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0亿元,为开年首次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当日MLF到期规模3000亿元,另外1月25日有2405亿元TMLF到期,本次操作是对到期MLF和TMLF的续做。 利率方面,MLF利率连续10个月保持不变。市场认为此举符合预期,体现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进入1月以来,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背景下,央行连续实施20-50亿元的罕见地量逆回购操作。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该操作的主要目标并非是向市场补水,而是释放政策利率稳定信号。这实际上已预示了本月MLF利率会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近期公布的2020年12月金融数据显示,M2同比增长10.1%,维持两位数增长,企业融资需求强劲,显示国内货币信贷和利率水平保持适度。 王青认为,MLF利率保持稳定背后的原因在于,近期PMI及车市、楼市等先行或高频指标显示,当前国内经济修复势头良好;在低基数及经济动能增强推动下,一季度GDP有望出现高增长。近期监管层也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比较强劲”,或“经济增长好于预期”。这意味着市场对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的预期较低。 此次MLF操作的另一个关注点是操作规模。考虑到1月有3000亿MLF和2405亿TMLF到期,因此本月央行实施的5000亿规模操作相当于小幅缩量续做,从而结束了此前5个月连续超额续做的过程。 去年8月至12月央行先后进行超量MLF续作。周茂华指出,考虑到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过去,结构性存款压降取得明显进展等,目前市场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王青指出,伴随2020年末银行压降结构性存款任务告一段落,市场中长期流动性紧张状况出现明显缓解。 截至1月14日,代表性的1年期股份制银行同业存单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较11月末的高点大幅回落约59个基点,至2.79%,已低于MLF操作利率水平。由此,王青指出,本月商业银行通过MLF操作向央行融资的需求下降,MLF结束了连续5个月超额续作的过程。 周茂华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两项直达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工具继续延长,TMLF利率(3.15%)相对同业存单和MLF利率都已经“偏贵”。预计央行接下来一段时间政策继续以稳为主,保持观望。 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市场利率怎么走?央行在202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均明确表示,要“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 其中,DR007是最重要的是短期市场利率。可以看到,从2020年7月开始,DR007已进入围绕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小幅上下波动过程。截至2020年12月,DR007月均值与央行7天期逆回购利率最大上、下偏离幅度分别为9个基点和21个基点。王青预计,短期内这一运行态不大可能发生显著变化。同业存单利率等中期市场利率也将大概率在一定幅度内围绕MLF利率上下波动。 MLF操作利率是1年期LPR报价的参考基础。自2019年9月以来,两者一直保持同步调整。周茂华预计,本月LPR报价大概率继续按兵不动。王青指出,近期短期市场利率保持稳定,12月以来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行,但绝对水平仍然偏高,估计银行下调1月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经历2020年金融系统大幅让利1.5万亿元之后,今年银行净息差再度明显压缩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企业贷款利率将经历一个由降到稳的过程。
比特币为何跌起来速度更快:6天上涨1万美元1天多就可跌回 比特币价格加速上涨的同时,也出现了跌速更猛的回调。 根据比特币新闻资讯网Coindesk价格,1月11日,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30305美元左右,较历史最高价41962美元下跌27.78%。换句话说,比特币价格从40000美元下跌至30305美元,仅隔短短的1天多的时间。而此前,从30000美元上升至40000美元,比特币花了6天时间。 一周之前的1月4日,比特币也曾在一日内从34000多美元一度跌至28000美元左右,而在此之前,从28000美元到34000美元,比特币用了近4天。 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已回升至35966美元左右,24小时内涨幅1.28%,24小时内比特币成交额为999.5亿美元,市值为6689亿美元。 高杠杆爆仓、散户恐慌性抛售 比特币进入牛市后,为何下跌速度更快?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员William此前向澎湃新闻指出,比特币的市场主力由原有的机构投资者为主导转变成以中小投资者为主导。