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省市区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长三角三省一市中,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一季度GDP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按照中央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三省一市正在抓紧施工,通过更紧密的协同、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释放一体化的红利,保持经济“主引擎”全速运转。 修城际铁路、建产业集群、补社会短板……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股“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热潮澎湃激荡。 长三角“底盘”稳固 面对疫情影响,长三角地区化被动为主动,用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一季度,长三角GDP总量近5万亿元,占全国的20%以上。三省一市的GDP降幅均低于全国水平,“底盘”稳固: 上海新兴产业“韧性”十足。今年一季度上海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7%,但一些代表发展新方向的行业复苏较快。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同比增长15.3%,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7%。 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也给生物医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日,针对肺癌的首个国产三代靶向药——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在上海举行上市发布会。这款创新药由江苏豪森药业集团历经6年时间自主研发而成,之前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 阿美乐的上市是“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的重要成果,也是长三角各地通力合作的重要产物。豪森药业总裁吕爱锋表示,目前豪森药业在江苏连云港、上海张江等分别建有研发中心,形成了包括药学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注册申报在内的完整研发体系。“豪森已上市4个1类创新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创新药将主导全球药品市场。” 江苏放大制造业比较优势,3月份工业增速“翻红”。统计显示,一季度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5%。其中,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目前江苏正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世界工厂”2.0版。 浙江顶住压力,外资招引实现正增长。浙江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浙江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39家,实际使用外资271亿元,同比增长0.3%。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浙江新增外资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存量外资的追加投资。 安徽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社会领域投资快速增长。统计显示,一季度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5%。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9%,教育投资增长16%。“3月份以来,安徽的用电量、高速公路车流量明显回升。我们判断,下阶段区域经济会延续回升态势。”安徽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肖志颖说。 新基建激活新经济 新经济释放新动能 浙江台州,吉利汽车的发家地。今年3月份,吉利又宣布在台州追加投资。这次投资的方向不是汽车,而是卫星。 吉利要跨界造卫星?面对外界的众多不解,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娓娓道来:“从去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汽车行业面临巨大挑战。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市场好转,而要看准发展趋势,主动迎接变革。” 以台州的卫星试验中心为依托,吉利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卫星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主要用于通信、遥感和导航等领域,推动企业从汽车制造商向未来出行科技集团转型。按照计划,吉利在今年年底前将有两颗卫星上天。 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下,新经济的竞相成长,打开了长三角发展的新空间。 新基建激活新经济—— 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移动国际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全面复工。这个中心总体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超过2万个机架的装机能力。 无论“云经济”“宅经济”还是“非接触经济”,人们浏览的每个网页、发送的每个订单,背后都需要大量的数据运算和存储。给海量大数据提供“粮仓”,长三角各地的数据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阿里宣布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千亿级投资计划、江苏计划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工程部临港办副主任黄浩程说:“传统基建耗费大量钢材、混凝土,新基建则更多依靠先进设备、技术和智力的投入。” 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杨轶清分析,长三角制造业基础雄厚,好比电脑硬件比较强。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相当于电脑的软件。软硬件配合,可以驱动经济结构的系统升级。“长三角的数字经济居于全国前列,有能力建成新基建的‘样板间’,为全国输出经验。” 新经济释放新动能—— 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钛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疫情发生后,全公司没有休息过。“不夸张地说,我们研制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卖成‘期货’了。” 钛米创始人潘晶说。 身高1米多,可自主导航躲避障碍,钛米的智能消毒机器人目前已在全国200多家医院“服役”。潘晶表示,企业成立之初就瞄准“医疗机器人”,有一系列核心技术“打底”,才让今日的暖心“大白”走进现实。 趁热打铁,持续加码芯片等“硬核”产业。今年一季度,张江科学城实现工业总产值662亿元,税收收入10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6.8亿元。“核心经济指标全部正增长。” 上海市科创办专职副主任吴强说。 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制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指出,长三角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变压力为动力、实现化危为机,长三角要持续聚焦“五个新”:抓好新基建、培育新经济、扩大新消费、推广新服务、探索新机制。 一体化快马加鞭 抱团发展辟新天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数据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生产要素。近日,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签署改革备忘录,着力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的数据开放共享,共同打造“数字示范区”。 横跨江浙沪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2019年11月挂牌以来,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翁建荣表示,示范区的一体化首先是数据的一体化,要推动两区一县数据的互联互通、服务的一体互认,实现“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数字产业,有效增加示范区各方的获得感。 “每一个人都是大数据的产生者和使用者,我们用手指点一下手机,就为大数据做了贡献。”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储昭武介绍,疫情期间,上海市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通过健康码查询服务接口,累计交换健康码数据约1459万条。 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阮华彪说,以抗疫药物研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为突破口,长三角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持续推进。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说,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挥1+1+1+1>4的效应,本身就是一个释放新动能的过程。“我们调研发现,在疫情中,长三角一些企业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受阻,转而在区域内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些固链补链扩链行动,长三角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 一体化,一张图,一盘棋。开局看长三角,外部挑战愈大,内部抱团愈紧,发展成色愈足: 东有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西有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一体化示范区,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江苏推进产业创新、省内全域等六个“一体化”,率先探索社保、就医、养老等一体化制度创新; 浙江发挥数字经济、民营经济等特色优势,把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等重大决策部署融入一体化建设; 安徽加快发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升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一体化作出贡献…… 从“蓝图规划”到“施工落实”,长三角“主引擎”全速运转,将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开辟一片新天。(记者 何欣荣胡洁菲)
