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注册了保险业务,低调成立了保险经纪公司,默默挂列出了保险代理的职位空缺,动作频频欲跨界卖保险的,竟是零售巨头沃尔玛。 “沃尔玛目前在其主要诊所所在地沃尔玛健康中心提供保险信息,并且有一个名为‘医疗保健从这里开始’的教育计划,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保险单。”沃尔玛发言人兰迪·哈格罗夫在声明中如是表示。 这已经不是沃尔玛在医疗健康领域下的第一步棋了,在财报中的数据或许能够佐证沃尔玛布局的正确性。 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沃尔玛美国门店的销售额增长了10%,高于预期的8.6%,其中得益于健康、消费品等的强劲增长。而截至2019年1月发布的年度财报显示,沃尔玛美国地区医疗保健净销售额为357.9亿美元,约占总额的10.8%。 “利润丰厚”是诱因 在美国开设四家沃尔玛健康诊所并提供多样的低成本服务,收购在线药房CareZone的药方管理技术及相关专利,为员工在健康科学和医疗管理等领域提供7个学士学位以及2个专业文凭…… 显然,已经开设遍布全美4700多家零售药店并不是沃尔玛的目标,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让沃尔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参与者,“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医疗保健供应商”正彰显了沃尔玛的野心。 零售企业为何屡次加码医疗健康领域? “医疗健康及保险业务在美国属于利润率更高的行业,沃尔玛正利用自身优势向其他利润丰厚的领域拓展。”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现阶段,零售业受电商的冲击越来越大,而从沃尔玛以往回应电商竞争的经历来看并不是很成功,所以这一举措也是为了维持业务发展的空间。” 沈萌分析称,“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拥有一定的客群数据和现金流,在场地内开展其他服务项目,能够为购物过程增加消费厚度,以较低边际成本扩大营收并提高对会员的粘性。另一方面,通过深挖其客户群的消费潜力、扩大消费族群,可以进一步实现对自身成长空间的拓展。” 在获得保险牌照上,虽然说金融机构或者创新型的金融企业更具有相对的优势和资源,但沃尔玛也有其加分项。 “其一,沃尔玛拥有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强;其二,沃尔玛已经建立了相对较好的口碑和成熟的售后服务;其三,沃尔玛的网上商城和大型店铺未来都可以改造成保险的销售网点;其四,可以通过进一步培训地推人员,在进行日常工作的同时向客户推销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跟记者解释称。 具备“全球化”基因 “看病难,看病贵”是美国医疗健康领域的真实写照。 2019年初,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entersforMedicare&MedicaidServices,CMS)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医疗卫生支出平均每年将增长5.5%,到2027年将达到近6万亿美元,医疗支出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将从2017年的17.9%升至19.4%。 1960年—2021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例 (来源: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服务中心) 2019年11月,美国商务部和人口普查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末,美国总人口3.2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仅为5772万人,覆盖面仅为17.8%。也就是说,美国82.2%的人未被基本医疗保险所覆盖。 在王鹏看来,沃尔玛进军保险业务主要也是应对美国保险率低的问题。“沃尔玛推出所谓‘价格透明的保险’其实是在美国的商业保险领域实现了一次变革。”他认为,“因为变革就是需要把原来的利益体系和价格体系进行重组,以解决美国人保险覆盖率低的问题。” 而沈萌则认为,沃尔玛进军医疗健康与保险业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承担社会保障职能,增加保险服务也会对其零售业务起到促进作用。“一方面,沃尔玛的零售业务可以通过对客群大数据的协同分析整合,进行更好精准营销;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身在低价策略和客户规模上的优势,在医疗健康领域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沈萌如是说。 跨界发展,即需要融合。 沃尔玛想要深入医疗健康领域,也需要融合与促进。 “早期阶段,需要与专业的金融机构合作,包括具体的险种设计和资金使用等,还是需要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其次,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包括在线互联网营销、在线测评等,技术提升则会大大降低成本,能够更好地实现保险价格透明。最后,要有全球化路径。因为沃尔玛是全球企业,具备‘全球化’的基因,把美国市场的优势复制出去,把保险业务也推往全世界。”王鹏对记者分析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远程医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云的目标便是让专家在医疗场所,比如隔离病房、门诊室、手术室、影像室、急救车等现场开展的工作都能在远程顺畅完成且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北京红云融通公司高级副总裁林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抗疫第一线 红云医疗全力以赴 林大鹏告诉记者,红云融通员工一直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第一线,“大概从大年初五开始,我们陆续接到了几家医院的求助。