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锂电池行业景气上行,虽然有些声音认为锂电池行业可能会产能过剩、设备会随之减少,但是对于锂电池行业来说,设备折旧一直是高成本的,高性能电池设备没办法用于低性能电池生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降低,新设备的更换需求不容忽视。 今天介绍的这家公司是锂电池设备龙头——先导智能(300450.SZ)。 公司介绍 先导智能是国内领先的平台型非标设备企业,从最开始的薄膜电容器设备领域扩展到锂电设备、光伏设备等领域,尤其在锂电设备行业,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全球高端锂电池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者。锂电设备是先导主要收入支柱,宁德时代、LG、松下、northvolt 等多家知名企业都是先导智能的大客户。 图表来源:方正证券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源于锂电池设备、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薄膜电容器设备以及 3C 智能设备。2019 年锂电设备营收占比 86%,是公司最大的营收来源,其次是光伏设备,占比为 11%。 图表来源:方正证券 2020 年上半年公司锂电设备毛利率 40.0%,较 2019 年全年提升 0.54%;2020 年上半年公司光伏设备毛利率 26.2%,较 2019 年全年下降 3.40%。2020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18.64 亿元,同比增长 0.1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 2.28 亿元,同比下滑 41.98%。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公司营收增速有所下降,研发支出的增加导致公司利润增速小于营收增速。 营收增长逻辑 1. 拥有技术优势 先导智能在锂电池关键设备涂布机、卷绕机、化成分容系统上保持领先水平。 涂布机是正负极材料做成完整电池之前的重要一环,涂布机要将正负极材料挤压或喷涂在集流体上。涂布设备的技术难点在于提升涂布速度和涂布幅宽的同时保障涂布厚度、密度、对齐精度。先导涂布机的涂布方式为狭缝式挤压涂布。其涂布速度最高能达到 100m/min,涂布宽度最大能达到 1400mm,涂膜重量波动为±1.5%,居于行业领先水平。 图表来源:方正证券 卷绕机的技术难点在于提升卷绕线速度和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卷绕对齐度、张力控制和位置精度。公司卷绕机分为方形铝壳、圆柱、软包三种,属性相对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同类产品,先导卷绕机速度快,精度高,张力波动小,生产效率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同类产品。 2. 覆盖锂电生产设备后段,完成整线布局 公司产品线覆盖了锂电前中段设备:涂布机、卷绕机之后,2017 年公司又收购了专注于后段设备的泰坦新动力,形成了锂电前中后段设备全覆盖,完成了公司的整线布局战略。 泰坦的并购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在 2017 年 8 月完成收购并表后,公司 2018 年业绩增长 36%,泰坦业绩增长 169%。在进行收购时,泰坦承诺 2017-2019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 1.05、1.25 和 1.45 亿元,实际完成 1.2、4.0 和 2.6 亿元,大大超过业绩承诺。相信协同效应在之后会继续放大,持续为公司营收续力。 3. 深度绑定大客户,订单前景良好 公司深度绑定宁德时代,直接受益于其扩产进程。根据宁德时代公告,CATL拟投入不超过390亿用于锂电池生产与研发项目。宁德时代一直是公司的主要客户,根据公司公告,2017-2019年来自CATL的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分别为28.32%、12.07%和38.65%,占比有明显提高。9月,先导智能公告25亿元定增预案,CATL全额认购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公司来自CATL订单的确定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未来将持续受益其扩产进程。预计未来随着CATL扩产规划的落地,公司来自CATL的订单将维持较快增长。 小结 全球电动化趋势逐渐深入,先导智能享受行业高景气度。同时各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升,根据EV Sales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18%。公司是全球锂电设备龙头,中段卷绕机、后段化成分容设备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并且公司拥有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大客户,在电动汽车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锂电设备业务将持续增长。 预计公司 2020/2021/2022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91/14.64/19.56 亿,对应 PE 为 75.1、45.7、34.2 倍。下游锂电池扩产计划或超预期,公司充分受益于全球电动化浪潮,业绩拐点或已到来。
