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一帆高瓴资本的张磊曾表示会坚定的看好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并会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深耕不辍。在他的眼中,这是在不确定的时代所坚守的确定性。 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形下,高瓴正在加重大健康产业的砝码,运用其能力加速全球医疗资源的联接。 8月6日-8月10日,高瓴资本、Mayo Clinic、惠每医疗集团联合主办的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 Mayo Clinic 中国医疗峰会已邀请到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Mayo Clinic 国际部总裁G. Anton Decker等十多位中外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专家、院士;以及来自抗疫一线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专家学者,将围绕全球新冠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研发进展、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精准治疗、心血管介入器械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罕见病创新药物研发等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最前沿的方向,最新锐的创新成就展开对话与交流。 据高瓴方面人士透露,高瓴资本和Mayo Clinic及惠每医疗已经成功联合举办三届的Mayo Clinic中国医疗峰会,一直都是立足全球视野、促进顶级医疗资源流动与融合的行业盛会。今年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的同时召开,也意味着原有峰会的全方位升级和扩容,整个峰会将为期一周时间,将更关注前沿领域的产业化落地。 新冠肺炎疫情下,此次峰会是高瓴资本、Mayo Clinic、惠每医疗克服了全球与会者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建立起的一个国际化大型线上交流平台。 高瓴方面人士表示,作为会议的永久性IP,“HCare”寓意:高瓴将汇聚平台的力量、发挥资本的优势,赋能医健产业生态,关注健康领域每一个科学家、医生、患者、创业者的梦想、需求、向往,关注全球健康产业的生态繁荣,万物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资本多年来坚持投资布局医疗健康领域。有数据显示,高瓴资本在全球医疗健康产业累计投资160余家企业,国内企业超100家,海外企业超60家,几乎囊括医疗行业所有细分领域。 从高瓴对于医药行业的实际投资与布局来看,其覆盖范围主要包含了创新药与研发外包、专利医院、医疗服务、医疗影像与信息化等方向。 在创新药领域已经分别投资了PD-1的四大龙头:百济神州、恒瑞医药(600276)、信达制药、君实生物,作为药物研发辅助的CRO/CDMO行业可视为高瓴在创新药PD1的承接与配套布局,在此细分行业的投资高度契合了其持有行业内头部企业的策略与打法,在“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方达控股”后布局“凯莱英(002821)”,是继PD1后再次实现了对于中国CRO/CDMO领域头部企业全覆盖。
彻底剥离原来的零售业务,专注于大健康主业后的国际医学,正加快发展步伐。 7月5日晚间,国际医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10亿元。“本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中部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以满足公司流动资金需求,从而提高公司的总体竞争力。”国际医学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当前,随着居民收入增长、老龄化加剧、全民健康意识加强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医疗健康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西安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业迎来大机遇 “当下,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迎来广阔投资空间。”单元庄对记者表示,健康产业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当前,医疗服务中如看病贵、挂号难等各种问题众多,人们迫切希望得到更多的服务项目和更好的服务体验,催生出人们对医疗服务更多元化的需求,同时也酝酿了新的投资机遇。 根据《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6.5万亿元,占GDP百分比为6.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 在众多利好政策的激励、推动下,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加速了传统医疗行业与这些新兴技术的融合,不断的激发和推动着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 面对医疗行业新局面,国家各级政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更多利长远、惠民众的政策陆续出台,明确了支持优质社会办医扩容,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民营医院跨区域办医,向基层延伸,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科医疗、专科医疗、中医药、第三方医技服务、康复、护理等机构,与公立医院协同发展。 