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7日讯 12月4日,西部证券(002673.SZ)披露当年累计新增借款超过上年末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的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净资产为人民币177.37亿元,借款余额为156.39亿元。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借款余额为人民币233.48亿元,累计新增借款人民币77.09亿元,累计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43.46%,超过40%。 具体来看,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应付短期融资款、应付债券及次级债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人民币47.47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26.76%,主要为应付短期融资款及应付债券增加。此外,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其他借款余额较2019年末增加人民币29.62亿元,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为16.70%,主要为拆入资金及回购规模增加。 西部证券表示,上述新增借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范围。公司财务状况稳健,目前所有债务均按时还本付息,上述新增借款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上述财务数据除2019年末相关数据外均未经审计,敬请投资者注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月9日晚,渝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的稳定股价方案已实施完成。 图片来源于渝农商行公告 根据此前公告,渝农商行自2020年5月11日至2020年6月5日,A股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为7.50元),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此次增持实施期间,渝农商行11名非独立董事及高管以自有资金增持6.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4.54元至5.19元,合计增持金额35.9万元。 渝农商行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重庆市农村信用社。2010年在香港H股上市,2019年10月29日在A股上市,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的农商行。 上市首日,渝农商行就创下了A股市场新纪录,成为2014年以来第一家上市首日即开板新股,甚至在第二天惨遭跌停,被称为“2019年最惨新股”。 上市后仅11个交易日,渝农商行A股收盘价就开始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7.18元,并首次触发稳定股价措施。 稳定股价方案于2020年5月9日实施完成,12名非独立董事及高管以自有资金增持A股股份11.22万股,合计增持金额75.7万元。 上市以来,渝农商行股价总体呈持续下滑趋势,两次高管增持均未能有效提振股价。 雪球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收盘,渝农商行市净率为0.57,低于上市银行平均值0.92,位列37家上市银行倒数第7名。最新总市值为530.37亿元,与上市首日最高1061.88亿元相比,已折价一半 。 最新三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渝农商行资产总额为1.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1%,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495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4%;客户存款总额为7453.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8%。 盈利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渝农商行实现营收209.98亿元,同比增长5.04%;实现归属净利润77.69亿元,同比下降9.68%,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82.13亿元,同比增长5.23%。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9月末,渝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55亿元。不良贷款率1.29%,较上年末增加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59.00%,较上年末下降21.31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渝农商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为12.24%。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业发展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而研究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研究金融结构尤其是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 在中国,这方面研究最权威的专家无疑就是现任央行行长易纲先生。他在过去30年的时间内,每隔10年左右就会在中国经济学领域最权威学术期刊《经济研究》杂志上公开发表一篇关于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的研究论文。最新的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上的《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的文章。其它两篇分别是发表于《经济研究》1996年第12期上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与《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上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 这三篇文章虽然时间跨度很大,研究内涵和分析范式也持续延展。但基本研究方法论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基于“比较金融研究”的方法,在大量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过去40年不同时期的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算,并从居民、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国外等五部门的角度分别测算了其资金来源(负债)和运用(资产)总额及占比情况。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和研究,清晰的给我们展示出中国金融资产的总量、结构及其演化的过程。