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达能向外公布2020年财报,去年销售收入下滑1.5%至236亿欧元(约1845亿元人民币)。 搜狐盘点发现,除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业务单元获得了3.4%的增长外,专业特殊营养、饮用水和饮料业务均出现了下滑。 其中,饮用水和饮料业务大幅减少16.8%,2020年已连续四个季度下滑。 达能表示,尽管疫情对部分渠道的销售造成了干扰,影响了专业特殊营养与饮用水和饮料业务的表现,但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的销售在去年恢复了稳步增长;在去年四季度,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在所有地区也得到了持续改善。 在中国,以爱他美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在第四季度恢复增长。 疫情影响2020年销售收入下滑1.5% 作为全球知名的跨国食品公司,达能2020年也未能抵挡住新冠疫情的冲击。 公开资料显示,达能创建于1966年,业务遍及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能旗下拥有达能、依云、脉动、碧悠等多个产品品牌。 根据财报,2020年达能集团销售收入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下滑幅度从Q2的5.7%减少至Q4的1.4%。 其中,第四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6.28亿欧元。 根据披露,2020年经常性营运利润率为14%,较2019年的15.2%下滑了1.2个百分点。 达能分析强调,利润恶化主要是由新冠病毒负面影响和额外成本推动造成。由于2021年上半年,所有地区限制持续时间和水平的不确定性,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艰难,有望在下半年恢复盈利增长。预计2021财年利润率与2020年大致持平。 达能表示,2022年目标为营业利润率大于15%,中期目标实现3%-5%的销售增长。 专业特殊营养、饮用水业务均出现下滑 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占据了达能的“半壁江山”。 分业务单元来看,2020年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销售收入为128亿欧元,占到总收入的54%,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3.4%。 达能官网显示,根据2019年数据,其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在全球市场排名第一,主要产品有DANONE、ACTIVIA 、INTERNATIonAL DELIGHT,三大市场分别为美国、俄罗斯和法国。 其中基础乳制品实现低个位数增长,植物基产品同比增长15%,由2019年的19亿欧元增至去年的22亿欧元。 达能在财报中提到,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上升了中位数,进而推动了该业务单元的业绩。 其次为专业特殊营养业务,2020年达能该业务实现了72亿欧元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9%。 达能官网显示,专业特殊营养业务主要包括生命早期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其中早期营养品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 达能表示,尽管跨境销售渠道的业务环比有所改善,但仍受到持续的边境防疫措施及旅行限制的严重影响。 而饮用水和饮料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减少16.8%,销售收入为36亿欧元。 达能提到,由于封锁,产品和渠道等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欧洲的业绩受到新一波封锁和行动限制的负面影响。 中国成为专业特殊营养业务第一大市场 不同于总体的下滑趋势,达能多个业务单元在中国市场收获了增长。 根据达能官网介绍,2019年欧洲和北美贡献了54%的销售收入,而中国是达能总体业务的第二大市场,达能中国在集团全球销售额中占比近10%。 其中,中国是专业特殊营养业务的第一大市场,主要产品为爱他美、诺优能奶粉。 财报披露,在中国,达能专业特殊营养业务国内销售渠道的业务在第四季度恢复增长。 达能表示,这主要得益于爱他美产品的出色表现,其在“双十一”期间销售排名领先并在第四季度取得更多市场份额。 同时,中国饮用水单元,脉动第四季度也实现了小幅增长。 达能在中国的投资仍在加码。 2020年7月,达能曾公开表示将在中国投资1亿欧元用于开发婴儿奶粉等专业营养品。 这一投资被用于在上海设立一家以母乳和肠道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研发中心和收购青岛的一家婴儿奶粉工厂。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2020年12月公布的项目环评文件显示,达能青岛工厂总投资为80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婴儿配方奶粉1万吨。 根据项目规划,项目最快于2021年3月投入生产。 随着收购青岛工厂,达能集团将拥有在中国的第一家婴儿奶粉生产基地。 而在2020年11月,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谢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表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达能全球第一大市场。
