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正文 事件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其中11月CPI同比下跌0.5%,增速较上月下行1.0个百分点,环比下行0.6%。11月PPI同比下跌1.5%,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环比上行0.5%。 点评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方面继续下跌,进入负区间,PPI方面延续边际改善的趋势。CPI与PPI再次呈现出剪刀差走势。 11月份价格数据中,CPI依旧受猪肉价格压制影响持续下降,春节临近,受需求影响猪肉价格将小幅反弹,但中长期来看,供给端改善逻辑不变,猪肉价格仍将继续下跌。在剔除食品及能源的扰动之后,核心CPI同比连续四个月持平,‘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部门表现大都与上月持平。 PPI总体表现改善,主要源于11月份国际原油反弹,并且制造业中下游行业已经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需求。从中长期来看,根据我们之前的预测,明年PPI增速峰值将出现在5月,在此之前PPI方面仍将持续改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并不需担心通缩。核心CPI连续4个月维持在0.5%,近几个月价格数据波动主要受猪肉、原油的商品价格影响。虽然近期主要受出口带动,经济数据表现较好,但国内通胀修复尚处于前期,叠加信用债市场风险尚未完全缓释,央行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的窗口仍未到来。未来政策主要还是维护当前市场流动性稳定,突然收紧可能性较低。 1 供给持续改善,食品项普遍下跌 11月份食品项CPI同比下降2.00%,同比增速较上月下跌4.2个百分点。猪肉CPI项增速继续回落,是CPI增速下行的主要原因,猪肉CPI项对CPI整体的拉动,由10月份的-0.13%下行至11月份的-0.60%。 猪肉继续领跌的主要原因依旧是供给端的持续改善叠加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基数较高。由于年底将至,猪肉价格在春节前往往表现出季节性上涨的规律,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增加,另一方面是气温逐渐下降,全国各地开始出现雨雪天气从而抬升了运输成本。从高频数据上来看,猪价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反弹,但是我们认为供给端改善的逻辑不变,尽管春节前期猪肉价格可能小幅回升,但明年猪肉价格总体趋势仍将持续下行。 其他食品项方面,牛羊肉价格受猪肉价格外溢影响,继续下降;蔬果方面走势发生背离,鲜菜价格受去年基数较高影响叠加供给改善增速继续回落,鲜果价格增速继续上升。 2 非食品项表现疲软 11月份CPI非食品项同比下跌0.10%,增速 较上月下跌0.1个百分点。 “双节”过后,CPI非食品项表现没有太多惊喜,各项增速涨跌不一。11月份,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同比增加1%,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同比收于0%,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租赁房租与生活用品类同比有所回升。11月份,生活用品类CPI同比增速收于0%,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衣着类CPI同比下降0.3%,增速较上月持平;租赁房房租CPI同比减少0.9%,较上个月同比增速上升0.2个百分点。 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叠加疫苗利好消息不断放出,11月国际油价反弹,国内CPI燃料项下跌速度边际放缓。其中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下降17.60%、同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3 油价边际改善,有色黑色继续上升 PPI方面,生产资料方面持续改善,生活资料方面受CPI影响下行。11月,生产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1.8%,较上月同比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方面当月同比增速为-0.8%,较上月同比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整体PPI环比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7%。 国际油价改善,国内复工复产火热。海外方面,天气转冷,叠加感恩节出行人数剧增,11月份海外疫情有进入二次爆发的趋势,但是疫苗重大利好消息不断,最早一轮疫苗接种将在圣诞节前两周展开,并且众议院对新一轮刺激法案讨论进入白热化,通胀预期升温,对国际油价产生明显支撑作用。国内方面,正如我们前期报告所述,目前国内生产恢复仍在继续,中下游产业多数进入主动补库阶段,链条式拉动上游产业生产;国外进口缺口仍未修复,对国内出口需求也将拉动产业自下而上改善。PPI方面,与我们之前研判一致,将进入上行期,于明年5月份达到增速峰值。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风险;“新冠”疫情风险;极端气候风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0日讯 记者今日从北京市统计局网站获悉,2020年11月份,北京CPI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据测算,在0.2%的同比涨幅中,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食品价格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影响总指数下降约0.34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供应持续改善,价格下降5.8%;鸡肉价格下降1.7%,羊肉和牛肉价格分别上涨0.4%和0.5%;鲜菜供应充足,价格下降2.0%;蜜桔、脐橙等应季水果上市量增加,价格下降明显,带动鲜瓜果价格下降9.1%。非食品价格下降0.4%,影响总指数下降约0.30个百分点。其中,节日效应消退,旅行社收费、其他交通费及飞机票等价格回落,分别下降2.6%、9.7%和10.6%,景点门票实行淡季价格,环比下降31.3%。 从同比看,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因为对比基数较高及猪肉价格降幅扩大影响。食品价格下降1.4%,影响总指数下降约0.2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7.0%,降幅比上月扩大13.4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下降19.0%;鲜菜价格上涨5.2%,涨幅比上月回落9.8个百分点;鲜瓜果价格上涨4.7%。非食品价格上涨0.5%,影响总指数上涨约0.39个百分点。其中,金饰品价格上涨21.1%,汽、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8.1%和19.8%。
12月8日,记者从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获悉,今年11月,河南省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9.6%,指数升至年内高点,物流业整体呈现出加快回升趋势。 物流业景气指数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总体变化情况的官方指导数据,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11月河南省LPI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为64.8%,环比提高2.9个百分点;平均库存量指数为60.6%,环比下降4.0个百分点;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54.9%,环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5.0%,环比提高1.5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9.5%,环比提高0.8个百分点。无论是从订单、库存看,还是从价格、利润和就业情况看,总体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 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执行会长毕国海分析,消费“金九银十”连着电商“双11”,实体店和网店迸发出的强劲“买卖”需求,刺激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3个月递增。从后期走势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6.7%,位于50%以上景气区间,预计1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持续保持高位。