而且作者还将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三者关联起来,通过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这个视角,阐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 一、从金融资产结构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成就 1、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增长。根据易纲行长文章的测算,截止2018年末,中国金融资产总规模达722.1万亿元,是2007年末的4.54倍,年均增长14.7%。金融资产与GDP之比由2007年末的588.9%上升至2018年末的785.5%,年均增幅为2.7%,较1991年至2007年期间年均增幅降低3.3个百分点,金融资产相对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主要与股票、国内主体持有的国外金融资产等增长放缓有关。当然,随着总量增长,基数变大,增速有所放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金融资产结构日益多元。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居民资产配置不再高度集中于银行存款。2018年末,存款占资金运用总额比重为54.4%,虽仍占一半以上,但较2007年末降低了5.8个百分点,相比1995年末更是大幅下降了21.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支付电子化的发展,居民持有的通货现金的比例也持续下降,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从1995年末的16.3%下降至2018年末的4.4%。由于股票资产增长较慢,2018年末居民部门持有股票占比较2007年末的15%降低了5.9个百分点至9.1%。随着资管业务迅速发展,居民部门持有的理财、信托、基金等资产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末,居民部门特定目的载体总额自2007年末以来年均增长27.6%,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达17.2%,较2007年末上升11.9个百分点。 3、金融市场深化持续推进。金融工具内生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及结构的多元化,其背后反应的就是中国金融市场日益深化的现实。易纲行长的三篇文章无疑是研究近40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深化方面的最佳样本:1996年发表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一文指出中国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货币化过程。另一条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该文主要分析货币化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1978年、1986年、1991年和1995年的金融资产结构后指出,中国M2/GNP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货币化”进程加快是重要原因。同时金融资产单一,企业主要依靠贷款,居民主要依靠储蓄存款,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也是重要原因。2008年发表的《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与前文相呼应,以资本市场为主线,研究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新变化。在此期间,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继续快速增长,且结构有所优化,表现为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发展加快。股票在国内金融资产中的占比增长明显,1991年股票占比仅为1%,到2007年则达到了28.1%。同时贷款占比下降,企业债务率下行,经营状况好转,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增强。这一时期金融资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则主要表现在企业债券规模过小,保险市场规模偏小,股票相对金融资产比率波动较大等(2001年上升到12.6%,2005年回落到5.4%,但2006年和2007年分别快速上升至11.8%和28.1%)。再隔12年,最新发表的《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一文发现,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稳步增长,金融深化继续推进。这一时期银行贷款占比明显上升。尽管经历了“严监管”,表外和资管业务与之前阶段相比仍呈现快速发展。近些年来中国深入推进债券市场改革和发展,完善基础制度,夯实基础设施,加快产品创新,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约为86万亿元,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2018年末,债券与GDP之比为90.9%,较2007年末提高44.1个百分点。然而,在此期间出现了直接融资不升反降,中国金融资产的风险向银行部门集中,向债务融资集中等问题。 4、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部门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增长呈现亮点。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程度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跨境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末,企业部门国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达17.1万亿元、21.9万亿元,分别是2007年末的9.5倍、3.3倍。2007年至2018年末,企业部门海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年均增长30.2%,合计占GDP比重为17.9%,较2007年末提高14.5个百分点;二是国外主体持有的中国金融资产较快增长。在股票市场双向开放方面,2014年和2016年我国分别启动了“沪港通”和“深港通”,为内地与香港相互买卖股票提供了便利。在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方面,不断扩大境外投资者范围,取消投资额度,并启动“债券通”。此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和金融法制不断健全,也为金融市场在扩大双向开放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2018年末,国外部门金融资金运用和来源总额分别为35.6万亿元和50.3万亿元,较2007年末年均增长12.5%和10.5%。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开放程度提升,国外部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增多。2018年末,债券和股票投资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8%和13.2%,较2007年末上升4.8个和3.8个百分点。 二、从金融资产结构看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不足 1、直接融资占比不升反降。