而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即市场会出现非理性繁荣,投机情绪更浓厚,价格波动更激烈。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轮值主席、火币大学校长于佳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经过一周连续快速上涨,大量积累的获利盘选择在高位获利出场,从而导致比特币价格回撤幅度相对较大。此外,不少散户选择了使用较高的杠杆倍数进行投资,在下跌前比特币永续合约资金费率长期处于高位,市场杠杆率较高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价格回调,会造成部分高倍杠杆仓位爆仓,进而会加速下跌。” 据合约帝行情统计报告显示,近30日的全网爆仓(含火币、OKEx、BitMEX、Binance、Bybit五家交易所)高峰前两名出现在1月4日和1月11日,分别接近10亿美元和12亿美元,并且以多头爆仓为主。 于佳宁表示,由于比特币市场是体量相对较小的资金市场,机构用户或者大额持币者的获利了结,也容易造成币价承压,进而影响到散户的投资情绪,引发散户心中潜在的熊市恐慌情绪,从而恐慌性抛售,导致出现下跌速度较快的迹象。 火币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胥彤也提到,造成比特币下跌速度比上升速度快的原因包括,机构在洗盘阶段如果采用急速下跌的方式,会给一些跟风和散户投资者带来一定恐慌情绪,然后他们会选择卖出,从而盘面开始出现了下跌的迹象,进一步给投资者带来恐惧心理,认为市场存在下跌风险,导致下跌速度比较快。 她还提到两点原因:第一、在上升过程中,如果速度过快易造成市场害怕错过情绪过于强烈,进而引来跟风投资者着短线交易员的介入,所以机构一般会进行小规模的建仓,使得上升幅度会比较慢。第二、大部分大幅上升和下降都是由于机构资金大幅流动造成的,由于几乎连续一周的上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短时内机构会了结这些获利盘造成资金大幅流出导致比特币下跌。 美元反弹、矿工抛售与Coinbase宕机 从宏观经济大环境看,于佳宁认为,1月11日回调可以认为是海外主流投资机构采取的避险措施。他认为,比特币今年的上涨原因之一就是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目前拜登政府即将上台,“利空出尽就是利好”,美元有反弹可能,全球大宗商品资产都出现了大幅的回调,数字资产市场也随之调整。 近几日,美元指数已出现显著上涨,截至发稿,美元指数约为90.49,较前一日下降0.06,较1月6日收盘价89.42上升1.16%。 他还指出,不少比特币矿工选择在相对较高的价位进行抛售。从cq.live的数据上看,矿工头寸指数(MPI)已触及今年高位。MPI指数高于2,表明矿工在挖矿后倾向于出售比特币;如果MPI为负值,则表明他们对短期走势的看好,选择囤积比特币。目前该数值约为5.26,说明矿工们正在场外市场或交易所出售比特币。此外,ByteTree的数据同样显示,近一周内比特币矿工共计挖出6894个比特币,但出售了10047个比特币,这意味着矿工总体抛售了近3153枚比特币存货。 于佳宁提到,本次下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最大的合规交易所Coinbase等交易平台在市场剧烈波动情况下后出现网站宕机,用户的交易被延迟,许多买入委托操作无法正常交易,这也导致了网站上的比特币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恐慌。 “因为coinbase系统故障,导致昨天只能卖不能挂买单,买单无法成交,整个交易世界秩序被破坏了。”一位币圈从业人员也说道。 监管告诫比特币波动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比特币的大起大落也引起了各国监管部门的警惕。 1月12日,据新西兰先驱报(nzherald)报道,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FMA)发布警告,告诫新西兰民众谨慎投资加密货币。 “考虑购买比特币之类的加密货币的新西兰人应该意识到,它们是高风险且高度波动的资产,”新西兰金融市场管理局发言人说,“加密货币在新西兰不受监管,骗子和黑客经常利用加密货币。” 而英国也在加强加密货币的监管,据1月9日《泰晤士报》报道,汇丰银行决定停止为英国的客户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包括禁止客户将资金从数字钱包存入汇丰银行。与此同时,许多其他英国银行都禁止客户使用信用卡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 “以稳定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正在面临愈加复杂的合规性风险。随着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迁移到区块链上,行业面临的合规压力非常大。USDT等稳定币的发行量在2020年达到爆发式增长,创下历史新高。在这背后,部分使用需求源自于合规的正常交易,但也存在洗钱、非法融资等存在问题的黑灰需求,未来区块链行业将遇到越来越多的合规挑战。”于佳宁表示。 他指出,PeckShield发布2020年年度虚拟货币反洗钱报告显示,2020年未受监管的出境虚拟货币价值达175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1%,且仍在快速增长。涉及虚拟货币的诈骗案件持续 发,达到151起,较2019年增长655%。 