加速主业发展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国际医学以“佑护无法衡量的价值”为宗旨,秉承“创国际先进医疗,为百姓健康服务”的发展理念,依托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发力健康产业,持续推进打造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的健康管理集团,国际医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记者了解,国际医学以大健康医疗服务和现代医学技术转化应用为主业,在学科建设、临床科研、人才引进、医疗服务、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提升,并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理念和优秀人才,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经实现了旗下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高新医院、商洛医院“三大医疗服务院区”的发展布局,搭建起了跨区域、辐射中国中西部的医疗服务连锁网络,形成了中国综合医疗行业改革发展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公司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医疗服务主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医疗服务平台,积极扩大医疗服务规模,打通大健康产业链条,促进内生增长,推进外延扩张,增强核心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进一步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需求,国际医学近年来积极扩大医疗服务规模,推进公司现有医院的高效运营管理和新医疗项目的筹备运营,在此过程中所需的建设、营运资金主要通过自身积累及向银行借款的方式解决,财务结构具备优化的空间,通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补充营运流动资金,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司因医疗主业快速发展而产生的营运流动资金需求,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公司总体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对象为陕西世纪新元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世纪新元”),为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发行前陕西世纪新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28.53%的股份,通过斥资10亿元参与此次认购,陕西世纪新元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有望一举突破30%,达到38.10%。控股股东此次认购既是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一次重大支持,也将极大巩固自身的控股权,更代表了对国际医学未来发展的信心。
6月30日,望海康信“DRG精益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发布,助力医院构建DRG精益管理体系,帮助医院事前测算管理标准、事中进行过程管理与引导、事后精准核算与合理评价,不断持续循环改善,从而实现医院精益管理升级。 6月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细分组方案(1.0版)的通知》,标志着国家医保CHS-DRG落地前的分组方案准备宣告完成。 《通知》还要求,30个试点城市需在8月31日前向DRG付费国家试点技术指导组提交评估报告,并在同意后开展模拟运行阶段的工作。这意味着谈论多时的DRG付费试点即将正式进入实施。 望海康信创始人、CEO段成卉表示,DRG改革使医院不仅要关心医疗救治,还要关心成本,关心有限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这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建立基于DRG的运营管理新模式。DRG本质上是支付工具,也是大数据的支撑工具,其标准化是一切的基础。因此,CHS-DRG分组标准的发布是DRG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也将推进DRG改革进程。 据天眼查显示,东软集团为望海康信第一大股东,持股33.32%。此外,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分别持股20.98%、14.97%,分列第二、三大股东。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俞卫表示,随着支付方式改革的不断扩大,医院内部科室管理方式、考核指标、医院发展战略和财务运营策略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DRG趋势下,医院将不仅仅要关注医疗效率,还要关注运营效率,以DRG为管理标尺,“成本+绩效+医保支付结算+专科专病”将产生聚势合力,在新的支付形势下对医院管理赋予新意义。
虽然身处高毛利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但“刀口谋生”也带来巨大的风险,任何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放大为巨大的安全事故,进而带来一系列责任索赔。不仅如此,在外资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下,康基医疗去年市场份额仅占2.7%,仍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能否打破外资垄断格局将决定康基医疗未来成长空间的大小。 2020年6月29日,国内主流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之一康基医疗(9997.HK)于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首日股价收报27.60港元,较发行价(13.88港元)上升约98.85%。公司此次发行2.25亿新股,募资超31亿港元,招股期间获超购逾305倍。 招股书透露,此次募资主要用于:提升产能及加强制造能力,为研发活动提供资金,投资销售及营销活动,为潜在战略投资及收购提供资金,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虽然身处高毛利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但“刀口谋生”也带来巨大的风险,任何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放大为巨大的安全事故,进而带来一系列责任索赔。不仅如此,在外资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环境下,康基医疗去年市场份额仅占2.7%,仍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能否打破外资垄断格局将决定康基医疗未来成长空间的大小。 毛利率超80%,疫情阻断业绩上行 据招股书披露的业绩,2017年至2019年,康基医疗的业绩在走上坡路。 2017年,康基医疗实现营收2.48亿元;2018年,康基医疗营收达到3.54亿元;2019年,康基医疗营收为5.03亿元。相应的,年内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为1.38亿元、2.24亿元、3.27亿元。 