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于7月10日发布了皮卡“新政”,皮卡注册登记条件进一步放宽,允许新购皮卡直接登记沪C号牌,无需拍卖与高昂的配额费用即可上“沪C”牌照,可以拥有与“沪C”客车一样的路权。7月16日,在上海交警总队等方面见证下,上海首位“沪C皮卡”车主完成提车,车型为上汽大通MAXUS T70。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皮卡车型在以北美为代表的海外成熟汽车市场较为普及,受欢迎程度也较高,但在中国市场此前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发展较慢。此次上海地区开放“沪C皮卡”注册上牌,对于兼具完善产品布局与优秀产品实力的中国皮卡生产企业阵营是一个利好。(俞立严)
堵车时,汽车替你自动跟车,解放双手,这是“AI(人工智能)+汽车”的今天。 通过App,呼叫没有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汽车前来接驾,这是“AI+汽车”的明天。 从今天到明天,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汽车将带你一起奔向“星辰大海”。 “AI+汽车”更聪明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刚一脚油门,没开多会儿马上又要刹车。在大城市早晚高峰开车通勤时,你是否经常为堵车时的跟车而感到烦恼?现在,你的汽车不仅可以通过语音控制为你播放喜爱的歌曲减缓压力,或点一杯星巴克咖啡醒神,聪明的人工智能甚至还能在拥堵环境下“代管”你的方向盘,把你从堵车时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这样的新体验来自于最新上市的上汽名爵旗下第三代名爵6。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兼营销执行总监张亮介绍说,最新上市的第三代名爵6搭载了L2.5 PLUS级的智能驾驶系统和上汽阿里的斑马智行互联系统3.0版本,配备了Super TJA超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让“双脱手”驾驶成为现实。 “在50公里/小时的车速范围下,基于强大的硬件和算法,Super TJA超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能在拥堵路况中实现自动跟停,减少不必要的人为介入和不断启停中的手动重启次数,驾驶者只需把手轻轻放到方向盘上,车辆自动控制油门、刹车、转向,有效缓解了用户的驾驶疲劳。”张亮说,尽管司机仍需“好好看路”,随时准备好接管方向盘,但基本上可以实现堵车工况中的自动驾驶。 如果说Super TJA超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的智能驾驶技术负责“解放”双手,斑马智行互联系统3.0版本的人工智能技术给出的则是贴心的服务:根据你喜欢看的电影,观影后精准推荐电影的原声音乐;在你疲倦时,可以选择星巴克的外卖服务点一杯咖啡醒神;“同路”的车友还能线上“组队”,让旅途不再孤单。 硬核又暖心的新科技,背后是技术研发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不断落地。 “未来将是智能汽车时代,而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核心,它和以前的发动机一样,非常重要,以后会成为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上汽集团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金忠孝说,未来智能汽车硬件的差距会不断缩小,就像当下的智能手机,最后的差别或者差异化就在软件上,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人工智能算法。 因为看好人工智能与汽车的结合,上汽集团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两年多的时间里,实验室的研发团队规模已经翻了两倍,从三十多名核心研发人员扩展到了一百多名,“这还不包括工程、测试、开发等关键环节的人力资源”。 和一般实验室不同的是,这家拥有制造业“基因”的创新研发中心,主阵地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此外,它的研发成果也应用于上汽的出行、整车物流和智能制造等业务。 据金忠孝介绍,目前实验室自研的SLAM感知定位技术,已经可以在无GPS信号的地下停车场应用,用于主动倒车、自动泊车等场景,误差率可以控制在10.5cm,达到量产水平,“明年年底肯定有量产车搭载。” 逐步走向产品化和商业化 国际上通常使用SAE International(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L1级为驾驶辅助,L2级为部分自动驾驶,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L4级为高度自动驾驶,L5级为最高级,即完全自动驾驶。 当下,L2 PLUS级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然“上路”;将来,自动驾驶的升级之路如何走? 德勤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3年至5年,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将迎来一轮高速推进,预计至2030年,中国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将达到3000万辆,居世界第一。 德勤的报告指出,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将遵循和智能手机同样的发展逻辑。第一阶段是汽车厂商推出L2级别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网联渗透率提升;第二阶段是车联网基础设施逐步匹配产品端的需求,5G通信网络、V2X等基础设施逐步成熟,车路协同商业化落地,车载支付通道打通,推动更多细分场景涌现;最后一阶段是应用场景成熟,用户价值得以深度挖掘。预计4年至5年后,车联网的细分场景正式爆发,车联网用户达到一定数量,规模效应显现。 另外,自动驾驶出租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就在去年,只有个别初创企业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始测试运营;今年,自动驾驶出租车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长沙、广州等多个城市“上路”。 以广州为例,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可以畅行在市区一两百平方公里的道路上。