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起舞,涨势如虹。 今天上证指数在工商银行大涨5.89%的带动之下,不但上涨了1.14%,重新回到了3400点以上,而且还帮助上证50创出了12年来的新高,连带A50股指期货指数在盘中也出现了蹿升的走势。应该讲这种情景是多年不见的,证明了一句话就是:价值投资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估值回归行情总是有先有后。 其实银行股最近一个月已经是反复走强了,但是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却长期在底部徘徊,并没有太多出色的表现。相反股份制银行像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都已经创出了新高。在这种情况之下,工商银行的大涨既带有补涨的性质,也带有估值回归的性质。 我们知道银行股今年实际上是为实体经济做了贡献的。权威数据表明到今天为止,银行让利已经到了1.2万亿。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股今年的同比增长下滑,实际上是让利造成的结果。 进入三季度以后,随着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的确立,银行让利的压力大大减轻。从窗口指导意见来看,银行的利润有望在四季度回归正常。今年在基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明年银行股的增长空间其实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也是有利有弊的事情。 无论如何,从盈利的角度来讲,大金融板块现在绝对估值依然是偏低。因为盈利能力明确地摆在那,一定程度上,今年的业绩是人为压低造成的。如果确立现在是进入新的景气周期,在周期股轮番表现的情况下,大金融的空间依然是非常非常明显的。这一点水皮在股评里反复跟大家提醒过。 今天从主力资金流入的板块来看,银行板块一枝独秀,整个板块流入了45.8亿。排名第二的是券商,流入有10多亿。保险板块流入了5.66亿,房地产也接近5亿。基本上是一个周期股的标配,所以水皮也是反复提醒大家,周期股的表现一旦启动,就会有一个过程,不会那么快结束。可能在形态上表现为进二退一,甚至进一退一,需要有反复走强的过程。 今天盘中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成交量,今天的成交量只有7300亿左右,主要差异就在于深成指相对来讲主力资金流出比较多,题材股、概念股的炒作还是碰到了天花板。 北向资金的分配也能说明问题。北向资金今天主要流入的还是沪股通,分配的量比较大。从指数表现形态来看,今天深圳市场相对弱一点,大多数股票今天是陪太子读书,尤其是深圳市场的股票。所以今天指数大涨,但是很多投资者心里并不痛快,就是因为白白当了一天看别人表现的吃瓜群众。 一句话点评:好戏还在后面。
核心观点: 1.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似乎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国际疫情仍在反复,中国却“先进先出”;海外去全球化思潮涌动,中国却加大金融开放。诸多冲击和变局给予人民币未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如此,汇率波动趋势和跨境资金流动是“硬币”的两面,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 2.从贸易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不过,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商品进口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疫情之下居民出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需求短期难言明显改善,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相关资金流入趋于减少。 3.从投资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的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跨境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渐进的过程。 4.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的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以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或将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 一、引言 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似乎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国际疫情仍在反复,中国却“先进先出”;海外去全球化思潮涌动,中国却加大金融开放。上述冲击和变局给予人民币未来无限遐想的空间。尽管如此,汇率波动趋势和跨境资金流动是“硬币”的两面,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 图1:升值并非人民币特有的现象 来源:WIND,笔者整理 二、资金流入能否持续:贸易的视角 近期英国、西班牙、法国等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上行,美国最近一周的病例也再次边际回升。尽管如此,全球综合PMI指数连续4月持续攀升,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并且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当前我国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常态,“先进先出”使得未来进口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贸易顺差或将收窄。 图2:进口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有望收窄 来源:WIND,笔者预测 除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是影响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部分。我国服务贸易大额逆差主要来自于旅行等方面。全球疫情影响之下,我国国际航线的民航总周转量同比已下滑50%,出境旅游等服务贸易需求短期难言明显改善。考虑到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金额较小且相对稳定,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整体经常项目的资金流入逐步减少。 图3:贸易顺差收窄,资金流入趋缓 来源:WIND,笔者预测 三、资金流入能否持续:投资的视角 回溯历史,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的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美元走弱的时期,我国跨境投资类资金流入有所增加,流出边际减少,资本与金融项目趋于顺差。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图4:投资相关的资金有望温和流入 来源:WIND,笔者预测 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 图5:人民币短期升值空间或将收敛 来源:WIND,笔者预测 四、基本结论 一是人民币升值能否持续本质上取决于跨境资金流入能否维系。从贸易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欧美疫情反复并未改变全球经济修复大势,防疫相关物资还将支撑我国商品的出口金额维持相对高位。不过,随着我国生产生活恢复常态,商品进口或将相对于出口更快回升。贸易顺差收窄将使得相关资金流入减缓。 二是从投资引致的跨境资金流动来看,美元升贬对我国资本与金融项下资金往来有着显著影响。根据美欧之间的相对经济景气程度预判,未来美元指数或将延续一段弱势震荡,投资相关的跨境资金有望呈现温和流入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近期我国加大金融市场开放,但其对跨境资金的影响依然是渐进的过程。 三是展望未来,随着海内外疫情差异的变化,我国贸易顺差或将逐步收窄,这可能主导跨境资金流入整体趋缓。在美元弱势震荡以及我国央行退出汇率干预的基准情形下,人民币短期内进一步升值的速度与空间或将相对有限。类似于其它经济变量,人民币汇率有望从疫情冲击的非常态逐步回归到经济基本面的常态。
国际金融协会(IIF)近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显示,8月份,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总额为21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场流入44亿美元,债券市场流出23亿美元。这是自三月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市场首次面临资金流出现象。 具体来看,该报告显示,8月份,新兴市场国家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合计流入约21亿美元的资金,较7月份的152亿美元大幅回落。股票市场持续实现资金流入,流入额为44亿美元。其中,流入中国股票市场的资金为6亿美元。 报告认为,国际范围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动荡以及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存在悲观预期,造成资金流入明显减少。 此外,该报告还认为,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数额减少,还可能与投资者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预期不一致有关。数据显示,流入新兴市场的资金差异化加剧,这表明某些国家持续存在被高估的情况。 从区域来看,新兴市场国家中,亚洲市场迎来了最大的资金流入,为47亿美元;拉丁美洲市场次之,为7亿美元。其余所有地区均面临资金流出。
8月10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小幅下挫,失守6.96关口;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短线区间震荡。截至9点34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9669、6.9654。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降241个基点,报6.9649。 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浙商证券认为,人民币资产收益水平上升,意味着其对海外资本吸引力的上升。中长期看,随着美元贬值,资本会重新流入新兴市场,我国有望吸引资本持续流入,资本流入与人民币升值将形成正向反馈,催生人民币核心风险资产价格重估。
香港金管局:4月至今逾千亿港元资金流入香港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7月30日公布,4月至今已有超过109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元体系,香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外汇和货币市场保持有序运作。 7月29日晚,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下的港元兑美元汇价的强方兑换保证(1美元兑换7.75港元)再次被触发,金管局在纽约外汇市场承接4亿美元沽盘,向市场沽出31亿港元,由此31日的香港银行体系账户结余将增至1833.56亿港元。 金管局表示,此次港元汇价触发强方兑换保证,已经是4月以来的第30次,至今已有超过109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元体系。当前香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外汇和货币市场保持有序运作,金管局会继续监察市场情况,按照联系汇率制度保持货币及金融稳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