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20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相较2010年的水平,翻了逾一番。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在当日举行的中新社国是论坛“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专家从消费、出口、投资、财税、房地产、乡村振兴等方面对2021年经济形势进行研判。 2020年中国经济呈现四大特点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从不利开局到超预期收官,呈现出四大特点。第一,实现超预期增长,全年GDP增速达2.3%。2020年全球经济发展都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国通过“巧干”加“实干”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第二,消费、投资、外贸虽有波动,但仍然实现平衡增长。多年来,消费全年数据首次呈现下降态势;1至10月民间投资逐步转正;出口表现超出预期,我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国家。“三大需求里面有涨有跌,整体带动了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态势。”宗良表示。 第三,新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值得关注。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产品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 第四,RCEP签署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多边机制的广泛认可。 宗良认为,2021年,预计消费和投资有望迎来较快速增长,出口可能会受影响但仍将保持良好态势。此外,需求侧管理或将使需求成为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积极的财政政策“雪中送炭” 2020年的经济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因素,其中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减税降费7.6万亿元,去年减税降费超过2.5万亿元,占比超过三成,是“十三五”期间减税降费力度最强的一年。 白景明表示,去年市场主体困难,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现金流紧缺。减税降费,让利给市场主体,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同时也刺激了消费。从支出角度看,去年的财政支出力度也很大。“3.7%的赤字率,既保证了对经济的合理刺激,又规避了过高风险。去年中国还发行了3.75万亿元专项债,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三者合计占GDP的比重约为8%。如果再把2.5万亿元的减税降费计算在内,占GDP的比重接近11%。”他表示。 白景明认为,去年国家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上述赤字、减税降费等数据,更关键的还在于它迅速出台、及时落实,政策的时效性强。目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还要强弱项、补短板,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0年房地产业超预期发展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表示,2020年房地产业克服了疫情影响,取得超预期发展。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虽然比2019年增速放缓,但是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很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支出在增加,房地产景气指数也在持续向上恢复,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同时,从价格的角度,不管是新房、二手房还是租赁市场,房地产价格增速都符合市场调控的预期目标。 刘洪玉认为,房地产市场能取得这样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政策持续保持稳定。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给市场释放这样一个明确信号,就是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积极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调控的工具箱。尤其是非常旗帜鲜明地指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在政策上保持了定力,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 刘洪玉谈到,从土地市场来看,去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创新高,地价上涨的速度快于房价上涨的速度,可能会带动未来房价上涨预期。 2021年房地产业基本形成行业发展共识,就是要面向高质量的转型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持续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发挥作用。 刘洪玉表示,首先,房地产将从过去增量为主的市场向存量市场发生转变,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在内的城市更新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其次,房地产市场必须要寻找结构性机会。第三,绿色、低碳、健康、智慧智能的空间和空间的服务,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最后,2021年,已有政策框架将持续保持稳定,重点还是要完善已经有的制度,比如说住房保障体系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租赁市场补短板等。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司伟表示,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第一产业增长了3.0%,而整个国家的GDP增长了2.3%,农业在这个非常不平凡的一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司伟表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其中的焦点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衔接的时间需要多长,现在已经明确设立了5年的过渡期;二是应该投入多少,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强扶贫资产的管理和监督问题。 司伟表示,在我国关于乡村振兴的任务中,产业振兴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把政府对农业农村投入的大量资金进一步转变为产业,是未来实现乡村振兴、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问题。此外,扶贫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亟需规范和厘清。 