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 这不,一河之隔,昨天A股喜气洋洋地看港股吃面,今天就换成了港股喜气洋洋看A股吃面。 今天下午1点45的时候,港股开始直线拉升,推动力主要来自香港本土股票。发生了啥,老实讲,我没看到,倒是负面消息看到不少,比如TIKTOK。另外一种说法是,香港的新增确诊大大下降了,今天只有80例,是7月21日来首次重回两位数。但这个说法我觉得比较扯,毕竟这个数字一大早就看到了,犯不着等到下午才动。 倒是今天的金融地产板块,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都比较强。 也许就是一个逻辑,天下苦港股久矣,同样,天下苦金融地产久矣。 说天下苦港股久矣,或许有失偏颇,因为香港的互联网等一些公司其实是表现非常好的,比如美团,今天再涨8个点,创历史新高,恒生科技指数是非常强的,今年以来涨幅在50%+,可以媲美A股的创业板,吊打纳斯达克,与恒生指数简直不像一个市场的。 但香港其它股票,真的一言难尽,这也让恒生指数成了这几年主流市场里最悲催的指数。我自己是2016年开始投资港股的,风平浪静大概只有2017年,之后年年都有鬼故事,2018年的贸易冲突,2019年的上街散步,然后2020年的新冠疫情。港股是个小三市场,地球上哪个角落风吹草动,它都会参与一下。连番折腾下来,全球各个市场都在争攀新高,只有恒生指数还在地上趴着。 所以之前有个段子,就是A股大跌的时候,港股一位投资者的神评论:那边牛市都快要结束了,这边熊市还没有结束。 关于港股表现这么悲催,答案莫衷一是,有说是香港的经济问题,有说是香港的政治问题,还有说是这个城市必然走向没落。或许是这些原因,但不管香港有哪些问题,港股里多数公司的业务并不在香港,而在大陆,并且前景并非一片暗淡。 香港的问题也许会影响资金的流入,有限的资金也许不会去追这些公司,但只要跌得足够,吸引力自然而来。而从港币来看,当前香港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香港政府已经持续抛出港币,以抵挡港币升值趋势。 这个位置上的港股,我觉得是已经跌残了,什么时候涨并不知道,但确实下跌空间有限。当然香港的本土股票异动,我并不关心,本土股票异动已经很多次了,但没多久又创出了新低,这或许多少是跟香港这座城市的未来相关,所以看好港股目前的低残位价值,可以搞盈富基金(2800.HK),省心。 今天港A有个共同点是金融板块的表现。 风水轮流转,平日都是科技看金融地产吃土,而今天轮到了金融地产看科技吃面。 天下苦金融地产同样久矣。 我有两位朋友重仓在金融地产上,6月30日的时候,两位有这样一段对话。 没想到,他们睡一觉,就实现了。招波平万不是涨5个点,而是在接下来的5个交易日,涨幅都在25%以上。 金融地产的情绪在6月底基本上接近崩溃的状态,从一位地产首席的遭遇可见一斑。7月这波涨幅,我想多数坚守金融地产久的投资者都是心花怒放。 但有几个人能想到,兴奋就是这5天,之后金融地产用7月余下的交易日把这5天的涨幅基本跌完。7月最终,金融地产三傻中,招行涨了6.4%,平安涨了6.3%,万科更加悲剧,只涨了2.68%,只有波行差强人意,涨了12.04%。 从情绪上来说,这波阴跌,伴随最近的科技医疗大涨,恐怕让部分非常坚定的人都动摇了,对金融地产的情绪,绝望之情恐怕更在6月底之上。 但是呢,股市经久不变的是,绝望往往孕育着机会,绝望之冬,即是希望之春。之前某位大佬说到以怜悯之心去配置金融地产,金融地产的长期价值,市场是认可的。 其实金融地产也真的没那么惨,有个段子是,如果你觉得惨,拉一下招行波行的月线,它们在7月都历史新高了。 7月阴跌,洗掉了不少金融地产的铁粉,给了怜悯之机,要不要捡,各位随便。 当前市场的情绪仍然在科技医疗,今天这一出,我不觉得风格就可能切换了,但对8月份,我个人更偏防风险守利润。 一年前大家对注册制各种担忧,但创业板注册制真来了,已经无人担忧了。今天首批创业板注册制股票已经开始申购,时间点上看,可能是下下周左右上市。上下20%的刺激到底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这个没发生前无从得知,但这个时间点还是留意一下比较好。
日前,香港高端时装零售品牌妙思集团正式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了上市申请,东兴证券(香港)为其独家保荐人。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妙思集团第三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了。 妙思集团成立于2010年,主要以“妙思”品牌在香港经营零售店,销售奢华及高端品牌时装相关产品为主,该集团在两个香港黄金购物地段,即尖沙咀及铜锣湾经营两个零售特卖场销售联网,每个现有销售联网由一间主零售店及多间附属零售店组成。主零售店为集团的主要收入贡献来源,通常规模较大、商店陈列较好,以及售卖中高价位、当季及流行产品,而相应附属零售店主要在以下方面与主售店相辅相成。提供各式各样的奢华及高端品牌时装相关产品,主要可分为服装、鞋履、手袋及配饰。 2020财年营业收入下滑 从公布的招股书看,妙思集团从2018财年到2020财年收入分别为13亿港元、13.3亿港元和12.58亿港元。妙思集团表示,2020年营业收入下滑,是因为受疫情等事件的影响所致。 (潘蕾伊/制图)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资料,2019年上半年的访港旅客总数达3490万人次,按年大幅增长13.9%。特别是,同期来自中国的旅客人数按年大幅增长16.3%。2019年五一黄金週的中国访港旅客按年增长66%。但是,受2019年下半年事件的影响,访港旅客2019年整体按年下降14.1%。 对此,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香港目前的环境对于零售业十分不友好,这同时也意味着香港实体零售业未来成长空间将呈现疲软的态势。” 