在1991年至2007年期间,中国直接融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股票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带动作用。股票融资与GDP之比从1995年的5.7%上升至2007年的120.1%,年均增速接近10%。2008年后,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股票融资占比下降。2018年末,股票市值与GDP之比为44.6%,较2007年末降低了75.5个百分点。2018年末包括股票和债券在内的证券资产与GDP之比为135.5%,较2007年末下降31.4个百分点。从分类看,债券融资属于直接融资,但我国债券的持有主体是银行,2018年末银行持有的债券占全部债券的51.5%,其中相当部分实际上是银行通过货币创造为企业融资,也具有间接融资的特点。如果扣除这部分,直接融资占比会进一步下降。 2、宏观杠杆率上升过快。在债权类融资快速增长、股权融资增长较为缓慢、股票与GDP之比下降的背景下,全社会债务水平上升加快。宏观杠杆率(总债务/GDP)从2008年末的145.4%上升至2018年末的248.7%,累计上升超过100个百分点。尤其是企业部门杠杆率快速上升,2016年末一度升至159.8%,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 3、金融资产风险过度集中。最新发表的《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一文中,易行长还创新性地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以“谁在承担风险”和“由谁承担风险更好”为主线,测度了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分布。测算发现,在2008年以来的10多年里,金融资产风险明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集中,而金融机构的风险相当部分最终要由政府承担。2018年末,由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承担风险的金融资产规模分别为365.9万亿元和118.7万亿元,是2007年末的5.85倍和2.60倍,占全部金融风险资产的比重为54.5%和17.7%,总计达72.2%,居民、企业和国外部门承担风险的占比分别为9.4%、13.8%和4.6%。风险向金融机构集中的趋势也十分明显,2018年末,金融机构承担风险的占比较2007年末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三、从金融资产结构演变看中国金融业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 笔者认为,中国金融业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应该是针对以上金融资产结构分析所看到的不足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降低中国宏观杠杆率的根本之策在于经济转型。一是要调整经济产出结构。在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背景下,通过加杠杆来刺激经济增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只会加剧实体经济的产能过剩,固化经济结构的扭曲。要接受经济增速的适度放缓,为经济转型留足空间。二是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转向集约。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就意味着未来发展方式必须要摆脱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对要素投入的依赖以及对债务的依赖。三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未来经济增长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代替要素驱动,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创新型国家。未来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投资拉动,而是要靠创新推动,靠发展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来带动。由于创新型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其一般不依赖间接融资支持,主要靠股权融资等直接投资支持。所以其发展壮大并不会带来企业杠杆率的上升。而一旦科技创新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话,不但可以实现做大GDP规模(做大分母)的目标,至少可以托住GDP增速不出现快速下滑,实现有质量的增长。又降低了增长对负债的依赖(分子缩小),从而成功实现了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的效果。 2、促进融资结构的转变。造成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不升反降的主要短板是在股票市场。要想让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向上,关键是要靠完善股票市场的基本制度。监管层更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夯实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制度基础方面。一是要完善退市制度,健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功能。退市制度建设必须与注册制一起推进,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不能只吸收不排泄一样,一个健康的股票市场也绝对不能是只有IPO发行上市而没有退市淘汰机制。二是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此前中国证券市场乱象丛生的关键原因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对违法行为处罚过轻导致违法成本很低。乱世应该用重典,要加大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相关从业人员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就必须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相关法律制度。三是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培育股票市场价值投资的基石。股票市场不同于期货及其他证券市场的根本是股票市场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盈利分红实现持续的正收益。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基本方式,是股份公司制度的应有之义,也是股票内在价值的源泉。同时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也是培养投资者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基石。我国投资者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之所以很难形成,就是因为现金分红回报投资的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各方力量更关注价格炒作而忽视价值发现。四是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科技创新向生产力的转化能力。