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8月28日晚,交通银行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67.87亿元,同比增加7.28%,其中利息净收入738.49亿元,同比增加5.41%,占比为58.25%;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38%,减少90.01亿元至399.58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4.61%至365.05亿元。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报告期末,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0.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43.32亿元,增幅7.7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占比为52.51%,贷款余额5.7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52.38亿元,增幅8.02%,接近去年全年投放水平。 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三大区域客户贷款较上年末增长2314亿元,占新增贷款比例5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1%、26%。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报告期末,交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7% ,一级资本充足率12.18%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较上年末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0.26、0.67和0.59个百分点。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逾期贷款余额998.8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3.60亿元,逾期率1.74%,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余额772.4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6.45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不良贷款余额962.92亿元,不良贷款率1.68%,分别较上年末增加182.49亿元、上升0.2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8.73,较上年末降低23.04个百分点,处于同业较低水平。 此外,交通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共处置不良贷款343亿元,同比增加25%。 图片截取自交通银行半年报 分行业来看,交通银行公司类贷款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采矿业的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其中房地产业增幅最大,上升1.1个百分点至1.43%;而在所有行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最高,为5.11%。
30日,华夏银行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该行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实体经济,确保经营运行平稳、稳中有进,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盈利水平保持稳定,顺利完成上半年经营目标。 截至上半年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2656.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48.26亿元,增长8.10%;贷款总额20395.6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9.65亿元,增长8.92%;存款总额18631.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67.02亿元,增长12.48%。在2020年7月英国《银行家》全球1000家银行排名中,华夏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第51位、按资产规模排名全球第65位,分别较上一年度提升5位和2位。 上半年,华夏银行持续深化结构调整,推动经营转型,多维度协调联动,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客户认可度不断提升。零售金融转型成效初显,个人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13%;个人贷款余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较上年末增长13.05%。普惠金融贯彻落实“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监管目标,“两增”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14%。公司金融深入推进“商行+投行”服务转型,战略客户营销服务进一步加强,公司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18%。绿色金融特色业务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推进与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项目,成功发行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2.76%,“绿筑美丽华夏”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业务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公司经营质效稳步提升。上半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5.81亿元,同比增长19.56%;成本收入比24.81%,同比下降1.83个百分点。该行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不断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在加大核销的同时提高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143.24%,较上年末提高1.32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37亿元,同比下降11.44%。 其中,在信用卡业务方面,该行加强产品创新和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该行积极拓展“债券、债权、股权”等融资类业务,投行业务规模同比增长46.12%,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市场排名较上年末提升2名,撮合业务规模、覆盖度、种类实现高质量增长,并购融资、ABN、市场化债转股实现零突破。在贸易金融业务方面,该行加快国际国内业务双轮发展,国际结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贸易金融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9%。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该行加强业务创新和总分联动,加快轻资产化发展,持续优化条线收入结构,上半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8.6%。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该行加快产品研发和净值化转型,上线中证华夏银行ESG指数和中证ESG 120策略指数,发行ESG混合策略产品和抗疫主题产品,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较年初增长19.70%,同比增长36.94%。