于佳宁说:“2020年下半年开始,诈骗、攻击、勒索、赌博等 产,以及洗钱、跑分等灰产,开始转为使 虚拟货币洗钱,勒索类案件快速增长,虚拟货币反洗钱形势严峻,在2021年区块链和数字资产行业有必要采用更加严格审慎的KYC(认识你的客户)审查机制,执行更加严格的反洗钱标准。”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周二下滑,近期受美国公债收益率飙升推动的涨势似乎已失去动能。外汇市场交易商表现出对澳元和新西兰元等高风险货币的强烈兴趣,令避险货币美元承压。 美元在1月触及逾两年半低点,此前曾连续数月下滑,因美联储降息,且投资者对高风险资产的强劲需求削弱了对美元的避险需求。 衡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美元指数下跌0.44%,至90.074。这是该指数四个交易日以来首日下跌。 报道称,矽谷银行高级外汇交易员Minh Trang表示,欧洲各地为抗击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新封锁措施,加剧了人们对该地区出现“双底衰退”的担忧。Trang表示,这些因素加上美国公债收益率上升,帮助在近几日提振美元。 美国公债收益率周二走低,因美国财政部标售380亿美元指标10年期债获强劲需求,令交易商回补空头仓位,逆转了收益率稍早的升势。 报道指出,收益率上升带来的支撑迄今已经超过了美国额外支出可能引发通胀加速上升的担忧。但许多分析师预计,美元将重拾跌势,因刺激支出和疫苗推出使全球经济前景更加光明。 多数新兴市场货币周二上涨,包括离岸人民币、墨西哥披索和南非兰特。 随着风险人气改善,风险较高的发达市场货币上扬,澳元上涨1%,新西兰元上涨0.9%。 英镑兑欧元和美元周二跳涨,因英国央行总裁有关负利率可行性的讲话,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国利率将降至零以下的预期。 此外,比特币下跌约3%,至34,384美元。此前一天,比特币在剧烈波动的交易中下跌了7%。自1月8日飙升至创纪录的4.2万美元以来,这种加密货币涨势消退,并有望录得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99.8亿美元!亚投行2020年投资规模翻番,金立群称五年内实现气候融资占比过半 郑青亭 在亚投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金立群认为,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 1月13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新闻发布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亚投行去年的放贷额增长较快,而今年的放贷规模预计也将达到去年的水平。 “我可以这么简单地讲,去年,我们的贷款规模增长得比较快,主要是因为通过新冠危机恢复基金发放了70.7亿美元,剩下的一部分是常规的基础设施项目。”金立群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亚投行获悉,亚投行在2020年批准的投资额达到99.8亿美元,比2019年45.4亿美元的两倍还要多。截至去年年底,亚投行累计提供了220.2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从我们现在的贷款规模来看,我估计2021年的数字(放贷额)可能会差不多。”金立群指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之前累积下来的传统基础设施项目,有些还在照常进行;二是亚投行可能会在危机恢复基金下继续增加投入。 去年4月,亚投行宣布推出50亿美元危机恢复基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在未来至少18个月内为成员申请的合格项目提供资金,后又将基金规模扩大至130亿美元。 亚投行由中国倡建,总部位于北京,2016年1月16日正式开业。目前,亚投行成员已由开业时的57个增至103个,代表了全球约79%的人口和65%的GDP。金立群于去年获得连任,第二任期从2021年1月16日开始,为时五年。 在亚投行成立五周年之际,金立群认为,基础设施发展格局将发生重要变化。一方面,基础设施产业需先应对疫情和全球经济危机的短期挑战;另一方面,还将基于中长期的驱动因素如人口变化、气候变化和数字化带来的变革作出适当调整。 站在新的起点,金立群给亚投行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包括:到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在批准融资中的占比达到50%;到2030年,占半数的项目将由私营部门主导;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例达到25%至30%。 为了满足后疫情时代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金立群表示,多边开发银行的当务之急是继续与私营部门合作,以动员急需的投资,刺激复苏和减低公共债务。他指出,亚投行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私营部门融资在批准融资中的占比从当前的25%提高到50%。 此外,金立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为了满足成员的需求,亚投行虽然以美元为主要货币(来发放贷款),但也在努力提升本币融资能力。举例来说,去年,亚投行向中国政府提供主权担保贷款24.85亿元, 以加强北京和重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而这笔资金就是通过亚投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亿元首笔熊猫债支付的。 