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沪深交易所修订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12只科创板股票进入沪港通,随后,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评估纳入科创板的时间表也随之出炉。 1月25日,记者从富时罗素处获悉,当地时间2021年2月19日(周五),富时罗素将宣布半年度指数评审结果,届时,符合纳入条件的科创板股票将被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这一决定将于3月22日(周一)开盘生效。 1月30日,MSCI消息称,从2021年5月份的半年度指数审查开始,在满足其他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可通过沪港通投资的科创板股票将有资格被纳入MSCI中国指数和其他相关指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即将被纳入富时罗素、MSCI等国际指数,可以充分说明科创板的发展成果被国际市场所认同,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又迈出新的一步。通过与国际资本市场建立互联互通的机制,能持续吸引外资参与科创板市场,将对提升科创板的流动性和交易价值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此举还有望为科创板吸引更多的海外增量资金,支持中长期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1月22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对沪港通、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进行修订,自2月1日起实施。港交所也于日前披露,共有12只科创板个股符合规定,将于2月1日纳入沪港通,包括中微公司、睿创微纳、杭可科技、澜起科技、安集科技、康希诺、君实生物等。此办法发布一周内,富时罗素、MSCI便已规划通过沪港通投资科创板部分股票的时间表,由此可见国际指数非常关注A股的动态。 “这主要在于A股的上市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能为境外投资资金带来更高的回报,因此在纳入沪港通机制下科创板的部分股票有资格被纳入国际指数。”刘向东说。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股的科创板股票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有望进一步为科创板引入增量资金注入活力,同时也是国际化的重要显现。当前科创板入市门槛较高,只有少部分投资者拥有足够的资金参与科创板投资,而在科创板改革过程中,一直都致力于增加科创板市场的流动性,此前科创板50指数的设立是为了引进更多机构投资者,而本次纳入沪港通范围能够让海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科创板市场建设。 谈及未来科创板持续吸引外资关注还需完善哪些举措?刘向东认为,未来科创板通过沪港通等机制持续吸引更多外资的关注,仍需要在市场准入、市值管理和规则接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便让境外资金更便利地参与科创板配售和投资。 在陈雳看来,科创板中大多企业都属于科技创新型企业,需重点强化科技成长性,才能有望吸引更多外资。从市场角度而言,强化制度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护好投资者正当权益,引导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才能持续吸引外资流入。 越来越多的国际指数扩大纳入A股比例,从以往的数据来看,这些海外资金的流入,将会利好哪些行业?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北上资金主要为价值投资,偏爱大盘蓝筹股,主板配置比例长期维持在80%及以上,从行业来看,北上资金配置集中度较高,主要配置的行业包括消费、金融与医药行业,其中消费行业主要为白酒、家电等板块,金融行业主要为银行与保险板块,其中具有市值大、高流动性、盈利能力强、估值较低等特点的优质企业更受青睐。外资主要为长线资金,除偏爱上述行业中的白马蓝筹股外,也着力布局其他行业的核心资产,包括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等。 (责任编辑:王晨曦)
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科创板股票自1日起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的H股正式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正式“加盟”沪港通对科创板来说有何深意?“科创板首次纳入沪港通,标志着其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向港股投资者开放肯定能带来增量资金,国际化也标志着其估值将适度参照成熟市场。”华鑫证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傅子恒告诉中新网记者。 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负责人日前也表示,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股票范围,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扩大互联互通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标的,也将为科创板引入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国际化程度。 据了解,属于上证180指数的科创板股票有中微公司1只股票;属于上证380指数成份股的科创板股票,包括海尔生物、西部超导、安集科技、澜起科技、杭可科技、睿创微纳6只股票。 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有6家,包括中芯国际-U、复旦张江、康希诺-U、君实生物-U、昊海生科、中国通号。根据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这6家公司的A股将纳入到沪股通,H股将纳入到港股通。 在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看来,科创板股票纳入到沪股通将利好于科创板。科创板现在因为门槛问题,流动性仍较稀缺;在分化行情之下,科创板多数股票的市值和行业地位尚不具有明显优势。所以,科创板需要提升流动性,沪港通对科创板流动性的提升将会较为明显。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表示,沪股通将给科创板带来增量资金,但是可能带来的增量资金并不会太大,因为科创板整体盘子尚不大。整体上,沪股通还是可以增加科创板的流动性、交易活跃度。 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明确了沪股通投资者交易上交所科创板股票的适当性要求,即通过沪股通参与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的仅限机构专业投资者,机构专业投资者的范围按照香港相关规则规定执行。 对此,傅子恒表示,科创板先向机构投资者开放体现出一定的谨慎性,具有合理性。“毕竟科创板上市的规则不同于主板,比如财务业绩要求都较主板宽松,对其分析也就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性。” 科创板股票正式“加盟”沪港通优化了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扩大沪港通股票范围。上交所强调,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持续吸引外资参与A股市场,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责任编辑:王晨曦)