图片源自网络 8月30日下午,工商银行披露了2020年度半年度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202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484.56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利息净收入3065.49亿元,同比增长 2.4%;营业利润1891.54亿元,同比下降9.5%;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1.4%,为1497.96亿元。 工行对此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并不是自身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截至2020年6月末,工商银行总资产达33.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万亿元,涨幅达10.0%。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7.98万亿元,增长7.2%。 上半年,工商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3127亿元,增长7.3%,半年增量首破万亿。新增地方政府债投资4673亿元,主承销各类债券9111亿元,均居市场首位。 工行半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类贷款比上年末增加8191.42亿元,增幅为8.2%,其中,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中部地区、成渝经济圈等重点战略区域,贷款同比多增2520亿元,增量占境内分行全部新增贷款的77.5%。 个人贷款比上年末增加3863.07亿元,增长6.1%。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幅最快,较上年末增长25.8%,为4351.59亿元。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主要是经营快贷、e抵快贷等普惠领域线上贷款产品快速增长所致。 工行半年报显示,其手机银行客户规模与活跃度市场领先。互联网金融客户突破5亿户,月均活跃客户数在金融业中率先破亿。 资产质量方面,工行上半年资产质量总体稳定,截至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50%,比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194.69%,略低于上年末。 工行表示,为持续增强风险抵补能力,上半年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254.56亿元,同比增加262.76亿元,增长26.5%,其中贷款减值损失1117.05亿元,增加 198.09亿元,增长 21.6%。 此外,据半年报,上半年工行逾期贷款共计2454.77 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7.39亿元,其中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1671.26亿元,减少180.06亿元。 但据工行披露,上半年清收处置不良贷款1042亿元,同比多增122亿元。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不良贷款2699.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7.74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首次为负。 其中,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的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252.45亿元,不良贷款率 2.09%;个人不良贷款余额440.93 亿元,不良贷款率 0.65%,均较上年末略有上升。 按行业来看,工行表示,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部分客户贷款出现劣变,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较快,不良贷款率分别增加为12.88%和12.07%。 如上图所示,2020年上半年,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幅最大,工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道,以上行业的新增贷款主要用于防疫抗疫及物资保障、民生工程投融资需求等原因。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70%,一级资本充足率 13.72%,资本充足率16.00%,均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5个百分点,0.55个百分点和0.77个百分点。 工行也在其半年报中对此部分补充表示,已于今年2020年3月和7月,分别收到批复,获准在境外发行不超过3亿股优先股,募集金额不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等值美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一级资本。 此外,8月28日,工行已于董事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议案》,计划发行总额不超过 1000 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但该方案尚需股东大会的审议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8月30日晚,建设银行发布其2020年度半年度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91.09亿元,同比增长7.65%,其中利息净收入2664.93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68.49%,较上年同期增幅为6.41%;实现利润总额1687.73亿元,同比下降11.72%;归母净利润也同比下降10.74%,降至1376.26亿元。 此外,建行上半年净利差为1.99%,同比下降13个基点;净利息收益率为2.14%,同比下降1个基点。主要由于存量贷款基准转换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和存放拆放等生息资产收益率由于市场利率下行低于上年同期,存款竞争激烈导致存款成本略有上升等原因,建行在其半年报中解释称。 在手续费及佣金方面,截至2020年6月,建行该项净收入 800.21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33.26 亿元,增幅 4.34%。其中网络银行客户数量和网络支付交易额稳步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收入143.08亿元,增幅16.68%;顾问和咨询费收入79.89亿元,增幅21.34%。 截至6月30日,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6.6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8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15%,均较上年末有小幅下降。 在规模方面,于 6 月末,建行资产总额27.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万亿元,增幅为8.72%。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增幅 9.54%,主要由于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主动加大信贷投放,精准有力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截至6月末,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47.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5万亿元,增幅为9.66%,主要是境内贷款增长推动。 其中,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为8.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 15.94%,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制造业贷款较上年末增加 2114.34 亿元,增幅 19.57%。 此外,建设银行在其半年报中说明,为积极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上半年累计为超1万户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投放信贷资金 1194.84 亿元。 在个人贷款中,建行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幅最大,达34.95%,总额为2558.45万亿元;总个人贷款较上年末增加3895.43亿元,为6.87万亿元。 在不良贷款方面,上半年,建设银行核销不良贷款268.76亿元,同比增加15.35亿元。于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2455.