展望未来,金立群表示,美元依然将是亚投行放贷使用的一个主要币种,但也将根据成员需求,通过发行当地货币的债券来给它们提供本币融资。据本报记者从亚投行了解,目前,该行的放贷货币主要有美元、人民币和欧元。 五年内实现气候融资占比过半 在努力抗击疫情之际,推动绿色经济复苏正在成为新的全球共识。金立群表示,在后疫情时代,亚投行将优先考虑绿色基础设施,并支持成员实现其环境和相关的发展目标,为改善当地环境的项目提供融资,并对气候行动进行投资。 “虽然近期绿色基础设施的投资趋势不错,但实际投资额仍远低于理想目标。”金立群指出,“亚投行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气候融资在批准融资的占比达到或超过50%。” 在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金立群指出,新冠疫情令全球加速探讨病毒和其他疾病与未来生态灾难的关联性,“要让全球经济重启,将要求我们不再孤立地应对挑战,而是加强横向研究。我们需要探索一种环境智慧型、生态智慧型的新发展模式。” 哪些清洁能源项目将受到亚投行的青睐?金立群在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指出,“在发展新能源方面,我们注重的是安全的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水电,还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我们并不考虑参与核电项目的建设。”近日,金立群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亚投行将不会对煤电项目或涉煤项目提供融资。 过去五年,亚投行已经陆续支持了多个清洁能源项目,以帮助成员国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在亚投行的支持下,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100MW风电项目于2020年9月实现首批风机并网发电,标志着中亚地区最大容量的风电项目正式开始对外输出绿色能源。项目运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发电量3.5亿千瓦时,为哈萨克斯坦能源体系实现“去碳化”发挥示范作用。 推进跨境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亚洲区域合作一直非常强劲,这非常令人感到振奋。”金立群向本报记者强调,去年底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亚投行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能进一步促进亚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从而加强它们的贸易和投资往来,“也会带来一些很好的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将会提交给我们来考虑”。 此外,金立群还提到了去年底宣布完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称该协定让中欧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是我们的成员,所以这是往前走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他指出,中国加强同欧洲的合作将为亚洲和其他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基础设施及生产性领域创造更多投资机会。 “我想强调的是,亚洲国家并不是仅仅向内看,而是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金立群说,“在当前这个关键时刻,对亚洲来说,进一步改善同拉美、非洲、欧洲等其他地区的联系至关重要。我们也看到了这方面良好的趋势。” 据本报记者从亚投行获悉,在过去五年,在域内地区,亚投行累计向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和东亚分别提供87.1亿美元、35.3亿美元、34.8亿美元、18.7亿美元和12.3亿美元投资;而在域外地区,向东欧、北非、大洋洲、南美洲提供8亿美元、6.6亿美元、0.7亿美元和0.5亿美元投资。 扩大医疗卫生及教育投资 “显然,对许多遭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体而言,复苏可能非常缓慢,前进的道路将是艰巨而波折的。直到安全有效的疫苗问世并被普遍接种,这场疫情的拐点才会出现。”金立群指出,近期,很多国家陆续宣布有关疫苗研发的好消息,这也证明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金立群指出,今年,全球对疫苗将有巨大的需求。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疫苗生产能力将会很快提高,“可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能满足本国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有足够多的疫苗来支持不能生产疫苗的低收入国家,亚投行将准备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些国家。 除了亚投行之外,其他国际开发机构也宣布支持中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计划。亚洲开发银行启动了一项价值90亿美元的疫苗计划——“亚太疫苗获取机制(APVAX)”。