北京师范大学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表示,2020年后虽然绝对贫困将被消除,但是相对贫困将依然存在,反贫困的主战场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将在实现脱贫摘帽基础上,按照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要求,继续提升农村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巩固已有脱贫成果,推动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全方位发展。 张琦认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政策稳定。二是建立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建成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三是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使脱贫攻坚成果具有可持续性。四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五是发展好产业发展,这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是脱贫致富的根本。要做好扶贫资产,扶贫县的资产管理。六是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政策和制度有效衔接,这是稳步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非常重要的内容。 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两方面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疫情。第二个不确定性是除疫情以外的风险。例如,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会扰动全球贸易流和供应链。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赵萍表示,也要看到今年还有三大机遇。第一,由于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基本面打下坚实基础,发展趋势良好,特别是国内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使得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给国内扩大内需和增强出口供给能力和进口需求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第二,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企业信心指数不断走强。第三,从改革开放的政策来说,未来也面临很多机遇。2020年RCEP成功签署,如果实施到位,自贸区对稳定中国对外贸易的作用将会进一步提升。 赵萍表示,从构建新发展格局角度来说,未来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立足内需,持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第二,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内循环和外循环。第三,要打通双循环之间连接的堵点,在国内市场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堵点,在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空间格局,进一步打造中国朋友圈。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 “2020年,我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世界上率先控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呈现逐季好转、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1月1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2020年,中国经济在多重冲击下实现了稳定恢复,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GDP增长2.3%、总量突破100万亿元,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说,2020年我国经济规模突破100万亿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撑更加坚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回旋余地进一步增强。 “2020年,针对复工复产、复商复市过程中遇到的循环‘梗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举一反三,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有效改善了经济循环。”严鹏程表示,2020年四季度,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8%,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4%,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从前2个月的大幅下降38.3%回升至前11个月的增长2.4%。 不过,当前经济稳定恢复还面临一些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还需要付出努力。谈及今年的政策安排,严鹏程表示,确保经济能够平稳健康运行是制定实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的之一,基于此,今年的宏观政策肯定会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相匹配,不会出现“急转弯”。 严鹏程表示,下一步,一方面,将根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做好政策进退之间的平衡,应对好各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要看到,有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不能作为“长久之计”,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要在常态化政策环境下,更多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为未来应对更加复杂局面留出政策空间。 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今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充分体现了高层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既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袁达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袁达表示,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将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同时,推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能源产业链智能化水平。 在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袁达表示,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推动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此外,健全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也至关重要。