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理财产品周期短,兑付压力大,本身就存在一定财务问题的卓达投资,开始从其他金融渠道融资筹钱堵窟窿。 时代周报记者 刘帅 发自北京 近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列为被执行人,被限制高消费,不得乘坐飞机、高铁以及入住星级酒店等。 天眼查显示,作为卓达集团实际控制人,杨卓舒的自身风险信息多达42条,周边风险信息高达1871条。 公开资料显示,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3年7月,现净资产逾千亿元。业务涵盖新型材料、养老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现代农业、低碳智慧城市建设、港口建设及运营等实业,拥有新型材料、竹钢、木钢、创意、养老等方面数百项专利与技术,项目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并且走出了国门,分别在马来西亚、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大开发。 但2019年5月,杨卓舒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携子主动投案。如今,如此规模庞大的集团,公司网站除了留有卓达集团和杨卓舒的介绍,其他内容皆一片空白。 9月11日,卓达集团离职员工李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2019年3月开始,卓达投资的工资就没有准时发放,并且大部分员工都对公司产品有投资。在杨卓舒自首后,公司员工一夜之间都成了讨债的投资人。 从身无分文到家产万贯,再到锒铛入狱,杨卓舒做了什么? 擅于画饼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县的一个教师家庭。坊间传闻,其父母因倾慕前苏联民族英雄卓雅和舒拉,为他取名“卓舒”。 杨卓舒13岁时,进入大庆油田工作,因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从油田调到宣传部门,后来开始从事媒体相关工作。 1993年,杨卓舒下海经商,用一部汽车做抵押,从栾城县的农民手里换取了30亩土地的开发权,然后用手中的钱从各处买来建筑原材料,打造出一片某小区即将破土动工的火热之势。 当时,其对外宣称自己所建的别墅要低于普通市价,引来了不少订购者。正式动工前,杨卓舒已募集到约4600万元,靠这笔资金,杨卓舒走上房地产这条路。 随着卓达集团的发展,2001年,杨卓舒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第15位,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杨卓舒连续4年蝉联河北首富。 之后近10年更是一路高歌。“2014年前后,杨总给人的感觉就是前呼后拥,有一段时间他的保镖人数有十几个人。”李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随后,杨卓舒开始拓展卓达集团的多元化业务,发展康养、旅游、服务等。“杨卓舒是一个野心大并且专断的人。”李先生如是评价,“他好像很急于扩张,其实中高层会议时,有人给他提过战略意见,要专注于做房地产,但他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2013年,杨卓舒成立卓达新材集团,开始筹划为新建材项目做融资,投资项目“卓达新材理财产品”启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有超过40万人总计投了100亿元的资金。 “100亿元算什么,就算是1000亿元我也还得起。”面对犹豫不决的投资人,杨卓舒放出豪言:“你支持了卓达也是支持了国家,如果有人要退款,卓达就把你计入黑名单,永远不要再回来。” 2019年5月17日,杨卓舒和往常一样发了十几条朋友圈,其中有一条表扬了一位集团副总裁,并引用: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回头再看,这句话未尝不是杨卓舒的自白。翌日,2019年5月18日,杨卓舒与其儿子杨汗青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一切来得猝不及防。 误入泥潭 卓达集团发迹于房地产。“按照当时房地产行业公司的排名,卓达集团已经是TOP200的企业,如果能潜心钻研地产,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卓达集团的融资路径走错了,其结局也只能是一步错、步步错地走下去了。”9月9日,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感叹。 虽然,卓达集团在房地产行业已经扎根,但是对于杨卓舒来说,日渐走高的土地出让金,成了他想规避掉的成本,于是他开始主导卓达集团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低价土地。 1999年,卓达集团开始向产城融合转型,通过与政府合作低价拿地。此后,主打集团尝试过转型服装等领域,但是并未给卓达集团带来预期的收益。 据《南方周末》2019年12月报道,杨卓舒本人曾对记者描述,2008年,一位名叫纪勇的人向他推荐一款竹质产品,称其材质在新建材领域将大有作为。这给自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卓达集团利用此前获取的土地,建立了新材料生产基地。 而在上述李先生的版本里,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拉拢当地群众购买理财产品,杨卓舒对外宣称,卓达新材研发了一种新材料,可以用竹子来替代钢铁,使用这种材料可以在15天之内建好别墅。杨卓舒表示自己这个产品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还自称已经手握2万亿元的订单。