近日气温下降,新能源汽车续航性受到较大影响。北京一位电动车车主张明(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北京气温骤降至零下10度左右,其汽车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如果打开空调,续航里程会瞬间减少40公里。 业内人士指出,电动汽车冬季续航里程减少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主要在于电池容量下降和开暖风耗电过多所致,且磷酸铁锂电池受影响更大。 瞬间减少40公里 张明于2020年上半年买了一辆北京现代昂希诺电动汽车,该车搭载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生产的三元锂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500公里。 “如果不遇到低温天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张明表示,2020年4月购车,截至12月该车行驶充电总费用为1099元(经常购买充电套餐);行驶总里程为8435公里,每公里费用约为0.13元。张明驾驶汽车通常采取ECO+模式,开空调较少。 不过,近来北京气温骤降,张明的汽车续航里程明显下降。张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零下11度的环境下,其在北京晚高峰路段正常行驶8.4公里,空调设置为24度,驾驶模式为ECO+模式,但续航减少了17公里。根据行车APP,空调加热耗电约为总耗电量的20%。“天冷电池活性降低,对汽车行驶里程影响确实较大。”张明说。 吴凯(化名)是特斯拉Model 3车主。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的特斯拉搭载三元锂电池。“春秋时续航比较准,但入冬后,把空调开到最大,基本上续航乘以0.6。”另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谭俊(化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90%电量下降到19%,他的Model 3仅行驶了132公里。“冬天只能用于上下班通勤,根本不能出城。”谭俊说。 “低温使得电池容量下降,同时暖风耗电过多,导致续航里程降低。”北汽新能源技术总监兼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玉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磷酸铁锂“不抗冻” 冬季续航打折扣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难题。目前,动力电池主要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为主。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更高,低温性能更好,但本身不耐高温,成本也相对较高;而磷酸铁锂电池在耐高温、成本、循环寿命上有优势,但低温性能存在短板。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宏光mini EV是2020年的“网红”车型。洛阳一名宏光mini EV车主近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入冬后,他的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宏光mini EV“只能跑70公里,活动半径缩小一半。该车标的续航里程数是120公里。” 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汉EV销量居前。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一家比亚迪4S店销售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高,但冬季续航相对三元锂电池确实要短一些,与电池活性下降有关。“该车型冬季开空调状态下行驶,大概会缩短150公里。” 在实际行驶过程中,低温对比亚迪汉EV的续航影响更大。“北京最近很多天都在零下10度左右,我上下班单程15公里,一周要充一次电。”近日购买了比亚迪汉EV的邓女士说,最近一次充满电后,该车一共行驶185公里,耗电81%(即490公里理论续航里程)。“剩余续航19%不敢再开了。”邓女士说。这是在空调设置为24度,驾驶模式为ECO环境下的实际续航里程,相比宣称的该车型605公里续航相差较大。 研究表明,通常三元锂电池低温使用下限值-30℃,低温放电性能好;磷酸铁锂低温使用下限值-20℃,且低温环境下放电性能差。在相同的低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衰减不到15%,而磷酸铁锂电池衰减高达30%以上。此外,低温条件下磷酸铁锂电池对剩余电量的监控更困难。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不看好磷酸铁锂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低温性能差及能量密度低。“这是磷酸铁锂电池两个致命弱点,且属于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吴辉说,不少磷酸铁锂电池公司在积极开发抗低温性能的磷酸铁锂材料,但难度很大。 提升技术改善性能 使用空调也是电动汽车冬季耗电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关村(行情000931,诊股)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燃油车采用内燃机驱动,热能转换为动能牵引汽车行驶,转换效率通常不会超过35%,其余热能散发掉或者转变为暖风,对油耗基本没有影响。而电动车采用锂动力电池驱动。在低温状态下,正负极材料活性、电解液导电能力都会下降,电池内阻增大,电流变小,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同时,电池给车辆热泵供电,通过热泵转化为暖风,也需要消耗电池容量。 业内人士表示,减少空调系统能耗是电动车企业努力提升的技术方向。近年来,车企花了不少精力提升电池在低温情况下的使用效率。比如,从早期的“电加热丝”和水暖加热器,到目前的热泵系统、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设计等。 吴辉告诉记者,行业正在研究低温性能较好的电磁材料,但进展较缓慢。 于清教认为,锂电池是发展最为成熟的电池技术,未来很长一段难以出现大规模量产颠覆锂电池的技术。电池企业要在技术和产品上多下功夫,包括采取保温设计保证续航里程,对磷酸铁锂材料改性和掺杂,改善其低温性能和导电性能。 对于续航缩水对二手电动汽车残值的影响,于清教指出,车电分离或能解决二手车残值率低的问题,利用换电站更换电池来保障汽车的正常使用。