积极通过第三方转售产品 而意识到实体业务成长空间有限后,妙思集团于2019年5月开始通过天猫以及自营网店www.lamode.com.hk进行网上销售。从数据可以看出,妙思集团主要还是通过旗舰店及其他零售店销售产品。2019年9月起,妙思还将网上销售进一步扩展至四个第三方营运的电商平台,即IntraMirror、BuyerApp、OPECYishehui及Wanlimu。 转移到网上销售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妙思网上销售的毛利率差异较2019年同期减少34.8%。公司表示,自2019年9月起我们将网上销售扩展至不同第三方运营的电商平台后,我们面临来自市场参与者的更激烈竞争,因此我们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产品,导致毛利率降低。 虽然毛利率下滑了,但是妙思的网上销售的收入较2019年5月增加3363.7%,而2020年6月来自网上销售的收入较2019年6月增加3155.3%,妙思认为,这主要由于自2019年9月网上销售扩展至第三方营运的电商平台所致。 对于内地游客到港人数减少,导致妙思集团将业务转移到了线上的第三方平台销售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香颂资本董事沈萌,他表示:“香港零售业的优势在于门店消费的免税,而受疫情等方面的影响,访港游客数量大幅下降,对门店销售冲击很大,不得不选择转移到线上,但是转移到线上虽然可以节省门店租金等成本,但也可能失去免税的优势,所以是两难境地,如果影响香港零售业的外部因素短时间内无法解除,那么可能会有部分企业继续选择线上、以减少损失。”
今日,火币科技股票快速上涨,截至午盘,涨幅高达11.40%,股价报收于4.300港币/股。 据悉,火币科技于2016年11月份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总部设立在中国香港,在广东省深圳市设有生产厂房,另于美国芝加哥设有分公司提供客户销售及工程支持服务。除了提供电源和电子零件的代工生产及电子制造服务外,火币科技也在开发以区块链技术为主的技术解决方案。
2020开年以来,如果全球的证券交易所也有热搜排名,香港交易所或许能排名第一。 香港资本市场的红火,与骤然变冷的全球经济相映成趣。随着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剑指中概股,曾经赴美上市成风的中概股呈现“回港潮”,网易和京东在6月相继第二上市,蚂蚁近日也放出在科创板和香港交易所同时上市的计划。 一时间,香港交易所全是好消息。 但是,这些“光鲜”背后的主角仿佛都是内地新经济公司。在2018年香港交易所推出广为人知的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允许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等制度改革后,迄今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里,中国内地公司占比已经超过50%。 作为一家明确提出立足中国、连接全球的国际交易所集团,香港交易所的目光肯定不会仅仅局限于中国公司,它到底有着怎样的国际野心?又如何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环境里独树一帜?对于东南亚新兴市场独角兽,它会伸出怎样的橄榄枝?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环球上市服务部主管鲍海洁近期接受36氪出海专访,谈香港交易所如何吸引全球 IPO。 去“脸谱化”中概股 Q:怎么看瑞幸、好未来等中概股公司在美国被爆财务造假,引起中概股的“回港潮”?香港交易所是否会对中概股加强审核? A:从“中概股风波事件”我们得到的启示首先在于,无论企业选择哪一个资本市场上市,作为一家公众公司,都需要在合规和信息披露上遵守所在市场的监管准则,以最高标准做到诚信经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认可。 其实每一个资本市场里,不管是美国、中国还是欧洲,都能时不时看到一些欺诈案件和其他风险问题的发生。这是一个市场现象,不能给所有中概股戴这个帽子,把这个问题脸谱化。 这件事需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看,每个市场的审核机制都是跟其发展阶段、监管处罚机制和投资者群体相匹配的。以美国为例,它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所以它采用注册制,上市审核相对亚洲的交易所比较松,但它有包括集体诉讼制度在内的一套严惩机制。上市公司一旦有大的问题发生时,可以有完善的法律手段去追溯,甚至要求高额赔偿。 交易所在考虑如何规避财务欺诈风险的时候,不能单靠审核阶段更严格,把“坏果子”摘出去,即便上市时是好果子,之后也有可能变成了“坏果子”。 整体来说,香港资本市场体系还是相对成熟,有其独立、严格的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我们对所有公司的审核均以《上市规则》的要求为准,一视同仁。无论以何种方式在港上市,公司都必须全面符合《上市规则》的监管要求,否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Q:怎么比较美国和亚洲证券交易所存在的不同?对于内地新经济公司来说,存不存在哪个更有利? A:我觉得其实新经济公司选择上市地的时候,就像老百姓在考虑买房子,买房子要通盘考虑学区、超市、通勤等等各种因素,各有利弊。