分产品来看,以2019年为例,销售一次性产品是其主要营收业务。其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占比49.9%,实现收入2.51亿元;高分子结扎夹占比28.1%,实现收入1.42亿元;一次性电凝钳占比6.5%,实现收入3250.1万元;其他一次性产品占比1.6%,实现收入821.3万元。重复性产品是其次要营收业务,实现收入6971.7万元,占比13.8%。 招股书解释:一次性产品销售收入于2017年至2019年按47.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是收入整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次性产品中,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和高分子结扎夹的销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经销商平均销量增长、中国MISIA市场增长及该等产品的需求增长导致。 医疗器械是个高毛利行业。三年间,康基医疗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0.7% 81.8% 84.1%。其中,一次性产品毛利率为87.2%,重复性产品毛利率为64.5%,综合毛利率达84.1%。 同时,据招股书还披露了康基医疗202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状况。 因疫情影响,该公司未经审核收入约为6110万元,同比减少约31.4%;未经审核毛利约为5070万元,同比减少约31.0%;毛利率约为83.0%,同比略增0.5%。 据悉,康基医疗已于2020年2月18日正式复工、复产,且2020年4月的销售额已回升到历史水平。 灼识咨询预计:由于市场需求强劲,2020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总量将高于2019年,这或许将对康基医疗今年业绩有益。 “刀口谋生”风险高,制度变革加剧竞争 在业绩一片向好的趋势下,康基医疗面临的一些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有众多在研产品的康基医疗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研发过程出现延迟或失败,而且康基医疗的产品主要用于性命攸关的外科手术之中,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其面临的赔偿责任也是极大的。 资料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康基医疗有九种管线产品,全部为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的临床试验阶段可能花费高昂且跨度一般为一至两年,甚至更长。在这种情况下,康基医疗方面也认为,临床试验很容易出现延迟或失败,公司可能面临将人力、物力集中在最终不会成功的管线产品或其他潜在技上,导致该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因此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作为国内主流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康基医疗可谓刀口上谋生,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面临客户对康基医疗产品的需求减少、声誉受损、临床试验参与者退出、相关诉讼的辩护成本、分散管理层的时间及康基医疗的资源、给予试验参与者或患者巨额金钱补偿、产品召回及退市、营销或推广受限、收入亏损等多种困境。 更重要的是,2007年,中国开始采用集中采购制度,以通过省级团体采购来监管医疗器械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康基医疗参与公开招标程序,以获得向特定区域内的公立医院和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售康基医疗产品的权利。 但由于MISIA行业竞争激烈且高度分散,康基医疗大部分产品线面临国内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及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及品牌知名度的竞争。康基医疗可能无法在公开招标程序中成功中标,且竞争对手更低的投标价格及该等竞争对手提供的批量折扣及╱或更低的出厂价格可能会削弱康基医疗于公开招标程序中的地位,进而对康基医疗的销售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潜力巨大,外资强敌垄断 当然,市场给康基医疗带来高风险的同时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微创外科手术在中国的渗透率仍显著不足,这就意味着,未来,随着微创外科手术在中国的渗透,与之配套的微创器械行业及市场也会迎来更大的增长机会。 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每百万人口接受微创外科手术的数量为8514台,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仅有38.1%;而美国则分別为1.69万台和80.1%。研究机构预测:到2024年,中国每百万人口接受微创外科手术的数量及微创外科手术的渗透率将分别增至1.82万台及49.0%。相应地,中国的MISIA市场规模2024年有望达到408亿元,自2019年起年复合增长率为17.2%。 同样,在康基医疗获得305倍超额认购的背后,投资者最看重的是什么?一位投资人想蓝鲸财经记者解释:“虽然目前中国的MISIA市场仍是由强生、美敦力等国外企业垄断,但未来,随着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中国微创外科医疗器械与配件市场未来一定会实现国产替代。而康基是目前最畅销的国产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套耗材品牌。” 但目前看,康基医疗市场地位还很弱,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销售收入统计,2019年,虽然康基医疗的销售额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厂商(包括国际和国内厂商)中排名第四,但其市场份额仅为2.7%。 面对在器械方面更有优势的外国企业,中国企业遇到了难题,CIC灼识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给出了建议:“中国企业要明确主要发展方向,提高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攻关,多收集医生反馈,专门针对中国医生的手术操作习惯进行定制化的设计。” 同时,王文华也预测了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和配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一次性产品的覆盖率会逐渐提高,同时国产替代的进程会进一步推进,器械与配件的价格进一步降低。” 面对激烈的竞争,康基医疗也给出了未来布局策略:将继续通过加大销售及营销力度以及商业化新产品来增加产品销售,进一步增强研发能力并扩大产品管线,扩大产能以支撑未来增长,通过增加产品注册及拓宽海外销售渠道来扩大全球足迹,及选择性地进行战略投资及收购。 (fuxiaoya@lanjinger.com)