2020年11月份CPI同比下降 PPI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0年11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0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和同比均下降 11月份,随着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六稳”“六保”工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继续回落。从环比看,CPI下降0.6%。其中,食品价格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食品中,随着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价格继续下降6.5%,降幅收窄0.5个百分点;鲜菜和鸡蛋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7%和1.6%。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1%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旅游淡季出行减少,飞机票、旅游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15.6%、4.4%和3.4%;冬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4%。 从同比看,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CPI下降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2.2%转为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带动CPI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上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鸡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9.1%、17.8%和10.8%,降幅均有扩大;鲜菜价格上涨8.6%,涨幅回落8.1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涨幅扩大3.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3.9%,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7.9%和19.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0%。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5%,涨幅已连续5个月相同。据测算,在11月份0.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二、PPI环比由平转涨,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11月份,工业生产稳定恢复,市场需求持续回暖,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从环比看,P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24个,比上月增加12个,上涨面达六成。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2.2%,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1.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0.9%。供暖需求季节性增加,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分别上涨2.8%和2.2%。金属相关行业价格由降转涨,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1%。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价格分别上涨0.7%、0.5%和0.5%,涨幅均有所扩大。 从同比看,PPI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8%,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8%,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4.1%,扩大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0%,扩大1.7个百分点。价格降幅收窄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29.8%,收窄0.6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6.3%,收窄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3.0%,收窄3.0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9%,收窄2.6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1月份1.5%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2020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 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6%。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下降0.6%;食品价格下降2.4%,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0.8%,服务价格下降0.4%。 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7%,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24个百分点。食品中,蛋类价格下降17.1%,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7.3%,影响CPI下降约0.5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2.5%,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8.6%,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0%,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三涨一平三降。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2.5%、1.5%和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居住、衣着价格分别下降3.9%、0.6%和0.3%。 二、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1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1.6%,影响CPI下降约0.52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下降5.7%,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4.7%,影响CPI下降约0.33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6.5%,影响CPI下降约0.2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一涨三平三降。其中,衣着价格上涨0.3%;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0.8%、0.6%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