2月1日,12只科创板个股正式“加盟”沪港通。 “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已逐渐成为A股市场中的重要力量,目前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已超过1.2万亿元,未来资金长期净流入的趋势大概率还将延续”。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创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普遍具有科技创新属性,符合政策大力扶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且关系着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未来成长空间巨大,这类公司容易受到外资青睐。因此,科创板股票被纳入沪港通,最直接的利好就是能够吸引北上资金的投资,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的交易活跃度,提升流动性溢价。 9只新纳入沪港通个股 收盘价上涨 1月22日,上交所发布了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自2月1日起实施。《实施办法》本次修订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明确沪股通投资者交易科创板股票的适当性要求,符合中国香港市场相关规则界定要求的机构专业投资者才可通过沪股通参与科创板股票交易;二是将深交所上市A+H股公司的H股纳入沪港通下港股通股票范围。同时,自2月1日起,属于上证180、上证380指数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的科创板股票正式纳入沪股通股票范围;科创板上市A+H股公司的H股及深交所上市A+H股公司的H股正式纳入港股通股票范围。 华财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行业分析师谢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据新规筛选,12只科创板个股被纳入沪港通。其中,1只属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6只属于上证380指数成份股,5只为A+H股公司的A股的科创板股票。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截至2月1日收盘,上述12只科创板个股市值总和超过5600亿元。其中,最小市值超过100亿元,最大市值接近1000亿元。此外,12只股票中,有9只股票2月1日收盘价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科创板股票 纳入沪港通权重将加大 2月1日下午14时左右,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分别致电上述12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的2家。其中一家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期已有很多境外机构致电咨询,感觉自1月22日后咨询频率明显增多。不过,由于今天是被纳入沪港通的首日,所以暂不清楚公司股票受境外资金的认可度有无明显变化”。另一家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则向记者透露,“境外资金能进来肯定更好,但目前未接到境外资金认可度的相关具体消息”。 “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将为科创板引入长期增量资金,流动性得以补充,长期利好科创板核心个股。”沃隆创鑫投资基金经理黄界峰向记者表示,科创板自开板以来,部分优质赛道和核心标的经过较长时间整理,估值已具备明显优势,对于长期资金具有较大吸引力。 “预计未来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的权重会越来越大”,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告诉记者,不过,上市公司是否具备配置价值,还要从其基本面进行性价比评估。建议投资者保持更大耐心,等待有足够高安全边际时再考虑配置。 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向记者分析称,外资更看重上市公司价值和行业格局,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港通之后对细分行业龙头形成利好,尤其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有望获得外资青睐。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在《实施办法》发布后,有不少投资者到上证e互动等平台就“沪港通”留言询问。有部分投资者向已“入选”的上市公司再三确认,“贵司纳入沪港通是否属实”;也有部分投资者力荐未“入选”的上市公司申请纳入沪港通,“港资会认真挑选优质的小市值公司进行价值投资,这也将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选股参考,建议贵司赶紧行动起来”…… 科创板有望吸引 更多优质企业 谈及12只科创板个股被正式纳入沪港通对科创板的意义,谢彩认为,将带来四方面的影响。第一,此举方便中国香港及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科创板股票,分享国内科创企业成长红利。第二,此举将为相关科创股票带来增量资金,有利于提升市场交易活跃性和流动性。第三,此举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及对外信息披露将需要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有利于督促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水平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第四,此举带来的示范效应,将会吸引更多优质科创类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为我国科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在董忠云看来,外资的持续进入对于科创板的流动性、机构投资者占比与国际化水平都具有提升作用。