原标题:就业率超高的专业推荐,初高中生也可报名! 无论是最耳熟能详的 P2P还是 第三方支付,平台数量激增,用户数量不断累积,融资数量不断提升,都使互联网金融获得了投资人以及资本市场的认可。 除此之外还有非常OK的薪资,应届生起薪10万,工作2~3年收入上涨50%,骨干员工35万年薪轻松到手。 这样的薪资水平和成长潜力你心动了?接下来大家一起看看这个行业的发展概况和就业情况吧。 1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 顾名思义,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传统金融业务,但所产生的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却是1+1>2。 一张图看懂互联网金融 新的金融业态: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结合传统金融产生出现在的各类金融业态; 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互联网金融各模式本质上提升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效率提升和降低成本; 符合惠普金融:通过互联网加快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服务于更广泛的群体。 2 互联网金融行业就业前景 人口需求量大 目前互联网行业拥有10~50万人才存量,金融行业拥有50万以上人才存量,而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存量仅为1~5万,由此可见 互联网金融行业不但未达到人才饱和,而且拥有巨大的人才缺口,等待着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 行业人才存量对比 从三个行业的职位分布对比中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初级职位人才比例介于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之间,而总监及以上级别的人才比例却远远不如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这与互联网金融高级别人才“一将难求”的状况十分相符。 自2015年起有将近50位银行高管投身进入互联网金融浪潮,让他们放下铁饭碗的不仅是百万年薪的诱惑更是互金行业无限光明的前景! 互联网行业职位比例 金融行业职位比例 互联网金融行业职位比例 机会分布更平均 行业城市分布情况 在地域分布上,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最多集中在北京,金融行业的人才最多集中在上海。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地域分布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上海最多,北京其次,但所占比例都不高,在互联网环境下,技术打破了地域门槛,公司所在地不再显得那么重要,无论你是钟爱大城市,抑或是独爱小城市,互联网金融行业都能为你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多元化专业背景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囊括了工、商、理、法多个学科,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多样化的学科背景同时表明拥有跨学科复合背景的人才更受青睐,发展更为广阔。 从业人员专业分布情况 3 互联网金融专业比金融科技专业更为吃香 目前,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培养方向比较与时俱进,包括面向大型商业银行网络柜员岗位,金融科技岗位,互联网金融公司行政、财务、风控、市场拓展的诸多岗位,且倾向于让学子掌握互联网金融相关技术、业务模式和管理策略,成为既懂技术又精通产品开发与运营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多种样态,包括互联网银行、互联网券商、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投行也为学子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 相较于传统金融行业的高门槛,死磕顶级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实习经历,互联网金融专业的包容性更强、就业面更广,且拥有可观的薪资待遇,预计将会成为未来的热门专业。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专业人才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新兴市场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专业型人才的缺口可能会超出想象,心动的小伙伴一定要尽快做出选择。 互联网金融专业招生院校 初高中生均可报名 点击查看招生详情 RECOMMEND 哪种脸型最容易成为空姐? “特不适合女生”的6大专业,家有闺女,谨慎报考 男空乘面试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后悔知道得太晚 给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