打开高德地图,使用打车功能,如身处运营区域内,即可呼叫乘坐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自动驾驶已处在逐步向产品化、商业化的阶段发展,正逐渐融入和改变人们的生活。”小马智行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 文远知行COO(首席运营官)张力说,全国已有多个城市陆续加入RoboTaxi运营队伍中,这说明无人驾驶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 既好奇向往又担心自动驾驶安全问题的市民也不用紧张,这些自动驾驶出租车目前还不是真的“无人”,由于相关技术并未完全成熟,加之国内现行法规限制,会有一位安全员坐在驾驶位上,以便遇到特殊情况时接管汽车。 相对来说,在市区内、园区内的无人配送车辆、无人环卫车,干线物流中使用的无人驾驶卡车,在矿山、港口、机场等封闭场景使用的无人物流车,无人公交车等等都有极大发展潜力,各场景的应用推进速度也远比想象中更快。 据上汽集团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5G+L4”智能重卡将于近期在上海洋山港开展准商业化运营,今年计划完成2万个标准集装箱运输任务。 去年以来,融合了人工智能、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的上汽智能重卡,成功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3cm)、与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为港口运输客户提供了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集装箱转运方案,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5G+自动驾驶重卡”的示范运营。 基于自主研发的视觉感知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毫米波雷达系统以及卫星和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上汽智能重卡具备多维度、多方位360度感知能力,能在前后各约250米、左右各约80米的范围内精确感知交通参与者,对行人、车辆、其他障碍物等进行精确识别,规划路径,提供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可靠的车辆操控。 通过对车速、路径、挂车夹角等多目标的综合优化,智能重卡今年还实现了精准倒车的新功能。十多米长的重卡,在两侧到轮胎只有7cm至8cm的狭窄库位中,整体入库成功率高达100%,倒车平均用时70秒,已超过熟练驾驶员的倒车效率和精度。 目前,上汽智能重卡实车道路测试里程已超过9万公里,台架虚拟仿真测试里程超过570万公里,应用场景从深水港物流园区-东海大桥-洋山一期扩展到洋山四期。 无人驾驶越来越近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一席话再次让自动驾驶的“最高级”——完全自动驾驶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马斯克说,特斯拉非常接近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今年将实现L5级别自动驾驶的基本功能。“实现L5不存在底层根本性技术问题,但仍有很多细节问题。” 因此,特斯拉正专注应对L5级自动驾驶的细节问题,利用特斯拉现有的硬件,对软件进行改进,以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 此前,国内外行业头部企业对L5级自动驾驶成熟和商用的“时间表”大部分落在2025年到2030年的区间内。而马斯克则将这一“时间表”再次提前。 马斯克表示,在为自动驾驶开发人工智能芯片时,发现市场上没有成本合理且低功耗的系统,因此特斯拉开发了专用芯片。几个月前,特斯拉审慎启动了芯片的第二套系统。所以,充分利用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能还需要至少一年时间。 技术尚未成熟,市场前景却已备受期待。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专家预计,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最可行的智能交通工具,到2040年,无人驾驶汽车与全球上路汽车的占比可达75%。麦肯锡公司预测,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到约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到约2600亿美元。 在专家看来,真正的“无人驾驶”越来越近,但未来制约其真正投入商用和大规模应用脚步的或许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而是来自法律法规和伦理方面的考量。 “如果把马斯克的‘时间表’理解成一个纯技术的问题,这是有可能的。”金忠孝说,技术发展到了完全自动驾驶的L5级后,更重要的是与之关联的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是否健全是否支持以及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什么阶段等“大环境的因素”。 “什么样规模、环境、量级的L5级自动驾驶也是影响‘时间表’准确性的因素。”金忠孝说,L5级自动驾驶还有一个使用的规模有多大的问题,L5级在相对封闭的小范围场景、相对固定的路线、只有几百辆车使用的话,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大规模使用。 金忠孝进一步指出,智能驾驶最核心、最难的是机器视觉,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标志、移动物等如何能够准确识别出来,尤其是要把一个很小的移动目标在100多公里的时速下准确识别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判断,这也是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正在重点攻关的领域。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说,目前上汽集团已完成三代智能驾驶平台开发,实车道路测试里程已近30万公里,虚拟仿真测试里程已近2000万公里,并建立智能驾驶“拟人化”控制知识库和学习模型。 “我认为,再过两年左右,RoboTaxi能从技术角度上做到去掉安全员,纯无人驾驶,纯无人运营。”张力说。
