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腾讯获悉,在6月15日到6月24日广交会举办期间,腾讯将助力广交会为全球参展企业设立了10 X 24小时全天候网上直播间,参展企业既可以与客商在网上单独面对面洽谈,也能通过网络直播面向全球的客商来进行宣传和推广。 家电龙头企业美的集团多款新产品、新科技就将在展厅直播演示,新型家居生活陶瓷供应商广东四通集团针对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卫生洁具、家具和园林五大类产品设立了5个直播间。作为首次搬到线上举办的广交会,腾讯积极提供技术和产品支持。广交会网上平台设有展商展品、供采对接、大会服务、跨境电商专区等五大板块,包括16大类商品50个展区,展商可通过图文、视频、3D、VR等多种形式展示商品信息。 与此同时,广交会还在微信上线品牌官方区,用户可通过发现-搜一搜,搜索“广交会”进入官方区,查看线上广交会活动相关信息,使用展商展品导览等服务。 腾讯会议在疫情期间就被广泛用于云课堂、云招标、云答辩、云签约等场景,目前已是中国最多用户使用的视频会议产品。这次广交会期间,基于腾讯会议的能力,供采双方可在线预约和管理视频会议,实现线上“面对面”沟通,每场视频会议可容纳最多300人同时接入。 据了解,腾讯作为广交会技术服务商,组建了上千人团队,涉及5大事业群,22个部门来支持广交会项目,也是腾讯产业互联网首次大规模、高强度的线上实战演练。同时,为保证首次云上广交会顺利举行,腾讯提供了充足的云计算资源,除广州两处数据中心为广交会提供服务,南京数据中心还将提供灾备服务,确保网上广交会顺利举办。
摘要 【总裁减完董事局主席减:马化腾套现超40亿港元 什么信号?】据港交所披露,四天内,马化腾连续减持腾讯股票,合计套现约42.87亿港元。而就在不久之前,腾讯的总裁刘炽平也在高位进行了减持。高管们多次高位套现,难道是对腾讯未来信心不足了吗?(上海证券报) 马化腾开启了减持模式! 据港交所披露,四天内,马化腾连续减持腾讯股票,合计套现约42.87亿港元。而就在不久之前,腾讯的总裁刘炽平也在高位进行了减持。 高管们多次高位套现,难道是对腾讯未来信心不足了吗? 小马哥也需要“改善生活”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在6月9日-12日合计卖出了964.78万股,此次减持完成后,马化腾个人持股从8.53%减少为8.42%。按照433-450.27港元之间的出售均价计算,此次马化腾减持共计套现42.87亿港元。 这是今年小马哥的第二次减持。1月14日-17日期间,马化腾曾减持腾讯500万股,套现近20亿港元。 纵然已从套现60亿港元,以腾讯433.6港元/股的价格计算,马化腾目前持股的市值仍然高达3490亿港元。相比之下,这两次的套现确实是换点零花钱。 这绝非玩笑,小马哥确实干过卖股票改善生活的事。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曾在微博透露,早年间,马化腾曾在腾讯股价6港元左右的时候,卖出了1000万股,只为买一栋纯水岸的别墅,换算到现在相当于206亿港元买了一个房子。 最近有改善生活诉求的,并非只有马化腾,近期腾讯另一位高管刘炽平,也频频在高点减持公司股票。 据港交所披露,腾讯总裁刘炽平分别在5月29日及6月1日减持腾讯股票,合计减持60万股,共套现约2.472亿港元。今年,刘炽平已有三次减持,合计套现超6.66亿港元。 腾讯的远虑近忧 如果结合今年以来腾讯的股价,两位高管的减持可谓都踩准了时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减持,更多的只是个人财务管理上的正常操作。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认为,此时套现也反应了公司高层对于未来发展,似乎没那么足的底气。 腾讯的发展确实步入了一个平台期。 2020年Q1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80.65亿元,同比增长26%,较市场此前18%的预期有所超越。在板块收入分布上,游戏增值服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广告业务板块营收占比呈现“三足鼎立”的健康态势。不过,公司的净利润率较此前出现了下滑。 腾讯的忧虑并不在此。时隔多年,腾讯再次步入了“十面埋伏”。 社交领域方面,以抖音为代表的字节系视频矩阵成为新的“流量森林”。这直接导致腾讯广告业务收入出现了明显下降。 在游戏方面,一边是老对手网易继续扩充“动漫游戏版图”,一边是新对手字节跳动、阿里游戏纷纷入局。尽管《王者荣耀》依旧称霸市场,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爆款何时会杀出。 而从更长远来看,已经成为巨象的腾讯,未来如何继续起舞,已是公司不得不回应市场的问题。去年,一向务实的腾讯高层突然宣布,将公司使命愿景“迭代”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便是对市场关切的第一步破题。 更深层次的压力,源自腾讯基因里对生存的焦虑。 马化腾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战胜你的对手,永远在你的名单之外。”正因如此,一直以来,腾讯都在各个潜在竞争领域大肆收购,将可能出现的对手收入麾下。但这却让公司滑向了另一个极端。“腾讯越来越像一个巨型PE公司”一位市场人士分析,“但若真是如此,腾讯的市值就存在高估,因为一家PE公司的市盈率一般也就10倍。” 腾讯也发现了问题。近年来,一向对收购的公司相当佛系的腾讯,正在收紧管理的权限。今年,阅文集团高层整体换血,腾讯高管接替创业团队便是明证。“从前的阅文更多局限在自身内部的利益得失,这让其无法更好的服务于腾讯大文娱战略。”相关人士曾分析,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接手阅文,就是为了彻底打通整个文娱产业链条。 类似的介入还发生在游戏直播领域,今年4月,腾讯通过收购,一举成为国内两大头部游戏直播平台——虎牙与斗鱼的最大股东,而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腾讯正在积极推动虎牙和斗鱼的合并,两大公司高层明年也可能迎来换血。这无疑也是将服务于腾讯游戏板块的整体战略。 腾讯如此主动介入乃至接手战投公司,在从前是不可想象的。但面对以字节跳动为代表的新势力迅速崛起,如今的腾讯需要更多改变。