企业上市也是一样,没有 One market fits for all,每家公司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特点做出适当选择。例如上市审核制度是否清晰透明、上市之后有没有方便快捷的再融资方式、投资者的构成、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发行成本等,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评估体系。 内地新经济公司纷纷选择香港交易所无疑证明了香港的监管体系、投资者构成和市场运作效率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吸引力。 Q:随着内地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新经济公司选择上市的地方更多了,怎么看经常被提及的内地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的竞争?香港交易所除了更能吸引到国际资本,相比之下还有哪些特性? A:我觉得香港交易所和内地交易所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关系,都是通过一个高效的资本市场支持企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大目标是一样的。 香港市场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高速运转的体系:在上市阶段,上市规则清晰,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流程和时间表确定性强。在上市以后,发行人与投资人很认可这个市场的高度开放,资金随时进出。在再融资方面,发行人可以灵活度选择,通过多元化的融资工具实现快速融资。 这些优势可以持续支持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获得持续、高效和有成本优势的资本补充。 东南亚独角兽公司或成“新客” Q: 除了内地的新经济公司,香港交易所这几年还有意吸引新兴市场的公司赴港上市。东南亚作为地缘临近又被广大投资人看好的市场,独角兽数量也很可观。对于吸引东南亚公司赴港上市,香港交易所是什么样的战略和措施? A:我觉得东南亚的发展阶段确实跟国内还不完全一样,它是相比于中国更早的一个时期,在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浪潮下,增长动力和潜力还是很明显的。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说,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年轻的一代在快速增长,这是一个突出的优势。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市场成熟度正在不断提升,包括劳动力、科技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 至于能够满足上市条件来香港上市的,可能是发展相对成熟一些的行业或公司。吸引东南亚公司来港上市可以丰富香港市场的上市公司类型,提升我们的国际吸引力,我们非常欢迎这些公司来香港上市。除了传统行业,我们非常欢迎新兴市场的新经济公司来上市。 未来我们将增加对东南亚市场的上市推广活动,帮助东南亚的企业了解香港资本市场的制度和特点。 除了吸引东南亚公司来港上市,我们还有一些其他举措来丰富香港市场的东南亚产品,例如今年5月香港交易所和 MSCI 签订授权协议,在香港推出37只 MSCI 亚洲及新兴市场期货及期权合约,这些股指期货和期权挂钩的很多是东南亚国家的上市公司股票,这也是香港交易所国际战略迈出的一大步。 Q:尽管香港交易所欢迎东南亚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但是其实像Gojek、Tokopedia 等这些公司的上市选择地很多,比如纽交所、纳斯达克等。香港交易所在吸引这些东南亚公司上市方面,除了地缘临近,相比这些交易所,其他具备吸引力的地方在哪里?这些公司若成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除了可以给香港交易所带来更多国际化的元素,其他的意义在哪里? A:香港一直是高度国际化的市场,历年来吸引了不少国际公司,比如说像去年赴港上市的百威啤酒和 ESR。接下来我们非常希望具备上市条件的东南亚独角兽公司在选择海外上市地时,能够充分考虑在香港上市带来的独特优势。 首先,交易所作为一个供发行人和投资人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价格发现的功能,对于发行人而言,选择哪个市场往往意味着选择了怎样的投资人,例如某个市场里的投资人是否适合发行人长期资本计划的安排。香港市场国际投资人的比例超过一半,对于东南亚独角兽来说,在港 IPO 意味着直接在亚洲时区和国际投资人实现了对接。 此外,香港市场中的中国投资者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过去几年,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不断增加,在东南亚的投资额的排名全球领先,有些中国市场投资人兼顾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如果东南亚独角兽来港上市,将会广泛接触到对他们更为熟悉的中国投资人。 公司上市时会重点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上市地有没有一些可比公司,可比公司的估值定价以及在市场上的表现。