院长们在应对新冠疫情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医院每天都要到隔离病房查房,每次查房都需要多个科室的多名医护人员,被感染风险很大,查房对隔离防护物资需求非常大,医院面临很大压力。” “大年初六早晨,我们组成了一个方案解决的小组,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就把302医院、朝阳医院、301医院等的隔离病房方案实施上线了。方案实施后,每次查房只要一名医生带着一个护士,病房外面各个专科的医生可以非常顺畅地与病人交互,查看各种医疗设备视频信息,高质量完成查房工作。”林大鹏说,“不同医院间的专家也可以互相支援。解放军总医院的专家甚至可以用手机对传染病院的重症患者进行查房和病情指导,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另外,一些大型医疗设备进入不到隔离病房,我们的设备比较轻便,能够与便携式超声等设备进行连接,将检查影像同步给病房外医生及时诊断病情。设备也会把ICU病房各类体征指标数据同步给护士站和专家,减少了医务人员重复进入重症区记录数据时被感染的风险。” 作为中央企业远程医疗平台的技术服务提供商,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红云配合国外的中国企业做了约50多场集中培训和一对一咨询,覆盖了30多个国家的4000多人次。“我们的平台整合了国内优质的专家资源,支持国外中企解决了很多燃眉之急。一方面,在国外疫情爆发时,这些培训能够帮海外员工很好地避险;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得到了温暖感和安全感。”林大鹏说。 “我们也支持巴基斯坦的中国企业做了多场的咨询和远程心理辅导,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巴基斯坦网络环境比较落后,但越不稳定的网络环境,对红云的技术优势发挥就越充分。“红云自主研发多年的核心技术中,有两项叫做网络聚合技术与智能路由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建设比较滞后的国家,甚至能够把3张3G卡信号聚合在一起,在相距万里的互联网上智能构建出一条稳定的传输线路去传输高清影像。 ” 急救和手术也能远程完成 5G发展实现医疗0距离 6月9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相关文件,提出今年北京市将扩大5G网络建设规模,于年底前累计建成5G基站超3万个。“在我们合作的许多大型三甲医院,5G应用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说医疗行业是5G应用的桥头堡。 ”林大鹏说。 5G的普及对远程医疗有着深远影响。“远程手术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远程协作指导的应用更为普遍。而自从5G出现后,远程手术,尤其是远程机器人手术越来越多地得到专家的接受和使用。”林大鹏给记者展示了解放军总医院凌至培主任远程为病人进行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视频资料。“我们跟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合作的远程手术平台现在已经应用到海南301医院和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已经完成了多场次的远程手术了。” “隔离病房、境外企业医疗室、手术室只是红云改造和赋能医疗场所的一小部分。红云的目标是让专家在医疗场所现场开展的工作都能在远程完成且取得更好的效果。”林大鹏踌躇满志,“我们也欢迎巴基斯坦的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一起合作,做一些切合实际的工作。”对于帮助巴基斯坦抗疫,林大鹏建议可以和对方医院合作,通过场所改造和赋能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巴基斯坦本地医疗场所的赋能,国内专家就可以实现设备远程操控等功能,对那边进行支持和辅导。现在我们最南端的设备是在海南某个岛屿上,全国的专家都可以进行远程支持,放到巴基斯坦也是一样,没有距离这方面的概念。” 目前,红云正在跟一些医疗机构推广急救大平台的建设。“将急救车里的检查设备图像和人的操作图像同步到指挥中心,再同步给医院专家,这样对病人专业化的检查及抢救从病人呼叫那一刻就开始了,抢夺金子般的时间,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问及红云接下来的计划,林大鹏提到了令人为之振奋的人工智能产品,并以心脏造影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设备为例为我们做了生动诠释。“阜外医院是心脏医学科非常权威的,我们将阜外医院多年积累的心脏造影影像数据,结合专家们的医学知识和判断路径等,转化为人工智能的产品,现在产品的准确程度基本上可以达到阜外医院的大专家的准确程度。通过认证后,它就可以配合基层的医生进行辅助诊疗。” 医疗资源本应均质化 林大鹏认为,经济发达了并不代表医疗水平也会随之迅速提升, 医疗是一门实践应用学科,专家互相之间要进行大平台多中心海量数据(603138)的临床研究才能出成果。但又不可能把所有的专科的专家都招到一个地方去工作。这样,推进医疗场所赋能和专家远程平台工作的模式就会逐步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无论病情复杂与否,跑大医院就对了,但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未来5到10年,大机构应该做什么,小机构做什么,乡镇机构做什么,分工会更加明确,资源按需分配。(大医院专家)也渴望自己能找到复杂的病例,而红云医疗场所赋能和专家远程平台工作的模式就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让每位医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病人。”( 鞠然)
