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五菱汽车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后,又于早盘末尾放量闪崩,换手率达到这只股票有记录以来最高的24%。 月K线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份至今,港股的这支“五菱神车”股票已经累计上涨了超过17倍,早盘市值最高点达到了95亿元,距离百亿市值大关,仅差5%的涨幅。统计显示,五菱汽车半年来最高涨幅一度达到20倍以上。 五菱汽车的涨幅与旗下A00级(小型)新能源汽车宏光Mini EV的销售息息相关。自今年7月份上市以来,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表现亮眼。据12月五菱汽车官方微信披露,宏光Mini EV 11月销量超3.3万辆,再度卫冕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连续3个月碾压特斯拉,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0万辆。 但从估值上看,五菱汽车估值已经达到了同行业较高的水平。 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今日表现弱势。A股、隔夜美股中国新能源汽车个股大面积下跌,反映资金从行业流出的趋势: 其中美股方面,隔夜中概股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蔚来理想小鹏跌幅不一,其中小鹏汽车跌超9%,理想汽车跌幅接近8%。 A股方面,汽车整车板块早盘录得大盘跌幅前十,整体下跌3.83%。整车企业中的上汽集团、江淮汽车、比亚迪、江铃汽车、广汽集团资金流出较多,上游的赣锋锂业跌9.74%,宁德时代跌2.55%。 神车的逻辑 定位为A00级新能源汽车的宏光Mini,有区别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打法。 受到交通拥堵、停车位紧张等因素的制约,A0级以上汽车在一二线城市的使用存在诸多隐性成本。因此小巧灵活的A00级纯电动汽车能够成为大城市上班族的“买菜车”,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此前五菱旗下另一汽车品牌宝骏曾先后推出E100、E200两款A00级新能源汽车,在2019~2020年曾一度问鼎国内市场A00级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其背后的逻辑也是满足了城市年轻人的代步需求。 后来在其他A00级新能源汽车陆续推出之后,宝骏的这两款产品被挤出前三。但五菱继续扩大与其他品牌的价差,主打低端路线,宏光Mini“乞丐版”售价仅不到3万元。 另一方面是在三四五线城市的消费群体当中,相应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推出的宏光Mini则被定位为以实用性为主的“合法老年代步车”,满足短距离的出行需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近日撰文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日前发布的《中国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出行大数据报告》,报告中显示,2020年,在小型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上汽通用五菱,市场占有率高达51%。 供货商而非制造商 需要注意的是,五菱汽车作为经营主体,只是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控股股东是广西汽车,持股60.64%。 而生产宏光Mini的主体是上汽通用五菱,相关控股股东包括上汽集团(持股50.1%)、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持股10%),广西汽车在上汽通用五菱的股权结构中,是第三大股东,持股5.8%。 不过五菱汽车在宏光Mini供应链中的地位含金量较高。五菱汽车是宏光Mini后桥的独家供货商,目前月供货量达到2.5万台,预计全年供货量将达到12万套。 另据媒体消息,五菱汽车有望于12月开始可向宏光Mini EV供应电机。对于五菱汽车来说,这是对于估值提升的利好。 此前,宏光MiniEV电机一直由方正电机及双林股份供应,五菱汽车也知道电驱后桥,副车架等零部件比不上电动车核心的“三电”,便将发动机业务向新能源方向转型。 除了供货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工业后桥客户还包括长城汽车、吉利汽车。 从三大报表上看,五菱汽车最近一个报告期的主要业绩指标,在疫情期间还算合理。2020Q6公司营收、毛利率、经营现金流延续2019Q6以来的下滑趋势,但公司2020Q6亏损近3亿元;财务状况还算过得去,期末现金增加了2.5倍,应收账款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应付账款和存货都有所增加。 在10月份开启股价拉升通道之前,五菱汽车不过是十几亿元的盘子,入场费较低,容易引发炒作,导致估值高于合理水平。
2021年1月4日晚间,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上柴股份/上柴B股,600841/900920)发布公告称,上柴股份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依红”)56.96%股权及上汽依维柯商用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依投”)50%股权,购买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机电”)持有的上依红34%股权及上汽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菲红”)10%股权;以现金方式购买上依投持有的上依红9.04%股权,并拟配套融资。 上柴股份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公司此次重组的主要目的就是打造“重型卡车+柴油发动机”一体化布局。目前,推进重型卡车和柴油发动机产业链纵向整合是行业主流的商业模式。 上柴股份股票于2020年12月21日开市起停牌,于1月5日复牌,复牌后一字涨停。 产业链强协同 上柴股份上市以来一直未有资产重组动作。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首次重大资本运作。 据上柴股份方面介绍,柴油发动机是决定重型卡车可靠性、经济性的关键零部件,价值量占整车比重较高,推进重型卡车和柴油机产业链纵向整合,打造重型卡车+柴油发动机协同发展的业务布局,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和竞争实力。目前国内主流的重型卡车整车厂如中国重汽、东风汽车等大多数整车厂通过自主研发或引进技术,建立自主配套的发动机供应链,保证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同时,部分发动机龙头企业,通过控股和投资重型卡车整车厂,打造“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重型车桥)+重卡整车”全产业链,以发挥整体竞争优势。 