袁达说,将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等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在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夯实国家创新能力根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赵辰昕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进创新高地和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完善区域创新布局方面,赵辰昕表示,将大力推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推动优势科研力量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集中度、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优化布局高水平创新平台方面,赵辰昕表示,将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快建设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同时,优化整合现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其他各类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研发机构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 此外,赵辰昕还表示,要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创新支持方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 1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屈秀丽表示,据中钢协监测,62%进口矿价格1月18日最高达171.6美元/吨,创近9年来新高。 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攀升,钢厂利润被严重压缩。工信部表示,2021年要确保钢铁产量实现同比下降。 价格持续上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月26日,62%澳洲粉矿报价167.3美元/吨,较2020年9月30日的119.96美元/吨上涨超过40%。 对于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生铁产量高位及钢厂补库存。另外,1月份进入传统的海外铁矿石发货低峰期。”上海有色网大数据研究部董缓缓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天风期货研报显示,铁矿石海外发货量季节性下滑,1月24日,澳洲矿7日移动平均发货量为191万吨/天,较前周下降10.43%;我国铁矿石7日移动平均到港量为349万吨/天,较前周下滑7.3%。目前,钢联铁水和钢材产量均高于往年同期,季节性减产幅度较小。同时,部分钢厂开始采购港口现货补库。1月21日,我的钢铁网统计的64家钢厂进口烧结粉矿总库存为1900万吨,可用天数增至30天。 永安期货预计,2021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为23.95亿吨,同比增加10975万吨,增幅为4.8%;预计全球生铁产量13.57亿吨,同比增加7200万吨,换算为铁矿石需求约为11684万吨,增幅为5.5%。预计2021年铁矿石维持紧平衡格局。 压缩粗钢产量 面对铁矿石的持续涨价,钢企只能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就成本占比看,铁矿石通常占钢材成本的40%-50%,焦炭占成本的20%-30%。 1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此前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中信证券钢铁首席分析师唐川林表示,去产量可以提升钢铁产业议价能力。 根据《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铁金属国内自给率达到45%以上,国内年产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打造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海外权益铁矿山,海外权益铁矿占进口矿比重超过20%。 唐川林表示,钢铁行业要提升在全球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必须合理控制产量,提高集中度,进行结构性升级。同时,减少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暴涨对下游企业的冲击。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 ► 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2021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继续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会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灵活把握货币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适度货币增长支持经济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 2021年我国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 陈雨露表示,物价的稳定是货币政策核心的政策目标。由于居民收入增速仍然在恢复过程中,再叠加局部地区疫情的反复,还有服务性消费仍然受到一定制约,所以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然处于低位。下一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国内消费需求逐渐复苏释放,未来核心CPI有望继续回升。总体来看,2021年我国的物价水平大概率会保持温和上涨,受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预计全年CPI同比涨幅将会出现先升后稳的走势。 ► 蚂蚁集团已成立整改工作组 对标监管要求进行整改 陈雨露表示,关于蚂蚁集团规范整改的问题,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之下,蚂蚁集团已经成立了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的时间表,对标监管的要求来进行整改,同时也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的经营,确保对公众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管理部门也在与蚂蚁集团保持着密切的监管沟通,有关工作进展将会及时发布。 ► 2020年P2P平台已全部清零,影子银行规模缩减 陈雨露表示,2020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P2P平台已全部“清零”,各类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有序处置,影子银行规模缩减,资管产品风险明显收敛,同业关联嵌套持续减少。 ► 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 陈雨露表示,在前不久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当中特意提出要严密防控外部金融风险。