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8个基点,报7.0703,上一交易日中间价7.0711。同时,中国央行今日开展60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今日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600亿元。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9日下跌,截至纽约汇市尾盘,下跌0.31%至96.3320。申万宏源分析师认为,5月底以来,外部环境紧张趋缓,监管部门强调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加之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再度转升,显示前期贬值并非趋势,年内人民币将稳中趋于升值。中粮期货研究中心表示,在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下,全球资本决定了人民币在长期处于走强的大方向,这个方向不会因短期的波折所终结。工商银行分析师预计,二季度欧美经济受到重创的程度远大于一季度,进而造成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更大不确定性,或将加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原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由于原油是很多重要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往往处于很长产业链的最上端,其鞭鞘效应十分明显,终端需求的微小波动就会带来原油需求和价格的巨大波动。此外,由于原油投资者的广泛性,导致在某些情况下加剧了原油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因此把握好原油投资的时机就显得非常重要。 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通常在每桶50至70美元区间震荡,在2020年2月跌破至每桶50美元关口。当新型冠状病毒在欧美迅速蔓延、石油出口国减产协议难产、原油存储超负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2020年3月开始以在美国上市的WTI原油期货为代表的原油价格出现了暴跌行情,到3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跌到每桶20美元左右,已经低于全球原油生产成本的中位数。 不少海湾国家原油生产成本虽然很低,但是维持这些国家高福利的运转成本也不应忽视。如果原油价格长期低于每桶20美元,理论上全球将会有一半的原油生产停止,然而全球原油的需求不可能忽然减少一半,价格的下跌反而会刺激石油的需求提升,因此从中长期看原油价格必然上涨,对于非杠杆投资者每桶20美元以下必然是安全区域。那么对于有杠杆的原油投资品如何才能精准选择投资时机呢? 和选择白银投资时机的逻辑完全相同,要耐心等待极端行情出现,当杠杆投资者被迫受到非理性斩仓时就是原油投资的好时机。2020年4月20日“负油价”的新闻充斥着各大财经媒体,斩仓盘史无前例的将WTI原油期货价格砸到每桶-37.63美元。原油百年不遇的低价,预示着原油百年不遇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时机已经到来。 实盘操作对原油投资时机的验证。在原油市场投资者极度恐慌之际,研究团队中的90后同事于经理,挑选出经历过在负油价压力的测试后依然能正常运转的某大银行账户能源产品,通过该银行手机APP开通交易权限,于2020年4月22日以均价每桶人民币81.34元(11.5美元)买入WTI原油,4月23日以均价每桶人民币124.15元(17.5美元)全部卖出,仅仅经过24小时就获利52.48%;2020年4月22日还以均价每桶人民币135.1元(19.08美元)买入布伦特原油,5月22日以每桶人民币256.58元(36.24美元)卖出布伦特原油。 大宗商品投资经验小结:第一,生产成本的中位数是确定大宗商品投资安全区界限的关键指标,牢记“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越简单的逻辑越有效。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只跨越1英尺高的栏”。第二,必须耐心等待斩仓盘大量出现从而造成市场价格极端扭曲的时机。第三,克服贪婪与恐惧,忽视中短线波动,避免踏空风险。第四,白银、原油和加密币的案例都反复证明,未来的投资机会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未来的投资机会一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投资者通过不断学习,保持好奇心,利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就能发现更多简单、确定、重大的投资机会。第五,只有充分掌握投资规律、充分了解自身能力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进而才能够在参与重大金融历史事件的同时,收获投资硕果、享受投资乐趣。
作者丨范迪 6月5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再度突破40美元/桶关口。自4月20日美油期货出现“负油价”后,国际油价开始走涨,5月以来的涨势仍在延续。 截至发稿,美国WTI原油价格报38.05美元/桶,涨1.764%;布伦特原油价格报40.98美元/桶,涨2.451%。 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第五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37.33美元/桶,变化率为9.98%,对应的汽柴油应上调290元/吨。当前原油品种接近38美元/桶的均价,已十分逼近40美元/桶的“地板价”。 新一轮调价窗口将于6月11日24时开启,国内成品油价格是否迎来上调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自3月31日24时触发地板价机制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连续5次未做调整。 据发改委设置的地板价机制,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 6月5日全国各省市汽油最新价格表 鉴于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依然低于40美元/桶,我国成品油价格依旧保持在“5元时代”。 从6月5日全国各省市汽油最新价格表来看,除广西、云南和西藏外,其他省市的92号、95号汽油售价均低于6元/升。 其中,北京92号汽油售价5.50元/升,95号汽油售价5.86元/升;上海92号汽油售价5.47元/升,95号汽油售价5.82元/升;天津92号汽油售价5.49元/升,95号汽油售价5.80元/升。 至于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后,国内成品油价会否上调,东北证券石化行业研究员田照丰对搜狐财经表示,虽然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了每桶40美元,但距离下一窗口期还有4个工作日,还需关注下周6月11日之前的原油价格走势。 