(原标题:锂电板块前日“吃面”昨日暴涨 多家顶级券商紧急会议研判;中金上调龙头股目标价50%) 每经记者 杨建2020年12月29日,A股盘面最大的特点就是锂电池、光伏、白酒纷纷重挫,尤其是锂电池板块,合计34只个股跌幅超8%,其中17只个股跌停,前期龙头雅化集团、国轩高科、中矿资源、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盛新锂能等个股跌停。然而,12月30日早盘,上证指数等主要股指一路走高,新能源、光伏、白酒等板块概念股再度活跃。锂电池板块集体反弹,多只龙头个股股价盘中创出历史新高。如此突然的变化,使得不少关注锂电池板块的投资者一头雾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12月29日,各大顶级券商纷纷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对锂电池板块和新能源行业趋势进行研判解读。视觉中国图 杨靖制图锂行业将进入上升通道记者注意到,12月29日锂电板块下跌后,多家顶级券商发起“紧急电话会议”。针对锂钴板块近期出现的回调,天风证券有色团队召开电话会议为投资者解读锂钴行业趋势,梳理核心标的,展望锂钴后市空间。该电话会议参与人员有天风有色首席分析师杨诚笑、孙亮,高级研究员田庆争等。继天风之后,海通证券也发出了电话会议的号召,而且是公司四大首席齐参与,电话会议以《电动车大势不改》为主题,观点是上游原料价格频繁跳涨,电动车新品频出,销量数据不断向好。此次电话会议的参与人员有科技首席周旭辉,金属首席施毅,电新首席张一弛,汽车首席杜威等。从参与电话会议的私募人士反馈内容来看,有券商认为,正常预期修复回调,大趋势不变,之前锂价超跌到4万元,导致更多矿山破产,一年内就复产可能性很小,所以说趋势没有变。其次是雅化集团进入一类供应商肯定超预期。特斯拉临港Giga3已经月产超2万辆,Musk多次透露临港还要扩建,对氢氧化锂需求量极大。宁德时代390亿元进一步投资电池,对应10万吨LCE需求,需求火爆。另外从周期循环来看,规律是供需两弱(价格跌)——供给破产见底——需求好转反弹——供需两旺主升——供给过剩拐点。现在的锂,从需求好转反弹将要进入供需两旺这个最明确的上升通道。此外镍是未来两年非常看好的品种,在电动车原料重要性中仅次于锂。核心大逻辑就是下游电动车占比会从5%提升到20%以上,镍可能会重演当年钴的行情。中金上调龙头股目标价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12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不超390亿元建设三个电池制造基地。早在2020年2月27日,宁德时代宣布拟投资逾300亿元,用于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以及宁德车里湾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等。对于锂电池巨头的急速扩张,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宁德时代拟投不超过390亿元建设锂电产能,测算将在未来2~4年内合计新增产能约120~150GWH。考虑到短期行业景气度提速,中长期预期全面提升,上调宁德时代目标价50%至450元。 中金公司分析师曾韬等在报告中指出,宁德时代2020年累计公告合计不超过730亿元产能建设,超过了历史的投资总和,产能全面提速。乐观预期下,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需求或可达到1300GWH以上,需求爆发下,高质量的供给相对稀缺,宁德时代有能力稳定匹配全球一线车企需求,预计中长期将维持25%~30%的全球龙头份额地位。对此,广东小禹投资黎仕禹认为,从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来看,确实是一个大年,那么锂电池原材料的产业链自然也会受到市场青睐。从赣锋锂业、恩捷股份、华友钴业等个股就可以看出,在四季度走出了一波大行情。但是,当股价涨幅过大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走出一个波段行情的高点。所以从技术面上看,目前的锂电池原材料产业链的个股很有可能已经到达了一个波段的顶峰阶段,虽然后面行情还会有机会反复冲高。当然调整过后仍然还看好,仍可能是2021年上半年的行情主线热点之一。
作者 | 尼莫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近日,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天力锂能拟创业板上市,募资约8.36亿元,用于扩大三元材料产品产能。天力锂能曾于2015年10月挂牌新三板,2020年公司市值超25亿元。 天力锂能是国内成熟的锂电池三元材料的制造企业,在小型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处于国内龙头地位,主打小型动力锂电池领域,兼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公司的产品在电动自行车上应用最多,其次是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等。 三元锂电池成为市场主流 锂电池按照正极材料分类,可分为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类型。三元锂电池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续航时间长,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身手,新能源汽车的火爆也带着三元锂电池成为了市场主流锂电池。 据高工产研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天力锂能在中国三元正极市场出货量处于行业第4,市场占有率为8%,较2019年4.7%的市占率有明显提升。 三元锂电池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国家政策。2020年10月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大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且国内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火爆带动三元锂电池成为了市场主流锂电池。 