可谓玄乎其玄。 但是,无论是新产品还是新建材,所有的新业务都要在主业房地产的基础上来搭建,因此,房地产业务的业绩直接影响了整个卓达集团的走向。 正值卓达集团走向发展的高光时刻,201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李先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调控出台之后,公司财务紧张,为了缓解公司运转问题,筹集资金推进新建材生产线的建立,借着2014年国家开始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布了颇多优惠政策的东风,杨卓舒把目光放在了民间融资。” 2013年开始,杨卓舒、杨汗青一起先后把多个房地产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承诺给投资客20%―30%的年回报率,同时保证4年之后送一套同等价值的房子。 9月10日,一位投资人向时代周报介绍,2018年年初,在卓达集团投资,5万元的投资金额,收益率约有28%;500万元以上资金的收益率则有34%。 该投资人向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卓达新材理财项目投资的周期均为一年,100多亿元的融资在一到两年内要支付的利息就20多亿元,卓达集团一年的主营收入还不够还利息,只能靠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来为前序投资贡献利息,跟“庞氏骗局”的套路如出一辙。 不过,在许诺的高收益面前,大多数投资者还是“入坑”了。 2019年6月,有资金兑付筹备委员会委员对媒体表示,债权人数量可能在9万余人,总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 局面失控 因理财产品周期短,兑付压力大,本身就存在一定财务问题的卓达投资,开始从其他金融渠道融资筹钱堵窟窿。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卓达集团累计发行了19只信托产品,获得了55.5亿元的融资。不过,由于无法偿还,卓达集团被信托机构列入黑名单。 除了信托产品外,杨卓舒还发行了11款私募产品,累计获得了17亿元的融资。事实上,卓达的债务早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杨卓舒同时质押了三亚的公司,获得了不少融资。但由于利息太高,大部分融来的钱被用来借新还旧,并不能投入到实际的运营当中。 为拉拢投资人,杨卓舒只能继续给投资人“画饼”。2014年,卓达集团宣传与俄罗斯签订了每年6000亿元的大合同。但是,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俄罗斯2014年的进出口总值是5851.88亿元人民币。 卓达集团继而宣称卓达新材2016年产值达7万亿元,甚至称在国内拥有20万亿元的建筑市场。可2014年中国一年的GDP才63.65万亿元。 公司官网宣传的FR墙体涉及的系列专利所有权无形资产的评估值,更高达1099亿元天价,一年可创造价值1350亿元,市值将在万亿元以上。 泡沫总是会破的。杨卓舒自首之后,其旗下48个项股权都被冻结了,总计涉及46亿元。 2019年5月18日,石家庄裕华公安分局微博发布警情通报称,卓达集团实际控制人杨卓舒、杨汗青向公安机关主动投案。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杨卓舒、杨汗青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并对杨卓舒、杨汗青等主要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同年11月26日,石家庄市裕华区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原定于翌日的对卓达集团杨卓舒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将于监管医院内进行审理。据有关媒体报道,杨患有肝病及其他健康问题,身体情况已无法支撑其正常出庭。 有不具名的业内律师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根据《刑法》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相对卓达实控人遭受的惩罚,外界似乎更关心卓达退款进度。 前述投资者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此前,卓达集团的还款方案主要是以房化债,通过加快建房销售回款来兑付给投资人,债权人可以办理银行按揭,从而盘活卓达集团的资金链。但是自杨卓舒自首以后,这一切皆成未知数。 据媒体统计,截至2019年5月,房地产板块方面,卓达集团目前剩余可售商品房共计108万平方米,市价估值130亿元;剩余大型商业类建筑资产80余万平方米,市价估值93亿元;新材工厂市值680亿元(市价估值依据为评估报告数值,未评估的公司为实际投入值);天津、山东、石家庄、黑龙江等尚未开发土地目前市值513亿元,可开发面积1700余万平方米。以上如全部开发完毕,按目前保守价格市值估价2200余亿元。 崩塌了的空中楼阁,将如何用起高楼来偿债?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日前通过减持套现逾13亿引发市场关注,所谓“因个人资产配置需要”具体是什么呢?14日晚间的一则关于下属公司的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或许可以揭开一角。 下属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14日晚间,美的集团发布了一则《关于在广东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方案的公告》,记者注意到,方洪波就在该计划的对象范围之内。 