6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6月9日至12日出售总计965万股腾讯股票,出售均价在433至450.27港元之间,套现42.69亿港元。 据悉,今年1月,马化腾曾减持500万股腾讯股票,套现近20亿港元。 6月5日,港交所权益变动材料显示,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今年5月29日及6月1日再度减持腾讯股票,两个交易日共计减持60万股,套现约2.472亿港元。 此前,刘炽平已在今年1月初和4月初,分别减持了50万股及60万股腾讯股票,分别套现1.92亿港元及2.27亿港元。 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刘炽平已减持170万股的腾讯股票,累计套现超6.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腾讯股价已经累计上涨近16%。
6月15日,据港交所网站消息,腾讯(00700.HK)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6月9日至6月12日减持了腾讯股票,4天合计减持964.78万股,价值约42.7亿港元。 具体包括:6月9日,以每股433.4095港元的均价减持178万股;6月10日,以每股443.0151港元的均价减持335万股;6月11日,以450.2696港元的均价减持253万股;6月12日,以440.2190港元的均价减持198.78万股。 减持完成后,马化腾对腾讯持股由8.52%降至8.42%。 今年1月,马化腾也曾减持腾讯。当时是在1月14日至1月17日共卖出500万股腾讯股票,价值约为19.96亿港元。 腾讯股价今年重新站上400港元,年内累计涨幅达15.77%。6月11日,腾讯一度触及455.4港元的高位,为近两年新高。 6月15日,腾讯股价收报433.6港元,跌1.68%。
1848年5月12日,一个名叫萨姆·布兰纳的人来到圣弗兰西斯科城,把手中的瓶子四处向人们展示,大喊着:“金子,金子!这是美洲河里的金子!” 不久之后,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的事情,传遍美国,紧接着全世界都沸腾了。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蜂拥而至,一个个新城镇拔地而起,掀起了美国西进运动的高潮。 美国铁路系统由此迎来大跃进,贯穿东西部的大动脉很快形成。在此过程中,美国的钢铁、煤炭、机器制造与食品加工等产业发展起来,铁路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需求还刺激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形成。 很大程度上,淘金热的大赢家并非淘金者,而是铁路公司。就像前些年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数不清的创业者们结局凄凉,成为科技巨头称霸新世界的铺路石。 铁路之于19世纪美国的意义,正如云服务之于今天的中国,它们都扮演着“新基建”的角色,也是新一轮产业互联网竞争的焦点。 而新冠疫情,在加速金融数字化进程的同时,也助推了金融云的全面爆发。 超级大单 本月早些时候,中华保险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阿里云将为中华保险集团旗下中华财险构建新一代全分布式保险核心系统,项目总金额接近7亿元,是国内金融云领域迄今为止的第一大单。 阿里云为中华财险提供的整体方案包含“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分布式中间件体系SOFAStack、分布式数据库平台Oceanbase、金融数据智能平台、金融核心套件bPaaS、保险专家服务、mPaaS移动开发平台等。 此前在5月18日,腾讯云与中国银联就“银联云”建设项目正式签约。据银联早前公示的信息,“银联云”项目金额达到3.86亿。 基于腾讯云TCE,银联云将被打造成一朵具备全栈云计算能力的行业生态云,支撑银联自有业务的云化升级,并面向银联合作伙伴输出金融科技能力,包括多地多中心金融云架构、上百项从IaaS到PaaS的云产品能力等。 这两个超级大单的出现,标志着国内金融云市场迎来爆发期,也再次印证了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IDC报告显示,阿里云位居中国金融云市场第一,累计服务上万家金融客户,覆盖60%保险企业,50%证券公司,以及数百家银行。 至于腾讯云,同样服务了超万家金融领域客户,包括150多家银行、数十家保险及证券公司、70%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80%的新筹保险公司。 疫情的发生,无疑加速了爆发期的来临。 