7月13日消息,据报道,艾柯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称“艾柯医疗”)已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领投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华盖资本跟投。此前,它曾获得过来自博远资本和比邻星创投等的A轮融资。 艾柯医疗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顺义,研发中心位于美国加州,是一家神经介入领域内的全产品线公司,研发生产用于动脉瘤治疗的医疗器械产品,预防和治疗血管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疾病,该产品为Ⅲ类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目前,艾柯医疗已完成了多个产品的创新设计,并取得国家药监局“绿色通道”。 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 (俗称“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已连续20年成为中国患者致死的首要因素,整体死残率超过60%。《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到2030年,全国将有3177万中风病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脑卒中的防控提升为国家战略。 艾柯医疗创始人表示,就中国市场而言,新时代的国产器械不应仅仅是进口产品的简单仿制。无论国产还是进口,中国医生和患者都应使用全球最好的产品,艾柯医疗希望发挥优势,把全球最先进的神经介入器械交到中国医生的手中。 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 (俗称“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已连续20年成为中国患者致死的首要因素,整体死残率超过60%。《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到2030年,全国将有3177万中风病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脑卒中的防控提升为国家战略。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杨云霞表示: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身体健康的重大领域,通过神经介入的方法有希望更高效安全地治疗相当大部分脑血管疾病。艾柯医疗团队研发经验丰富,产品技术特点清晰。 华盖资本医疗基金执行总经理孟楠认为:艾柯医疗位于美国的研发团队具有完整的产品研发经历,首个步入临床阶段的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获得了创新器械资质以及临床医生的高度认可;管理团队具有成熟的渠道拓展能力,产品上市后商业化路径可期,未来将成为神经介入领域真正经受得起考验的头部企业。
7月7日晚间,振德医疗公告称,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将增加9.25亿元-9.55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6010.5万元。其中,2020年上半年振德医疗防疫类防护用品预计实现销售26亿元-27.20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5.66亿元-26.86亿元。 业绩突飞猛进股价也给力,7月8日开盘振德医疗股价封住涨停,截至收盘,还有近2万手买盘挂单。今年以来,振德医疗股价涨幅已经超过4倍。 “公司当前平面口罩日产能达800余万只,包含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儿童口罩在内,KN95口罩日产能达100余万只,防护服与隔离衣日产能合计5万余件。”7月8日上午,记者致电振德医疗投资者公开电话,证券部人士回应称,“目前,公司口罩等防疫产品的订单较为饱满,但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和行业产能竞争增加等因素影响,后续防疫类产品销售是否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已经在公告中向投资者充分提示了风险。” 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在今年年初成了极为稀缺的物资,也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医医疗器械专委会研究中心主任许佳锐向记者表示:“医疗器械企业投资主体正趋于多元化,以往医疗器械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传统的专业投资机构和产业链相关的企业,随着医疗器械领域投资热度不断增长,包括国药、九州通等大型医药企业,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以及美的、格力、海尔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都在跨界进入。” 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远低于医药行业,”许佳锐向记者分析称,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医疗器械”狂潮,然而对于医疗器械这一门槛极高的专业领域,迫切需要一系列的产业大数据用于支撑科学决策,“此外,随着科创板的推进,医疗器械已逐步成为登陆科创板企业数量最多的细分领域之一,未来也将诞生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医疗器械产业大数据机构。” 此外,振德医疗证券部人士还表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防护类产品较往年的增长幅度是非常大的。不仅仅是防疫类产品,我们原有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也是很可观的。这与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市场全渠道优势和与国际客户间的良好合作体系、良好供应链能力和行业口碑是分不开的。” 公告显示,振德医疗2020年上半年实现剔除防疫类防护用品后的销售收入为11.20亿元-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99亿元-4.79亿元,同比增长55%-66%。振德医疗公告称,2020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快速扩张,提高了整体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产品整体毛利率提升。