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对搜狐财经表示,本轮成品油调价由于国际油价近期持续的涨势,确实存在连续搁浅后再度上调的机会。“目前来看调价机制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仍在40美元/桶之下,但本轮周期还有4个工作日,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有突破地板价束缚的可能”。 田照丰补充道,“即使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使得成品油价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超过了每桶40美元,还需进一步计算上涨幅度,当每吨上涨幅度超过50元,才能上调成品油价;当调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时,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对于4月底以来原油价格的上涨走势,田照丰认为主要受到需求复苏和供给减少的影响。“四月底以来,随着海内外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球复工复产导致对原油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沙特和俄罗斯签订减产协议,导致原油供给减少,也刺激了原油期货的价格上涨”。 至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田照丰表示,目前全球原油市场是一个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短期内原油价格承压仍较大。 “从需求端看,原油需求能否回升,取决于全球抗疫的效果,如复工复产的进展、是否存在二次爆发的可能等。从田照丰供给端来看,影响沙特、俄罗斯增产或减产的因素都是无法预测的,还需实时关注。”田照丰进一步解释。 李彦认为,国际油价5月以来的涨势仍在延续,目前市场利好因素占据上风,OPEC+减产推进顺利,欧美需求稳步复苏,若海外疫情和国际贸易关系未出现恶化,则近期油价有望维持正面积极展望。 目前来看,沙特与俄罗斯关于是否减产及减产时长的问题不断做调整。4月7日,OPEC+成员国计划至少在未来3个月(5月-7月)内实施减产,俄罗斯与沙特就深度减产达成协议。 5月11日,沙特宣布额外减产,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出现暴力拉升。 6月4日,沙特和俄罗斯方面同意将减产措施延长一个月,而不是像之前计划的从7月起下调减产幅度,但前提条件是OPEC+所有成员国完全履行减产承诺。 6月5日,据媒体报道,沙特将其7月原油官方售价(OSP)至少推迟至周日公布。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高级研究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近日的《国民财富大讲堂》上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进行了讨论,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货币互换协议、美元外汇储备份额下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等多个问题发表观点。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由于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不仅要依靠自身经济总量的提升,还要靠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经过近11年的努力,人民币虽然已经成为国际化货币,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仍相当有限,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相符。此外,理论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存在所谓的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我观察到在国际货币体例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大货币在国际支付、外汇储备以及国际借贷中占比高达近90%,而其他货币,如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等,都无法同日而语。即便是在这四大货币内部,美元和欧元的占比也是日元英镑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可以说,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的确存在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前景,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努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还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的便利,以及其他触发因素以促成网络效应、路径依赖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例如历史上,在美元取代英镑前,美国的经济总量已长期领先英国,而美元的上位也不仅是经济实力增长的结果,还是其他综合因素的结果。 二、就货币互换协议而言,货币互换协议本质上是用来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是救急不救穷的,所以往往当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才会被动用。 早在2013年10月底时,美联储已与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五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同时宣布达成无期限、无条件、无限额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今年3月19日美联储和9家中小银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也是在美国3月份股灾的背景下签订的。从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观察可知,3月18日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和外国央行的货币互换余额只有4500万美元,但到了5月22日达到了4489亿美元。所以货币互换协议是在股灾发生后,市场恐慌出现了流动性问题时提出的。 三、人民币没有被纳入这次的货币互换协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这次美联储主导的货币互换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对人民币没有被纳入这次的货币互换协议,有说法称是因人民币并非美国认可的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诚然,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这并非人民币被排除在外的根本原因。