根据公告,本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对象范围,具体分为三类:第一,美的集团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11名(分别为方洪波、殷必彤、张小懿、王建国、顾炎民、肖明光、王金亮、李国林、刘敏、钟铮、江鹏);第二,对美的集团经营发展承担核心责任的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与事业合伙人;第三,美云智数的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 在参与方式方面,参与美云智数员工持股计划的方式均为通过设立合伙企业平台的方式参与,不直接持股,合伙企业平台通过增资方式入股美云智数,增资后美云智数注册资本计划调整为2亿元。 具体来看,上述参与对象拟设立3类合伙企业平台,首先是美云智数核心经营管理及技术团队、骨干员工平台;第二是美的集团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平台,其中,方洪波的持有份额为556万元,持有份额占平台比例也居于首位,为32.4%;此外还包括美的集团全球合伙人和事业合伙人平台。 从股权结构来看,美的集团全资子公司美的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美云智数100%股权。从盈利水平来看,美云智数暂告亏损。其中,2019年,美云智数资产总额为1.58亿元,营业收入9504万元,净利润亏损5013万元。 方洪波减持与美的回购 美的集团近期最为市场关注的是,公司回购与方洪波减持在同步推进之中。其中,方洪波出现13亿元的巨额套现,尤其引发市场关注。 9月3日,深交所网站更新了一条重要股东变动信息显示,方洪波出现在董、监、高减持名单中,减持2000万股,这意味着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套现了逾13亿现金。对于这笔大额减持,美的集团曾公开回应,“因方总个人资产配置需要,且是首次减持。”美的集团同时表示,公司未来三季度基本面继续向好,预计单季收入将实现强势增长。 本次方洪波直接和间接参与下属公司多元化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难免会让市场对此前减持变现的运作产生关联性联想。 同时,在回购方面,美的集团又最新上调了回购价格。根据公告,结合近期资本市场形势变化,同意调整股份回购价格上限,将回购价格上限不超过63.41元/股调整为不超过75.00元/股。
本报那大9月14日电9月14日,记者从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近日收回一处被侵占土地,面积共计46.29亩。 9月4日上午,儋州市法院组织20多名干警和法警以及40多名工作人员,前往海垦旅游集团二十队,对被侵占的土地进行依法依规强制清理,涉及土地面积46.29亩。 据了解,儋州市兰洋镇北牙村郭某文、李某河、郭某军等村民占用该地块种植橡胶已有10多年,并未与村委会签订用地合同,也从未交过土地租金。海垦旅游集团组织人员多次与其交涉未果,2017年该集团向儋州市法院提起诉讼。 儋州市法院经过司法程序,调查取证事实清楚,法院依法裁决将土地归还申请人,郭某文等不服,拒不认可土地所有权的归属,上诉至省二中院和省高院,均被驳回维持原判。然而,郭某文等人依然置之不理,为此,9月4日上午,儋州市法院组织人员对被占土地采取强制清理收回。
9月14日,中信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在杭州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三方将充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升级业务合作,以互联网科技创新为契机,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共同建立“共生、共享、平等、开放”的普惠金融及产业互联网合作新生态,打造数字化合作典范,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此次战略合作将实现三方场景与金融服务的实时无缝连接,三方将努力探索以自有数据为基础,共同建设智能化的营销、产品、服务、风控体系,构建数字金融科技生态圈,实现用户共享、业务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安邦,官宣了自己的最终命运。 9月14日,安邦集团及其子公司安邦财险分别在官网发布拟解散并清算的公告。 根据公告,安邦集团和安邦财险已召开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成立清算组(筹),将向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 今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在宣布结束对安邦接管工作时,已经“预告”安邦集团和安邦财险将会清算注销。随着安邦正式发布公告,这意味着,清算工作已开启,安邦也将成为我国并不多见解散和清算的保险公司。 此前,安邦集团体量2万亿,绝大多数资产、负债、保险业务已经由新设立的大家保险集团承接,消费者权益不会因安邦解散受到影响。最近一年多来,安邦集团首页始终显示着《关于安邦保险集团重组暨客户权益保障事宜的公告》。 同日公告拟解散并清算 9月14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邦集团)和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邦财险)分别在官网发布拟解散并清算的公告。 