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创业家&i黑马联合、新浪财经、财联社旗下科创板日报等多家媒体,携手60家投资机构共同发起的“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榜单重磅发布,出门问问作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从数百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入选榜单。 作为新基建重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处在具有带头作用的战略位置,其对包括5G、大数据中心等技术在内的各新基建科技端领域建设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眼下,我们已经在交通、物流、教育、医疗等众多垂直场景体验到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碎片化的人工智能应用将在短时间内迎来整合,使大众消费者获得全面革新的生活方式及体验。 出门问问作为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深耕语音赛道,拥有完整的“端到端”人机交互相关技术栈(声音信号处理、热词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在人工智能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有着深厚积累与大量实践案例。 据了解,在智慧出行这一重要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出门问问围绕未来汽车生态链打造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产品,包括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平台以及面向开发者的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开放平台等,其中的嵌入式语音交互系统包括全套的语音技术,包括信号处理、固定唤醒词、自定义唤醒词、快词(比如车载地图控制和音乐控制命令)、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对话管理、语音合成等。 驾驶场景下,通过语音进行车内控制、在线服务搜索等操作能够大大提高驾驶安全系数,是非常明确的刚需和行业趋势。出门问问主导研发的前装车载语音交互系统平台已用于奥迪、帕萨特、新迈腾等多个全新畅销车型,2020年预计前装量将达到100万辆。 除智慧出行之外,出门问问基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定制化机器人也出现在各个传统领域,大大提升社会效率。包括为疫情防控紧密研发的小问疫情防控机器人,以及为多个银行、金融机构研发的“问真”智能反欺诈解决方案等,有效提高了传统人工通话的效率与准确率,并释放了大量人力成本。 出门问问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前沿科技,出门问问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单位主导的国标、行标建设,并为行业标准的应用和发展献言建策。未来,人工智能将持续在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领域中深耕精进,推动各行业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出门问问将持续推动AI新基建应用探索,为社会带来更高效率、为消费者带来革新生活方式。
摘要:公共停车场孕育“新基建”机遇。 在中民智达(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杨超看来,中国超500个在建的智慧城市项目,是新基建当之无愧的蓝海,而智慧城市框架中的智慧停车、大数据中心、智慧医疗等板块,则是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蓝海中心”。 今年3月,中央提出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新能源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融合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由信息化建设加速迈入数字新基建阶段。这让成立于2018年11月的中民智达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家成立不到2年的企业,主营方向恰是围绕城市公共管理领域中成长性、收益性较显著的公共停车、大数据中心等领域,为地方政府提供规划、融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体化服务。“新基建”战略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立,为中民智达的成长奠定了广阔的赋能空间。 中民智达智慧停车运营监控管理平台 在智慧城市领域,杨超是一位“半路出家”的创业者,两年前他与公司另一位创始人张波在以互联网流量视角寻找未被深耕的市场机遇时,发现了智慧停车这一同时包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产业蓝海。停车大数据背后的增值服务链,更让两位有金融和互联网积累的创业者感受到了热切的市场机遇。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停车泊位的供需缺口也不断扩大,这一情况不止发生在一线城市,很多地级市、县级市也遇到了停车难的痛点。”杨超说。从停车资源的两种主要形态来看,相比商场、写字楼、小区等相对私有化或商品化的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政府主导建设和管理的公共停车位可触达的车主体量更大、车位周转率更高,对车位进行智慧化改造和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需求也相对较强。 中民智达智慧停车项目 与一般人们预想的先从商场、商务楼布局智慧停车不同,中民智达的初始业务就是与各个县市的政府部门合作。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用于政府端的“智达云脑”、用于企业端的“智达慧眼”,满足公共停车职能部门的管理需求和多样化的联合营销需求。同时,企业还为不同城市量身定制包含智能视频桩、智能地磁、机器人AGV、智能地锁、智能道闸、多级诱导、反向寻车等技术形态的综合化智慧停车改造方案,并且逐步实现了无人化运营。在疫情期间,相关服务的资源利用率、有效收缴率、电子支付率均表现亮眼,也让“智达云脑”“智达慧眼”在相关应用城市大放异彩。 在智慧停车“新基建”的布局中,中民智达也发现了新问题:车辆越来越多,停车资源越来越稀缺,如果政府缺少足够的资金和规划,很有可能面临新的“城市病”。此时,中民智达企业基因中的金融因子开始发挥作用。针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新型城镇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结合智慧停车、智慧旅游、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特点,研发了包括债券、REITS、ABS、融资租赁、定融等产品在内的金融咨询服务,帮助有相关需求的城市快速、足量地完成基础设施系统性融资。 “我们要做一家金融驱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用互联网思维和金融思维相互赋能,助力国家新基建战略。”杨超说。