在3月19日美联储和9家央行签订的协议中,一些央行所在国的货币也并非是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互换网络有其历史根源:美元是国际主要支付货币,特别是当面临危机时,对美元的需求量较大。人民银行与30多国签订的3万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实际上其流量较多,存量较少,即余额也较少,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提取后仍是换成美元后使用。 其次,美联储提供的货币互换协议具有正外部性,增加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元供给,缓解了美元流动性紧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美元汇率的过强走势。实际上这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变化 人民币国际化一开始是资本管理项目,是离岸市场驱动。但在2015年下半年后,中国加快了在岸市场的股市、汇市、债市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由之前的资本流动管理、离岸驱动转向了资本账户开放和在岸驱动。很多人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时,经常用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量的下降来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倒退。但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以前在资本管制下,很难买到在岸市场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而只能去离岸市场购买。但现在能够到境内购买人民币的股票和债券十分便捷。从人民银行公布的境外机构及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数据可知,在2015年的8.11汇改前,贷款和存款比例占到2/3,股票和债券只占1/3,而现在正好相反。在香港吸收的人民币存款,会通过深圳人民银行转存到境内,变成境内的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存款。因此,可以观察到,因为国际化路径发生变化,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也应该随之改变。 人民币要进一步国际化,还需要加强汇率的市场化,不断完善浮动管理 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近期对美元偏弱,主要原因是去年人民币汇率破“7”以后,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可上可下,对于市场上的信息做出灵敏的反应。当然,在岸市场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调控,跟离岸市场的完全自由浮动还有差距,故离岸人民币汇率动的更快些、更多些。但是,在岸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弹性增加,汇率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和国际收支调节的稳定器。 比如今年初,受中美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提振,人民币升值,升破7。但随着中国进入抗疫状态,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重新跌破7。三月上旬,中国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人民币再度升破“7”。接着美股十天四次熔断,全球金融恐慌,美元飙升,人民币又跌破“7”了。可见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非常频繁。但是,不论人民币汇率涨还是跌,在市场上并没有造成过度的恐慌。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偏弱,和四月底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摩擦出现升级现象有关,是市场的情绪反应。近期,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明朗。虽然在2009年逐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人民币总体上还是风险资产,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情况给人民币带来压力。但因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对市场消息能及时作出反应,有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 人民币汇率下跌并不意味着中国外汇市场的资本外流,外汇供不应求。从外汇市场今年四月份数据看,前四个月顺差累计566亿美元,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左右,但实际上外汇供大于求。从这点看,是供求以外的因素在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就是市场上经常有一些坏的消息出来影响了市场情绪。比如五月份,当天收盘价比中间价高的交易日占比只有11.1%,比上个月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市场偏空情绪较强。 人民币要进一步国际化,还需要加强汇率的市场化,不断完善浮动管理,让市场在汇率行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8种主要储备货币中,除了人民币,其他7种货币都是汇率自由浮动。我们原来认为欧元是内部不可撤销的固定汇率,但考虑到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的比较关系,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元区内部已经不存在主权货币,所以没有固定汇率之说,近年来IMF将欧元区也归入浮动汇率安排。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助于政府减少对行政管制手段的依赖。为应对疫情爆发,中国央行在2月初就进入了疫情应对状态,通过价格手段、数量手段引导市场利率走低。如果是过去汇率僵化的情况,会对汇率产生压力,但是因为现在汇率的弹性已经增加,释放了压力。所以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不用考虑汇率方面的牵制。 2015年以前,资本流入过多有升值压力,于是控流入或流出。2015-16年,有流出压力,开始扩流入控流出。这也是大家怀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以减少这方面的依赖。