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京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划下重点”,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成为了未来五年政策引导、市场倾斜的主要方向。就此,在1月25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如何补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中存在的短板也成为了与会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面对当前市场中仍然存在的社区服务设施利用率低、适老化改造无法充分对接需求、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为下阶段北京如何让居家银发族“老有所养”出谋划策。 北京商报 如何提高服务设施利用率? 建立连锁体系集成服务 作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北京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网络建设已初现规模,截至去年底,本市已建成这两类服务设施约1300个。然而,总量快速扩容的同时,如何解决部分站点利用率低、闲置的问题,却也成为了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北京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速健全,一批精品驿站陆续问世,然而,在热火朝天建设的背后,也仍然存在设施利用率低的现象。”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一级巡视员宋慰祖坦言,当前,还有一些养老驿站“形式大于内容”,各方虽然下大力气、按相关标准为驿站找空间、建设施、购买服务,却“重建设、轻运营”,在实际服务过程中,人手不足、有硬件缺软件等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对此,民建北京市委秘书长王虹也提出:“当前,本市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无论是在社区-街(乡镇)-区-市四个层级,还是都市圈层面,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体来说,王虹表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区层面养老资源难以获得,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小、散、杂,老人参与社区生活缺乏基本制度安排等方面。 就此,去年底,北京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试行)》就曾提出,本市要建立驿站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服务驿站在民政部门备案后,连续三个月以上未开展服务,或者在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平台上连续三个月以上没有服务流量数据的,将及时终止运营委托协议,更换驿站运营方。 而宋慰祖还建议,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从“我提供,你使用”向“你需求,我服务”的思路转变,依托规模化的养老机构,建立连锁式的养老驿站服务体系,建立规模化的老年餐饮、助浴理发等服务,支持其与社区医院合作,开展家庭护理、医养结合等服务,以此破解社区养老驿站规模小、市场化服务体系难建立的问题。 适老化改造供需难对路? 引导AI等前沿科技入局 作为居家养老的有力支撑,适老化改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不过,作为养老领域的新生行业,适老化改造也面临着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适销不对路等。 具体来说,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吕仕杰也提出,在一些住宅小区的公建部分,免费安装的扶手、报警器给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但仍有待改进的部分。以紧急报警拉绳为例,老年人遇到突发状况时位置有很多不确定性,固定的报警绳和相对有限的长度在突发状况下作用受限。 对此,吕仕杰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技术、AI的作用,做好老年人安全防护和警报。引入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睡眠监测护理床垫、新型摔倒报警地毯等。借助这类产品,让家属实时了解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跳、呼吸、血压变化,为老年人健康管理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 宋慰祖则表示,或可尝试构建大北京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和线下社区咨询平台,将与养老服务相关的资源进行汇集,分级分类提供可查询、可咨询、可联系、可服务的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公共服务平台,破解当前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供需难对接问题。