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房地产中介世联行抱上国资大腿,实控人“割肉”筹资,撕开了世联行艰难困局的最后一块遮羞布。7月1日,世联行(002285.SZ)公告,控股股东世联中国向珠海大横琴转让世联行股份2.01亿股,占总股本的9.9%。每股2.8元,成交金额5.65亿元,并将剩余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珠海大横琴;7月19日,华居天下向大横琴转让其持有的世联行122,265,40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 6.00%,每股转让价格为人民币 3.10 元,成交金额3.7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联行引入国资股东大横琴,距离其终止收购同策仅仅三天。 那么,世联行控股股东为何割肉也要抱上国资大腿呢? 转让公告显示,引入大横琴除了完善上市公司的股东结构,还可以为世联行拓宽融资渠道。从财报数据看,融资已然成为世联行重中之重的问题。 一、世联行相当“差钱” 截至2020年半年报,世联行货币资金总额24.06亿元,其中因抵押、质押或冻结等对使用有限制的货币资金为3.58亿元,也就是说未受限的资金总额为20.48亿元;然而,世联行银行借款总额达到18.21亿元,其中短期借款高达17.04亿元,未受限的资金总额减去有息负债,其余额仅2.27亿元,勉强覆盖银行借款。上半年营业成本为25.58亿元,其中工资奖金9.33亿元,按平均数计算每月工资奖金支出达1.56亿元,可见其流动性非常紧张。 为筹集资金,今年以来,世联中国已经两次质押共计1.2亿股股票,占其所持世联行股份比例的19.89%。其中,5月29日向广东华兴银行质押的6000万股是为世联行申请贷款进行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世联行还面临着融资不畅的困境。6月28日,世联行一笔17.3亿元的可转债终止发行。这笔可转债议案已经在2017年通过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对于终止发行的原因,世联行表示“鉴于资本市场环境及公司资本运作计划调整”,对于缺钱的世联行来说,是否还是其他原因导致可转债流产? 作为曾经的房地产代理行业TOP1,世联行有着辉煌的过去。 二、一手好牌 1993年,世联行由陈劲松在深圳创办。2009年,世联行迎来事业第一个高峰——深交所上市,并制定了“交易+顾问策划”双轮驱动业务模式。 2009年至2012年,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交易+顾问策划”双轮驱动业务模式给世联行带来了高速发展: 2013年,世联行国内房产销售代理额破3000亿元,营收达到25.6亿,净利润3.2亿。此后,五年间营收、净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7年创下历史新高。2017年,世联行的营收和利润均为2013年3倍多,分别为82.1亿元和10亿元。 三、打得稀烂 自201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增速不断下滑,房企获客难度加大,渠道取代中介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作为房企中介的“老大哥”,世联行成为行业变局的“牺牲品”,业绩压力不断增加。 2018年,世联行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当年实现营收75.3亿,扣非净利3.7亿,同比分别下滑8.26%和61.69%。2019年业绩再度下挫,营收、扣非净利分别为66.5亿、0.37亿,同比下滑11.73%、89.85%。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史上最难开局。财报显示,2020年半年度世联行实现营收28.01亿元,同比下滑9.76%,与此同时净利润也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亏损1.07亿元,同比下滑254.66%,为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面对强势崛起的竞争对手,世联行在过去几年里遭遇了激烈竞争,业绩已连续下滑。 2017年至2019年,世联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2亿元、75亿元、66亿元持续下滑,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4亿元、0.8亿元,也均大幅下挫。 新房代理是世联行的核心业务板块。2017年至2019年,世联行结算的新房代理销售成交额分别为4523亿元、4029亿元、3569亿元,与之对应的代理收费平均费率也在下滑,同期分别为0.84%、0.82%、0.8%。 此外,世联行的新房代理费率在今年预计还会继续下滑。2019年底,世联行累计已实现但未结算的代理销售成交额约3832亿元,将在2020年陆续结算28.7亿元代理费收入,相当于代理费率为0.75%。 根据中国经营报数据,世联行的竞争对手包括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易居(中国)企业控股有限公司(02048.HK,以下简称“易居企业控股”),以及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贝壳找房。 其中,易居企业控股在2019年的新房代理销售成交额达到了5324亿元,相应的代理费率为0.86%,仍要高于世联行。 而贝壳找房在新房业务上,不仅寻求到了规模扩张,而且实现了高额利润。2017年至2019年,贝壳找房的代理新房业务销售成交额分别为2526亿元、2808亿元、7476亿元,与之对应的新房费率分别为2.54%、2.66%、2.71%,大幅高于世联行、易居企业控股,且连年增长。 这意味着跟同行业内的头部企业相比,过去几年里,世联行在核心业务板块——新房代理上的竞争优势与议价能力,早已相形见绌。而珠海大横琴集团受托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除了提供财务融资以外,后续能否导入资源、提振业绩,依然任重道远。 