日前,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泰达医院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签署医疗救援服务协议,同时泰心医院与凯莱英(002821)医药集团签约,启动全面运营天津市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心滨海中心,为促医改、惠民生展开了互联网医疗和立体式生命救援的“双翼”,促进了医药融合,使传统医疗服务得以展翅腾飞。 医联体 患者足不出户享受专家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机构间的协同诊疗,完善互联网医疗流程环节间的联通,泰心医院、泰达医院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医疗联合体。泰心医院借助互联网医联体实施的B+B to C远程医疗模式,患者通过扫描协作医院专属二维码直接“连线”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生工作站,上传病历资料、冠脉造影、心脏超声等动态影像资料后,便可预约泰心专家会诊,足不出区、甚至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今后,3家医院将携手共同打造包括线上咨询、远程探视、智能病房患者服务及教育等多项便民化服务,并将服务延伸至石油平台,推进互联网医联体精准化、个体化、定制化进程。“与泰达医院及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的合作,是医联体矩阵构建的重要环节,也标志着互联网医疗跨区域实施逐步成为常态化。未来,泰心互联网医院将继续沿着医疗健康+互联网的理念整合资源、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医疗的全新生态。”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表示。 立体“120” 开启生命救援新时代 今年5月和6月,泰心医院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联手借助中海油天津公司的支持和中信海直(000099)公司的载体,建立“立体120”救援通道,先后成功抢救两名远在200余公里外的海油平台上的急性心肌梗死工人。两次成功救治案例使各方产生了扩大救援病种和救助范围的共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泰达医院、泰心医院、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的“立体120”多方医疗救援服务合作应运而生。 为确保距离陆地较远、交通方式受限等条件下病患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泰心医院、泰达医院与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实行对天津海油下辖的遍布渤海海域的160余座石油平台上的1.4万名员工全覆盖健康管理和紧急救援。泰心互联网医院的可穿戴设备也将同步发放到石油平台,实时监测海上作业人员生命体征,对员工慢病和健康做数据管理支持。海上石油平台员工一旦突发诸如急性脑血管、心血管疾病或严重外伤等意外,将立即启动立体120直升机转运救援,并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专业特点动态分配急救任务。 刘晓程说:“中海油员工立体救援实践是一个里程碑。待流程与协作机制成熟后,通过社保和商保相结合的支付,通过政府财政和个人的共同承担,有望最终在环渤海经济圈直径400公里范围内进行推广。届时区域内部队、海警、海关、企业、渔业、商船、游船等皆可享受立体式120生命救援服务,开创环渤海经济圈全域立体120的新时代。” 医药融合 赋能新药上市 泰心医院与凯莱英医药集团签约,正式启动全面运营天津市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心滨海中心, 创造性地推动了院企合作新模式。天津市药物临床研究技术创新中心滨海中心占地2500平方米,具备国内最早按国际化标准设计并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的I期病房。它的启动在大幅提升各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同时,提速了新药研发及上市步伐,通过创新平台、技术赋能,有望突破国内医药转化率的瓶颈。 此次合作将市场化运作与公立医院科研力量高效结合,优势互补,将有力助推天津市乃至国内临床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动更多有价值的新药尽早上市。这不仅是天津乃至全国临床研究领域的创举,更是加速中国医药创新历史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新报记者 王祖凌 摄影 通讯员 王岩
近日,国内医疗设备领军企业东软医疗开启了科创板征程,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东软医疗拟募集9.65亿元,用于新一代超高端CT整机与核心部件研发项目、高场磁共振整机与核心部件研发项目、新一代高性能超声产品与部件研发项目等项目。 东软医疗是国内领先的大型医学诊疗设备制造商,主要从事大型医学诊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与服务。目前,公司拥有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及试剂、MDaaS解决方案、设备服务与培训等四大业务线。 公司以CT产品起步,拥有20余年的CT技术积累,创造了CT领域多个“中国自主品牌第一”。1997年,公司创始团队成功研发第一台国产品牌CT;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公司在中国市场的CT销售额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CT的对外出口量亦连续三年位居国产品牌第一名。 