上述诸多利好将提升科创板的整体价值,结合科创板注册制及交易制度方面的诸多特点和优势,未来有望吸引更多优质科创类公司在科创板上市融资,这又将为科创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进而形成上市公司、投资者、科创板等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王晨曦)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7日讯据上交所官网今日消息,因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耕医药”)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撤销保荐,根据相关规则规定,上海证券交易所已终止健耕医药发行上市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健耕医药原拟明日上会。据上交所此前公告,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24次审议会议定于12月18日召开,将审议健耕医药的首发申请。如今,上市委审议会议取消审议健耕医药发行上市申请。 健耕医药是器官移植领域医疗器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目前主要提供移植术中器官保存、运输、评估及修复的设备,移植医用配套耗材,以及移植领域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线覆盖了器官移植术前、术中、术后全阶段。 健耕医药原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募资8.10亿元。健耕医药的保荐机构是国金证券,保荐代表人系柳泰川、常厚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1日讯 据上交所网站消息,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定于2020年12月28日上午9时召开2020年第126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广东芳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事项。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步入“而立之年”。在这个中国资本市场的高光时刻,我们欣喜地看到,经历了30年的风吹雨打,中国的上市公司营收不仅仅撑起了国内GDP的半边天,也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12月15日,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相伴成长、互相成就,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的双飞跃。“十三五”以来,上市公司数量连续跨越3000、4000两个量级,目前上市公司数量已超41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80万亿元。不光如此,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包容性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中既有市值上万亿元的行业巨头,也有“小而精”的细分市场冠军;既有钢铁、纺织等传统制造行业翘楚,也有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弄潮儿。目前,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90个行业大类,总营业收入占全国GDP的将近一半,实体企业利润总额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五成,吸纳员工总数近2500万人,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基本盘”“顶梁柱”的地位日益巩固。 30年前,沪市上市公司从“老八股”起步,到2009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659家;201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跨过3000家关口,达到3018家;2020年,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行注册制的稳步推进,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一举突破4000家大关,目前已超4100家。 30年来,高速增长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数量,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如果说,在中国资本市场起步发展的前20年里,奔赴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行业多属于传统制造业的话。那么,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中国制造从中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的衍化,上市公司的行业覆盖面不断扩展,科技类、创新类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上市公司的行列之中。 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让众多埋头于科技创新的中小科技企业找到了资本“娘家”。得益于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的鼎力支持,国内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飙涨,奔赴科创板上市的科技企业呈现出“暴增”之势。2020年12月7日,在科创板开板一年半之后,随着新致软件(行情688590,诊股)的上市,科创板迎来了第200家上市企业。在这200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聚集效应明显,科创板对龙头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高。这也意味着,在中国资本市场进入“而立之年”时,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科技创新驱动”正在成为国内上市公司发展日新月异的主题词。 历数30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风风雨雨,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明天会更好,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会更好。