四、业务借款那点事 2018年,世联行对上海领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业务借款402.82万元进行核销。 2019年,世联行对上海领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业务借款470.47万元进行核销。 连续两年,世联行对领霖餐饮的业务借款累计核销873.29万元。 探雷哥,感到好奇。扒了扒这家叫上海领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2017年12月26日成立,注册资本300万元。这么点注册资本,通过业务借款873.29万元,探雷哥想了想这应该是一家比较牛逼的公司。那么如果真牛,不应该当年业务借款就认定无法收回,需要核销。通过,企查查发现领霖餐饮的一份裁判文书,裁定书内容如下: 为了房屋租赁款,领霖餐饮被茗玥餐饮起诉了。败诉后,除扣划领霖餐饮银行存款8.66万元外,查得被执行人名下居然无其余可供执行的财产。也就是说领霖餐饮家底共计8.66万元。 最后,通过股权链发生世联行占茗玥餐饮股权的10%。业务借款核销,难道存在利益输送? 五、结束语 2020年,对于世联行来说,无疑是从未有过的艰难时刻。 本文作者简介 ▼关注「探雷区」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文章分类」,即可查阅更多。
ATM机也就是自动存取款机。近年来,随着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兴起,ATM机的使用率正在逐渐降低,很多银行网点的ATM机都在面临被裁撤。 我国ATM机市场持续萎缩 上半年减少超4万台 在深圳市的一处银行网点外,记者见到了一台仍在运行的ATM机。营业网点人来人往,这台机器却鲜有人问津。记者了解到,5年前这处网点刚投入使用时,这里还有4台自动取款机,最近银行对该网点进行了升级,最终决定只保留一台。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运营管理部总经理 方锋:现在的网点业务量比五年前翻了超一倍,但单纯从现金、ATM的角度来看,下降的量是较大的,我们现在ATM的现金量一台约一百笔。 1987年,我国引进了第一台ATM机。此后,ATM以方便省时的特点备受各大银行青睐,我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ATM市场。不过近几年来,ATM机曾经的优势似乎已经不再,不少市民采用ATM机的频率已经大大下降。 央行支付体系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各大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6.99%,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笔数增加14.48%。移动支付的攻城略地,使得功能单一的ATM机使用率不断下降。ATM机成本居高不下,除了ATM的购置成本,还有机器运营和维护的成本,所以银行正在逐步使用功能更多、成本更低的机柜替代ATM。 ATM机被裁撤的同时,银行投放ATM新机的速度也在不断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内ATM机具共有105.21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3.09万台;全国每万人对应的ATM机数量7.52台,环比下降2.85%。上半年,全国ATM机具数量减少已超过4万台。业内认为,ATM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但总量或将持续萎缩。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处主任科员 苏昱宇:根据深圳人行的统计口径来看,深圳电子支付业务呈现越来越强劲的态势,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深圳电子支付金额已经达到了89.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通过ATM机交易的笔数和金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笔数较去年同期下降48%,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6%。 ATM机具需求量不断减少 生产企业业绩下滑被问询 ATM机的衰落,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相关制造服务商,多家ATM机生产厂商已经逐渐感受到市场带来的压力,业绩惨淡,亟待转型。 周勇华的企业之前主要生产ATM机专用的金属键盘,这几年来他明显感觉ATM生产企业下的订单越来越少。 深圳市达沃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勇华:出货最多是2013年,因为移动支付的出现,从2014年到现在对ATM机的市场需求相当少,印象中我目前留下的客户可能就两三家,以前一个月订单大概200台,现在估计只有几十台。 为了多拿一些订单,周勇华提高了和客户沟通的频率。而他通过这些ATM机生产企业负责人了解到,ATM机的市场确实在萎缩,只做ATM机,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周勇华告诉记者,目前规模较大的ATM生产企业已经努力转型,但产业链依然处于比较艰难的阶段。 新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我们主营业务受到冲击主要集中发生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现在主营业务的业务规模没有像以前那么上行发展,这个属于不可抗力,不是只有一家公司难,是全球的问题,也不只是中国的企业。 部分ATM设备厂商一度因为业绩连续下滑受到市场关注,御银股份在2017年至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6.10%、30.81%和45.72%。受此影响,公司还曾收到深交所问询函。