2015-16年人民币的单边下跌,2017年人民币不但没有破“7”,反而升值5至6个百分点,所以2018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恢复了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此后,人民币汇率不论涨还是跌,央行、外汇局都没有再求助于资本管制手段,而是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美元外汇储备份额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美联储放水并不会动摇美元地位。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金融危机发生后,因为美联储采取零利率加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世界普遍预测美元资产将会缩水,其理论依据在于放水后美国对内会通货膨胀对外则外汇贬值,导致美元资产缩水,大家减少美元资产持有,继而去美元化。然而,实际情况是,金融危机后受重创的不是美元而是欧元,美元的外汇储备份额虽略有下降,但其国际借贷、国际支付以及外汇交易等要么保持稳定要么略有上升。放水之后,美国没有出现通胀,自2011年起美元开始升值,到2014年后美元加速升值,美元的购买力也没有出现较大变化。 其次,是强势的经济,强势的货币。美国自2009年后进入战后最长时间的经济或长周期,而日本欧洲都深陷经济停滞。因此,从基本面来说,也是支持美元走强的。总体上危机后的10年间美元的地位没有受到根本削弱,甚至略有上升。 但是,2017年特朗普当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朗普当政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与世界多国进行贸易战。我们由此观察到,从外汇储备的份额看,从2017年初至2019年末的三年间,美元份额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回落了4个多百分点。而在2016年末时,其份额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即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初的水平还要高。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美元外汇储备份额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危机后的大放水,而是2017年后美国优先政策。因为美国对他国发动贸易战 ,与全球进行脱钩和逆全球化,故而他国会逐渐减少美元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其一,特别是在全球新冠疫情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他国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从舆情来看是甚嚣尘上。很多国家政府没有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却纷纷对外甩锅,特别是向中国政府甩锅,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妖魔化。这不仅影响中国的对外形象,还提出要把产业链回迁的威胁。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特别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尽管面临着全球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全球治理问题,但冲突一再在各个领域凸显出来。这些都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其二,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首先,目前境外投资者都希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中国的公共卫生是相对安全的,市场前景也是比较明确的,中国的经济可能会率先复苏。而这些对配置人民币资产是极具吸引力的。其次,不同于美国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逆全球化,中国在疫情应对中仍然坚持推动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的制度性对外开放。这些都会增加本土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程度,这对外国投资者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其三,在这一轮疫情应对中,其他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但中国到目前为止,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处于正常状态。正如易纲行长去年底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所言,未来几年中在主要经济体里,如果中国的利率仍保持正数,那么一定是让人羡慕的。我相信,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得更远的重要保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学术智库组织。论坛致力于为关心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高端交流平台,推动理论、思想、创新和经验交流,为相关决策与研究机构提供理论与实务经验参考,进而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最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优化产生积极影响。)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高级研究员、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在近日的《国民财富大讲堂》上围绕“后疫情时代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进行了讨论,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货币互换协议、美元外汇储备份额下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等多个问题发表观点。以下为发言全文: 一、由于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不仅要依靠自身经济总量的提升,还要靠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经过近11年的努力,人民币虽然已经成为国际化货币,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占比仍相当有限,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相符。