2月1日,央行、银保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 2月15日,银保监会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各银行保险机构要积极推广线上业务,强化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服务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 3月17日,国常会指出: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 5月2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健康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并且鼓励具备条件的财险公司探索保险服务全流程线上化。 对金融机构而言,在数字化这条路上,再没有犹豫和观望的时间了。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加快脚步奋力求变。 上云,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止于云 Canalys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云计算支出增长34%,达31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实际上,今天我们所说的云,早就超越了云计算本身,演变为数字化时代的基础设施。 云计算这一概念由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于2006年8月正式提出。一般而言,云服务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 金融云,是指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将金融业的数据、客户、流程、服务及价值通过数据中心、客户端等技术手段分散到云,以提高效率、改善体验并降低成本。 2013年11月,阿里巴巴率先推出金融云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IT资源及互联网运维服务,并提供支付宝的标准接口和沙箱环境。 一直到2016年,腾讯与百度先后宣布开放金融云;2017年末,京东推出金融云。至此,BATJ全部杀进了金融云服务市场。 在政策层面,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探索利用云服务平台开展金融核心业务,促进移动金融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规模应用。 根据原银监会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到“十三五”末期,银行业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2018年8月,央行发布了《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安全技术要求》、《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容灾》三项金融行业标准。 过去几年里,伴随着金融科技to B服务的兴起,金融云的概念和内涵不断延伸,成为金融数字化的核心环节。 5月13日,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中国金融云市场(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指出,2019年全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3.4亿美元,同比增长49.6%。 其中,2019下半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达到13.7亿美元,其中,公有云基础设施部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和中国电信占据85.1%的市场份额;私有云基础设施部分,华为、浪潮、新华三、戴尔和联想占据78.2%的市场份额。 同期,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5.8亿美元,阿里巴巴、中科软、腾讯、百度、华为、京东数科、宇信科技、文思海辉、南天信息和融信云位居市场前十,共同占据59.3%的市场份额。 IDC报告指出,自2019年8月央行发布首个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来,监管规则体系不断完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彻底扫除金融机构对云计算及相关技术应用的顾虑。 无论从业务体量还是战略地位的角度,金融云是所有云服务厂商必争之地。 AT大战 云之战,是继移动支付之后,阿里与腾讯的又一次史诗级的较量。 起步更早的阿里云,已经在云市场取得了领先优势。阿里财报显示,2020年一季度,阿里云业务收入17.25亿美元,同比增长58%;2020财年(2019Q2-2020Q1),阿里云业务收入56.51亿美元,同比增长62%。 根据Gartner及Canalys的数据统计,2019年阿里云在亚太市场份额为28%,接近亚马逊与微软的总和,其中以46.4%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 相形之下,去年去年,腾讯云营收超170亿元,虽然与阿里云差距依然明显,但是并非遥不可及。过去三年,腾讯云市场份额排名从全球18位跃升至全球第5位。 对阿里而言,to B服务一直是强项,也是阿里数字经济体的命脉,阿里云输不起。于腾讯来说,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云服务这一仗非赢不可。 因此,这亦是互联网下半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关键一战。 