2020年,海通证券成立32周年,也是公司2018-2020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近年来,海通证券有序推进规划中提出的各项战略举措,核心指标稳步提升,行业排名稳中有进;专业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投、融、保”联动意识不断提高;以服务业务为核心,各项管理服务职能不断优化。 抓住注册制机遇 深耕科创板 在开市仅一年多的科创板上,海通证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名字。中芯国际、中微公司,这些科创板龙头企业背后,都有海通证券的影子。截至2020年12月,海通证券共参与保荐承销科创板企业40家,申报、在审的科创板项目数量均位列行业前茅,在已上市科创板企业市值前10名中,有3家为海通证券保荐,分别是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排名第1、第5、第6名,市值均超过1000亿元,在集成电路领域树立了突出的品牌优势,其中中芯国际项目更是创下了近十年A股融资规模之最,刷新了科创板最快IPO速度。 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科创板是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也是海通投行全能化、专业化转型的重要契机,倒逼投行强化行业研究能力、加大销售端投入建设、深化估值定价研究、提高内部协同能力,是海通“做深服务价值链、构建客户生态圈”的重要抓手。 围绕科创板,海通证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技术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海通证券以最早服务的中微公司、中芯国际为“突破点”,迅速将业务触角延伸至整个产业链,覆盖了材料、设备、设计、代工、封测全链条,目前已进场服务超过20家企业,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随后,海通证券又将业务触角由产业链上的企业延伸至它们的主要投资机构与大股东,构建“客户生态圈”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创新 创造多个首单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海通证券保持定力,坚持创新引导,积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实体经济,海通证券创造了多个首单。如完成138亿元“浦西第一高楼”上海白玉兰广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既是首单上海地标性建筑CMBS,也创下境内CMBS最大发行规模。创设首单以扶贫债券为标的的信用保护合约业务及首单信用保护凭证业务,为安徽省利辛县发行5.85亿元非公开扶贫专项公司债券,探索了金融扶贫新模式。海通证券率先发起成立“证券行业支持民企发展资产管理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目前国内该业务规模最大的券商之一。此外,还有国内首单多只标的股票统一申报的储架可交债、首单以疫情防控ABN(资产支持票据)为标的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 为推进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海通证券加快金融科技平台建设,为公司创新转型提供全面支撑。一是紧扣金融科技发展趋势,金融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初见成效,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混合金融云,完成了人工智能平台部署,大数据平台架构持续优化,全面支持各项业务发展。二是海通方舟专业版、新一代集中交易系统的研发工作取得成果,核心交易系统的单链路时延大幅缩短,交易并发数大幅提升,为各类客户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服务。三是智慧运营、报表分析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风险管理及财务数据实现T+1同步,业务管理更加高效,公司对境内外分子公司管控力度进一步提升。四是经纪业务“分散受理、集中处理”的运营模式再度升级,营业部全面投入运营智能设备,通过业务办理区智能化、投教信息展示电子化、网点形象标准化,建设符合现代投行要求的智慧网点。 扎根上海 参与融资逾7700亿元 作为诞生于上海的券商,海通证券牢牢把握总部位于上海的优势,以落实推进上海“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四大战略为己任,累计参与的上海企业(含地方政府债)融资项目总额超过8400亿元。 海通证券积极着眼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四地设立营业部超过110家,与地方合作,为企业构建丰富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投融资渠道,成为长三角区域多层次、全方位、渐进式金融一体化发展的强纽带。在科创板项目开拓过程中,海通证券深入培育和挖掘上海本地科创企业,在上海地区作了资源倾斜,这一点在海通科创板保荐项目区域分布上可以看得很明显,目前,上海项目17家,其中浦东12家,苏浙皖项目11家。 海通证券于2014年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积极参与自贸区金融创新业务,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证券行业领先者。临港新片区方案发布后,海通证券又积极研究学习,把握临港新片区政策优势,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为新片区建设作出贡献。目前海通不仅出资参与“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并担任基金公司监事,还积极争取在自贸区设立海通银行的境内分行。 不忘初心 直接扶贫公益投入超7300万元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企业,海通证券的企业文化始终筑牢政治根本,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公司发展的“根”和“魂”,以党建引领“爱在海通”公益品牌,树立公司社会形象。 近年来,海通证券共结对联系18个贫困县(经济薄弱区)、7个贫困村(经济薄弱村),直接投入扶贫公益资金7300多万元,为贫困地区引入资金近70亿元,派驻和投入一线扶贫工作和项目业务人员近百人,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海通•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海通•爱朗读”推普脱贫项目、“海通•爱健康”净水暖心项目和“爱在海通、美丽西藏及美丽新疆”助学项目惠及3万余名教师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在2020年“新冠”抗疫战中,海通证券带领子公司和全体员工捐赠2400万元购置抗疫物资,彰显了国企的担当,获得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上海市提名奖。 海通证券坚守企业的初心使命,秉承“行稳致远”的发展观,以“稳健乃至保守”的风控理念走稳了过去的32年,使“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成为公司的行为自律和从业人员的行动自觉。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海通人已经吹响了前进的号角。未来,海通证券将继续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把握机遇、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激发活力,以创新促转型,积极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朝着“打造中国标杆投行”的目标不断迈进。(cis)