自1998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深耕大型医学诊疗设备,经过20多年自主创新与研发,实现了从单一CT产品到完整的医学影像产品系列的发展历程。截至2019年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各类医学诊疗设备历史发机量已达38000余台,公司MRI海外累计发机量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 公司自创立之初就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作为发展的重要战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已销往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阿联酋、埃及、巴西、肯尼亚等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80余个“一带一路”合作国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公司生产的CT、车载CT、方舱CT、移动DR等产品为全国各地紧急提供筛查诊疗支持,并向武汉雷神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捐赠两台套128层高端CT及软件系统。2020年1月至3月,向国内各地累计发机220余台,对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在驰援国内同时,公司积极参与全球防疫,向巴西、哥伦比亚等十余个国家发运CT、DR等产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影响,国内外市场对于口罩手套、医护设备、测温仪器等防疫产品需求的激增,带动了不少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的暴涨。 不过,有券商资深人士在接受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趋于稳定,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能否持续具有不确定性,相较而言,内生性拉动的业绩增厚更为值得关注。 7月7日晚间,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喜公告,均披露受益于防疫产品的销售增长。 振德医疗(603301)于7月7日晚披露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加9.25亿元到9.55亿元;公司上年同期净利润6010.5万元。 谈及业绩大增的原因,振德医疗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防疫类防护用品(主要为口罩、防护服、隔离衣产品)销售大幅度增加,2020年上半年防疫类防护用品实现销售26亿元到27.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5.66亿元到26.86亿元。 此外,今年上半年,振德医疗的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快速扩张,提高了整体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剔除防疫类防护用品后的销售收入为11.20亿元到12亿元,同比增长55%到66%。 无独有偶,阳普医疗(300030)也在7日晚间披露了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为盈利1.13亿元至1.18亿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90%~620%。报告期内,样本保存液、口罩、拭子、全自动生物安全脱盖机等疫情相关产品的销售金额比上年同期预计增加约2亿元。 不过,疫情也给阳普医疗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公司表示,受疫情影响,医院门诊就诊人数下降,公司真空采血系统销售收入比上期同期预计减少0.46亿元。 华仁药业(300110)今日晚间披露了业绩预告也显示,公司预计2020年半年度净利润为盈利3200万至3800万元,同比增长146.81%至193.09%。报告期内,公司口罩业务贡献了部分利润,弥补了因疫情影响、输液销量下降对业绩的影响。 华仁药业表示,疫情期间,面对医疗防护物资严重短缺的局面,公司在目前的净化厂房中改建医用口罩生产线,生产医用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短期内实现了口罩产品从项目立项到规模化生产、销售。目前,公司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分别取得了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用口罩已出口至部分国家,助力海外疫情防控。 也有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预计上半年业绩超预期。鱼跃医疗(002223)7月7日晚间公告,上修半年度业绩预期。修正后公司预盈10.67亿元~11.2亿元,同比增长100%~110%。 鱼跃医疗表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大量海内外抗疫类产品订单的交付工作,其中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红外额温枪、血氧仪等检测类与消毒感控类疫情防控产品出货量增幅较大。自二季度以来,公司常规市场销售趋势修复良好,其中血压检测类、血糖类等主要产品线上销售已超去年同期水平。 在预计上半年业绩大增的同时,一些上市公司提示了未来业绩增长是否持续的风险。 振德医疗在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主要原因系受疫情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展、市场防疫类防护用品产品产能和竞争增加,未来公司防疫类防护用品产品销售是否继续保持大幅度增长存在一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