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敏 1月6日,以“保险新基建 数字新生态”为主题的众安保险(以下简称“众安”)第三届开放日活动在上海举行。 《投资快报》记者现场采访获悉,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由于继续坚守“保险+科技”双引擎战略,推进科技与保险全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在会上晒出这样一份成绩单: 2020年前11月,众安服务达5亿用户,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4.3%至146.9亿元;累计保费规模达520亿元。与此同时,科技驱动降本增效卓有成效: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上升418.8%,综合成本率下降4.8%。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563.8%,偿付能力非常充足; 在资本市场上,众安首次公开发行了10亿美元的境外票据,是2020年全球保险科技行业最大的融资;在大健康生态,2020年上半年总保费同比增长115.6%;升级尊享e生2020和门急诊版,2020年前三季度百万医疗险在保保单数1226万;在国际板块,众安银行、众安人寿正式于香港开业,其中众安银行运营仅100天就吸收存款超27亿港币。截至去年9月,用户数超18万;与Grab合作拓展至印度尼西亚,助力其生态累计服务保单超1200万张。 过去一年,存量市场、数字经济、新基建、大健康等成为热词,这其中蕴含有机遇,也有挑战。 从保险行业来看,一方面保险消费需求向线上迁移,其需求结构发生优化,同时,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主旋律。另一方面,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切换到存量博弈时代,这也是后疫情时代,保险行业要翻越的山丘。 在开放日现场,姜兴列出了众安保险的解题答案――数以致“用”,合以致远。 数以致“用”,这是众安保险科技驱动保险创新的原点,即围绕“以用户为中心”这一不变的内核,来应对外部的变化。在存量竞争时代,所有的竞争都要回归用户价值,深耕用户成为必修课。 这从众安保险的践行中可窥。首先,以数字为驱动,关注用户旅程、优化用户体验,促进保险品牌力的提升。众安自主研发的智能营销系统拥有超2000个用户标签,与生态伙伴无缝对接,能够让获客成本降低30%,投放效率提升50%,运营效率提升80%。 自有平台建设不断创增长新高:众安保险APP平均月活用户5年增幅超7倍,达242.9万人,行业领先;抖音、快手粉丝量及粉丝增速均达全行业第一;通过用户运营闭环的构建和智能算法推荐,全场景平台用户留存率提升了19%,助力保费提升了122%。 用户服务方面,推出全新智能客服,已覆盖公司62%服务场景、智能IVR导航率达97%、促进服务效能提升108%;启动“首席客服官”及红蓝草莓评选活动,对内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积极推动以用户体验至上的企业文化。 其次,在保险数字化增长的探索上,众安坚持回归用户价值,释放保险的创新力。 姜兴认为:“唯有创新才可以在存量中挖掘新的增量,而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才是关键。” 以大健康生态和生活消费生态为例,国民医保尊享系列迄今已完成19次迭代升级,从标准体到慢病体,逐渐覆盖更多人群和家庭。并通过智能算法引导,截至2020上半年,过去12个月尊享用户在自有平台的加购率达到11%。 医管家连接了900家三甲医院超2000名专业医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闭环。与支付宝合作无忧保、全家保家财意外综合保障产品,已服务近100万家庭;正式推出宠物险,产品可实现100%在线投保理赔,并合作全国超7000家知名宠物医院。 相关链接 年增40% 2025年百万医疗险保费或超2000亿元 1月6日,艾瑞咨询与众安保险联合发布《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预测百万医疗险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25%-40%的增速,到2025年,全市场保费规模将达到2010亿元。 百万医疗险是一种保额较高、保费较低的中端商业医疗保险,填补了基本医保和高端医疗险之间的空缺,能有效改善我国医疗保险覆盖广而不深的局面。2019年我国居民就医支出中,个人自付比重高达44.3%,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而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也仅占5.6%,居民多样化医疗保障需求尚未得到满足。2020年1月,银保监会印发文件,提出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 《白皮书》推算,当前百万医疗险产品的行业均价约为540元,主力用户客群集中在30岁-45岁的年龄段。这一群体保单价格相对低,赔付出险几率也相对较低,属于健康险险种目标客群中的优质群体。不过,随着大量竞争者的涌入,百万医疗险产品竞争触及阶段性同质化瓶颈,利润率下行压力有所增加。 《白皮书》认为,持续增长的诉求和利润的承压正倒逼行业转型,通过技术升级抬高行业天花板、建立竞争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百万医疗险产业链条上各方参与者的共识。只有能够把控渠道成本、持续优化产品的技术驱动型保险公司,才能实现长期盈利增长。
12月14日,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下称"国促会数科委")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了《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100》,通过分析专利呈现过去3年间AI技术的发展情况与趋势。榜单显示,位列前3的企业分别是三星、IBM和平安集团。其中,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专利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国促会数科委表示,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近3年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究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每年在AI领域申请了大量专利。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制造、汽车、医疗等传统行业,为我国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 2017年12月,为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工信部发布《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了我国AI领域的加速发展。 