为巩固竞争优势,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将扩大到现在的3倍,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云基础设施之一。 阿里还启动了组织架构上的调整。去年末,原蚂蚁金服的金融科技开放业务板块和原阿里云的金融云业务部,正式合并为新金融事业部。今年6月8日,蚂蚁将自研数据库产品Oceanbase独立进行公司化运作,成立由蚂蚁100%控股的数据库公司北京奥星贝斯科技,并由蚂蚁集团CEO胡晓明担任董事长。 作为后发者,腾讯同样表现出了破釜沉舟的决心。5月26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对外宣布,腾讯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这5000亿元将会被投入到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 这场战役的结果,会像移动支付那样以两极格局结束吗?想必这是腾讯乐于见到的结果,却是阿里难以承受之重。 在太平洋对岸,美国的科技巨头也围绕云服务展开了激烈争夺。 一季度,亚马逊、微软、谷歌云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78%、27.28%和52.16%;同期,亚马逊、微软、谷歌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分别增长99.49%、46.86%和29.47%,主要投向支撑云业务发展的基础设施。
超级大佬的世界不好懂! 数据显示,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6月9日至12日出售总计965万股腾讯股票,出售均价在433港元-450.27港元之间,此次共计套现约42.9亿港元,持股比例由8.53%降至8.42%。 今年1月14日至17日期间,马化腾亦曾连续4个交易日沽货,累计涉及500万股股份,套现近19.96亿港元。与此同时,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在减持股票,今年5月29日及6月1日再度减持腾讯股票,两个交易日共计减持60万股,套现约2.472亿港元。刘炽平已在今年1月初和4月初,分别减持了50万股及60万股腾讯股票,分别套现1.92亿港元及2.27亿港元。 那么,对于腾讯来说,这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这已经是马化腾十五年间的第16笔大减持了,总共套现金额超过230亿港元,但腾讯股价十五年间涨幅近400倍。另外,资料显示,去年腾讯控股一度连续回购公司股票,耗费资金达10亿港元。那么,接下来腾讯还有多少值得期待呢? 马化腾、刘炽平连连套现 据联交所权益披露数据显示,马化腾于6月9日至12日期间,连续4日减持腾讯股份,共涉及约964.8万股,平均出售价格介乎433.4港元至450.3港元,合计套现约42.7亿港元。马化腾于今年1月14日至17日期间,亦曾连续4个交易日沽货,累计涉及500万股股份,套现近20亿港元,那次也是马化腾2017年10月以来,首次减持。马化腾今年已套现62.66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几乎在同期实施减持。今年1月初和4月初,刘炽平分别减持腾讯控股50万股及60万股,套现1.92亿港元及2.27亿港元。今年5月29日及6月1日再度减持腾讯股票,两个交易日共计减持60万股,套现约2.472亿港元。截至6月1日,今年以来,刘炽平已减持170万股的腾讯股票,累计套现超6.66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09亿元。 据券商中国记者粗略统计,马化腾近十五年约有16笔大幅减持,套现金额超过230亿港元。当然,这样对于马总超过480亿美元的身家来说,并不算什么。 2005.7.12-7.14:马化腾共计减持股份比例为0.57%,达到1000万股,套现约6210万港元; 2008.5.26:马化腾减持30万股,其个人持股量降至12.7%,套现金额超过2017.2万港元; 2008.6.2: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12.67%,减持30万股,个人套现超过2070万港元; 2008.6.4-6.6:马化腾3天共计套现约4065万港元; 2010.6.7:马化腾场外减持500万股,持股比例降至11.2%,个人共计套现5.135亿港元; 2011.3.28:马化腾场外减持200万股; 2011.8.29: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10.33%,减持500万股,个人共计套现7.216亿港元; 2014.12.2-12.5: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9.87%,累计减持2511.12万股,个人共计套现29.9亿港元; 2015.4.9-4.10: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9.65%,累计减持2000万股,个人共计套现32.2亿港元; 2015.9.17-9.22: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9.37%,累计减持2300余万股,个人共计套现约32亿港元; 2015.11.28-11.31: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9.1%,累计减持2500万股,个人共计套现约38.68亿港元; 2016.7.14:马化腾减持200万股,个人共计套现3.63亿元; 2017.9.5-9.7: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8.69%,累计减持200万股; 2017.10.10-10.13: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8.63%,累计减持600万股,2017年合共套现21亿港元; 2020.1.14-1.17: 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8.53%;套现达19.96亿港元; 2020.6.9-6.12:马化腾持股比例降至8.42%;套现42.87亿港元。 