此外,理论上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存在所谓的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我观察到在国际货币体例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四大货币在国际支付、外汇储备以及国际借贷中占比高达近90%,而其他货币,如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新西兰元等,都无法同日而语。即便是在这四大货币内部,美元和欧元的占比也是日元英镑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可以说,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的确存在网络效应和路径依赖。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前景,不仅取决于中国自身的努力和经济实力的提升,还需要提供更多的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的便利,以及其他触发因素以促成网络效应、路径依赖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例如历史上,在美元取代英镑前,美国的经济总量已长期领先英国,而美元的上位也不仅是经济实力增长的结果,还是其他综合因素的结果。 二、就货币互换协议而言,货币互换协议本质上是用来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是救急不救穷的,所以往往当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时,才会被动用。 早在2013年10月底时,美联储已与欧洲、瑞士、英国、加拿大和日本等五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同时宣布达成无期限、无条件、无限额的多边货币互换协议。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今年3月19日美联储和9家中小银行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也是在美国3月份股灾的背景下签订的。从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观察可知,3月18日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和外国央行的货币互换余额只有4500万美元,但到了5月22日达到了4489亿美元。所以货币互换协议是在股灾发生后,市场恐慌出现了流动性问题时提出的。 三、人民币没有被纳入这次的货币互换协议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这次美联储主导的货币互换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依然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对人民币没有被纳入这次的货币互换协议,有说法称是因人民币并非美国认可的可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诚然,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这并非人民币被排除在外的根本原因。在3月19日美联储和9家央行签订的协议中,一些央行所在国的货币也并非是可完全自由兑换的。同时,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互换网络有其历史根源:美元是国际主要支付货币,特别是当面临危机时,对美元的需求量较大。人民银行与30多国签订的3万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实际上其流量较多,存量较少,即余额也较少,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提取后仍是换成美元后使用。 其次,美联储提供的货币互换协议具有正外部性,增加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美元供给,缓解了美元流动性紧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美元汇率的过强走势。实际上这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变化 人民币国际化一开始是资本管理项目,是离岸市场驱动。但在2015年下半年后,中国加快了在岸市场的股市、汇市、债市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由之前的资本流动管理、离岸驱动转向了资本账户开放和在岸驱动。很多人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时,经常用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量的下降来论证人民币国际化的倒退。但这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因为以前在资本管制下,很难买到在岸市场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而只能去离岸市场购买。但现在能够到境内购买人民币的股票和债券十分便捷。从人民银行公布的境外机构及个人持有的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数据可知,在2015年的8.11汇改前,贷款和存款比例占到2/3,股票和债券只占1/3,而现在正好相反。在香港吸收的人民币存款,会通过深圳人民银行转存到境内,变成境内的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存款。因此,可以观察到,因为国际化路径发生变化,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视角也应该随之改变。 人民币要进一步国际化,还需要加强汇率的市场化,不断完善浮动管理 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近期对美元偏弱,主要原因是去年人民币汇率破“7”以后,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可上可下,对于市场上的信息做出灵敏的反应。当然,在岸市场毕竟还是有一定的调控,跟离岸市场的完全自由浮动还有差距,故离岸人民币汇率动的更快些、更多些。但是,在岸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弹性增加,汇率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和国际收支调节的稳定器。 比如今年初,受中美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提振,人民币升值,升破7。但随着中国进入抗疫状态,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重新跌破7。三月上旬,中国疫情得到控制,海外疫情加速蔓延,人民币再度升破“7”。接着美股十天四次熔断,全球金融恐慌,美元飙升,人民币又跌破“7”了。可见人民币汇率上下波动非常频繁。但是,不论人民币汇率涨还是跌,在市场上并没有造成过度的恐慌。