榜单显示,过去三年,我国AI专利申请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2017年底的32.48万件增加至2020年11月底的66.77万件。从技术分布来看,计算机视觉与图像识别技术是我国申请的AI专利最集中的领域,每年申请的专利占比均超过40%,并持续上升,2020年这一比例已突破50%。从行业分布来看,2020年与医疗相关的AI专利占比最高,达到6.6%,远高于汽车、制造、金融等板块。智慧医疗有望成为发展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平安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积极投入科技研发,深化"金融+生态"战略,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8大研究院和57个实验室。平安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654项,累计达28,037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6,908项。其中,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数字医疗科技专利申请位居全球第二位。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荣获大奖。 榜单指出,平安在2020年1月至11月期间公开了超过3100件AI专利,涵盖金融、医疗、零售、支付、教育、法律等近20个板块。其中,金融、医疗和零售是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板块,专利数量分别为233件、207件和166件。 平安将领先科技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及智慧城市等领域,全面支撑"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等生态圈建设。在金融板块,2020年上半年,AI驱动产品销售规模达1763亿元,同比增长104%。平安打造的智能机器人已覆盖超2000个场景,平安产险运用AI机器人将保单服务线上化率提升至99.3%、无纸化率达99.8%。寿险方面,平安在业内首创智能拜访助手,"AI会客厅"2020上半年累计使用772万人次。AI零售银行方面,上半年平安近90%的信用卡通过AI自动审批,智能客服占比达到88.5%。 在医疗健康板块,平安好医生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安智慧医疗已覆盖超1.7万家医疗机构,提供包括一体化监管、智能疾病预测、智能影像筛查、辅助诊疗工具AskBob等全方位服务,自主研发的AI辅助诊疗系统获得全球最大的家庭医生组织WONCA的最高级别认证。 国促会数科委表示,平安集团不仅是一家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同时还是一家先进的科技公司。在近几年,平安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赋能,打造其核心竞争力,为其5.60亿互联网用户提供金融、医疗、汽车和房产等服务,是一家多元化、综合化服务平台。 除中国平安外,榜单中前10强的企业分别是:三星(12786件)、IBM(9874件)、平安集团(9255件)、腾讯(9022件)、百度(8000件)、谷歌google(7401件)、微软Microsoft(7226件)、英特尔Intel(5725件)、OPPO(5723件)、国家电网(5608件)。
据港交所披露,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朝聚眼科医疗”)已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和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在民营眼科医院中,按2019年的收入总额计,朝聚眼科医疗在内蒙古排名第一、在华北地区排名第二;按2019年的临床眼科收入计,在内地排名第五。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月至9月,公司收入分别为6.33亿元、7.15亿元、5.97亿元,净利分别为2920万元、7080万元、1.024亿元。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此次发行前,弘晖资本创始人王晖通过控股厦门朝翕及Light Medical Limited持股14.29%,兰馨亚洲持股12.24%,弘晖资本、兰馨亚洲分别为公司第二、三大股东。此外,阳光融汇医疗基金持股6.63%。 据了解,朝聚眼科医疗经营网络分布在内地5省(市),由17家眼科医院及23家视光中心所组成。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眼科服务和基础眼科服务。消费眼科服务包括屈光矫正、近视防控以及提供视光产品及服务;基础眼科服务包括公共医疗保险计划可能涵盖的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眼底疾病、眼表疾病、眼眶疾病及小儿眼病等多种常见眼科疾病治疗。 在营收来源方面,朝聚眼科医疗与爱尔眼科类似,即屈光、白内障及视光业务为三大营收支柱。公司表示,未来的策略包括提升浙江省等重点区域的市场地位,发展特色眼科医院;抓住消费眼科市场机遇,打造领先的消费眼科品牌。
1月3日,“心梗有多可怕”这一话题登上知名社交平台的热搜。近亿阅读量的背后折射出年轻人对心梗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的担忧。 心脑血管疾病正成为中国的高发疾病及主要公共健康关注。庞大的市场下,企业也在加速对这一领域的布局。2020年12月31日,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麦迪卫康在港公开招股,招股截止日为2021年1月8日,预计于2021年1月19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麦迪卫康早在2016年9月曾于新三板挂牌,2019年2月摘牌后,分别于当年10月和2020年5月两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但均因资料失效等原因导致申请失败。2020年11月16日,麦迪卫康三度递交申请,终于成功通过上市聆讯。 据招股书介绍,麦迪卫康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其业务布局主要有三大板块,分别是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互联网医院以及CRO服务。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上半年,CRO服务及互联网医院业务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仅为2.1%,因此在业务上公司仍以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为主。招股书显示,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高达97.9% 如何理解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据招股书介绍,该项服务是为了通过缩窄医疗行业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医生、患者、医药公司、医学组织及医院)之间的差距,来提高医疗行业的效率、优化医疗行业及提高医疗服务可获得性。