让老年人能准确、全面地了解、查找到其需要的养老服务和可选择的产品,服务企业则可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条件,获取最大的收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 服务人才短缺难题待解? 专业院校建设“加速跑” 一线养老服务岗位的用工难题,一直困扰着整个养老服务行业。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养老护理人员年流失率为40%左右。不少养老企业负责人都反映,养老护理员来源不足、招聘困难,难以留住应届生及专业人才等已成行业顽疾。 而民进北京市委也在提案中提出,当前,京津冀地区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少,人才培养规模小,老年专业“看好但不看座”,招生难成为常态。而且,三地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大纲,课程与教材缺乏规范性。尽管政府加大了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力度,但培训数量与规模有限。 对此,上述提案建议,要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专业院校建设,支持社会资本、企业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依据养老发展的需要建成若干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学校。重点面向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者等在职从业人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同时,扩大养老服务专业招生规模,制定有关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优惠政策,让学生享受相关补贴,为养老服务专业学生设立专项助学金、奖学金。 民进北京市委强调,要健全养老服务人才的在职培训制度,借助有行业特色的高等学校、专科学校、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建立一批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基地,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前、职中与职后培训,促进养老服务教学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支持将条件较好的社会办养老机构挂牌成为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培训次数和人数,逐步推进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的制度化、常态化。 为打破地区、院校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更充分的流动,王虹还表示,要进一步破除异地养老障碍,实现设施布局、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协同发展。民进北京市委也表示,应尽快研究制定多地统一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鼓励各地区选派骨干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学习。
近期,金融机构的秋季校园招聘已经基本接近尾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金融机构的面试形式更为新颖,有的机构在面试首轮采用了AI面试,有的机构在面试中加入了乐高、蒙眼拼图等游戏形式。 01“AI视频面试”也刷人 最近,今年24岁的李思琦收到了某国有大行的体检通知,这或许即将为她半年来的秋招之旅画上句号。“还不能掉以轻心,听说体检是一比三录取。”李思琦说。 9月起,李思琦开始了一路海投,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互联网公司一个不放过,她大致算了算,自己至少投了一百多份简历。尽管是国内前五院校的金融专业学生,她丝毫不敢掉以轻心,最终只有一半给了她笔试的机会。 “虽然这次校园招聘大家都在吐槽笔试题难,但是感觉最终通过率还蛮高的,我参加的笔试中80%都过了。”李思琦表示。 但面试时显然就进入了残酷的刷人阶段。李思琦发现,今年各大金融机构除了以往比较常见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或半结构化面试外,多家金融机构的第一轮面试采用了AI视频面试。 “比如某券商的AI视频面试,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在屏幕上会展示问题,看到题目后有30秒时间思考,考生对着镜头作答即可,需要在10分钟内回答3个问题。听说后台会根据你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个人形象等打分。”李思琦称,这一轮并不是摆个形式走过场,也会刷人。 在北京某985高校就读的苏笑也参加了某银行总行的AI视频面试,她介绍,自己遇到的问题大致分两类,一种是偏行为类,比如你在大学中最有挑战的一件事;另一类是看法观点类,比如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点评。“很多人还不适应对着镜头作答,有时也会出现掉线需要重新录制的情况。”苏笑称。 ▲微博网友对AI面试的讨论 据AI得贤招聘官网站介绍,AI视频面试的原理就是通过对候选人的回答内容、表情和声音特质的解析,AI将自动匹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打分,最终提供人才评估报告。