公告显示,上依红是国内领先的重型卡车生产制造企业,与上市公司及标的资产上菲红柴油发动机业务具有良好的业务联动和战略协同效应,本次重组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布局;上菲红专注于柴油发动机及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中国领先的柴油机制造企业之一,也是中国高技术、低排放柴油机的推进者,本次重组实现了对上汽集团及产业合作方优质柴油发动机资产的整合,标的资产注入后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柴油机产品的竞争实力。 强强联合 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很有信心,本次资产重组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据悉,本次资产重组拟注入的上依红近年发展迅猛,其营销报告显示,2019年累计销售58077辆,市场份额约占5%。根据2020年12月5日上汽集团发布的2020年11月份产销快报数据,上依红前11月累计销量71950辆,同比增幅36.60%。2020年9月末,上依红净资产17.36亿元;2020年1-9月,营业收入161.09亿元,净利润4.55亿元。 预案显示,2020年9月末,上菲红净资产20.90亿元;2020年1-9月,营业收入30.73亿元,净利润4.62亿元。上汽集团与依维柯各占50%股权的上依投并不直接开展生产经营业务,主要资产为持有上菲红60%股权。2020年9月末,上依投净资产22.37亿元;2020年1-9月,营业收入30.73亿元,净利润4.61亿元。 而上柴股份则是在2020年销量高速增长,业绩也同步增长。根据上柴股份发布产销快报数据公告,2020年上柴股份销量为162177台,上年同期为95777台,同比增长69.33%。上柴股份2020年三季报显示,1-9月份销售收入43.67亿元,同比增长53.61%;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51.30%。 上柴股份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完成后,上柴股份的总资产、净资产、收入、净利润规模均会增加,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将得到增强,有助于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共赢。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专家智库成员张翔对记者表示,此次重组也是上汽集团业务架构的一次整合,上汽集团将商用车业务划给上柴股份,让上柴股份独立发展,凭借其专业能力全力打造柴油发动机加商用车板块,上汽集团的业务框架由此更加明晰。上依红与上依投等公司的基地主要在重庆南京等地,目前也在其他省市进行布局,如上柴股份能与其协同好,在技术和深耕本土市场方面进行突破,未来发展可期。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国药股份(600511.SH)今日跌停,截至收盘报55.23元,跌幅10.00%。 12月11日晚间,国药股份公告称,公司股票于2020年12月9日、12月10日、12月11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国药股份称,经公司自查,并向公司控股股东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核实,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重要信息。 国药股份表示,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药批发,不涉及疫苗研发和生产,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疫苗研发属于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国药集团,近期媒体报道的疫苗进展属于国药集团,疫苗研发和生产与公司无关系。近期关注到投资者对冷链运输方面的关注,公司一直开展有医药冷链配送业务,配送范围覆盖北京区域,该业务属于常规医药配送业务。2019年度,公司医药冷链配送业务相对于公司营业总收入占比极小,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截至三季度末,上汽颀臻(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汽投资-颀瑞1号新进成为国药股份的第八大流通股股东,其持股数量为211.09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0.381%。 资料显示,上汽颀臻(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11日,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公司为上海汽车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600104)、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项目初投规模达到百亿元级别。三强联手就一定是三倍的强吗? 智己亮相当日便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泼冷水”。 何小鹏在朋友圈发言称:“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那些广泛、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 话里确实带着那么点酸味儿,因为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投资方。此次直接与上汽合作电动车项目,何小鹏心里自然也会有些触动。 对此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核心诉求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更看重的是生态打造及背后的数据,而车企更需要的品牌打造及利润。从这个意义上,双方在盈亏平衡时间点上就有天然的不一致。这一次智己通过基金的模式去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智己汽车筹备超过两年 “智己汽车”,该项目名称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智己汽车项目将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据介绍,在上汽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中,智己汽车将完全脱离以往国有车企固有运作模式,项目将成立独立公司及品牌。