香港交易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公司的 IPO 融资已经占到全市场的一半以上。随着香港市场里新经济公司的占比越来越高,东南亚独角兽公司其实比较容易在香港市场找到可比公司,而且这些可比公司非常受香港资本市场投资人的青睐,它们的估值和流动性都在不断的提升。 此外,东南亚独角兽公司的商业模式与中国新经济企业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相近的地缘区位、社会环境及行业概况,东南亚独角兽公司更容易被香港市场的投资者所熟悉和了解。 Q:除了中概股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对于来自海外市场的其他公司,例如东南亚的互联网公司在香港交易所第二上市,是什么安排? A:第二上市其实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安排,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发行人可以在第二上市和双重上市中进行选择。对于较为成熟和规模较大的中概股而言,第二上市通常是他们现阶段的选择,既保留了在美国的上市地位,也通过香港上市扩大了投资人范围,降低了未来融资和上市风险。 对于很多东南亚公司,如果已经在美国上市,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实际上是符合我们认可的交易所范畴。但是如果是在本地交易所上市的话,可能有一些本地交易所目前还不在被认可交易所的名单之内的,公司需要考虑双重主要上市等其他路径。 有兴趣赴港做第二上市的公司首先要评估一下自身现状,考虑不同上市路径的适用性,再确定哪一条道路更适合自己。我们也鼓励潜在发行人与香港交易所上市审核部门保持沟通,尽早确认公司是否符合第二上市的基本发行条件,并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综合考量,以决定最佳上市时机及上市方式。 做好“桥梁” Q:去年是香港交易所的“大年”,以募集总额3155亿港元蝉联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第一,是十年来的第六次夺冠。如何复盘去年的成绩,对于今年 IPO 市场有什么展望? A:过去十年里香港交易所 IPO 业绩非常亮眼,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外因,主要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红利的持续释放。某种程度上,香港交易所为这些快速崛起的公司上市提供了一个连接世界的通道和桥梁。 2019年,中国独角兽的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新经济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0年到2010年期间,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大多是大型国企和金融机构;在过去的十年里,来融资的新经济公司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过去两三年中,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融资占比已经过半。 从内因的角度来说,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转换器,香港市场不断发挥固有优势、与时俱进。 香港交易所在2018年推出了关于生物科技、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的改革措施,目前看来非常成功。今年年初,疫情导致整个 IPO 进度有所放缓,但是香港交易所依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上半年募资总额同比增长22%到875亿港元。从板块上看,TMT、医疗健康的市场的表现非常好,一级市场的融资受到了很多投资人的欢迎。 从上市申请的进度表来看,来港上市公司的项目时间表仍然很健康,截至2020年6月底,共有123家提交了上市申请的企业处于审核阶段,其中不乏 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生物科技、大消费等投资人十分关注的领域内的领头公司。总体上,我们对下半年的新股市场保持审慎乐观。 编|赵小纯@36氪出海 寻求报道、与作者交流、商务合作、投稿转载,请扫码联系36氪出海运营。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疫情如火,肆虐全港 香港连续多日确诊个案破百 社区传播形势严峻 如何遏制疫情蔓延 是香港当前要面对的最严峻挑战 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7月31日宣布 香港特区第七届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 第三波疫情暴发之后 特区政府不断收紧抗疫措施 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的抗疫工作 并将应特区政府提出的请求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推迟选举 是为了保护香港市民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人命大如天 愈来愈多香港市民希望排除干扰专心抗疫 救人如救火 当下香港压倒一切的要务是阻断疫情传播 同时保障社会正常运行 全城抗疫,万众一心!