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偏弱,和四月底以来中美经贸关系摩擦出现升级现象有关,是市场的情绪反应。近期,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不明朗。虽然在2009年逐渐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但人民币总体上还是风险资产,充满不确定性。这种情况给人民币带来压力。但因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对市场消息能及时作出反应,有利于及时释放压力,避免预期积累。 人民币汇率下跌并不意味着中国外汇市场的资本外流,外汇供不应求。从外汇市场今年四月份数据看,前四个月顺差累计566亿美元,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2%左右,但实际上外汇供大于求。从这点看,是供求以外的因素在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就是市场上经常有一些坏的消息出来影响了市场情绪。比如五月份,当天收盘价比中间价高的交易日占比只有11.1%,比上个月下降了10多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市场偏空情绪较强。 人民币要进一步国际化,还需要加强汇率的市场化,不断完善浮动管理,让市场在汇率行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的8种主要储备货币中,除了人民币,其他7种货币都是汇率自由浮动。我们原来认为欧元是内部不可撤销的固定汇率,但考虑到汇率是一种货币对另外一种货币的比较关系,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元区内部已经不存在主权货币,所以没有固定汇率之说,近年来IMF将欧元区也归入浮动汇率安排。 汇率市场化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助于政府减少对行政管制手段的依赖。为应对疫情爆发,中国央行在2月初就进入了疫情应对状态,通过价格手段、数量手段引导市场利率走低。如果是过去汇率僵化的情况,会对汇率产生压力,但是因为现在汇率的弹性已经增加,释放了压力。所以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不用考虑汇率方面的牵制。 2015年以前,资本流入过多有升值压力,于是控流入或流出。2015-16年,有流出压力,开始扩流入控流出。这也是大家怀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倒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可以减少这方面的依赖。2015-16年人民币的单边下跌,2017年人民币不但没有破“7”,反而升值5至6个百分点,所以2018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恢复了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此后,人民币汇率不论涨还是跌,央行、外汇局都没有再求助于资本管制手段,而是不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推进贸易投资的便利化。 美元外汇储备份额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首先,美联储放水并不会动摇美元地位。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金融危机发生后,因为美联储采取零利率加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世界普遍预测美元资产将会缩水,其理论依据在于放水后美国对内会通货膨胀对外则外汇贬值,导致美元资产缩水,大家减少美元资产持有,继而去美元化。然而,实际情况是,金融危机后受重创的不是美元而是欧元,美元的外汇储备份额虽略有下降,但其国际借贷、国际支付以及外汇交易等要么保持稳定要么略有上升。放水之后,美国没有出现通胀,自2011年起美元开始升值,到2014年后美元加速升值,美元的购买力也没有出现较大变化。 其次,是强势的经济,强势的货币。美国自2009年后进入战后最长时间的经济或长周期,而日本欧洲都深陷经济停滞。因此,从基本面来说,也是支持美元走强的。总体上危机后的10年间美元的地位没有受到根本削弱,甚至略有上升。 但是,2017年特朗普当政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特朗普当政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与世界多国进行贸易战。我们由此观察到,从外汇储备的份额看,从2017年初至2019年末的三年间,美元份额在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中回落了4个多百分点。而在2016年末时,其份额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即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之初的水平还要高。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美元外汇储备份额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危机后的大放水,而是2017年后美国优先政策。因为美国对他国发动贸易战 ,与全球进行脱钩和逆全球化,故而他国会逐渐减少美元的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其一,特别是在全球新冠疫情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他国逆全球化、去中国化的挑战。这种挑战从舆情来看是甚嚣尘上。很多国家政府没有做好疫情应对工作,却纷纷对外甩锅,特别是向中国政府甩锅,对中国进行污名化、妖魔化。这不仅影响中国的对外形象,还提出要把产业链回迁的威胁。同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特别是在中美两国之间。尽管面临着全球新冠疫情这一重大全球治理问题,但冲突一再在各个领域凸显出来。这些都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其二,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首先,目前境外投资者都希望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中国的公共卫生是相对安全的,市场前景也是比较明确的,中国的经济可能会率先复苏。而这些对配置人民币资产是极具吸引力的。其次,不同于美国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和逆全球化,中国在疫情应对中仍然坚持推动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的制度性对外开放。这些都会增加本土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程度,这对外国投资者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其三,在这一轮疫情应对中,其他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超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但中国到目前为止,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处于正常状态。正如易纲行长去年底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所言,未来几年中在主要经济体里,如果中国的利率仍保持正数,那么一定是让人羡慕的。我相信,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得更远的重要保证。
