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9日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全省耕地面积8828.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393万亩,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郜红建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累计新增耕地81.3万亩,修复采煤沉陷区耕地1.47万亩,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保护比例由38.75%上升到55.28%。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加强省内耕地占补平衡统筹管理,交易补充耕地指标6.53万亩,成交价款75.28亿元。 据悉,“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耕地保护工作将继续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对耕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此外,安徽省将清理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并加大对空心率高、日趋凋敝村落的整治和复垦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旱改水”等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提升耕地占补平衡能力。
面对9月超储率低、流动性扰动多的突出矛盾,央行流动性操作及时有力,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在超储率偏低背景下,央行一系列动作带有鲜明的“补水”特征——一旦流动性恢复平稳或宽松,操作便随之收力甚至转向。 面对9月超储率低、流动性扰动多的突出矛盾,央行流动性操作及时有力,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业内人士表示,展望10月及四季度,到年底财政资金集中投放前,金融机构超储率较低的状态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调控趋紧势头也不明显,预计资金面呈现紧平衡。 适时操作稳定预期 近几日,红彤彤的价格指标,刻画出季末、长假等因素叠加给流动性带来的扰动。9月最后一天,资金面若出现更大波动也不会让人奇怪。不过,类似扰动难改市场对9月资金面整体印象。 9月初至今,货币市场基本平稳,流动性偶有紧张但未现持续性、超预期波动,表现略好于8月。值得一提的是,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截至9月29日,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平均值为2.16%,较8月回落3个基点。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一些机构测算,8月底金融机构超储率已降至近1%的低位,流动性“水位”下降,抗冲击能力有所减弱。与此同时,9月政府债券继续较快发行,到期流动性工具不少,并受季末监管考核、长假取现及财政收支等影响,扰动因素不仅多且存在叠加情况。 复杂形势下,货币当局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弥补了供求缺口。截至9月29日,9月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2.4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6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800亿元,维护了流动性平稳。 10月面临多重压力 有机构认为,展望10月,资金面面临多重压力,央行投放仍将是影响资金面的关键。 其一,超储率仍较低。根据季节性规律,9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会有所回升,但预计徘徊在较低水平。除非央行主动增加流动性供给,超储率自我修复向上的动力暂时不足。 其二,财政收支因素的影响仍需关注。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发行高峰(金麒麟(行情603586,诊股)分析师)已过,但会维持一定规模,加上国债继续较快发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会持续吸收流动性。另一方面,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财政收入增多或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一道,可能加剧财政库款沉淀。 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提示,结构性存款继续压降对银行负债及流动性的影响仍存在。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称,从传统季节性角度看,10月银行体系可供资金水平下降明显,会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紧平衡料成常态 8月中旬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无论是方向、频率,还是力度均有积极变化,连续两个月超量续做MLF就是典型表现。然而,在超储率偏低背景下,央行一系列动作带有鲜明的“补水”特征——一旦流动性恢复平稳或宽松,操作便随之收力甚至转向。 9月资金面状况比8月略有改善,但难言宽松,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展望10月,资金面主基调依然是紧平衡。”孙彬彬认为,当前超储率低、货币乘数高的状态在年底前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很难看到货币政策操作出现更积极主动的调整: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宏观政策更注重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等多种目标,没有理由主动加码货币投放。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不再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并要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当然,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没有变化,该对冲时仍会有所动作。10月,预计央行将保持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性。
面对9月超储率低、流动性扰动多的突出矛盾,央行流动性操作及时有力,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业内人士表示,展望10月及四季度,到年底财政资金集中投放前,金融机构超储率较低的状态可能不会有太大改变,但调控趋紧势头也不明显,预计资金面呈现紧平衡。 适时操作稳定预期 近几日,红彤彤的价格指标,刻画出季末、长假等因素叠加给流动性带来的扰动。9月最后一天,资金面若出现更大波动也不会让人奇怪。不过,类似扰动难改市场对9月资金面整体印象。 9月初至今,货币市场基本平稳,流动性偶有紧张但未现持续性、超预期波动,表现略好于8月。值得一提的是,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在连升4个月后出现微降。截至9月29日,银行间市场7天期债券回购利率DR007平均值为2.16%,较8月回落3个基点。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一些机构测算,8月底金融机构超储率已降至近1%的低位,流动性“水位”下降,抗冲击能力有所减弱。与此同时,9月政府债券继续较快发行,到期流动性工具不少,并受季末监管考核、长假取现及财政收支等影响,扰动因素不仅多且存在叠加情况。 复杂形势下,货币当局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弥补了供求缺口。截至9月29日,9月央行累计开展逆回购操作2.4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6000亿元、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800亿元,维护了流动性平稳。 10月面临多重压力 有机构认为,展望10月,资金面面临多重压力,央行投放仍将是影响资金面的关键。 其一,超储率仍较低。根据季节性规律,9月末金融机构超储率会有所回升,但预计徘徊在较低水平。除非央行主动增加流动性供给,超储率自我修复向上的动力暂时不足。 其二,财政收支因素的影响仍需关注。