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包含广泛的服务,主要包括医学会议服务、患者教育及自测服务以及营销战略和谘询服务。 而在医学会议服务这一领域,招股书显示,以2019年收入计,麦迪卫康的医学会议服务所获得的营业收入为2.82亿元,占据4.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需要注意的是,该行业前五大参与者加起来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仅有6.7%。 这让医学会议服务变成麦迪卫康主要的核心业务和主要营收来源。2017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麦迪卫康医学会议服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3%、58%及66.1%及54.2%,公司超五成营收来自于医学会议服务。 此外,麦迪卫康的业绩也在稳定增长。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麦迪卫康营业收入分别为2.59亿元、2.99亿元和4.2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8.5%;毛利分别为7137.4万元、8459.6万元及9486.8万元。 企业发展背后也离不开行业的大发展。相关调查显示,按收入计,中国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行业由2015年的357亿元大幅增至2019年的5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3%。预期中国综合医疗营销解决方案行业收入会自2019年进一步增至2024年的8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9%。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麦迪卫康的净利润却在逐年下降。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21.6万元、3967.7万元及2208.7万元。与此同时,由于2020年疫情原因,也影响到了麦迪卫康的医学会议服务。2020年上半年,麦迪卫康实现营收1.3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2亿元下降14.20%;年内溢利为-401万元,公司出现亏损。 有业内人士认为麦迪卫康扎根的心脑血管疾病细分赛道具有龙头稀缺性,但未来公司还需要同时发力另外两项重要业务。即互联网医疗及CRO服务。
财经网产经讯 联影医疗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张强将接任薛敏担任联影医疗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另据业内消息称,联影医疗目前已正式启动科创板上市流程,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601995)联合担任辅导机构。 据悉,联影医疗是一家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医疗机构提供涵盖影像诊断设备、放疗设备、服务培训、医疗IT的全方位医疗解决方案,以及影像诊断所需的医疗产品。
12月31日,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下称“国促会数科委”)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2018-2020年全球数字医疗专利TOP100》,2018-2020年间,全球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中国(2.31万件)、美国(0.91万件)和日本(0.27万件),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平安集团(1074件)、飞利浦(1021件)、强生公司(535件),平安集团以1074件专利位居全球第一。此前,国促会数科委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的《2018-2020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100》中,平安集团凭借9255件专利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国促会数科委表示,相较美国,我国在数字医疗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如今,能够取得如此成果,离不开医疗机构和医疗科技公司的努力,同时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行业巨头跨界入局,为数字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自2018年国务院发布《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以来,我国数字医疗发展取得显著成果。2018-2020年间,全球累计申请数字医疗专利4.45万件,超过80个国家、1.40万个申请人(包含公司、高校、医院、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个人)参与了专利申请,其中超过50%的专利申请和专利申请人均来自中国。2018-2020年,我国有近8000个申请人参与了专利申请,申请专利数量合计2.31万件,远超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领先世界各国。 榜单显示,根据我国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建设成果和各企业发展现状,我国数字医疗表现出两种发展趋势,趋势一:平安集团、百度、华为、腾讯为代表的行业巨头跨界入局数字医疗,争抢16万亿元市场;趋势二:从专利申请和医疗器械上市情况来看,智慧辅助诊疗在短期内有望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榜单指出,在数字医疗建设上,除了医疗机构和医疗科技公司,各行业巨头早已入局。在金融领域,代表企业有平安集团,互联网行业有腾讯,AI领域有依图科技。平安在2018-2020年间合计申请了1074件数字医疗专利,主要围绕智能辅助诊疗、患者病历管理、医学图像处理、医药管理、医院智能管理等场景。 自1996年至今,平安在医疗健康领域已耕耘20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和雄厚的科技实力,致力于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创造更大的价值。