安邦集团公告称,2020年9月14日,安邦集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76454055XA)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下一步,该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 安邦财险公告,2020年9月14日,安邦财险(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300599638085R)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下一步,该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 这2家安邦系公司的解散命运,此前已有“预告”。在今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宣布结束安邦接管工作时就表示:为切实化解安邦集团风险,银保监会剥离安邦集团非涉案涉诉资产,批准设立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产股权,新设大家财险,承接安邦财险的合规保险业务。安邦集团和安邦财险将依法予以清算注销。 安邦集团于2018年2月23日被正式接管,原中国保监会公告,鉴于安邦保险集团存在违反保险法规定的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公司偿付能力,依照保险法第144条规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接管期限暂定一年。随后,在一年接管将满之日的,中国银保监会公告,对安邦保险集团接管期限依法延长一年至2020年2月22日。 2020年2月22日,银保监会如期结束对安邦的2年接管(详见券商中国报道《银保监会结束对安邦接管》),表示从安邦集团拆分新设的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家保险集团)已基本具备正常经营能力。 银保监会公告,实施接管以来,银保监会依法有序推动风险处置工作,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截至2020年1月,接管前安邦集团发行的1.5万亿元中短存续期理财保险已全部兑付,未发生一起逾期和违约事件,平稳度过现金流的给付高峰,有力地保障了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基本完成世纪证券、邦银金租、和谐健康等非核心金融牌照处置,成都农商行也已挂牌。 银保监会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开展资产追缴,最大程度减少了原安邦集团董事长吴小晖违法犯罪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业务已由大家保险集团受让 大家保险集团的成立,成为安邦重组过程的重要一环。2019年7月11日,银保监会宣布,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家保险集团)成立(详见券商中国此前报道《大家保险设立》),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203.6亿元。 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受让了安邦保险集团旗下主要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当时银保监会表示,安邦集团将做好存量保单兑付工作,全面履行保险合同义务,切实保障保险消费者及各有关方面合法权益。并称,重组完成后,安邦集团将不开展新的保险业务。 大家保险集团的设立,标志着安邦集团风险处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接管期间,安邦接管组将推动大家保险集团依法参与安邦集团重组,立足保险主业,为社会公众提供健康、养老和财富管理一揽子保障服务,按照既定方向,积极引入合格战略投资者,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和各方面合法权益。 中国银保监会在宣布结束接管安邦时介绍了从安邦过渡到大家保险集团后的业务转型成效:寿险保障期限5年及5年以上的产品规模占比提升到75%以上,较原安邦人寿以中短期产品为主的负债结构明显改善;财险公司2019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3.4亿元,综合成本率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转正;资产公司2019年实现总投资收益率8.62%,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同时,经营管理体系方面,大家保险集团基于内外部诊断,大家保险集团全面重塑管理体系,为下一步全面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罕见险企解散再添案例 安邦保险即将划上句号,也将为我国罕见的保险公司解散增加案例。 在安邦之前,已经有名为国信人寿的保险公司于2005年被强制解散。根据当时媒体报道,国信人寿成立于2005年2月,总部在上海市,注册资金为5亿元,成立后不久,总经理与股东方产生分歧出走,保监会调查发现国信人寿有资本金出逃等违规问题。最终于同年6月份,国信人寿被保监会责令解散,成为中国最“短寿”的保险公司。 而国信人寿这家寿险公司,在其4个月的生存期内,并未出一份保单,因此也不涉及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清算只关系股东和债权人。 清算后保险保障基金如何? 此前,2018年4月4日,银保监会宣布,批准保险保障基金注资608.04亿元给安邦集团,使得安邦成为继新华人寿、中华联合保险后,又一例获得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险企。