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阳光保险集团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此次获批设站的唯一一家保险公司,标志着阳光保险集团产学研一体化迈入新阶段。 此次阳光保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设立,将为阳光保险集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成长铺就“高速路”,为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助推器”,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试验田”。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阳光保险集团将培养立足保险行业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取得更多科研成果,助推行业创新与发展。 阳光保险成立15年来,一直将科技作为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要素,强调培育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搭建起研究平台,在政策研究、模式研究、科技研究和创新研究等领域深入探索,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重点科研领域有多项成果实现落地转化,获得了市场高度评价,起到了较好的行业示范和带头作用。 据统计,2015-2020年,阳光保险集团在科研方面年均投入超过10亿元,已申请国内发明近百项。此外,阳光保险集团还与清华大学共同创立的创新研究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未来,阳光保险将更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建立更为专业化的科研体系,遵循价值发展的理念,以科技为驱动、创新为引领,使人才资源和企业优势资源更加有机结合,着力为保险行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
2月10日凌晨,全球最大的指数公司明晟公司(MSCI)公布今年二月的季度指数审阅结果显示,包括微盟集团(2013.HK)在内的19只股票纳入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这也是自2020年微盟集团入选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后,再次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MSCI指数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明晟)推出的投资人参考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指数,是股票市场和个股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其中,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是MSCI是覆盖中国市场的旗舰指数,涵盖了中国A股,H股,B股,红筹股,P股和外国上市(例如ADR)的中型股指数,是海外主流投资者的中国标的,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中国知名互联网新经济公司均在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成分股中。此次调整,与微盟集团一同被纳入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的还有农夫山泉、明源云等港股上市公司,以及美的集团等A股上市公司,变动将于2月26日收盘后实施。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大流行造成全球局势动荡,经济稳步增长的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避风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更是持续受到海外投资机构的青睐,港股市场的中国SaaS公司自去年以来一直受到资金持续关注,SaaS概念板块迎来爆发式上涨。其中,此次被纳入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的微盟集团成立于2013年,于2019年初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被称作“新经济SaaS第一股”,主要通过SaaS产品和精准营销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微盟集团依托大客化、生态化、国际化三大核心战略和在微信小程序、智慧零售、直播电商、社交广告等领域的深入布局,不仅业绩逆势增长,市场表现更加可圈可点。2020年微盟集团股价涨幅高达311%,并带动一批SaaS概念股集体爆发。今年开年以来微盟集团延续强势行情,不仅获得各大投行纷纷唱多,还成为今年南下资金的重点关注对象。截至2月9日收盘,微盟集团股价较2021年初已上涨87.95%,市值596.21亿港元。 对于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MSCI表示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巨大机会。分析人士指出,在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的SaaS行业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作为港股SaaS行业龙头,入选MSCI中国全流通指数意味着国际市场认可微盟集团在中国SaaS行业的领导地位及长期投资价值。随着调整正式生效,微盟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将进一步提升,有望吸引国际资金持续涌入,公司股价也将获得资金和情绪的双支撑。
2月10日,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的德必集团(300947)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据公开信息,德必集团基于中小微型文科创企业的需求,利用自身园区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对各类既有建筑进行重新定位与更新改造。主要采用“承租运营”的经营模式。 众所周知,无论是运营商超还是运营园区,获客是关键问题,要有稳定、良好的入驻企业。对于获客方面,德必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期已经深入的做过市场调研,深谙文科创企业对于资源对接、资源共享的需求,所以改造园区时会更多的考虑到相关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符合其所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所需的专业化服务。”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多年来积累的改造、运营经验,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文科创企业入驻园区。这其中就包括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美团点评、移动出行平台滴滴打车、体育互联网平台虎扑体育......” 从所处行业来看,德必集团目标客户企业数量逐年增长。根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9》统计数据,2015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稳步增长,占GDP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8737亿元,占GDP比重为4.30%;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也在持续增加,2018年增加至210万家,同比增长157.38%。 根据艾瑞咨询研究报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截至2002年底全国有48个园区建成。到了2012年底全国园区总量达到1457个;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政策出台,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载体—文创园区的发展。 