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达电声20日早间公告,公司于2020年7月18日收到间接控股股东万魔声学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书面通知。公司拟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此前,公司曾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拟通过万魔声学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万魔声学100%股权。共达电声为吸收合并方,万魔声学为被吸收合并方。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万魔声学将注销法人资格,共达电声作为存续公司,将承接(或以其全资子公司承接)万魔声学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业务、人员及相关权益。同时,万魔声学通过子公司潍坊爱声声学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共达电声5,498万股股票将相应注销,万魔声学的全体股东将成为共达电声的股东。 7月18日,公司接到万魔声学的通知,受新冠肺炎的影响,虽然标的公司有序复工复产,积极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但增幅仍不及预期,完成2020年的业绩承诺存在不确定性。与此同时,鉴于本次重组历时较长,国内证券市场环境和政策已较本次交易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标的公司拟重新评估其他路径登陆资本市场。为切实保护交易双方和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尚需经公司相关程序审议通过。公司将于近期召开董事会,审议终止本次重组的相关事项,与交易对方协商签署终止本次重组的相关协议。同时,公司将承诺自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告披露后的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7月16日,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机构应对突发事件金融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为受重大突发事件影响客户办理业务提供便利。 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至少每3年开展1次突发事件应对预案的演练,检验应对预案的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对借款人的支持措施方面,办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前已经发放、受突发事件影响、非因借款人自身原因不能按时偿还的各类贷款,应当考虑受影响借款人的实际情况调整贷款回收方式,可不收取延期还款的相关罚息及费用。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仅以贷款未及时偿还为由,阻碍受影响借款人继续获得其他针对突发事件的信贷支持。 为切实服务受重大突发事件影响的客户,支持受影响的个人、机构和行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减免受影响客户账户查询、挂失和补办、转账、继承等业务的相关收费;与受重大影响的客户协商调整债务期限、利率和偿还方式等;为受重大影响的客户提供续贷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信贷等业务审批流程等措施。 保险公司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适当延长受重大影响客户的报案时限,减免保单补发等相关费用;适当延长受重大影响客户的保险期限,对保费缴纳给予一定优惠或宽限期;对因突发事件导致单证损毁遗失的保险客户,简化其理赔申请资料等。 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监管部门可主动调整与临时豁免相关指标和要求。办法规定,根据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和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的需要,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或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临时性调整审慎监管指标和监管要求。 国务院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根据银行保险机构受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依法对临时性突破审慎监管指标的银行保险机构豁免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但应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制定合理的整改计划。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严重。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在13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水利部将抓紧推进建设此前国常会部署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防御水旱灾害能力。 “重大水利工程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150项工程匡算总投资大致是1.29万亿元,能够带动直接和间接投资6.6万亿元,年均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 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表示。 这批工程有五大类型,具体包括防洪减灾工程56项、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26项、灌溉节水和供水工程55项、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8项、智慧水利工程5项。项目投资的规模比较大,其中超过500亿元的项目有5个,300亿元到500亿元的项目有4个,100亿元到300亿元的项目有18个。 今年还是2014年确定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收官之年,据悉,到2019年底,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工142项,剩余的30个项目中有17项纳入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当中。苏伟介绍,相比之前,这一批重大项目新增了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智慧水利工程两大项。 “这批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新增防洪库容90亿方,可以治理河道长度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800万亩,还能增加年供水能力420亿方,解决人民群众的供水问题,对于整个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安全保障也很直接。” 叶建春说。 “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资总规模很大,所以必须要通过加大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多渠道来筹措工程建设资金。” 苏伟称,为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工程建设运营的营商环境,一是要落实水价标准和收费制度;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回报机制;三是要扩大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 目前在建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全面复工复产,正在加快建设。水利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重大水利工程投资完成率较去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资金方面,苏伟称,已经累计下达202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528亿元,支持各地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叶建春表示:“下一步,水利部还要继续细化相关措施,15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在进一步细化,希望能够多开工、早开工,尽早地把这些工程建成,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已经开了22项。”