新成立的商业实体则将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公司形成并列关系。 智己汽车方面透露,去年5月,上汽集团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及零部件、三电部门等下属公司及机构中调集人员,成立专职内部核心项目组。截至今年3月6日在上汽集团内部正式得到公布,该项目的筹备周期已超过两年。 上汽高层透露称,明年4月智己汽车将携三款产品同时亮相上海国际车展,还将公布首款车型的购买方式,并接受限量预订。 另外,智己汽车将于2021年1月13日上海首发两款全新车型。同时,该公司与宁德时代(300750)共同研发的“掺硅补锂电芯”电池技术有望搭载在两款全新车型上。 新技术通过电芯材料配方的优化、专利成组技术隔热阻燃及全铸铝电池包壳体封装技术,结合BMS端云协同管理,保证电池安全。同时,可实现约1000公里的续航和20万公里零衰减及24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不过由于成本原因,1000公里的续航产品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推向市场。 上汽方面援引官方预测数据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比到2027-2028年前后将达到20%。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瞄准未来市场长期规划的项目,并不是“一时兴起”。 智己汽车非上汽与阿里首次合作 2016年,上汽与阿里联手推出斑马智行,首发搭载于“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产品上市当天,马云亲自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一起为新产品站台。 荣威RX5成为中国市场第一部互联网车型。 双方合作之初,上汽、阿里分别持股45%。这一股权结构本是为平衡双方利益,却给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双方在后期因为是否开放斑马智行系统产生了分歧。 上汽希望车联网成为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自然不愿意开放系统,如果所有车企都有了这套系统,荣威RX5的产品力将会受到影响。 而斑马底层系统是AliOS,阿里为了研发这套系统投了很多钱,需要有更多客户摊薄成本。 因此两大股东利益形成了冲突,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时间一长使阿里方面的合作积极性严重受损。 汽车行业观察员张志良表示,这个矛盾导致了斑马智行在后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双方不再同心协力而是各自盘算自身的利益走向,这导致斑马系统的更新迭代迟缓,慢慢让出了领先的地位。 后期阿里干脆把AliOS从斑马系统中剥离出来,分别与东风标致、一汽集团进行合作。 至此斑马系统彻底失去了在行业内的独占优势。荣威RX5的销量也开始下滑。 2017年荣威RX5全年销量234418辆。2018年总销量220061辆;2019年1-12月荣威RX5销量为119457辆,同比下降45.72%。 白毅阳表示,做软件开发和汽车开发有很大的不同,上一次在斑马上的合作更偏向软件开发,而且更像是打造了一个智能座舱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一次选择合作打造一个品牌,从终端需求出发去打造一个品牌,而不单单是一个软件产品。这其实也是智己能否成功最需要关注的点,做好终端差异化定位,STP是重中之重,然后从目标客户群出发去做产品研产销及后市场生态。 高端电动车市场竞争残酷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近年来逐渐显露出高端化与新能源电气化的发展趋势。 在豪华车市场中,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豪华车销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11月,豪华车销量达30.1万辆,同比增长31.8%。 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为90.3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11月更是大幅猛涨122.6%。 所以各大车企为了占领这部分市场纷纷在旗下发布高端电气化品牌。今年7月东风汽车(600006)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发布岚图汽车品牌战略,首款概念车 VOYAH i-Land 全球首发。 11月14日,长安汽车表示,正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即将量产,并计划在未来5年推出105款车型。 11月20日,2020(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在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广汽埃安”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 12月10日,有消息称,长城汽车(601633)计划成立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项目。该品牌主打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价或高于现有车型。 此外,百度被曝或将与威马联手造车;在汽车领域多番投资布局的小米也被曝出造车传闻。 以这一两年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车市来估算,全国年销总量大约在2100万辆左右,而在2100万辆中,只有106万辆属于新能源汽车。当然新能源的数字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但毕竟是一个竞争十分残酷的战场。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市场转型时期,大车企转型需要试错,无论是R还是智己,目的都是这个,谁跑出来了谁就赢了,整个集团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旧的不肯放手,还想抓住新的,要整体实现转型,不仅速度慢,而且一旦方向错了,要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荣威i6MAX上市之夜;来源:上汽荣威官方 “换标”后的上汽荣威,带着全新的标识LOGO,打出了轿车的第一张牌。 9月16日晚,荣威MAX系列首款轿车荣威i6 MAX及插电混动版荣威 ei6 MAX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2种动力7款车型,其中,燃油版荣威i6 MAX售价区间10.68-12.28万元,插电混动版荣威ei6 MAX补贴后售价区间13.38-15.38万元。 