7月15日,上汽集团与中国宝武就氢能利用、汽车综合用材、智慧供应链、产业金融等具体方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双方计划共同打造“一园两廊”(吴淞氢能产业园、环A30公路氢走廊、临港至南通氢走廊)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双方拟以宝山吴淞工业园为中心,联合构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氢能产业聚集中心——吴淞氢能产业园,并计划至2025年共同推动10至20座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海市计划未来三年内建设20个左右加氢站,并力争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率先应用落地。 具体到双方职责,中国宝武将充分发挥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环节优势,为上汽集团下属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研发以及汽车租赁等用氢单位提供氢能保障及服务;提供或者协调燃料电池车落地试用的具体场景,提供车辆运行所需的氢能加注等配套设施。 上汽集团将负责燃料电池汽车(物流重卡、自卸车、商务车、环卫车、通勤客车等)的研发、量产规划,同时根据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燃料电池动力车辆。上汽集团将支持中国宝武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金属双极板的核心基材上,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 资料显示,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上汽自2001年以来坚持投入、积极攻关、长期领跑,核心技术比肩国际巨头,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上汽集团表示,未来,上汽集团将继续扎实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中国宝武等合作伙伴共同加快探索新能源推广应用,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积极贡献力量。
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行者之一,7月15日,上汽集团与中国宝武就氢能利用、汽车综合用材、智慧供应链、产业金融等具体方向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双方计划共同打造“一园两廊”(吴淞氢能产业园、环A30公路氢走廊、临港至南通氢走廊)国家级氢能产业示范区,同时拟以宝山吴淞工业园为中心,联合构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氢能产业聚集中心——吴淞氢能产业园,并计划至2025年共同推动10至20座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记者注意到,双方本次战略合作也契合了上海市政府今年5月印发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据方案,上海市计划未来三年内建设20个左右的加氢站,并力争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率先应用落地。 具体到本次合作的双方职责,中国宝武将充分发挥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各环节优势,为上汽集团下属的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研发以及汽车租赁等用氢单位提供氢能保障及服务;提供或者协调燃料电池车落地试用的具体场景,提供车辆运行所需的氢能加注等配套设施。 上汽集团将负责燃料电池汽车(物流重卡、自卸车、商务车、环卫车、通勤客车等)的研发、量产规划,同时根据应用场景需要,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燃料电池动力车辆。上汽集团将支持中国宝武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金属双极板的核心基材上,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 据悉,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欧盟氢能战略》和《欧盟能源系统整合策略》,到2050年,欧洲对可再生氢的累计投资可达到1800亿欧元至4700亿欧元。此外,欧盟预计可再生氢将在2050年占全球能源的24%,年销售额可达到6300亿欧元(约合5.03万亿元人民币)。 资料显示,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上汽集团自2001年以来坚持投入、积极攻关,目前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上汽集团表示,未来将继续扎实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中国宝武等合作伙伴共同加快探索新能源推广应用,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积极贡献力量。
来源:大众官方 多年“暗度陈仓”的上汽奥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月14日,据路透社援引一份文件报道称,大众汽车及上汽集团计划投资41.3亿元人民币改造其在上海的汽车工厂,以生产奥迪轿车。上汽集团股价随后直线拉升,盘中涨幅一度高达8.63%。 对此,奥迪中国和上汽大众方面对未来汽车日报回应称,“上汽奥迪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我们将适时公布更多信息”。 早在2018年10月上汽大众MEB工厂开工仪式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表示,该工厂未来将生产包括奥迪、大众等品牌的多款新能源汽车产品。 路透社报道还提到,这次改造预计将在2020年底完成。改造后,上汽大众的目标是达成年产6万辆奥迪A7L轿车,以及6万辆大众新款SUV。 去年12月,大众和上汽集团在中国招标采购网上,邀请零部件生产商竞标奥迪A7L供应商。今年4月,据财联社报道,奥迪A7L国产环节中点焊机器人工作站项目,已确定交由凌云股份子公司配套。 此前,上汽奥迪C级SUV国产项目的产线设计和定点产线供应商选择工作,已经同步展开。 据浙江省政务服务平台2019年12月公告的文件,上汽大众奥迪C级SUV将落户宁波工厂二期工厂,年产能7.5万辆,新车型将与原有车型混线生产。该项目固定投资15.97亿元,拟定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进行工艺设备改造。 上汽集团与奥迪最早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发生在2016年11月,彼时,双方就成立新销售公司及授权生产奥迪车型等事项商谈。