世界银行则批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20亿美元资金,用于资助其购买和分发新冠疫苗、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和治疗等。 同时,金立群认为,新冠疫情暴露出众多不同收入水平的经济体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长期投入不足。根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的估计,2019 年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额从 190 亿美元下降至不到 30 亿美元。 “如果危机能够带来任何好处的话,我认为,就是让人们普遍意识到,迫切需要以一种平衡的方法推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对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视,特别是对医疗卫生的关注。”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将逐渐扩大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2020年全球基础设施指数显示,全球48%的受访国家倾向于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倾向于投资传统经济基础设施的占32%。鉴于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公共支出有限,加上新冠疫情后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吸引私人资本流向公共投资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医疗卫生,金立群指出,社会基础设施还包括教育。“虽然我们现在并没有做任何教育方面的项目,但其实我们也在考虑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性。”金立群说,“如果我们将来要投资教育的话,不是普通的教育,而是能让下一代具备新技能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比如职业培训。”
信托业2020年最赚钱TOP10:整体净利润增速达8%,6家公司排位生变 信托业务最强TOP10的信托公司合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66亿元,同比增加14.13%。 信托业2020年业绩数据披露已近尾声。 截至2021年1月16日,68家信托公司里,已有59家在中国货币网披露了财务报表。(需要说明,银行间市场披露的财务数据未经审计,可能与年报数据有些许出入。此外,财报仅披露资产负债、利润两张表,因此关于数据的详细说明、信托资产规模及创新业务等均需等年报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从信托业内人士处拿到的最新数据,再结合公开信息整理得出,目前净利润排名前十的信托公司依次为,中信信托、华能信托、平安信托、重庆信托、光大信托、五矿信托、华润信托、中航信托、江苏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华能信托为合并报表口径) 对比2019年净利润前十的信托公司,这10家信托公司名单未变,其中6家的排位发生调整,较上年9家名次调整、2家新晋前十的排位变化波动幅度有所减小。 中融信托创新研发部发文指出,2020年净利润排名前十的公司净利润总和占到全部59家净利润总和的54%,盈利优势进一步向头部集中,而行业内亏损公司家数逐年扩大,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此外,信托业务收入TOP10里,有1家公司较2019年已跌出排行榜。 前十净利润合计增速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得出,最赚钱TOP10的信托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73.18亿元,相较于上年的252.75亿元增加了8.08%。 具体来看,净利润排名居首的依旧是中信信托,其以13.27%的增速净赚38.52亿元;第2名排位也与2019年相同,为华能信托,其实现净利润37.6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9.21%;第3名为重回30亿元的平安信托,以16.32%的增速从原来的第5名上升至第3,净利润为30.85亿元。 此外,增速超三成的信托公司有两家,分别为光大信托和五矿信托。 排名第5的光大信托实现净利润27.97亿元,同比增长34.61%,其上年的排名为第8。增速第二的为五矿信托,净利润为27.84亿元,同比上升了32.25%,排名从2019年的第7上升到第6。 在当前行业整体受托规模持续压缩的背景下,净利润前五排位赛的竞争依旧激烈,不进则退。华润信托此次下降的幅度最大,从原来的第3降到了第7,净利润为27.24亿元,同比下降5.64%。 位居第9和第10的江苏信托和建信信托在此次排名中拖了后腿,二者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下滑22.68%和12.74%。即便如此,建信信托还是保持住了其排名位置,与2019年持平。 前十信托业务收入合计增速达14% 作为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信托业务位居前十的名单与净利润前十的有颇多重合,依次为中信信托、光大信托、平安信托、中融信托、中航信托、华能信托、五矿信托、建信信托、长安信托、重庆信托。