中新网重庆5月19日电 (记者 刘贤)四川、重庆两地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部门19日在重庆共同签署《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构建一张“工业互联网”,大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近年来,川渝两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已启动。 川渝两地将在五个方面推进合作。 一是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以标识解析推动平台协同、产业协同、企业协同。 二是合作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平台、企业、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搭建合作交流桥梁,推动两地工业互联网资源合作共享,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运行统计,形成布局合理、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服务能力。 三是共建成渝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建立成渝区域工业互联网安全“一张网”。 四是强化成渝两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协同,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和服务共享,合作共建区域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五是联合组建成渝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加强两地工业互联网交流合作。 川渝两地将通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率先建设,逐步辐射中国中西部地区,打造成为中国示范。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表示,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双方可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合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表示,接下来双方将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共同努力,为更多企业能使用工业互联网上云上平台打下坚实基础。双方要运用好顶级节点建设,培育一批在川渝地区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的二级节点。双方要大力建好5G等网络基础设施,为企业运营工业互联网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全面参与全力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浙江省委书记 车俊 来源:学习时报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牵挂在心,在不同场合、不同地点多次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才得以更快推进,才有了今天的好局面好势头。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责任。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切实肩负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既是一脉相承,也是不断深化的。我们务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要深刻领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战略方位,把握新阶段的战略机遇,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通过抢抓战略机遇来应对现实挑战。深刻领会“两个最有条件”的战略判断,全面把握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最有条件实现区域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速一体化和现代化。深刻领会“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能够带动全国发展的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落实各方面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大局多作贡献。深刻领会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画好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笔画”,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深刻领会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的内在要求,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城乡区域要素自由流动。深刻领会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推进格局,确立全省域都是主角、没有旁观者的姿态和担当,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主动接轨融入上海,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各领域互动合作,扬长补短,使优势更优、长板更长、短板补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系列重要指示,不仅是对长三角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立足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新使命、新要求、新期望。我们一定要领会好、领悟好、领办好,真正站在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政治高度,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创造性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做更多工作,挑更大担子,以跨越关口的挺进勇气和全面发力的突破局面,来诠释初心和使命。 全力实施《规划纲要》 及浙江 《行动方案》,全面落实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各项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的“八八战略”一脉相通。我们要在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进程中,聚焦新发展理念,紧扣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浙江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集成优势、创新优势、放大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落实创新共建,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长三角打造“一极三区一高地”,勇当创新排头兵和突击队,就要在创新驱动上杀出一条血路。这有赖于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上加强协同创新,深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推进更多突破,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有赖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政府投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联合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链;有赖于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势,为创新提供澎湃动力和强大生力军。