业务经理只需要进行二次选择,就能筛选出胜任的候选人。 “在第一轮初筛时,由于校园招聘的应聘者众多,AI面试可以替代人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面试效率。”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部门的相关人士介绍,AI面试有一套打分逻辑,比如回答问题的流畅度、关键词的触达率、考生的礼仪和语气等,通过多个维度为考生进行综合打分。 02搭乐高、蒙眼拼图游戏闯关来了 除了AI面试,金融机构的面试题目也脑洞大开,有的玩蒙眼拼图游戏,还有的搭乐高积木。 李思琦告诉中新经纬(微信号:jwview),某股份制银行的面试经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回忆道,二面进入考场后,直接开始玩一个蒙眼拼图游戏,一共48块图形,不同形状不同颜色,面试官随机抽走几张,通过团队45分钟的蒙眼讨论得出抽走图形的数量、形状以及颜色,最终选出的一人进行3分钟蒙眼阐述。“大家蒙着眼睛讨论了一个多小时,还是很有难度的。”她表示。 苏笑参加了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总行的面试,提到这次面试,李思琦仍然记忆犹新。“虽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但是给出的材料背景是一起凶杀案,有六位嫌疑人和一名死者,需要推理出真凶,除了给定的材料外,还给了学生30元,可以从考官手中竞价购买线索。类似于剧本杀,我们是侦探的角色。”该同学回忆称,在过程中一度忘记了自己是在参加面试。 来自长沙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张明岚对中新经纬表示,自己在进入某家国有银行群面时,遇到了拼乐高并解释的环节。“考官会给考生一个题目,比如设计一下无人银行,考生根据这个题目用乐高设计并搭出来,再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她说,这样题目虽然难度很大,但会让人减轻紧张感。 某招聘网站的人力资源人士告诉中新经纬,其实各种游戏形式与无领导小组的意义类似,主要是快速评判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03理工科比金融专业更受欢迎 李思琦坦言,自己本科毕业于国内某211财经院校,研究生就读于国内前五高校的金融专业,在银行、保险、投行等金融机构都有过实习经历,但依然比不过理工科背景的同学,至今她只收到2个offer。 “我的同学本硕学计算机专业,学校也不错,可没有机构实习经验,最后他收到了5个金融机构的offer。”李思琦羡慕道。 陈宇是就读于北京市某211大学计算机专业,如今正在一家股份制银行实习。“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去金融机构工作,但找工作时发现互联网公司很难进。”陈宇告诉中新经纬,秋招时他也投了很多简历,发现银行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上班不用996,还能解决北京户口。 中新经纬发现,今年秋招,银行、券商、保险等公司都加大了对金融科技人才“招兵买马”的力度。比如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推出了“科技菁英计划”,主要为产品研发、用户研究、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等领域提供科技人才储备。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总部2021年度校园招聘岗位需求中,数字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产品创新与管理部)招聘10人。 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经济、金融专业还是银行最需要的专业之一。但银行招聘人才早就不局限于经济金融相关专业,对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都有需要。 董希淼曾撰文表示,从近年来大型银行发布的校园招聘公告也可以看出,多数岗位往往不限专业或者对专业要求比较宽泛,而金融科技相关专业人才明显受到青睐。2019年来,不少银行单列金融科技类人才招聘计划,针对信息科技人才举行专场招聘活动。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银行对计算机、数学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才需求增长。”董希淼对中新经纬指出,在此背景下,对于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综合素质高、视野开阔的人才,银行需求量非常大。
原标题:答疑丨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可以做什么? 中国移动 想问一下,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以后都能干什么? 大部分都是在互联网金融公司从事产品方面的工作,例如互联网金融理财师,互联网金融管理师,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等。 那工资待遇如何呢? 目前小编说的这几个岗位月薪资都在1.5万元左右,未来前景也非常好。 中国移动 那可以推荐一些学互联网金融的学校么? 谢谢,我去看看