不过,安邦的救助路径与前两例有相同、有不同,这也使得保险保障基金的去留和收益受到关注。 相同的是,这3例救助中,保险保障基金都是过渡性质。银保监会公告显示,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并“阶段性持股”,是改善安邦集团公司治理、充实偿付能力而采取的“临时性”风险救助措施。在引入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同时,安邦集团将同步启动战略股东遴选工作,尽快引入优质民营资本作为公司的战略性股东,实现保险保障基金有序安全退出。 根据此前的两例救助案件经验,保障基金在相关公司平稳运行之后,都实现有效退出,并实现了不错的收益: 2007年接盘新华人寿问题股东约4.66亿股份时,入股股价为5.99元,到2009年退出,一次性转让给汇金公司的股价为8.71元,溢价率达45.4%。 中华联合保险方面,保险保障基金2010年介入,2012年注资60亿元,2015年开始退出动作,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所持有的中华联合保险60亿股份,2016年1月转让完成,成交总价格为144.05亿元,较资产评估值溢价99.97%。 不同的是,体量万亿级的安邦集团的救助过程,有了拆分的过程。即,新设大家保险集团承接大多数业务,再将安邦清算注销。也由此,新华和中华联合保险都在救助后平稳过渡并回归正常经营,而安邦成为我国险企中的首例获得保险保障基金注资后最终解散和清算的。 而解散清算,会对注资的保险保障基金有何影响? 具体来说,2019年4月16日,安邦集团公告了拟减少注册资本事项,注册资本由619亿元变更为约415.4亿元。事后,这一减资获得银保监会批准。而减去的资本203.6亿正是用于新设大家保险集团。 经历这一分拆后,保险保障基金注资的约608亿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安邦集团的,约408亿;另一部分去了大家保险集团,约200亿。 有2位保险业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目前,根据银保监会此前公告,大家保险集团已在正常运营,并推进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因此,保险保障基金这200亿有望在新股东进入过程中有序退出。而保险保障基金留在安邦集团的约408亿,收益多少,则取决于安邦集团的清算结果。 不过,一位保险业咨询人士表示,不宜分开看保险保障基金分拆到安邦和大家保险两个主体中的收益,还是要将两个主体放在一起算总账。 简单地理解,把大家保险集团和安邦集团比作两个篮子,前者要存续经营,装的肯定是存续经营的业务和主要资产,后者要解散注销,会把要关停的资产装进来。大家保险和安邦保险的股东结构一致,把哪块资产装入哪个篮子,对于股东来讲是没有区别的。现在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大家保险集团的注册资本只有203.6亿,但可能它的股东权益远不止203.6亿。假如大家保险的股东权益有500亿,虽然保险保障基金投资了200亿资金但持有的净资产也有接近500亿。 金控公司办法刚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9月13日,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办法正式落地。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将对金控公司实施准入管理和持续监管。近年对金控的监管持续加强,钻了监管空白漏洞的安邦系们也将无处遁形。 在9月14日,国新办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金融控股公司形态在我国已经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没有将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监管,存在着监管空白。 他提及,这些年来,在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特征的领域出现了一些乱象,少部分非金融企业向金融业盲目扩张,组织架构复杂、隐匿股权架构,交叉持股、循环注资、虚假注资,还有少数股东干预金融机构的经营,利用关联交易隐蔽输送利益、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等等。比如说明天系、华信系、安邦系等。 “《准入决定》和《金控办法》的实施,将非金融企业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整体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总体分业经营为主的原则,从制度上隔离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有利于防范风险跨机构、跨行业、跨市场的传染,推动金融控股公司开展有益的创新。”潘功胜称。