继脱口秀等尝试之后,荣威也再次选择区别主流的花样玩法,与抖音联手举办发布会。对于启用全新“狮标”、告别沉稳的荣威而言,无论其品牌形象还是产品设计,都正在极力向年轻人的审美靠拢,不过这场试验不过刚刚开场。 荣威i6MAX上市之夜;来源:上汽荣威官方 凭什么硬刚合资品牌? “调研发现,荣威品牌的用户群整体年轻了约5岁。“上汽乘用车荣威品牌营销部总监王建峰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等多家媒体时表示。 对于走向年轻化,上汽荣威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分析称,调研发现,10万-15万元购车价位区间的消费群体广阔。其中,90后、95后的群体购车需求也在这个区间。“这个群体需要的汽车是贴近潮流、容纳更多智能科技的产品。我们希望从这群人群切入进去,”俞经民表示。 荣威i6MAX上市之夜;来源:上汽荣威官方 对于荣威来说,在荣威i6MAX所处的A级轿车赛道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很长一段时间,中国A级轿车市场始终是日系和德系合资品牌的天下,畅销车型也一直被双方把持,中国品牌的车型甚至连销量前十都难以入围,只能靠多车型和多品牌弥补。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8月A级轿车的前十名榜单中,大众及日系品牌占据八个席位。而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品牌竞争力有限,仅吉利帝豪一款车型冲进轿车销量前十榜单。 随着新生代的崛起,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分水岭才逐渐模糊,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态度也正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车市明显回暖的8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迎来近5个月来的增长,累计销量为65.5万辆,同比增长6.3%,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达37.3%。 其中,自主品牌在A级市场的份额也继续扩大。吉利帝豪8月销量同比增长50.38%至2.01万辆,长安逸动同比增长102.87%至1.77万辆,荣威i5同比增长33.03%至1.14万辆。 对于这个现象,中汽协认为,一方面得益于市场需求的不断恢复,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品牌高端化步伐的推进。益普索咨询汽车研究部总监叶盛此前也指出,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更精致、更智能的汽车将是中国存量车市的出路。 为了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红利,荣威、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轿车,正在冲破5万-10万元的低端产品圈层。“我觉得利润最高的可能还是荣威i6车型”,上汽荣威乘用车管理层表示。 谈及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优势时,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荣威i6 MAX的打造团队,可以说是大众朗逸的原班人马。 荣威i6 MAX;来源:上汽荣威官方 新的竞争力在哪里? 自今年4月,荣威“脱胎换骨”启用全新LOGO“R标”与“新狮标”之后,荣威的双标战略似乎初有成效。新狮标旗下首款车型荣威RX5 PLUS,自今年6月上市以来销量已超过3.6万辆。 作为主打“互联网汽车”的品牌,智能网联也是此次发布新车的主要卖点。 据上汽荣威官方介绍,荣威i6 MAX提供L2.5+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新车搭载的AI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实现0至150km/h行驶速度内的车辆ACC全速段自适应巡航等十余项驾驶辅助功能。 硬件方面,新车系统硬件升级为联发科MTK五核系统级芯片,升级后的算力提升了44%。此外,为提高车内智能交互体验,荣威i6 MAX全系(燃油版和插混版)标配斑马智行VENUS系统。 荣威i6MAX;来源:上汽荣威官方 今年5月,为配合品牌向上路线,上汽荣威也正式推出双标战略,发布全新狮标和R标。新狮标代表荣威品牌开始转向年轻化,搭载的车型主要为燃油车、插电混动汽车。“R”标则专属于荣威旗下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截至今年5月底,荣威R标旗下未来3年的车型已经准备完毕。 不过,在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看来,“荣威品牌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中高端,中高端路线我们也会坚定不移走下去。” 包括荣威在内的乘用车业务,一直是上汽集团的战略性板块。在产业调整的2019年,上汽荣威销量同比增长4%,超42万辆;荣威品牌市占率达2.1%,同比提升11.5%。疫情影响逐渐散去的2020年8月,上汽集团整车销量同比增长3.6%至50.4万辆,其中,上汽荣威品牌保持环比正增长趋势。 诞生于2006年的上汽荣威品牌的技术,来源于上海汽车收购的英国汽车公司罗孚汽车。后者拥有上百年的汽车工业积淀,素有英国车厂的“教父”之称。荣威品牌的出身虽具有高端汽车品牌的基因,但之后却并未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 眼下,随着多家自主品牌迅速补齐智能网联配置,荣威品牌打造首款互联网汽车的标签已经逐渐弱化。换新标、推新车的荣威品牌,能否继续扛起上汽高端年轻化的大旗,仍然需要市场的验证。 —————————— 如果你也关注车企电动化转型,欢迎与我们交流。交流可加作者微信(15201066825),烦请备注公司及职务。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9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了首款燃料电池MPV,上汽大通MAXUSEUNIQ7,同时,上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可概括为“十百千万”的“氢战略”: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旗下上汽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较早布局燃料电池 在发布会上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表示,上汽燃料电池整车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3+3”。第一个“3”是“低成本、长续航、高可靠性”,主要解决用户的需求痛点;第二个“3”是“长寿命、高性能、高功率”,主要体现上汽燃料电池技术的领先水平。 