7月4日深夜,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发布警方通报,依法对微贷(杭州)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微贷网”平台)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査。目前,案件正在依法侦办中。 7月5日晚间,微贷网股东、浙江上市公司汉鼎宇佑(300300.SZ)对此发布公告,并强调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明确了聚焦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为核心主业的发展战略,此次事件不会影响公司的战略、管理及业务开展情况,对公司现金流也不会产生影响。 汉鼎宇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去年公司已经对微贷网计提了大额减值,目前对其投资已转为金融资产。这次虽然会蒙受损失,但公司今后也会轻装上阵,全力发展两大主业提升业绩。” 微贷网转为金融资产 存在公允价值变动风险 公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汉鼎宇佑通过全资子公司汉鼎宇佑科技有限公司持有微贷网14.13%股权。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6月末,公司对微贷网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余额为0.76亿元(具体数据以公司2020年半年度财务报告为准)。 记者注意到,汉鼎宇佑此前已经在2019年年报对微贷网计提了大额减值,对微贷网的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预见。其实,2019年度的大额减值计提,对汉鼎宇佑当年的业绩造成了巨大影响。 同时,汉鼎宇佑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5月公司已退出微贷网董事会席位,自2020年6月1日起,由按权益法进行计量变更为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但鉴于目前微贷网被立案调查,公司金融资产存在较大金额的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对公司的业绩影响主要视微贷网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情况而定。 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于汉鼎宇佑而言,此次事件相当于用短期的业绩阵痛换取未来的轻装上阵,公司将重塑资本市场形象。 智慧城市与智慧医疗强力助推升级 控股股东计划增持股份 此外,汉鼎宇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谭国资入主上市公司后,也在直面解决历史问题,积极开展了自查自纠,通过更加规范的管理和风控,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一次彻底解决的机会,未来将全力发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医疗两大主业。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平潭优先发展医美康体、旅游文化、建筑等产业,积极推进“5G全域覆盖”的特色智慧岛、国家离岸数据中心、国际数字经济港、智慧全域旅游、无人驾驶、国家级旅游康养示范区等项目,与汉鼎宇佑主营业务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也为公司新一轮发展带来了契机。 汉鼎宇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称,公司互联网医院的牌照正处报批中,而在智慧城市领域,公司作为平潭国资唯一控股的上市公司,致力于抓住大基建的历史机遇,深度参与平潭的建设。5月27日,汉鼎宇佑宣布与平潭智慧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近日,公司成立浙江汉鼎韧性科技有限公司,在科学防灾、韧性恢复等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助推技术创新和产品化进程。 此外,公司控股股东平潭创投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6000万元,一定程度提振市场信心。
日前缅甸帕敢翡翠矿区发生大规模塌方事故引发了全球关注,矿山安全再次成为焦点。安全绿色、高效的智慧矿山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方正证券称,近几年随着华为、阿里等巨头入局,推动5G、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矿山领域的应用,有望带动矿山智能化新一轮发展。而A股中提供智慧矿山解决方案的龙头企业梅安森(300275)同样将迎来发展良机。 梅安森成立以来,主营业务为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备及成套安全保障系统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资料显示,国内第一个智慧矿山示范项目,曹家滩矿井智能化项目就是由梅安森一手打造的。 梅安森的智慧矿山解决方案是基于地理空间、工作流、组态等构建智慧矿山智能协同管控平台(CGIS、MAS、CMIS),实现各类专业业务的协同设计、信息化管理与智能分析;用数字化信息化改造提升煤炭产业,建设“监、测、管、控一体化”的矿山综合管理。 2017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智慧矿山信息系统通用技术规范》,正式推动智矿山发展。根据自然资源部披露,2021年我国将建100个初级智能化示范煤矿,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到2035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构建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煤矿智能化系统,建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执行的煤矿智能化体系。到2050年全面建成安绿色、高效智能矿山技术体系,实现安全绿色、高效、智能化生产。 对此,各地方也纷纷支持智能矿山建设。如贵州发布相关文件表示,从今年起至2025年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支持煤矿瓦斯防治、煤矿智能化建设。安徽省《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煤矿智能化建设时间表、路线图,到2025年,该省45%左右的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根据《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实施意见》,今年到2022年,山西省将推动10座智能化示范煤矿和50个智能化综采示范工作面建设。
6月28日晚间,京东方A(000725)公告公司董事会一连批准了三项投资议案,拟合计投资金额约132亿元,用于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及医院项目。 本次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共有两个,将分别建于成都市高新西区和重庆市两江新区两地,前者拟投资金额60亿元,后者为48亿元。 其中,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约344亩,项目一期占地约223亩,项目二期占地约121亩。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30亿元,项目总投资与项目公司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的差额由项目公司通过融资解决。项目计划于年内开工,分三期逐步实施。 一同披露的还有京东方(重庆)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该则占地面积约106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8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24亿元。项目公司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3个月内启动桩基工程,力争桩基开工起18个月内完成项目验收。 除了两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项目以外,28日晚京东方A还披露拟总投资24亿元于苏州京东方医院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一家三级营利性综合医院,拟通过收购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资产并改造的方式落地实施,其中项目拟收购标的占地面积约117亩,建筑面积约15.2万平方米,另包含机器设备及电子设备。