9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了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同时,上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可概括为“十百千万”的“氢战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旗下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较早布局燃料电池 在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上汽燃料电池整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3+3”。第一个“3”是“低成本、长续航、高可靠性”,主要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第二个“3”是“长寿命、高性能、高功率”,主要体现上汽燃料电池技术的领先水平。 从技术看,燃料电池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浙江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熊树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燃料电池具有2大明显优势:一是环保,受益于低温氧化的原理,能够做到碳的零排放;二是,与锂电相比,蓄能效果好,续航里程长,充气时间甚至比加油更快。 在政策支持上,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已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在国内,上汽集团较早投入了燃料电池整车的研发:2001年,上汽就启动凤凰一号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2010年,上汽申沃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参与世博会示范运营;2014年,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登上工信部公告;2016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正式销售;2017年,上汽大通MAXUS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开启商业化运营。 这背后是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上汽集团方面透露,近二十年来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 商业化仍需攻坚 不过回到现实销量,燃料电池整车显然还有很多路要走。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2019)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上汽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实现产销50台,用于租赁和UNDP的示范运行,累计运营历程超过50万公里。 上海某券商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车企,比如丰田也一直在耕耘燃料电池市场。受益于加州的补贴,美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位列全球第一。 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是成本居高不下。资料显示,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目前仍然比较高昂。膜电极成本占到了整个电堆成本的70%,且主要运用以Pt/C(铂纳米颗粒分散到碳粉载体上)成分为主的催化剂。显然,贵金属铂的价格并不“亲民”。 上述分析师认为:“乘用车领域,燃料电池短期内做不过锂电,柴油重卡才是氢燃料电池发力的方向。” 上汽集团自己的经验也反映了商用车领域的表现要更好。2017年,上汽大通MAXUSFCV80上市后就开始进行商用化运营。目前,407辆上汽大通MAXUSFCV80燃料电池轻客在上海、抚顺、佛山、大连、无锡、长治、青岛7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累积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上汽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上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总里程近500万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逾600吨。 燃料电池商用好于乘用的表现,与上汽集团整体的趋势也相吻合。上汽集团刚发布的《8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继续同比下探,全靠上汽通用五菱实现了整体同比增长。反观商用车领域,上汽大通、上汽申沃、依维柯红岩、南京依维柯、上汽正大全部实现2位数的同比增长。 此外,熊树生也对记者表示,除了电池成本,氢气的制备成本也很高。此外,加氢站的成本也居高不下。一方面,加氢站选址难,另一方面,单体加氢站的建造成本动辄上千万。 香橙会研究院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的加氢站建设,2020年有望建成100座,2025年有望建成1000座,2030年建成有望5000座。 上汽方面对此显得乐观。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加一次氢只要3分钟,加氢便利程度、加氢成本得到解决,燃料电池乘用车会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我们把这个答案交给技术和市场。”
据安邦保险集团官网消息,2020年9月14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并成立清算组(筹)。 下一步,公司将按照法律法规向中国银保监会申请解散,在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及时组织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