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0.43亿元;不良贷款率1.49%,较上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 223.47%;其中,关注类贷款占比2.99%,较上年末上升 0.0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将不良贷款分按行业来看,2020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在采矿业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不良贷款率飙升至21.57%,在上年末,该项数据为6.19%。 此外,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已逾期贷款和垫款余额186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09亿元。逾期超过3个月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282.52亿元,主要集中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较上年末增加39.36亿元,增幅3.17%,其中中部地区增加35.66亿元,西部地区下降较快。
图片来自网络 8月27日晚,中信银行发布其2020年度半年报。公告内容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20.13亿元,同比增幅9.51%,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 649.35 亿元,同比增长 5.56%;营业利润307.51亿元,同比下降10.68%;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55.41亿元,同比下降9.77%。 中信银行主要业绩数据 公告数据显示,中信银行2020年上半年总资产为7.08万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涨4.89%;存款总额为4.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3%;贷款总额较上年末涨幅为5.42%,达4.21万亿元,其中贴现贷款涨幅最大,为19.82%。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772.8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11.70 亿元,增长 16.89%;不良贷款率为1.83%,2019年年底数据为1.65%,增长了0.18个百分点;同时拨备覆盖率变化不大,为175.75%,基本与上年末水平持平。 中信银行公司贷款按行业划分数据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公司贷款中,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总量居前两位,合计占公司贷款的34.76%。 其中在不良贷款方面,按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63.41亿元和163.7亿元,合计占比达到57.76%,较上年末分别增加44.8亿元和6.83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分别上升2.39个百分点至10.47%和下降0.64个百分点至5.45%。 按地区来看,环渤海地区不良贷款增加最多,为74.76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0.74个百分点,为2.65%;其次是中国境外地区增加2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1.34个百分点至2.52%。 在资本充足率水平,该报告期数据整体较上年末略有提升,但仍处在9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中的尾部。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57%,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上年末,中信银行以上数据分别为12.44%、10.2%和8.69%,均为同业银行中的最低值。 图片截取自中信银行2020年度半年报 将其营收按业务分部来看,2020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金融市场业务占比提升较大,营业收入同比增加了42.46亿元,达145.09亿元,占比涨幅为3.2个百分点,税前利润同比涨幅达11.5个百分点。但当前,公司业务仍是中信银行营业收入的最大来源。
据Choice金融终端统计证券业协会数据,截至8月26日,登记在册的证券从业人员总数为33.02万人,较2019年末有小幅增长,结束了近两年从业人员总数连续下滑的态势。 今年以来,股市交投趋于活跃、资本市场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券商业绩普遍出现大幅增长。在此背景下,不仅从业人员数量已开始正增长,券商的各类融资活动也明显增多。 回看前3年的数据:2017年末,证券从业人员数量为34.23万人,2018年末降至33.58万人,至2019年末进一步减少到32.88万人,呈逐年递减之势。而目前,从业人员数量已较去年底时有所增加,扭转了此前的下滑趋势。 而通过分析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可总结出三个业务板块的发展走向:首先是经纪业务从业人员数(经纪人及投资顾问合并统计)呈逐年下滑趋势,但进一步细分,经纪人的数量在加速减少,投资顾问数则逐年增加;其二,研究人员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投行业务人员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且今年以来的增量更为显著。 具体来看,经纪人被逐年出清的力度较大。2017年末,券商的经纪人总数为9.04万人,而目前已降至6.92万人。与之对应,投资顾问的数量则从2017年末的4.02万人增至5.76万人。 今年以来,经纪人数量缩减规模最大的3家券商分别为申万宏源、海通证券和方正证券,分别减少527人、358人和324人。同时,头部券商中信证券的经纪人数量已降至10人,几乎全部出清。而今年投资顾问人数增加最多的3家券商是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增加441人、351人和324人。 对此,一家中型券商的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一方面,券商经纪业务由线下转至线上的趋势十分明显,新设营业部配备的人员数量一般都很少;另一方面,经纪业务的财富管理转型是大势所趋,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加,预计券商压缩经纪人数量、增加投资顾问的力度还将加大。 研究所业务方面,登记在册的分析师数量从2017年末的2589人增至目前的3457人,今年以来新增分析师人数最多的3家券商是长江证券、开源证券和华西证券。其中,开源证券、华西证券均以卖方研究业务作为展业重点。 投行业务方面,保荐代表人数量由2017年末的3489人增至4212人。 从各家券商的数据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和民生证券今年以来保荐人队伍扩充明显,分别增加58人、48人、42人,而被处罚的广发证券保荐人大量流失,减少29人。
锦州银行8月20日晚间在港交所公布了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该行经营收入为人民币64.44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4.13亿元,净利润转亏为盈。 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锦州银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8212.66亿元,比2019年末下降1.8%;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人民币4073.30亿元,比2019年末下降10.0%;吸收存款余额为人民币4139.78亿元,比2019年末增长1.7%。 截至6月末,锦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4%,比2019年末下降5.76个百分点。半年报解释,这主要是由于该行将拟处置的发放贷款和垫款确认为持有待售资产后,不良贷款减少所致。 截至6月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06%、6.94%和5.50%。 值得指出的是,上半年锦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为人民币60.53亿元,同比减少人民币57.91亿元,降幅48.9%。这主要是由于该行根据资产处置框架协议的约定,对拟处置资产在报告期内的利息收入不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