在电动自行车方面,2019年4月15日实施的“新国标”,严格限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整车重量不超过55kg,传统的铅酸电动车重量普遍超标,而锂电池电动车的重量符合要求,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渗透率由2015年的4.4%上升至2019年的23.0%,2019年出货量达到5.5GWh,同比增长61.5%。下游需求拉动三元材料的出货量飞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的广阔前景,给锂电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但三元材料不是万能的,高成本及高温安全性的问题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近年三元锂电池替换进程的进行,成本逐渐降低,性价比不断提升。各公司也在积极投入研究,降低安全性带来的隐患。 高镍三元材料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其中容百科技占据了高镍三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公司也陆续投产。天力锂能在高镍三元方面出货量占比较低,据公司招股书,目前已掌握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的控制合成技术,此次募投的两个项目均涉及高镍三元的研发与生产,将弥补产能方面的落后。 主要下游应用于电动自行车与电动工具 天力锂能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92亿元、9.36亿元、10.12亿元,复合增速达30,75%。这主要因为三元材料销售收入的高增长。三元材料收入近三年均占营业收入96%以上。 公司在三元材料的主战场是小型动力锂电池市场,即电动自行车与电动工具的电池。2019年小型动力锂电池方面营收8.13亿元,占公司三元材料收入82.75%,此比例在2020年上半年提升至94.55%。 公司在小型动力锂电池市场占有率48.4%,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公司的客户稳定,与星恒电源、长虹新能源、横店东磁、阳光电源等下游客户达成稳定合作。在各大下游客户的供应商清单中,天力锂能是主要的三元材料供应商。 小结 天力锂能此次募资扩充产能,将进一步巩固小型动力锂电源领域地位,加大对高镍三元的生产研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天力锂能的市占率较低,要开拓市场并非易事。天力锂能能否突破重围,实现跨越?我们拭目以待。
近日,德力西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德新交运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6.9亿元收购东莞致宏精密100%股权,从而新增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业务,构建“道路运输+智能制造”的双核驱动模式。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德新交运《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草案)》透露,本次交易中,德新交运拟支付现金6.9亿元购买赣州致宏、健和投资、东莞致富和东莞致宏合计持有的致宏精密10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致宏精密100%的股权,标的公司将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 据了解,致宏精密是一家自动化精密零部件生产企业,处于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领域的国内领先位置。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更大规模的商用与快速升级换代,消费型锂电池和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都在不断提高,对电芯裁切工艺的精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而电芯制作设备(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配套的重要零部件——裁切模具,在2018年以前却仍极度依赖日韩进口,国产化率不足30%,价格也较为高昂。致宏精密的核心团队在精密制造领域已有20多年的经验积累。致宏精密锂电池电芯裁切领域的生产工艺水平已经在产品加工精度、一致性、稳定性、寿命、后续维护的及时性、新产品开发方面完全可替代同等日韩产品。作为国内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行业的领先企业,致宏精密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获得了一批国内顶尖的锂电池生产厂家和设备厂商的一致认可。近年来在与同类日韩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了市场份额持续增长,进口替代效应明显。目前,致宏精密已成为宁德新能源供应商为苹果、华为提供各系列产品电池的设计服务、生产线模具;为比亚迪刀片电池提供模切刀产品;为全国最大的二轮电动车电池供应商星恒电源提供裁切模具;为孚能科技、超业精密、先导智能、重庆紫建、瑞浦能源等规模较大的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锂电池裁切模具主要供应商。 