一方面,虽然地方债发行高峰已过,但会维持一定规模,加上国债继续较快发行,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会持续吸收流动性。另一方面,10月是传统税收大月,财政收入增多或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一道,可能加剧财政库款沉淀。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提示,结构性存款继续压降对银行负债及流动性的影响仍存在。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称,从传统季节性角度看,10月银行体系可供资金水平下降明显,会存在一定资金缺口。 紧平衡料成常态 8月中旬以来,央行流动性操作无论是方向、频率,还是力度均有积极变化,连续两个月超量续做MLF就是典型表现。然而,在超储率偏低背景下,央行一系列动作带有鲜明的“补水”特征——一旦流动性恢复平稳或宽松,操作便随之收力甚至转向。 9月资金面状况比8月略有改善,但难言宽松,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展望10月,资金面主基调依然是紧平衡。”孙彬彬认为,当前超储率低、货币乘数高的状态在年底前都不会有太大改变。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很难看到货币政策操作出现更积极主动的调整: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宏观政策更注重平衡稳增长、防风险等多种目标,没有理由主动加码货币投放。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不再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并要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当然,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态度没有变化,该对冲时仍会有所动作。10月,预计央行将保持公开市场操作的持续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就2020年8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外汇管理局刚刚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46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升幅为0.3%。 关于造成2020年8月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外汇储备规模趋势,王春英表示,8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国际金融市场上,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上涨,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上升。 当前,全球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但我国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继续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继续支持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平衡经济学将经济关系归结为不同产品之间的交易关系。而平衡经济学里的平衡指的是市场上所有产品交易后没有剩余的状态。但由于市场上各种产品的供给难度不同,导致市场供给难度比较低的产品非常容易形成供应过剩,而供给难度系数过高的产品则往往会出现供应不足。这一部分产品供给不足,另一部分产品供给过剩的现象,就会导致市场交易的不平衡的现象,严重后就成为经济危机。 如肥皂、食盐属于低供给难度产品,所以极少出现短状态,而道路和桥梁则是高供给难度产品,所以“永远”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公共产品由于投资周期长、产生效益慢、收费难,基本上都属于高供给难度产品,所以公共产品从来都是供给不足的,这在经济学上也被称为“公共贫困”。 除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产品还有高科技产品等,比如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大飞机、高端机床、高端芯片、光刻机等,中国芯片进口的金额超过石油。 传统经济学总是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产生过剩,而平衡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认为出现过剩的只是“低供给难度商品”,而“高供给难度商品”即使在经济危机是也是供应不足的。因此平衡经济学主张的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是提高“高供给难度产品的供应”,从而让经济实现新的平衡。这比对“低供给难度产品”进行“去产能”更有意义。 市场没必要让低端产能出清,因为在尚未达到市场消费极限时候,产能都应该得到保护,中国每次去年能几年后,都会出现产能不足,又要恢复产能,恢复后的产能将是原来的几倍。 对低端产能的过剩,完全可以通过加大高供给难度产品的供给实现实现平衡。 其实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经济危机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其实也是加大高供给难度产品的供给,因为政府基础设施大部分属于高供给难度产品。 当然在经济危机时期加大高供给难度产品的供给,需要政府从不同程度进行引导、扶持,必要时进行介入。某一高供给难度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都会将经济带入一个更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一种新的繁荣状态,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页岩气技术的重要突破、世界范围内3G、4G、5G技术的成熟、中国高铁技术的突破都将经济带入了新的平衡。
据国家外汇局官网7日消息,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国家外汇局刚刚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544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421亿美元,升幅为1.4%。 王春英表示,7月,我国外汇市场运行平稳,外汇供求基本平衡。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并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市场上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整体走强,主要国家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当前,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但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展望未来,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韧性强劲,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加快形成,有利于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7月中下旬开始市场已回归平衡状态,任何突发冲击都将带来新的入场时机。 海外风险方面,当前中美外交争端仅停留在情绪层面,预计美国不会在大选前采取针对中国的实质性对抗措施,中美争端依然维持高频率、低影响的特征,单独的地缘政治/外交事件只是影响短期情绪,并不能对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实质冲击;不过,预计美股将面临多重因素诱发的二次下跌风险,并将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此外,香港近期疫情的波动可能会影响短期港股表现,对A股产生一定的情绪冲击。 尽管市场面临多重外部风险因素扰动,向上有扰动,但在国内政策基本面和流动性方面,向下也有支撑:预计政策依然维持宽松的基调,不会贸然收紧,基本面延续逐季复苏趋势;短期流动性料处于紧平衡,但中长期潜在入市资金依旧充裕。因此,从7月中下旬开始,A股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中,任何突发冲击都是新的入场时机,投资者可以为下一轮上涨做提前布局。 配置上,短期继续建议重点关注在中报季享受高确定性溢价的必选消费、医药龙头以及景气持续改善的可选消费板块,包括汽车、家电和社会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