但项目公布后,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成立联会,以停止提车等方式发起“抗议”。 2017年5月19日,奥迪与一汽集团、奥迪经销商联会达成协议,上汽奥迪项目按下暂停键,并约定上汽奥迪产品在2022年1月前不会进入市场销售。随后2018年6月,奥迪入股上汽大众,持有后者1%的股份。 去年8月,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上汽奥迪正在筹划销售渠道的组建工作,预计2020年下半年开始网络招募,2021年正式建成销售网络,2022年开始销售上汽奥迪合资车。 为推进上汽奥迪项目,奥迪方面也在管理架构上进行调整。曾负责奥迪品牌C级、D级SUV和跨界车型产品的Fred Schulze已于2018年入驻上汽大众,负责上汽大众的制造、物流和产品管理业务。 此外,今年4月,原大众品牌北美销售及市场营销负责人安世豪,正式全面负责奥迪在华相关业务,统筹奥迪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安世豪此前担任斯柯达品牌市场与销售董事一职时,与上汽集团来往较多,业内对其推进上汽奥迪项目寄予较大期望。 6月中旬,奥迪监事会宣布新一轮公司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了中国市场在集团的战略地位。奥迪方面宣布,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马库斯·杜思曼,未来将直接负责中国业务。杜思曼表示,希望携手奥迪中国及中国合作伙伴,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请关注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上汽大众Lavida(朗逸)家族终端交付同比上涨近20%,复苏势头强劲;不仅如此,Lavida(朗逸)家族累计销售突破460万辆,再次刷新销量记录,以其可靠的品质、强大的口碑,稳居畅销国民车地位。 近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为全新朗逸消费者带来极具吸引力的保值回购政策,7月购车享限时3年7.5折保值回购政策,畅销国民车购车无忧。 3年7.5折保值回购 每日仅用50元用车成本即可拥有全新朗逸 二手车保值率经常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车时的一大顾虑,上汽大众大众品牌针对全新朗逸最新推出的保值回购政策,即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在满足该政策要求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全新朗逸可享3年7.5折保值回购或2年8折保值回购,同时可享受以4成首付2年0利率的优惠好礼,以及高至3000元的保险补贴。折算下来,每日仅花50元(包含购置税、保险、保养、车辆折旧费等用车成本)即可将全新朗逸开回家。 而在2017年7月1日后购买的朗逸三厢燃油车的车主如有置换上汽大众部分指定车型新车的需求,在未发生过过户的情况下也可享受旧车成交价7.5折回购用于抵扣用户置换新车的费用,让置换更加实惠便利。 460万车主信赖之选 硬核实力领先同级 Lavida(朗逸)家族持续受到市场青睐的秘诀就在于其领先同级的产品实力以及上汽大众对于消费者不断升级需求的精准把握。 全新朗逸在设计、尺寸、空间、科技、能效、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接近B级车的用车体验,成为细分市场名副其实的价值之选。除了大众品牌最新一代设计语言所展现的中西合璧优雅大气造型,全新朗逸还全系标配的EPB电子手刹、Auto Hold自动驻车、后排空调出风口与双USB接口、倒车后视镜自动下翻等越级功能配置,而8英寸多媒体娱乐导航系统不仅支持CarLife、CarPlay、Mirrorlink手机映射等功能,还提供车牌限行导航、自然语音控制等贴心实用的在线互动功能。 保值回购体现了上汽大众对品牌与产品的信心,而以企业引导的高保值回购也为二手车市场的车辆价值划下参考线,对现有车主和未来车主都将是一大利好。
上汽乘用车公司于上周末发布了第三代名爵6新车型,新车搭载L2.5 PLUS级别智能驾驶,配备同级唯一的Super TJA超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业内人士分析,为了达成此前激进的“Mission 100”战略提出的2023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上汽乘用车旗下名爵品牌正加速产品扩张。 作为第一款采用上汽“蓝芯”2.0 MEGA Tech明星动力总成车型,第三代名爵6配备MEGA Tech全新一代1.5T PRO发动机和全新一代DCT 280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大功率181马力,最大扭矩285牛·米。 自动驾驶方面,新车将会搭载MG PILOT 2.0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自适应巡航、LDP车道偏离纠正系统、LK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众多功能,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能力。在0-50km/h车速范围内,新车的Super TJA超级交通拥堵辅助系统,通过硬件和算法,不仅实现更强的过弯能力,还能在拥堵路况中实现自动跟停,减少不必要的人为介入,缓解驾驶疲劳。 分析人士指出,为了达成2023年1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上汽乘用车旗下名爵品牌正通过各种方式加速产品扩张。此前,名爵发布了激进的“Mission 100”战略。按照该战略,名爵计划在2023年达到年销量100万辆,进入全球100个地区。不过,2019年,名爵全球销量为29.8万辆,距离100万辆甚远。为了促使目标达成,名爵发起了产品和海外市场的攻坚战。除了此次“Mission 100”战略落地的首款车型第三代名爵6,接下来两年里,名爵还计划推出6款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名爵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表现优于国内市场,2019年海外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表示,名爵已经在包括英国、泰国、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形成8个“规模级”市场。名爵还计划在2020年陆续进入马来西亚、越南、缅甸等市场,于2021年底前将东盟市场的销量扩大到10万辆,并计划通过新能源车扩大在欧洲的销量。(俞立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