近日,国网信通研发的“数据机器人”在新疆上岗的报道获评中国电力报“2020数字电力十大新闻”之一。据悉,此次评选以能源电力行业专业媒体视角,梳理回顾一年来能源系统、电力行业发生的重要事件。 据国网信通介绍,2020年10月,国网新疆电力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上线的新疆区域内首个“数据机器人”即“小喔”数字机器人,由公司子公司中电启明星研发,其利用RPA技术,在不改造现有系统的前提下,实现不同业务场景的流程自动化操作,替代或辅助低价值、无需人工决策等固定流程化操作,结束简单重复劳动,让员工创造更高价值。 据了解,截至2020年10月,“小喔”数字机器人已完成设备专业15类、配网专业5类、数据专业16类、运安专业6类,共计42类专业报表场景构建,可实现报表模块自定义快捷配置、高效率迭代发布报表。通过对多次登录系统、点击、查询、数据校验等操作实现自动化,录入人均工时由3.5小时降至0.2小时,极大提高基层工作效率,节省人工劳动。 “小喔”数字机器人具备易复制、易迁徙等特性,已在湖南、四川、重庆、吉林等7个地区分别落实部署。国网信通表示,在未来,随着“小喔”数字机器人在人员及业务规模巨大的电网企业的成熟验证,加之其易复制、易迁徙等特性,有望以较低的成本、成熟的经验向行业外市场快速渗透。
了解保险历史的人都在说92年友邦的进入给中国保险业带来了代理人制度,形成了中国当前主流的金字塔代理人架构,实际上友邦带来的是“组织发展利益“模式的代理人制度,这种制度在被引入各家保险公司后,促使展业过程中的销售费用划分、奖惩等制度逐渐固化,形成了当前各家公司的”基本法“。根据我们对文革后保险发展历史的梳理结果,这种金子塔式的代理人制度实际上在2005年才逐步稳定,并成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支撑力量。 所谓金字塔式的代理人制度最本质的就是团队组织模式呈现金字塔形状由不同层级构成,销售费用在不同层级进行划分,上一级从下一级的佣金收入中抽取一定比例盈利,这意味着底层销售人员销售出去的保单,其销售费用——提成的100%将在这个体系内进行划分,直接销售人员通常比例不超过50%,然后其上层会拿走另外50%,这意味着团队主管即使不销售保单也可以获得新保单签约的提成,这种模式有两种驱动力,这两种驱动力决定了“组织发展利益“模式的代理人制度发挥作用的上限。这个上限很重要,因为经济环境不同、市场变化、监管方向调整等都可能意味着“上限”可能失效,或者说达不到发展的目的,就需要进行调整。 这两种驱动力分别是: 第一,底层销售人员在“组织“资源支持下规避了”陌生展业“的风险,降低了成本,相当于上层通过资源或者其他方式对成单进行了”股权“投资,从而可以较容易的进行展业、成单,这种驱动力在中国保险业以量为核心的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主要体现在”陌生展业“成本上,这种成本根据我们对保险需求和不同客户数据的分析,其成本从1995年的170元左右上升到2008年的380元,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个数据变化其实意味着”新区动力“的空间产生了,一会解释。 第二,金字塔上层在“基本法“的保证下,有动力拓展更多的销售人员加入”自己的家族”,因为这意味着数量足够多的销售人员加入会平摊隐形的展业成本,且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它也切实推动了优秀的代理转向专业管理,促进了保险代理群体的升级、专业和能力分化,这对于以量变发展为核心的保险业至关重要。实际上,这种代理人向管理转型,其专业能力通过金字塔层级进行“复制“(各类培训等)是对展业外部成本的一种处理方式,准确说是链接的外部性决定的外部成本。所以这种驱动力带来的就是外部链接成本的降低。外部链接成本在知识经济的框架下可以基于对需求的分析进行测度,以保险为例,2010年其每1000元保费的外部链接成本大约在233元,是过去20年的最高,这是针对普通保险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产品请参考我们即将发布的大额保险类产品报告。 如此,就可以清晰看到,组织发展利益模式的代理人模式其核心是借助这两种驱动力(由所谓的“基本法”规定)来降低了”陌生展业“和”外部链接“成本。这里展业的成本才是整个代理人制度的核心,例如在友邦模式之前,柜台经营的人保就没有外部链接成本。为了看到中国保险业代理人制度的未来,我们需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基于这样两个成本降低的方式(即金字塔型代理人制度)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到所有需求?换句话说,是否所有的保险需求的转换(有效需求到成单)都可以用这两种成本消除达到? 这个问题在当前的互联网经济下尤其重要,因为互联网经济恰好解决的是“外部链接成本”。明白这个问题,就知道大体上中国未来对保险需求的挖掘的核心方式。 第二个问题是保险需求是否呈现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这种金字塔代理人制度,或者干脆叫做传统代理人制度所不能覆盖成本的?分析任何一个经济现象和分析自然科学不同,其一定是在特定的事件段和特定的前提条件,代理人制度本质上是为了达成保险公司和客户需求期望的交换而存在的,如果基础条件变化了,其制度也必然要变化或者引入新的模式,这就是所谓的“势“,大多数本质的失败和无奈其实是对势的把握不足。 第三个问题是制度本身在新的环境下是否“疲劳“,疲劳是个形象化的描述,包含两点,一个是其制度在新的环境中产生了新的”展业成本“和”社会成本”,之所以考虑社会成本是因为制度的调整和优化实际上是社会层面的供求决定的;二是制度优化已经不足以适应新的环境。 第一个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关联性,回答这个要看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保险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保险业经历了初步发展(1949-1958 年)、停办(1958-1979 年)、恢复阶段(1979 年至1995年),数量发展阶段(1995年到2015年)和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三个大的阶段[1]。