流动性可能会保持略宽松的状态,不必担心会明显收紧。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的表述中,“坚持总量政策适度”的内容不见了,同时继续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说明央行可能会对未来流动性在边际上有所放松。 后续央行仍然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将银行间短期融资利率控制在逆回购利率附近,不会过分放松和收紧。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引导,结构性政策会更加得到重视。 10月LPR预测 再看实体经济流动性,即对信贷扩张情况和实体经济利率变化的展望。由于工业部门复苏速度持续向好,当前经济复苏的结构性问题反而显得更加明显,限额以下消费和线下服务业仍然在缓慢修复的路上。由此来看,面对结构性问题,总量政策和LPR等代表总量利率水平调降的必要性仍然较小,预计近期LPR下降的概率仍然较小。 从实体经济流动性看,结构性分化问题仍然明显,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供需两旺,资金在持续流向房地产,反映住房贷款的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在6、7、8月连续三个月比去年多出超过1000亿元,汽车等地产下游产业链消费增速也已经超过去年。但制造业和限额以下消费依旧疲弱,显示资金仍然很少进入这些部门。在此背景下,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也更加强调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继续推行,预计央行仍然会坚决严控资金流向,将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
格力与美的不仅在空调市场激烈竞逐,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也在开打拉力赛。在二级市场回购方面,两家公司相继开启股份回购之后,先有美的上调最新一轮回购价格,后有格力半年时间便开启第二轮巨资回购。 10月13日晚间,继半年前开启公司历史上首次回购之后,格力电器再抛30亿到60亿元回购计划,倘若按照上限比例落地实施,公司回购斥资总金额有望突破百亿元,成为今年A股回购金额最大的公司。 回购金额或超百亿 10月13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收到公司大股东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关于提议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份的函》。基于对格力电器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为完善格力电器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司管理层及骨干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有效推动公司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明骏”)作为格力电器单一第一大股东(持股15%),提议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的股份用于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具体来看,第二轮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不超过6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0元/股。 这是格力电器时隔半年筹划的第二次巨额回购。在今年4月,格力电器审议通过《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不超过60亿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68.8元/股。据Wind数据,这是格力电器历史上首次回购。 此后格力的第一次回购便稳步推进。公司最新披露的回购进展是,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9418万股,支付的总金额为51.82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空调两巨头“回购赛” 就在格力电器在半年之内推出最高超百亿元回购计划的同时,“老对手”美的集团也在稳步推进自己的回购计划。 截至2020年9月30日,美的集团已经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了2954万股股份,最高成交价为73.50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6.30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17.88亿元。 比较来看,美的集团决定开启最新一轮回购运作的时间要早于格力电器,且上市以来决定回购的次数远超格力,不过单次回购规模和斥资金额难敌后者。因此,美的集团的回购更有“持续小跑”的意味,而格力电器则更倾向于使用“单次大剂量”。 今年2月,美的集团决定启动最新一轮回购,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回购部分公司股份,回购数量不超过8000万股且不低于4000万股。今年9月,公司决定将股份回购价格上限不超过63.41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5元/股,显示了公司推进回购的决心。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美的“持续小跑”效果相对更强。10月13日,美的集团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收于75.89元。格力电器55.91元的当日股价相对于历史高点69.36元尚存一定差距。随着格力再抛巨资回购,14日的股价表现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本报记者 姚进 临近季末节前,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加码公开市场操作。统计发现,9月份除15日外,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其中,除了常规的7天逆回购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还开启了14天逆回购操作,10个工作日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金额累计达7700亿元,操作利率均维持在2.35%水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9月下旬以来,14天期与隔夜市场利差加大,显示市场跨季资金偏紧,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也趋于谨慎。从央行操作节奏、净投放量与市场利率波动看,央行通过多种工具、灵活操作,主要是为确保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近期DR014(银行间质押式回购14天期利率)持续上行,央行连续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主要是考虑到跨季度和长假因素导致的资金需求增加,一方面是满足银行体系近阶段的新增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意愿。”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称。 值得注意的是,自9月25日以来,尽管央行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但多日资金面仍处于净回笼状态。例如,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元;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30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500亿元。 