创新成果要规模化生产必须依赖金融服务和资本市场的支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来为各个阶段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要发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示范作用,为创新注入资本动能。要力争将国内科创板和创业板打造成能与美国纳斯达克相媲美的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来激活全流程创新链条,进而掀起全社会开展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潮。如果中国资本市场能够孵化出一家像苹果、亚马逊或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那就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在支持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既是传统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等新技术变革的外部压力的需要,更是新时期银行业实现第二增长曲线的关键。与此同时,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有利于减少金融资产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因为数字化风控不依赖于房地产等抵押品,可以减轻金融资产与房地产之间的紧偶合关系,缓解金融顺周期影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战略上培养数字思维,制定可分解落地的规划。在确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方向后,要分解战略目标、建立保障机制、定期检测评估与反馈来确保战略的落地实施;二是组织上提升敏捷程度,培养数字化人才与企业文化。数字化转型不只是银行高管层的事情,而是全体员工思维和能力转变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提升组织的“数字商”,银行内部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组织架构要与数字化进程保持一致;三是技术上改进配套机制,探索新技术应用与架构转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投入领域聚焦基础设施。积极通过创新组织形式、投资并购等方式,凝聚各方科技人才力量,推动创新研发;四是数据上完善顶层设计,充分释放大数据价值。要强化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让数据变资产。要通过打破内部数据孤岛,让数据会说话;五是以开放银行建设为突破,推进外部生态圈合作。国家和政府监管部门要通过发布关于开发银行的新政策来积极引导推动银行跨界合作。商业银行则应积极建立开发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4、建立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 房产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财产,且与金融资产之间存在对偶关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和波动对全社会财富的影响极大,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也最高,保持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会,抑制房地产泡沫。首先,土地方面,在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的同时,优化供地结构。一个城市的土地供应总量一般可按100平方米/人来控制。同时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公开设施用地及住宅用地等的比例。同时控制土地拍卖价格,减轻房价上涨压力;其次,金融方面,在满足开发商合理融资需求的同时,要坚决守住开发商用自有资金拿地这条底线。在个人住房金融政策方面,应该根据不同需求层次和房价走势,实施差别化的抵押制度。第三,财税方面,要形成高端有遏制、中端有鼓励、低端有保障的差别化税收体系。同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税关系,完善地方税体系,建立依法合规、规范透明、自我约束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最后,立法方面,要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 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金辉控股在港交所更新招股书,披露了最新的业绩、对外投资情况及相关财务数据。 招股书显示,最近三年,金辉控股营收、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均保持在两位数,但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17年-2019年,金辉控股毛利率下降10.4个百分点。 截止2020年7月31日,金辉控股借款总额由2019年末的490.7亿元增至期末的558.8亿元。同期,净负债率180%,较2019年末增10个百分点,处于较高水平。 7年上市路,折戟A股转港股 这已经是金辉控股二度冲刺IPO,2013年金辉控股首战港股IPO失败后,于2016年转向A股。但苦等4年未果,之后于2020年3月25日再冲刺港股IPO。 从股权结构来看,53岁的创始人林定强持有金辉控股64.97%股权,妻子林凤英持有35.03%。目前,金辉控股的执行董事兼执行总裁,是林定强之子林宇。 7年上市之路,林定强将金辉控股带入中国房地产行业50强;林宇则在加速金辉控股的发展进程,以“敲钟”为终极目标。 1996年,林定强在福建创立了金辉控股。3年后,金辉控股独立操盘的第一个项目——“锦江花园”正式落成,由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房地产行业征程。 随后几年间,金辉控股通过采用合作开发、独立开发等形式,先后在福州开发落地了多个成功项目,迅速在福建房企商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伴随着企业的成长,作为金辉控股的创始人,林定强开始对上市启动探索。 2005年,金辉控股便与融侨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开启战略合作;其后一年,双方以“融侨”的名义迅速在全国扩张,先后进入苏州、西安、连云港等城市。 虽然,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于2010年底宣告结束。但此时的金辉控股已将总部迁至北京,并确定了全国化的步伐,陆续完成东南部、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四大区域布局。 2013年9月,金辉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但是,首次冲击港交所并不顺利。于2014年3月,申请状态以“失效”而第一次折戟港交所。 同年,据克而瑞发布的201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金辉控股位列第45名,成为中国房地产企业50强。迈入50强之后,林定强更加坚定了上市决心。 在2016年的新年寄语中,林定强称,金辉控股要“朝着社会公众化公司迈出坚定步伐”;2天后,金辉集团便转战A股,向上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但该份招股书的审核状态于2017年变更为“已反馈”后,直至今日都没有进一步更新。 也正是从2016年开始,26岁的林宇成为了金辉控股的副总裁,由此开启了金辉控股对“速度”的追求。 毛利率连续三年下滑,前7月营收116亿元 林宇今年29岁,于2011年就进入金辉控股工作,2016年底担任金辉控股副总裁。 