主要考虑的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是相对缓慢的,所以对实体经济的压力传导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叠加在一起,外部的风险需要警惕。一是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脱离实体经济基本面,波动幅度在不断地加大。二是全球流动性高度宽松的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方向易变、波动也在加大。三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前所未有,低收入国家债务风险还会进一步的上升,可能会进一步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外部风险,我们重点还是要坚持国内优先的原则。 ► 2020年房地产贷款增速八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 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近年来,人民银行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管理。加强了房地产的金融调控。牵头金融部门加强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的统计监测,引导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合理增长,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制造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去年房地产贷款增速8年来首次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新增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从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 ► 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国际收支状况和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等因素。总的看,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将成为常态,既不会持续升值也不会持续贬值,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 当前利率水平合适,存款准备金率水平不高 孙国峰表示,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19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降幅大于LPR同期降幅。此外,贷款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推动存款利率下行。2020年12月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67%和3.9%,分别较上年末下降5个基点和16个基点,目前经济已经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企业信贷需求强劲,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说明当前利率水平是合适的。关于存款准备金率,不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历史上的准备金率相比,目前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都不高。
1月4日召开的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这一表述与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0年四季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表述一致。 专家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严峻,虽然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强,但也存在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此背景下,央行为2021年货币政策定调为“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意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急转弯”。 对此,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鸿表示,这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货币政策要稳健,不会出现大幅的收紧和调整;其次是不要搞“急转弯”,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保持合理适度。 事实上,“不急转弯”的基调已经在政策执行上有体现。近期央行等部门已下发通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 对于央行强调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表示,这意味着结构性政策工具将是2021年货币政策的主要抓手,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精准优势。 2020年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认为,2021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确保政策工具使用的可持续性和精准性,服务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利率方面,与2019年末相比,2020年三季度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行幅度达到49个基点,超过了1年期LPR的下行幅度(30个基点)。央行表示,将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带动存款利率市场化。 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对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绿色金融工作做出了重点部署。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取得较好效果,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增大。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等方面制约,2035年碳达峰后排放稳中有降压力不小,而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需要开好局、起好步,要进一步发挥金融在引导和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中的作用。”周茂华表示。 据测算,在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周景彤表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服务存在较明显的碎片化现象,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碳中和愿景,需要进一步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 对此,央行强调了五方面工作——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周茂华认为,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助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激励约束、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进一步发挥金融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引导资源向绿色经济方向集聚。 