放宽准入落实财税支持 聚焦特色产业推进总部经济发展 我国开放政策接连落地,各地举措频出竞相加码“稳外资”。《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推出重大外资项目库,在放宽外资准入、落实财税支持等方面发出政策礼包,聚焦特色产业,鼓励外资总部经济发展。国家层面,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库正在加紧筹备,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分析指出,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对我国吸收外资具有风向标意义,重大外资项目库的接连出炉将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为我国“稳外资”再添底气。 据了解,安徽省商务厅已会同各市商务、招商等部门,统筹建立2020年利用外资重点项目库,纳入推介项目1000个、在谈项目200个、签约项目260个、在建项目600个。浙江推出2020年重大外资项目推进计划,提出本年度计划外商投资项目75个,项目总投资353亿美元,年度内计划完成投资35亿美元;国际贷款项目6个,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年度内计划完成投资1亿美元。山东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储备项目库,筛选一批有吸引力、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网发布,与外商做好前期对接。 此外,上海、江苏、海南、广东等地也筹划推出更多重大外商投资项目,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等成为重要发力点。例如,上海持续推进高能级地区总部扎根,并积极支持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及开放式创新平台,积极参与科创中心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达735家,外资研发中心468家,成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广东提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石化、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更多带动性强的标志性高质量外资项目落地。江苏明确,瞄准发达经济体、世界500强企业、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外资项目,加快推动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在自贸试验区集聚。 放眼全国,更多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正在酝酿。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明确,在推进实施前三批18个重大外资项目的基础上,今年要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资项目,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有望成为重点。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相关支持举措加快出台。江苏在日前发布的促进利用外资23条举措中提出,拓宽利用外资领域,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落实汽车领域外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就业稳岗、降低要素成本、强化金融支持等各项惠企援企政策举措。上海发布的“稳外资”24条举措提出,进一步放宽新领域的市场准入,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高质量发展载体,吸引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并给予项目规划用地、融资、人才引进、跨境资本投资便利等政策支持。据了解,商务部已经将上述两地举措推广至全国,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全力以赴做好“稳外资”工作。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大外资项目对我国“稳外资”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重大外资项目库的出炉是各地“稳外资”的一项有力措施。重大外资项目库和配套支持举措的推出,体现了招商引资中亲商安商惠商的诚意,有利于坚定外商重大项目在我国投资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加快项目尽快落地。 张菲建议,重大外资项目库的推出要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重视引资中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推进产业升级。“相关部门和地方要利用好外资项目库,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投资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她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重大外资项目库是促进吸收和利用外资的有效手段。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重大外资项目库、数据库,对外资项目前期策划、开工落地、建成投产各个环节跟踪服务,使一些重大外资项目的实施能够更加顺利。同时,项目库也成为各地给予引进外资奖励、实施外资促进与便利化措施的依据。 崔凡指出,当前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速外资区域布局调整。中西部地区要利用疫情期间部分劳动力回流的契机,加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力度,打造新的产业集聚点,让产业集聚点的企业同时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有所提升的背景下,则应加速产业升级,重点吸引高技术含量产业或生产环节,并加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分工合作,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
中国中铁公告,近期,公司中标多项重大工程,中标价合计约人民币3,787,492万元,约占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的4.46%。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行情600028,诊股)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建议加快推进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 □本报记者 刘杨 加强攻关力量归口管理 马永生指出,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力推动下,我国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中国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4%,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7%。但部分关键核心装备仍依赖国外制造,成为制约我国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影响产业链安全的瓶颈。其突出表现在部分特殊条件井下测控装备等存在空白,先进地球物理装备、大型压缩机等方面与国外制造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马永生建议国家层面明确牵头部门或在相关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攻关工作,统一制定政策,统筹协调相关力量,形成产学研用“一条龙”的攻关机制。马永生表示,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攻关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科研机构、装备制造、大专院校、示范工程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目前分别归口国家不同部门管理,造成一些项目多头申报、资金分散使用等问题。 统筹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 马永生建议,加强统筹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试验能力是衡量研发能力的重要因素,检验能力是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制造企业各自建设试验装置,有些试验装置投资上亿元,只供制造企业自身使用,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成本。为此,马永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统一管理国家级试验平台建设和认证工作,对已具备条件的抓紧组织认证,推进资源共享,形成一批国家级试验平台。 此外,马永生建议,国家行业协会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协同推进标准制定和提升工作,组织开展关键核心领域基础研究,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在政策支持层面,特别是针对高端材料、关键装备、核心部件等“卡脖子”项目,马永生建议,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不仅补贴科研、制造单位,也要补贴承担使用风险的建设单位,激发使用单位的积极性。 相关专题:聚焦2020年全国两会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