德新交运方面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公司主营的道路运输业务面临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日益激烈的竞争,单一业态下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新增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业务,形成“道路运输+智能制造”的双核驱动模式,有助于上市公司优化产业布局、丰富业务类型、提升资产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下游市场更加广阔,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此外,中通诚评估对标的资产2020年9月30日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收益法评估值为74464.00万元,比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评估值70064.00万元增加4400.00万元,而最终本次并购依然采用了2020年3月31日的评估值,且将100%股权的作价由原70000万元调整至69000万元。随着草案公布的在手订单情况,根据2020年12月底数据,增值率将进一步下降,本次并购充分保障了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2020年12月1日,科达利非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市交易。据公告显示,此次定增,科达利以60.47元/股的价格,共计发行约2292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13.86亿元,共有包括银华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等14家知名机构参与其中。 作为国内精密结构件的龙头企业,科达利在锂电池精密结构件产业中深耕多年,与下游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公司方面表示,本次定增募投将帮助公司增产以满足不断提升的市场增量,并持续提升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动力锂电池进入高增轨道,公司核心产品锂电池结构件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全球动力锂电池销量呈现出高增态势。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为116.7GWh,机构预计在2025年该数值将达到707.7GWh,期间年均复合增速将超过35%。而伴随着下游行业的高速增长,动力锂电池结构件作为直接影响到电池密封性及能量密度的重要组件,也将随之进入高增轨道。根据机构测算显示,2020年至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空间将由45亿元上升至17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1.51%。 作为国内最大的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制造商,科达利凭借拥有的高精密度和一致性的生产工艺、先进的冲压加工、拉伸加工等制造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安全防爆、防渗漏等核心技术,在领域内形成较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并吸引了包括CATL、LG、松下、三星、比亚迪、中航锂电等下游众多高端优质客户。通过与下游高端客户深度合作,科达利逐渐树立了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和较强的品牌影响力。据机构研究测算,目前科达利的市场占有率预计已超过50%,是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的绝对龙头。 受益于技术的领先优势和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公司近年业绩实现了高速增长。研究显示,2015年至2019年科达利营业收入和盈利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8.45%和11.38%。其中,公司的核心产品锂电池结构件增速明显,2015年至2019年该产品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速达30.69%,占总营收的比重由62.56%上升至92.73%。 “技术领先”+“大客户”战略持续发力 定增扩产助力企业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 长期以来,科达利始终以“技术领先战略”和“大客户的集中化战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技术领先”上,科达利长期针对锂电池结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保持着大量的研发投入。《红周刊》通过数据整理发现,2017年至2019年,科达利研发支出分别为0.64亿元、1.07亿元和1.30亿元,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4%、5.4%和5.8%,研发投入金额和费用占比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此外,在研发形式上,公司建立了与下游高端领先客户全程对接的交互式研发模式。在该模式下,企业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融入下游高端领先客户的研发过程和研发体系,和与领先客户共同开展合作研发,一方面形成了与高端大客户共生关系,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与行业尖端技术的共振。 而在“大客户集中化”上,科达利通过为大客户就近配套生产基地的战略,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目前,动力锂电池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研究显示,2019年科达利的主要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家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接近80%。