对此,有银行资金交易员认为,尽管本周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转为净回笼,但由于此前大力投放后,多数机构的跨季资金需求已基本完成,跨季资金面整体并无太大压力。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表示,9月份资金面流动性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9月下半旬,为了稳定季末流动性,央行持续开展14天逆回购,整体数量却不大,可以看出央行虽不希望资金面过紧,但也没有大额投放的意愿。 “近期市场资金面短期存在波动,但整体市场利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市场流动性保持适度宽松。”周茂华认为,市场流动性及央行政策曲线主要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策组合拳及时有效,经济稳步复苏。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复苏仍不平衡,部分行业尚未摆脱疫情影响;外围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国内仍需要适度货币金融环境支持,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国内政策需要保持总量适度情况下,更强调精准滴灌,引导有限金融资源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三农”、小微民营及制造业领域,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9月28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本次例会着重强调“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等。 周茂华表示,本次例会央行对政策效果与经济复苏描述更加乐观,预示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发挥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作用,落实此前创新直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因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临近“双节”和季末时点,市场资金再次呈现跨月资金从紧、隔夜资金宽松的分化局面。 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9月29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维持不变。因29日有2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临近“双节”和季末时点,央行加码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9月下半月以来,央行多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满足市场的跨月资金需求。不过,随着时间靠近月底,隔夜利率逐渐回落至低位运行,但跨月资金利率依然不断提升,反映出资金面的结构性分化。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从央行月末持续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来看,央行维护市场流动性的意愿相比过去几个月有明显的增强。10月资金面将面临“低超储+财政压力+结构性存款压降”的三重压力,货币政策积极投放或是最大变量,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 净回笼资金无碍跨季资金需求? 9月下半月以来,央行多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截至9月29日,9月以来除了9月15日,央行在其余工作日均开展了逆回购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央行18日重启14天逆回购操作以来,9个交易日累计开展14天逆回购操作7200亿元。 不过,自9月25日以来,尽管央行仍开展公开市场逆回购投放,但多日资金面处于净回笼状态。例如,9月28日由于当日有1000亿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600亿;9月29日有2000亿逆回购到期,实现净回笼1000亿元。 从资金利率的表现看,9月中下旬以来,银行间资金需求冰火两重天,月内资金需求很弱,隔夜回购利率(DR001)近日一度跌破0.6%创纪录新低,不过跨季融入依旧踊跃,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DR007)和14天期利率(DR014)不断走高。 一大行资金交易员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季末资金面最紧张的时候并非月底最后一周,而是月底的倒数第二周,央行此时多会开展14天期逆回购,满足市场的跨季资金需求。临近月底,隔夜资金的需求量较低反而会推动利率不断走低。 “尽管本周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再转为净回笼,但由于此前大力投放后,多数机构的跨季资金需求已基本摆布完成,所以虽然当前7天期和14天期资金利率仍维持相对高位,但跨季资金面整体已无太大压力。”上述资金交易员称。 四季度不排除降准可能 近年来,央行较为注重平滑季末、节前等重要时点的市场资金面脉冲式高需求,会通过持续进行短期流动性净投放、加大公开市场逆回购资金期限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保障资金利率波动的总体稳定。 不过,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不在于季末资金面是否会平稳,而在于进入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会进行边际微调。从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次例会的表态看,不再提“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并重新提及“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等变化,引发了市场对于四季度流动性有望边际缓和的猜想。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认为,从历史季节性规律看,四季度除10月是缴税大月,财政存款净回笼会给流动性带来一定抽水效应外,四季度在财政投放和央行维稳跨年流动性需求的背景下,流动性整体充裕程度通常高于前三个季度。在目前银行体系长期负债压力较大,央行有意呵护资金面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季度央行也将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的状态,三季度流动性偏紧的格局将有望边际缓和。 “考虑到10月是缴税大月,10月底前地方专项债需发行完毕,基础货币存在较大缺口。为对冲流动性缺口,央行不得不进行较大规模的基础货币投放以进行对冲,甚至不排除央行有10月税期(10月23日)前降准的可能性。”屈庆称。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院副院长明明也认为,从商业银行准备金池总规模来说,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总量仍处于紧平衡。10月总体的逆回购到期压力大致与8月、9月持平,低于6月和7月。由于10月仅有3周工作时间,预计随着政府债供给压力的上升,央行逆回购投放将会更加积极。 “10月流动性面临‘低超储+财政压力+结构性存款压降’的三重压力,且货币政策积极投放或是最大变量,MLF超额续作可以预期,也不排除央行降准的可能。”明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