企业认为,目前金融自助设备行业已进入加速“洗牌”阶段,转型需要较多的技术积累,现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 海通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郑宏达:ATM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无人银行等一些IT的解决方案,要求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因为它融合了包括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新技术。 生产ATM机上市公司业绩低迷 转型之路分化严重 行业的萎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热情。A股市场中有几家生产ATM机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它们的业绩依然在下滑,但从股价角度来看,板块分化已经出现。 广电运通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16.12%;御银股份归母净利润腰斩、同比下滑55.76%。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林清源: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造成客户的采购计划推迟,因为上半年第一季度银行的采购计划没有完全铺展开,第二个原因是ATM制造行业整体不景气,事实上在前几年ATM行业已经看出增速在放缓,今年可能数据更差,我觉得ATM整个行业的天花板现在已经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了。 数据显示,企业生产ATM等金融机具的毛利率正在不断下滑,一些企业销售给银行柜员机的毛利率只有2%左右,同比去年下滑幅度超过20%。对此,大部分ATM制造企业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经在积极转型。提供数字货币应用技术解决方案、ATM运营服务、智能交通等成为主要的转型方向。 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经理 林清源:ATM生产制造在过去看毛利率是较高的,整体约为百分之五六十,现在在持续下滑。20年前,一台进口的ATM机要四五十万,现在一台国产的ATM机整体不到五万元,下滑幅度比较明显。 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刘泽晶:现在到了需求萎缩的阶段,各家厂商要拼渠道能力,包括整个的运营能力,以维持它的收入和利润的规模。再往后的话,智能化转型过程当中,就要看新产品的研发。今年一些龙头公司的股价已经有一些回升,这个挺明显的,核心还是对于它的估值的修复。 万得数据显示,历经三年的下跌后,广电运通股价去年和今年以来上涨分别超过71%和26%,御银股份股价去年和今年以来上涨分别超过73%和3%。另一家ATM生产企业恒银科技股价出现下滑,2019年下滑幅度约15%,今年股价下滑超3%。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各大企业都在进行业务转型,但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关注热情上可以看出,ATM硬件板块内的分化已经开始。 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 刘泽晶:从目前来看,我们认为肯定是分化,而且会持续分化。过去是一个需求扩张的阶段,所有参与进来的厂商,都受益于整个行业需求红利,就看各家的厂商它在银行转型的过程当中,它的需求把握点和对于渠道的把握,我们认为是未来这些公司比较核心的一些点。
编者按:2020年,一场突发的疫情使快消行业面临集体大考。商场门店流量下滑,宅经济悄然发展,休闲零食万亿市场蓝海出现……消费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重新洗牌。 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群体的兴起,网红带货、社群营销……新兴的营销模式又会给快消业带来哪些改变? 搜狐财经推出《新消费观察》栏目。专题旨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解读餐饮、零食、乳业、酒业等公司的新动态和新兴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第二十期关注的企业为徽酒第二品牌口子窖。 2020年上半年,徽酒第二品牌口子窖上市五年业绩首度下滑。上半年口子窖实现营业收入为15.70亿元,同比下滑35.12%;净利润为4.86亿元,同比下滑45.65%。 在四家徽酒上市公司中,口子窖的下滑幅度也是最大的,其高中低档产品全面下滑。而在业绩首次下滑之前,口子窖的业绩增速已经连续多年放缓。 在早年外省市场拓展不利的背景下,口子窖选择退守安徽,深耕大本营市场,但口子窖最终迎来增长瓶颈。 行业专家认为,口子窖近年来战略偏于保守,导致产品高端化进程迟缓,没有跟进整体中国酒类消费升级趋势。公司高档产品的下滑也是企业竞争力衰弱的表现。 在口子窖保守战略业绩承压之下,公司实控人刘安省在解禁不到两月后就进行大规模减持。两年的时间里,刘安省累计减持990万股,套现5.28亿元。 上市五年净利首现下滑46% 近期,口子窖发布2020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5.70亿元,同比下滑35.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6亿元,同比下滑45.65%。这是口子窖自2015年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下滑。 作为徽酒排名第二的企业,上半年口子窖的业绩下滑幅度却是徽酒企业中最大的。 在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金种子酒四家徽酒上市公司中,口子窖上半年营收下滑幅度最大;净利润方面,除了亏损的金种子酒之外,口子窖45.65%的净利润下滑幅度也是徽酒中最大降幅。 针对业绩下滑,口子窖表示营收的下滑主要源于公司高档产品销量、收入减少所致。 