一方面,要借力合作创新,抓住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携手共建跨区域多层次产业创新合作平台,提升G60科创走廊、各类科技园区合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凸显特色创新,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抓住5G应用、物联网发展机遇,打造数字长三角,促进企业上云和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挥浙江市场化程度高和浙商创业创新能力强的优势,把这段时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保持下去,千方百计把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激发出来;全面落实科技和人才新政,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浙江在长三角创新版图中更有作为、更有高度。 落实协调共进,推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围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展开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建好示范区,带动中心区,辐射全域发展。主动服务上海并承接上海辐射,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做到中央有要求、上海有需求、浙江有行动。善借上海之力,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和治理现代化,“陆海空”联动、全省域全方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发挥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长三角有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浙江也有各类示范区、试验区、新区,这些“区”都应走高起点改革、高水平开放新路,依靠制度创新促进开放,依靠开放倒逼改革、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苏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推进宁杭生态带、杭黄全域旅游、浙皖闽赣生态旅游协作区、苏浙皖产业区等合作发展。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加速省域一体化,推进杭绍、杭嘉、甬绍、甬舟、嘉湖一体化,整合产业集聚区、开发区、高新区及各类园区,加快建设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和绍兴滨海新区,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落实绿色共保,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高质量一体化的长三角,必然是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共同保护好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生命线,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加强江河湖海山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共筑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共同打好跨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对照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海洋督察整改要求,深化创新生态合作补偿等机制,联合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行动,打好污染防治大兵团攻坚战。共同捧好绿色发展金饭碗,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建设城市群都市圈美丽后花园,依托长三角大市场,合作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落实开放共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的门要越开越大。长三角就是其中一扇大门,我们要围绕打造更高水平开放之门做好工作。提升营商环境,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更好发挥撬动作用,对照世界银行等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支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承接其溢出效应,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油商大会、中东欧博览会等展会和活动品牌效应,做到越办越好、越用越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进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实行引进来负面清单制度,确保高质量进来,走出去也要有条件,保障出去有序安全,确保留下高端产能和总部环节。 落实民生共享,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最终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一体化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在交通便民上,重点打通省际断头路,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强公路、机场、港航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长三角省际省会城市、省域和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在教育利民上,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规划,重点打造长三角高水平大学联盟。在医疗惠民上,重点推进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推动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发展,协同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在文化育民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弘扬、共同培育,着力打造江南文化,共筑文化高地。 树立一盘棋思想,汇聚起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磅礴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发展规律,创新推进方法,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创造活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好势头。 以好的方法确保好的效果。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改革推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改革举措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统计和评价体系。要法治理念,加快建立长三角地方立法和执法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以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为重点,推动联合立法,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要市场思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及“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多听企业意见,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引导动员更多企业有所作为、积极作为。要重点突破,进一步发挥浙江海洋经济、世界大港、民营经济等优势,找准切入点、突破口,谋划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浙江特色的标志性工程、标志性项目、标志性改革事项。要主动对接,既对照《规划纲要》,又对接各专项规划,还要对标整个政策体系。主动与长三角及周边省市、京津冀、粤港澳等对接沟通,虚心学习,汲取经验,协同推进。 夯实行稳致远抓推进的根基。时刻保持坚定清醒的头脑,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保平安,把平安稳定作为办好自己事情的前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好防范风险攻坚战、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要守清廉,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碰纪律红线、不越法律高压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真心实意与企业打交道,为企业排忧解难。要浓氛围,把握相关宣传和舆论引导时度效,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好氛围。 用富有时代气息的精神凝聚力量。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浙商精神,优化综合发展环境,把企业家信心鼓起来、聪明才智激发出来,激励海内外浙商创业创新、勇攀高峰。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和专业精神,激励各类人才在长三角大舞台建功立业、成就价值。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讲科学、讲专业,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贯彻落实,确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始终在高质量轨道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