越减越涨,十五年上涨近400倍 在中国股票市场,堪比茅台的存在,可能也只有腾讯了。虽然马化腾连续小笔减持,金额看似也很大,但并没有影响到腾讯的长期走势。近十五年时间,腾讯控股上涨近400倍。即从2005年的6港元左右上涨到前期最高位近2400港元的水平。 在2019年港股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腾讯控股曾连续出手回购股票。2019年10月4日晚间,腾讯控股公告显示,公司当日回购了12万股股份,每股最高价326.80港元,每股最低价320.40港元,花费约3884万港元,本次回购股份数占现有已发行股本0.00126%。 自去年发布中期业绩之后,腾讯控股从8月28日开始,连续27个交易日进行回购,累计花费约10.06亿港元,约合9.17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10月,腾讯控股在港交所共购回股份数约为300.67万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0.0316%。 在此前每每腾讯控股走势低迷的时候,腾讯公司也都会出手回购股票。比如2018年9月腾讯控股连续多个交易日回购股份,当时其股价一度低至每股300港元以下;2014年全球科技股大跌的时候,腾讯也曾于当年4月8日斥资7000多万港元进行回购。2013年4月15日,腾讯因增速放缓和运营商对微信收费等传言致股价下滑,最后该公司花费6亿港元回购股票。 而每次腾讯回购股票,股价都能够大涨,2018年回购之后,股价很快就突破了400港元;2014年回购之后的一年,腾讯股价涨幅超过50%;2013年回购之后,股价也曾一路上涨。2019年回购股票之后,股价也一度上涨近20%。在这个层面来看,股讯股东减持股票似乎并不会对股价产生太多影响,反而公司回购股票显得更为重要。 未来还有多少值得期待? 这么多年,腾讯并非没有坎坷。在经历了QQ的辉煌之后,在微信出来之前,腾讯是倍受质疑的。近两年,腾讯似乎又走到了一个关口。游戏版号停发、控股股东首度减持、今日头条系的崛起等等。那么,这家中国互联网巨头还有多少值得期待呢? 致富证券表示,市场普遍担心的是腾讯高增长不再,而增长动力不足的根本问题是中国由 PC 互联网时代转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口红利已经消耗殆尽,无论微信或手游的用户增量都已经放缓。腾讯现在仍然比较快增长的就是云、支付及金融业务。因此,很明显产业互联网仍然是一片蓝海,此板块必然是腾讯未来收入的着眼点。 此外,腾讯正在悄然地发生着一些变化。以前,腾讯给人的印象是靠游戏赚钱,但近期他们似乎正希望能更好地输出自己积累多年的科技能力,帮助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 据悉,腾讯为了培育自己的科技力量,正在全球搜罗顶尖科学家,成立了 AI Lab、Robotics X Lab、科恩、玄武、优图、量子、音视频实验室。此前已有媒体报道,未来五年,腾讯计划投资 5000 亿元人民币用于新基建布局,重点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 网络、音视频通信、网络安全、量子计算等方面的技术研究。腾讯 2019 年度的盈利是 933 亿元人民币,五年投资 5000 亿元人民币。分析人士认为,这才是腾讯真正的希望所在。
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8日,成都凡帕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其中出资情况新增林芝腾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此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00万人民币新增至约145万人民币,增幅为45.45%。 本次工商变更后,韩炜仍为凡帕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2.25%;新入驻的林芝腾讯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1.25%;早前参与天使轮的吉相天成(吉比特(603444)投资公司)则为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6.5%。 成都凡帕斯主要的游戏产品就是二次元手游《VGAME:消零世界》,其创始人 韩炜2010年在腾讯成都分公司从事网络游戏研发。2013年离开腾讯公司,开始创业。第一款手游作品是三国题材,没有成功。2015年,韩炜又创办了一家公司,做了一款比较小众的游戏,花了10个月的时间,后来由于资金原因也失败了。 直到2017年,成立凡帕斯制作工作室,有40多人,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腾讯、盛大和育碧等一线大厂。开始做《VGAME:消零世界》的早期原型设计,后来经历了Demo制作验证、量产、内测直至上线的过程,历时近3年。在2019年上半年拿到了吉比特的投资。 《VGAME:消零世界》是2019月27日上线运营的,之后登录日本市场发行。题材类型是都市奇幻类的二次元动作游戏,融合现代都市与异世界。采用Unity引擎技术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