01 过去三四个月,油价走势非常惹眼。 大家先是见证了油价暴跌,后来又看到了价格为负的原油期货,买油还要倒给钱,史上头一遭。 虽然最近经济开始复苏,OPEC各国也开始全面限产,油价略有回升,但欧美各国都担心解除限制会导致疫情反扑,所以石油期货、现货价格都上涨乏力,迟迟回不到40美元。 连续几个月的低油价,有些人很开心,好像生活成本能省不少,但这可苦了那些从事勘探、开采原油的公司,比如咱们耳熟能详的中石油。 前两天,中石油官网刊发一篇名为《保护超低油价下勘探开发 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文章,阐述了现在的压力,并提出了三条具体意见: ●1、实行”原油地板价”保护:当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时,国内勘探开发企业生产的原油按40美元/桶“地板价”出售,不再下调;当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按130美元/桶出售,不再上调。 ●2、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 ●3、国家设立专项支持资金。 总结起来是这样的:希望出政策、减税费,给补贴。 02 看到这,很多人估计也经开始有各种评论了,先看看中石油是怎么解释的。 为什么他们希望原油保护价呢? 中石油没有披露具体的原油成本,但是说了,“我国油气资源禀赋劣质化趋势加速,国内勘探整体进入中后期,老油气田稳产难度加大,新建资源品质逐年变差,原油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对油价的抵抗能力弱于国际可比公司。” 这就把目前的窘境说的比较清楚了,低成本的原油越来越少,尽管国际油价便宜可以买,而且我们的进口石油已经达到70%,但是石油行业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要确保自产2亿吨原油,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应急之需”和“压舱石”。 这跟粮食领域的“18亿亩耕地”红线如出一辙,所以该勘探开采的还要继续,成本高也没办法。 只是现在油价太低了,所以他们希望引入类似成品油的价格保护机制。 成品油的价格保护机制是这样的:在40—130美元之间波动,这也是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老抱怨油价不同步的原因所在。 中石油希望的就是把这套规则应用到勘探开采环节,让自己减小压力。 建议取消石油特别收益金政策,也是一样的考虑。 很多人不懂这个收益金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更通俗的名字叫“暴利税”,很多国家都有,就是当原油销售价格超过一定水平时,国家从超额收入中征收的特别收入,咱们的收益金起征点是65美元/桶,大概的比例是这样的: 中石油的文章里提到,在高油价时期,石油企业已累计上缴了几千亿的利润,但是现在低油价来了,并没有相应政策反哺支持勘探企业。 所以建议取消收益金和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都是为了勘探企业能更好的活下去,不仅为当下,也为将来。 03 其实中石油远不是低油价最惨的受害者。 沙特和俄罗斯因为原油生产成本便宜还能扛一扛,美国就惨了。 美国油气行业盈亏平衡价在50-55美元/桶,目前的价格下已经支持不下去了。 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一季度亏6.1亿美元,是1988年以来首次。 美国Whiting Petroleum公司申请破产,成为低油价下首个破产的页岩油商。 目前美国垃圾债市场的观察名单中,六成都是页岩油企业。 有报告称,美国已有17家小型石油公司在2020年破产倒闭,今年年底之前,会有大约73家石油公司申请破产,明年将会有高达170家石油公司宣布破产倒闭。 因为成本不抵收益,现在原油钻井平台的数量也创下了80年内新低,开工的钻机数量也骤降,截至上周,贝克休斯活跃钻机数已经减少至237座,这个数字在油价100多美元时达到过1600,现在却是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看起来,这个行业确实很艰难。一季度,中石化巨亏198亿,中石油巨亏162亿。 04 不过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知道去年,中石油的营收2.52万亿,如果把时间回转五年,中石油的营收和净利润是这样的: 营收过2万亿的企业不多,说巨无霸一点没错。 其实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困难。 前两天发布了一个新政策,明确“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也就是说,大家可以摆地摊了。 很多人都兴奋不已,为什么呢?老百姓可以用这个方式挣钱,说白了就是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自救,找到任何可能的方式让自己活下去、活好,全国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户都在用这种方式自救。 其实,整个疫情对国企的影响看起来是最小的,尤其是那些非竞争领域的国企。 财政吃紧,经济增速也不设了,这时候,国企的作用该凸显出来了,往年挣了那么多钱,肯定能扛住一两年的低油价吧。 当然,如果有更多企业去从事勘探开采的活,中石油的“负担”会小一些。 变化可能很快出现。年初,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5月1日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净资产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的内外资公司,均有资格按规定取得油气矿业权。 也就是说,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放开了。 希望越来越多的好公司进来吧,良性竞争对大家都没有坏处。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2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上涨逾80点,报7.1335,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下行约30点。截至9点35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7.1370、7.1528。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270个基点,报7.1209。(范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