央行同时指出,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自2011年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和湖北七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至今,中国已经发展成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周景彤表示,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为碳金融发展带来更广空间。 加强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审慎监管 近年来,国内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大进展,宏观风险整体趋于收敛。周茂华表示,由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等多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互联网平台风险等风险较为突出,同时需要警惕房地产“灰犀牛”和“影子银行”风险反弹等。 央行也提到加强互联网平台公司金融活动的审慎监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周景彤认为,要进一步明确金融和科技之间的关系,对部分平台假借科技外衣,实则从事的仍是传统金融业务的行为要加以监督,防范利用新兴科技鼓励各类非理性或超前消费行为,防止诱发社会风险。央行表示,强化支付领域监管,个人征信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严禁金融产品过度营销、诱导过度负债,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央行同时表示,完善风险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压实金融机构和股东主体责任、地方政府属地责任、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和最后贷款人责任。周茂华预计,中小银行风险化解将与多渠道补充资本协同推进,持续夯实风险抵御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债券市场方面,2020年11月以来,债市违约现象有所抬头。央行提出,健全多渠道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并表示将牵头制定债券市场发展规划,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周茂华表示,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加快完善债券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促进债券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大参考》栏目近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该栏目持续关注了消费者反映称在双11期间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思念水饺,却遇到迟迟不发货的情况。但是消费者又对于思念食品所提出的退一赔一,并且附赠100块钱代金券的退赔方案表示不认可。 各地消费者对退赔方案纷纷表示接受不了,因为代金券并不是无门槛的,反而会比之前花的钱多。有消费者甚至认为,思念食品这样的行为完全欺骗了消费者。 记者采访了思念食品总部公共事务部媒体事务经理,对方表示目前正在跟消费者进行持续性的、友好的协商沟通。当记者问到,有多少消费者同意退赔方案、有没有名单等问题时,对方表示这个也在持续沟通之中。 到底这个事件调查到哪一步了?据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市场监管所科员透露,从周三该节目播出之后,截至目前投诉量将近500件了。同时每天各个平台都在不断的增加投诉。该案件一直在研究和商讨中。 至于市场监管所里面为什么至今不立案?郑州市惠济区迎宾路市场监管所科员则表示,市场监管所里面暂时是向上级反应。 随后记者赶到了郑州市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一下情况。对于思念水饺事件为什么迟迟不立案、有什么进展等问题,郑州市惠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对记者表示不接受采访,因为此业务工作不属于其分管。 面对这么多消费者的投诉,为什么惠济区市场监管局会是这样的一种回避态度呢?为什么明明在之前节目当中相关辖区的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已经表明说涉嫌欺诈,但是到现在为止,事件迟迟没有一个进展,又是为什么无法立案呢?《民生大参考》栏目对此将会持续关注。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查询,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简称“思念食品”)成立于2005年9月29日,注册资本6600万美元。公司主要从事水饺、汤圆、面点、粽子、馄饨、休闲6大品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该公司为艺晋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原标题:惊魂一夜!铁矿石夜盘大跌5%,黑色市场“寒潮来袭”,一则消息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加码刺激金额,共和党人却“反水”了) 在寒潮席卷下,12月29日全国各地出现大范围降温,前期火热的黑色市场也被泼了一盆“冷水”。据新华社消息,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说,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另一则消息显示,铁矿生产商Samarco在今年12月重启后预计年产铁矿石700万—800万吨。在消息打压下,昨天下午国内期市收盘,黑色系跌幅居前,动力煤跌近4%,铁矿石、焦煤、热卷跌逾2%。夜盘时段铁矿石期货加速下跌,主力合约跌幅一度扩大至6%,收盘大跌5.2%。铁矿石期货在经过本周以来的两日连跌后,目前已经下破1000元/吨关口。此外,焦煤夜盘一度跌近4%,截至夜盘收盘动力煤、焦煤均跌超2%。美参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周二表示,反对将刺激支票金额从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此前美国众议院在周一晚间以275对134票通过了该提案,支持美国总统特朗普关于直接向美国人发放2000美元支票的要求。特朗普就此发表了评论:“除非共和党人想死,否则他们必须尽快批准2000美元的付款。600美元是不够的。”美国的疫情已呈现极度恶化、甚至失控的趋势。据CNBC,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首例英国新冠变种病毒确诊病例。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纾困计划的出台不足以弥合疫情蔓延给美国经济和民众带来的伤害,更无法根本解决疫情造成长期失业人口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铁矿石库存的结构性矛盾短期或仍然存在从基本面来看,近日主流矿山供给阶段性提升,澳洲、巴西铁矿石发运量创下年内新高。