与2019年的TOP10名单相比,仅兴业信托跌出了排行榜,重庆信托作为新晋者位列第10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信托业务最强TOP10的信托公司合计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6.66亿元,相较于2019年的330.03亿元的增幅达14.13%。 其中,第1名依旧是中信信托,信托业务收入为61.68亿元,其增速亦是第1,同比增28.81%。除中信信托外,其余的排位较2019年均有变化。 光大信托以27.81%的增速从第3名跻身至第2名,实现信托业务收入47.86亿元;平安信托上升了2个名次,以43.35亿元的信托业务收入位列第3,增速为22.76%。 中融信托、中航信托分别下降了2个、1个名次。五矿信托的信托业务规模虽然同比增长了6.44%,但排名还是从第6下降到了第7。 据监管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信托资产余额20.86万亿元,较年初减少7432.79亿元,同比下降5.16%。
图片来自网络 1月13日,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披露2020年度全年保费收入公告。 中国人保2020年度原保费收入5604.6亿元,同比增1.5%;中国人寿2020年度全年原保费收入6129亿元,同比增幅达7.8%;新华保险2020年度全年原保费收入1595.1亿元,同比增15.5%。 2020年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险业展业模式和经营情况都受到了较大影响。从前三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各保险公司的净利润和综合偿付能力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 但在此背景下,今日提交“成绩单”的三家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此外,中国人保分别披露了各项业务——财险、寿险、健康险——的保费收入情况。 公告内容显示,2020年1-12月,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20.19亿、961.84亿及322.57亿元。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分类明细 具体来看,人保财险的保费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1%。但其信用保证险的保费收入跌幅明显,同比下降76.8%。中国人保此前曾回应道,亏损主要是保证险的亏损,信用险是盈利的,保证险亏损主要出现在融资类。 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类明细 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保寿险的业务规模同比下降,除期交续期外,短期险和长险首年原保费收入均同比下降。 但同时,市场对于健康险需求进一步增加。 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分类明细 人保健康2020年度原保费收入涨幅明显,同比增43.9%至322.57亿元。健康险长险首年趸交和期交续期的保费收入增幅最大,分别为456%和157.1%。
1月13日,茅台对外表示,茅台生产经营一切正常,对外物流亦未受影响。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今日官网通报,排查河北省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32人均为阴性。 事情源于官方昨日披露的消息,石家庄市新增39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行动轨迹,其中一名46岁确诊女士史某某的行动轨迹中,于1月4日前往茅台酒厂卸货。 昨日晚间,茅台官微发文指出,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调查显示,史某某并未到过茅台集团生产经营总部。 针对疫情防控,茅台今天发布的紧急通知则引发争议。 通知要求,茅台集团在仁员工原则上一律不允许离开仁怀,不允许参加任何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KTV、酒吧、网吧等公共场所。要全面加大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贯彻执行到位;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集团将从严追责问责,情节严重的,移送地方公安机关严格处置。 不少网友质疑茅台“移送地方公安机关严格处置”的做法涉嫌越权政府机构,也有网友表示这是疫情防控所迫需要理解。 在茅台时空发布的文章中已将这句话删除,只表示茅台对总部员工提出了更严要求:原则上一律不允许离开仁怀,不允许参加任何聚集性活动,不得前往KTV、酒吧、网吧等公共场所。 同时,茅台进一步强化了相关防护措施:凡重点人员(境外来返黔人员和非法偷渡人员、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黔人员、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来仁怀者,严格实行“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5次核酸检测”防控措施。其他省外来(返)仁员工一律实行“7天居家隔离+1次核酸检测”防控措施。省外返仁员工持核酸阴性证明并居家隔离结束后,方可有序流动和正常返岗。 截至今日收盘,茅台微涨0.14%,收盘价2164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