保险需求的变化已经直接通过市场保费增长得到体现(图1),新的监管环境意味着以质为核心的增长成为主要的目标,保险的质是什么? 是风险的处置能力。这种处置能力反映在客户需求上就是对“专业”的要求,这种不是对产品本身的专业性——那是产品精算部门的工作,而是对(客户对产品的)专业期待的专业处置。这形成了知识经济中的一个新的成本,叫做“专业成本“,在知识经济框架下,专业成本与链接外部成本是反向的,换句话说用于降低链接外部成本的传统金字塔代理人模式会增加专业成本,专业成本的降低来自于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传统代理人的”单次博弈“转化为”多次博弈“的协同方式——这种方式和现在代理人团队的方式是不同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内部化方式。 结合这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就知道当前独立代理人模式必然走向历史前台,这是一种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解决专业成本的必然趋势,现在呈现的是内部化特征,即对个体独立性的保护,对专业化的需求,未来必然呈现出展业成单的协同机制,这种机制与金字塔的不同在于,它是根据承担过程的“专业“成本获取收益,是串行的,扁平的,而金字塔不同。 同时也要看到,尽管保险市场发展到了质为目标的阶段,但是整个市场的转型,或者说各类保险产品的覆盖、厚尾市场的存在都决定了存量市场的巨大,这意味着前两种成本的降低依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进一步的考虑风险处置需求的特异性、厚尾性、黑天鹅安慰效用等会一直存在。 第三个问题实际上表面的问题,但也是最直接关注的,它本质上是前两个问题的最终反应。金字塔代理人制度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存在诸多问题,这里用三个最核心的问题解释: 第一,组织发展利益的惯性思维,试图降低链接外部成本为0,表现为“拉人头“拓展业务(增员就是增客户),追求人数寻求大数定律的佣金收益(管理津贴等)而忽略培训和专业建设。这间接使得虚假宣传和误导销售两个顽疾贯穿了中国保险业数量发展阶段,甚至阻碍了当前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入。 第二,稳定的基本法抽取收益,导致代理人流失率高,当代理人意识到个体价值超过了两种成本,从而自己可以获得更高收益时就会选择离开;此外,当整个金字塔体系意识到个体创造的收益不能覆盖成本也会通过“机制“间接让代理人离开。客观地说,这是行业正常现象,但是在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影响下,代理人会寻求用更直接的方式覆盖链接外部成本,所以到了2005年之后,受此影响,代理人流失率最初的50%到2018年的90%左右,它形成了多种现象“杀熟尽,换行业”等。这种做法还直接影响到了保险业在生命质量经济下的“行业收益”,因为代理人流失,导致了大量保单成为“孤单”“孤儿单”。 第三,金字塔机制在专业成本方面没有优势,这个前面介绍了,其直接的现象是代理人专业化动力不足,寄希望于专业成本通过团队来平抑;另外一个现象专业成本构建的壁垒当基于金字塔机制平抑的时候,形成了巨大的个体压力,因为互联网平台、AI智能客服等使得其迁移成本巨大,这种压力使得代理人在进行这方面展业时,壁垒高企,而没有适应变化的“基本法”将其转化为压力,根据我们对代理人的调查,除了以上流失率的数据还发现,整体上代理人对其自身健康的评价是从2010年开始逐渐下降的。 那么当前900万代理人面对这样的变革时,应该如何做?是否有清晰的方向? 当前的独立个人保险代理人制度是否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代理人首先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即对于陌生展业成本、链接外部成本和专业成本的降低,自己的资源和价值集中在哪里,这就像两条不同的河流,找准自己的吨位很重要,或者说是一个开始;之后代理人关心的才是“管理素质“”专业能力“,这样的定位其实出发本质上在需求,不客气的说,大多数保险公司其实对保险需求没有微观层面的深刻认识,这反映在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代理人的培训其实没有找准这个定位。 这里提供一个我给某公司讲课两张表,一张表来自于公司层面的对代理人能力的调查,另外一张表来自于我们基于家族办公室和生命质量研究会对高净值人群的调查——即他们对与他们接触的代理人的评价(图2)。很明显后者更能反映市场,但调查数据在某些点上(例如转专业知识)呈现对立状态,说明市场需求和公司的判断完全不在一条线上,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因为公司的调查是基于已有客户的方谈或者是(别人已经知道调查目的)的资料,而保险又是生命质量经济中的组成部分,传统经济分析需求的方法不能直接适用,类似于我们的分析是使用大规模跨行业数据。 具体到公司层面,不同的公司层面同样要考虑其业务发展方向和自身在三个成本处理上的优势,然而即便能够定位自己,公司的管理、既有的机制以及惯性思维仍然会让公司选择出现偏差,这就是我说的“中国保险公司实际上主动迎合市场的情况不多,更多的时候是被市场教育”。 保险市场如何发展一方面是取决于知识经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轨道,另外一方面取决于生命质量经济体的趋势特征,这样的轨道和监管构建的红绿灯,远方的未来终究会到来。 [1] 张宁,《保险原理及应用:HWP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