口子窖2020年半年度经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高中低档产品全面下滑,其中贡献主要营收的高档酒实现营收14.9亿元,同比下降34.71%。 口子窖在财报中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白酒市场营销压力较大,公司及时调整营销战略,一方面,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精准布局销售市场,继续加强战略市场建设。 不过从业绩下滑的成绩单来看,口子窖上半年的营销战略调整未必有效。反而因为加大品牌宣传,口子窖的销售费用上半年不减反增。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口子窖销售费用2.52亿元,同比增加10.08%。其中广告费用1.99亿元,同比增加17.4%。 东方证券研报表示,二季度仍处于调整期,口子窖业绩略低于预期。公司收入表现欠佳一方面与主动调整节奏、清理库存有关,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流通渠道受损较严重。此外,公司采取分价位带考核模式,加大了费用投放力度,拖累盈利表现。 白酒营销专家蔡学飞向搜狐财经表示,口子窖属于典型的厂商合作性企业,经销商结构比较稳定,但是也存在着老化问题,半年报中高端产品的下滑可能是存量市场下企业竞争力衰弱的表现。 对于高端产品下滑的影响,蔡学飞认为,口子窖没有高端产品支撑,难以实现价格带跃升,以及品牌价值提升,从而难以完成高端品牌站位。 退守省内陷瓶颈,业绩增速连续三年放缓 在口子窖业绩首现下滑之前,公司已经连续多年业绩增速放缓。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口子窖营业收入分别为36.0亿元、42.7亿元和4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29%、18.50%和9.44%;同期的净利润分别为11.1亿元、15.3亿元和17.2亿元,增长幅度分别为42.15%、37.62%和12.24%。 作为典型的区域型酒企,口子窖的80%营收来源于大本营安徽市场。2012年至2019年,口子窖在安徽省内收入占比都在80%左右。 资料显示,早在2000年,口子窖就曾尝试过拓展省外市场。华西证券研报表示,2001年口子窖就曾复制省内“盘中盘”模式,快速拓展省外市场。 但是在 2003 年以后,外省名酒纷纷开始效仿“盘中盘”模式,推出迎合当地消费者消费偏好的产品,给口子窖的省外扩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省外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最终错失建设泛全国性品牌的战略机遇。 目前,口子窖的全国化战略仍在基础建设阶段。今年5月28日,口子窖发布的投资者调研报告显示,公司当前在北京、天津、济南、南京等重点省会市场进行了布局,处于基础渠道的建设阶段。 20年前口子窖省外布局“起了大早,却没赶上集”,省外份额被积压也致使口子窖被迫转移重心,重新聚焦省内市场。由于在安徽省内深耕多年,口子窖成为仅次于古井的第二品牌。 不过近年来,古井多年的全国化品牌建设、次高端价位的快速提升,让古井的品牌认知逐渐与口子窖拉开差距。 2015年口子窖上市之初与古井贡酒营收相差26.69亿元,这一差距在2019年扩大至57亿元。 省外拓展不利,口子窖持续聚焦的省内市场也面临压力。华西证券数据显示,口子窖 2017 年的省内市场份额为13%,2018 年的市场份额为 14%,仅仅上升了1%。同一时期按,古井贡酒的省内市场份额由17%增至24%。口子窖与古井贡酒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蔡学飞看来,口子窖作为较早完成产品结构升级的区域品牌,近年来战略偏于保守,导致产品高端化进程迟缓,没有跟进整体中国酒类消费升级趋势。 “其次是一线酒企在安徽市场的渠道下沉,古井的崛起挤压了其安徽根据地市场,最后酱香型白酒快速增长也蚕食了其部分市场。”蔡学飞认为。 实控人解禁两月即减持套现,股东现多位酒业富豪 保守的口子窖面临业绩压力的同一时期,公司股东的减持十分密集。 口子窖2015年上市,原始股东所持股份2018年正式解禁。口子窖控人之一的刘安省在口子窖上市之初持有大约7987.35万股,持股比例13.31%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2018 年6月29日,口子窖上市三年后的解禁潮来临,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始股东的减持潮。至今刘安省已经实施两轮减持。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是刘安省等原始股东的第一轮减持行动,减持公告的发出距离解禁尚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财报显示,刘安省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减持大约240万股和423.57万股。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刘安省今年上半年减持股份326.43万股,剩余6997.35万股,持股比例11.66%。 两年半以来,刘安省一人分两轮减持公司股份总计990万股,仅其一人就成功套现5.28亿元。在两轮减持过程中,还有刘安省的一致行动人股东累计减持套现1.72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口子窖近年来的经营并不顺畅是股东减持套现的原因。“徽酒品牌较多,竞争激烈,口子窖省外市场又受到其他头部酒企的围剿。整体上看口子窖没有太大的亮点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口子窖还是白酒行业的“造富机”,多份酒业富豪榜单中都出现了口子窖股东的身影。 搜狐财经、搜狐酒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上市酒企最富180人》榜单显示,口子窖董事长、实控人之一徐进为酒业上市公司中的首富,刘安省则排名第四。整体榜单中,口子窖上榜12人为酒企富豪最多。 《2019年胡润百富榜白酒行业上榜企业家排行榜》中,徐进和刘安省也分列榜单第五位和第九位。 以9月17日收盘价计算,目前徐进持有口子窖1.09亿股,身价61亿元;刘安省减持后仍持有口子窖0.7亿股,身价约39亿元。