由于海外港口检修结束,叠加澳洲矿山年底冲量,上周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发运总量环比增加457.7万吨至2974.7万吨,处于自去年6月份始最新口径统计以来峰值。不过从到港数据来看,上周中国45港铁矿石到港量2232.3万吨,环比减少398.6万吨。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研发团队表示,澳洲、巴西发货数据拐点出现,预期发货数据继续向好。而中国到港数据大幅下降主要受前期发运偏低影响,预计短期到港数据持续下降风险不大,铁矿价格维持振荡下行状态。兴业期货投资咨询部魏莹表示,随着海外矿山检修结束,发运量开始大幅回升,上周澳大利亚、巴西铁矿发运总量环比增457.7万吨。同时由于国内进口矿落地利润创新高,发往中国的量亦明显增加,上周澳矿发往中国的增量为422.7万吨。随着炼钢利润的再度萎缩,钢厂采购需求谨慎,部分钢厂甚至出现推迟,港口库存已开始转增。数据显示,本周一中国45港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2501.6万吨,较上周四增加92.9万吨,环比上周一累库139.5万吨。由于多地陆续发布寒潮预警,港口卸货与疏港受不同程度影响,导致港口出货量与入库量均有减少,但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环保限产影响,因此出库量降幅超过入库量降幅,港口库存增加。魏莹表示,当前国内铁矿需求维持,春节前钢厂铁矿冬储补库预期依然存在。并且受焦炭持续涨价的影响,钢厂对主流中品粉矿需求仍相对坚挺,港口铁矿石库存的结构性矛盾短期或仍然存在。不过,冬季国内外疫情反扑仍影响市场情绪。综合来看,她认为基本面暂无增量利多,供需边际转弱,铁矿价格或跟随钢价承压。操作上,她建议铁矿2105合约前多止盈离场,新单暂时观望。后期需要关注澳洲、巴西的铁矿石发运情况,以及国内钢材需求和利润情况。“可以看到,由于近期国内外疫情局势不稳定,病毒变异影响宏观预期,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上前期铁矿石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后,多头减仓令期价出现一定的回落。”申银万国期货研究团队说道。但是他们表示,要改变铁矿石趋势,需要打破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疫情恶化暂未能改变长期方向,短期有情绪集中释放之后的回落风险,但并未出现趋势向下的逻辑。他们预期,在目前终端需求有支撑的情况下,高炉对铁矿的刚需在绝对量上仍有支撑,且在春节前钢厂铁矿的冬储期内,铁矿的采购需求也不会有大幅的回落,铁矿现货在短期内仍然较强的支撑。远期而言,在明年上半年国内终端需求韧性以及海外经济修复的预期难以被证伪的情况下,在经历回调后铁矿远月合约仍有估值抬升的驱动。寒潮来袭,电煤需求仍偏紧俏在动力煤方面,寒潮对需求影响更为直观。12月28日至31日,今冬最强寒潮天气持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各地供暖压力骤增,全国用电需求持续攀升。同时,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延续,工业用电预期依然较强。因此,煤炭现实需求难改旺盛格局。面对新一轮降温天气,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主要负责人在近日就冬季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趋于平稳,电煤需求有所增加,但供应总体稳定,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等用煤需要。“近日又将出现持续低温天气,预计全国用电需求还要攀升。”该负责人表示,为做好应对,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我们已提前做好准备,制定了周密的煤炭保供应急预案,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该负责人表示,一是全力组织增产增供。指导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产能释放,千方百计满足用煤需求。根据供需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优先用于发电供暖用煤需要,充分发挥好进口煤补充调节作用。二是加快提升电厂存煤水平。每天监测全国重点电厂的存煤水平,及时跟踪掌握电煤供应情况,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供应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三是加强重点地区用煤保障。对电煤供应相对偏紧的湖南、江西,协调煤炭主产区和煤炭企业对存煤水平较低的电厂给予资源保障,协调铁路企业优化运输结构,最大程度给予支持。四是组织应急保供资源。五是强化应急保障机制。看向供应端,魏莹表示,临近元旦,主产区煤矿停产检修数量增多,保安全生产背景下开工意愿不高,产地原煤产能释放尚且不足。“考虑到目前煤价大幅上涨已远高于红色运行区间,发改委也多次表态通过煤炭保供应急预案等方式干预市场波动,并称将根据当下形势适当增加煤炭进口,但旺季需求下郑煤供需紧俏格局不变,其价格走势依然存较强支撑。”她提示到,近期需密切关注港口煤炭通关政策的变动,以及发改委保供政策调控力度。华泰期货研究团队认为,寒潮预期下电厂与供暖企业日耗进一步提升,库存下降较快,但供给未能跟上需求,因此电厂补库困难,库存可用天数较为紧张。同时,下游化工、建材等企业用煤需求依然不减,在供给未放量、进口未放开的情况下,动力煤价格依然难以下降。该团队表示,元旦后新购进口煤通关会对当前煤炭紧张局势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想取得根本性效果仍需看向主产地方面动态。光大期货研究团队表示,动力煤主产地在保供政策下全力生产,但临近年底预计增量有限。从1月开始呼铁局开始实行按旬计划发运,侧面印证了发运意愿强、运力偏紧的情况。该团队认为,煤价继续大幅上冲的动能在衰竭,进入1月中下旬随着日耗缓慢回落,叠加进口煤陆续到港,届时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和。但是动力煤大幅下行的空间也不大,他们预计动力煤期货5月合约继续以660—690元/吨为中轴徘徊寻找方向。双焦市场供应偏紧,走势或高位振荡看向焦炭市场,魏莹表示,第十一轮100元/吨提涨正在推进,受污染天气影响港口贸易暂缓,区域性供给紧张促使山东主流钢厂快速接受本轮涨价,焦炭现货市场延续强势。从供应来看,据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本月中旬以来全国范围内已关停落后焦化产能662万吨,仍有待关停产能470万吨,而期间新建产能仅50万吨,产能置换空档期将加剧年内焦炭供应紧张局面。需求方面,铁水产量尚可,入炉需求依然旺盛,且钢厂主动补库积极,焦化厂发运顺畅,焦炭需求端短期内尚有一定支撑。综合来看,她认为焦炭走势或振荡偏强。“目前来看,焦炭供需错配格局因去产能持续推进短期难以改变。焦炭产量持续下滑,焦企场内库存继续维持低位,而钢厂库存进一步下滑,较正常库存可用天数15天左右低1.5天。整体而言,短期焦炭继续维持强势。”华泰期货研究院分析说道。 在焦煤方面,近期焦煤大涨主要源于市场对供给短缺的担忧愈发浓厚。华泰期货研究院表示,因为蒙煤进口方面的环保加严影响,甘其毛都口岸嘉奕达监管区除了进煤棚卸煤的量其余不在接收,造成本就紧张的焦煤市场更加紧张,整体现货市场稳中偏强。“目前来看,产地供应仍较为紧张,主产地产量维持低位,个别已完成全面任务量的矿企已经逐步开始落实减产停产,另有近期多地响起环保预警,造成汽运运输方式受到一定阻碍,焦化厂仍有补库需求。进口澳煤通关政策仍未放松,蒙煤通关再次下滑。”整体而言,他们认为由于焦企利润丰厚,生产积极性保持高位,补库积极性良好,短期焦煤仍维持较强态势运行。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研发团队表示,12月国内煤矿安全检查和环保政策趋严,加之年底部分煤矿有检修或放假计划,煤炭产量有所缩减,进口煤紧缺使得焦煤整体供应进一步收紧。同时,雨雪天气亦对焦煤公路运输造成不利影响。看向需求端,落后焦化产能逐步压减,焦企需求本应受到削减,然而高利润驱动焦企顶格生产,焦企采购积极性不降反增。综上来看,他们认为焦煤期货短期振荡偏强,需要警惕需求削减导致期价大幅下跌的风险,建议短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