在家电制造领域高歌猛进、世界领先的海信集团再曝"大动作",研究引领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同时,集团收入5年翻一番,到2025年,集团全球收入要突破3000亿元,为青岛贡献规模达3600亿元的产业生态。 而青岛市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海信支持并带动整个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下游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借此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提出"四条路径",计划5年实现年营收3000亿元 参考2019年1268.6亿元的营收成绩,海信集团2025年收入突破3000亿元的目标,如果只依靠家电制造业务,显然很难实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海信提出了"四条路径",打造"一基地两中心"创新生态体系、实施"一芯两硬"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研创"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建设"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 海信集团提出五年翻一番的目标,有充足底气和技术创新储备。作为青岛的城市名片,海信集团1969年成立,当时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主要生产收音机和14英寸电视机。海信从消费电子和家电产业起步,目前在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制造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电视机连续16年中国第一,全球出货量第四;冰箱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二,出口额全球第三,冷柜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三;空调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五,出口额全球前五;是激光电视标准制定者,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拥有国内最强大的互联网电视云平台。 "一基地两中心"指的是海信要在青岛火车北站附近,打造海信慧湾新基建产业创新基地,构建一个人才和产业资源洼地。据介绍,该基地面积达1200亩,建筑规模达到150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50亿元,预计5-7年建成,建成后引进企业500家,投产后产值达到300亿元,可以吸引人才1万人。 同时,海信要打造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超高清画质芯片等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现超高清视频在家庭娱乐、教育、云游戏、医疗健康、商用显示、安防监控、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领域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智慧云脑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围绕大数据、智慧仓、中枢服务、开发社区和人机交互等共性关键技术,将云脑技术应用到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发展产业生态。 "一芯两硬"中的一芯是指芯片板块。根据规划,海信芯片产业板块3年后产值将突破百亿,2025年实现163亿元的目标。同时,海信还将在AI画质芯片领域打造8K显示行业的新标杆,在激光芯片领域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推动国内激光显示产业保持世界领先优势。两硬是指To C和To B两种智能硬件。利用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海信2025年"一芯两硬"要实现收入2127亿元。 "一云脑三平台"中的一脑是指信息系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AI驱动云脑技术架构。在2018年底,青岛即墨区上线了基于海信"云脑"的集成指挥作战平台,帮助监管无牌车。依靠精准的图像分析技术,平台能够实时预警进行精准查缉。平台是指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三大平台。预计2025年实现产值1015亿元。 头雁工程是指建设从火车站到青岛大学沿线的主示范区、新机场高速公路的车路协同示范区、位于城阳的公交无人驾驶示范区。未来还将在即墨莱西交界处的汽车产业新城建设智能汽车示范区。实现青岛市民可以享有车路协同系统、智能门岗系统、刷脸乘梯、送货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快速配送、5G超高清跨屏社交、AI医生问诊、教师视频家访、居家远程教学等服务。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海信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向高科技企业转型,从大众所熟知的家电产业转向了"冷僻"的光通信、智能交通和电子医疗为代表的科技业务,从面对千家万户的消费市场转向以企业、机构和政府为客户的市场,从短周期、低货值、低利润的业务转战到长周期、高价值、高利润的产业。 目前海信宽带是全球领先的光通信器件供应商,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9年全球第一,光融合终端连续2年行业第一。在新兴的智能交通领域,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2019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排行榜发布,海信集团以超过833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收入跻身前20,位列第14位,在家电企业中排名第一。 助力青岛打造 "智慧新生活之城",支持海信发展就是成全青岛发展 青岛是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在新基建上已然先行一步。2013年,青岛就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先后成为国家智慧城市技术和标准试点城市、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试点城市、中国领军智慧城市,2016、2017连续两年被评为"区域大数据发展五星城市",政府透明指数位居全国49个较大城市第二名,仅次于深圳。 去年6月,青岛提出抓住新兴产业投资机遇、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今年1月,青岛面向全球公开发布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单独列出一类,项目数量达20个,总投资632亿元。海信提出将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围绕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将青岛打造成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的全球首个"智慧新生活之城",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和高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9年,海信在贵阳建成了全国首个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5G智慧街区。20年来,海信在全国近15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相关业务,并在行业内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云脑技术架构,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使用的技术门槛。