9月16日讯(记者 常实 见习记者 王金瑞)近日,大同银行披露2020年上半年信息报告,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滑近8成,不良率已连续三年上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大同银行资产总额为420.60亿元,较2019年年末下降5.72%;负债总额为397.64亿元,较去年年末下降6.08%;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2.96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0.21亿元。 盈利能力方面,2020年上半年,大同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18亿元,同比下滑25.6%;实现净利润0.35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13亿元,同比下滑76.4%,下降幅度近8成。 大同银行2020年上半年利润表显示,该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主要是由于利息净收入大幅减少所致。今年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为3.39亿元,同比减少1.18亿元,增速为-25.8%,与营业收入下降的幅度大致相同。 从营收结构来看,大同银行过于依赖利息收入,今年上半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99%左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达到308.59万元,但是占比依然微弱,不足1%,另外大同银行并未披露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收益情况。 资本金方面,2020年上半年,大同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3%、9.84%、9.84%,分别较2019年年末下滑0.54%、0.36%、0.36%。 大同银行在2020年半年报中未披露资产质量状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近三年的不良贷款率逐年走高,拨备覆盖率逐年递减。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大同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9%、1.84%、1.89%,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1.4%、165.7%、161%。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大同银行的第四大股东大同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于2020年4月1日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388.5万元;大同银行的第七大股东山西广灵精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2015年10月到2020年5月期间,已5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记者欲就大同银行2020年上半年业绩以及股东质量情况采访该行,但多次拨打该行年报披露的联系电话,均无人接听。 据大同银行官网披露,大同银行前身是大同市商业银行,成立于2001年。2014年7月,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正式升级更名为大同银行。截至2019年底,该行注册资本6.49亿元,分支机构60个,分布于大同、太原、朔州、忻州。
2020年上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原本陷入增长瓶颈三年之久的彩电业雪上加霜。 1-6月份,国内彩电市场量价齐跌,零售均价同比下滑14.4%。曾经的“彩电大王”长虹电视以27.4%的下滑幅度,成为上半年降价最严重的电视品牌。 降价策略并未给长虹的业绩带来提振。上半年,四川长虹净亏损2.60亿元,同比下滑609%,市场中关于“董事长赵勇下课”的呼声再度响起。 十三年前,赵勇豪赌等离子屏以失败告终,从此错失转型最佳窗口期。如今彩电业务收入已萎缩至11%,居IT产品、中间产品和白电产品之后。 从目前的市场品牌份额来看,OLED与人工智能两大阵营均未见长虹身影,而有所涉猎的8K领域目前仍不被业内所看好。 究其症结,有分析师直言,“赵勇在位一天,长虹就没有希望,若想改变,必须从赵勇下课开始”。 电视零售均价下滑27% 作为曾连续20年蝉联销量冠军的国内“彩电大王”,长虹电视在彩电市场的影响日渐式微。 今年上半年,四川长虹虽未披露其出货量数据,但从往年来看,2019年长虹电视的出货量排名已滑落至第五位,排在小米、海信、创维和TCL之后。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从销量来看长虹电视暂居第五,若从盈利能力来看,长虹电视或已滑落至六名开外。 四川长虹曾倚赖主营电视收入的拉动,在2002至2011年间实现了每年超20%的营收增速,最高时增速达33%。自2014年开始,四川长虹营收增速放缓,一度缩至10%以内。 与增速放缓同步出现的,是彩电业务的萎缩。2014年黑电收入开始下滑。2015年被中间产品和IT产品收入反超,黑电退居四川长虹的第三主营业务。至2017年,黑电收入再度被白电反超。 今年上半年,电视收入42.34亿元,同比下降19%,营收占比缩至11.37%。过去三年,电视收入从141亿元减少至111亿元,占比也从18%降至13%。 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突破5000万后,市场正式进入存量竞争,规模常在5000万边缘徘徊,难破天花板。 