根据现有的行业特性,公司一方面通过提升现有大型客户对本公司的采购规模,实现优质资源循环聚集;另一方面通过自身优势推动国内外行业领先客户数量持续增加。 近期,科达利凭借自身的战略优势又获取了大量订单。据天风证券研究显示,目前,公司已拥有包括为Northvolt独供40Gwh订单在内的大量欧洲项目订单。且研究显示,目前科达利已经进入包括松下、三星、LG等海外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可以看到,在国内市场稳步增量的同时,公司的海外市场规模正在逐渐打开。 而本次定增募资,公司将主要应用于惠州动力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新建项目和流动资金的补充。研究显示,公司目前产能规划达42亿元,而定增扩产新建的24亿产能,预计将在今后1~2年的海外项目中实现释放。且据公告显示,通过实施本次募投项目,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客户拓展等方面投入,从而把握市场契机,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来满足全球市场日益高速增长的需求。
一尘不染的车间里,镜头由远及近,聚焦到一台台白色外壳的大型充放电机设备上。设备内部的平台上,机械手正灵活地拎起一排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 这是《科创中国》节目里的一个画面。本期主角是位于杭州萧山的科创板公司杭可科技,一家集销售、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锂电池后端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 作为锂电池生产的后端设备集成商,杭可科技产品的一个重要功效是激活锂电池,即通过化成工序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类似于硬盘的格式化。“杭可的优势是很独特的。”在掌舵者曹骥的眼里,军工企业前身的杭可科技,有着过硬的技术研发及零部件自给能力,低调务实厚积薄发的特质,锻造出了杭可科技独有的竞争优势。 回眸曹骥及杭可的发展历程,恰似充电放电的“激活”过程。1984年创业的曹骥,1998年前后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在贴身服务日韩高端锂电池生产商的过程中,激活潜力锻造能力,成为全球领先的后端成套生产设备系统集成商。 “只要我们自己不犯错误,杭可的未来值得期待。”面对方兴未艾的锂电池行业第三轮扩产潮,曹骥成竹在胸。 激活锂电池 锂电池的生产线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锂电池经过物理成型后,需要经过后处理,可充电电池才能达到可使用状态。 杭可科技董事长兼总经理曹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如果将小麦收下来磨成粉的阶段称作前端,做成面团是中端,面包的烘烤就是后端。“我们做的就是‘烤箱’。”他说,这个后处理过程中,其实包含多道工序:比如,化成工序就是激活电芯,使电芯具有存储电的能力;分容,就是将化成好的电芯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充放电,以测量电芯的电容量。 “化成激活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工序,它要保持整个电池的一致性,然后又要保证它的安全性,假设锂电池生产线需要10个亿的投资,后端生产线装备部分会投3.5个亿。”曹骥对记者说,杭可在充放电机、内阻测试仪等后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研发、生产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能力,并能提供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涵盖了计算机软件、嵌入式控制、精密机械、电力电子、自动化控制以及数据库系统等诸多专业,是一个大型的定制型系统。后处理是锂电池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直接决定电池的成品率和最终品质,进而影响到锂电池制造商的产品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因此,锂电池制造商对后处理设备的性能、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重视。 依托专业技术、精细化管理和贴身服务,杭可长期为韩国LG、韩国三星、韩国SK、日本索尼(现为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配套供应各类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设备。 后端设备需要量身定制。按照惯常的模式,杭可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协助客户实现既定的生产工艺目标或者技术指标,这个共同开发的周期较长,但一旦磨合到位,就会产生强大的黏性。 令曹骥感到自豪的是,与同类企业相比,杭可后处理设备所需的零部件约80%实现了自给。“由于公司前身是军工企业,对零部件的管控要求较高,我们就自己研发做零部件。这也是杭可科技整体竞争力的一部分。” 由于产品均为定制化生产,同时在技术水平、可靠性等各方面均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杭可科技一直以来保持较高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过去几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近40%。 选对科创板 现年68岁的曹骥,创业36载,经历了锂电池行业从散乱到集中,从低谷到巅峰的波动周期。回望来路,他又是怎么与这个行业结缘的呢? 1984年,曹骥创办杭可仪并担任厂长,主要从事实验室用老化筛选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998年前后,杭可仪开始研发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主要是充放电机。