目前,平安已拥有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平安好医生,可为3.46亿用户提供超3000种常见疾病的诊疗,日均咨询量达83万;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打造了全球最大的的医疗数据库之一,在6项医疗影像国际竞赛中获得第一,疾病覆盖数超3万种,就诊数据超10亿条,医疗科技调用超3亿次;平安智慧医疗为监管机构和医疗生态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赋能医保、商保及医疗服务方,促进中国医疗体系高速运行。 近年来,中国平安本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积极投入科技研发,深化"金融+生态"战略,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许多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平安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0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建立起8大研究院和57个实验室。平安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掌控。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654项,累计达28,037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6%、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达6,908项。其中,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荣获大奖。 榜单显示,进入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平安集团(1074件)、飞利浦(1021件)、强生公司(535件)、西门子(503件)、IBM(395件)、联影(367件)、佳能(346件)、腾讯(251件)、三星(233件)和通用电气(221件)。 (CIS)
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的特殊年份,A股市场震荡起伏,最终以红盘收官,沪指年内累计上涨13.87%,报收3473.07点,创2018年2月以来新高。另外,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涨幅分别达38.73%、64.96%。 机构化加速是2020年A股市场的一大特点。其中,截至2020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总规模达18.75万亿元,较2019年底规模激增4万亿元,并且公募基金增仓市值居前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均属于2020年的热门板块。 作为洞悉市场主力资金动向的窗口之一,2020年机构调研热度更胜于2019年,并且多只热门调研股走出了翻倍行情。 迈瑞医疗接待最多机构 从机构调研总量看,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沪深两市共有1511家上市公司获得各类机构调研,大约占A股公司总数的36%。其中,有59家上市公司的机构接待量超过500家次,这个数字在2019年为18家;同样,2020年有18家公司的机构接待量超过1000家次,2019年时仅为4家。 个股来看,2020年,迈瑞医疗超越海康威视,成为最受机构青睐的公司。此前2016年至2019年,安防产业龙头海康威视均占据机构调研热门股榜首,其2019年合计机构接待量达到2154家次,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2366家次,排名第二。不过,迈瑞医疗增速更快,由2019年的856家次激增至2020年的3802家次,并且成为唯一一家机构接待总量突破3000家次的公司。 迈瑞医疗为创业板白马股,是国内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制造厂商,主营业务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领域。2020年,伴随国家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逐步常态化,其所在的医药生物行业也获得机构持续追踪,作为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受集采影响程度如何一直是机构关注的焦点。据公司在最近一次披露的调研活动中表示,目前国家集采对公司业务基本没有影响。 机构调研前十名热门股均来自深市,其中有9家为中小创公司,除了迈瑞医疗,还包括海康威视、德赛西威、一心堂、广联达、汇川技术、卫宁健康、珠江啤酒、京东方A和中科创达。这些公司主要来自计算机、医药、电子等行业,已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均表现较好,简而言之,科技类白马股依旧最受机构青睐。 此外,珠江啤酒、洽洽食品、来伊份等食品饮料类消费公司的机构关注度也大幅度提升。珠江啤酒机构接待量由2019年的333家次增至2020年的1250家次,洽洽食品和来伊份2020年机构接待总量分别为1011家次、584家次,而后两家公司2019年接待机构均不足百家。2020年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走势亮眼,申万食品饮料板块年涨幅约8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机构调研热门股均实现不同程度上涨,前十名公司中,迈瑞医疗、德赛西威、广联达、汇川技术和中科创达5家公司股价均走出翻倍行情。其中,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汇川技术年涨幅更超过200%,涨幅最大,截至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该股收盘价创历史新高,收于93.3元/股。“机构调研王”迈瑞医疗亦再创新高,该股全年上涨近136%,现价426元/股,最新市值已达到5179亿元。 券商与基金为调研主力 从参与调研的机构类型角度看,相较于往年卖方的券商为绝对主力的情形,2020年买方的基金也加大了调研力度,并与券商一道成为目前A股机构调研的主要力量。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嘉实基金的调研总次数排名前三,分别为1148次、990次、942次。 其中,中信证券关注度最高的公司为周大生,其次是迈瑞医疗、德赛西威;中信建投与嘉实基金最青睐的公司则分别是海鸥住工和坚朗五金。整体来看,券商与基金公司最关注迈瑞医疗,分别有46家券商、57家基金。 此外,被明星私募“翻牌”的公司向来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20年明星私募依旧保持活跃。具体来看,2020年在A股市场频频出手的高瓴资本,年内共调研35家公司,合计调研60次,其关注度排名前三的个股依次为迈瑞医疗、南微医学、广联达。淡水泉在明星私募中较为勤奋,期间调研了184家公司,合计调研299次,其最关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海康威视。此外,星石投资最青睐周大生;景林资产和重阳投资均重点调研了海康威视;千合资本则反复调研一心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