疫情冲击下的2020年上半年,彩电市场量价齐跌,销售额同比下滑超22%,零售均价同比下滑14.4%。 奥维云网数据 长虹电视均价下滑尤为显著。据奥维云网数据,2020年上半年,主要彩电品牌中,长虹电视均价下滑27.4%,成为下滑最严重的电视品牌。 其次为康佳电视,均价下滑18.7%。此外,小米电视下滑15.2%,创维电视下滑14.5%,索尼仅下滑0.3%。 低价促销令长虹牺牲掉部分利润空间,上半年,四川长虹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减少608.83%。 四川长虹虽未在半年报中披露具体的毛利率数据,不过从2016年起,长虹的电视业务毛利率逐年下滑,从21.41%降至2019年的16.34%。 多元化布局不明晰 彩电业陷入增长瓶颈,进入存量竞争后,多数头部企业开始发力高端显示技术,探索智能化转型之路。如传统老牌代表创维引领的OLED阵营,以及新兴品牌代表小米、华为开辟的人工智能战场等。 而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上半年的OLED电视市场品牌份额排行、人工智能电视市场TOP5中,均未见长虹的身影,仅在8K电视市场有所布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8K已是目前主流彩电企业的标配,但其竞争力结构仍不完整,8K视频内容资源有限,性价比不高,导致8K电视的销量很低,目前彩电企业标榜的8K技术仍处于“占位营销”“打概念”的阶段。 发力高端显示技术未能给公司带来明显提振后,长虹开始拓展其他业务布局。今年上半年,IT产品、中间产品、空调冰箱分别收入158亿元、82亿元、56亿元,远超电视收入的4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IT产品和中间产品的收入虽已占到公司总营收的64%以上,关于两者的分类和细节却鲜有宣传。 去年的一次答投资者问上,四川长虹董秘透露,公司IT产业主要依托公司旗下IT综合服务平台长虹佳华,该公司在香港上市,董事长为赵勇,主营ICT消费者产品、ICT企业产品等。 除上述主营业务外,四川长虹的业务触角还伸至运输行业、房地产行业和特种业务等。 上半年,四川长虹在半年报中称,未来将重点发展核心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逐步退出战略相关度低的产业及发展潜力不显著的低效产业;退出不符合公司战略方向的亏损业务。 2019年,为清晰产业架构、聚焦核心主业,四川长虹先后通过转让股权、出售资产的方式,剥离了与公司主营业务关联度不大的碱锰电池业务、部分锂电池业务,以及等离子业务。 投资者盼管理层换“新血液” 近年来,关于长虹董事长赵勇“下课”的呼声从未停止过。打开股吧、雪球等投资者论坛,搜索“长虹赵勇”词条,出现的多是股东们对其管理能力的质疑,以及对长虹管理层换“新血液”的诉求。 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长虹电视的没落与其国企性质不无关系,董事长赵勇应负更大责任,“可以这么说,赵勇在位一天,长虹就没有希望。长虹要想改变,必须从赵勇下课开始”。 刘步尘认为,从体制层面看,制约长虹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国企身份的约束。“目前几大国有出身的家电企业,均已进行了改制或混改,如TCL、格力、海信等,只有长虹还未进行改革。” “而赵勇作为四川长虹的董事长,上位后一直未能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改善,缺乏进取心,满足于国有企业的安稳状态。”刘步尘表示。 履历显示,赵勇曾于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间任绵阳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目前赵勇不仅在上市公司四川长虹担任董事长一职,还是长虹集团的董事长。 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股民对赵勇领导下的长虹产生失望情绪也属意料之中。在长虹还是中国彩电业老大的年代,电视是毛利率最高的家电品类,四川长虹也被当年的资本市场视为“龙头股”而热烈追捧。 1997年5月,四川长虹创下了66.18元/股的最高价。此后一路走低,2013年6月跌到1.67元/股的最低价。2015年6月短暂冲上15元小高峰后,再度落回10元以下。 近三年来,四川长虹股价都十分低迷,一直在4元以下徘徊,逐渐被投资者边缘化。 随着半年报的披露,投资者们对赵勇的不满情绪升级。 有投资者剖析赵勇地位稳固的原因:“四川长虹只是长虹集团的孵化器。长虹集团大搞资产投资,有盈利的都挂到集团公司名上;亏损的都算四川长虹的。” 多年前赵勇因决策错误导致长虹被其他彩电厂商赶超一事,也一直为外界诟病。2004年从倪润峰手中接棒任董事长后,赵勇为复兴长虹押宝等离子,2007至2013年间累计投资17.2亿。 巨额投资未给长虹带来利好,反而因连年亏损拖累了长虹的业绩。2014年11月,长虹宣布以6420万元的价格出售等离子虹欧公司61.48%股权。至此,长虹豪赌等离子之路以失败告终。彩电业务也从这一年开始现下滑态势。 在2018年10月四川长虹的60周年大庆上,赵勇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谋求控股集团混改和整体上市。他还提出了一个目标:集团利润总额在2020年20亿的基础上实现倍增,销售规模在2020年1500亿的基础上增长至2000亿。 在刘步尘看来,长虹的体制机制改革未有实质进展,照此发展下去,将继续被其他彩电厂商挤压生存空间,最终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两年过去,长虹集团的营收与净利润情况距赵勇2018年提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长虹集团虽未披露过去一年及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与利润数据。但据粗略统计,2019年长虹集团旗下4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总额为1418亿元,利润总额为12.57亿元。 今年上半年,上述4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总额653.67亿元,利润总额-1.47亿元。