今日港股市场再全线下挫,恒指高开低走截至上午收盘报24311.64点,跌0.97%。金融、地产板块普遍下跌。 在一片哀嚎中,医疗股逆势录得大涨。其中,康基医疗、海吉亚医疗及莲和医疗分别涨98.49%及40.54%,涨幅排全部港股前列。康基医疗及海吉亚医疗均是今日首日上市。 (图源:富途证券) 康基医疗及海吉亚医疗上市首日录得大涨,背后有什么原因呢?医疗股又是凭什么在港股市场走出不一样的风景呢? 赛道+行业地位决定能否获市场看好 首先来看康基医疗。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据着灼识咨询统计,按销售收入计算,公司销售收入在国内MISIA市场排第一,在全球所有厂商中排第四,所占市场份额为2.7%。 而从所属赛道来看,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套耗材为微创外科手术使用的主要医疗器械,2015年至2019年,其销售收入从96亿元增加至18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7.8%。 据CIC预测,2019年至2024年,MISIA销售将达到40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7.2%。 康基医疗从2017年至2019年的溢利分别为1.38亿、2.23亿、3.26亿元人民币。公司在香港共发售1.127亿股,香港公开发售获989.22倍认购。 总体而言,康基医疗所在是一条具有充分成长空间的赛道,且公司在细分领域一定优势。 今日上市首日,康基医疗即高开超过86%,盘中一度涨超94%,尾盘股价持续拉升。截至收盘,公司股价报27.6港元,涨98.85%,最新市值346亿港元,对应滚动市盈率为146. 8X。 (图源:富途证券 ) 对于具充分成长空间的细分赛道行业龙头,港股市场似乎不吝啬给出高估值。 海吉亚医疗情况相似,同样是细分医疗领域的龙头公司。按2019年放疗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及旗下医院及合作伙伴的放疗中心所装置的放疗设备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的肿瘤医疗集团。 所处赛道方面,2015年至2019年,中国癌症病发宗数由约400万人增至约440万人,为全球最高。且预期2025年将增至约510万人。过往三年间,公司总收益分别为5.96亿、7.66亿和10.85亿元,增长较快。 发售期间,其香港公开发售获得608.56倍认购,国际发售股份获认购约25倍。 今日首日上市,海吉亚医疗同样高开逾23%,随后涨幅不断扩大,至收盘报26港元,涨40.54%,对应滚动市盈率342X。 (图源:富途证券) 近两年上市医疗器械股普遍获看好 其实不止今日上市的两只医疗器械股,近两年港股市场上市的其他医疗器械股除华检医疗首日上市收平外,其余个股上市当日均录上涨。上市至今,只有德视佳及华检医疗累计录跌。其余医疗器械股除锦欣生殖外,均录得100%以上涨幅。 (图源:阿斯达克财经) 如果将保荐机构也计算入内的话,过去两年八家医疗器械服务上市公司中, 摩根士丹利占三席,高盛占二、中银国际占二,交银国际占一。其中,只有中银国际保荐的两家公司(德视佳及华检医疗)股价累计录跌。 就其中上市至今累计涨幅为122%的沛嘉医疗为例,公司专注研发高端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是中国市场仅有四家拥有处于临床试验或更后期阶段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产品国内参与者之一。就商业化产品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研产品数量而言,公司在中国经导管瓣膜医疗器械市场排名第三。 但公司在2018年甚至还未能产生收益,期内还亏损8287.60万元;2019年方实现收益1869万元,扣减收益成本及经营费用之后,同期还是亏损5.3亿元。 故而言之,若个股所处赛道有较高的确定性,即使目前还未能产生盈利并无关系,港股市场依然会不吝啬地压注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其实不只是刚上市的新股/次新股,整个港股市场板块今年表现极度分化,涨幅较大除了半导体板块之外,医疗保健设备、医疗保健业、药品及生物科技等涨幅排前的板块均属医药大类。 (图源:同花顺iFinD) "吃药看病"作为正常人刚性需求,几乎不会受到物价、宏观经济大环境下行太大影响。在现今各种不明朗因素萦绕的情况下,市场更偏好选择"确定性",在不确定中高度确定、能穿越牛熊的医药板块因此普遍受看好。 按个股来看,市值靠前的医疗个股年内涨幅普遍较大。理由如上文分析,市值高的个股在行内一般而言优势更大,未来业绩确定性更高,自然引来市场集中关注。在此逻辑下,个股的估值会较高,但在追求"确定性"的大逻辑下,个股即使估值较高,可能仍有上行的空间。 (图源:同花顺iFinD) 因此,后市对于港股医疗股,无论是新股/次新股,还是已上市多年的医疗股,在当前不明朗因素较多的前提下,即使个股估值较高,细分领域的龙头个股放到市场上可能仍会有较多的"肉"食。
港股开盘,恒指开涨0.32%;康希诺生物开涨约4%,此前公布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新股海吉亚医疗首日开涨23.24%,报22.8港元,发行价18.5港元/股;另一新股康基医疗首日开涨86.6%,报25.9港元,发行价13.88港元/股;六福集团开涨2.03%,2019年营收同比下滑29%。 【财经新闻】 今日两只新股上市,海吉亚医疗、康基医疗暗盘集体暴涨。今日开盘,海吉亚医疗高开23.24%,报22.8港元;康基医疗高开86.6%,报25.9港元。内地微创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平台康基医疗(09997)公布招股结果,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988.22倍,一手中签率9.0%,认购90手稳夺一手,每股发售价为13.88元,为招股价范围上限。 福森药业(01652-HK)公布,于2020年6月26日回购37.9万股,占发行前已发行股份0.0482%,每股回购价介乎3.29港元至3.32港元,涉资125.653万港元。 三生制药(01530-HK)公布,根据于本周三(24日)于中国证监会网站刊发的注册结果公告,于科创板的建议A股上市注册已根据法律程序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三生国健及于科创板建议A股上市有关的承销商将与上交所进一步讨论及确认三生国健的上市时间表,并相应刊发相关上市文件。公司将遵守上市规则项下的适用规定及适时根据上市规则另行刊发公告。 6月29日消息,康希诺生物:本公司欣然宣布,本公司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已于2020年6月25日获得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颁发的军队特需药品批件,有效期一年。