之后,公司相继研发成功了首台64通道圆柱锂电池化成设备、3C软包512聚合物化成设备等产品。2000年产品首次进入东莞ATL,2001年产品首次进入天津力神,2005年产品首次进入索尼公司,2007年产品首次进入三星,2010年产品首次进入LG,2011年,杭可仪剥离民用锂电业务,单独设立了杭可科技。 有了无数的“第一次”后,如今的杭可科技是国内极少数可以整机成套设备出口,并与日本、韩国等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紧密合作的后处理设备厂商之一。 2019年7月,公司登陆科创板。 “上市只是起点。”曹骥表示,杭可将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整合资源,通过募投项目的建设扩大产能和提升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市场,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为全球范围内的锂电企业提供优质的锂离子电池后处理设备。 一个小插曲是,在闯关科创板之前,杭可科技曾递交了主板IPO申请。“听闻开设科创板之后,我几乎没有犹豫,决定转到科创板来上市。当时,内部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曹骥笑着对记者说,让他坚定“转板”的原因,是对于科创板定位和前景的认可,“现在回头看,这个选择肯定是对的。” 科创板对杭可有何改变?“我们这些老企业家,可能以前一个人说话、决策成了习惯,对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科创板规则有点不适应。我们正在努力改变,利用好科创板平台,把企业做得更好。”曹骥说,“这也是一种倒逼,要求杭可不犯错误,专注主业。” 杭可科技三厂的旁边,高耸的吊机正隆隆运转,一幢研发大楼将在此地矗立。“锂电池生产线的未来应该是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要像瓶装矿泉水一样滚动出来,后端设备方面还有很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空间,研发必须跟上。”曹骥说。 “这么多年,杭可始终与国内外同行密切合作,使企业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先进水平,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组建四个研究所、20个项目团队、400多名研发工程师、200多名专业售后服务人员,具备强大的研发、生产、安装、售后能力。”曹骥表示。 资料显示,公司2018年末研发人员共有273名,2019年增加到了344名,研发人员占员工比例提升明显,且公司2019年研发费用比上一年增长近30%。杭可科技上市后,向100多名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为每股10元,公司目前最新股价已高达60元。 “一定要让员工先尝到甜味。现在,我们还在招兵买马,扩充研发人员队伍!”曹骥说。 抢抓扩产风口 不难理解,后处理设备产业与下游锂离子电池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密不可分,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休戚相关。 第三方机构最新数据显示,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拉动,上半年国内锂电池产量和出货量都同比有所增长。与此同时,新老锂电池企业加大投资,今年1至7月,共有37个动力电池扩产项目。 “锂电池企业正经历第三轮扩产潮。”曹骥说,经历前两轮扩产后,锂电池生产企业集中度增强,对上游装备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下,全球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以及上游电池材料生产商逐步将生产线向中国转移。近年,主要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布局步伐,全球锂电池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偏移。 据介绍,2014年以来,全球锂电池新增投资的近八成集中在中国,韩国三星、韩国LG、韩国SK、日本索尼等跨国企业积极在中国布局锂离子动力电池。这对于杭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此外,随着锂电类下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电池制造商和后处理系统提供商之间将会更加紧密协作,加快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后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从过去的5-8年的更换周期到目前的3-5年的更换周期,以适应于新技术、新工艺。 杭可的产品还配套于韩国三星、LG、日本村田等公司在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工厂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2017-2020年间,LG在波兰的70GWh超级电池公司20多条生产线的整线后处理系统,是杭可科技“出海”的成功案例,给有意在欧美等地建厂的企业提供了样板。“市场布局方面,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杭可正实施‘走出去’战略。”曹骥表示,公司考虑在美国、德国、瑞典、印度等地设立公司,跟随客户脚步,持续在国际主要锂电市场布局,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 “锂电池正处于‘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期,会迎来一波大的发展。未来,杭可的后处理设备将反向输出欧美市场,会有非常大的空间,可能是颠覆性的。我们希望做一个样板。”曹骥说,“对杭可来说,这么好的机会一定要抓住,把自己打造成全球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