林宇作为一名“房二代”,酷爱玩赛车,而且水平颇高。受其影响,金辉控股也多次赞助过赛车队,2017年林宇本人还曾驾驶赛车出征亚洲勒芒系列赛事。 2016年上任初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林宇就曾表示,“做房地产也要有赛车这种冒险的精神,你不往前走,就会被别人推着往前走,或者被别人踩在脚下,再怎么样也要拼一下,就算你做得不好,拼过了也没什么遗憾。” 林宇还称,金辉控股此前过于稳健,包括资金的安排、投资的策略都偏谨慎。 在林宇的带领下,2017年至2019年,金辉控股营收分别为117.7亿元、159.7亿元及259.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8.5%。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前4个月,金辉控股实现收益、年内利润分别为29.29亿元、1.82亿元,同比下降34.23%、65.72%。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截止7月末,金辉控股已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达2019年全年营收的44.68%,并超过2018年全年。 图片来源:招股书 然高增背后也存隐忧,最为明显的是净利润。 2017至2019年,金辉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2.21亿元、23.00亿元、26.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仅10%。相比接近50%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并不乐观。 最近三年,金辉控股毛利由2017年的37.92亿元增至2019年的56.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2%。但同期,金辉控股毛利率由32.2%跌至21.8%。 2020年前4个月,金辉控股毛利为7.8亿元,同比跌幅达37.5%;毛利率22.6%,虽较2019年末有所回升,但仍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曾溢价180%拿地,未偿还信托融资113亿元 转战A股这四年间,金辉控股进一步加大了土储力度。 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共有16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物业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908.18万平方米,较2019年末增加241.18万平方米。 并且,金辉控股拿下的大多数土地均伴有较高溢价。 易居研究院中国百城居住用地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金辉控股拿地近10幅,总金额超5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超80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达到43.53%。 8月13日,经过94轮报价后,金辉控股旗下公司又以2.25亿元,竞得江苏淮安一商住地,溢价率高达106.03%。 在此背景下,金辉控股的扩张“后遗症”也逐渐显露。 2017年、2019年以及截至2020年4月末,金辉集团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均录得负值,分别为-77.56亿元、-56.97亿元、-23.55亿元。 对此,金辉控股解释称:“负经营现金流量主要归因于有关期间的物业开发的长期资本密集性,公司土地收购成本及建筑成本金额增加。” 金辉控股在手现金,也由2018年末的99.32亿元,减少至2019年末的92.18亿元。至2020年4月末,这一数字仅为84.07亿元。 由于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负,融资成为金辉集团的现实选择。 2017年-2019年,金辉控股的借款总额分别为340.26亿元、431.67亿元、490.71亿元。截止7月31日,这一数字已升525.86亿元,均比其所在年份营收要高。 同期,金辉控股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及资产抵押证券的加权平均利率,由2017年末的7.25%升至2020年前7月的7.99%。 其中,金辉控股于一年内需偿还的銀行及其他借款为105.19亿元,公司债券78.91亿元。 同期,金辉控股未偿还信托融资为113.46亿元,年利率大多超过10%。 “融资成本的增加对我们的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能获得融资将影响我们从事项目开发活动的能力,从而对我们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金辉控股在招股书中表示。 图片来源:招股书 金辉控股的杠杆率也有所提高,过去三年来,金辉集团净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90%、170%、170%,属于行业较高水平。 截至2020年7月31日,金辉控股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45.49%;截至4月30日,净负债率为180%,较2019年末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期,金辉控股现金短债比为0.4。 照媒体近期报道的房企融资“三条红线”监管原则来看,金辉集团目前已脚踩“两条红线”,后续融资及债务扩张速度或将受到限制。 新旧招股书均显示,金辉控股上市将所募得的资金主要用于为现有项目拨资、部分偿还项目开发的现有信托贷款,以及一般业务运营及运营资金。 至于上市进度,金辉控股并未在招股书中有所披露。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85.3亿张,2019年新增发卡量7亿张,同比增长8.9%。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银行卡欺诈率持续下降,整体风险平稳可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银行卡欺诈率为0.87BP(1个BP是万分之一),连续两年下降。 蓝皮书认为,在金融科技加速融合、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将在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建设支付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
中银协: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85.3亿张 9月28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85.3亿张,2019年新增发卡量7亿张,同比增长8.9%。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20)》认为,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银行卡欺诈率持续下降,整体风险平稳可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7.5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银行卡欺诈率为0.87BP(1个BP是万分之一),连续两年下降。 蓝皮书认为,在金融科技加速融合、支付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卡产业将在发展普惠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建设支付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