截止8月31日,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报披露完毕,令市场关注的六大行业绩也都浮出水面。上半年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5663.30亿元,平均日赚3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平均下滑11.43%,平均每天减少近4亿元,这也是六大行利润罕见出现下滑情况。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为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达到14.61%;下滑幅度最小的为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为9.96%,这也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净利润下滑幅度在10%以下的。 六大行上半年净利下跌11.43%,这对于近期走势本就疲软的银行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从六大行业绩披露后的走势来看,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异常反应,8月31日早盘银行股还表现为高开冲高的走势,大有利空出尽的感觉。 市场作出这般反应其实是很正常的。银行股中报业绩不佳是在市场预料当中的,不然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走势,就不会在7月初冲高之后一直处于回调整理的过程之中,以至银行股的股价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有的甚至还掉到了起点之下。可以说,正因为六大行的业绩欠佳是在市场的预料当中,所以市场才能够如此平静地面对六大行业绩史无前例的首次下滑。 那么,为什么六大行业绩不佳是在市场预料之中的呢?这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毕竟从宏观面来说,由于受疫情的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为此政府部门要求金融系统全年要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这1.5万亿元的让利,作为国有银行来说,显然是要挑大头的。因此,六大国有银行的利润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意料之中的。 面对向企业让利的压力,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各家银行要切实补充资本。适当降低分红,不增加奖金,把有限的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该新闻发言人同时表示要“督促银行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做实利润”。而在此之后,市场传来银监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消息,建议银行适当控制上半年利润增速,增幅尽量不超过两位数。也正是基于监管部门的上述要求,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业绩不被看好就成了市场的共识。所以面对六大行业绩下滑的半年报,市场并不感到吃惊。 不仅如此,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六大行上半年利润下滑并不妨碍六大行自身的投资价值。一来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银行的利润出现一定的下滑这是意料之中的,而这种影响终究是短期的。二来六大行上半年利润下滑主要还是一种“政策性下滑”,并不是银行本身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比如,向企业让利1.5万亿,这是一种政策性的操作,无关企业本身的经营。事实上,各行上半年的拨备前利润并未大幅下滑,部分实现正增长,例如工行拨备前利润为3148亿元,同比增长2.1%;建行拨备前利润为2,803亿元,同比增5.40%。此外,监管部门要求“补充资本”、“做实利润”,这也是有利于银行下一步发展的。 实际上,正因为上半年六大行的利润下滑是一种“政策性下滑”,而并非是银行本身的经营出现问题,所以这就并没有改变银行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这一特性。因此,在上半年的A股上市公司赚钱榜上,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仍然占据了前四的位置,而且净利润都在千亿元之上。而交行与邮储银行在排在第7位和第8位,另外,排在第6的也是银行股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只有排在第5的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属于保险公司。正因为银行业仍然还是最赚钱的行业,因此,银行业仍然是值得投资者投资的行业。 尤其重要的是,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估值一直偏低,即便是在今年的上升行情中,六大行的股价也是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所以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利润下滑了11.43%,但这仍然不改六大行估值偏低的事实。如截止8月31日,六大行中估值最高的邮储银行,市盈率只有6倍;而最低的中行,市盈率只有4.75倍。因此,六大行的投资价值还是很明显的。加上六大行都属于大盘蓝筹股,同时也是权重股,是大盘的定海神针。这也决定了六大行必然是大资金青睐的对象。 所以,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说,六大行的投资价值还是明显的。特别是面对目前市场上一些白马蓝筹股,股价与估值都高高在上的事实,以六大行为代表的银行股堪称是A股市场的避风港。逢低买进六大行股票,中长期的投资回报将是可期的。