截至目前,海信拥有新基建相关专利16497项,并且主要分布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上,在全球拥有18个研发中心、近万人研发队伍,涉足7个新基建领域中的5大领域,主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近200项,已经建立起全球协同的研发体系。 "支持海信发展就是成全青岛发展。"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看来,企业和城市发展是相互支撑、相互成全的。 海信产业链背后是众多中小企业,支持海信更是为了支持青岛产业生态 对青岛而言,支持海信已不是简单地支持一家企业,而是支持青岛的产业生态。智慧城市建设服务的是在城市中生存运行的方方面面,是一个个企业、一个个产业构成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海信提出的发展规划,无论是"创新生态体系",还是"高端制造业跨越计划",还是"一云脑三平台"智慧新生活解决方案,抑或是"全业态、全场景、全智能"头雁工程,每一项都能牵动起多个产业链协同"进化",进而让整座城市的产业生态向更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海信,青岛市的眼光也同样长远。从产业生态角度,海信以及智慧城市产业链上,上下游有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海信是青岛做大这一产业生态的最重要抓手。这段时间以来,青岛正以全面学习的姿态"学深圳赶深圳",市委书记王清宪已经明确提出:为企业站台,是青岛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不管国企还是民企,不管企业大小,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需要哪一级出面就哪一级出面,帮助企业把发展愿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昨日,全球范围内首个投入使用的机器人餐厅综合体,在碧桂园总部附近正式开业。 面积约2000平方米、近600人容量、近200种各式菜品、最快20秒出餐……这家名为“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机器人餐厅”携炒锅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粉面机器人等20余种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餐饮机器人设备集中亮相,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业态之丰富,令人震撼。 打造全球最大智慧餐饮集团 “这在目前的餐饮机器人行业中技术最先进、业态最完整、产品最丰富,不仅在很多方面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具有标杆意义和研究价值。”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认为。 首个机器人餐厅综合体的开业,吹响了碧桂园剑指5万亿元餐饮市场的号角。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餐饮业收入达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预计2020年我国餐饮市场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 开业当日,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兼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总经理邱咪发布了公司餐饮机器人发展战略目标:将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推动传统餐饮业的智慧化,提供先进的餐饮业服务升级解决方案,做全球最大的机器人餐饮设备制造商;同时,引领智慧餐饮新时尚,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开发、生产、运营、供应链体系于一体的智慧餐饮集团。 “2020年,千玺集团将以中央厨房为依托,进一步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同时实现机器人单机设备的批量量产,预计量产单机机器人设备约5000台。”邱咪说。 餐饮机器人是碧桂园高科技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碧桂园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围绕持续做强的地产主业,布局建筑机器人、现代农业、碧优选及机器人餐厅等高科技产业。 成立1年多,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以超预期的速度,实现了研发制造、系统搭建到整体运营从0到1的快速推进。目前,公司拥有核心研发团队300余人,旗下智源科技立项80多个研发项目,累计提交超500项专利申请。 今年4月,公司机器人组装工厂正式成立,承接各类餐饮机器人产品的样机试制和批量生产业务,并打造出6家机器人餐厅实体店,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等品类,并在东莞市麻涌镇建设60000平方米中央厨房,以标准化模式保障机器人餐厅和单机设备的原材料供应,未来还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设更为先进的中央厨房。 记者从开业仪式上了解到,公司旗下智源科技研发生产的第二代煲仔饭机器人和迷你雪糕机器人,在全国率先获得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系统集成餐饮机器人CR证书(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当日,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等单位联合智源科技共同制定的《食品领域机器人系统安全认证技术规范》发布,成为国内食品机器人领域首个技术规范。 业务布局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未来,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业务布局将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供应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医院、社区、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二是线下开设FOODOM机器人餐厅,以中餐、快餐、火锅为三大主营业态;三是提供传统餐饮空间智慧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机关单位、大型企业食堂等。 当日,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与北辰集团还宣布,将围绕后者旗下所有会展中心智慧餐饮供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 届时,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将以主要餐饮机器人供应商的身份,为北辰集团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 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还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智慧餐饮行业数字化建设领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拟发挥各自领域优势,以千玺研发的餐饮机器人设备和消费生态为载体,深度融合数字化科技与多元化餐饮服务,建立基于工业物联网的首个智慧餐饮产业物联网平台,对传统餐饮行业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与生态链进行创新重构,构建智慧餐饮行业新生态。 当前,碧桂园的各项新业务发展迅速,建筑机器人、现代农业、机器人餐厅、碧优选等商业模式初现雏形。在这些业务的基础上,未来碧桂园有望派生出更多新的业态,创造更多新市场与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