从技术看,燃料电池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浙江大学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熊树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燃料电池具有2大明显优势:一是环保,受益于低温氧化的原理,能够做到碳的零排放;二是,与锂电相比,蓄能效果好,续航里程长,充气时间甚至比加油更快。 在政策支持上,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已明确提出,到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百万辆,加氢站建设超过1000座的目标。 在国内,上汽集团较早投入了燃料电池整车的研发:2001年,上汽就启动凤凰一号氢燃料电池汽车项目;2010年,上汽申沃客车氢燃料电池客车参与世博会示范运营;2014年,荣威750燃料电池轿车登上工信部公告;2016年,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正式销售;2017年,上汽大通MAXUS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开启商业化运营。 这背后是大手笔的资金投入。上汽集团方面透露,近二十年来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 商业化仍需攻坚 不过回到现实销量,燃料电池整车显然还有很多路要走。第四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2019)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上汽荣威950燃料电池轿车实现产销50台,用于租赁和UNDP的示范运行,累计运营历程超过50万公里。 上海某券商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车企,比如丰田也一直在耕耘燃料电池市场。受益于加州的补贴,美国的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位列全球第一。 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一大关键问题是成本居高不下。资料显示,燃料电池电堆的成本目前仍然比较高昂。膜电极成本占到了整个电堆成本的70%,且主要运用以Pt/C(铂纳米颗粒分散到碳粉载体上)成分为主的催化剂。显然,贵金属铂的价格并不“亲民”。 上述分析师认为:“乘用车领域,燃料电池短期内做不过锂电,柴油重卡才是氢燃料电池发力的方向。” 上汽集团自己的经验也反映了商用车领域的表现要更好。2017年,上汽大通MAXUSFCV80上市后就开始进行商用化运营。目前,407辆上汽大通MAXUSFCV80燃料电池轻客在上海、抚顺、佛山、大连、无锡、长治、青岛7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累积运营里程超过400万公里。上汽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上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总里程近500万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逾600吨。 燃料电池商用好于乘用的表现,与上汽集团整体的趋势也相吻合。上汽集团刚发布的《8月份产销快报》显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继续同比下探,全靠上汽通用五菱实现了整体同比增长。反观商用车领域,上汽大通、上汽申沃、依维柯红岩、南京依维柯、上汽正大全部实现2位数的同比增长。 此外,熊树生也对记者表示,除了电池成本,氢气的制备成本也很高。此外,加氢站的成本也居高不下。一方面,加氢站选址难,另一方面,单体加氢站的建造成本动辄上千万。 香橙会研究院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的加氢站建设,2020年有望建成100座,2025年有望建成1000座,2030年建成有望5000座。 上汽方面对此显得乐观。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加一次氢只要3分钟,加氢便利程度、加氢成本得到解决,燃料电池乘用车会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我们把这个答案交给技术和市场。”
9月13日,上汽集团发布“氢战略”,目标在未来五年内,即2025年前,推出至少十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的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 以上。上汽集团将这一战略目标概括为“十百千万”。 此外,上汽集团还提出,到2025年,公司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将实现累计销量超过3万台套,成为国内自主燃料电池系统的领导者。到2030年,上汽集团将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成立于2018年6月的捷氢科技,是上汽集团旗下燃料电池产品及工程服务的企业,已掌握包括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双极板、膜电极)、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出百亿市值,预示着捷氢科技将寻求独立上市。近期亦有消息称,捷氢科技有望于今年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混改。若对照“氢能源第一股”亿华通今日约120亿元的市值,捷氢科技的百亿市值目标并不难实现。 据介绍,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整车企业。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启动“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经过近二十年的攻坚以及超30亿元的投入,上汽集团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并推出了多款燃料电池汽车,并实现乘商并举,商业化运营总里程近500万公里。 同日,全球首款燃电MPV——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也正式对外发布。这款车型搭载了上汽集团自主开发的第三代燃料电池系统。上汽集团表示,将以该车型为起点,继续推动新一代自主燃料电池技术在重卡、轻卡、大巴等商用车产品的批量化应用,并适时推出全新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产品。(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