摘要 【皮海洲:六大行上半年净利下跌11.43% 还可以投资吗?】六大行上半年净利下跌11.43%,这对于近期走势本就疲软的银行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从六大行业绩披露后的走势来看,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异常反应,8月31日早盘银行股还表现为高开冲高的走势,大有利空出尽的感觉。(金融投资报) 截止8月31日,上市公司2020年半年报披露完毕,令市场关注的六大行业绩也全部浮出水面。上半年,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5663.30亿元,平均日赚31.12亿元,较去年同期平均下滑11.43%,平均每天减少近 4 亿元,这也是六大行利润罕见出现下滑情况。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为交通银行,达到14.61%;下滑幅度最小的为邮储银行,为9.96%,这也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净利润下滑幅度在10%以下的。 六大行上半年净利下跌11.43%,这对于近期走势本就疲软的银行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不过,从六大行业绩披露后的走势来看,市场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异常反应,8月31日早盘银行股还表现为高开冲高的走势,大有利空出尽的感觉。 市场作出这般反应其实是很正常的。银行股中报业绩不佳是在市场预料当中的,不然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走势,就不会在7月初冲高之后一直处于回调整理的过程之中,以至于银行股的股价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有的甚至还掉到了起点之下。可以说,正因为六大行的业绩欠佳是在市场的预料当中,所以市场才能够如此平静地面对六大行业绩史无前例的首次下滑。 那么,为什么六大行业绩不佳是在市场预料之中的呢?这其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毕竟从宏观面来说,由于受疫情的困扰,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为此政府部门要求金融系统全年要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这1.5万亿元的让利,作为国有银行来说,显然是要挑大头的。因此,六大国有银行的利润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意料之中的。 面对向企业让利的压力,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以答记者问的方式表示,各家银行要切实补充资本。适当降低分红,不增加奖金,把有限的利润更多用于资本补充,提高风险抵御能力。该新闻发言人同时表示要“督促银行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做实利润”。而在此之后,市场传来银监部门对部分银行进行窗口指导的消息,建议银行适当控制上半年利润增速,增幅尽量不超过两位数。也正是基于监管部门的上述要求,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业绩不被看好就成了市场的共识。所以面对六大行业绩下滑的半年报,市场并不感到吃惊。 不仅如此,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六大行上半年利润下滑并不妨碍六大行自身的投资价值:一来受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银行的利润出现一定的下滑这是意料之中的,而这种影响终究是短期的。二来六大行上半年利润下滑主要还是一种“政策性下滑”,并不是银行本身的经营出现了问题。比如,向企业让利1.5万亿,这是一种政策性的操作,无关企业本身的经营。事实上,各行上半年的拨备前利润并未大幅下滑,部分实现正增长,例如工行拨备前利润为3148亿元,同比增长2.1%;建行拨备前利润为 2,803 亿元 , 同比增5.40%。此外,监管部门要求“补充资本”、“做实利润”,这也是有利于银行下一步发展的。 实际上,正因为上半年六大行的利润下滑是一种“政策性下滑”,而并非是银行本身的经营出现问题,所以这就并没有改变银行仍然是最赚钱的行业这一特性。因此,在上半年的A股上市公司赚钱榜上,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仍然占据了前四位置,而且净利润都在千亿元之上。而交行与邮储银行在排在第7位和第8位。另外,排在第6的也是银行股招商银行,只有排在第5的中国平安属于保险公司。正因为银行业仍然还是最赚钱的行业,因此,银行业仍然是值得投资者投资的行业。 尤其重要的是,银行股尤其是六大行的估值一直偏低,即便是在今年的上升行情中,六大行的股价也是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所以即便是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的利润下滑了11.43%,但这仍然不改六大行估值偏低的事实。如截止8月31日,六大行中估值最高的邮储银行,市盈率只有6倍;而最低的中行,市盈率只有4.75倍。因此,六大行的投资价值还是很明显的。加上六大行都属于大盘蓝筹股,同时也是权重股,是大盘的定海神针。这也决定了六大行必然是大资金青睐的对象。 所以,从中长期的角度来说,六大行的投资价值还是明显的。特别是面对目前市场上一些白马蓝筹股,股价与估值都高高在上的事实,以六大行为代表的银行股堪称是A股市场的避风港。逢低买进六大行股票,中长期的投资回报将是可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