香港国安法实施1个月之际,香港警方正式通缉6名逃往海外的乱港分子,其中包括: 因惧怕香港国安法而逃到英国的乱港分子、“港独”组织“香港众志”创党主席罗冠聪; “港独”组织“香港独立联盟”召集人陈家驹; “港独”组织“学生动源”成员刘康; 去年在赴内地期间卷入嫖娼案件而被行政拘留的郑文杰; 驻华盛顿的“港独”组织“香港民主委员会”总监朱牧民; “港独”组织“民主前线”前成员黄台仰。 据了解,这6人分别涉嫌煽动分裂国家、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 周伟琪 金东) 相关阅读: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拘捕4名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犯罪嫌疑人 新华社香港7月30日电 香港警方29日晚通报,特区政府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于29日下午以香港国安法规定的罪名拘捕了4名犯罪嫌疑人。这是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首次依据香港国安法的主动执法行动。 警务处国家安全处高级警司李桂华向媒体介绍,警方得到情报并调查发现近日有团伙在社交媒体宣告成立一个主张“香港独立”的组织。该组织有自己的纲领,包括建立“香港共和国”等,并宣称不设底线地进行斗争,以及“团结”香港所有反对派进行类似行动。此外,该组织还有相关宣言,煽动其他人加入。 警方于29日15时30分许在新界的元朗、屯门、沙田等地,以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拘捕了这4名嫌疑人,其中有3名男性和1名女性,他们年龄介于16至21岁,报称都是学生。 李桂华表示,被拘捕的4名犯罪嫌疑人分别涉嫌触犯香港国安法第二十条以及第二十一条的罪名。 警方呼吁,香港国安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界定很清晰,呼吁市民切勿以身试法,在网络上发生的相关犯罪行为也须负法律责任。 警方没有通报被捕嫌疑人的身份。有香港媒体报道,其中一人为“港独”组织“学生动源”前召集人钟翰林。 香港国安法实施满月,外交部:中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的决心不可撼动 7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就香港国安法相关问题提问:明天香港国安法实施将满一个月,考虑到很多国家对香港国安法的批评,中方是否会做出重新评估? 汪文斌首先表示,我要纠正你一个不准确的说法,你说“有很多国家批评香港国安法”,这不是事实。事实是,在前不久召开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有50余个国家共同发言支持中国制定香港国安法。 汪文斌表示,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或者组织无权干涉。少数国家通过一些所谓的对中方制裁措施,这违反了不干涉别国内政这一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坚决反对。 汪文斌强调,中方不惧怕任何外部势力的恐吓,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反对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不可撼动。
7月30日,获香港金融管理局发牌的当地虚拟银行——汇立银行(WeLab Bank Limited)正式开业,为客户提供纯线上、全新的数字银行服务。 汇立银行行政总裁谢学海表示,如今的银行服务应该要简单方便,而汇立银行所应用的科技是为互联网时代而构建的,将为750万香港人重新定义银行应有的服务。配合创新的智能手机功能,客户需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在空闲时通过手机轻松办妥。 据悉,汇立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纯数字化服务,包括:远程开户、定期存款及储蓄账户、虚拟借记卡以及实时转账的“转数快”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