需求带动增长,随着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的增多,德必集团规模在扩大,业绩也随之上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投入运营的承租运营模式园区数量共40个。覆盖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以及意大利、美国等海外地区。 业绩方面,2017年至2020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06亿元、7.71亿元、9.10亿元和3.9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85.84万元、5516.46万元、1.21亿元和5134.44万元。 本次首发上市德必集团也将开启成长的新篇章。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孙文华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可以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但行业内公司想要长远发展也要考虑到园区运营需要融于区域经济,通过资产增值收益。文创园区需要通过商业提升租金增值。在空间策划时更关注资产功能的组合及企业行业税收的增长率。”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认为,“通过上市德必集团能够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撑,对于此类企业的商业模式来说,只要有改造物业资源和资金支持就能够快速扩张,形成规模效应,加速企业成长。” “当前,国内城市在快速发展,市区的商业地产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转变,对于老旧厂房、仓库、办公楼等物业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需求较大。但仅仅是改造物业转租门槛过低,城市迭代需要更多配套完善、业态丰富、文商结合、设计时尚的文创商业综合体。”周鸣岐补充道。 德必集团方面表示,通过本次公开发行,将有效提升自身的行业和公众影响力,后续公司将依托于自主研发的智慧园区管理系统,继续深化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1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蚂蚁集团将被金融管理部门约谈 蚂蚁集团12月24日回应称,今日收到监管部门的约谈通知,公司将认真学习和严格遵从监管部门的要求,不折不扣地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 今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根据举报,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官方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于近日约谈蚂蚁集团,督促指导蚂蚁集团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金融监管、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要求,规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 不久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对阿里巴巴投资有限公司收购银泰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进行了调查,并于12月14日对其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 人民日报刊文称,对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是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加强反垄断监管的一项重要举措。 蚂蚁集团IPO暂停后已被多次约谈。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蚂蚁集团11月3日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及执行董事长、总经理被监管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可能会使得本公司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因此决定暂缓公司的A股于科创板上市。因此,同时进行的H股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亦将暂缓。
时隔1年,茅台集团再次将持有的贵州茅台股份无偿划转至贵州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国资公司”)。 贵州茅台12月23日晚间发布公告,根据贵州省国资委相关通知要求,茅台集团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持有的公司5024万股股份(占本公司总股本的4.00%)划转至贵州国资公司。 12月23日,贵州茅台在盘中股价再创历史新高,最高触及1906.20元,但随着白酒板块午后大幅跳水,当天贵州茅台收盘价1841.65元,较上一交易日跌2.09%。 按昨日收盘价计算,贵州茅台无偿划转的4%股权总价值约925亿元。 今年三季度,贵州国资公司减持贵州茅台约1675万股,减持股份价值约281亿元。 贵州国资公司持股比增至4.68% 贵州国资公司为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金融控股”)的全资子公司。贵州省财政厅持有贵州金融控股100%的股份。 贵州国资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600亿元。其经营范围为承担省委、省政府下达的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投融资业务,国有资源及资产经营管理,开展金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等。 贵州国资公司股东贵州金融控股作为投资主体,已投资多家企业,如华贵人寿保险、贵州红赤水集团、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等。 公告显示,截至12月23日,茅台集团持有贵州茅台约7.2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贵州国资公司和贵州金融控股分别持有贵州茅台0.68%、0.28%股份,二者合计持有股份占比0.96%。 贵州茅台表示,本次无偿划转完成后,茅台集团将持有本公司约6.78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4.00%;贵州国资公司和贵州金融控股合计持股4.96%,其中贵州国资公司持股比增至4.68%。 公告称,本次无偿划转不会导致贵州茅台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贵州国资公司三季度减持套现281亿元 这次无偿划转,距离贵州国资公司首次成为贵州茅台股东正好时隔1年。 去年12月25日,贵州省国资委的相关通知要求,茅台集团将持有的贵州茅台4%股份无偿划转给贵州国资公司。 无偿划转完成后,茅台集团持股占比减少为 58%;贵州国资公司将持有贵州茅台4%的股份。 贵州国资公司借此成为贵州茅台新晋股东,持股比例高于茅台集团技术开发公司所持股份,成为贵州茅台第三大股东。 今年12月14日,贵州国资公司以现金方式出资人民币40亿元,持有贵安产控集团40亿元注册资本,占比16.67%,成为贵安产控集团第二大股东。 贵安产控集团的经营业务则涵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开发、金融、商贸服务、智慧城市、大数据电子信息、资产经营、旅游文化、大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 通过持有贵州茅台和减持股份,贵州国资公司获得了大量投资资金。 贵州茅台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338.27亿元,相当于日赚1.24亿元。 贵州国资公司在三季度减持贵州茅台约1675万股,按贵州茅台三季度均价1678.75元/股计算,减持套现281亿元。中报时位列第十大股东的贵州金融控股,已经在三季度退出贵州茅台前十大股东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