近日,西安康拓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拓医疗”)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康拓医疗是一家专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应用于神经外科颅骨修补固定和心胸外科胸骨固定领域。康拓医疗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451万股,拟募集资金5.23亿元,用于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业与研发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细分领域龙头康拓医疗于2005年3月成立,成立之初公司着眼于III类植入器械的研究与开发。经过15年发展,目前公司共拥有青松康业、HEALTHLEADER、TIOGA三家全资子公司及BIOPLATE一家控股子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目前已取得12个III类植入医疗器械注册证,涉及多个细分领域的首创产品,在PEEK材料颅骨修补和固定产品领域占据国内第一大市场份额,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能够围绕患者需求提供神经外科颅骨修补固定多样化解决方案的企业。产品线方面,公司产品分为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钛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及其他产品。招股书显示,康拓医疗以神经外科植入耗材为核心产品,形成了颅骨修补和颅骨固定两大产品系统,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于颅骨修补固定产品。2017年至2019年,颅骨修补固定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77%、95.52%和94.77%,占比较高,产品集中,其他产品占比相对较小。报告期,康拓医疗营收分别为7248.7万元、1.09亿元、1.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05.95万元、2215.24万元、5193.27万元,增速较快。其中,PEEK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分别为24.28%、34.71%和44.66%,占比提升明显;钛材料神经外科产品占比分别为70.49%、60.81%和50.11%。市场空间大作为医疗植入材料生产企业,公司重视创新和研发,持续专注于产品创新和工艺提升,成功实现了多个原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自2008年取得钛材料颅骨修补固定产品相关注册证后,公司相继开发了3D打印试模、钛网板蚀刻法加工等工艺,不断提升钛修补固定产品的性能。康拓医疗于2015年取得国产PEEK骨板注册证,为国内首家取得该资质的企业。2018年,其PEEK颅骨修补产品占据国内75%的市场份额,实现进口替代。目前,公司正在开展多个在研项目。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1056.14万元,费用率为7.15%,居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前列。evaluateMedTech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神经外科医疗器械销售额达8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2%,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158亿美元,2017年-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9.1%,是医疗器械预测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需使用颅骨修补板对颅骨缺损进行修补重建的手术约4.1万例。其中,钛材料产品占据约93%的市场份额,PEEK材料产品渗透率目前较低。公司表示,作为一种新型植入材料,PEEK用于颅骨修补固定在个性化匹配、医学影像兼容、物理机械性能、舒适性等方面性能均全面优于钛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过80%。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目前尚在普及期,且价格高于钛材料产品,在国内颅骨修补领域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们医疗观念的改变以及PEEK的优异性能在医生和患者中进一步推广,预计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渗透率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康拓医疗近三年业务经营数据看,PEEK产品线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长,而钛材料产品线占比逐年下降。扩充产品线康拓医疗表示,神经外科在我国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公司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41.23%。其中,PEEK颅骨修补固定产品相比钛材料同类产品具有显著优势,目前临床普及率低,未来增长空间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康拓医疗PEEK产线的产能已经饱和。报告期内,PEEK颅骨修补产品产量分别为593片、1320片、1921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1.54%、109.00%、108.78%;PEEK颅骨固定产品的产量分别为1.42万件、2.82万件、4.95万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2.54%、91.50%、100.29%。从目前情况看,康拓医疗抢占市场过程中,募资扩产将成为重要一环。公司表示,通过募投项目建设,继续保持公司在国内神经外科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公司同时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开展人工硬脑膜、一次性脑科引流装置、抗菌涂层引流导管等多个在研项目,有望进一步扩充细分领域的产品线。打造齐全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服务终端科室、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各产品线之间可以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